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届河南省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
D.网络作家有责任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为网络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链式数据库,是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打个比方,某村庄村民每次发生交易,即通过村中广播向所有村民播送交易信息,经村民核实,把此信息记在各自账本上,就形成数据区块,这些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录下来的一个个区块串成一条链就是区块链。
(摘编自邓建鹏《区块链的法律监管必须跟上》)
材料二:
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只要能够确保上链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那么区块链就可以解决信息的“存”和“证”难题。比如在版权领域,区块链可以用于电子证据存证,以保证不被篡改,并通过分布式账本链接原创平台、版权局、司法机关等各方主体,可以大大提高处理侵权行为的效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从网络文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优势”“不足”等方面进行论证。
B.文章提及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阐发与呈现,是为了论证网络文学自身题材和类型的丰富。
C.文章列举了网络文学在今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若干问题,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足以为网络作家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充足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每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网络作家应当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河南省2020届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开源软件是指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即代码创作者在遵循相关开源协议的基础上,将自己开发的软件源代码向全世界公开,允许其他开发者进行自主学习、测试、修改、二次开发和传播等,以协同方式改善软件产品的质量和优化软件功能等。
开源软件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都有许多流行的软件产品,如Linux电脑操作系统、安卓手机操作系统、MySQL和PostgreSQL开源数据库等。
在软件世界中,开源软件已成为数字企业的流行趋势,也成为数字企业的战略方向和商业模式,开源战略对于数字企业具有重要作用。
开源战略有利于数字企业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数字产品质量。
数字产品开发具有典型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企业初始进入市场时往往需要较大的研发资本投入,一般企业难以承受,而通过开源战略,数字企业可以有效分摊巨额开发成本。
另外,数字企业的产品往往使用很多其他公司的专利,需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而开源战略可以大幅减少数字企业使用专利的授权费用。
开源战略通过将开源产品向开发者、合作伙伴等开放,通过众多参与者的力量对产品进行测试、改进和优化,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完善产品,从而使开源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越来越好。
开源战略有利于降低数字经济的技术风险水平。
作为数字经济的技术基础,ABC等信息技术的风险对数字经济的风险水平有重要的影响。
相比于闭源软件等,开源软件在技术上更具有自主可控的优势。
闭源软件是一个黑箱,用户难以清楚认识内部情况,因此闭源软件等产品存在较大的被监控、被劫持、被攻击、被禁售、密钥和证书失控、无法打补丁等安全风险,而开源产品由于源代码开放,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并且可以修改和优化代码,因此技术风险水平较低。
2023届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
2023届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写作专题2023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坐标中国”系列主题片发布以来,片中的一些坐标让人深深震撼:雪城天路坐标天山之上,贯通南北疆的幸福路;港珠澳大桥坐标伶仃洋里,将大湾区一体联结;中国石油双湖加油站坐标世界屋脊之上,成为雪域高原上的牧民“灯塔”;锦屏地下实验室坐标地下2400米处,将宇宙来信带回地球;世界最小铣刀坐标一粒米上,可刻出56个汉字……在奋楫扬帆的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的每一次精准坐标,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国家有坐标,青年也要有自己的坐标,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社会现实与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河南省洛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等四地高三三模语文试题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左传》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玉,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
——陶行知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岛上书店》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对任何事物都可怀疑,唯独对“我在怀疑”不能怀疑。
有人说,相信什么,你就看到什么。
缺少怀疑的相信,人容易盲从;缺少相信的怀疑,人容易迷惘。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新乡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 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据报道,截至2023年1月31日21时,2023年1 月全国报收总票房100.73亿,刷新中国影史1月票房纪录,其中影片《流浪地球2》票房突破28亿。
《流浪地球2》展现出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普通人在人类文明危在旦夕之际重拾爱与信念、消弭隔阂偏见所凝聚起的强大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光明前景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外网友在观看《流浪地球2》后表示,在好莱坞电影中,你只能看到美国人拯救人类,而在中国《流浪地球2》中,人类拯救了自己,不同的文化展现出不同的价值观。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新形势下,我们要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增强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最深厚的软实力。
从《红高粱》到《活着》,从《中国奇谭》到《流浪地球2》,中华文化内在的深厚意蕴正在推动各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火爆“出圈”,走向世界。
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哲理以及家国情怀,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内核,更体现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要增强文化自信,立足中国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并不断推动其创新发展。
要阐述好中华民族“至大无外”的天下观和“亲仁善邻”的处世态度,向世界展示中国气派,表现中国特色,传递中国声音,宣传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0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22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众所周知,中西文化在认识论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从而发展出了差别很大的知识体系。
中国文化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主张知识是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西方文化则秉承了自古希腊以来对知识本身的追求,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外在于人的存在。
基于这样的认识论差异,中西方知识体系在内容偏重、学术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与富国强民的目标下,我国一度几乎全盘接受西方的知识体系架构来重新归置自己的知识体系,传统知识在此过程中被严重边缘化,西方知识大量涌入,并成为创造新知识的基础。
清末以降,我国在学习西方经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的依据都是现代西方大学制度,留给传统知识体系和价值系统的活动空间极为有限。
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都有其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也多源自西方,因此,教学中缺乏传统和本土知识。
在社会科学教科书中,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家的名字远多于国人,得到系统介绍的学术思想多为西方理论,对传统思想的阐释通常也是在西方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的。
在研究方面,由于国际科研的主流仍以西方国家为代表,我国高等院校一直力图对标西方赶超。
可以说,同其他非西方社会一样,西方知识体系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中已经广泛地存在,人才培养从内容到形式大量借鉴现代西方学术模式。
然而,如果我们的知识体系只是简单临摹西方的,建基于西方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学人,不论是学生,还是学者,都很难同时掌握中西两种知识体系的差异进而将其融通。
有人做此尝试,由于受到已有知识和训练的限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傅斯年在1919年已经指出,“如果你要研究中国文学,却不了解外国文学,或者如果你要记录中国文学的历史,却从未读过任何外国文学史,你永远不会掌握真相。
2022年4月河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大联考语文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大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解析2022年4月¹·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项,“与文学作品相关的研究文献”缩小范围,原文为“文学作品和文学研究文献”B 项,从原文“文学计算不仅是批评方法的转向,而且是批评思维的变革”可知,直接改变了文学批评方法及思维的应是文学计算,而不是文学大数据C项,“其结论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绝对化,从原文“计算技术提升了整理和分析大规模文学作品的能力……得出更为客观和普遍有效的结论”可看出²·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证了文学计算是对文学批评方法的转向的观点”分析有误,文中“首先”¸“其次”和“再次”引起的三段文字都在论述文学计算是“批评思维的变革”的观点3·C[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曲解文意,从原文“这种批评思维可以适用于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却无法用来解读同时期沈从文的'边城(和师陀的'果园城记(等作品”可看出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说唱音乐与其他外来文化相比优势明显”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将两者进行对比;另外“对当代青年能产生积极影响”扩大范围,从原文“其中积极的说唱音乐传导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能对青年人群产生重要的影响”的信息可知,应是“积极的说唱音乐”⁵·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必定能使自己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铸就崇高的爱国精神”表述绝对,根据材料。
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在现实层面的飞速进展,当代文学中的城市书写似乎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如果从所谓“文学反映现实"的维度来看,中国的城市文学的“黄金年代”确实也该到来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积累的大量城市文化生态与生活经验,应当在当代作家的创作中得到呈现。
但是在现实中:城市文学的经典作品还很少,某种书写城市的范式也未形成。
当然,这也是探讨城市文学的趣味所在;它是一个正在生长的新领域,可以成为不同书写的试验场。
虽然很多作家生活在城市,也有丰富的城市生活经验,但相比乡土写作,城市写作的难度更大。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城市文学背后的素材与经验,往往是过于个体化的,这导致城市文学难以形成所谓“共识",甚至连相通的读者圈层都没有。
在各自熟悉的领域耕耘的作者,对应的读者,往往也是“小圈子化”的。
书写城市远比书写乡土不容易,也更难引起读者的认同与共鸣。
在那些经典的乡土文学中,不论是高密东北乡的沸腾与野性,还是黄土高原上的坚韧与抗争,或是沿海小村的凋败与萧瑟,它们的文学风景或许是不同的,但乡土叙事中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却是差异不大的。
熟人社会、贫穷困苦、野蛮与文明的交织……这些“经典元素"在大多数乡土文学中都有,乡土作家的创作风格或许不同,但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具备的生活经验,却没有根本性的区别。
202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5月综合模拟(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下学期5月综合模拟(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3分,共9分)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
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
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
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
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
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
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
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
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
2023届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三押题信息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河南省部分学校高三押题信息卷(一)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信息本身不是与心智活动相关项的记忆内容,但信息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的机壳内这一事实,却使我们容易产生一些错觉,认为这些信息已经内部化了。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在人的大脑中放置一个体积超级小、容量却惊人大的存储了海量信息的硬盘,那么我们是否会认为该大脑的记忆中就已包括了该硬盘内的内容?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该大脑还需要额外的心智努力,以便打开脑机接口的开关,进入硬盘内容的目录树,然后按照一定的思维流程寻找相关信息。
而该硬盘中的大多数内容,在未被激活的状况下,依然处于主体的意识生命之外。
那么,如果我们将人类用自己的脑力在信息档案库中搜寻信息的工作,全部交给人工智能去做,是否可以说其具有了记忆力?关于此问题,原则上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到底应怎样让人工智能去做人类的信息检索工作?对此,或许不少人会想到搜索引擎技术。
但从根本上看,现在的搜索引擎都是由具有各种感官、各种欲望与各种记忆的人类在使用此类技术,搜索引擎所记录的搜索数据,是不能脱离整个活生生的人类社会而存在的。
而我们当前所需要的技术,却恰恰是要让其取代人类、自己去搜索信息。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求助于现有的搜索引擎技术,通常是在缘木求鱼。
对于怎样让人工智能去做人类的信息检索工作这一问题,一种看似更为复杂却实质上更有希望的解答方式是: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化版的机器意向性系统,将记忆能力作为其中的一项子能力。
该系统需要具备的别的子能力将至少包括:意图产生能力、内时间排序能力和基于经验的语义推理能力。
人工智能也需要与人类一样,在一定的意图的驱使下进行信息检索,因为这才是使检索行为得以产生的“第一推动力”。
这种意图可能是基于某些先天要素,比如维持人工智能自身的能量水平,而这又取决于人工智能系统自身的电池容量等先天因素等,也可能是基于某些后天的需要,比如满足用户递交给人工智能系统的某些要求等。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全真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三考前全真模拟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气候异常期结束后的几个世纪中,曾出现过一次复杂的降温过程,在总的降温趋势中,个别区域又出现了几次更为显著的寒冷时期。
这段时期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史学及科学文献中被称为小冰河期。
为了确定小冰河期的成因,气候科学家分析了包括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在内的诸多外部因素。
从几十年到几个世纪不等的时间尺度来看,太阳变异度主要取决于太阳黑子。
其间有几次太阳黑子极少期,就发生在小冰河期。
太阳黑子数量极小值通常与气温极小值出现的时期相一致,但它是否会引发降温,或者如何引发降温,尤其是其与小冰河期的关系,这些问题尚存争议,仍正在研究之中。
火山爆发通常会带来短暂的降温,但火山活动本身如何能导致小冰河期长达数百年的降温呢?这一现象或许可以通过气候反馈来解释:几次快速连续的大规模火山喷发所造成的剧烈降温,足以触发海冰增长。
反过来,冰和雪对阳光反射的增加,又会使降温加剧。
这种现象被称为冰反照率反馈,是放大气候变化的几种反馈之一。
从火山活跃度增加的时间来看,似乎可以印证火山活动推动小冰河期形成的观点:冰川最大值出现在160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降温应在14世纪时开始。
尽管火山活动对降温程度的影响难以重建,但有证据显示,在13世纪和1450年左右曾发生过多次火山爆发。
由此可见,火山爆发确实助长了小冰河期的降温。
随着温度降低,气体在海洋中的溶解度增加,原则上可以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但这还不足以完全解释所观测到的小冰河期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减少。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流行病暴发引发人口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耕地荒废,退还为林地,而树木的生长降低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引发气温下降。
在几年至几百年的时间尺度上内部气候动向也影响着气候变化。
例如,深海环流的减缓为小冰河期降温提供了另一种解释。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版含答案)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版含答案)绝密★后用刖2023一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將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策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救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人类向着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标前进时,他已写下了令人痛心的破坏大自然的记录一在西部平原对野牛的屠杀,猎商对海鸟的残害。
现在我们正在增加一种新型的破坏一由于化学杀虫剂不加区别地向大地喷酒,致使鸟类、哺乳动物、鱼类,事实上使各种类型的野生物直接受害。
现场的野生物专家当然最有资格发现和解释野生物的损失,而专门研究昆虫的昆虫学家却看不清这一问题,他们并不期望看到他们的挖制计划所造成的不好的影响。
形成我们自己见解的最好方法是查阅一些主要的控制计划,并向那些对使用化学药物没有偏见的见证人请救,当毒药水像雨一样从天空进入到野生物界后究竞发生了些什么情况。
对于养鸟人,对于为自己花园里的鸟儿感到欢乐的郊外居民、渔夫来说,对一个地区的野生物造成破坏的任何因素都必将剥夺他们享受欢乐的合法权利。
虽然一些鸟类、哺乳动物和鱼类在一次喷药之后仍能重新发展起来,不过,这样的重新发展并非那么容易。
喷药一殷都是反复进行的,在这种喷药中很难会留下漏洞以便野生物得到恢复的机会。
喷药的结果毒化了环境,这是一个致死的陷肼,在这个陷阱中不仅仅原来的生物死去了,而且那些移居进来的也遭到同洋的下场。
喷酒的面积愈大,危险性就愈严重,因为安全的绿洲已不复存在了。
1959年的秋天,密执安州东南部的两万七千多英亩的土地接受了空中的化学药物的高剂量喷洒。
2020届河南省高考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二)(加精)
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练习(省统考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全球治理委员会在《天涯成比邻》中提到:“今天的人民比以前有更大的力量来铸造他们的未来。
与此同时,民族——国家发现它们无力处理面临的许多老的和新的问题,只有与别国进行合作,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它们必须通过承担共同的义务和分担努力,以确保自己的未来。
”这一表述成为学术界的基本共识。
为了应对全球性问题,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全球治理”应运而生。
学者们对于全球治理价值的讨论,整体上就是基于“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客观上是存在的”这一认知。
那么,依靠什么样的价值来指导全球治理呢?基于问题和视角的全球性,从全球共同价值或类文明的角度去解答,成为理所当然的方法论自觉。
从全球共同价值的角度看,全球治理渗透着人类追求美好世界的重要价值和道德目标,有效全球治理的核心原则包括更多治理主体的参与、更加重视社会公正、更为集中的可持续性。
为有效地协调国家或区城之间的利益和行动,有必要确立以民主为基础的普遍性原则。
从类文明的视角来看,全球治理是人类社会的共识性文明,是全球一体化时期新型的文明形态。
类文明不是一国的文明,也不是世界文明的整体,其基本价值理念存在于各种文明体之中,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则构成了其主要成分,而这种成分就是“和而不同”。
全球治理变革根据这一价值理念应突出三个基本价值取向:协同、包容、共享。
然而,要找到让不同区域接受的人类价值共识存在着种种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表现在不同区域对“什么价值才是人类价值共识”的认知分歧上,也表现为各种价值主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和冲突。
九省联考2024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附答案版)
九省联考2024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附答案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
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
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
距今3500~3000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
农耕区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
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
随着这一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
只有游牧业出现,畜牧业才真正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
马具是推动牧人与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质依托,从人们跃上马背的那一刻起,广袤的草原就成为他们的舞台。
全新世温暖期结束之后,气候转冷、转干的地区不只限于中国北方。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 (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语文(一)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宇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学校组织开展以“豫见你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以下内容是团委宜传组收集到的部分稿件,请你为团委完善稿件。
1.下面征稿中的部分材料,其中有些字词拿不准,请帮助判断。
《打金枝》通过精湛的演出和表演技巧,让观众领略到了豫剧的精髓,豫剧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表演形式。
而在《打金枝》中,演员们的嗓音富有感染力和感情色(彩采),他们对人物形象包容了精神境界和意志品格上的完整描写,都令观众为之深深着迷。
豫剧在表现手法上就融 (和合)了潮剧、河洛乐曲、汉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从中蕴藏着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
(1)语段中三个加横线字怎么读?请帮助作出选择(2分)A.zhàn suí zháoB.zhàn suǐ zháoC.shèn suǐ zhuóD.shèn suǐ zhuó(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 2 分)2.九一班同学举办中华诗词大赛,下面是以“豫见远方”为主题的开场白,请你补全空白内容。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拥有诗和远方。
面对远方,纵使崎岖坎坷,也坚信陆游困境中坚持,对前途抱有希望的“①②”(《游山西村》)。
纵使朋友奔赴远方,也会像王勃送别友人那样,“③ ,④不失豪迈的激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岑参在远方戍守边关,不失浪漫情怀,面对白雪纷飞,咏唱出“⑤ ,⑥ ”。
而女词人李清照的远方,更是那美妙的仙境“⑦,风休住,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3. 河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夏朝开始一直到北宋,都城基本都在河南,因此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也诞生了很多成语。
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网络文学日渐繁荣,彰显时代风采、洋溢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方向发展,极大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网络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切渊源,自其发轫,一些作品就是模仿文学经典而作,一些作者也是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众多典范之作既是文学创作技巧的取法宝库,也是作家灵感的不竭源泉。
综观中国文学史,对经典作品的深度揣摩是成功创作的宝贵经验之一,如陆机等人的“拟古”作品就被《文选》列为经典。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连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
这类清新雅丽、古意悠悠的作品,大都直接受益于经典的熏陶或名作的浸染。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
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营造一种古雅、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的追慕和认同。
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作品,从网络小说文本到影视改编都表现突出,其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爱不释手。
此外,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着力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网络文学形态进行演创新。
河南省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2020届高三年级6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然而,今天的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如何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成为不容回避的时代考题。
回应时代挑战,离不开顶层设计。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是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发布的有关中医药万面的文件。
该文件明确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也于2019年10月25日召开。
中医药迎来大好时机,将开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面向未来,中医药需要传承精华,保持中医药的本色。
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长期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产生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
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保证传承不走样。
目前,不少中医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面临失传的风险。
我们应该把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更好地传承下去,为人类健康造福。
中医药发展需要坚持守正创新,试想,如果中医不会把脉,不会开方,不再坚持中医思维,那么中医的传统将无以为继。
另一方面,如果道地药材不地道,治病救人的中药都“病”了,中医如何能妙手回春?坚守中医原创思维,纠正离宗的传承,保持道地性,不因炮制之繁而减省人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事业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网络文学日渐繁荣,彰显时代风采、洋溢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方向发展,极大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网络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切渊源,自其发轫,一些作品就是模仿文学经典而作,一些作者也是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众多典范之作既是文学创作技巧的取法宝库,也是作家灵感的不竭源泉。
综观中国文学史,对经典作品的深度揣摩是成功创作的宝贵经验之一,如陆机等人的“拟古”作品就被《文选》列为经典。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连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
这类清新雅丽、古意悠悠的作品,大都直接受益于经典的熏陶或名作的浸染。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
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营造一种古雅、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的追慕和认同。
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作品,从网络小说文本到影视改编都表现突出,其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爱不释手。
此外,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着力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网络文学形态进行演创新。
本着古为今用的思路,一大批网络作家逐步建构出较有规模、较成系统的创作谱系。
网络文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优势,比如网络时代,在数据库帮助下,作家能够更快更便捷地调用旧体诗词、典章制度、文史资料等资源。
除此之外,网络文学自身题材和类型的丰富,也使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掘更为全面。
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更具中国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和美学追求,更充分地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更深刻地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
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文化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
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
另外,网络文学庞大的作家队伍和海量的读者群体可谓史无前例,作品数量之巨更是难以估算,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更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然,网络文学精品率不高依然是不争的事实。
单就涉及传统文化的作品而言,仍然有很大的改进提升空间。
例如,一些作品脱离现实或存在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一些作品对传统文化的展示尚停留在“标签”层面,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丰富的人文意蕴有待更深入地理解和阐释,这些都是网络文学在今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足以为网络作家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充足的文化资源。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每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网络作家应当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发展观察:根植优秀传统文化,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模仿、再造文学经典,从而一步步走向成熟。
B.网络小说《琅琊榜》等影视改编成功,主要原因是对经典意境的巧妙转化。
C.网络作家能够在数据库的帮助下快捷地调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文学创作。
D.网络文学对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开掘比传统文学更全面、更充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主要从网络文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优势“不足等方面进行论证。
B.文章提及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阐发与呈现,是为了论证网络文学自身题材和类型的丰富。
C.文章列举了网络文学在今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若干问题,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D.文章既有总述也有分论,既有理论上的分析也有具体事例的佐证,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深度揣摩经典作品是成功创作的经验之一,由改造和转化经典而成的网络作品经过岁月洗礼有可能沉淀为新的经典。
B.古为今用的创作思路有助于网络作家建构较有规模、较成系统的创作谱系,这也是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C.网络文学在传播方面具有更快更便捷的巨大优势,因此作品数量庞大,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D.网络作家有责任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为网络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贡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链式数据库,是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打个比方,某村庄村民每次发生交易,即通过村中广播向所有村民播送交易信息,经村民核实,把此信息记在各自账本上,就形成数据区块,这些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录下来的一个个区块串成一条链就是区块链。
目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划分为三类场景:一是价值转移类,如虚拟货币的创生及其在不同账户间的转移;二是存证确权类,将信息记录到区块链上,如电子合同和版权确权;三是授权管理类,如利用智能合约控制数据访问。
此外,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升级,还存在多类型融合的场景。
由于区块链具有点对点、无国界、无主权及无特定法律责任承担主体等特征,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亦带来很多风险。
当前,金融相关领域区块链的应用最为集中,涉及区块链的法律风险也主要发生在这个领域。
(摘编自邓建鹏《区块链的法律监管必须跟上》)材料二: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只要能够确保上链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那么区块链就可以解决信息的“存”和“证”难题。
比如在版权领域,区块链可以用于电子证据存证,以保证不被篡改,并通过分布式账本链接原创平台、版权局、司法机关等各方主体,可以大大提高处理侵权行为的效率。
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
与中心化的数据存储不同,区块链上的信息都会通过点对点广播的形式分布于每一个节点,通过“全网见证”实现所有信息的“如实记录”。
区块链形成“共识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
比如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任问题。
区块链恰能在供应链金融中弥合信任鸿沟。
区块链可以增强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可信度,通过链上可拆分的电子凭证实现资金的流转融通,打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解决多级供应商的融资难问题。
总体而言,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而创造价值。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区块链难懂?评论员讲给你听》)材料三:在安徽省农贸市场上买一盒香菇,扫一扫产品标签上的数字身份码,就可以查看香菇从生产到流通环节的全部信息,其中还有政府的监管信息、专业的检测数据和企业的质量检脸数据等,所有的溯源数据都可以在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满天星区块链上进行查询。
安徽省农业信息化产业技术体系区块链试点工作,从“一朵菇”的区块链应用开始,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朵菇”基于满天星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入棚时,每个架子上的菌包就拥有了一个记入满天星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的唯一的身份码。
菌菇从培养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如人工剥袋、智能增湿、智能通风和施肥、菌菇采摘、鲜菇销售、冷藏存储、精选分拣、干货销售等所有环节的操作信息,都加密写入满天星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进行存证。
“一朵菇”区块链应用,只是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服务的600多个满天星区块链应用客户中的一个,此类应用还有安吉白茶、中宁枸杞、明德中药材等。
(摘编自中华网《区块链成国家战略十亿商品低调上“满天星区块链”》)4.下列对“区块链”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区块链是一种链式数据库和分布式账本,具有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分布式等特点。
B.区块链应用场景除价值转移、存证确权、授权管理三类外,还存在多类型融合的场景。
C.区块链当前在金融领域应用最为集中,涉及相关法律风险主要在授权管理应用领域。
D.区块链上的信息通过点对点广播的形式分布,有效避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篡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区块链可解决信息“存”与“证”的难题,但这需要有个前提,即保证上链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
B.中心化的数据存储有缺陷,部门间数据不能共享,而区块链通过“如实记录”打通了这样的“数据壁垒”。
C.区块链能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信任问题,所以它能解决因信任问题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D.区块链通过创造信任而创造价值,满天星区块链应用客户已有600多个,展示了区块链广阔的应用前景。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一朵菇”是如何借助区块链来赢得消费者信任的。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情未了石钟山自从有了狗的陪护,老人便给狗起名叫手,狗不仅成为他的另一只手,也是他生活的伴儿。
一位老人,一条狗,住在山上。
日子似乎仍然如前,但其实却不同了。
他已经没有力气去山林里转悠了,更多的时候是立在家门前的空地上,浑浊的目光望向屋后的山林。
山林依旧,在风的吹拂下,很繁盛的样子。
呆呆地望上一会儿,他收了目光去望那片墓地,似乎就看见了她们,她们仍然是那么年轻,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他的眼前。
他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向墓地挪去。
五十年了,每天如此,去看她们,在她们中间坐一坐,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扶着她们的墓碑,依次地停一停站一站,想起当年参加担架队时的情景,那会儿他才二十岁,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阳光正好,暖暖地晒在他的身上,他在她们面前坐下,又想起了当年设在他家的战地医院,篱笆墙上晒满了洗过的绷带和纱布。
张小草、苏婉婉、马花花……她们奔跑着,忙碌着,接过一个又一个运下来的伤员,快速处理他们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