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期邓华京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雍熙二小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二(3)班下数学科计划

雍熙二小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二(3)班下数学科计划

雍熙二小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二(3)班数学工作计划拟写人:曹代群转眼间,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任教的是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为了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得到全面发展,学到有用的数学,特制定数学科计划如下:一、基本情况分析:班级概况:本学期我任教二年级(3)班数学,本班上期85人,这学期休学1人,转转入人,现在共有学生84人,其中男生50人,女生34人;居民户口有22人,农村户口有62人;少数民族有42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13人;2005年出生的有2人,2006年出生的有50人,2007年出生的有32人。

该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外省的有3人,(分别是福建省、湖南省和四川省);外县的有3人,(分别是大方县和金沙县);外乡镇共有28人,有张维补作的、百兴的、农场的等15个乡镇。

本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聪明好动,但特别粗心、不认真,懒惰。

”如任玲宇、朱冬杰等同学能做,但要做错,很懒、不认真。

而有的同学接受慢,我怎么教,他们都听不懂,而且还不认真听。

如:张成耀、龙金海、刘浩涵等同学。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学生会抄袭作业,针对这些问题,我注重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以朋友的身份又以教师的身份教育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2、时、分、秒3、认识方向4、认识万以内的数5、分米和毫米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7、教的初步认识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期末复习,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认识万以内的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和“时、分、秒”。

2015年秋数学达标课教案(2015年9月17日)

2015年秋数学达标课教案(2015年9月17日)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达标课”教案拟写人:杨光禄2015年9月15日《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达标课”教案授课人:杨光禄授课时间:2015年9月17日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较为系统的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基本性质与判定,已经具有了四边形的基本认知与知识结构,这些已有的认知结构可以迁移到正方形的学习中来。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对四边形探索的具体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数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探究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1、在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2、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第四环节:性质应用;第五环节:练习提高;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搜集身边的矩形(提前布置)。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各尽所能收集生活中应用的各种矩形图形。

准备好数学常用的度量工具:直尺、量角器、圆规。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能获取尽可能多的关于矩形的信息,体会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通过对目标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2015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15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备课教师
科目
年级(班)
课题
课时分配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教学礼记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案书
写日期
2015年月日
上课时间
2015年月日
备课教师
科目
年级(班)
课题
课时分配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三、对本单元的教学建议(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
第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
备课教师
科目
数学
年级(班)
五年级
课题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旋转P83.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内容至少应包括:
1、本单元教学内容;
2、本单元教学目标;
3、对于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例:(数学)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旋转变换和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等。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015精编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015精编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015精编版)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XXX学校教学设计(2015年春季高效课堂模式定稿)教案说明:本教案严格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编写,同时注重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内附5次月考及期中期末检测分析表,环节齐全、内容全面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5年月日个人说明:本教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教科教学班级科目数学每周节数时间单元9节三年级书名称及册数总授课节数教学内容计划实授出入原节数节数因180节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三周第一单元除法分桃子分橘子商是几位数猴子的烦恼节约集邮买新书讲故事轴对称(一)轴对称(二)平移和旋转月考1第四五周第六七周第八九周第十周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找规律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队列表演(二)乘法电影院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月考2期中复习考试期中检测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学科目数学班级每周节数时间单元教科书三年级名称及册数9节总授课节数计划节数180节实授节数出入原因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第第四单元十一千克、克、吨周第十二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十六周有多重1吨有多重第五单元面积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的换算月考3数学好玩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去游园有趣的推理第六单元认识分数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学科目数学班级每周节数时间单元教科书三年级名称及册数9节总授课节数计划节数180节实授节数出入原因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第十七周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小小鞋店快乐成长月考4第十八十九周第二十周总复复习期末考试期末测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培优辅差计划及措施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帮扶结果及月考进退步统计学困生姓名基础状况及奋斗目标帮扶生姓名帮扶措施1234月月月月期期中末备注:在上次检测基础上有进步者打“√”,退步者打“×”。

京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5

京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5
2.强调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平行四边形判定的知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十五章第三节中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注意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并在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判定方法:详细介绍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分别是: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线互相平分;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2.举例说明: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如何运用这些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判定方法。
2.设计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例如: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面积,已知篮球场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其面积。
3.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判定方法的定义、举例、图形展示等。要求版面设计美观,内容清晰,以便于交流和分享。
4.针对课堂学习中的难点和易错点,教师编写一份针对性的复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于判定条件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其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

2015北师大版三下数学全册教案和反思

2015北师大版三下数学全册教案和反思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除法教材简析1.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的验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断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目标1.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进一步理解除法竖式计算的道理,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相关除法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在探索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单元重点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根据乘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正确的试商。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内 容课 时 合 计 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 10课时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 商是几位数(被除数中没有0) 1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1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1分桃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习目标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5年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15年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课题:折纸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

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长方形白纸、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1、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

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列式表示为:二、启发思考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

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

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三、拓展思考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笑笑用了纸的1/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五、练一练六、作业课本P3、4页练一练 1、2、3、4、5、6、7、8七、板书设计:折纸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八、课后反思课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练一练 1、2、3、4、5、6、7、8教学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教学重点: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京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5

京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5
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4.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4.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作图问题,提高几何作图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意识。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几何画板、PPT等,直观演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同时,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性质的认识。
3.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等步骤,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4.设计典型例题,分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几何证明,强调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同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适量针对性的练习题,以巩固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相关知识点。题目难度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布置小组合作作业,要求各小组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共同完成一道较复杂的几何证明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几何推理能力。
6.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式,了解平行四边形在实际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并撰写学习心得。

名师精编人教版2015年新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名师精编人教版2015年新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2014—2015年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二班的数学,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学生大多来自城郊农村,他们的课外作业完成得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

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

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与减法(二)图形与几何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四)数学思想方法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五)数学综合运用1.探索图形2.打电话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015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5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柴集镇中心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五(2)数学教学计划张涛一、学情分析我班有学生80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

我一直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2015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单元教案

2015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单元教案

第1课时确定位置(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3、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4、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重难点:1、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森林探险):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森林探险吗?在森林里探险要想不迷路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你们会辨别方向吗?谁来说说怎么辨别方向?笑笑告诉我们,在这座森林里有一座天然的动物园,同学们想去吗?那我们第一站就到动物园的猴山去。

(出示图片及坐标)谁能说说我们应该怎么走?(生:东南方)二、确定方向:1、引导学生产生认知过程,提出探究课题。

师:什么是东南方?(在坐标的东南方用箭头指出多个东南方)这几个方向都是东南方吗?想这样属于东南方的箭头有多少条?你认为我们向东南方向走,能顺利地在茂密的森林中找到猴山吗?看来“东南方”不是个准确的方向。

2、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告诉大家,猴山的准确方向。

小组交流:认真倾听他人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3、全班交流,整理小结答案会出现很多种,给不科学的方法指出不足之处,给南偏东多少度,东偏南多少度给予肯定,并追问其依据为何。

并用两角器测量出度数。

齐读:猴山在中心点的南偏东40度方向上。

引导学生优化选择:因为指南针上只有南北两根针,所以以南为标准说偏向的角度在实际探险中更为方便。

建议用南偏向的角度叙述物体的位置。

小结:用南偏东的度数能准确的描述物体的方向。

在谁的什么方向,就是以谁为观测点。

4、应用:动手操作: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以猴山为观测点准确描述小象园、小鹿园和熊猫馆的准确方向。

(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三、确定位置1、创设情境(海上作战)出示教材81页“填一填”中的插图。

(去掉距离)我国的西沙群岛上有一个雷达站,有一天,雷达发现几艘不明国籍的军舰侵入我国领海,虽然我们的解放军多次警告,但军舰仍然快速向海岛开来。

祖国的领海神圣不可侵犯,作战指挥部当即决定:发射导弹击沉军舰。

2015春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15春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学目的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

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1.2x =6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列方程解应用题:设需要租用x 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 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

44x+64=328 (1)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

“三年”。

他是这样算的: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 =31(45+x ) (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这个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法启发了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

京改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5

京改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5
2.提高作业:
-探索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性质的应用,解决课后练习题5-6题。
-尝试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平行四边形花园的面积、窗户的周长等。
3.拓展作业:
-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
-设计一道关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证明题,要求包含至少两个性质,并给出证明过程。
4.创新作业:
-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包含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形画,要求富有创意,具有美感。
-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编写一个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小故事,可以是探险、谜题或科普知识。
注意事项: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深入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2.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京改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5.3.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2.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周长等。
3.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导出其他相关性质,如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等。
(二)讲授新知
1.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解释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特点。
2.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角相等、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3.结合实例,讲解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四边形(如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分析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如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周长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京改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5

京改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5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3.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遇到问题时积极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及时解决疑惑。
4.家长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a.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结合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判定定理的几何原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判定定理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京改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5.3.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运用图形变换(平移、翻折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4.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过程,增强数学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判定的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3.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提问学生: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今天我们将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例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邓 华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邓  华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邓华发表时间:2015-01-30T15:20:28.19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11期(上)供稿作者:邓华[导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邓华(广安市前锋区桂兴镇小学广安 638500)众人皆知,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到收放自如,扎实有效呢?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

“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课堂中依然有很多低效的表现,如满堂灌、习题作业重量不重质、情境创设华而不实、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信息技术滥用误用等。

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下面谈谈自己对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一、创设有效的情境记得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无法吃下去。

如果将这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不知不觉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与知识,犹如汤与盐。

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更好、更主动地接受。

这说明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既要趣味化又要合理化,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做到情境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而挖空心思地创设出迷人的问题情境,却主题不突出,反而干扰了学生知识的学习、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创设情境教学,目的是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和活动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情景交融的教学效果。

2015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15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分数加减法折纸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学会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自主探索、渗透转化的思想,学会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学会与人合作增进小组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回忆:什么是通分?通分时,用谁做公分母? 2.计算下面各题通过练习,谁来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结:(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通分时,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计算最简便。

(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跟分数加减法相关的新内容。

【板书课题:折纸】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手工课上,小红用了一张纸的2折了一只小船,小明用同一张纸的4折了一只小鸟。

那么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请学生拿出自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并涂色表示。

(2)请学生汇报自己折纸和涂色的情况并用分数表示。

(3)请你估计一下,他们共用了这张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想一想,这个要怎么列式?生列式并分类(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4)那么,你们知道这类异分母分数加法怎么计算吗?自己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及方法。

学生汇报,生生质疑(汇报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分析)。

引导:能不能观察刚才所折的纸,从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怎么求它们的和?①1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②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③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加减④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015年新修订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5年新修订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目录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观察物体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探索图形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整理和复习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打电话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观察物体与统计1 观察物体(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

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2015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

2015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含有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校:姓名:时间:数学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学校姓名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

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小数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方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3、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5、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2015年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精品】

2015年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精品】

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 1) 课件显示 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 个草莓平均放在 8 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
还剩几个? ( 2) 列算式: 55÷8 ( 3) 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 4)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一、 除 法
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
教学内容: 课本第 2 页 ~第 3 页 “分苹果”“分橘子”
1.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 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教学目的: 2.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使学生
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8×7=56 比 55 大; 8×6=48 比 55 小。所有商 6。
思考::如果商是 5 可以吗?
如果商是 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 是 5,更不能是比 5 小的数。
( 5) 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
又要比被除数小。 ( 6) 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复习
1. 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 练一练: 1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 5 小题进行分类:
(3) 同桌同学合作用 20 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下期一数学教案邓华京课题: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Ⅱ)课 型:新授课 3课时教学目标能够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性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对给定的函数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二、 教学重点重点: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性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对给定的函数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自主学习和尝试,互动式讨论.2. 教学用具:多媒体四、 教学设想(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现实生活中有些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模型是确定的,但需我们利用问题中的数据及其蕴含的关系来建立. 对于已给定数学模型的问题,我们要对所确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验证数学模型的与所提供的数据的吻合程度.(二)实例尝试,探求新知例1. 一辆汽车在某段路程中的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速度v 关于时间t 的函数解析式;2)写出汽车行驶路程y 关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并作图象;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并说明所求面积的实际含义;4)假设这辆汽车的里程表在汽车行驶这段路程前的读数为2004km ,试建立汽车行驶这段路程时汽车里程表读数s 与时间t 的函数解析式,并作出相应的图象.本例所涉及的数学模型是确定的,需要利用问题中的数据及其蕴含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此例分段函数模型刻画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条块图象的独立性思考问题,把握函数模型的特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懂得图象是函数对应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例2.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可以为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依据. 早在1798,英国经济家马尔萨斯就提出了自然状态下的人口增长模型:0rt y y e =其中t 表示经过的时间,0y 表示0t =时的人口数,r 表示人口的年均增长率.1)如果以各年人口增长率的平均值作为我国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率(精确到0.0001),用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建立我国在这一时期的具体人口增长模型,并检验所得模型与实际人口数据是否相符;2)如果按表中的增长趋势,大约在哪一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3亿? 探索以下问题:1)本例中所涉及的数量有哪些?2)描述所涉及数量之间关系的函数模型是否是确定的,确定这种模型需要几个因素?3)根据表中数据如何确定函数模型?4)对于所确定的函数模型怎样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函数模型又应做出如何评价?如何根据确定的函数模型具体预测我国某个时间的人口数,用的是何种计算方法?本例的题型是利用给定的指数函数模型0rt y y e =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确定具体函数模型的关键是确定两个参数0y 与t .完成数学模型的确定之后,因为计算较繁,可以借助计算器.在验证问题中的数据与所确定的数学模型是否吻合时,可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所确定函数的图象,并由表中数据作出散点图,通过比较来确定函数模型与人口数据的吻合程度,并使学生认识到表格也是描述函数关系的一种形式.引导学生明确利用指数函数模型对人口增长情况的预测,实质上是通过求一个对数值来确定t 的近似值.课堂练习:某工厂今年1月、2月、3月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分别为1万件,1.2万件,1.3万件,为了估计以后每个月的产量,以这三个月的产品数量为依据用一个函数模拟该产品的月产量t 与月份的x 关系,模拟函数可以选用二次函数或函数(,,)x y ab c a b c =+其中为常数.已知4月份该产品的产量为1.37万件,请问用以上哪个函数作为模拟函数较好,并说明理由.探索以下问题:1)本例给出两种函数模型,如何根据已知数据确定它们?2)如何对所确定的函数模型进行评价?本例是不同函数的比较问题,要引导学生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具体函数模型. 引导学生认识到比较函数模型优劣的标准是4月份产量的吻合程度,这也是对函数模评价的依据.本例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三. 归纳小结,发展思维.利用给定函数模型或建立确定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根据题意选用恰当的函数模型来描述所涉及的数量之间的关系;2)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具体函数模型;3)对所确定的函数模型进行适当的评价;4)根据实际问题对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通过以上三题的练习,师生共同总结出了利用拟合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指出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利用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符合 实际 从以上各例体会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然后通过观察图象,判断问题适用的函数模型,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利用待定系数法得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再利用得到的函数模型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是函数应用的一个基本过程.图象、表格和解析式都可能是函数对应关系的表现形式. 在实际应用时,经常需要将函数对应关系的一种形式向另一种转化.(四)布置作业:教材P 107习题3.2(A 组)第6题.课题:第三章单元复习课 型:复习课 3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理解函数零点的性质,掌握二分法,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了解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会进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增长速度的比较,能熟练进行数学建模,解决有关函数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应用函数模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增长速度的比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讲义.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一)第三章知识点1.函数的零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零点的性质.2.二分法,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3.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增长速度的比较.4.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二)方法总结1.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f (x )=0的根,因此,求函数的零点问题通常可转化为求相应的方程的根的问题.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广泛,求解此类问题常有三种途径:(1)利用求根公式;(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3)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无论利用哪种方法,根的判别式都不容忽视,只是由于二次函数图象的不间断性,有些问题中的判别式已隐含在问题的处理之中.3.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一般步骤:已知函数y =f (x )定义在区间D 上,求它在D 上的一个变号零点x 0的近似值x ,使它与零点的误差不超过正数ε,即使得|x -x 0|≤ε.(1)在D 内取一个闭区间[a ,b ] D ,使f (a )与f (b )异号,即f (a )·f (b )<0.令a 0=a ,b 0=b .(2)取区间[a 0,b 0]的中点,则此中点对应的横坐标为x 0=a 0+21(b 0-a 0)=21(a 0+b 0).计算f (x 0)和f (a 0).判断:①如果f (x 0)=0,则x 0就是f (x )的零点,计算终止;②如果f (a 0)·f (x 0)<0,则零点位于区间[a 0,x 0]内,令a 1=a 0,b 1=x 0;③如果f (a 0)·f (x 0)>0,则零点位于区间[x 0,b 0]内,令a 1=x 0,b 1=b .(3)取区间[a 1,b 1]的中点,则此中点对应的横坐标为x 1=a 1+21(b 1-a 1)=21(a 1+b 1).计算f (x 1)和f (a 1).判断:①如果f (x 1)=0,则x 1就是f (x )的零点,计算终止;②如果f (a 1)·f (x 1)<0,则零点位于区间[a 1,x 1]上,令a 2=a 1,b 2=x 1. ③如果f (a 1)·f (x 1)>0,则零点位于区间[x 1,b 1]上,令a 2=x 1,b 2=b 1. ……实施上述步骤,函数的零点总位于区间[a n ,b n ]上,当|a n -b n |<2ε时,区间[a n ,b n ]的中点x n =21(a n +b n ).就是函数y =f (x )的近似零点,计算终止.这时函数y =f (x )的近似零点与真正零点的误差不超过ε.4.对于直线y =kx +b (k ≥0),指数函数y =m ·a x (m >0,a >1),对数函数y =log b x(b >1),(1)通过实例结合图象初步发现:当自变量变得很大时,指数函数比一次函数增长得快,一次函数比对数函数增长得快.(2)通过计算器或计算机得出多组数据结合函数图象(图象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画出)进一步体会:直线上升,其增长量固定不变;指数增长,其增长量成倍增加,增长速度是直线上升所无法企及的.随着自变量的不断增大,直线上升与指数增长的差距越来越大,当自变量很大时,这种差距大得惊人,所以“指数增长”可以用“指数爆炸”来形容.对数增长,其增长速度平缓,当自变量不断增大时,其增长速度小于直线上升.5.在区间(0,+∞)上,尽管函数y =a x (a >1),y =log a x (a >1),y =x n (n >0)都是增函数,但是它们的增长速度不同,而且不在同一个‘档次’上,随着x 的增大,y =a x (a >1)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会远远超过y =x n (n >0)的增长速度,而y =log a x (a >1)的增长速度则会越来越慢.因此,总会存在一个x 0,当x >x 0时,a x >x n >log a x .6.实际问题的建模方法.(1)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2)从问题出发,抓准数量关系,恰当引入变量或建立直角坐标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将数量关系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建立函数关系式.(3)研究函数关系式的定义域,并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作出解答.必须说明的是:(1)通过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通过例题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从数学角度来反映或近似地反映实际问题所得出的关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描述,即为数学模型.7.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二、例题讲解【例1】 作出函数y =x 3与y =3x -1的图象,并写出方程x 3=3x -1的近似解.(精确到0.1)解:函数y =x 3与y =3x -1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在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处,函数值相等.因此,这三个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x 3=3x -1的解.由图象可以知道,方程x 3=3x -1的解分别在区间(-2,-1)、(0,1)和(1,2)内,那么,对于区间(-2,-1)、(0,1)和(1,2)分别利用二分法就可以求得它精确到0.1的近似解为x 1≈-1.8,x 2≈0.4,x 3≈1.5.【例2】 分别就a =2,a =45和a =21画出函数y =a x ,y =log a x 的图象,并求方程a x =log a x 的解的个数.思路分析:可通过多种途径展示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利用Excel 、图形计算器或其他画图软件,可以画出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象,我们可以知道,当a =2,a =45和a =21时,方程a x =log a x 解的个数分别为0,2,1.【例3】 根据上海市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99年上海完成GDP (国内生产总值)4035亿元,2000年上海市GDP 预期增长9%,市委、市政府提出本市常住人口每年的自然增长率将控制在0.08%,若GDP 与人口均按这样的速度增长,则要使本市人均GDP 达到或超过1999年的2倍,至少需________年.(按:1999年本市常住人口总数约为1300万)思路分析:抓住人均GDP 这条线索,建立不等式.解:设需n 年,由题意得n n %)08.01(13000000%)91(4035+⨯+⨯≥1300000040352⨯, 化简得n n%)08.01(%)91(++≥2,解得n >8.答:至少需9年.三、课堂练习教科书P 112复习参考题A 组1~6题.四、课堂小结1.函数与方程的紧密联系,体现在函数y =f (x )的零点与相应方程f (x )=0的实数根的联系上.2.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应掌握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步骤.3.不同函数模型能够刻画现实世界不同的变化规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就是常用的现实世界中不同增长规律的函数模型.五、作业布置教科书P 112复习参考题A 组7,8,9. B 组1,2课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