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 教案

合集下载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选用诵读课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字音:曰(yuē)说(yuè)愠(yùn)逾(yú)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停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方法一:译文背诵法1.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2.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对照译文,指导学生背诵。

方法二:理解背诵法1.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__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终身学习的效果三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方法的语句下画上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画上波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语句下画双横线。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

论语六则说课稿(优秀7篇)论语十则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2)能力目标: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3)德育目标: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教学的重点、难点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教学方法1.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

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

论语六则(教案)

论语六则(教案)

论语六则(教案)教案:论语六则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论语》中的六则名言,包括: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克己复礼为仁。

6.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六则名言。

2. 理解每则名言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六则名言,理解其含义。

难点:运用名言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品德修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科书《论语》。

2. 笔记本和笔。

3. 投影仪和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及其地位。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论语》中的六则名言。

二、学习名言(10分钟)1. 逐个朗读名言,让学生跟读并熟悉发音。

2. 解释每则名言的字面意思。

3. 引导学生理解名言的深层含义,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给出一些与名言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与学生一起讨论答案,并解释名言在例题中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名言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符合名言的要求。

五、品德修养(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名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品德修养。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有所改进。

板书设计:1. 论语六则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 克己复礼为仁。

6.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这六则名言。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这六则名言的理解和体会。

3. 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看看是否有人能够做到符合名言的要求,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论语》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

《论语六则》教案

《论语六则》教案

《论语》六则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2、背诵并默写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4、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5、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背诵并默写课文;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2、背诵并默写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

一、新课导入人们说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山是泰山,水是黄河,那么你认为圣人应该指的是谁呢?(孔子)二、简介孔子和《论语》(见ppt)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

(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尝试划分节奏。

3、再次听示范朗读,并投影出课文节奏的划分,进入文言文语境4、请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5、分六小组竞赛朗读。

6、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四、讨论、质疑、析疑1.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疏通大意,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2.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词、句,供学生探究。

五、小结“温故而知新”,当我们回顾这节课学的知识时,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每一句话,对我们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启示啊!六、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2、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论语)六则》中,每条语录都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赏析,探究内涵自由朗读并思考:1.本课所选的六则《论语》,就内容而言,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谈学习的。

2.它们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谈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初中上册论语教案

初中上册论语教案

初中上册论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论语》六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儒家思想的精髓。

2.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学会欣赏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1. 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句子的翻译和朗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论语》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

2.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注音,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则讲解,解释文言实词的含义,如“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等。

2. 对课文句子进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3. 分析课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忠诚”、“诚信”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巩固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2.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注音,提高朗读水平。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则讲解,深入分析课文思想内容。

2. 通过对课文句子的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论语六则讲读教案

大学语文论语六则讲读教案

####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论语六则》中每则论语的内涵,掌握其核心思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道德观、学习观和人生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 教学重点:- 理解《论语六则》中的每则论语。

- 分析孔子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观点。

#### 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 深入挖掘论语中的哲学思想。

####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简要介绍《论语》的历史背景和孔子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 二、课文讲解1. 第一则:《学而》- 朗读原文,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 讨论曾子的“三省吾身”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2. 第二则:《为政》- 朗读原文,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 分析孔子对诚信的重视,讨论诚信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 第三则:《里仁》- 朗读原文,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 讨论古人“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的价值观。

4. 第四则:《泰伯》- 朗读原文,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 分析孔子的道德观,讨论“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的现代社会意义。

5. 第五则:《颜渊》- 朗读原文,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 讨论子贡与孔子的对话,理解孔子对治理国家的看法。

6. 第六则:子张问政- 朗读原文,学生翻译,教师点评。

- 分析孔子对个人修养和处世的建议。

##### 三、课堂讨论- 针对每则论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 四、总结与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孔子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 布置作业:选择一则论语,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论语六则》中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将古代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观。

七年级语文第21课《论语》六则学案

七年级语文第21课《论语》六则学案

七年级语文第21 课《论语》六则教案21.《论语》六则教案一.教课内容:《论语》六则二. 教课目的1.联合书下讲解理解文章内容2.联系实质,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三. 教课重、难点1.在频频朗读中作独立思虑,联系自己的实质,以加深领会。

2.学习精巧的表达。

四. 知识剖析(一)孔子简介:这里只从《史记·孔子世家》中摘录几条:(1)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四边高,中低),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

(2)“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库房管理员),料量平。

”(3)“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4)“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效法)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5)“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 6)“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7)“乃因史记作《春秋》”“《春秋》之行,天下乱臣子惧焉”。

( 8)“孔子葬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

三年心,相而志,哭,各复尽哀;或复留。

唯子于冢上,凡六年,而后去。

”(二)《》介:《》是一部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由若干篇章成,前后两章之不必定相关。

(三)文剖析:1.曾子曰:“吾日三省( xǐ ng)吾身:人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乎?”解:《》孔子人一般称子,如仲由称“子路”,端木称“子”,曾参独称“子”,因此是孔子二或三弟子所,他曾受于曾参。

“三省”,多次反省。

文言文中,“三”“九” 字皆有“多” ,不是确数。

下述三事,是偶合。

朱熹,重在学,“ ”指受之于,“ ” 熟之于己,而“忠”“信” “ ”之本。

从里能够看出古代治学的人特别重道德的涵养。

2.子曰:“由,女知之乎 !知之知之,不知不知,是知也。

”解:对于段的背景,《荀子·子道》中有:子路盛服孔子,孔子批了他;子路于是改服而入,但色依旧充盈。

孔子又他:“⋯⋯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可以曰不可以,行之至也。

《论语》六则教案(七年级)(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论语》六则教案(七年级)(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论语》六则教案(七年级)(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指导学生朗读,感知古今汉语的异同。

(二)从积累文言字词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三)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名言、格言或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

(可采用竞赛记分的方式活跃气氛)2新课导入: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对于如何学习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是谁呢?他又是怎么说的呢?(简介孔子,引入新课)(二)指导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读准下列字音,掌握加点字的写法。

曰(yuē)说(yuè)愠(yùn)罔(wǎng)殆(dài)识(zhì)厌(yàn)诲(huì)哉(zāi)焉(yān)解说:“说”是通假字,通“悦”,愉快、高兴的意思;“罔”字中,“丷”不能写成“艹”;“殆”字,左边是“歹”旁,里面是“丶”;“识”是多音字,作记住、标记、记号的意思时,读作“zhì”,另一个读音为“shí”;“诲”字是“讠”字旁,“母”中是两点;“焉”字下面是四点,第一点是撇点。

2教师范读,点拨难读句的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是以/谓之‘文’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再指名朗读,要求字音、停顿准确,师生共同评判。

4引导学生回顾影视剧中古人读书的语调,体验现代文与古文读法的不同,教师范读第一则后,让学生试读课文,要求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三)疏通文意,指导翻译1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学习合作小组,共同研讨解决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2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拨打”求助热线——让学生将问题写到黑板的相应位置(分字词和句子两块),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求助。

《论语六则》教学设计

《论语六则》教学设计

《论语六则》教学设计篇一:论语六则-教学教案【经典教例】[教例简述]教师第一次定向:同学们,我们先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诵读课文,分“则”理解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1.诵读。

2.逐“则”落实,教师顺势将六则语录按内容分类,将“而”的例句按用法分类。

3.自由背诵。

4.分“则”背诵。

5.背诵比赛。

6.全班齐背。

教师第二次定向:请同学们拿出活页式分类笔记,用10多分钟的时间,整理课堂笔记。

同学们进行操作,撷取课文内容,分类做好笔记。

大体有——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3.在“文言虚词”类记下:4.在“名言警旬”类记下:①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②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用于学习方法)③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用于思想修养)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课堂学习笔记。

[评析]这个教例的“眼”,在指导学生做“分类式课堂笔记”。

如何指导学生做笔记,是学法研究的一个小小的分支。

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亟需我们用创造性的作法去填补。

“分类式课堂笔记”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其优点在于:1.变单课式笔记为知识块式笔记,眉目清晰,知识量充沛。

2.变学生在单课笔记中的“记录员”身份为分类整理的“操作员”身份,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质的变化。

3.变单一利用课文材料为多角度利用课文材料,课文材料因此而增值。

4.培养了学生积累资料、研究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检索能力。

5.有利于单元小结、综合复习乃至毕业、升学考试的总复习。

只要坚持分类积累,复习课中这些资料会令人爱不释手。

说的好处愈多,作教师的我们就会愈感到不安,我们反思:在传统的作法中,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在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教学效率上,其利用价值到底如何学习笔记,这块在教学中永远占有相当地位的有利于学生一生的知识天地,为什么直到现在还得不到开发性的研究篇二: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六则》教学设计《论语六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六则教案(多篇)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六则教案(多篇)

[论语六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六则教案(多篇)论语六则教案(三篇)论语六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论语六则教案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言字词句的含义。

2.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东汉将其列为“七经”(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之一。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教育思想方面的谈话。

孔子十分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了这些语录,对于我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一定是大有裨益。

设计2.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殆(dài) 论(lún)语说(yuè)罔(wǎnɡ) 好(hào) 焉(yān)惑(huò) 逾矩(yú jǔ) 愠(yùn )2.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说:愉快,高兴。

现在写作“悦”。

愠:怨恨,心里不满。

论语六则教案君子: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矣:相当于“了”。

罔:迷惑不解。

通“惘”。

殆:疑惑。

好:喜爱。

乐:愉快,快乐。

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

从:采纳,听从。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耳顺:大意为听人说话,可以听出其中隐而未露的意思。

通常指能听进不同意见。

论语六则教案

论语六则教案

论语六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2.掌握《论语》中的六则经典教诲。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论语》中的六则经典教诲。

2.学生对于《论语》中的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论语》中的思想。

2.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论语》中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论语》中的六则经典教诲,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内容和思想。

2.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论语》中的思想。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

五、教学内容1. 仁爱篇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是《论语》中的经典名言,也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要尊重别人的感受,不要伤害别人的感情。

同时,也要学会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自己处在别人的位置上,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

2. 学习篇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只有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3. 诚信篇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让别人欺骗自己。

同时,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承诺,要言出必行,不要轻易地改变自己的决定。

4. 友谊篇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友谊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有了朋友,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要珍惜友谊,要用心去维护和保护自己的友谊。

5. 知识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21《论语六则》教案

21《论语六则》教案

21《论语六则》教案篇一:21《论语六则》教案21《论语》六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6个字。

(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

(3)了解孔丘和《论语》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初步学会对照注释学文言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二、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意。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步骤:一、介绍作者及作品: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论语》的体裁:语录体二、朗读课文三、分析课文内容: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论语》中是指孔子。

曰:动词,说。

时:副词,时常,常常。

习:动词,温习,复习。

说:通“悦”,形容词,愉快,高兴。

乎:相当于“吗”。

朋:文章中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

愠:怨恨,心里不满。

君子:文章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好学习,享受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友互相激励,探讨。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君子的风度。

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动词,温习。

故:旧,指学过的知识。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为:动词,做。

矣:相当于“了”。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

”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通“惘”,迷惑不解。

殆:危险。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论语六则》教案

《论语六则》教案

《论语六则》教案第一篇:《论语六则》教案《论语》六则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2、背诵并默写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4、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5、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背诵并默写课文;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2、背诵并默写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

一、新课导入人们说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山是泰山,水是黄河,那么你认为圣人应该指的是谁呢?(孔子)二、简介孔子和《论语》(见ppt)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

(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尝试划分节奏。

3、再次听示范朗读,并投影出课文节奏的划分,进入文言文语境4、请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5、分六小组竞赛朗读。

6、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四、讨论、质疑、析疑1.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疏通大意,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2.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词、句,供学生探究。

五、小结“温故而知新”,当我们回顾这节课学的知识时,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每一句话,对我们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启示啊!六、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2、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论语)六则》中,每条语录都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赏析,探究内涵自由朗读并思考:1.本课所选的六则《论语》,就内容而言,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谈学习的。

《论语》六则教案

《论语》六则教案

论语六则教案前言《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品,这位于论语中的语录中,孔子所说的每一句话,仿佛都可以展开一段深入的探讨。

无论是对于人的修养,还是社会道德,都可以找到一定的启示。

因此,启蒙教育时,也必将《论语》作为必修课程之一。

本篇教案将围绕《论语》中的六个主题开展授课,分别为:弟子规、学习、友谊、政治、语言、知识。

希望在这六个主题中,学生可以从中汲纳到人生的智慧。

弟子规“有德就得天下,无德反被天下抛弃。

” ――引自《论语》弟子规授课目标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到,弟子规是中国古代一本著名的家训。

这一家训的核心内涵是培养一个人的自性,该家训的教育目的是鼓励每个年轻人在成长时,尤其要重视自身的品德道德素质的提高。

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品读《弟子规》;2.了解孝、爱、信、耻的内涵和意义;3.学习家训中的准则,如“始于勤,终于行;思则有备,悔则无悢”等。

活动建议1.观看影片《弟子规》,并就其中的精彩片段开展讨论;2.将学生分为4组,就四个准则依次展开排练小短剧表演;3.在课余时间依然要以自习读书为主,将精力放在学习之上。

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引自《论语》学而篇授课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论语》中的故事和断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明确学习的目标,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教学内容1.了解孔子的学习方法,学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理解好学、好问、好思,做到勤学好问,以做实事、解决问题;3.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活动建议1.分组讲解,让学生通过PPT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分享案例;2.尝试学习一些新技能,如:跳舞、画画,丰富自己的生活;3.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

友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引自《论语》子路篇授课目标传授友谊之道,教育学生如何与他人建立友谊关系,交流、合作、支持,达到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目的,使友情关系在学生心灵中生根发芽。

论语六则(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论语六则(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论语六则(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格言、名句2、掌握文言文翻译原则,背诵默写课文3、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方法和态度教学重点:背诵默写课文、教学难点:明确并理解作者的观点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关于文言文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

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多数是文言文。

需要我们掌握一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严复在翻译外文时首倡“信、达、雅”,我们不妨借用一下。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就是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就中学生来说,后一点是较高的要求。

但前两点是应该做到的,否则就不算好译文。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

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直译时可辅以意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二、展示预习成果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1、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

少“贫且贱”,及长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

鲁定公时(孔子约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

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称“六经”。

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整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六则教案
新禾中学向清良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释义;
2.在理解文言基础知识,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用文中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4、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课时,简介孔子、《论语》,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探讨学习方法,吸收孔子思想精华;第三课时,总结巩固,学以致用。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从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导入,简介《论语》,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

“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

“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

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2、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可以了解我国5000年的历史,知道许多精彩诱人的故事。

——文言是现代汉语之源,现代汉语的许多词语出于文言,文言的许多句子成为现代汉语的成语,学文言能大大促进现代汉语学习。

——文言文简练,典雅,抑扬顿挫,读起来有很大的美感。

——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提升人生价值,甚至改变人生命运。

——我国古代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大量资料可供现代研究之用,但如果不懂文言文,则无法利用。

3、由“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引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简介《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

4、怎样学习文言文?
(1)首读课文,读准字音。

(2)阅读注释,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3)再读课文,标记难字、词、句。

(4)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5)三读课文,读准节奏。

(6)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学习写作技巧。

(7)四读课文,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8)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二)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和组织学生学习课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首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注音(幻灯片)
论lún 说 yuè,愠yùn
为wéi 罔wǎng,殆dài
2、疏通字词,翻译课文:(二读课文)
(1)标记难字词句,识记文学常识;
走近孔子【幻灯片】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相传弟子3000,著名的有72人。

整理了《诗》、《书》,并且编修了《春秋》。

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重大的作用。

(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翻译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翻译方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3)指导学生学习第一则语录,掌握翻译的方法与原则
(4)小组讨论,翻译余下的五则语录。

(5)展示检查,师生相互纠错
3、分析课文、深入理解:(三读课文)
(1)朗读课文并划好朗读节奏
(2)探讨文章内容,理解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展示明确
(3)合作探究:
思考: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是阐述学习方法,哪些是阐述学习态度的?
讨论: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你认为是学习方法重要还是学习态度重要?为什么?
学习了本文之后,你在今后的学习上有什么打算呢?
4、联系学生实际,拓展延伸,深入理解课文:(四读课文)
讨论交流:
(1)《论语》中很多话后来成为成语,看你能找出多少来。

(2)请同学们找出带有“而”的句子,然后说说“而”在此句中是什么意义。

(3)根据提示,写出课文原句。

(三)总结,作业:
(1)谈收获(方法如下)
学习了本文,我掌握/了解/明白/懂得了“”.
(2)作业
摘抄:有关于学习的中外格言警句,在班上交流。

背诵并默写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