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完整版..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工程的50多种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50多种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的50多种方案一、调水路线选择方案1.内调北线:该方案主要依托京杭运河以及它的支渠,将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其他华东地区的水资源引入华北地区。

2.中线调水:该方案主要是将长江水资源引入华北地区,通过建设一条长江干线水利工程实现。

3.以江引淮:该方案主要是依托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相通衔接,引江入淮,然后通过淮河将水资源引入华北地区。

4.西线调水:该方案主要是将西南地区的水资源通过引黄入渭的方式引入华北地区。

5.京杭泰调:该方案主要是以京杭运河和泰湖为基础,将长江和东南沿海河流的水资源引入华北地区。

二、输水工程方案1.开挖渠道: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开挖渠道,将水资源从水源地输送到目的地。

2.建设隧道: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建设隧道,将长距离的水资源输送到目的地。

3.建设引水坝: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建设引水坝,利用地势高低差,将水资源输送到目的地。

4.修建水库:该方案主要是通过修建水库,储备水资源后再进行输送。

5.开发地下水资源: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将地下水资源输送到目的地。

三、水质改善方案1.建设净化设施:该方案主要是在水源地和输水工程的途中,建设净化设施,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

2.水质防护设施:该方案主要是在输水工程沿线,设置水质监测点和防护设施,对水质进行保护和管控。

3.开展水质监测:该方案主要是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对输送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4.提升水质标准:该方案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水质标准,确保输送的水资源符合相关标准。

四、生态环境保护方案1.生态恢复工程:该方案主要是在水源地和输水工程途中,开展生态恢复工程,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2.生态调度方案:该方案主要是通过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输送水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3.生态补偿政策:该方案主要是建立生态补偿政策,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合理补偿,维护生态平衡。

4.生态修复工程:该方案主要是在输送水资源的目的地,进行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受损的地方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完整版课件

南水北调完整版课件
生态修复 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有助 于修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 和平衡。
减轻环境压力 南水北调工程减轻了受水区的环境压力,降低了 因缺水引发的生态问题,如湿地萎缩、植被退化 等。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受水区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保障,有助 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调度手段
南水北调工程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远程监控、数据采集等, 提高调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
南水北调工程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安全风险评估
南水北调工程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 隐患。
安全应急预案
南水北调工程制定详细的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 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THANKS
感谢观看
政策与法规的完善
制定更严格的用水管理政策
为确保南水北调工程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制定更严格的用水管理政策,限制和规范用水行 为。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南水北调工程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工程的管理和保 护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执法力度
为确保政策的执行和法律法规的遵守,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政府决策
为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政府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工程目 标
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
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南水北调,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 输送到北方,缓解北方的水资源短缺 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有助于改善北方的生态 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沿 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 调发展。

南水北调的故事

南水北调的故事

南水北调的故事南水北调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史上的壮举,也是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南水北调工程是21世纪的伟大规划之一,其目标是优化中国水资源的配置,解决北方地区长期以来的缺水问题。

这个工程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线,分别从长江、汉江、黄河等河流向北方输水。

其中东线工程是率先启动的,它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输水渠道,将长江的水输送到天津、北京等城市。

东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在2013年完成了主体工程的建设。

这个工程的完成使得长江的优质水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利用,也为北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背景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

由于气候和地理等原因,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得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的水资源调配到北方。

这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中国政府不仅考虑了水资源的调配问题,还考虑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仅是中国政府的伟大决策,也是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努力。

这个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例如如何保证输水过程中的水质安全、如何防止输水渠道的淤积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和解决。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建设周期,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配合。

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努力使得这个工程得以实现并取得了成功。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成功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个工程可以解决北方地区长期以来的缺水问题,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也可以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将南方的水资源调配到北方,这个工程可以增加北方的水资源储备,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

同时,这个工程还可以促进南北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社会稳定。

《南水北调》课件

《南水北调》课件

自江苏扬中始,北抵北京平谷,全长约1431公里。
2
东线工程
自江南富丽至江苏淮安,全长约1786公里。
3
西线工程
自四川重庆至北京水源地,全长约1600公里。
水资源调配与水生态保护
水资源调配
通过水源的转移,实现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向 北方的输送。
水生态保护
通过采取措施保护源地水环境,确保水资源调 配的可持续性。
《南水北调完整版》PPT 课件
南水北调完整版PPT课件将介绍南水北调的背景、目的,主要工程,水资源调 配与水生态保护,成果与影响,未来展望,总结与讨论。
背景与目的
背景
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匮乏,南方地区的丰富水资 源没有充分利用。
目的
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
主要工程
1
中线工程
3 拓宽国际合作
与国际社会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挑战。
总结与讨论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然而,仍需继续努力保护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成果与影响

成果
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生活水 平和生态环境。
影响
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推动 了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展望
1 继续项目建设
继续推进南水北调中、东、西线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满足水资源需求。
2 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水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课件

南水北调课件

西线:从长江上游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上筑坝建水库, 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向黄河上游补水,重点是“补水干 流,解放支流”。西线虽短,但地形最复杂。
3、西线调水方案
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河段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筑坝引水,通过引水隧洞穿越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巴 颜喀拉山进入黄河。
优点:水质好 缺点:工程量大,水量小
南水北调
为何调 如何调 何时调 何影响
经生 济态
东 中 西 先蓄 线 线 线 后调
输受 水水 区区
总结:
南水北调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 大的远距离、跨流域、跨省市调水 工程,它的建设如同万里长城、京 杭运河一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 伟大工程,它将成为人类充分利用 地理、地形特点优化配置国土资源 的又一个伟大范例。
是( )A
• A豫 B 鄂
• C晋 D 冀
感谢领导莅临
东线工程流经省区从南到北 :江苏、山东、 河北、天津;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淮海平原。
线路优缺点
1、东线调水 从长江干流扬州附近抽水,利用原京杭大运河输
水,逐级提水北上,穿过黄河,再经运河到天津。
优点:由于东线调水工程利用了旧运河,可大量减少耕地 的占用,减少移民数量,社会难度小,投资省;水量大
2、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建水库、大坝储水。
3、要保证工程向北方稳定供水,还需采取什么措施? 建水库、大坝储水;节约用水。
探究活动 4 HOW:
【问题探究】 国家投巨资建设调水工
程,怎样充分合理使用
【问题思考】 调来的水资源?
见课本95页资料3的1.2.3题
资 料 三
资 1、在城市生活、工业、生态以及农业等方面,受水区 对调来的水应重点保证哪个方面的需要?

(完整版)第1章、工程概述

(完整版)第1章、工程概述

第1章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起点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湖北、河南、河北等省市,进入北京境内。

北京段总干渠自北拒马河中支南与河北省明渠段相接,经渠首进水闸,入北拒马河暗渠,至惠南庄泵站,经加压泵扬水,通过PCCP输水管道输水至大宁调压池。

大宁调压池后采用低压暗管自流输水,经永定河倒虹吸、卢沟桥低压暗箱、西四环低压暗箱,最后由团城湖明渠输水至终点团城湖,全长80km。

PCCP管道工程的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总干渠线路最长的大型输水工程,上接惠南庄泵站,下接大宁调压池,输水管线起点距离渠首2.3km,输水管线末端距总干渠终点颐和园团城湖约21.4km。

PCCP输水干线全长56.359km(其中设两条隧洞,西甘池隧洞和崇青隧洞),为两排直径4mPCCP管道。

惠南庄~大宁段PCCP输水管线工程为I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

以HD41+000为界,HD0+000~HD41+000设计地震烈度为7度,HD41+000~HD56+359.296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

输水干线加压输水设计流量为50m3/s,加大设计流量为60m3/s,自流输水流量为20m3/s。

惠南庄~大宁段输水干线输水干线工程运行方式为:当流量Q≤20m3/s自流输水;当流量Q>20m3/s从惠南庄泵站加压输水至大宁调压池。

PCCP管道工程由2排直径4.0mPCCP压力管道(每节管重54~77t,最大管外径4852mm),4处分水建筑物,3处连通建筑物,101处排气阀井建筑物、19处排空阀井建筑物、1处末端控制阀井建筑物、2处穿隧洞建筑物、4处穿铁路建筑物、17处穿主要等级公路建筑物、27处河道防护工程、永久巡线路及穿巡线路建筑物等组成。

共分为六个标段。

本标段为惠南庄~大宁段PCCP管道工程土建安装第一标。

本标段输水干线起点桩号为DH0+000~DH12+300,全长12.3km。

PCCP管道沿线布置有排气阀建筑23处、排空阀建筑5处、连通建筑物1座、河道交叉7处、公路交叉2处等沿线建筑物。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概况中线工程总干渠从丹江口水库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团城湖,输水总干渠全长1267km,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分水至天津外环河,长154km。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省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是渠道最长、移民最多、占地最多、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在我省境内包括丹江口水库库区工程和输水总干渠两部分。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新增淹没面积302.5平方公里,其中我省境内新增淹没面积为144平方公里,占地21.7万亩,淹没影响房屋面积258.4万平方米,需搬迁安置移民15.7万人;总干渠在我省境内731公里,流经8个省辖市,21个县(市),占地35.5万亩,其中永久占地18.1万亩,临时占地17.4万亩,需拆迁房屋208万平方米。

拆迁涉及人口5.5万人;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分配我省用水量37.69亿立方米;主体工程静态总投资1367亿元,其中我省境内投资约670亿元。

我省受水区内规划供水城镇为43座,其中11座省辖市市区、7座县级市和25座县城,输水形式采用管道为主,计划2010年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从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南水北调的伟大设想,到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再到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历经五十余年的规划设计、科学论证和反复比选,最终形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工程实施方案。

通过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四横三纵”的中国大水网总体布局,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十分有利于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

工程建成后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新增加一条黄河,对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南水北调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知识点总结一、南水北调工程背景1.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

根据中国水资源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南方地区拥有约70%的水资源,而北方地区占有约30%。

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却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山东、河南等地区。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

2. 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进程,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北方地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生产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

然而,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限制,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供应能力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3. 水资源短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推出,正是受到了这些重大挑战和需求的驱动。

二、南水北调工程规划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分为中线工程、西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三大主线。

其中,中线工程是最主要的一条引水线路,主要负责将长江水系的水资源引入到北方地区。

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湖北省的江汉平原,终点位于河南省的郑州市、西安市及天津市。

总长约1275千米,其中319千米为引水渠,其余为水库、隧洞和泵站等设施。

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线工程是南水北调的一部分,主要是将嘉陵江、乌江两条支流的水资源引入到长江上游的干流嘉陵江中,经由人民公园转入黔黎环城水库,再由人民湖转入巴北支水渠,最后由霞前潭引入涪嘉渠。

这条线路的总长约650千米,包括涪嘉渠、霞前潭水库和其他附属工程。

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项目中最长的一条引水线路,也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一部分。

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终点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

总长约1455千米,其引水方式大致为:引水渠、隧洞和加压管线。

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第1篇南水北调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北方地区。

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水安全,我国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本工程旨在将长江水资源通过输水渠道调配至黄淮海平原及京津冀地区,为工程沿线地区提供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

二、工程目标1. 保障北方地区水资源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缓解工程沿线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优化水资源配置,为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提供保障。

三、工程方案1. 输水线路根据地形地貌、水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等因素,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输水线路。

(1)东线:自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出发,沿京杭大运河向北输送水资源。

(2)中线:自汉江丹江口水库出发,跨越河南、河北两省,向北京、天津输送水资源。

(3)西线:自四川成都平原出发,向黄河上游输送水资源。

2. 输水方式(1)东线:采用提水方式,利用水泵将水资源从长江提至输水渠道。

(2)中线:采用自流方式,利用地形高差将水资源输送至目的地。

(3)西线:采用自流与提水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地形地貌特点进行水资源调配。

3. 工程布局(1)水源工程:包括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水源调配工程等。

(2)输水工程:包括输水渠道、输水隧洞、输水管道、泵站等。

(3)调蓄工程:包括调蓄水库、调蓄湖泊、调蓄水池等。

(4)配套工程:包括供水工程、排水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等。

4. 工程措施(1)水源保护: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源地水质,确保输水水质安全。

(2)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措施,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水资源调配:根据沿线地区水资源需求,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工程效益最大化。

(4)水质监测与保障:建立健全水质监测体系,确保输水水质达标。

四、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4.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5. 相关行业标准及规定五、实施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及线路图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 ,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呈现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为适应缺水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缺水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83%,耕地面积占全国38%,其中长江流域年径流量为9513亿m3,占全国的35%,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5%,人均和亩均水量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丰水区;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年径流量占全国的17%,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2%,其中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胶东地区的河川径流量为1573亿m3,约占全国的6%,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40%,人均和亩均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缺水区,尤以海河流域更为突出,年径流量只有264亿m3,不足全国的1%,而人口和耕地却分别占全国10%和12%,缺水十分严重。

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的人均水量是海河流域的近10倍,亩均水量为17倍。

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及全国的人均、亩均水量见表1。

我国北方缺水不仅因为水资源少,而且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年径流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南方为2~4倍,北方为3~8倍,淮河为15倍,海河则高达20倍。

更为严重的是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交替发生,黄河出现过连续11年枯水年(1922~1932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70%。

海河出现过连续8年枯水年(1980 ~1987 年),平均年径流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57%。

南水北调完整版-PPT精品文档

南水北调完整版-PPT精品文档
南水北调工程
小组成员:陈友娜、钟娅 吴 松 辉 、 张 佳 莉 主讲人: 虢政银
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就是指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 三个调水区,形成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 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 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中部地区 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 体格局。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中线调水 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源地 和三峡库区引水 线路 走向
(主要 解决华 北缺水 的问题)
从长江北岸的支流汉江加 坝扩容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跨越了长江、黄河、淮 河、海河、沿京广铁路西 侧北上,至北京、天津
可调 水量 源地 水质
较大
较好
西 线 调水源地
从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
b、中线工程


2019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截至2019年2月,中线河南段干线 工程全线开工。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自2019年9月26日开工建设,2009年6月20日 ,混凝土坝坝顶全线贯通。2019年3月31 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全 部完成。 2019年9月27日,中线穿黄工程开工建设。2019年9月27日,中线 穿黄工程下游线隧洞全线贯通。 2019年4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黄河南段连线建设全面开工。 这不仅标志着黄河以南段工程成功连线建设,也标志着整个南水北调 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全部开工。 按照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目标,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 2019年 底主体工程完工,2019年汛后全线通水。
南水北调——五个世界之最
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 、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输水线路长,穿 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广,效益巨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水利工 程,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土石方开挖 量17.8 亿立方米,土石方填筑量6.2亿立方米,混凝土量 6300 万立方 米。 世界上供水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 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供水区域控制面积达 14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5%。 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 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 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总长度达5599公里 。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50年的南水北调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地区长期受到干旱缺水的困扰,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内容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内容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内容简介一、调水规模论证(一)黄淮海流域资源性缺水严重2000年黄淮海流域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有效灌溉面积、粮食产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粮食、棉花的主产区,具有承东启西、优势互补的有利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7.2%,人均水资源量为462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五分之一,是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不适应的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

由于长期干旱缺水,尽管各地特别是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都加大了节约用水的力度,但仍然不得不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不合理占用农业和生态用水以及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造成目前黄河下游断流频繁,淮河流域污染严重,海河流域基本处于“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的严峻局面。

黄河、淮河和海河三大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已分别高达67%、60%和超过95%,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特别是海河流域,为了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过量开发利用地表水,平原河道长期干涸,被迫大量超采地下水,20多年来已累计超采900多亿立方米,造成地下水位大面积持续下降。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的过量开发,导致河湖干涸、河口淤积、湿地减少、土地沙化、地面沉陷以及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恶化 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采取节水、污水资源化、挖掘已有工程潜力等多种措施的前提下,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黄淮海流域缺水量现状为145亿~210亿立方米,2010年为210亿~280亿立方米,2030年为320亿~395亿立方米。

(二)供水目标与范围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

由于黄淮海流域的缺水量80%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因而优先实施东线和中线工程势在必行;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缺水量中,又有60%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产值集中,缺水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巨大。

南水北调完整版

南水北调完整版

线路走向 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
(解决西北 水隧洞引水入黄河上游
缺水的问题)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较小 最好
二、工程进展情况
❖ 1、投资方面 ❖ 截至2012年3月底,我办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
中线一期工程投资2125.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247.3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106.5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159.3亿元,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基金1146.8亿元,贷款465.3亿元。 ❖ 工程建设项目(含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累计 完 成 投 资 1455.3 亿 元 , 占 在 建 设 计 单 元 工 程 总 投 资 2188.7亿元的66%,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 成投资232.0亿元和1205.7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 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8%和64%;过渡性资金融资利 息16.7亿元,其他0.9亿元。
❖ 3、工程完工方面
❖a、东线工程 穿黄河主体工程于2007年开工,2012
年1月8日完工。2008年10月,徐州截污导流工程开工建 设,2011年3月15日主体工程建成,同日睢宁二站和徐 洪河影响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江苏段工程进入全 面加快建设高峰期。
❖ 整条东线一期将于2013年建成通水。
❖ 世界上供水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 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供水区域控制面积达 14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5%。
❖ 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 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 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总长度达5599公里 。
1
背景
2

南水北调路线图

南水北调路线图

南水北调路线图南水北调路线图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因其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该工程也被部分人反对。

东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

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东线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运河。

目的是缓解苏、皖、鲁、冀、津等五个省、市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工程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并兼顾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6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

2021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工人打开丹江口水库闸门正式放水。

选择14时32分开,寓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

西线工程将通天河(长江上游)、雅砻江(长江支流)、大渡河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西北地区),即从长江上游将水调入黄河。

该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质的构造复杂,地震烈度大,且要修建200米左右的高坝和长达100公里以上的隧洞,工程技术复杂,耗资巨大,现仍处于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

南水北调相关内容

南水北调相关内容

南水北调相关内容
南水北调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旨在将长江、汉江、黄河等水源地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干旱地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该工程自2003年开始建设,历时十几年,至今仍在不断完善和扩建中。

南水北调工程包括中线、东线和西线三条主干管道,以及相关的支线、配套设施等。

其中,中线工程是最重要的部分,全长约1,432公里,从湖南岳阳市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水起点开始,经过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市,最终汇入北京、天津等城市的水源地。

中线工程的建设规模庞大,涉及到数百个工程项目和数千个村庄。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北方的缺水问题,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的协调。

同时,南水北调也带来了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比如水源地的水质问题、水价问题等。

因此,在南水北调的建设和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均衡发展,不断优化工程规划和管理措施,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移民方面 2010年,丹江口库区移民河南第一批大规模移民和湖
北外迁移民任务已全部完成,搬迁移民12.8万人(河南6.2 万人,湖北 6.6 万人 ) 。截至 2011 年 2 月,已累计搬迁 14.9 万人(河南7.3万人,湖北7.6万人),占库区移民总数34.5 万人的43%。 2011年底,南水北调完成18万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任 务,累计搬迁移民33万,占移民总数的96%。
b、中线工程


2003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截至2011年2月,中线河南段干线 工程全线开工。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自2005年9月26日开工建设,2009年6月20日 ,混凝土坝坝顶全线贯通。2010年3月31 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全 部完成。 2005年9月27日,中线穿黄工程开工建设。2010年9月27日,中线 穿黄工程下游线隧洞全线贯通。 2011年4月25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黄河南段连线建设全面开工。 这不仅标志着黄河以南段工程成功连线建设,也标志着整个南水北调 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全部开工。 按照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目标,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 2013年 底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全线通水。
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少
32343 26990 11294 2167 14509
中国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俄罗斯 巴西
加拿大
我国水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
东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
附近。
线路走向 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
(解决华北 缺水的问题) 河隧洞至山东,河北
北送。一路向北经黄
,天津;一路向东, 经济南到烟台、威海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中线 调水 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源地 和三峡库区引水 线路 走向
(主要 解决华 北缺水 的问题)
从长江北岸的支流汉江加 坝扩容的丹江口水库引水 ,跨越了长江、黄河、淮 河、海河、沿京广铁路西 侧北上,至北京、天津
可调 水量 源地 水质
较大
较好
西 线 调水源地
从长江上游支流雅砻江、
南水北调——五个世界之最
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 、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输水线路长,穿 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广,效益巨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水利工 程,其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土石方开挖 量17.8 亿立方米,土石方填筑量6.2亿立方米,混凝土量 6300 万立方 米。 世界上供水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 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供水区域控制面积达 14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5%。 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 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目前正在700公里,总长度达5599公里 。
大渡河上游,金沙江调水
线路走向 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
(解决西北 水隧洞引水入黄河上游 缺水的问题)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较小
最好
二、工程进展情况
1、投资方面 截至 2012 年 3 月底,我办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 中线一期工程投资 2125.2 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247.3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106.5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 159.3 亿元,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基金1146.8亿元,贷款465.3亿元。 工程建设项目(含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累计 完 成 投 资 1455.3 亿 元 , 占 在 建 设 计 单 元 工 程 总 投 资 2188.7亿元的66%,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 成投资 232.0 亿元和 1205.7 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 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8%和64%;过渡性资金融资利 息16.7亿元,其他0.9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 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 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 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 发展。
人均径流量 (米³/人.年)
105117
我 国 同 世 界 部 分 国 家
人 均 径 流 量 的 比 较
Contents
1
2 3
背景
进程
争议
4
评价

一、建设背景
自 1952 年 10月 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 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设想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 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 50多种方案的基础 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 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
小组成员:陈友娜、钟娅 吴 松 辉 、 张 佳 莉 主讲人: 虢政银
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就是指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规划了 三个调水区,形成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西 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 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中部地区 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 体格局。
3、工程完工方面 a、东线工程 穿黄河主体工程于2007年开工,2012
年1月8日完工。2008年10月,徐州截污导流工程开工建 设,2011年3月15日主体工程建成,同日睢宁二站和徐 洪河影响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江苏段工程进入全 面加快建设高峰期。 整条东线一期将于2013年建成通水。

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供水规划区人口 4.38亿人(2002年)。仅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就 有253个,直接受益人口达1.1亿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可增加 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与非工程措施和中下游防洪工程相配合,可使 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 20 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消 除70余万人的洪水威胁。 世界水利移民史上最大强度的移民搬迁。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 坝因加高需搬迁移民34.5万人,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主要集中于2010年 、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19万人的搬迁安置,年度搬迁安置 强度即搬迁安置人口在国内和世界上均创历史纪录,在世界水利移民 史上前所未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