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优质学案.doc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 优秀公开课教案

南水北调 优秀公开课教案

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

是指把长江流域水资源自其上游、中游、下游,结合中国疆土地域特点,分东、中、西三线抽调部分送至华北与淮海平原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地区。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4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

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基础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2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亿人。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2022年1月8日10时南水北调东线台儿庄泵站开机运行,标志着东线一期工程2022—2022年度供水开始2022年9月16日至17日,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12]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亿m3。

农业亿立方米。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

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

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

南水北调学案

南水北调学案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预习案(学生展示)★目标引领•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即产生的深远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特点、资源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发展观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读教材第62页,完成下列内容)1、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低于;2、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性,具体时空表现在:【应用提升一】1、华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其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不是因为()A.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B.水资源浪费严重C.气候较干旱,耕地面积大D.深处大陆内部,蒸发旺盛2、下列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开采地下水B.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C.南水北调D.推广污水净化技术,在城市中用“中水”浇灌花草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读教材第64页,结合图3—3---2,填表)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阅读教材第65页,完成下列内容)(一)积极意义: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缓解矛盾,利于社会。

2、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的,改善,缓解。

(二)消极影响:1、长江径流量,海水,盐度,水质。

2、可能引起。

3、东线工程范围内因,易发生。

4、东线工程又因,水质。

【应用提升二】1、南水北调工程将给北方地区带来的生态效益是()A.控制地下漏斗区的进一步扩大B.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C.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2、东线调水工程对沿线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有利于沿线水生生物的生长B.沿线位地下水抬升,可解决用水紧张问题C.工程沿线可能使土壤盐碱化更加严重D.有利于沿线城市污水的排放※课堂案(合作探究、学生质疑、教师精讲)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原因是什么?3、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有哪些?(自然和人为)解决措施有哪些?(工程、生物、技术、管理)4、思考探究:我国的跨流域调水为何选定从长江引水?☆当堂达标——巩固案1、阅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时间、空间)(2)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何在?(3)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的规划是:东线方案计划从长江游市江都段取水,利用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河进入。

南水北调中班教案

南水北调中班教案

南水北调中班教案教案标题:南水北调中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南水北调的背景和意义。

2. 认识南水北调的主要工程和水源地。

3. 了解南水北调对中国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水习惯。

教学内容:1. 南水北调的背景和意义a. 介绍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b. 解释南水北调的概念和目的。

c. 引导学生思考南水北调对中国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性。

2. 南水北调的主要工程和水源地a. 介绍南水北调的三条主要通道:中线、东线和西线。

b. 介绍每条通道的起点、终点和经过的省份。

c. 引导学生理解南水北调的工程规模和复杂性。

3. 南水北调对中国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性a. 分析南水北调对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作用。

b. 引导学生思考南水北调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 环保意识和节水习惯的培养a. 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惜水资源的必要性。

b. 提供节水的实际方法和建议,如修复漏水设施、合理使用水资源等。

c.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水习惯。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南水北调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2. 知识讲解: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南水北调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工程。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南水北调的理解和意见。

4.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并讨论如何改善和节约水资源。

5. 活动与游戏:设计相关活动和游戏,如水资源保护小报的制作、节水宣传海报设计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6. 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反思。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和PPT等多媒体资料,用于展示南水北调的相关信息。

2. 水资源利用情况的观察表,用于学生实地观察和记录。

3. 活动与游戏所需的材料,如纸张、颜料、剪刀等。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讨论、观察实践和活动游戏等环节的积极程度。

2. 学生对南水北调背景、意义和工程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或简答题等形式进行评估。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

高二地理导学案课题名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2.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分析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作为可更新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从而自觉增强节水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1.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及优缺点。

2.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引导、总结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为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我们所知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

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二、师生互动过程【合作探究】1、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⑴降水总量不大,径流量的——、——变化大,径流量小。

⑵——资源配合欠佳(地多水少)加剧了北方缺水的程度人为原因:⑴工农业——人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⑵——、——严重;⑶⑷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施;2、长江成为我国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地理条件:(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干流长,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水量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大。

•(2)长江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3)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从长江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3、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原因:东线工程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投资少。

学案:南水北调

学案:南水北调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比较“南水北调”三条路线方案优缺点。
方案
东线工程
知识点补充:
1、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
淡水短缺原因
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储量有限
海水淡化
空间分布不均
时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用水量大增
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
水污染严重
资源浪费
2、北方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路线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河输水到
地区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
从上游引水到
上游
水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游
中游水库、
水库
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

下游地区;下游地区;流域
平原;地区;
下游
地区


优点
有可以利用
工程量较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
可供水
时间:2015年10月26日
编写人:刘沂旺
审核:高二地理组
编号:
课题:第三单元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南多北少的特点,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南水北调 学案

南水北调 学案

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从长江流域调水的原因、三线调水的路线2、能力目标:理解:我国南水北调的原因、三线调水的利弊、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结合知识窗的西气东输工程,进一步理解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学习,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图、表、文结合比较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的优缺点。

【课前检测】 见检测题【梳理知识,构建网络】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调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世界水资源总量排序: 、 、 、 、 、 2、 我国水资源 空间上: 多 少, 多 少。

分布不平衡 时间上,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的 分配不均( 多 少)和 变化较大3、【图表导读】表3—3—1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对比 (1)比较图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北方人多、地多、水少的特征,也说明了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需从南方调水的必要性。

(2)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我国的降水量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沿海和内陆、南方和北方的水资源数量相差悬殊【思考】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1)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①空间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② 时间上,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较大 (2)社会经济方面的水资源特点:北方地区人口和耕地占全国比重较大,工农业发达,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所以水资源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北方地区缺水问题还与污染和浪费严重有关 可行性: 【合作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措施有哪些?【合作探究】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措施有哪些?(1)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2)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南水北调的总体方案:分别从 调水,以适应 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中线、东线工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优质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优质学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材料,自主学习,能用自己的语言独立表达 “南水北调”的原因。

2. 通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并掌握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

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初步掌握研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探究活动1(自主学习)3分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表1为“南方和北方人口、耕地等比较表”。

图1 导学一:归纳总结南水北调的原因。

(从水资源分布,水资源丰欠程度,水资源需求角度去分析)(完成学习目标一)探究活动二:(小组讨论,合作。

)5分钟材料二图2为“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图3为“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南水北调工程以解决京、津、冀用水为主要目标。

这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地区 人口 (%) 耕地(%) 水资源 总量(%) 人均水资源(m 3) 北方 44.4 59.2 14.7 747南方 50.6 35.2 80.4 3480表1图2 图3业区,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12%,而水资源仅占1.5%。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年平均调水量500~600亿m3,有效利用水量约400亿m3。

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20XX年全市用水大概是35.5亿立方米水,其中13%是地表水,7%是外调水,62%是地下水,18%是再生水。

专家指出,多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北京地下水正以年平均1.1米速度下沉,水位已由2021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21年的平均24米左右。

影响调出区调入区沿线地区导学二:社会影响:人口、居民生活、城市化、治安、稳定等经济影响:产业结构、相关产业、就业等生态影响:环境、生物等(完成学习目标二)探究活动3:(归纳总结,思路建模 )5分钟资源调配类问题分析思路:1.分析原因,从资源分布、供需矛盾入手2.分析必要性和可行性。

初中地理南水北调教案

初中地理南水北调教案

初中地理南水北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背景、建设目的、调水路线等。

2. 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地图和图表,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2. 运用比较法,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增强学生对国家大型水利工程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情况及其在我国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进而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水资源分布如此不均匀?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南水北调工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

然后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目的、调水路线、涉及省份等。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背景、意义、调水路线及工程难点等。

重点阐述南水北调工程对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作用。

4. 案例分析展示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一些典型实例,如丹江口水库、中线工程、东线工程等,让学生了解工程建设的艰辛和取得的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有何影响?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南水北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创新性的想法。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并简要说明分布特点。

2.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列举至少三个对其建设和运行有重要作用的技术或设备。

3. 写一篇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小短文,可以从工程背景、建设意义、调水路线等方面进行阐述。

南水北调工程教学设计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教学设计方案

南水北调工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国家重点建设的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被誉为“21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通过长江干流、京杭大运河等渠道将水资源调配到干旱和缺水地区,解决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利于改善水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学生来说不仅有利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各种参与社会生活的主动能力。

所以,南水北调工程理论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在学生大一期间开设,将有利于雕刻出一个扎实的基础,将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二、课程设置1. 课程名称:南水北调工程2. 课程类型:理论课3. 学分数:2学分4. 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大一学生5. 授课时间:每周2学时6. 授课地点:教学楼3017.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是通过讲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建设意义、工程技术、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内容,从而加强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了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2. 使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工程技术;3. 使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

四、教学内容1. 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介绍(1) 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沿革(2)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背景(3)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目标和意义2.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技术(1) 水利工程技术(2) 水资源调配技术(3) 水生态环境建设技术3.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保护(1) 生态环境保护(2) 水土资源保护(3) 生物多样性保护4. 南水北调工程的社会效益(1) 经济社会效益(2) 民生保障(3) 地区协调发展五、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老师进行课堂讲解,解释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意义、技术和环保等方面的知识。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展示南水北调工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人教版必修3地理:第五章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3地理:第五章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
2.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水北调工程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工程的调水方案、调水路线以及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节水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3.通过分析南水北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的成功与不足,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关爱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本节课的结尾,我将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如何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能环境影响,如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与不足,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如调水方案、调水路线、环境影响等。
人教版必修3地理:第五章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优秀教学案例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导学案4.doc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导学案4.doc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一以南水北调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水资源概况,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特点。

2.明确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方案。

(重、难点)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认识自然资源(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位。

(2)人均占有量少,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_ 。

(3)水资源空间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 ,表现为______ 多,—少,—多,—少。

(4)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表现为______ 季多,_____ 季少。

______________ 变化大。

[问题探究]1.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2.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2.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1)流域广:干流长________ 千米,流域面积_________ 万平方千米。

(2)水量大:水资源占全国______ %,人均、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流量稳定:_____ 稳定, _____ 分配较均衡。

(4)地理条件好: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下游临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 0[典例剖析]1.解决我国地区间水资源严重不平衡的重要途径是()A.提倡节约用水B.改进耕作制度C.调整用水价格D.进行跨流域调水分析:目前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重要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2.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材料。

读表,回答(1)72)题。

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A.南起江苏扬州的江都 C.利用京杭大运河自流输送2. 从水循坏角度看,南水北调工程(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C.导致了长江流域水量不平衡3.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1) 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B.南方地多水多C.北方地多水少D.北方地少水少 (2) 针对水土资源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规划,我国在2003年开发的巨大工程是 ()A.长江三峡工程B.淮河治理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黄河小浪底工程分析:本题通过长江南北流域的资源、人口、耕地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并能说明北方缺 水的主要原因与人口及耕地比率大有关,解决的方法是将南方多余的水调往北方。

南水北调导学案含教案 鲁教版必修3

南水北调导学案含教案 鲁教版必修3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结构、数量方面)和经济的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以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为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南多北少的特点,加深对南水北调背景的认识。

2. 掌握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3.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及在此过程中须注意的诸如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能读图说出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国土整治,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1.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2.南水北调的意义。

教学难点:三线工程方案及其优、缺点。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具: 课本图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授法【知识梳理】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概况:(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___(2)分布不平衡:_____多____少————南水北调的必要性2.长江的区位优势——南水北调的可行性(1)我国的________区:中国_______的河流,水资源总量丰富,年径流量________,季节分布相对均衡。

(2)位置优越:干流流经_____________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西北_______区,中下游紧邻最缺水的_______平原。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

1.西线工程:在___________高原上,可_______供水,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_________地区和华北_______地区补水。

2.中线工程:从_________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_______水库和____________库区引水,可_________供水给_________大部分地区。

南水北调科学教案

南水北调科学教案

南水北调科学教案教案标题:南水北调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认识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影响;4.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a. 介绍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b. 解释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和意义;c. 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 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a. 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主要水源;b. 解释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原理和技术;c. 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

3. 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a. 探讨南水北调工程对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作用;b. 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c. 引导学生思考南水北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4. 科学观念和环保意识的培养a. 强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b. 探讨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c.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倡节水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激发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结合多媒体资料,详细讲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原理和技术。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就南水北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5. 总结归纳:总结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性,并强调科学观念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用于讲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原理。

2. 案例材料:提供南水北调工程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其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3. 学生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教材或参考书,供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评估方法:1.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理解程度。

南水北调怎么调 学案共享.doc

南水北调怎么调 学案共享.doc

南水北调怎么调?学案【课标要求】(1)通过实例,从资源地区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2)列举有关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1)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的路线特点及评价;(2)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深远影响【教学难点】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包括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课前预习】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从地域上看,—多—少。

2.南水北调的可行性:长江是我国第 _____ 大河,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也较_________ , 长江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_________________ 区(填三大自然区名称),中下游与最缺水的________ 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调水。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位置在____________ 上(填大的地形单元),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_______ 供水。

2.中线工程: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的 ___________ 水库和 ______ 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________ 平原的大部分地区。

3.东线工程: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地势—高—低,需 ______________ 北送,在黄河以北则可以向北自流。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将有效缓解调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促进其 ____________ 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________ 和地区的 ___________ ,具有巨大的________ 效益、 ______ 效益、 ______ 效益。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1)长江径流减少,会引起海水_________ ,河口盐度__________ ,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______________ ,使航道淤塞。

问题研究南水北调学案

问题研究南水北调学案

问题研究南水北调学案效果研讨南水北调怎样调学习目的:1.结合详细实例剖析资源跨区域分配的缘由。

2.剖析资源跨区域分配对调出区、调入区及沿线天文环境的影响。

3.剖析分配沿线的环境维护措施及其有利要素。

4.经过对〝南水北调〞的效果研讨,总结〝资源跨区域分配〞的剖析方法。

课前预习:1.水资源的概念①通常所说的水资源:陆地上的 ______〔占地球水体总量的2.53%〕②目先人类比拟容易应用的海水资源: ______水、 ______水、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海水总储量的0.3%〕2.我国水资源的散布特征①空间散布不均: ___多, ____少; ____多, ___少②时间散布不均: ___多, ____少;时节和年际变化很大3. 华北平原供水紧张的缘由〔〝十年九旱〞〕①雨季_______,降水________,河流径流量小;② _____稀疏, ___消费兴旺,需水量大;③有限的水资源遭到污染___________;④水资源应用率 ___,_______严重4.过量开采地下水发生的效果①地下水位____,空中____,修建物塌陷;②沿海地域海水入侵,水质变____5.水资源充足效果及处置措施6.南水北调方案课堂探求:探求一:回忆相关知识1.我国水资源的散布特点是什么?2.华北地域水资源紧缺的缘由有哪些?3.处置水资源地域散布不均的措施有哪些?4.我国南方地域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特点是什么?5.处置南方水资源缺乏除了跨流域调水外,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探求二图5.17〝南水北调工程线路表示〞和中国地形图,完成以下效果:阅读教材P941.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在工程量、调水量、水质、现有条件等方面有什么差异?完成下表:调旱路途东线中线西线可调水量原地水质工程量现有条件2、三条线路优缺陷比拟探求三图5.18和图5.19,回答:阅读教材P951.南方什么时节缺水?长江什么时节最适宜调水?2.如何处置调、需之间的时节差异?3.要保证工程向南方动摇供水,还需求采取什么措施?探求四资料3和表5.1〝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水资源供需差异及预测〞,探求: 请阅读教材P951.在城市生活、工业、生态以及农业等方面,受水区对调来的水应重点保证哪个方面的需求?2.受水区运用调来的水,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什么作用?3.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时,国度提出〝先浪费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方针,为什么?课堂练习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厚的电力引到西北,增加黄河下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下流〞为〝水从空中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路线:<
(P26图及材料)
中线:
调水区: 有利:防洪
r东线一(长江口)
区域经济联系(一)
[教学目标]:
1、资源中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可能产生影响。

2、了解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工程。

[教学过程]:
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合作联系的重要形式是 o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东西部地区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主要表现:
1、
2、
3、
4、
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的不平衡,即资源。

原因
的不平衡。

(一)南水北调:
东线:
西线:
、影响:(P30阅读),有利:
中线一(汉江中下游)
高二地理学案3
4、南水北调首选东线开工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水北调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西气东输:
1、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
(三)西电东送:
1、水能丰富条件:①;②
2、中国水能丰富的三大地区:、、
3、西电东送线路:
北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表中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
是5. 5%、63. 8%,这主要是因为()
A、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B.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
C、
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长江以北地区水污染较轻

减少黄河
3-4题:

③在西北地区增加灌溉面积,全面发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

回答下列5—7题。

5、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B、澜沧江
C、雅者江
D、
④破坏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汉江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下沉和海水倒灌
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6. 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到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A. 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
C. 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 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7. 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一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白鳗、花鲤鱼苗,主要作用()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光临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给游客垂钓
2004年底,西起新疆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市郊白鹤镇的西气东输全线建成。

回答8・9题。

8. 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管道线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城市分布
C.气候条件
9. 对上海而言,西气东输工程建成后的好处是()
①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发展②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③有利于改善环境,减轻污染④有利于扩大能源来源,弥补能源不足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④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 674公里。

读川气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0-12题。

D.河流状况
t巩固练习】
2000〜2001年的竿见旱情使整个北方地区用水告急,南水北调工程再次引起固人瞩目,这项耗费巨
大的工程,是情势所逼.根据下表回答1—2题。

C.铁矿、煤炭
11 .天然气作为能源,
A.对大气污染严重
12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 向上海供气,这是因为
()
(1)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电力构成以—电为主, 电为辅。

10・除天然气外,图示区具全国意义的资源还有
()
A. 森林、草场
B.水能、有色金属
D.铝土、石油 与煤炭相比()
B. 使用方便 D.开发利用难度小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③增强对
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3〜16题。

13. 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 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14. 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 盐碱化。

有关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②沿途有些 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 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 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5. 对④工程正确的叙述是( ) A.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B.是三条南水北调线路中最佳的方案 C. 不论对水资源的调出区还是调入区,都有重大的生态意义 D. 在调水的同时,受水区也应该加强治污和节水工作 16. ②③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共同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提出“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 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A 、 自然原因:
B 、 人为原因:
(2) 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跨流域调水是利用 和 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

为缓解天 津和青岛水资源紧张局面,我国已成功建成 工程和 工程。

18、 读“某区域能源调配图”,完成下列问题。

(2) 近年来该区域从越南中部进口煤炭数量逐渐超过优质的
晋煤,原因 o
(3) 2011年元月,该区域电煤供应形势严峻,缺口日益加大。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

(双选) A. 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电力需求加大
B.渤海冰情严重,晋煤外运受阻
C.经济危机冲击,工厂开工不足
D.产业结构升级,高耗能企业增多
(4)请针对上题分析的可能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