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网络构建1.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
(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一、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 亿元,比1952 年的417亿元,增长24.8 %,平均每年递增4.5 %。
粮食总产量19 505万吨,比1952 年的16 392万吨增长19 %,平均每年递增3.5 %。
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选D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1956年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走的是集体道路,农民生产自主权减弱,故C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二、比较苏联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相似之处(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过改革。
(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不同之处(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三组题讲透
(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 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
第(1)题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一张图学透
探索与失误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2
(1956年)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 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 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探索失误
政策调整
1960年: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971年: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 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
三组题讲透
(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 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
第(1)题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一张图学透
1975年: 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探索与 失误
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中共八大是对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1956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后在全国范围内 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B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大高考】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B卷新人教版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6·课标全国Ⅱ,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工业,努力为工业建设提供条件,于是出现住宅建设投资减少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抑制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的史实,排除;C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表面解读,不能反映其实质,故C 项错误;“一五”期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5·课标全国Ⅰ,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图表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英美两国,实际反映了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急需改变落后工业面貌的愿望,也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特点的体现,故A项正确。
冷战格局下,为对抗苏联,美国大力发展工业,英国努力恢复发展工业,B项错误;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是正确的,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只是增速放缓,但规模仍然很大并没有衰落,D项错误。
答案 A3.(2014·课标全国Ⅰ,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一五”计划是新中国初期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粮食计划供应制度”显然是服务于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步步高】(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总结课件
遵循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最主要的教训是生产关系
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10.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 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 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其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 营,自负盈亏”。 1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 前提下,实施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人民通史版
第五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总结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知识系统
线索归纳 答题必背要语
热考视角
知识系统
中 国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道 路 的 探 索
线索归纳
专题线索 1.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三次转变 时 间 新 中 国 成 立 初 转变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从建立以公有 (1)照搬苏联模式 废除生产 制为基础的多 (2)中国共产党缺 资料私有 种经济成分并 乏经济建设经验, 制,建立 存的经济体制, 照搬政治斗争方 社会主义 向高度集中、 式 公有制, 统一管理的计 (3)主观上追求“ 片面追求
竞争格局
中外关联 苏联工业化道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相似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 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
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 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 1953 年的过渡时期总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1.1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内容
影响
经验教训
正 中共八大
三大改造的完成
确
的 “八字”方针 经济困难
探 索 全面整顿
“文革”时期工农 业生产遭到破坏
分析主要矛盾、提出 主要任务 提出“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方针
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抓住主要矛盾,大 但其路线未能坚持 力发展生产力 1965 年国民经济调 及时纠正错误,调 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整生产关系
3.三大改造(1953~1956 年底) (1)内容 ①农业:农民参加_农__业__生__产__合__作__社___,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政策。 (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_公__有__制_。 (3)意义:标志社会主义_经__济__体__系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调整 (1)1971 年,_周__恩__来__主持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 1973 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1975 年,邓小平明确提出_全__面__整__顿__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特别提醒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 成就是党和人民抵制“左”倾错误的结果,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勇于面对,迎难Fra bibliotek 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上
续表
措施
“大跃 进” 探索 中的 人民公社 重大 化 失误 “文化大 革命”
背景
社会主义总 路线的制定
“文革”动 乱扩展到经 济领域
内容
影响
2.中期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①提出: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多__快__好__省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影响: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2)“左”倾错误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标要求: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单元综述:1、本单元内容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前后两大阶段。
前一阶段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这一阶段,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
后一阶段,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学法指导: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1、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其经验;又要正确对待探索中的挫折,吸取其教训;更要理解走中国特色者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意义,坚定前进的方向和信心。
2、中护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历史,与今天的现实生活比较贴近。
应该尽可能得就近做些社会调查,增强感性认识,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重难突破: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作出评价,并分析这些建设项目地理分布的特点。
(1)成就: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工矿业的建设成就尤其突出,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等近六百个重要项目。
(2)评价:这些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全国人民积极支持,各行各业大力支援的结果。
这些成就的取得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21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课时作业-人教版高
【创新大课堂】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1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模拟题组]1.(2016届某某某某市时杨中学高三1月调研历史试卷)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变更 B.分配方式调整C.生产关系变革 D.生产规模缩小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人民公社”到“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故选C项。
A项说法错误,B、D不是本质的东西。
]2.(2016届某某漳浦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C.广大人民的愿望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数据中可明显看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价格国家定价商品比重急剧下降,而商品的市场调节价格快速上升,它已占据了中国商品价格的主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尤其是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3.(2016届某某某某市八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某某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知识点。
2017届高考历史专题考点复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3张幻灯片)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探讨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五)对外开放 1、史实: (1)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海南 经济特区 (2)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 沿海港口城市 (3) 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 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步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 新科技园区、保税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形式多样 (5)1990年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特点: 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探讨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2年初,“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97年十五大,完善这一理论; 4、21世纪初,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1949—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 (二)一五计划 (三)三大改造 1、时间: 1953年—1956年 2、内容: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人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 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3、意义: 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 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专题讲义: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纲要求]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考点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题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1.国营经济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 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 时并举。
3.“一五”计划⎩⎪⎨⎪⎧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 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 (1)内容⎩⎪⎨⎪⎧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 高潮。
(2)结果: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 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思维导图] “一化”与“三改造”之间的关系思维发散 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政治上: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必修1)经济上:我国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必修2)思想上: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必修3)文化上: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大高考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4.经济数据显示经济调整 1966~1976年十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段 1966~1967
平均增长值 -9.6%
1967~1968
-4.2%
1972~1973
9.2%
1974~1975
11.9%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问] 其中1973、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出现两次较大增长的 原因是什么? 答案 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 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 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突破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图示解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2.概念阐释——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谓“过渡”是指新中国从新民主 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2)“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 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 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问] 如何理解“不足”? 答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2.从“粮票”到“股票”的演进
高考AB卷
学法大视野
理解类 1.误解经济特区的“特” 辨识 经济特区的“特”是说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 济政策,不同于特别行政区的“特”。特别行政区的“特” 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2.对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掌握不全面 辨识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本质上是生产力发展 的要求。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要求; 土改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改变了土地使用权。
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有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它在下列哪一个省A . 广东B . 福建C . 浙江D . 江苏2. (2分) (2019高一下·宿迁期末)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下图所示的经济形态是()A . 洋务经济B . 民族资本主义C . 外国资本主义D . 官僚资本主义3. (2分) (2017高二上·佳木斯开学考) 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下列有关过渡时期及其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A . 通过“一五”计划实现总路线的各项任务B . 完成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 . 在经济建设目标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 . 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至1956年4. (2分) (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中) 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后,“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 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 .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 . 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 . 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载了客观规律5. (2分) (2017高一下·娄底期中) 对于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是()A . 顺利发展B . 严重倒退C . 停滞不前D . 曲折前进6. (2分)“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 .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 .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 .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 .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7. (2分) (2017高一下·浙江期中) 下图所示为中国某年份经济成分结构图,该年份最有可能处于()A . 1946-1949年段B . 1949-1956年段C . 1956-1976年段D . 1978-1992年段8. (2分)(2017·大连模拟) 1949﹣1965年,安徽省宁国县人口自然变动呈多峰型增长。
内蒙古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内蒙古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16·镇赉模拟) 对1982年-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年份全国北京上海广东福建198256,93012,5655,4572,9509971990234,80070,10054,90016,40032,5001995236,80021,70036,0007,20066,200A . 90年代以前移民剧增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 . 北上广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C . 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D . 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2. (2分)(2017·浙江模拟) 下图是20世纪5 0年代的一幅漫画,材料信息反映了()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A . 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B . 我国当时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现象严重C . 我国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D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 (2分) (2018高一下·江苏期中) 下边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
站台指示标牌注明:“社会主义”,车厢上写有“公私合营、合作化”字样,其折射的历史现象是()A . 土地革命的开展B . 国民经济的恢复C . 三大改造的完成D . 工业建设的起步4. (2分) (2017高一下·中山期末) 下图为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图,推动这一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调整B . 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的推动C .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D . 经济高速增长遭成的资源短缺5. (2分) (2019高二下·凌源月考) 阅读下面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1952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年份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1953103.1126.7136.91956120.5173.3262.31957124.8183.3310.7A . 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 . 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C . 经济建设出现急躁冒进倾向D . 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6. (2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 . 三大改造的完成C .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D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7. (2分) (2018高二上·齐齐哈尔期末) 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年农机总产值比1979年下降28.8%。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do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定位】(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着重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建设方针,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突出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创性作用。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重点考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方向和历史意义(影响)。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明确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概况。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针对性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及完善过程。
【名师点击】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八字”方针等正确的决策,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失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知识网络】(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经济建设)2、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经济建设+阶级斗争)3、一五计划(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1956年——1966年)1、两头好(中国八大+8字方针2、中间差: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四)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今天)1、对内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改革2、对外开放:【考点详解】一、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时间:1949年—1952年2、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2)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3)合理调整工商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练基础组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6·冀州中学猜题]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这种做法在本质上( )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答案 C解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建立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此做法从长远看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且1953年还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从“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可知限制了市场的作用,导致农民和市场分离,故C项正确;D项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作用,但不能体现其本质,故D项错误。
2.[2016·衡水中学模拟]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
”这表明( ) 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材料描述的是经济增长率,没有涉及增长方式变革,故A项错误;从“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来看,国民经济发展不均衡,故B项错误;从工农业的增长率可以看出国家优先发展工业,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符合我国落后的实际情况,故D项错误。
3.[2016·冀州中学期中]“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
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此话中的“乌托邦梦想”指的是( ) A.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三大改造D.“文化大革命”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失误。
题目中的“实用主义情绪”“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等信息揭示了人民对“大跃进”运动不务实际的反思,故本题应选B 项。
4.[2016·衡水中学仿真]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
下表所示的数据变化( )A.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B.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C.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D.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八字方针”。
从图表来看,1957年到1960年间城镇人口逐年增加,而1961年到1963年间城镇人口逐年减少。
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开始“大跃进”运动,1959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1960年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了“八字方针”,故C项正确;“八字方针”提出后,工农业逐渐恢复增长,“农业生产持续减产”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在图表上的时间范围内与“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起伏刚好相反,故B项错误;1959年到1961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全国人口应是减少了,故D项错误。
5.[2016·枣强中学预测]下图是《新周刊》2008年11月期的封面。
若为该封面选取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化干戈为玉帛——中美关系的解冻B.峰回路转——伟大的历史性转折C.弄潮儿向涛头立——经济特区的实验D.百舸争流——中国入世的选择答案 B解析图中时间是1978年12月,1972年签署上海《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故B项正确;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2016·冀州中学一轮检测]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开始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经营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
这( )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国企改革,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关键词“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企改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故B项错误,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开始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故D项错误。
7.[2016·武邑中学一轮检测]下图中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 )A.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答案 B解析题干数据只涉及所有制比重的变化,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多种所有制并存,反映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故B 项正确;C项为图中反映的现象,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集体工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的比重仍占较大的比重,故D项错误。
8.[2016·武邑中学月考]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
”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 C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1978年,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是1979年,均早于“1984年”,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邓小平的这段讲话主要是引进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故C项正确;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属于引进外资,故D项错误。
9.[2016·衡水中学热身]下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A.实行社会主义改造B.开展“大跃进”运动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由示意图可以看出增长最快时期为1989年至1997年,期间重大事件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目标,1995年的十五大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故D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为1953年至1956年,示意图未出现该年份,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题干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主要出现于1956年至1978年,故C项错误。
10.[2016·衡水二中期中]2013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自贸区具有国际性及双边性,属于金融改革试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进一步深化了我国的改革开放②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③推动了上海和全国经济的发展④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尝试和创新,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开放,①②③表述正确。
浦东开发开放始于1990年,与此没有直接关系,④表述不正确。
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第11题20分,第12题12分,共32分)11.[2016·枣强中学模拟]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
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材料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其基本特征包括: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材料三关于工业改组的原则和设想:(1)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2)改“条条”管理形式为“块块”管理形式;(3)建立经济行政区;(4)改进国家计划工作;(5)扩大地方在经济管理中的权力;(6)发挥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的积极性。
——1957年赫鲁晓夫《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组织》报告提纲(1)材料一中“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具体指的是什么?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①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补充完整。
(3分,每点概括的字数不超过8个字)①产权明晰、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政治背景,并指出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8分)(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工业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5分)答案(1)基本经验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特点:都从农村开始再转移到城市。
(2)②权责分明③政企分开④管理科学(表达正确、字数不超过8个字即可给分)(3)背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意义: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4)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僵化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