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 使用古代汉字,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区别;2. 词汇丰富,使用较多的汉字,需要积累大量的生词;3. 语法结构复杂,句式严谨,需要深入理解;4. 语言优美、含蓄、抽象,需要仔细品味。
二、文言文的常见句式1. 以“时态、语态、主谓、宾谓”为主的“四分法”。
文言文中主语常常省略,动词形式较多,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断主谓关系。
2. 倒装句:将句子的语序倒置,常用于表示强调、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并列句:以“而、且、乃、若、亦、则”等连词连接的句子,形式较多样化,常用于并列、转折、递进等情况。
三、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忠实于原文:阅读文言文时要保持忠实于原文的精神,尽量不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解释。
2. 熟悉常用字词:通过课文和练习积累常用的字词,逐渐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3. 疑难句的解读: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从上下文中推断,或者查阅相关的注释和翻译。
4.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学效果,如比喻、夸张、排比等,需要仔细体会。
四、文言文的翻译技巧1. 理解上下文:翻译文言文时要充分理解上下文的语境和背景,并尽量还原原文的语义。
2. 注意准确用词:尽量选择恰当的现代汉语词语来翻译文言文,避免用词过于生僻或繁琐。
3. 灵活运用语序:文言文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语境灵活调整词序。
4. 理解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要理解其所要达到的效果,并在翻译时适度加以转换。
五、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重点内容1. 《王安石祭侄文》:了解古代祭礼的形式和礼仪,在阅读中体会王安石的豪情壮志。
2. 《离骚》:了解屈原的生平和诗作背后的故事,体会其深邃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3. 《孟子》:阅读摘录的篇章,了解孟子的思想,如仁义道德、君臣关系等。
4. 《论语》:阅读摘录的篇章,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学说,领悟其中的道德和修养。
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解析(复习必背)
2Q24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七上知识梳理作看冏介LI11.........J【刘义庆】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夕卜,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文学常设・《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XI字音字形。
尊君在不(仿(A)非人哉(Z瓦)朗读节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贝〃是无信J对子/骂父,贝〃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全文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W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人教版部编初中七年级教学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汇总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此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斜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繁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以致。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管。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商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待他而走开了,陈太丘走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纪七岁,在门外嬉戏。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好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走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他人相约同行,却丢掉他人先走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誉;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觉惭阅读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统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一、古代科举制度1. 义务教育:古代科举制度中,“义务教育”指的是由政府指定的学校,如国子监、府学等,培养官员所需的文化知识和能力。
2. 义务: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官员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比如服从上级的指挥、执行政策等。
二、古代政治制度1. 朝庭:古代政治制度中,“朝庭”一词可以指皇帝的宫廷,亦可指朝廷上下的政治管理机构。
2. 朝贺:指向皇帝恭贺寿诞或祝福吉祥。
三、农业与手工业1. 亩产:古代用于衡量农产品产量的单位,如小麦亩产。
2. 产业:古代指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特定产品。
四、社会风俗1. 随从:古代指侍从、跟随、服侍。
2. 随地:指临时性的就地居住。
五、文学艺术1. 将军:古代指军队统帅。
2. 将校:包括将军在内的军队高级军官。
六、生活用品1. 门市:古代指商店、店铺。
2. 市井:指街市、市场。
七、宗教信仰1. 祈福:古代指祈求神明或佛祖庇佑安康。
2. 祈愿:指祈求心愿达成。
在古代文言文中,许多词汇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
这些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理解和运用,对于学习古代文化和文言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多义词的使用,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社会风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写作水平。
在古代社会,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广泛存在。
这些多义词的语义丰富,为我们解读古代文献和了解古代社会风俗提供了丰富的线索。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多义词的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古文写作水平。
1. 古代科举制度在古代科举制度中,“义务教育”一词指的是由政府指定的学校,如国子监、府学等,培养官员所需的文化知识和能力。
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因此“义务教育”在这个语境中强调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
另古代官员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比如服从上级的指挥、执行政策等。
“义务”一词在古代科举制度中也代表了一种责任和义务感。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1.字词解释①內集:家庭聚会。
②儿女:子侄辈。
③讲论文义:讲论,讲解讨论;文义,诗文。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⑥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⑦期行:期,约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⑨舍去:舍,丢下;去,离开。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没有。
⑪相委而去: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⑫家君: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⑬引:拉。
⑭顾:回头看。
2.句子翻译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在正午。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⑥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课文理解①《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②《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知识是被厘清的信息,对于人类,惟有知识最接近真相,最好的知识就是离真相最近的知识,从信息到知识,是一条中国人至今无法走上的道路。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1《狼》知识要点归纳一、文学常识: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是他的书房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郭沫若盛赞蒲氏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特殊字词1.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2、古今异义:①股:古义为大腿,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义: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今义:数学中的一个分支。
1/ 11③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只增笑耳。
今为耳朵。
3、词语活用: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4、特殊句式投以骨: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5、虚词:①之:(1)助词,无实在意义,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起凑足音节。
久之。
(2)代词,它。
例:又数刀毙之(代狼)(3)助词,的。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1)恐前后受其敌:代狼(2)场主积薪其中:代指麦场(3)屠乃奔倚其下:代指积薪(4)一狼洞其中:代指积薪(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指屠夫。
(6)屠自后断其股:代狼③以:(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2)以刀劈狼首:介词,表示工具,用。
④于:介词,在。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篇目
重点实词释义
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谋划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论语〉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 十二章》 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轻视
作动词
分类
例句
释义
形容词的 友人惭. (《陈太丘与友期行》)
感到惭愧
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论语〉十二 以……为快乐
章》)
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 形(《陋室铭》)
使……感到劳累
词语
释义
从事
就 靠近
完成
地方、区域 方
正
举例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持就火炀之(《活板》) 瞬息可就(《活板》)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方欲行(《狼》)
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修养)
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 (意:意志 日:岁月)
篇目 《狼》
重点实词释义
缀. 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一狼仍从. (从:跟从) 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 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 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顾. 野有麦场 (顾:看,视) 屠乃奔倚. 其下 (倚:靠着,靠)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
9.与
词性 连词 介词
作用
例句
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诫
跟随,同
子书》)
引进共同活动的人。译为: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和,跟,同
行》)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之”、“其”、“若”
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2.句式结构:学习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被动句、省
略句等,理解它们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3.文学常识:了解文言文涉及的古代文学常识,如作者、作品、
文体等,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意义。
4.文化内涵:注意文言文中蕴含的古代文化内涵,如礼仪、习
俗、制度等,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5.文章解读:通过阅读典型的文言文篇章,学习如何分析文章
结构、概括文意、理解作者意图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6.翻译技巧: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
译、保留、调整等,能够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更好地理解文意。
综上所述,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1《狼》知识要点归纳一、文学常识: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是他的书房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郭沫若盛赞蒲氏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特殊字词1.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2、古今异义:①股:古义为大腿,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义: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今义:数学中的一个分支。
③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只增笑耳。
今为耳朵。
3、词语活用: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4、特殊句式投以骨: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5、虚词:①之:(1)助词,无实在意义,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起凑足音节。
久之。
(2)代词,它。
例:又数刀毙之(代狼)(3)助词,的。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1)恐前后受其敌:代狼 (2)场主积薪其中:代指麦场 (3)屠乃奔倚其下:代指积薪(4)一狼洞其中:代指积薪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指屠夫。
(6)屠自后断其股:代狼③以:(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2)以刀劈狼首:介词,表示工具,用。
④于:介词,在。
例:其一犬坐于前。
⑤而:连词,表转折,但,可是。
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6、一词多义:(1)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
意暇甚:神情。
(2)敌:恐前后受其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
(3)前:狼不敢前:向前前后受其敌:前面三、全文翻译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文言文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七年级上册的文言文更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以下将对七年级上册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梳理。
首先是文言文的实词。
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如“自”这个字,在“自非亭午夜分”中,“自”解释为“如果”;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自”则是“自己”的意思。
再如“绝”字,“沿溯阻绝”里表示“断”;“哀转久绝”中则是“消失”。
还有“观”字,“观潮”里是“观看”,“天下之伟观也”中就是“景象”。
虚词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比如“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是“这”;“忘路之远近”中是“的”;“渔人甚异之”中作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而”字也有多种用法,“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中表转折,“启窗而观”中表承接。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也很关键。
判断句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字表判断。
倒装句有“何陋之有”,这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省略句常见的像“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省略了主语。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就是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达”是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雅”则要求译文优美,富有文采。
例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要翻译为“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
比如《论语》十二章,要了解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和政治主张,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诫子书》则要明白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劝诫。
学习文言文还要注重积累和诵读。
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句式,多读多背经典的文言文篇章,培养语感。
同时,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的书籍,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在考试中,文言文的题型通常有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等。
字词解释要准确把握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句子翻译要注意特殊句式和关键词的翻译;内容理解则要认真分析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3.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4.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5.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6.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曰(愉快的样子)..(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兴趣6、方出神方: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
2.古今异义
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3.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4.文言句式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
5.字音字形
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
6.重难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曰(愉快的样子)
..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
..(家庭聚会),俄而
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
..(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8.文章主旨
《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论语》十二章
1.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3.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4.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5.文言句式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
6.字音字形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愠.(yùn)三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罔.(wǎng)殆.(dài)箪.(dān)
好.之者(hào)曲肱.(gōng)笃.(dǔ)
7.重难词语
学而时习
..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
...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不逾矩
..(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疑惑、有害),人不堪.其忧(能忍受),于.我如浮云(对,对于)
择其善者
..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逝.者如斯.夫(逝,流逝;斯,这,指河水)
不舍.昼夜(舍弃),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仁.在其中矣(仁德)
8.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9.文章主旨
本文所选的这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
一、作者介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二、字词解释
(一)重点词语
夫:句首发语词,不用翻译,之:结构助词,的,行:品德和操守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俭:节俭,养:培养,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
明志:明确志向,致:达到,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才:才干,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躁:浮躁,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与:跟随,驰:疾行,指迅速逝去,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诫:劝勉、告诫,书:书信
(二)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之
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以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学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三)词性活用
1、志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2、广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3、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三、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
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四、文章分析
1
2
3
《狼》知识点梳理
一、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二、字词分类整理
1、通假字:“止”通“只”,意思是只.(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2、一词多义:①之:复投之(代词,代骨头),又数刀毙之/亦毙之(代词,代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禽兽之
变诈几何哉(主谓之间,不译),久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②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来,用来),③止:止有剩骨(“止”通“只”),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④ 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⑤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形容词,先前的),狼
不敢前(动词,上前),⑥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想,打算),⑦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名词)
3、古今异义:①弛担持刀弛古义:放下;今义:松弛。
②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③一狼仍从从古义:跟随;今义:介词,常引出时间、地点。
4、词类活用:①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
②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
⑤“狼不敢前”——上前(名作动)
6、特殊句式:投以骨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重点语句翻译、理解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7、其一犬坐于前:译: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8、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5写出几个关于狼的成语、谚语、俗语。
点拨:成语: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鬼哭狼嚎,狼吞虎咽
6歇后语:狼吃狼——冷不防7俗语:披着羊皮的狼;前怕狼,后怕虎。
8故事:《东郭先生与狼》、《狼和小羊》
9《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四个情节:故事的发生——屠夫遇狼。
发展——惧狼、御狼。
高潮和结局——杀狼。
主旨: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无论怎样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