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检查
第二章——白细胞检查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象标志着中性粒细胞从新生细胞以至衰老细胞的发育阶段。正常情况外周血以分 叶核为主,胞核常为2-5叶,杆状核较少。分叶核与杆状核比值为13:1
@核左移 外周血中杆状核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常 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及应用细胞因子。分为轻、中、重三级。 1、再生性核左移 指核左移伴WBC增高。表示骨髓造血和释放能力旺盛。机体 抵抗力强。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2、退行性核左移 核左移伴WBC正常或减低。骨髓释放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 差。见于再障、粒细胞缺乏、伤寒。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空泡形成:中性粒细胞胞质或胞核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是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
缺失的结果。常见于严重感染或败血症。
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因毒性变化而
在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 、梨形,染成天蓝色。是胞质发育不成 熟的表现。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麻疹 、败血症、烧伤。
退行性变:细胞发生胞体肿胀、边缘不清晰、
白细胞计数(WBC)
WBC指单位容积内外周血各种白细胞的总和。 @显微镜计数法: 用白细胞稀释液(冰乙酸)将全血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固 定白细胞。充入改良牛鲍计数板,在低倍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白细胞数量 ,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白细胞总数。 @血液分析仪法
方法学评价 @显微镜计数(参考方法) 优点 校准血液分析仪、异常结果复合 缺点 费时、易受微量吸管、计数板质量,细胞 分布状态、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 @血液分析仪法 优点 计数细胞数量多、易标准化、准确度精确 度高 缺点 人为或病理因素可干扰计数(外周血抗凝 不充分、外周血出现有核细胞、巨大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红细胞碎片)
2019/4/2
白细胞的显微镜检查
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一、生理因素: 多见于婴幼儿,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发育不完善,从而 导致单核细胞增高,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二、病理因素: 1、感染性疾病:比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 等,而单核细胞会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对抗致病因子, 从而可导致单核细胞增高,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 利巴韦林片、甲苯咪唑片等药物治疗; 2、血液系统疾病:比如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等,可由于未成熟的单核细胞增殖释放入 血,从而导致单核细胞增高,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环磷 酰胺、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治疗, 或者进行骨髓移植。 三、药物因素: 比如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这类激素药物或者抗生素药 物,也可能会引起单核细胞增高,建议遵医嘱用药,不 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频次,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 停药或者更换药物。 四、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造成淋巴细胞增多因素:
1、生理性原因。儿童患者,一般可以无症状。 2、病毒感染性疾病,比如患有风疹、水痘、腮腺炎等。 3、淋巴细胞疾病也,比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4、当体内中性粒细胞减少明显时,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5.移植排斥反应时。
造成淋巴细胞降低的因素:
1、免疫系统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艾滋病等,或肿瘤患者放化疗后。 2、使用细胞毒素类、激素类或免疫抑制药物。 3、感染、外伤或应激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淋巴细胞相对性减低。 4、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 等,中性粒细胞生成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粘液星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 态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减少:见于速发型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 性休克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 过量、应激反应(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出血 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症等。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白细胞检验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用于评估身体的免疫状况以及检测是否存在某些疾病。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前期准备、样本采集、实验室检测以及结果解读等方面。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白细胞检验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应该提前向医生告知任何已知的过敏史或对血液采集可能产生的恐惧感。
其次,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暂停服用任何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的药物,例如抗生素或抗炎药物。
在进行样本采集前,应确保患者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避免疲劳、饥饿或其他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干扰。
二、样本采集白细胞检验常采用外周血样本进行,通常是通过抽血来获取。
具体的采集方法包括:清洁被采集部位的皮肤,通常是患者的腕部或手背;用消毒棉球擦拭采集部位,防止感染的发生;医生或护士使用一根准确的针头将血液抽出,通常需要10毫升的样本;完成样本采集后,使用无菌棉球轻轻按压采集点,以避免出血。
三、实验室检测样本采集后,医生或实验室的专业人员将对白细胞进行检测。
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该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数量,并计算出白细胞总数,通常以每升血液中的细胞数(cells/μL)来表示。
此外,一些实验室还会进行外观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的白细胞以确定其类型和形态,以辅助疾病的诊断。
四、结果解读白细胞检验的结果一般包括白细胞总数以及不同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总数通常在4000-10000个/μL范围内,而白细胞类型分布如下:中性粒细胞(50-70%)、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2-8%)、嗜酸细胞(0-5%)和嗜碱细胞(0-1%)。
医生将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结果进行解读,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一步进行疾病的诊断。
总结白细胞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有助于评估免疫功能和检测潜在的疾病。
白细胞检查知识点总结
白细胞检查知识点总结一、白细胞检查的意义1. 了解免疫系统状况:通过白细胞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例如,如果白细胞数量过低,就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差的情况,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2. 判断感染情况:白细胞是人体内抵抗感染的主要细胞,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因此检查白细胞数量可以判断感染的程度,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3. 诊断某些疾病:某些疾病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异常,例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通过检查白细胞数量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这些疾病。
二、白细胞检查的方法白细胞检查主要包括外周血涂片镜检和全血细胞计数两种方法。
1. 外周血涂片镜检:将少许外周血加于载玻片上,用镜头放大500倍至1000倍,观察白细胞数量、形态、大小、核形态等情况,可以直观的了解白细胞的情况。
2. 全血细胞计数:利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快速地测量出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包括总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三、白细胞检查的正常值根据性别和年龄的不同,白细胞的正常范围也有所不同。
1. 总白细胞计数:成人的白细胞正常值在4-10.5x109/L之间。
在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中,正常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2. 粒细胞计数:成人的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为50-70%。
3. 淋巴细胞计数:成人的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为20-40%。
在不同的实验室和仪器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因此具体数值还需要参考具体检验报告。
四、白细胞检查的异常表现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称为白细胞增多,可能是因为感染、炎症、应激、药物反应等原因。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称为白细胞减少,可能是因为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原因。
在外周血涂片镜检中,白细胞形态异常也可能出现,例如出现原始细胞、成熟细胞减少、核分裂等情况。
五、影响白细胞检查结果的因素1. 采血部位:不同部位的采血可以影响白细胞计数,通常建议在静脉采血的时候,第一个管血丢弃,之后采集的血液可以用于检测。
血液细胞检验报告单
血液细胞检验报告单我曾经做了一次血液细胞检验,拿到检验报告单时,上面的各项指标都让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为了更好地了解血液细胞检验报告单,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里面的各项指标。
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检查血液中的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状况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在4.0-10.0×109/L之间。
如果数值偏高,可能意味着在体内存在细菌、病毒等感染状态。
如果数值偏低,可能是因为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导致的。
二、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检查负责运输氧气的红细胞数量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在4.0-5.5×1012/L之间。
如果数值偏高,可能说明患者处于缺氧状态,而偏低则可能因为出血、贫血等病状。
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对运输氧气和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数值为130-175g/L。
如果数值偏高,可能会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而偏低则可能会导致贫血。
四、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检查血液凝固能力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是125-350×109/L。
如果数值偏低,可能会导致血液抗凝能力强,而偏高则可能会有凝血障碍的病状。
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作为白细胞的一种,是体内防御炎症的核心成分。
当感染炎症反应发生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会增高。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50-70%之间。
六、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作为白细胞的另一种,也负责免疫系统的应对工作。
当感染炎症反应发生时,淋巴细胞百分比会降低。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在20-40%之间。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指标偏高或偏低并不一定代表身体有病。
如果检验报告单上的指标有异常,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患病情况。
白细胞定性检验的名词解释
白细胞定性检验的名词解释白细胞定性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是人体中的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主要负责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侵害。
白细胞定性检验通常通过检查血液样本来进行。
这种检验的目的是对白细胞的数量、形态、分类和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了解白细胞的各项指标,医生可以获得重要的信息,用于辅助诊断和治疗治疗。
白细胞定性检验定量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和白细胞比例。
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计算白细胞的数量,通常使用单位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个数。
而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计算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数量,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白细胞比例则是根据分类计数结果来计算各类白细胞在总白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
白细胞形态学分析是白细胞定性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观察和描述白细胞的形态特征,以便识别异常的细胞发现。
在检验过程中,技术人员会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注意细胞的形状、大小、颗粒状物质的分布以及核细胞的特征等。
这些形态特征的变化可能与某些疾病或炎症反应的存在相关联。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除了定量指标和形态学分析,白细胞定性检验还包括了对白细胞功能的评估。
白细胞功能是指白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吞噬和杀伤能力。
常见的白细胞功能检查方法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活性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
这些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及免疫缺陷病症的存在。
白细胞定性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白细胞数量、分类、形态和功能的评估,医生可以快速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白细胞定性检验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疾病复发情况,帮助医生调整治疗策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在医学检验的众多项目中,白细胞检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检查。
白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往往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白细胞检查的相关知识。
白细胞,也被称为白血球,是一类无色、有核的血细胞。
它们在人体中发挥着防御病原体入侵、清除异常细胞和参与免疫反应等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但当身体受到感染、炎症、免疫性疾病或其他病理因素的影响时,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就可能发生改变。
白细胞主要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每种类型的白细胞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它们具有强大的吞噬作用,能够迅速吞噬和杀灭细菌等病原体。
当身体发生急性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会显著增加,这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淋巴细胞则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的数量可能会增多。
单核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能力,还能分化为巨噬细胞,进一步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时常常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和炎症过程,其数量的变化相对较少。
进行白细胞检查时,通常会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类比例。
现代医学中,也常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来快速、准确地检测白细胞的各项指标。
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情况。
例如,严重的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细菌感染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则会引起淋巴细胞增多。
白细胞减少则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药物副作用、免疫系统疾病、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例如,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疾病也会使白细胞生成减少。
白细胞计数名词解释
白细胞计数名词解释白细胞计数,又称总白细胞计数,是医学上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白细胞是人体周围的“守卫”,它们在周围分布着,可以发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存在,及时采取确切的抗感染疗法,保护人体的健康。
白细胞计数包括以下四种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它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白细胞,也称为B细胞,为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来抵抗体外微生物的入侵。
单核细胞,它是血液中份额较少的白细胞,也称为T细胞或细胞,可以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抗体,以破坏病毒和寄生虫。
嗜中性粒细胞,它是血液中含量中等的白细胞,也称为NK细胞,它可以有效抵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攻击。
巨噬细胞,它是血液中含量最少的白细胞,也称为粘细胞或macrophage,它可以破坏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保护人体的健康。
白细胞计数是一项有效的检查,常用于血液检查,它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的健康情况,指导准确的治疗方案。
此外,它还可以侦测出血液中的微生物,当检测到白细胞计数低时,就可以认定存在感染,帮助及早采取抗感染疗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情的恶化。
白细胞计数测量的结果反映了人体健康状况,即使症状不明显,出现以上象征性表现时,也建议进行相应的检查,以确保个人的健康状况。
在进行白细胞计数检查时,除了血液检查,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尿液检查,细菌培养,肿瘤标志物检查,生物学参数和细菌培养等,以确定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在人体内部的存在。
白细胞计数检查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人体内微生物的存在,为医生确定抗感染疗法提供重要参考,特别是对于百慕大病毒、嗜血杆菌等重症感染性疾病,白细胞计数检查则尤其重要。
总白细胞计数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指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通过检查可以初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疾病,并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情,是血液检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然而,针对检查结果的正确解读及正确理解是重中之重,应多考虑其他的检查结果,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妥善处理和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
5分类白细胞检测原理
5分类白细胞检测原理一、细胞识别白细胞检测的第一步是识别细胞。
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依赖于自动血液分析仪来进行识别。
这种设备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能够区分和识别白细胞的不同类型。
这其中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
二、光电转换识别出的白细胞随后会被置于一个特殊的光电转换器中。
当白细胞通过光电转换器时,会阻挡特定波长的光线,导致光强的变化。
这种变化被转换为电信号,进一步被放大和记录。
这种光电转换的原理是基于白细胞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特性,不同的细胞类型对光的散射和吸收能力不同,因此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细胞类型。
三、数据分析接下来,这些电信号会被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计算机程序会分析这些电信号,并根据其特性将这些信号分类为不同的白细胞类型。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复杂的算法和统计技术,例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
四、自动化检测整个检测过程是自动化的,这意味着不需要人工显微镜检查每个样本。
自动化检测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减少了人为误差的可能性。
现代的自动血液分析仪甚至可以处理大量的样本,并在短时间内提供精确的结果。
五、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这包括定期校准仪器、检查样本的储存和处理方式、以及验证仪器的性能等。
此外,实验室通常会定期与标准样本进行比较,以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总结来说,五分类白细胞检测基于细胞识别、光电转换、数据分析、自动化检测和质量控制等原理,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关于白细胞类型的详细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细胞检验(共67张PPT)
〔3〕 Pelger-Huet畸形
〔4〕 Chediak-higashi畸形
〔5〕 Alder-Reilly畸形
〔6〕 May-Hegglin畸形
临床意义
▪ 中性粒细胞分化发育
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响:
▪ 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
6月-2岁:〔11-12〕×109/L X/4×10 ×20 ×106/L=白细胞/L 2、及时混匀但不可过分振摇。 能冲浑稀释液〕,混匀。 2、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也可呈阳性。 〔2〕具有卫星核的淋巴细胞: 原理: 用稀乙酸将血液稀释并破坏红细胞,混匀后, 液中白细胞总数。 1、标本不能放置过久; 四、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器材同红细胞计数。 只有找到典型的吞噬体才能报告为阳性。 3、淋巴细胞形态异常: 常规考核标准 〔RCS〕 〔1〕异形淋巴细胞:Ⅰ型〔空泡型〕
〔5〕 Alder-Reilly畸形
要求:分化阶段、外周血白细胞与骨髓的关系、各种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血液稀释20倍,计数区域为两个计数池各四角及正中的五个大方格共10个大方格,静置时间为2~5分钟。
1、血液稀释后应在0.
采血→ 制作血涂片→枯燥后染色 →LPF观察→枯燥后油镜下 进行分类计数→ 计算→出报告
[质量控制]
1、血液稀释后应在0.5-1小时内完成计数。
2、及时混匀但不可过分振摇。
3、采血时间要固定。
4、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浓度应恰当〔如乙醇 应在30~35%〕,否那么计数结果偏低。
[参考值] 〔0.05~0.5〕×109/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交感神经兴奋→脑垂体ACTH释放↑→肾上 腺皮质激素↑→阻止骨髓释放E及促进E向组织 浸润→血液中E减少 2、病理性变化: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表〕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及大手 术后,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白细胞检查习题及答案
白细胞检查习题及答案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检查是评估免疫功能和检测疾病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白细胞检查相关的习题,并给出详细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 白细胞又称为什么?A. 血小板B. 红细胞C. 血球D. 血浆答案:C解析: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负责免疫功能。
选项中,A为血小板,B为红细胞,D为血浆,都不是白细胞的正确定义。
2. 什么类型的白细胞负责吞噬、消化病原微生物和细胞碎片?A. 中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嗜酸粒细胞D. 嗜碱粒细胞答案:A解析:吞噬、消化病原微生物和细胞碎片的白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选项中,B为淋巴细胞,C为嗜酸粒细胞,D为嗜碱粒细胞,都不是负责此功能的细胞类型。
3.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什么的指标?A. 血小板功能B. 红细胞形态C. 免疫功能D. 水电解质平衡答案:C解析:白细胞计数是评估免疫功能的指标。
选项中,A为血小板功能,B为红细胞形态,D为水电解质平衡,都与白细胞计数无直接关系。
4. 白细胞计数偏低可能表示什么情况?A. 感染B. 免疫系统过度激活C. 骨髓功能受损D. 血小板过多答案:C解析:白细胞计数偏低可能表示骨髓功能受损。
选项中,A为感染,感染时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B为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免疫反应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D为血小板过多,与白细胞计数无直接关系。
5. 白细胞形态异常称为什么?A. 白细胞增多B. 白细胞减少C. 白细胞无变化D. 白细胞的细胞器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白细胞形态异常通常指白细胞增多。
选项中,B为白细胞减少,C为白细胞无变化,D为白细胞的细胞器发生变化,都与白细胞形态异常不相关。
二、判断题1. 白细胞属于血液成分之一。
A. 正确B. 错误答案:A解析:白细胞属于血液成分之一,负责免疫功能,选项A为正确。
2. 白细胞计数偏高通常表示感染。
A. 正确B. 错误答案:A解析:白细胞计数偏高通常表示感染,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会调动更多的白细胞参与防御,选项A为正确。
白细胞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
白细胞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想必大家对白细胞并不陌生,通常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该指标是主要的检测对象。
白细胞在临床检验中有何意义,我想大多数朋友脑中则会出现一个问号,那么白细胞在临床检验中有什么意义呢?此次我就和大家在下文中一起了解下关于白细胞的一些秘密。
二、什么是白细胞?白细胞是血常规中常见的指标,也是我们血液的构成的一份子,它是一种无色、球形且具有内核的血细胞。
通常健康人的白细胞计数为(4.0~10.0)x 109/L,但其会因时间因素、体质差异以及其他功能情况而产生变化。
白细胞可按照其形态、功能以及来源部位分为3个种类,分别为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粒细胞能够根据其胞质中颗粒的染色性质禅意分成3种,分别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以及嗜碱粒细胞。
三、中性粒细胞意义在日常生活中,若我们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时,可因感染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感染病灶的范围、程度以及我们的反应能力而影响着中性粒细胞增高的程度。
若只是轻微的感染,且范围较小,则白细胞的计数可保持正常水平。
采取分类检查能够观察到叶核的百分率有明显上升。
在发生中度感染的情况,通常白细胞的计数会高于正常标准值。
同时还会出现较轻的核象向左移动。
然而在发生严重感染的过程中,其包细胞的计数要高出正常值的2倍,且也出现核象向左移动。
例如在临床上常见的脾破裂以及宫外孕输卵管破裂患者,其白细胞技术会快速上升。
细胞上升的种类通常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在相关性研究中表示,该情况与应激状态以及内出血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中性粒细胞的降低可常见于伤寒、疟疾、水痘以及肝炎等疾病中,上述疾病均能降低白细胞。
同时一些血液类疾病也能够降低中性粒细胞,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采某种影像检查、药物治疗也能够对其予以降低、例如X线检查、长时间使用氯霉素等。
若我们的自身免疫例出现问题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过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其是以为免疫性抗核抗体对白细胞产生破坏所致。
因多种因素导致脾脏肿大,其白细胞可明显降低。
白细胞分类检查
白细胞分类检查引言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维持人体内稳定环境、抵御外来病原体和提供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白细胞分类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观察和计数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和健康状况。
白细胞分类方法白细胞通常被分为五大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形态、数量和功能上有所不同,通过对其进行分类检查,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约占人体白细胞总数的5070%。
它们具有多段核和颗粒状细胞质,可以吞噬和消化细菌。
中性粒细胞的增加通常与感染、炎症和应激等情况有关。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的第二大类,约占2040%。
它们具有圆形核和光滑的细胞质,主要在淋巴组织中活动,如淋巴结、脾脏和骨髓等。
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
它们具有单个的圆形或椭圆形核和丰富的胞质,可以巡视体内各个组织并吞噬病原体。
单核细胞在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等情况下常常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占总白细胞的13%,它们具有多段核和细颗粒状细胞质。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主要是消灭寄生虫和调节过敏反应。
如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与过敏、寄生虫感染或某些肿瘤有关。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占白细胞总数的01%。
它们具有多段核和嗜碱性颗粒,参与调节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的增多通常与过敏、寄生虫感染和某些血液疾病有关。
白细胞分类检查的意义通过白细胞分类检查,医生可以获取以下有价值的信息:1.免疫状态: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数量可以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
例如,中性粒细胞的增加意味着感染或炎症的存在,而淋巴细胞的增加则可能表明免疫功能的活跃。
2.疾病诊断:某些疾病可能导致特定类型的白细胞增多或减少。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检验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疾病。
下面将从白细胞检查的意义、方法、结果分析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白细胞检查的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起着抵抗外界病原体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因此,对白细胞进行检查可以反映人体的免疫功能情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
白细胞检查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分类、形态等项目,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情况。
白细胞检查的方法白细胞检查通常通过血液检验来完成,检验方法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
其中,血常规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和形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骨髓穿刺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检查方法,通过从骨髓中获取标本来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对某些疑难病例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在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中,主要需要关注的指标包括白细胞总数、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形态特征等。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之间,其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最高。
如果白细胞总数偏高,可能表示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反之,白细胞总数偏低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注意事项在进行白细胞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避免检查前进食脂肪食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其次,护士在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最后,在解读检查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指标,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白细胞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重视白细胞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指标,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白细胞检查的意义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白细胞检验
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s
Nst
二、外周血正常白细胞
Neutrophil granulocyte
胞体圆形,直径10~15 μm; 胞质丰富,粉红色,含较多细
小均匀的紫红色中性颗粒; 细胞核染色质粗糙不匀,排列
紧密,为深紫红色。
分叶核与杆状核划分标准: 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1/3为分叶核 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为杆状核
感染、炎症、组织坏死或损伤、中毒、贫血。 结缔组织病、骨髓抑制【放射性损伤、抗甲亢治疗、
免疫抑制剂等】。 恶性肿瘤、白血病、骨髓
造血性疾病等。
常规检验项目!
第二节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
测定单位容积的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总数
一、白细胞计数
手工显微镜法
结果计算
N/4×10 ×106×20 /L = 白细胞/L -------------------------------------------------------------公式中:
在法定计量单位制中用△. △ △ ×109/L表示。 N: 为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4: 为每大方格(即0.1 μ l)内白细胞平均数。 ×10: 1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 μ l,换算成1 μ l。 ×20: 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将μ l换算成L。
RCS = 四大格所见白细胞数平均值
×100%
评价:
白细胞≤ 4×109/L者, 白细胞在(4.1-14.9)×109/L者 白细胞≥15 ×109/L者 超过上述标准者为不合格
RCS<30% RCS<20% RCS<15%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第一节 白细胞检查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①大小不均:(图) ②中毒颗粒:N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 布不均匀、紫黑色或深紫红色颗粒。(图) ③空泡:胞质发生脂肪性的结果。(图) ④杜勒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毒性变化而保留的 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园形、犁形或云雾状,天兰 色或灰兰色。(图) ⑤核变性:包括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图)
血涂片上WBC/HP 2~4 4
WBC(×109/L) ~ 7
4~6 6 ~10
10~12
7 ~ 9 10~12
1 3 ~18
下一页
4. 常规考核标准 超过下述标准为不合格,应重新充池计数。
RCS=
四大格所见白细胞最大值-最小值 ×100% 四大格所见白细胞平均值
WBC≤4.0×109/L,RCS<30% WBC在(4.1~14.9)×109/L,RCS<20% WBC≥15×109/L者,RCS<15%。
2、血细胞分析仪法:
用于白细胞分类的白细胞分析仪目前有两大类: 三分群和五分类。其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 标准化,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查的首选方法。但 是血液细胞分析仪法只能作健康筛查,而不能 完全代替显微镜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 类。
返回
【参考值 】
白细胞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返回
三、白细胞形态检查
在病理情况下,除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 数发生变化,有时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 (一)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表) 图片见第一节 (二)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形态 1.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2.中性粒细胞的核系变化 3. 淋巴细胞形态异常 4.其他异常白细胞
返回
(一)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表)
核左移根据程度分: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备考知识点:白细胞检查
临床检验根底考试备考知识点:白细胞检查临床检验根底考试备考知识点:白细胞检查导语:白细胞旧称白血球。
血液中的一类细胞。
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
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
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
白细胞一般有活泼的挪动才能。
我们白细胞检查是指什么吧。
1粒细胞起于造血干细胞,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母细胞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2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8~32个分叶核粒细胞。
此过程在骨髓中约需10d,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6~10h,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3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驶防御功能1~2d,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稳定4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具有分裂才能5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计数6嗜酸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酶7嗜碱性粒细胞内的颗粒含有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响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8嗜碱性粒细胞在整个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过敏反响9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能,吞噬和清理功能,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功能,还参与杀菌,免疫和抗肿瘤作用10淋巴细胞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411 B淋巴细胞可经抗原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参与体液免疫12在胸腺,脾,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依赖胸腺素发育成熟者称为T淋巴细胞13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假设出现大量该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14血液检验中,白细胞计数指标参考值无性别差异15正常人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为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变化16采用显微镜计数法进展白细胞计数时,通常汲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于小试管中17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1.5%~5% 18正常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以3叶核居多19感染,理化损伤,血液病,脾功能亢进,免疫性疾病可见中性粒细胞减低20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幼粒等细胞21再生性左移是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反响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22退行性左移是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低症,严重感染23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那么称为核右移24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形成的原因是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25淋巴细胞数量减低常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26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在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27Dohle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因毒性变而保存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1~2um,亦可见于单核细胞28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的细胞体积较大,直径16~25um,核分叶常在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29瑞氏染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质呈浅紫红色30瑞氏染色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呈蓝黑色31外周血小淋巴一般无颗粒,大淋巴细胞可有少量粗大,不均匀,深紫红色颗粒32瑞氏染色单核细胞,直径10~20um,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33异型淋巴细胞按其形态学特征分为3型:1型(空泡型,浆细胞型),2型(不规那么型,单核细胞型)3型(幼稚型) 34淋巴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出现形态学改变:核固缩,核破碎,双核,卫星核淋巴细胞(胞质中主核旁出现小核) 35火焰状浆细胞见于IgA型骨髓瘤血液分析^p 仪及其临床应用1电阻抗法血液分析^p 仪检测原理包括血细胞计数原理(库尔特原理),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三种2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经溶血剂处理,脱水,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白细胞,分为256个通道3电阻抗法分析^p 血液时,位于90~160fl单个核细胞区的.细胞称为中间型细胞4血液分析^p 仪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中,应在波长530~550____下比色5白细胞经过氧化物酶染色后,胞质内显示细胞化学反响,过氧化物酶活性为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核嗜碱性粒细胞无过氧化物酶活性,这是血液分析^p 仪白细胞分类的根底6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在35~450fl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三群,左侧峰又高又陡为淋巴细胞峰7正常白细胞直方图中,左右两峰间的谷较平坦,为单个核细胞峰8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凝集,宏大血小板,未溶解红细胞,疟原虫,冷凝集蛋白,脂类颗粒,异形淋巴细胞9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右移,与单个核细胞峰左侧相连并抬高,主要原因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形淋巴细胞10在白细胞直方图中,单个核细胞峰与中性粒细胞峰之间区域异常,主要原因是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异常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1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在36~360fl范围内分布两个细胞群体,从50~125fl区域有一个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曲线,为正常大小的细胞,从125~200fl区域有另一个低而宽的曲线,为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当红细胞体积大小发生变化时,峰可左移或右移,或出现双峰12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在2~30fl范围内分布,呈左偏态分布,集中分布于2~15fl内,当有大血小板或小红细胞,聚集血小板时,直方图显示异常13ICSH分布的血液分析^p 仪评价方案包括:可比性,准确性,总重复性,精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14精细度分为批内,批间两种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ul,换算成1ul。
×20: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将ul换算成L
4. 正常参考值
成人 :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月-2岁:(11—12)×109/L
5. 注意事项
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
leukocyte, LEU) ————外周血的有核细胞,相当于红细胞的 0.1% ~ 0.2% .
白细胞的组成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全能干细胞
髓系干细胞
粒-单核系祖细胞
GM-CSF
异型淋巴细胞Ⅰ型
浆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Ⅱ型
异型淋巴细胞Ⅲ型
异型淋巴细胞
白细胞意义
卫星核淋巴细胞
(三)单核细胞( Monocyte ,M)
增多(monocytosis)
生理性增多:儿童
某些感染 :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 肺结核等 某些血液病:
(四)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中 性 粒 细 胞 退 行 性 变
中 性 粒 细 胞 空 泡 性 变
杜 勒 小 体 ( 蓝 斑 )
2. 棒状小体(Auer body):
急性白血病(急粒、急单)
3.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和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常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治疗后及恶性血液病 4. 双核细胞和环形杆状核粒细胞 常见于MDS、白血病、巨贫 5. 与遗传因素相关的中性粒细胞畸形:Pelger-Heut畸 形、Chediak-Higashi畸形、Alder-Reilly畸形、 May-Hegglin畸形
增多(basophilia):
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减低(basopenia)
总 结
1. 核左移
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中幼 粒、早幼粒细胞
再生性核左移——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机体抵抗力强
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常见于感染(尤其急性化脓 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退行性核左移——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或释放受抑制,机体
抵抗力差
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见于再障、严重感染
⑤ 低倍镜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注意:
计数时需遵循一定的方向逐格进行,以免重
复或遗漏。
对压线的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
下”的原则。
3. 计算
N/4×10 ×20 ×106/L = N/20 ×109/L(白细胞数)
式中:在法定计量单位制中用△. △ △ ×109/L表示
N:为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细胞数。
2. 操作步骤
① 加白细胞 稀释液0.38ml于一小试管中;
② 用微量吸管吸取20ul末梢血;
③ 擦去微量吸管外余血,将其插入稀释液底部,轻轻将
血放出,并吸取上清液洗涤微量吸管3次,混匀;
④ 用微量吸管或玻璃棒取混匀的细胞悬液1滴,充入计
数池与盖片的缝隙中,静臵2-3min,使白细胞下沉;
WBC :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DLC:测定各类白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 DL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
显微镜白细胞分类法检测原理:
将血液制成薄膜,经Wright(瑞氏)染色后于显
微镜下观察,根据白细胞形态学特征分别计数,得出
各种白细胞的百分率,同时观察形态有无异常,结合
1.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 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他白细胞,并使嗜酸性粒细 胞着色,滴入计数池,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 数,换算成每升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
2. 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变化
1) 生理变化 劳动、寒冷、精神刺激等使嗜酸性粒细胞降低,
白天低,夜晚高,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
淋巴系干细胞
T淋巴系祖细胞 B淋巴系祖细胞
原粒细胞
T原淋巴细胞
早幼粒细胞
B原淋巴细胞
原单核细胞
中幼粒细胞
幼单核细胞
T幼淋巴细胞
B幼淋巴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 B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 粒细胞
嗜碱性 粒细胞
T淋巴细胞
浆细胞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等 异物入侵的主要防线
生理性增多 感染性疾病:如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百日咳、结核等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肾移植术后 相对增多:如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2. 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
相对减少 绝对减少(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
巴细胞等)不能识别。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白细胞意义
参考值
WBC Percent (%) Absolute value( ×109/L ) 中性杆 1~5 0.04~0.5 中性分 50~70 2~7 嗜酸性 0.5~5 0.02~0.5 嗜碱性 0~1 0~1 淋巴 20~40 0.8~4 单核 3~8 0.12~0.8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具有趋化、变形、黏附、吞噬、杀菌作用,
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
粒细胞生成调控
淋巴细胞(Lymphocyte,L)
B细胞
T细胞
浆细胞
生成Ab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活性物质
单核细胞(Monocyte,M)
吞噬,杀灭病原体 清除损伤或已死亡的细胞 处理抗原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简便易行,可用于血液分析仪的校准; 影响因素多,重复性、准确性较差。
仪器计数法
速度快,重复性、准确性好; 需特殊仪器,受人为因素或病理情况的影响。
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
1. 检测原理: 白细胞稀释液(如稀乙 酸) 将血液稀释 一定倍数后,滴入血细胞计数板中,在显微镜 下计数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白
白细胞计数,算出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方法学评价
显微镜分类法: 设备简单,费用低廉,是经典的白细胞分
类法,分类的同时可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
操作费时,影响因素较多,结果的准确性
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血液分析仪法: 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可对异 常结果报警,适合于健康筛查。
对于某些细胞(如:白血病细胞,异型淋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Neutr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 50%~70%,
其变化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
1. 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 Neutrophilia 生理性 ◆ Neutrophilia 病理性
Neutrophilia—生理性
通过释放嗜碱性颗粒(组胺、肝素、慢反
应物质等)参与超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和释 放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破坏组胺, 限制过敏反应
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一、白细胞计数
(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
显微镜计数法(目视计数法)
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
类、感染灶的范围、感 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
的反应能力等
轻度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 中度感染:白细胞增多(>10 ×109/L )轻度核左移
重度感染:白细胞>20 ×109/L ,明显核左移
极重度感染:白细胞减低,核左移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
1)异型淋巴细胞: 在病毒、原虫感染,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疾病, 免疫系统强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淋巴细 胞增生并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表现为胞体增大、胞质
量增多、嗜碱性增强、细胞核母细胞化。
Ⅰ型(空泡型,浆细胞型)
Ⅱ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
Ⅲ型(幼稚型)
2)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 核固缩、核破碎、双核、卫星核 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4)浆细胞(plasma cell)
肿瘤性增多 白血病:急/慢性白血病
类白血病反应
骨髓增殖性疾病
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及骨髓纤维化
类白血病反应
有明确的病因,白细胞中度增高,多以 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幼稚细胞少见,常伴 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其他细胞 无明显变化。
2. 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经验控制
两差比值评价法
双份计数标准差评价法
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10×109/L为白细胞增多(leukocytosis) 白细胞数<4×109/L为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包括生理性/病理性白细胞增多/减低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 differential leukocyte count ,DLC )
2. 核右移
正常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为主,核分叶5叶以上 超过3%者为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
原因:造血物质缺乏、DNA合成减少或骨髓造血功 能减退
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白细胞意义
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