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合集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倡学生能具有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文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等理念,提出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敢于创新、积极讨论和多联系实际等观点,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积极讨论;联系实际生物课堂教学应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播。

更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要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渗入课堂,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1 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基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等理念为指导,建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亲身体验。

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提高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等能力。

如,学习dna分子的结构时,尽管有挂图、有模型、有垛件,但无论如何也没有学生亲手制作dna分子结构模型的效果好。

通过对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学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从平面到立体深刻地认识dna分子的结构。

为以后学习“dna分子的复制”,“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作好准备。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既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搞活课堂的气氛,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改变,但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多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实,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1.培养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巨大推动力。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

当然,培养兴趣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学习内容的调整、教学方式的改变、考核形式的转变、评价体系的变化等多方面去思考、去努力。

2.明确学习目标。

光有学习兴趣还不够,教师还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所以,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适时地给学生讲明学习的道理,让学生真正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现在的学习同以后的发展联系起来,增强责任感,并让这种责任感成为学习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而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似乎对这种现象早已习以为常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学生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都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只不过这种欲望被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压抑或扼杀了,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这种潜能挖掘出来。

新课程理念也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今的学生学习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转变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以下是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几个重要原因。

首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其学习效果。

过去,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接受教师的传授而缺乏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而现代社会对于学生要求更高,需要他们具备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缺乏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和实践是成功的关键。

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再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

最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考试分数的获得,而缺乏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仅仅具备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具备批判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综上所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必要的。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还能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倡导和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引导。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

一、 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发挥教师的指 导作用, 注重素质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好指导作用,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语 言活动, 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宽松、 和谐的学习 氛围, 鼓励学生多开 口、 多表演。 在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是学生 学习的合作者、 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共同 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教 师由“ 居高临下的权威” 转变为“ 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的 教学中,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 学, 他们将形成一个真正的“ 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 。 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 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 标 的最佳途径, 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形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 , 掌握学习策 略, 建立一个可接纳的支持性的、 宽容的课堂气氛。 二、 教师应该成为新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力且 , 教科书不
新课 程 下教 师 教 学行 为 及 学 生 学 习方 式 转 变 的探 究
张 翔
(驻马店市平舆县教研室 , 河南 驻马店 463400 )
《 英语课程标准》 提出了英语教育要“ 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 想, 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 特别强调, 。 要关注每 一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 习的成就感和自 信心,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 用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英语教 学要突出学生主体 , 尊重个性差异, 以学生的发展为“ 出发点 和归宿”因此, , 在新课改中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 原有单一、 被动的学习方式, 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 化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 习。鉴于此, 我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作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2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2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B.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要求C.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4.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5.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功能。

A.诊断B.调控C.激励D.教学6.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A.科学性B.指导性C.整体性D.客观性7.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前者在过程中进行评价,而后者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评价B.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具有和总结性评价相同的概括化程度C.形成性评价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是以评价对方优良程度为目的D.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做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分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结果8.课程评价按照教学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可分为()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B.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D.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9.为了解学生的总体表现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或比较群体学习成绩的优劣,采用()最合适。

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定量评价D.定性评价10.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11.教师资格证考试,属及格分为过关标准。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界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视也在不断加强。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成为了当下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为什么需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偏重于教师的授课和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受到了限制,他们缺乏自主探究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当今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成为了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呢?学校和教师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和探索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意识。

学校和教师应该支持多种学习方式,不再强调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学校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学校和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他们成为真正的知识探索者和问题解决者。

学生的自主发展不仅仅是教育的目标,更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的方向。

只有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对于学生的需求,培养出一批有创新精神和才华横溢的人才。

浅析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学习方式的转变
习习惯品质。
第三, 学习 式反映了学生在完成认知任务时的思维水 平。 学生学习有不同的思维水平。 这些思维水平首先和认知任 务的要求有关, 这些认知任务的要求可以通过教材体现出来。 教学内容的认知任务和实际教学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
90
的学习结果。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 结果, 单纯 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只 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 习方 式, 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一些学生中间,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盛行, 解决实际问 题能力低下, 创新意识不足。 他们很少对现实情境提出自己的 问题。实际上,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 象。这种现象的表现是:学生虽然通过了考试, 甚至成绩 良 好, 但并没有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素质; 表面上教学任务完成了 实 , 际上课程要求并未达成。 一言而蔽之: 从目 标到教学再到评价 的循环是在浅层次中完成, 并未涉及素质教育的深层次 目 标。 这种现象, 造就了大量的“ 高分低能” 的学生。 显然, 这种情况不 利于学生真正的发展。因此, 改变学生这种被动、 单一的学习 式是课程改革中一个迫切的任务。
研究模式, 则列出了“ 学生的认知” 等变量随着对课堂学习的 研究不断地发展, 研究者愈来愈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 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 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美国学者纽曼认为从 学生的活动方式角度来看,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的
参与方式。九十年代以来, 关于学生参与的研究涉及行为参
思维层次和教师的教学法一、 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 提倡和发展多 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 特别是要提倡 自 探索 主、 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 识、 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文章列举了自 主性学习、 合作式学习、 探究性等学习 方式的特点。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给广大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其中教师在新课改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目标和重点。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与依据。

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是新课改的重点,而且还是新课改最大的难点、热点和亮点之一。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固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老师的引导也是必需的。

每一位学生家长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了什么以及学得怎么样,每一位教师最关心的也莫过于自己的学生最终取得了什么样的学习结果。

其实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因素很多,但最终的、核心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学什么”,另一个是“怎样学”。

“学什么”即学生学习的内容,而“怎样学”就是学生学习的方式。

显然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新课程下学生应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呢?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转变传统的过于依赖老师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自主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

实现课堂学习自主,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高品质的学习方式。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动机上,自主学习表现为学生有内在的学习动力的支持,有丰富的情感的投入,能够积极参与制定自己认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消极地从事学习活动。

转变学习方式,享受学习乐趣

转变学习方式,享受学习乐趣

转变学习方式,享受学习乐趣新课程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由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历史课程目标框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则有赖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那么如何转变学习方式呢?第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要求学生有学习的动机。

因此,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开展自主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情景:1914年6月28日,一个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引发了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什么这一刺杀事件引发了那场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一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征。

因此问题一提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激发出来,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

其次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探讨“筹建新中国”这一问题时,该课的“材料阅读”介绍了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话的部分内容并设计了如下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毛泽东在这里要非常鲜明地强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从此站起来了?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这样在自主学习中,不但可以使学生重温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而且还使他们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在思维的碰撞中呈现和升华。

再次,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去,才能学得生动活泼。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2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比一比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学生可以亲手体验制作石器,可以把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的图片进行对比,并依据生活经验很容易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之中。

第二,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强调“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逐渐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学会欣赏与尊重他人。

试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有关因素

试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有关因素

和学习习惯品质。第三 ,学习方式反映了
收稿 日期:2 0 —0 —0 08 6 2
・3 ・ 4
第 5期
董 迪 :试 论学生转变学 习方 式的有 关因素
学生 在完 成认 知任 务 时 的思 维水 平 。.1 1 1
查 阅资 料 、 体 讨论 为 主 的学 习活 动很 少 : 集
习内容是 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 出来 的,
学生 学习 的心 理机 制 或途 径 是 同化 ,学 生
形式之一 ,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应该处于 重 要 的位 置 。正 如有 的学 者指 出的那 样 :
“ 习方式 转 变是 新课 程 改革 的显著 特征 。 学
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 习内 容 是 以 问题 形 式 间接 呈现 出来 的,学 生 学
习 的心 理机 制 或途 径 是顺 应 ,学 生是 知识 的发现 者 。两种 学 习方 式 都 有其 存在 的价
值 ,彼 此也 是相 反相 成 的关 系 。
教学观念、教学方式 的变革,最终都要落
实 到 学习方 式 的转变 。学 习方 式 是决 定学 习质量 的重 要 一环 。学 生 的学 习方 式对 学 习 结果 具有 决 定性 的影 响。.3 1 1 二 、解 析 学生 转 目前,理论
界对此 尚未 做 出深 入 的探讨 ,本 文拟 就此 问题谈 谈个 人的见 解 。

不 断得 到发展 ,发 展 学生 的创 新意识 和实 践 能力 。从有 关文 献 的分析 来 看 ,学 习方
式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习方式是教
学 过程 中 的基 本变 量 。第 二 ,学 习方 式是
( 延边州教育学院。吉林 延吉 13 0 ) 3 0 0

对“转变学习方式”的理解

对“转变学习方式”的理解

样 .世上 也没有两个完 全相 同的学生 . 每
个学生都是独 一无二的 . 因此每 个学 生的学
转 变学 生 的学 习方 式 . 目的是让 学 生 主 动地 、 有个 性地 学 习 。 富 本文 拟 对 “ 变 转 学 习方 式 一 些个 人理 解 。 谈
在 知识 的 掌握 上 强调 学 习要 由被 动

研究 提 供 一 些必 要 的帮 助 中 心 小 学 每 学 期 至 少 组 织 两
次 教 学经 验 丰 富 、 学 成 绩 突 出 的 教
优 秀 教 师 、 干 教 师 、 科 带 头 人 骨 学 送 课 下 乡 。 破 原 来 各 完 小 独 自教 打 研 的 f 模 式 .推 进 教 师 跨 校 进 行 E t
以满足 学校 和教师 多方 面 的需 求 因
此, 要积极 组 织教师 主动 利 用这 些 资 源 , 同步课 堂 、 范 课 、 师 导 学 、 从 示 名 优 秀案 例 中观 摩别 人 的教 学 .汲 取
例会、 集体备课、 同题会课、 公开课等。
时间和空 间 , 生成为课堂 的主角 。 让学 在具 体的操 作上 强调 学 习由 共.转 向 1 生 个性 同 自然 界没有两片 完全相 同的树叶 如
激励 机制 . 教 师养 成将 教学 工作 促使
与教学 研究 融于 一体 的好 习惯 。
配 备 了 远 程 教 育设 施 . 秀 教 学 资 优 源 可 直 接 传 输 到 学 校 . 现 了 优 质 实 教 育 资源 共 享 远 程 资源 是 一 个融 教 育 、 学 、 教
同 伴 互 助 是 校 本 教 研 的 好 形 式 。同伴 互 助 的实 质 是教 师 通 过 专 业 领域 的交 往 、 动 与 合 作 . 互 实现 优 势互 补 。 同伴互助 的基本形式 有 : 研 教

转变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摘要】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应注重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组织与帮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自我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被动学习转变为合作、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同时,能课内外结合,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并使之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1.让学生自学、阅读化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约占试题总量的35%),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

”例如,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学生在学习中非常重视结果——有光亮的银镜生成,但对银氨溶液如何制取及为什么要这样制取就非常模糊。

又例如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这一实验,学生对实验结果非常清楚,但要是问他们:铜丝在伸进硫蒸气前有没有在酒精灯上加热?为什么?许多学生就答不上来。

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是很肤浅的。

所以,我们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必须要求学生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过程。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而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提出问题对创造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活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活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活力关键词:学习方式;转换人称;创设情境;平等对话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变,如何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把它作为一种目标来追求。

在实践中我们惊喜地看到老师们正在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许多老师逐渐从台上走下来,把课堂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过去我们也一直提倡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现在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质疑等活动,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同时教师也比较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了,语气柔和了,表情生动了,正面的鼓励也多了,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感到快乐。

教学有了一定的内涵,使学生得到了的发展。

一、转换人称,体验文本转换人称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角色的转换来理解文本的内容,掌握文本的真正内涵。

同时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语言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转换人称的口语交际训练,不仅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把自己想说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要让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深入了解课文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变换角色,情感换位,有助于学生在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中,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汇、情感的交流,做到感言于心,以心化言。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要根据文本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共同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来不断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创设情境,激活文本情境是一种活的文本,它能把静态的文本激活,能引起学生产生对事物的联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情境的创设才是一种有效的情境。

一位教师在教学《升国旗》这课时,穿插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课件,从课件中学生感悟到升旗时的庄重,一个个小脸蛋是那么专注,甚至有的学生还情不自禁地敬礼表示敬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者:钟泳贤来源:《教师·下》2013年第06期摘要: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刻不容缓。

转变方式,首先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有了动机,就随之有了动力。

作为教师,应当恰当地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设定适当的目标,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做学习的主人,做学习的强者。

关键词:激发;学习方式;学习动机一提起“学习”,许多学生就会想到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

当前的教育大都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知识;教师布置作业多是书面习题,很少布置实践性作业;学生也缺乏自己的见解和理解,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

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习动机入手对于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转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

首先应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是对其进行学习指导的开端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什么东西可以促使学生想学习?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

教师的引导应当是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

要调动学生的需要,并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应从了解、培养、激发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

还应结合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方法,因材施教。

1.设定适当的目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学生的心理而言,他们都是希望能很快学会,并且很快达到要求。

但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不同的学生面对困难的方式也各不一样。

假设同一目标,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得心应手,遇到困难也会迎难而上;但对于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十分困难,甚至退缩,失败了还会打击自信。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个体差异和不同 的学 习需求 , 爱护学生 的好奇 心 、 求知欲 , 充分激 使教 师的指导作 用 接或间接通过“ 组” “ 对” 落实到 个人。 :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 F { 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 ” 学 生的 t体地侮得 刊充分体现和发挥 。这种教学组织彤 的
h作了一些尝试和实践。在 近几年龙岩市中考 巾我校语文成绩均
下是笔者 的一些粗浅的做法 。

个完整而复杂的体系。 这 一 体 系一般包括以下要素 : 指导课常拙学
活动的理论和思想; 教育者所要达到的教学 目的 ; 完成教学 l 1 标的 过程 ; 师生活动的方式等 。现代课堂教学 要求教学 过程最 优化 , 丽 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 必须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 . 建 一种师 生j 同参与 的课堂教学模 式。
与的实践 ; 注重 既定教学任务的完成 , 忽视学生对课堂临时生成问 题 的不解 ; 学生学 习方法机械被动 。这种教学模式弊病极 大 , 不利
发言人 : 代表小组发 青: ①提 H J 疑问 ; ②总结呈 涮. .
这样 的学 习小组组建 合理 . 避 免了冈组 员 良莠水齐 嘶欠缺含
于学生全面发展 。 语文课程标准指 出: “ 学生是学 习和发展的主体 。 作 质量的问题 ,使 教学活动 南原来“ 大班 ” “ 个人” 两种 毋 j 式扩 语 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 的 “ 班” “ 组” “ 对” “ 人” 四种形式 , 为合作学习提供 了良好 的平 , 从} l E i j
施 的有效途 径首: 先是 自 合作学 习小组 的构建 与组织 实施 。具 体做法 是:
1 . 了解 学 生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使教师指导作川 、学生i 体 川 发

以人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人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人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刘林山[1]
【期刊名称】《学生电脑》
【年(卷),期】2018(000)011
【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是 21 世纪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求.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在教育心理学上具有特殊意义,由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材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更重要的是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探索
【总页数】1页(P1-1)
【作者】刘林山[1]
【作者单位】[1]筠门岭初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J], 钟泳贤
2.走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路——从一节语文课看当前“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J], 钱友红
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J], 汪永生
4.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J], 叶建明
5.结合品德课堂谈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J], 廖惠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像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如何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
转变学习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

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

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