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小学生的感知、注意
第五章-感觉和知觉
②共鸣理论
②共鸣理论——也叫位置 理论,赫尔姆霍茨提出。 声音刺激频率高,短纤维 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声 音刺激频率低,长纤维发 生共鸣,作出反应。
——竖琴
③行波理论
③行波理论——生理学家冯·贝克西发展 了共鸣理论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 论。
——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 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 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从而 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比例的。 注意: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是在韦伯
定律的基础上研究的,所以该定律 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3听觉
3.1听觉的生理机制
耳(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三块听小鼓、卵圆窗和正
圆窗。 内耳:前庭器官和耳蜗。 传导和中枢机制
听觉现象
音强/振幅、音高/频率、 音色/器械声源特质
肌梭、肌腱和关节小体 内耳前庭器官中的纤毛
内脏器官及组织深处的神经末 梢
皮层中枢
枕叶 颞叶 边缘系统
中央后回最下部
适宜刺激
380-780nm 的电磁波 16-20000Hz 的声波
挥发性物质 溶解于水、唾液和脂类 的化学物质
中央后回
机械性和温度性刺激物
中央前回 前外雪氏回
骨骼肌运动、身体四肢 位置状态
(选学)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
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
视 觉 视觉神经元
嗅 嗅觉神经元 觉
听 觉 听觉神经元
感觉
味 味觉神经元 觉
痛 觉 痛觉神经元
肤 肤觉神经元 觉
编码
模式理论(pattern
编码
theory)-编码是由整组
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
五感认识教案设计:让孩子全面感知世界
五感认识教案设计:让孩子全面感知世界引言:五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从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等感官中能获得的信息为每个人创造了与世界不同的体验。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孩子在面对大量的电子设备和大片虚拟画面时,会失去感知真实世界的能力。
教导孩子认识五感,重拾感官体验的乐趣,是我们的责任。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五感认识教案设计,以帮助孩子全面感知世界。
一、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五个感官名称以及对应的感觉体验2.发掘幼儿对五感的认知和感知能力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力4.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二、教学内容:1.听觉——声音的探险之旅通过培养幼儿对声音的认识,观察他们对不同声音的反应,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声音,提高他们的听力敏感度和音乐欣赏水平。
活动1:听声音,猜物品将不同物品放在袋子里,播放物品的声音,让孩子参照声音猜出是哪个物品。
这个活动可以增加孩子对环境中不同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听力。
活动2:模仿声音播放不同的声音给孩子听,然后再让孩子模仿声音。
这个活动可以增加孩子发声能力,同时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2.视觉——视觉识别和观察能力幼儿时期是视觉学习的重要时期,可以通过培养他们对色彩、形状和大小的觉察,提高他们的视觉敏锐度,帮助他们对世界有更多的认识。
活动1:探寻不同颜色将多种不同颜色的物品放在定位框内,然后逐个让孩子进行辨认,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帮助孩子提高对颜色的敏感度。
活动2:手工创作通过手工创作,提高孩子对形状和画面的敏感度,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将五颜六色的纸和工具放在孩子面前,给予孩子一个主题,比如“创造你自己的恐龙世界”,让孩子自己发挥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3.嗅觉——嗅觉辨识及嗅觉评估嗅觉是人类最敏感的感官之一,可以触发强烈的情感反应。
通过嗅觉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感知和评价物品的味道和气味。
活动1:嗅味游戏将一些具有特定气味的物品分别装在盒子中,让孩子闻自己喜欢的气味并猜测物品的种类。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一、导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感知和注意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感知是幼儿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而注意是幼儿在浩繁信息中选择关注某些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将盘绕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
二、目标1. 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定义及发展过程。
2. 掌握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三、导入活动1. 观察游戏: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玩具,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玩具的特点。
2. 身体游戏:老师可以指挥幼儿宝宝们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操练,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身体感觉。
四、进修过程1. 感知和注意的定义:讲解感知和注意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感知和注意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介绍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包括感知范围逐渐扩大、感知深度逐渐加深等。
3.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讲解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包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注意力稳定性不强等。
4. 影响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因素:分析影响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的因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5.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的具体情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对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关注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六、课后作业1. 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小弟弟或小妹妹,看看他们的感知和注意有哪些特点。
2. 思考一下,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感知和注意力。
七、拓展活动1. 参观幼儿园:安排学生去幼儿园观察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发展情况。
2. 亲子活动: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感知和注意发展的游戏。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五个阶段及特点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五个阶段及特点认知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第一阶段:感知阶段(5-7岁)这个阶段的小学生通过感官来获得和处理信息。
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有限,并且倾向于使用感官直观的观察方式来认知世界。
他们对于细节的关注程度较高,喜欢探索和触摸周围的事物。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能够识别和命名一些基本的颜色、形状和数量,并且开始掌握一些简单的分类和比较概念。
第二阶段:前操作阶段(7-9岁)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开始具备逆推和思维推理的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事物的属性,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关系。
他们开始懂得利用符号来解决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并且能够逐渐掌握一些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此外,他们对于积极寻求知识和体验感兴趣,开始有了一定的学习动机。
第三阶段:具体操作阶段(9-11岁)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更具体和逻辑。
他们能够理解具体物体的性质和关系,并且能够进行具体的数学运算、测量和分类。
他们开始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使用既定的规则进行思考和行动。
此外,他们开始具备数理思维,能够解决一些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问题。
第四阶段:形式操作阶段(11-14岁)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更加抽象和系统化。
他们能够理解和处理抽象的概念和假设,并且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他们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考虑多个因素和角度,开始具备独立处理信息和决策的能力。
此外,他们对于科学和哲学问题产生兴趣,并且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第五阶段:形成操作阶段(14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具备了成人的水平。
他们能够进行高度的抽象和逻辑推理,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他们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思维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性判断。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幼儿的感知和注意是他们认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认识幼儿的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重点探讨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二、目标设定1. 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特点;2. 掌握促进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的方法;3. 思考教育工作者在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中的作用。
三、知识讲解1. 幼儿感知的发展特点幼儿的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做出反应。
幼儿的感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感知范围逐渐扩大:幼儿在感知的过程中会不断接触和认识新事物,感知范围逐渐扩大。
(2)感知细节逐渐精细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事物的感知也变得更加细致入微。
(3)感知能力逐渐提高:幼儿在感知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辨别、识别和理解能力。
2. 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幼儿的注意是指幼儿在感知的过程中能够集中精力、持续关注某一事物或活动的能力。
幼儿的注意发展特点包括:(1)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很容易被外界环境的干扰打断。
(2)注意力集中程度不高:幼儿的注意力往往比较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在某一活动上。
(3)注意力需要引导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引导和培养,逐渐形成良好的注意力习惯。
四、专题讨论1. 你认为如何促进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2.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注意力?3. 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幼儿感知和注意方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五、思维拓展1. 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怎样设计活动来促进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2. 你认为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特点,掌握了促进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的方法,并思考了教育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促进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感谢大家的参与,下节课再见!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特点;2. 掌握促进幼儿感知和注意发展的方法;3. 提高对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关注和重视。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五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与教育
注意的广度受注意对象特点的影响。 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序,则注意的广度越大 注意的对象之间如果有内在联系,则注意的广度越大 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注意的广度越大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学前儿童都应遵守合理的作息规律,以避免因疲劳 导致的注意分散。幼儿园要有固定的起居饮食和睡眠时间。
(三)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 动
幼儿园活动的组织应符合儿童的兴趣和 需要,尽可能选择贴近儿童生活、他们关注 和感兴趣的主题。同时,教师也要积极激发 儿童的兴趣,合理选择教材和使用教具以吸 引儿童的注意。
(五)提高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师应善于研究儿童,根据儿童注意的特点科学设计和合理组织每一次活动, 积极引发儿童的兴趣,并向他们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语言的艺术性和教学基本功,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 象、有趣、富有感染力,便于儿童理解。
同时,为儿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艺术。
(六)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应培养儿童做事要集中注意的良好习惯, 使他们有集中注意的概念,不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都不能任意妄为 或漫不经心。当儿童专注于某一项活动时,成人应尽量减少干扰, 以免打断儿童的思路或进程。
同时,注意能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以适应不 断变化的环境。
(二)注意有助于研究和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首先,注意可以作为研究婴儿感知能力发展的指标。婴儿还不会说 话,不能用言语完整地表达其对事物和刺激的反应,而通过观察婴儿注 意的表现,就可以了解其心理反应。
其次,要想对某一对象进行感知,就先要对这一对象保持注意状态。 只有注意保持指向和集中,人们对该对象才能有清晰、突出、完全的感 知。
1第一章 小学生的感觉、知觉和注意
相似律
知觉的规律
3. 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 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 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 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 的理解性。
个人知识经验对知觉理解的 影响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规律
4. 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
——[苏联]切列巴霍夫 对微小的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 面的成功秘诀。
——[德]艾伦史迈尔
小学生感觉、知觉和注意 第一节 小学生的感觉和知觉
小学生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的 概述
1.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2. 感觉和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3.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其特的规律。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过 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正真地促进学生在德、智、体、 美、劳等诸多方的全面发展。
目录
CONTENTS
绪论 1 小学生感觉、知觉和注意 2 小学生的记忆 3 小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4 小学生的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5 个性及小学生个性倾向
感觉和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
1. 感知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获得知识 经验的源泉。
2. 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使 个体和环境保持平衡。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不同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
和相应的感觉中枢)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2. 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指对物体长短、面
积和体积大小的知觉。依靠视觉获得的大 小知觉,决定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 小和观察者与物体知觉的距离。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进步》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1. 本节课主要叙述幼儿感知和注意的进步,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进步的特点和规律。
2. 问题引入:家长们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在不同环境下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注意力是如何进步的呢?3. 同砚在平时生活中都有哪些感知和注意的表现?这些表现与他们不同年龄阶段的进步有什么干系?4.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的进步规律,为日后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依据。
二、知识梳理1. 幼儿感知的进步:幼儿的感知是以五官为基础的,逐渐形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熟识。
从最初的对颜色、外形的感知,到后来对声音、味道、触觉等的感知,幼儿的感知层次不息提高。
2. 幼儿注意的进步:幼儿的注意力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进步起来的,逐渐形成对某些事物的注意力集中和保持。
从最初的注意力短暂,无法持续,到后来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进步经历了一个过程。
3.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进步规律: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进步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培育。
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力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依据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进步特点,精通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进步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依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感知和注意力的培育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同砚对幼儿感知和注意力进步的爱好。
2. 讲解:详尽介绍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进步过程和规律,援助同砚理解和精通这一知识点。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同砚分析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感知和注意力表现,以及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进行引导和培育。
4. 小组谈论:让同砚分成小组,谈论幼儿感知和注意力进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进行展示。
5. 练习检测:安置练习题,检测同砚对于幼儿感知和注意力进步的理解水平,对于答案错误的部分进行讲解和订正。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3.增进幼儿的感知和注意的协调发展。
二、教学内容:
1.感知和注意的观点及特点;
2.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阶段;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4.增进幼儿的注意力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知和注意的观点及特点;
2.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阶段;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等方式,介绍感知和注意的观点及特点;
2.游戏法: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增进幼儿的注意力发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物品,引导幼儿讨论感知和注意的重要性;
2.讲解环节:讲解感知和注意的观点及特点,引导幼儿了解感知和注意的发展过程;
3.游戏环节:设计各种观察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4.实践环节:设计一些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活动,如拼图、找茬等,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六、教学评判:
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和注意力的表现;
2.听取幼儿对于感知和注意的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七、教学延伸:
1.鼓励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2.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注意力习惯,如集中注意力、不分心等。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感知和注意的发展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增进幼儿的感知和注意的协调发展。
希望每位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成为更加细心和专注的小朋友。
5.第五章 小学生的感知、注意
第二节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 观察: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 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
学前儿童观察图画能力的发展
实验操作:让幼儿观察两幅图画,一幅是小孩打狗, 另一幅是狗咬小孩子的衣服。研究发现,儿童观察图 画能力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即只看到图片中各个对象 或各个对象的片面,看不到对象之间的联系。 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即能依靠各对象之间可以 直接感知的空间关系理解图画的内容。 3、认识“因果关系”阶段。即依据各个对象之间不能 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理解图画内容。 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即依靠图画中所有事物的 全部联系,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
(二)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
1.明确学习的目的 2.激发学习动机 3.形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4.加强学生间的双向沟通
(三)善于运用两种注意互相转换的规律
四、注意缺陷/ 多动障碍及矫治
`二
• 注意缺陷/多动障 碍(ADHD/ADD)
• 这样的儿童,大多表 现为多动,不安宁, 难以调节和控制某些 外部活动状态,情绪 不佳,与周围人际关 系不良。 • 这类儿童缺乏抑制行为的能力,他们不能制止自 己不做那些不应该做的事,一旦他们做了某些行 为时,他们就不能停下来。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 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通过运动知觉,我们 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 和运动状态以及运动 速度的快慢。
指人脑对客观现 象延续性和顺序 性的反映。
二、知觉 (一)知觉的种类 (2)根据知觉结果是否与知觉对象一致
知觉
正确知觉
错觉
对物的错觉
对人的错觉
如:首因效应;晕轮效 应;近因效应.
《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教案设计
《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教案设计课题: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教材:《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状况2,掌握小学儿童观察力发展水平的特点3,运用感知觉理论培养小学儿童观察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水平特点,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教具:图画2张教学过程:[课题引入]人的感知觉的发展,在各个发展阶段是各不相同的。
同学们今后所要教学的对象将是小学生,那么在小学阶段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在今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应该如何根据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而对其进行训练和培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提问)感觉有哪些种类?小学儿童感觉发展变化较大的主要表现在视觉、听觉和运动觉等方面。
㈠视觉的发展:视觉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后面我们将会说到观察力,观察首先并且最主要的就是要用眼睛看,是视觉的运用。
视觉在认识活动中的地位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小学儿童的视觉在整个感知觉中已占主导地位,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视敏度:视敏度是指在一定距离上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视力。
小学儿童视敏度发展的趋势是以10岁为一个分水岭的:10岁以前视力呈上升趋势;1 0岁时调节能力最大,远近都能看得清;10岁以后视力就开始呈下降趋势。
所以,小学儿童视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
(提问)如果刚入学的孩子视力只有1.0,家长需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吗?其实,刚入学1.0的视力,或者是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肌肉能力的增强,对远近物体视力的调节能力会增强,视力是会逐渐提高的,所以家长无须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视力的下降虽然说与眼睛的生理机能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与人们的用眼习惯有关,尤其儿童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不能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将会直线下降,直接后果就是小小年纪就得戴眼镜了。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理念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幼儿了解感知和注意力在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提升自己的感知能力和注意力水平。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力、记忆力和专注力,增进其全面发展。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感知和注意的观点和重要性;2. 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注意力水平;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和专注力;4. 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设计内容1. 感知和注意的观点介绍: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向幼儿介绍感知和注意的定义和重要性,让他们了解这两个观点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观察力培养活动:组织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事物,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幼儿的观察力。
3. 记忆力训练游戏:设计各种记忆力训练游戏,如记忆卡片游戏、数字顺序游戏等,帮助幼儿提升记忆力。
4. 专注力培养活动:组织幼儿参与各种需要专注力的活动,如拼图游戏、画画比赛等,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提升专注力水平。
5. 感知和注意力综合训练:设计综合训练活动,结合观察力、记忆力和专注力的训练,让幼儿在游戏中全面提升感知和注意力水平。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进修,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 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趣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修,激发其进修兴趣,提升进修效果。
3. 合作进修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进修,培养其团队合作认识和沟通能力,增进互相进修和共同进步。
五、评估方式1. 观察记录法:老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记录其感知和注意力水平的提升情况。
2. 游戏成绩评估法:通过游戏成绩的评估,评估幼儿在记忆力、观察力和专注力方面的表现。
3. 参与度评估法: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此反映其感知和注意力的发展情况。
六、实施步骤1. 介绍感知和注意的观点和重要性;2. 组织观察力培养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事物;3. 进行记忆力训练游戏,帮助幼儿提升记忆力;4. 设计专注力培养活动,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5. 进行感知和注意力综合训练,全面提升幼儿的感知和注意力水平;6. 进行评估,总结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儿童通感教案:培养孩子的五感觉
儿童通感教案:培养孩子的五感觉四岁的小妮妮周末和妈妈一起逛街,她对路边一只小狗摸了摸,马上从妈妈手中夺过一个罐子,小心翼翼地将其中一块骨头放到小狗嘴里。
妈妈惊讶地发现,原来是小妮妮自己买零食的时候多拿了一块小饼干,心思竟然这么细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五感觉是非常有必要的。
儿童期是感官发展和敏感期,各种感官体验能够丰富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建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方面,总结一些培养孩子感官能力的方法。
一、视觉视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渠道,视觉能力的发展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培养儿童视觉能力,重在提高对物体的观察注意力和感知细节能力。
1.观察周围环境:带孩子赏花、观景、看星星、观察昆虫等,让儿童感知周围物体的形状、颜色、纹理等。
2.用玩具训练观察能力:让孩子通过搭积木、拼图、找东西等游戏,培养对颜色、形状、大小等要素的识别、归类和比较能力。
3.画画培养创造力:提供素描、水彩笔、油画颜料等各种绘画工具,让孩子自由创作,培养孩子的视觉艺术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听觉听觉是观察和探知事物的重要途径,是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培养孩子的听觉能力,重在促进听觉神经和大脑的发育。
1.听音乐:给孩子听不同风格、不同节拍的音乐,以及各种乐器的音响,让孩子感受音乐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同时提高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
2.听故事和唱歌:让孩子听故事和儿歌,扩大孩子的语言环境和认知范围,增加孩子与家长的互动和情感沟通。
3.模仿声音:仿照动物、车辆、物品等的声音,提高孩子的听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触觉触觉是人体最常用、最常见的感官之一,也是引导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重要手段。
培养孩子触觉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1.接触不同材料:给孩子提供木质、塑料、纸张、布料等不同材料,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质感和结构形态,增加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体验不同温度:雪地、水泥地、草地、细沙、海边、田野,带孩子去不同的环境中体验不同的温度和手感。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进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援助幼儿了解感知和注意力的进步过程,增进他们对四周环境的认知和专注力的提升,培育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设计内容:1. 感知的进步:- 通过观察不同外形、颜色、大小的物体,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差别并进行分类。
- 利用触摸、听觉等感官,让幼儿感知不同材质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 利用味觉和嗅觉,让幼儿尝试不同口味和气味的食物,培育他们的味觉和嗅觉感知能力。
2. 注意力的进步:- 利用游戏和故事,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观察力。
- 给幼儿提供一些简易的任务,让他们在规守时间内完成,培育他们的注意力和执行力。
- 利用音乐和动作,让幼儿跟随节奏做动作,练习他们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
三、设计步骤:1. 感知的进步:- 第一步:让幼儿观察不同外形的物体,进行分类和描述。
- 第二步:让幼儿通过触摸、听觉等感官感知不同材质的物体。
- 第三步:让幼儿尝试不同口味和气味的食物,描述其特点。
2. 注意力的进步:- 第一步:通过游戏和故事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
- 第二步:给幼儿简易的任务,让他们在规守时间内完成。
- 第三步:利用音乐和动作训练幼儿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
四、评判方式:1. 观察记录:老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感知和注意力训练中的表现,包括对物体的观察、分类能力、完成任务的状况等。
2. 问卷调查:可以设计问卷调查家长和幼儿对感知和注意力训练效果的评判,了解他们的反馈意见。
五、作业要求:1. 每位幼儿完成感知和注意力训练的任务,并勤勉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作业提交后,老师将进行评判并赐予反馈,鼓舞幼儿继续尽力提升感知和注意力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期望能够有效增进幼儿感知和注意力的进步,培育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进修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期望通过家长的协作和支持,共同尽力援助幼儿健康幸福地成长。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小学生注意与感知的发展【2】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小学生注意与感知的发展【2】一、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一)注意的一般概述1.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有选择地指向特定对象,而且可以使注意在这个对象上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正是由于注意集中于某个特定对象,才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处于“注意的边缘”,对其反映比较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映,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注意的集中性不仅使心理活动离开~切无关的事物,而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保证注意的清晰、完善和深刻。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伴随状态,如“注意看”、“注意听”、“注意记”、“注意思考”等。
但是,注意贯穿于各种心理过程的始终,是人们进行各种认识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对事物的注意,就不会有对事物的认识。
2.注意的功能。
注意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具有三种功能:(1)选择功能。
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注意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的重要信息,避开或抑制那些无关信息,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如果没有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就会没有一定的方向,生活将会变得一片混乱。
选择功能是注意的首要功能,注意的其他功能都是在它的前提下发生作用的。
(2)保持功能。
注意的保持功能体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
注意能使人的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地保持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维持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如果注意的对象转瞬即逝,正常的心理活动将无法进行。
(3)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并能提高人的意识觉醒水平,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分配和及时的转移,以适应变化着的周围环境。
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发生的失误和事故一般都是在注意分散或注意没有及时转移的情况下发生的。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小学生注意与感知的发展【4】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小学生注意与感知的发展【4】知识链接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的主要表现学生注意力涣散可能是偶发的也可能是经常性的。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可能受家庭或社会因素的影响,可能受自身机体疾病的影响,也可能受教学中的某些因素的影响。
教学上造成注意力涣散的主要原因有:1.刺激过多或过少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教师无意义的重复或冗长的言词,都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产生厌烦,导致注意力涣散以寻求其他的刺激;教师讲课声音过高或过低,讲课速度过快或过慢,要么使学生容易疲劳,导致分心,要么由于刺激不够,不能充分占有学生的注意,因而使学生注意涣散。
2.情绪急剧波动一上课教师就分发上次的测验卷子或宣布考试的成绩,会使学生情绪特别兴奋或沮丧。
一上课教师就进行测验也会使学生情绪特别紧张。
课堂上的这类情绪的急剧波动使学生难以把注意及时转移到教学中来,因为他们的注意还纠缠在分数或做错的题目上。
3.反抗或淡漠如果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受不公平待遇的学生可能把不满情绪迁怒到教师讲课上,以不听课或捣乱的方式加以反抗。
有的学生或因学业上屡遭失败,或因其他原因屡受挫折,这类挫折一旦超过了该生的容忍度就可能导致对学业的反抗或对学业的淡漠。
4.寻求注意和承认有些学业成绩欠佳的学生,或品德、能力欠佳的学生,由于受到人们的忽视、鄙视或奚落,他们当中有的人在上课时可能故意搞恶作剧以寻求教师或同学们的注意和承认。
(资料来源: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分配能力较幼儿有了明显的发展,尤其是小学二年级的发展迅速。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发现,刚入学的小学生在写字时往往顾此失彼,注意了字的笔画的写法,就忽略了字的间架结构;注意了写字,就忘了正确的坐姿。
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认字、写字等还不是很熟练,因而不能很好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注意分配。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小学生注意与感知的发展【5】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小学生注意与感知的发展【5】(4)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
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是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表现。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也呈上升趋势。
五年级比二年级学生有明显的增长,尤其男生发展更快①。
因此,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应该结合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针对学生还不善于主动转移注意这一特点,尽量避免让学生在课间进行过于激烈刺激的活动,以免他们不能很快地将注意转移到听课活动上。
在上课之初,要重视组织教学的作用,做好课程的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引导到本课程的学习上来,并使学生养成迅速转移注意的习惯。
3.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1)无意注意的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无意注意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它既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又受人的主观状态的制约。
一般来说,强度大、新颖、生动、有趣和运动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在相同的客观刺激条件下,与人的需要、兴趣、情绪、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而当一个人身体生病、情绪不佳的时候,对平时感兴趣的事物,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消极因素,充分利用那些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积极因素。
一方面,要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就教学环境来说,教室及其周围要保持安静,音乐教室和操场要与普通教室有一定距离;保持教室内部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教室内的张贴要简洁,富有教育意义。
就教师来说,服饰要自然大方,不宜过于耀眼(如夸大的首饰、浓妆艳抹等),换了新装或新发型要在课前“亮亮相”;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避免过多的口头禅;教师呈现教具要适时,需用时及时充分地展现,不需用时则及时收起;教师要慎重处理好课堂上的争吵、打架等偶发事件,缩短不利刺激的干扰时间,努力防止学生注意的分散。
就学生来说,尽量避免迟到、早退、随意出入教室等情况;不提倡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使用玩具化的学习用品,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一)小学儿童有意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 (1)有意注意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 到了四、五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基本占主导地 位。
• (2)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 (3)小学生的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二)注意品质 的发展
• 注意集中性(稳定性)的发展:一年级和
三年级学生有显著差异性。(深度不足、集中的 时间短)
•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 例:盲人丧失视觉,能用听觉辨别方向 • (3)联觉 •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觉 • 例:红橙黄给人温暖的感觉;青蓝紫给人冷的 感觉
(五)小学生感觉的发展
• 视敏度:10岁前不断提高,10岁儿童的水晶 体弹性较大,视觉调节能力强;10岁以后随 年龄的增长,视觉调节能力逐渐降低。
• 在知觉当前事物 时,人们总是借 助于已有知识经 验对当前知觉对 象的意义作出解 释,并用语词表 示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
• 人们在刺激变化的 情况下把事物知觉 成稳定不变的整体 。包括: • (1)大小恒常性
• (2)形状恒常性 • (3)颜色恒常性
回顾
• 感觉;感觉的分类;感觉规律
• 知觉;知觉的分类;知觉的基 本特征 • 感、知觉的关系
注意的品质
4、注意的转移 P98
根据新的任务,自觉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或一种 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上。 • 判断: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对还是错?) • 影响因素:
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 困难。 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活动越符合人的需要和兴 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 个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 颜色视觉:小学一年级儿童能正确辨别不同 颜色,能说出各种常见的颜色的名称。6岁前 的儿童对颜色偏好没有性别差异。 • 纯音听觉:听觉敏感度逐渐提高,不如成人 。 • 语音听觉:一年级末,达成人水平。适当训 练。
二、知觉 (一)知觉的种类
(1)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
知觉 空间知觉
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 与关系的认识。空间 知觉包括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深度知觉 以及方位知觉等。
错觉:几个圆圈在一条直线上吗?黑色 线段和哪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1、反映的对象相同:都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属于感性认识 阶段。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综合
反映,两者很难分割(所以它们有时又合称
为“感知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感觉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肤觉
平衡觉、运动觉、 机体觉
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 察
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饥渴、饱胀、便意、恶心、 疼痛。
视觉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
味觉 、嗅 觉感 受器
(三)感觉的特性
• 感受性
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
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 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 所需要的最小值。
1.小学儿童观察的特点
• (1)对形象的熟悉性影响观察的准确 性。 • (2)观察具有自我中心倾向。
2.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特 点
• (1)观察的精确性 • (2)观察的目的性 • (3)观察的顺序性 • (4)观察的概括力
• 一年级观察水平都较低,三年级是出现变化 的关键时间点
第二节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 培养
(二)善于组织和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
1.明确学习的目的 2.激发学习动机 3.形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4.加强学生间的双向沟通
(三)善于运用两种注意互相转换的规律
四、注意缺陷/ 多动障碍及矫治
`二
• 注意缺陷/多动障 碍(ADHD/ADD)
• 这样的儿童,大多表 现为多动,不安宁, 难以调节和控制某些 外部活动状态,情绪 不佳,与周围人际关 系不良。 • 这类儿童缺乏抑制行为的能力,他们不能制止自 己不做那些不应该做的事,一旦他们做了某些行 为时,他们就不能停下来。
•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 • 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 • 10~12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 •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注 意稳定性。 • 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 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注意的品质
3、注意的分配 P97
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 注意分配的条件: • A.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很熟练,或者只有一种是 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 B.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关系。 • 小学二年级注意的分配能力发展迅速。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二)要使儿童具有知识准备 (三)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 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 运用多种感觉,勤于思考
• 让儿童学会比较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观察
• 发挥言语指导作用 (四)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
(五)观察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1 18 24 12 5
第四章 小学生的感知、注意
第一节 小学生感知的发展 第二节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第三节 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 【感觉剥夺】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将55名 自愿被试者分别孤单一人地关闭在几乎隔音的 暗室里。为了尽量剥夺感觉,被试者的手上套 上至肘部的棉手套,蒙上眼罩。他们的头套在 一个U形枕头里以降低听觉刺激,同时空气调
• 注意广度(范围)的发展:小学儿童注意广
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 注意的分配的发展:二年级发展迅速。 • 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二年级和五年级有显
著差异,男生发展更快。
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P98~101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教学要生动形象 3.教学要讲究变化性 4.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3.有意后注意
• 定义: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 力的注意。 •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是在有意注 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形 式
注意的种类
类型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目的性 无
意志努力 不需要
性质
例如 窗外的歌声
低级、自发 的 高级、自觉 的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23
17 10 21
4
6 15 2
8
13 25 19
22
3 7 14
16
9 11 20
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 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 正常成年人的时间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 秒。
一、注意的概述
(一) 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第一节 小学儿童感知的发展
一、什么是感知 (一)感、知的含义
• 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 程,是认识过程的开端。感觉是一切心理 现象的基础。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感知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
• (2)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 象。
•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 同时对比现象。
• 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先后 对比现象。 例:吃过苦药后喝白开水觉得有甜味
2.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 例:举重时,轻音乐伴奏,重物好象变轻;强 烈声音使牙痛患者更厉害
1.知觉的整体性
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能把由多种属性构成 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规律
接近规律
相似规律
闭合规律
2.知觉的选择性
• 在许多知觉对 象中,根据当 前需要有选择 地把其中一部 分作为知觉的 对象,以产生 清晰的知觉。
你看到了一对情侣或是一个骷颅头?
3.知觉的理解性
• 【心理点评】
• 感觉虽然是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感觉向 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可以了解外界 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认识的 开端,知识的源泉。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 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 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
差别感觉阈限
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四)感觉规律
1.同一感觉相互作用
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 现象. 例:明月当空,看到的星星少,无月的星空,看到的星星 多。 • (1)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 象 例:视觉: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 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节器发出单调的声音,以限制听觉。这些被试
者就这样没日没夜地躺在小床上,或者百般无 聊地昏睡,或者胡思乱想,所有的人都感觉到
难以忍受的痛苦,有的甚至还产生幻想。
• 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在
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 思考,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 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的被试者甚至出现了幻 觉(白日做梦)的现象。
注意的两个 基本特性
指向性 集中性
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 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 象
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特定 的对象上并深入下去
(二)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与 监督功能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 出现适应性动作 • 停止无关动作 • 呼吸运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