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
2018届二轮复习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进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局势的演变(1945年至今)
(2)美国的对外政策 ①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中国支持 蒋介石发动内战、 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 世纪 70 年代, 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 ②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进 行援助,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开始调整 战略,逐渐走向政治同盟关系。 ③对日本:战后初期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后来, 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 治大国地位,谋求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3.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 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4. 中国的发展壮大:1971 年第 26 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 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三、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20 世纪 80 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 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 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经济上:两种模式借鉴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国 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市场的作用不断加强。同 时,世界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3.科技文化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 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 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斗争 领域
美国的措施 苏联的应对 共产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 经互会 成立华约
政治 杜鲁门主义 经济 马歇尔计划 军事 建立北约
3.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 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 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 (1)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展开军备竞赛,世界处 于核战争威胁下,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局势。 (2)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在 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资料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一体化: ①背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西欧国家间联系日益密切。 ②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欧洲共 同体。 ③影响:西欧国家加强政治联合,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2)迅速崛起的日本: ①原因: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进行民主改革;美国的 大力扶植;重视教育。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共体的形成及其发展: ①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 体化开始。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煤钢共 同体于1967年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③1968年,关税同盟建成;1985年,欧共体进一步提 出建立统一大市场。 ④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
经济继续滑 坡;国内局 势逐渐失控, 最终导致苏 联解体
思想混乱
滑坡
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国家 干预 经济
福利 国家 的出
现
内容
影响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
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 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
展;用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 会性,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
产
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第13讲
二战后
世界文
明的演
模
变与拓 展——
块 两种社
三 会制度
的共存
竞争与
国际政
治经济
局势的
演变
历史阶段特征
归纳知识整合
热点透析 高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专辑助力高考
冲刺直击高考
二战后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 阶段特征
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1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__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11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第一次模拟]二战后,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方针:“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
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
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这一方针反映出英国在欧洲一体化初期的态度是( )A.冷漠B.热情C.排斥D.徘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三环外交’方针……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即可排除与此不符的B、C、D三项,选择A项。
答案:A2.[2016·宁夏大学附中高三下第二次模拟考文综]在朝鲜战争初期,苏联的某些做法颇有意味。
苏联采取秘密措施支援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空中支援中国时,要求苏联参战的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空军不许在海上作战。
这表明( )A.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B.苏联在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D.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A符合材料主旨。
B错误,仅从材料内容无法判断谁优谁劣。
C无法从题中体现。
D不是材料的主旨。
答案:A3.[2016·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冷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
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
但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
”以下解释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文化是冷战期间一种特殊武器B.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C.冷战对抗的双方没有经济往来D.冷战期间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专题微练
专题微练11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山东潍坊高三下期高考模拟训练)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份咨文,他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都会威胁美国的安全。
对此美国必须提供援助,并认为这是美国的伟大责任,随即向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提供了4亿美元的援助。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两极对峙格局下大国关系的体现B.意味着美苏“大国合作”政策的终结C.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D.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的世界格局。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故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题干标志冷战开始,B项正确;题干是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苏联,称霸全球,C项正确;美苏冷战对世界和平有一定的威胁,D项正确。
答案 A2.(2016·天津红桥区重点中学高三下期八校联考文综)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图二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
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马歇尔计划主要目的是帮助欧洲经济复兴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导致了东、西欧对立的加剧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促使了社会主义阵营矛盾的加剧D.马歇尔计划的实行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有效信息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对两幅图画的解读,图一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画的,由“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 Plan”,可知要表达的意思是:美国认为马歇尔计划是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的计划,对欧洲是有好处的;图二是站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立场上画的,由“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再结合图上所画的绳圈上还捆着一条枪,可以看出要表达的意思是:认为马歇尔计划是通过援助实现对欧洲国家的控制,综合分析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导致了东西欧对立的加剧,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仅反映了其中一个漫画的主旨,C项“社会主义阵营”的表述不合题意,排除A、C、D。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
集备部分个备部分第十三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考纲展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苏联的改革;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现代科技主要成就;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真题再现: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2.(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在()图5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3.(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
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4、(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
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5、(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2)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6、(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7、(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1968 年”“1981 年”。从 材料中世界银行 1968 年与 1981 年的贷款项目与贷款总额 对比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 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世界银行的宗旨之一是为发展中国 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故选 C 项。A 项与史实不符;B 项不 是导致题干所述变化的原因; 世界贸易组织 1995 年成立, 排除 D 项。
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4)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 “极”,或者具有强大的 经济实力, 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 这两者通常 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因而,对多 极化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 高两个方面去理解。 (5)“多极化”在当今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真 正的世界格局。世界格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 构, 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构 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Hale Waihona Puke 第 11 讲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 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理线索· 让脉络更清晰]
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高考专题辅导与测试·历史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明特征· 让认知更深刻]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 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渡。二战后初期,美苏冷 行机制调整, 经济获得 第三次科技革命大 战,两极格局形成;20 世 恢复和发展; 社会主义 大推动了生产力发 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 展;现代主义文学、 日本等新兴力量崛起,多 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 艺术有了迅速发展; 极化趋势出现;伴随着苏 产力迅速发展, 经济区 20 世纪末, 随着信息 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 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 技术的发展,人类进 极化趋势加强 势发展明显 入信息时代 从 1945 年至今是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政治上,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冷战共处,社会主义经历了迅速发展和重大挫折, 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经济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双重趋势;科技 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思想文化上,现代主义色彩浓厚
2018届二轮:第11讲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进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局势的演变(专题卷)
2018届二轮: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进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局势的演变(专题卷)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皖南八校三联]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时,要求欧洲各受援国必须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签约和履行。
这一规定() A.反映了美国的霸权意识B.加剧了欧洲各国的矛盾C.推动了各国国有化发展D.旨在遏制苏联势力扩张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由所学知识和材料中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各受援国必须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签约和履行”可知,这种做法会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度,在客观上推动了欧洲受援国国有化程度的提高,C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的确属于战后美国霸权政策的组成部分,但这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国和欧洲受援国之间的关系,与欧洲各国之间关系无关,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的确有遏制苏联势力扩张的目的,但这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
2.[2017·太原二模]1946年初,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写道:“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这一言论()A.拉开了美苏冷战序幕B.导致了两个德国形成C.宣告了美苏关系破裂D.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答案 D解析拉开美苏冷战序幕的事件是丘吉尔铁幕演说,故A项错误;苏、美、英、法对德国分区占领并形成了东德和西德,导致了德国分裂,B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美苏关系破裂,C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其言论影响了美国的政策,对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故选D项。
3.[2017·深圳一模]1963年,为避免误解或相互矛盾的信息造成“战略迷雾”,一条连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危机控制直拨通讯线路”投入使用。
这条热线()A.导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B.有利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C.改变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D.体现出核危机笼罩下的一种相对平衡答案 D解析苏联的霸权政策导致中苏关系的恶化,与材料中“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为避免误解或相互矛盾”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联合国,与材料中“连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不符,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与材料中“1963年”不符,故C项错误;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与材料中“1963年,为避免误解或相互矛盾的信息造成”相符,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
聚焦练习11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山西太原一模)1947年,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做出了一系列承诺,包括放松价格管制、平衡政府预算、保持金融稳定、保持汇率在合理水平、降低和消除配额和其他贸易管制。
这些承诺() A.加速了两极格局最终形成B.有助于市场化机制的运转C.推动了西欧国家经济腾飞D.便利于美国控制整个欧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放松价格管制”“保持汇率在合理水平”“降低和消除配额和其他贸易管制”可知,这些做法有利于美国商品、货币顺利进入欧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欧国家的主权,有利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D项正确。
2.(2017·广东汕头一模)自1950年开始,美国先后在联邦德国、摩洛哥、希腊、菲律宾等地以及东地中海、北太平洋航行的船只上建立大功率的转播站(船),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广播。
美国此举意在() A.重塑国际形象B.强化反共宣传C.扩大海外市场D.维护地区和平答案:B解析:1950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广播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对抗共产主义,B项正确。
美国在二战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无须重塑国际形象,A项错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C项错误;美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广播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对抗共产主义,破坏了地区和平,D项错误。
3.(2017·河北唐山二模)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
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
当时,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给电视机前的选民留下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的形象。
展现在荧屏上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相形见绌,显得老气横秋,神情疲惫。
结果,肯尼迪最后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
这反映了() A.美国民主制度的虚伪本质B.民主党比共和党更得人心C.科技发展影响了政治生活D.电视辩论决定了大选结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电视台首次直播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场景。
高考历史考点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
美国实力大增,谋求经济霸权。
以美元为主导
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又名: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成立世界银行(WB)
三 大 支
过程:
柱
以美国为中心
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1947年成立关贸总协定
世界现代部分
20世纪特别是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 历史,也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两个阶段: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调整和创新(19181945):人类开始进入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和竟争的时期。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1945-至今)
A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两极为争夺
二 战
经济区域集团的典型代表: 3、北美自由贸易组织 4、亚太经合组织
名称 欧洲一体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盟 亚太经合组织
建立时间 1967年 1993年
合作领域 经政军
1994年 经济
1967年 经、政
1989年 经济
有无超越 国家的权 力机构
合作方式 特点
有
政治经 济联盟
无
有
无
贸易伙伴关系
政治、 经济联 合紧密
① “二战”后,美苏已失去合作的基础;
② 美苏战后力量的增强,都想称霸全球,都势均力敌; 原因:③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④和平是时代的潮流 ——以“冷战”为对抗形式的原因
过程:
杜鲁门主义(47):欧共’和工’情报局
(意义----冷战正式开始)
“冷战”的政策: 马歇尔计划(48):经互会 (欧洲全方位) 北约的建立(49):华约
2018版通史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 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0讲 二战结束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
(4)影视艺术
①电影艺术的发展:1927年,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②电视的出现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1929年,英国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③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
———————
(
主题一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创新发展
[第1步攻高频考点]
苏俄(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新
[体验——真题诊断]
1.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2015·全国卷Ⅱ)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3)“斯大林模式”
①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②基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4)评价: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时空坐标]
[整体感知]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时代。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篇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
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的历史1.政治: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②西欧衰落,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上:美国抛出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军事上: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苏联成立华约组织。
2.经济:两种经济体系的共存竞争(1)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迎来“黄金时期”。
(2)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①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世界货币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②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3.科技文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的利用、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推动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2)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流派成为欧美文艺的主要表达方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1.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法德和解,欧洲共同体成立。
(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力争成为政治大国。
(3)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
(4)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5)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2.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空间的开拓和苏联的经济改革(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后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福利国家”的建立:缩小了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③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11讲_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
中国被迫开放;被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 危机日益加深;开始向西 方学习,先后掀起了洋务 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 命、新文化运动
经济全球化历程 布雷顿森林体系成 第二次世 立;建立起以美国 界大战后 为主导的资本主义 初期 世界经济体系
同期中国状况 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任务,获得了民族独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模仿苏联 实行计划经济;外交上“一 边倒”,社会主义建设在曲 折中发展 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加 入世贸组织,积极融入世界 经济全球化;中华民族走向 民族复兴
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
二战后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 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政治上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 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 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 世纪 60~70 年代,多 极化趋势出现;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 趋势加强。 经济上 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 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经 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发展明显。 文化上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有了迅速发展。
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建立 时间 主要成 员性质 合作 领域 特点 趋势 1989年 发达国家(地区)和 发展中国家(地区) 经济 欧洲联盟 1993年 发达国家 经济、政治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4年 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 经济 世界上第一个由 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组成的经 济集团
专题十六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2020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学案
专题十六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线索概述】二战后至今(1945年~至今)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时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力量对比。
以美苏两极为主的世界格局形成,美苏争霸,威胁了世界和平;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充分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新变化;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从两极格局的解体到多极化趋势加强,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
【阶段特征】*政治1.欧美:二战后,欧美各国纷纷进行社会改革,建立福利国家,缓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
2.苏联:二战后,苏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的领导体制,下放权力,扩大地方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加以突破。
3.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了冷战局面的出现。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相继出笼,1949年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4.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
*经济1.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建立,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经济区域集团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演变成三足鼎立的格局: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显示了目前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成果和前景。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
集备部分个备部分第十三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考纲展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苏联的改革;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现代科技主要成就;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真题再现: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2.(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在()图5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3.(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
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4、(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
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5、(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2)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
该图反映了()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6、(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7、(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课件--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
美国扩大朝鲜战争,对新中国进 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进行抗美援
行战争威胁。同时,扶植日本,力 朝,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独立和世界
图构建对中国与苏联的包围圈 和平。内政:一部宪法三大民主
政治制度建立起来
重点难点
国际形势
单元优化提升 中国反应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西欧与日本经 外交: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1971年中
领域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1947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1948年)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约组织(1949年)
华约组织(1955年)
具体 柏林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事件
(3)影响: 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 生,同时军备竞赛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戈尔 用经济管理方法管理经济,承 ①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
巴乔 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 措施;②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马
夫改革 整所有制结构
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考点再现
单元优化提升
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
(1)表现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以知识 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
【考点展示】
领域
政治
考纲要求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
经济 变化
战后苏联的改革
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科技 文化
现代科技主要成就 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拓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铺面·知识纵横构建———————(对应学生用书第70页)[整体感知]政治—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过渡。
美苏两极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世界经济朝着———————理线·知识时序重组———————(对应学生用书第70页)一、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的发展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西欧衰落,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①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状态,加剧了世界局势动荡。
②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法德和解是基础。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冲击两极格局。
(2)日本崛起: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兴起,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崛起: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背景: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当今世界形势①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②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格局整体上仍然处于“一超多强”阶段。
二、经济上——两种现代化模式的继续调整和经济全球化趋势1.苏联的经济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概况(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等。
(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形成: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3)影响①确立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原因:世界多极化力量的发展;国际地区分工与合作的加强。
(2)表现①欧盟: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诞生,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③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5.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①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②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
③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
④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
⑤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
(3)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4)评价①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③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空前增强;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三、文化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互联网产生。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抓点·知识主题串讲———————(对应学生用书第72页)主题一政治上: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步攻高频考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体验——真题诊断]1.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二战后“冷战”政策对苏联的影响:(2017·全国卷Ⅰ)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D[D项正确: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臸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A项错误:这幅漫画出自苏联时期而不是苏俄时期。
B项错误: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不能反映出“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所在。
C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
]2.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2016·全国卷Ⅰ)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A[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控臸欧洲,进而遏臸苏联。
因为美国深刻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国家能抵挡得住苏联,而美国远在美洲,故而通过马歇尔计划让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苏联,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排除;欧洲此前已出现对臷,排除C项;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排除D项。
][品悟——知识深化]1.美苏争霸苏联的对外政策中也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以及意识形态的因素。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美苏争霸成为“冷战”的核心内容。
(1)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既有缓和又有争夺,美国占优。
①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
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②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霸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2)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攻美守。
①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
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
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②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3)第三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强硬,苏联全面收缩。
①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
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②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2.国际格局的变化与大国关系(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中苏关系紧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运用——针对训练]1.1947年苏联谴责美国某政策时说:“(它)真正目的是要把欧洲分裂成两个国家集团,为某些谋求霸权的强国的利益,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
”这说明此政策()【导学号:07604054】A.引发了美苏两国军事冲突B.迫使苏联与美国争夺霸权C.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D.使欧洲化分成了两大阵营C[依据材料可知,此政策是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的表现,两国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苏联对这一政策的反应,故B项错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故C项正确;在马歇尔计划之前,欧洲已经划分成了两大阵营,故D项错误。
]2.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正自信地重新排队。
该学者意在说明()A.美国已经丧失了世界霸权的地位B.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的方向发展C.争夺世界控制权的斗争日趋激烈D.新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作用日益重要B[材料中没有关于美国世界霸权的信息,故A项错误;据材料“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正自信地重新排队”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的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这些国家在争夺世界控臸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新经济体和世界经济,故D项错误。
][第2步补教材盲点]二战后第三世界的崛起[体验——真题诊断]1.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2016·全国卷Ⅱ)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