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分析
体验性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佳木斯桦川县为例
参考文献:
[1]李春子.浅谈农业生态旅游及其模式[J].吉林蔬菜,2018(6):43-44.
服务更受欢迎。
同时,可以种植观赏性蔬菜、植物,既可用于观
赏,又可用于采摘。在农家乐用自己采摘的蔬果进行
烹饪,既有参与感,又增加了自我满足感,使游客身心
更加愉悦,还可以让游客近距离了解农业生产过程。
此外,可以带游客下田地体验水稻种植。给游客
发放水稻幼苗, 让游客在基本了解水稻生产过程后,
亲自体验水稻种植的乐趣。不需要种植过多,但要突
而久之会影响地区的旅游经济。 当地多是农户自发开设农家乐或是农业生态园,
服务人员多为当地居民,虽然服务热情但是行为并不 规范,服务观念落后,服务技能偏低。由于从业人员不 专业,难免会与游客发生口角甚至冲突,较为片面的 处理方法极有可能影响整个地区的发展。 3.6 投资开发建设资金短缺
桦川县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近年来政府将更 多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农业生态旅游的 投入相对较少。应增加投资渠道,吸纳更多社会资金 投入到生态旅游开发中,从而促进桦川县发展。
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桦川县的农业生态旅游发 展模式分为以下 3 种。 2.1 体验采摘型
体验采摘主要以现场采摘新鲜蔬果、 农作物为 主,具有鲜明的主题特征和季节特色[2]。以桦川县丰年 村文臣采摘园为例, 丰年村建造了 4 个果蔬采摘园, 可组织游客在指定果园或温室大棚内开展体验性采
摘活动, 种植多种水果蔬菜。 游客可以尽情游览、采 摘、品尝,感受农林间的乐趣和收获果实的愉悦。这是 观光采摘园最普遍的模式,获得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 青睐和一致好评。
4 桦川县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应对策略
为了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提升桦川县的旅游
陕南秦巴山区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战略
陕南秦巴山区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战略一、陕南秦巴山区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现状分析陕南秦巴山区素有“中国生态屏障”的美誉,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其地理环境多样,山地、平原、丘陵、河谷等地貌类型各异,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
这里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农业生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陕南秦巴山区生态农业迅速兴起。
生态农业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为依托,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等多种形态,全面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效应。
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陕南秦巴山区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发展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两者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动。
二是旅游业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三是农业和旅游业之间的融合度不高,缺乏针对性的发展战略。
如何实现陕南秦巴山区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成为当地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促进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乡村振兴。
2. 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3. 提升区域形象。
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可以提升陕南秦巴山区的形象,增强地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1. 制定统一规划。
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统一规划,明确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统一部署,协调推进。
2. 强化政策扶持。
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支持企业开发旅游产品,提高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陕南秦巴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4. 注重生态环保。
在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中,要注重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保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德化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Ab s t a c t Ta k i ng De h ua Co u n t y a s a n e x a mp l e ,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he t s t a t u s q u o,f r o m he t e c o l o g i —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t o u r i s t s p r o t e c t i o n f o r u a s p e c t s ,a n a l y z i n g
农 业旅 游是 把农 业 与旅游 业结 合在 一 起 .利用 农 业景 观 和农村 空 间吸 引游 客前来 的一 种新 型农 业
经 营形 态 ,即以农 、林 、牧 、副 、渔 等农 业资 源为 基 础开 发旅 游 产 品 .为 游客 提供 特色 服务 的旅游 业 的统称 。农 业旅 游 的发展 .不 仅 可 以丰富城 乡人 民 的精神 生活 ,优 化投 资 环境 等 .而且 达到 了农业 生
工 程 建设 .精 心 打造 “ 三 区 两 园” .创 建 戴 云 山 国
家 级 自然保 护 区 、岱 仙湖 国家水利 风景 区 、石 牛 山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
早 在 16 年 , 大 利 就 成 立 了 “ 业 旅 游 全 国协 会 ”, 门 85 意 农 专
表 1 农 业 旅 游 发 展 的 阶 段 模 式 模 式 发展 阶段 旅 游 主 题 主 导 者 市 场
介 绍 城 市 居 民到 农 村 去 体 味 农 田野 趣 , 与 农 民 同 吃 同住 、 同 劳 作 。旅 游 者 骑 马 、 鱼 、 与 农 活 , 此 暂 时 离 开 繁 华 喧 闹 的 城 钓 参 借
拜 泉 自 18 9 0年代 初 实 施 生 态 农 业 战 略 , 求 资源 的 永疾 专 寻 用 , 全 国首 创 “ 子 登 科 法 ”治理 技 术 ,9 2年 率 先 成 为 全 匿 在 十 19 “ 原 地 区 人 工造 林 百亩 县 ”:9 6在 北 京 国际 生 态 工 程 大会 二 平 19 荣 获 国 际 生 态 工 程 一 等 奖 :9 9年 获 第 三 届 地 球 奖 ;0 0年 芬 19 20 全 国生 态 农 业 先 进 县 : 0 1年 被 国际 丁 发 组 织 确定 为 “ 际 绿 20 国 色 产 业 示 范 区 ”: 近 被 国 家 正 式 确 定 为 “ 国 北 方 生 态 旅 游 之 最 中
中图分类号 :5 29 F 9 .9
文 献 标 识码 : A
黑龙江省拜泉县农 业生态旅 游资源评价 与开发
张 杰, 夏 冰 (北 业 学 黑 东 林 大 , 龙江 哈 滨 1 0 ) 尔 5 4 00
摘 要 : 全局 出发 , 黑龙 江省 拜泉 县 的农 业 生 态旅 游 资 源进 行 了评 价 分 析 , 从 对 为拜 泉 农 业 生 态旅 游 的 发 展 提 供 了理 论 基 础 , 出 了拜 泉 提 发展 农 业 生 态旅 游 的 布局 构 想 。 关 键 词 : 态旅 游 ; 生 农业 ; 发 ; 泉 开 拜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年 平 均 无霜 期 2 5 , 平 均 雨 量 10 46 2d年 0 . mm, 全年 日照 总 时
数 为 24 83 区 域 内下 辖 1 1 . h, 3个 社 区 和 5个 村 , 域 总 面 区
积 1 8 m2 5k 。
1 . 森 林 资 源 2
的 乡村农 业生 态 旅 游 资 源 丰富 、 境 优 美 、 色 明 显 , 环 特 开发
振 锡 ” “ 花 清 兴” 、鲜 均在 此 处 , 有 银 杏湖 高 尔夫 球 场 、 还 白鹭
湖 和 干盛 农庄 等 3 2 A、A级 国家级 农 业旅 游 观光 景 区 。
2 谷 里 街 道 农 业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特 色
《 康志 》 “ 首 山一 带产 茶 , 建 载 牛 色香 俱 绝 , 碧香 钿 ” 称 “ 色 , 天
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13 野 生 动 植 物 资 源 .
谷里 街道 属 落 叶 阔叶林 和 常 绿针 叶林 混 交 林 自然植 被 地 区 , 生动 植物 种 类繁 多 , 生 植物 主要 有枥 树 、 槐 、 野 野 刺 山 胡椒 、 饭 树 、 羊花 、 乌 闹 白檀 等 乔 灌 木 , 国家 一 、 级 保 护 属 二 的植 物 树 种 有 鹅掌 楸 、 杏 等 2 银 0多 种 。 下 药 用 资 源 比 较 林 丰富 , 主要 有 明党 参 、 桔梗 、 榆 、 地 益母 草 、 银花 等 。 生 动 金 野 物 主要 有 獾 、 、 兔 野鸡 、 鸭 、 野 白鹭等 , 特别 是 白鹭鸟 , 干 上 成
谷里 街 道 为 低 山 丘 陵 区 , 区 从 北 向 南 绵 延 , 势 中 山 地 北 部 高 、 西部 低 , 东 山林 面 积 22 0 m2水 面 1 0 h 。 境 0 h , 0 m 全 2
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林业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其结合了自然环境保护和旅游观光体验,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生态旅游需求的增加,林业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中国拥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在林业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景区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游客安全等方面的隐患。
深入研究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所在,制定有效对策,推动林业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对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提出推动林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林业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概述林业生态旅游是指以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融合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元素的旅游方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重视,林业生态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目前在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些林业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倾向,导致一些原本清静自然的景点被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游客的体验。
一些林业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和服务设施,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和满意度。
部分林业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意识,使得林业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足。
我们需要对林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进行改进和提升。
通过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林业生态旅游行业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问题概述】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林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林业生态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江西省玉山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
Th u h s a o tD e eo m e fA g iu t r lEc t u im o g t b u v l p nto rc lu a o o r s
i s a u t fJa g iP o ic n Yu h n Co n y o in x r vn e
t e e itn rb e ,t e a t o u o w d s me c u tr a u e o h u ti a l e e o me to g c tr c tu im. h x s t o l ms h uh rp tfr a o o ne me s r sfrt e s s n be d v lp n fa r u u a e o o r e p r a il l s
N r a U i r t,G n h u3 10 , hn ; .G n a c d m f c n e , a zo 4 0 0 C i ) om l n es y a z o 4 0 0 C ia 3 a n nA a e yo i c s G n h u3 1 0 , hn v i Se a
携妻带子 , 邀请好友 , 乡下的“自家地 里” 到 种蔬菜 、 瓜 果。主要进行翻土耕种 、 施肥浇水 、 瓜果采摘等活动 , 平 时则由农场主负责照看农园。这种 自己动手 , 获得 收获 和回归 自然的旅游方式 , 为忙碌和烦躁 的都市人平添了
不 少情趣 。 11 全 国农 业 生态 旅 游 业 的发 展 现 状 自 2 世 纪 9 . 0 0 年 代 以来 , 国农业 生态旅 游在 大 中城市 迅 速兴 起 , 我 已开
近年来 , 回归 自然, 走近农家 , 放松心情, 已成为现代 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时 尚。吃农 家饭 、 摘农家菜 、 采农家 果、 钓农家鱼、 住农家房 、 干农家活 、 做农家事 、 品农家茶、 享农家乐 , 向往乡村 , 回归生态的农业生态旅游 , 正在全 国迅速兴起。农业生态旅游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 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产业, 是旅游者在游览生态农业 景点过程中涉及交通 、 通讯 、 住宿、 餐饮、 娱乐 、 商业等行
宁夏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前景探讨——以玉泉营葡萄山庄为例
快 , 布 面广 , 分 功能类 型 日益多 样化 、 综合 化 , 资和 投 经营 主体 日益 多元 化一 . ¨ 作 为农 业 和 旅 游业 相 结 合 的 产物 , 业 生 态旅 农
游 在观 光休 闲 、 态保 障 、 生 文化传 承 等方 面发挥 了特 殊 的功 能 , 以其 独特 的魅力 推进 两 者 的共 同发展 , 正 因而 具有 广 阔的发展 前 景. 对旅 游 业来 说 , 业 生态 农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3 9 期
Vo1 2 . 9 NO. 3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J u n l fAg iut rlS in e o r a rc l a ce cs o u
20年9 0 8 月
Se . 2 08 p 0
文章 编 号 :6 3 0 4 ( 0 8 0 — 0 70 1 7 — 7 7 2 0 ) 30 5 — 5
了探 讨 . 旨在 对 宁 夏 玉 泉 营 葡 萄 山庄 的 旅 游 发 展 提 供 科 学依 据 , 宁 夏 的 生 态旅 游 业 规 划及 发 展 服 务 . 为
关 键 词 : 业 生 态旅 游 ; 发 ; 状 ; 景 农 开 现 前
中图分类号 :503 F 9 .
文 献标 志码 : A
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
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生态环境为主要吸引物,以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自然的旅游需求为目的,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生态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海洋、湖泊、河流、山脉、沙漠等自然景观,以及野生动植物等生物资源。
2.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古迹遗址、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品等文化资源。
3.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等农业资源。
4. 工业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工业生产、工业遗产、工业文化等工业资源。
5. 科普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保护区、植物园、动物园、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资源。
这些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在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时,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浦西湖生态农业示范区旅游资源分析
中图分类号 :5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4 1 ( 00)4 0 7 — 2 10 — 3 1 2 1 3 — 0 7 0
14河 道 水 文 规 划 区 内水 资源 极 为 丰 富 ,浦 西湖 水 面 面 积 约 . 2 0亩 , 蓄 水 量 约 为 3 0万 立 方米 , 边 还 有 上 潮 河 、 湖 、 年 0 周 池 奎 11地 理位 置 本 项 目区位于 安徽 省芜湖 市至 南陵 县城 的 中 为 15 . 水资源条件 良好。 段、 许镇镇东北部 , 东至上潮河 大堤 , 南至浦西湖南岸 , 北至浦 西湖 湖等 大大小小 多个湖泊及河流水系 , 2 交 通 区 位 分 析 北 岸 , 至 2 5国道 , 划 面 积 约 11公 顷 。 西 0 规 6 21铁 路 芜湖境 内有芜宁、 . 芜铜 、 皖赣 、 淮南、 宣杭 五条铁 路干 12地 形 地 貌 规 划 区 属 于 沿 江 平 原 圩 区 , 下林 都 圩 , 势 北 . 属 地 向外 可 通 达 全 国 各 地 的火 车 站 , 目地 距 芜 湖 火 车 站 项 岛较 高 , 面 的 岛较 低 , 近 2 5国 道 的 入 口 区地 势 最 高 , 面 高 程 线 交 汇 连 接 , 南 靠 0 地
i hsa t l. nt i ri e c
关 键词 : 态示范 区; 游 资源; 理环境 生 旅 地
Ke r s c lgc ld mo tain a e ;o rs r s u c ; e g a ia n io me t y wo d :e oo ia e nsr t r a tu im e o re g o rphc le vr n n o
王 博 W a gB ; 永健 QuY n j n n o屈 o gi a
禄劝县农业生态旅游开发设计研究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 发展 的一种新型业态 , 其产生与发 展 与社 会转型 、行业 发展 、市场 升级 、统筹 城乡发展等 一系列 内外因素密切相 关 。且其对于 经济 、社会 、文化的带动 与均衡 发展作 用 , 也促使 其成 为 目前 我国旅游 业 发展的 一个趋 势与 热 点 。但 根据调 查与统 计 , 各地 在农业 生态 旅游项 目的开 发建设 中, 却往往 因为认识 的偏差 、规划 的欠缺 、设计 的失位等 问题导 致种种 问题 的出现。
业 的需要 。随着近三 十年的改革 开放 , 我 国 的经济快速发展 , 人 民生活水平快速提 升 , 但相伴 随而 来的却是 资源 的破坏 、环境 的恶化 , 特别是关系国计 民生的农业 、农产 品 的污染等一系列 问题 , 促使我 国在 今后 的发展 当 中, 必 须改变过 去 的对 资源依赖 、破 坏严 重的粗放 式的发展 模式 , 必须走人 与 自 然 和谐共存 的可持续发展道 路。而农业 生态旅游本 身所具有 的 生态环境保护 、持续发展 意识 , 符合了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 。 2 、产业 内在 发展 的需 要。农业生态旅游作为农业 与旅游业 交叉融合 的产 业 , 是农业与旅游业 发展 的内在需要 的结果 , 也是 突破 发展 瓶 颈的有力 途径 。首先 , 随着我 国旅游 业面 临的升级 换代现实 , 而通 过向旅游温冷 点的农业 的延伸 , 对 挖掘农业 资源 的价值 , 提升旅游 服务的类型 与品质 , 优化旅游业 的发展具 有重 要价值 。其次 , 农业作为我 国的第一产业 , 现在 正面临着环 境破 坏、产业附加值低 、技术含量不高等难题 , 而农业 生态旅游对于 保护农业 资源 、延 长产 业链条 、提高技术含量 、增加产业 附加 值有着重要意义 。 3 、消费需 求提升 的需要 。随着 我 国旅 游资源 的破 坏 , 游客 素质的提升 、出游机会 的增加 , 普通的旅游产品 已经无法满足越 来越高 的个性化旅游需求 , 于是兼具健康生态 、个性突 出、参与 性强的农业生态 旅游 , 就有 了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 4 、统筹 城乡发展 的需要 。为 促进我 国社会 的和谐稳定 , 统 筹城 乡社 会的 发展 就成为 了必然 。而农 业生态旅游 已成为 延伸 农业产 业链的延伸 与扩散 , 吸纳农村 剩余劳动力 , 提 高农业 附加
浅析农业生态观光园景观设计
浅析农业生态观光园景观设计农业生态观光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它以展示当地农业文化和生态资源为主要特色,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关注,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景观设计是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直接影响园区的美观程度,还能为游客提供愉悦的观赏体验,增加游园的吸引力。
一、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农业生态观光园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出一个具备视觉美感和实用价值的环境,让游客在欣赏园区的风景之余,也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和生态特色。
为此,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突出主题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园的主题是农业与生态,景观设计应该突出这一特色,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示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的美妙,以满足游客的知识饥渴和审美需求。
(2)体现地域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景观设计应该在整体规划中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元素,以建造出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
(3)提高游客满意度景观设计应该从游客需求出发,设计出具有独特性、人性化的景观,以吸引游客的目光,提高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
二、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1)布局设计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布局设计应该体现出便于观赏、互相联系和区域跨度适中的原则。
园区的建筑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遵循不破坏自然、不干扰生态的原则。
(2)植物景观植物是园区的灵魂,景区的植物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以达到植物的生长繁荣,并充分利用植物种类、搭配和造型等因素,打造出优美、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3)水景设计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景的设计要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风貌,以凸显水的质感和生命力。
同时,通过建造喷泉、小船等设施,增加游客玩耍和游玩的机会。
(4)休闲设施除了景观,休闲设施也是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游乐设施、露营等,能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娱乐休闲形式。
三、实例分析以山东潍坊市的世界园林博览会为例,其景观设计注重的是在园区的布局中呈现当地的历史文化。
建筑、园林、雕塑等设计都充满了本土特色,色彩斑斓,别具一格。
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概述:生态旅游是一种将自然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以其独特的环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分析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就业状况、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和提升居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部分: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效应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核心资源的旅游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因此,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生态旅游的游客通常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他们在当地的住宿、餐饮、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会直接带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2. 旅游投资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迎接生态旅游的发展,当地政府和企业往往会加大对酒店、景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
这些投资不仅刺激了当地的投资活动,还进一步改善了基础设施设施,提升了当地的发展水平。
3. 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例如,农民可以通过农家乐的经营获得收入,手工艺品制作者可以通过销售特色产品获得收入,这些都促使了当地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部分:生态旅游对当地就业状况改善的作用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改善当地居民的就业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旅游业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生态旅游的发展直接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包括导游、酒店服务员、厨师、导游等。
这些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2. 推动相关产业就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就业。
例如,当地的农产品供应商、手工艺品制作商、运输服务商等都将从生态旅游的需求中获益,进一步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增加就业技能培训需求:为了适应生态旅游的需求,当地居民需要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这就推动了相关培训机构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机会。
探索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
探索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摘要:近年来,国内的旅游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农业生态旅游是一个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旅游开发项目。
在新农村建设的促动下,农业生态旅游快速地发展起来。
本文重点探索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业生态旅游;旅游经济;新农村建设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
随着农业文明的不断进步,全国各地弥漫着浓郁的农业文化。
并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使得各地呈现出特有的农业生态风格。
这为推动农业生态旅游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大量的城市居民对广大的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人纷纷“下乡”,欣赏另类的大自然风光。
一、农业生态旅游目前,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主要是指:以农业生产作为旅游基础,对农业的自然环境、农村地区的人文环境等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实现科研、生产、销售、娱乐以及度假等功能融为一体的综合观光旅游活动,进而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有助于满足城市居民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满足城市居民对农村生活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其更多地了解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转变农村的生活模式,快速构建“新农村”;有助于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扩大生态旅游经济的多层面发展;有助于实现我国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让更多的人对中国发展全貌进行了解。
二、农业生态旅游现状(一)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失真要想真正实现当地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形成当地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
然而,我国的大多数农业生态旅游产品都具有高度的雷同性,缺乏自身的特色,创新度不强,这样很难对观光者产生长期的吸引效果;另外,很多农业生态旅游产品过分地强调了产品的神秘感,借此吸引广大的城市观光者。
但是,这些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却是连当地村民都无从了解的。
其并没有呈现出当地农业生态文明。
秦皇岛市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探析
有 效地 带动 了 当地旅 游经 济 的发展 秦 皇 岛市 的农
业 生态 旅游 业发 展是 伴 随着 当地旅 游业 不断 发展 而 兴 起 的 .最 早 出现 于 2 0世 纪 9 0年代 .经 过 2 0余
年 的发展 .成 为 了当地 重要 的旅游 形式 从 发展 过
第一 .秦 皇 岛市农 业生 态旅 游客 源丰 富 秦 皇
定 的存 储性 .一 般游 客均 具有 较大 的购 买能 力 。从 秦 皇 岛来看 .农 业 生态旅 游产 品是 否会 被购买 ,最
第 五 .秦 皇 岛市农业 生态 旅游 业实 现 了分类 经
营管理 从发展形式 来看 .最基础 的旅游形式 为农 业 观光 园 .主要 目的是 展示 现代 化 的农 业栽 培管 理 技 术 ,珍奇花木 ,农业科 研成果等 .比较著名 的是百 草
2 1 年 3月 02
Ma .201 r 2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CHI S OURNAL OF T NE E J ROP CAL AGRI I CUL URE T
第3 2卷 第 3期
Vo . 2.No 3 13 .
秦皇岛市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探析①
孙 巍 巍②
散 .在 主要 旅游 景点 之 间发展 生态旅 游业 的形 式 取 得 了巨大成 功 .特别 是旅游 旺 季 各 主要 农业 生态
娱乐 形式 达到 了 6 0余个 .累计 接待人数 超过 了 5 0 0 万 人 次 .成 为 了秦 皇 岛旅 游 经济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农业 生 态旅游 经 济发展 的基 础是 当前 快速 的城 市化
( 大庆职 业 学院 黑龙 江大 庆 1 3 5 ) 6 2 5
永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永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永州作为湖南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乡村风光,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热点。
本文将对永州乡村旅游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永州乡村旅游的现状1.丰富的自然资源永州地处湖南西南边缘的山区,拥有高山、峡谷、湖泊、特色村落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独特的人文风情永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和传统建筑可以满足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
传统的农耕文化、民间艺术和乡村生活方式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
3.基础设施改善近年来,永州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使得交通、酒店、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旅游产品种类丰富永州的乡村旅游产品种类繁多,有观光农业、民俗体验、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
游客可以品尝农家美食、参与乡村体验活动、欣赏优美的山水风光等,尽情享受乡村生态环境的休闲和放松。
二、永州乡村旅游的未来趋势1.精准定位,增加特色永州的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进一步精准定位,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提供特色旅游产品。
比如,发展农业观光、采摘旅游,引导游客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体验农耕文化;通过文化节庆、传统村落改造等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2.加强宣传,提升知名度永州乡村旅游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包括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和旅游平台等。
充分利用永州的独特资源和特点,加强品牌推广和旅游宣传,提升永州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3.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永州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酒店、厕所等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特别是需要加大对农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保障游客的出行和居住条件,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4.加强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永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榆林市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分析
榆林市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分析1.榆林市地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条件1.1自然环境在地貌上:榆林市地区位于“北山”以北,海拔800~1300m,总面积*****.4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由于黄土性质疏松,易溶解于水,具有湿陷性,在长期流水切割侵蚀下,形成了黄土塬、梁、沟等基本地貌类型,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在氣候上:榆林市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南北延伸较长,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其中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为暖温带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
在水文特征上:榆林市地区没有大江大河分布,水系较贫乏,但陕西境内的天然湖泊大多分布在陕北,主要集中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区,在毛乌素风蚀风积凹地形成的“海子”有300多个,水面近90km2。
1.2人文环境榆林市位于陕北的北部,有深远的历史文化资源。
红石峡的石窟石刻艺术源远流长,石刻遍布。
多彩的民风民俗资源,如石1/ 5窟石刻艺术在全国享有盛名。
榆林以煤矿、石油气、盐、重化工、治理沙漠等生态为特色,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总之,正是因为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上独特的人文景观,使得榆林红石峡的生态旅游资源有着与陕南不一样的独特风采。
2.榆林市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2.1榆林地区旅游资源的类型榆林地区旅游资源可分为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资源三大系列。
人文旅游资源中即有雄浑、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如万里长城北边最大的峰火台镇北台、大厦国都统万城、六楼骑街榆林卫城、建于后唐五代十国的府州城、永乐大战见证地永乐城;又有充满神秘色彩,各具特色的宗教圣地,如西北最大的道教胜地佳县的白云山道观、神木县的二郎山、黑龙潭等;还有红色旅游资源50余处,如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旧址杨家沟、神泉堡、天赐湾、袁家沟等。
此外榆林石窟、石刻、汉画像石,剪纸、石雕,民歌、酒曲、秧歌也久负盛名。
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神木县红碱淖、靖边县天赐大峡谷、吴堡县的水平梯田、绥德县的淤地坝等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农业生态旅游现状调研及分析——以南京江心洲为例
农业生态旅游现状调研及分析——以南京江心洲为例区l囊经i斋使用语言规则上不同方面的考虑和礼貌的文化决定性及礼貌语境因素的影响,需要我们更多地从跨文化的角度去考虑礼貌及礼貌原则.参考文献:[1]Thomas,J.MeaninginInter&ctfon:AnIntroductiontoPr&gmatics [M].Longman,1995[2]Leech,G.PrinciplesofPragmatics[M],Longman,1985[5]陈融:英语的礼貌语言[J].现代外语,1989.5[4]顾日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5]高航:礼貌现象研究评介[J].解放军外语学院,1996.2[6】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7¨可兆雄:新编于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8]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J.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7【9】李瑞华:语用的最高准则一一得体[J].外国语,1994.5[10]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2[11】钱厚生:礼貌语言研究:理论与方法[J].外语研究,1995.4[12]冉永平:礼貌的关联初探_J].现代外语,2002.4[15]束定芳:-L~GeoffreyLeech的语言观和人际交际修辞理论[J].外语研究,1990[14]徐盏桓: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1992.2[15]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1.北京大学出版社,2OOO[16】孙亚:心里表征与礼貌的得体性[J].外语教学,2002.1[17]王得杏:跨文化的语用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4[18]王建华:礼貌的相对性[J].外国语,1998.5.[19】吴爱珍:谈Hc和LC一一Hall文化模式述评[J].外国语, 1998.4[2O]张韧:礼貌的概念及其它[J].外语教学,1994.1[21】周梅张啸:礼貌的文化内涵和中西会话语用结构对比分析[J].重庆大学,20O2.8[22]庄和诚:英语语言的礼貌级别[J].现代外语,1987.1《商场现代化》2009年12月(下旬刊)总第597期-农业生态旅游现状调研及分析以南京江心洲为例一王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受2009年浙江省旅游局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编号:2009LC45[摘要]本文简单回顾了国内生态旅游,尤其是南京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江心洲开发,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行业体制,行业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问题,透视了制约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潜在制约因素,并结合江心洲当地区位,资源等自然条件和当地民俗民风,市场观念等社会因素提出了整体发展思路[关键词]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 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 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希望能在原生态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应运而生.一,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的兴起江心洲位于南京西南长江之中块小洲,充满了浓郁的江上人家风俗民情和独特的地域风情,空气清新,自然破坏少.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开展农业生态旅游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前景.自1998年起江心洲先后建成了千亩葡萄园.千亩虾池,千亩蔬菜园,精品果园,千亩韭菜园等农业园区,由纯农业园区逐渐过渡成观光型旅游景点并逐步完善了当地旅游接待设施. 1999年秋季."江心洲第一届葡萄节"正式推出,游客量达到10多万人,农民自己也投资兴建了具有农村特色的民俗村.以农家为单位的农家美食一条街.2001年江心洲第三届葡萄节开幕,一个月便吸引了26万多人次参与旅游.此后,大批旅游项目纷纷兴建起来.二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分析近年以来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图1).2004年的旅游接待量更是历史性地突破了4O万.旅游创收达到800万元.几乎是1997年的8倍.从旅游到访人数的增加到旅游收入的增加,江心洲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开发农业旅游市场初见成效.市场容量的扩大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号召力,虽然受非典"影响.导致江心洲在2003年陷入旅游低谷.但这并不影响江心洲今后旅游业的平稳发展.经过短短7年的发展.江心洲初步开发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初步挖掘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旅游客源,初步培育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地品牌形象,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却不难发现一些内在问题.在这里笔者将从客源市场,经营模式和产品开发三个角度对开发现状进行阐述._<<簌摧区域经i斋一}.===——\//r//\v/=:'1k,<躲摧l—?一旅游人效(万人次)lI+旅游收入(万元)J图11997年~2004年江心洲旅游人数和旅游收人增长曲线《据江心洲旅游办公室提供资料)1.客源市场.首先,从客源结构的角度分析,旅游目的地的客源都具有个性.从年龄结构看.江心洲客源结构呈现"两头旺"的趋势,即青少年和老年游客占了很大比例,中年游客所占比重反而很小.全年25岁以下游客占了到访游客的近一半(图2).原因之一是江心洲接待的团队游客主要集中在在校学生的春,秋游团和一些老年团队.而散客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家庭自助游群体.这一方面反映出了不同年龄层次对农业旅游的喜好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江心洲的客源定位具有局限性,基础设施和系列服务配套设施的不完备.产品定位不高,将部分城市中年高收入群体排挤在客源市场之外.5O岁以28%35~50岁8%25~15%18%图22004年江心洲客源年龄结构图(据笔者问卷调查统计绘制)江心洲旅游客源市场的另一个特性就是短程游客居多.据江心洲客源与空间直线距离关系图(图3)显示分析,江心洲的客源主要集中在2O公里以内的区域范围之内,随着与目的地直线距离的增加游客的到访量不断减少.以江心洲与南京市中心的直线距离为8公里计,江心洲客源市场集中在南京市区及附近一些郊县(如六合漂水,高淳等地).地域市场的限制使得江心洲的旅游业被束缚在一个包围圈里,无法挺进更远更大的市场.长三角一带城市(如上海,杭州,扬州,苏州)的城市化水平都很高.客源市场有相当大的可挖掘性,又都与南京毗邻,交通便利.所以.江心洲如果能凭借资源优势把产品做大,做精,做细.宣传和促销方式积极有效,那么将大大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距离(km)图3江心洲客源与空le'j直线距离关系分布图(据笔者问卷调查统计绘制) 其次.从季节性变化的角度分析,江心洲淡旺季旅游人气的差异非常大.从图四显示的2004年江心洲旅游接待月流量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江心洲一年的旅游高峰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由于整个江心洲的旅游过分依赖葡萄作为支撑,呈现出淡季过淡.旺季过旺".旅游人气青黄不接"的现象.2产品开发.江心洲有自己的特色葡萄节,但是没有自己统一品牌的葡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经营与管理仍停留在小农生产服务的层面上.此外旅游活动一味停留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上,产品雷同,重复较多.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品位的旅游需求.许多旅游产品只是在原有生产基础上稍加改动,产品粗糙.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地的特色形象.从而影响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后劲.此外.坐等上门,策划包装不力,宣传促销力度不强等原因也使当地生态旅游难以适应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3.经营模式.拿民俗街来说,江心洲各个分散的旅游园区都各自为盈,互相竞争.实行典型的作坊式管理.经营者小本投资, 自负盈亏,园区之间的差异性,互补性不大.缺少长远的发展思路和整体的发展布局.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近郊旅游休闲形式,有其特殊发展规律和经营模式.对地方旅游经营者而言,要让农民一家一户在实践中去摸索经验需耗费太大的成本,容易动摇经营者的自信;对于地方政府来讲,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经营形式,其产业意义不大.三,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为了进一步完善目标市场,挖掘内涵产品.树立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精品形象,笔者从宏观角度提出有利于江心洲农业旅游整体发展的对策和思路,概括为以下几点.1.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提升江心洲旅游品牌形象.保持独特的乡土气息和乡村意象是江心洲在长期立足于旅游市场的重要因素,包括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这是一项对城市旅游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无形旅游资源.乡村意象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氛围.而这种整体氛围的体现,必须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方面结合才能够完成.因此.在农业生态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必须有意识地在乡村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整体氛围,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宣传把它推向市场,形成鲜明的乡村意象.2.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一个乡村具有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要将江心洲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和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增强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3.突破旧模式,走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企业竞争的规范化管理之路.要使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采用政府主导.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观调整,监督和管理方法.政府部门要把农业生态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各级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出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或条例.对生态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商场现代化2009年12月(下旬刊)总第597期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态 旅 游 一 词 虽 早 由墨 西 哥 的 H. b l s a c r i 1 8 Ce a l L s u an 9 3年使 用 , 主 要指 所 有 观 览 o 他 自然 景 物 的 旅 行 并 强 调被 观 览 的景 物 不 应 受 到损 失 。 目前 为 止 , 生 态 旅 游 的 定 义 仍 然 各 抒 到 对 已见 。 国 专 家 根 据 各 自的要 求 和 特 点 . 生 态 旅 游 的 定 义 有 不 同观 点 , 中 丰要 有 以 下 几 点 : 各 对 其
收 稿 日期 :2 0 — 2 2 0 11 —4
作 者 苘介 :何 平 , 中南林 学 院副 院长 敦授 博 士生 导师 . 国 比勒 费尔德 大 学博 士后 , 要儿 事环 境 生态 德 主
学方 面 的研究 . 国内外 学 术 刊物 上 发表论 文 3 泉 篇 . 编 出版 著作 两部 。 在 O 主
农业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及 其 分 析
何 平
( 南袜学 院 蒂 现与 可待 续 一发 展研 究 中一 . 南 株 洲 4 20 ) 中 l 生 湖 1 0 6 美键 词 摘 生 态 旅 游 . 源 : 业 生 态 旅 游 资 农 自然 生 态 资 源 和 农 业 生 产 、 活 活 动 产 生 的 资 源 。 出 农 生 指
游。
但 是 . 对 与 生 态旅 游 其 它 领 域 , 农 业 生 态 旅 游 的 研 究和 实 践 开 展 得 更 少 。 相 对 因此 , 正 确 要 开 展 农 业 生 态 旅 游 , 非 常有 必要 正 确 定 义 资 源 的 内涵 . 就 同时 正 确 构 建 资 源 。 有 在 这 个 基 础 只 上 . 业 生 态 旅 游 才 能 够 从理 论 到 实践 走 上 正 确 的 发 展 方 向 。 农
要 : 农 业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由 两 部 分 组 成 即
业 生 态旅 游 资 源 具 有 4个 基 本 要 素 优 质 的 自 然 生 态 环 境 . 方 亿 素 的 服 务 ; 地 自然 和 谐 的 风 貌 ; 色 的 农 业 特 生 产 方 式 和 产 品 j 出 了农 业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构 建 的 原 利 和 我 国 农 业 生 态旅 游 资 源 建 设 的 方 向 。 提 中 图分 类 号 ] 9 ? 03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2 0 2 0 ) 1 0 0 — 6 0 23 4 (0 20— 0 50
5
维普资讯
一
、
农 业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农 业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是 农 业 生 态 旅 游 的 基 础 , 农 业 生 态 旅 游属 于 生 态旅 游 的 范 畴 。 生 态 而 从
旅 游的 名 字 上 可 以 看 到 , 态 旅 游 包 括 “ 态 和 “ 游 ” 生 生 旅 。 游 ” 内 涵是 众 所 周 知 的。 是 “ 旅 的 但 生 态 什 么 ? 生 态 的 原 始 含 义 是 , 我 们 周 围 存 在 关 系 的 总 和 。 , 界 上 各 种 自然 系 统 内 和 是 “ 指 即 世 之 间 , 及 自然 系 统 中 各 种 成 分 内 和 之 问 关 系 的 总 和 。 指 的 一 种 自然 存在 。 在 随着 环 境 问 以 是 现 题的I S益突 出 , 以及 生 态 学 科 在 人 类 社 会 中 的重 要性 , 生 态 涉 及 的 范 围 已 经 外 延 到 了社 会 科 “ 学 的各 个领 域 。 态 也 就 成 为 一种 括 人 类 社 会 系 统 和活 动 在 内的 各 种 系统 内和 之 间 以 及 系 生 包 统 中各 种 成 分 内 和 之 间关 系 的 总 和 。
刖
百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是 生 态 旅 游 的基 础 。 是 . 竟 什 , 是 生 态 旅 游 资 源 ?它 与 我 们 熟 悉 的 旅 游 但 究 厶 资 源 有 什 幺 异 同 , 系 如何 ? 些 不 仅是 一 个 学 术 问题 , 是 一 个生 产 实 践 问 题 。 关 这 也 一 由于 生 态 旅 游 发展 的时问较短 , 别是 . 特 我国 生 态 旅 游 在 十 多 年前 才 起 步 , 论 上 和 实 践上 都 不 成 熟 。 们 在 理 我 许 多 场 合 下 , 生 态旅 游 实 践 中都 有 意 或 无 意 地 沿 用 观 光 旅 游 资 源 的定 义概 念 。 者 是 , 各 在 或 在 种 旅 游 实 践 中冠 以 生 态 , 打造 出 生 态 旅 游 ” , 行 商 业 上 的 炒作 。 对 资 源 的 定 义 和 内涵 来 进 在 都 不 清 楚 的情 况 下 , 生 态 旅 游 进 行 实 践 . 结 果 是 显 而 易见 的 。 对 其 这种 状 况 对 生态 旅 游 理 论 和 实 践 都 会 带 来 或 者 是 已经 带 来 很 大 的馄 乱 或 者会 误 导 生 态 旅 游 在 我 国 的发 展。 农 业 生 态 旅 游 是 生 态旅 游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与生 态旅 游 的其 它 组 分 , 比如 森 林 旅 游 . 原 草 旅游 , 荒漠 旅 游 等 不 同 . 农业 生 态 旅 游 的元 素 与 人 类 的生 产 和 生 活 相 关 紧 密 , 因此 , 一定 程 度 在 上可 以对 资 源 进 行有 意 的 构建 , 且 , 以通 过 这 种 资 源 的 构 建 , 大 范 围 地 开 发 农 业生 态 旅 并 可 最
维普资讯
2 0 0 2年 1爿
Ja 2 0 n, 0 2
第 1 卷第 1 7 期
社 会 科 学 家
So i 1Sce it c a i nts
v l 7No o 1 1
( 第9期) 总 3 【 家 特稿 l 名
Ge r 1 ne a .N o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