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凝血五项联合检测的意义

合集下载

凝血五项临床意义

凝血五项临床意义

凝血五项临床意义凝血五项是指血液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

这些指标通过测量血液在体外凝结的速度和质量来评估个体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凝血功能异常可以引起出血或血栓疾病,因此凝血五项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首先,凝血五项可以用于评估出血风险。

凝血功能异常往往与出血倾向相关。

例如,凝血酶原时间(PT)和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可以评估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功能,如果这两个指标延长,说明一些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出血风险增加。

因此,通过测定凝血五项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具有出血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其次,凝血五项还可以用于评估血栓风险。

凝血功能异常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例如,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液中重要的凝血因子之一,它参与血栓的形成。

如果纤维蛋白原水平过高,意味着患者的血液具有较强的凝结能力,容易形成血栓。

此外,凝血酶时间(TT)可以反映血液中凝血酶的活性,如果凝血酶时间缩短,说明血液中存在高凝活性,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通过测定凝血五项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并选择适当的预防措施。

此外,凝血五项还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进程。

许多疾病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例如肝脏疾病、血液病等。

通过监测凝血五项的变化,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进程,并指导临床治疗。

例如,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数量和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PT和APTT延长。

因此,通过测定凝血五项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脏功能的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

最后,凝血五项还可以用于监测抗凝治疗的疗效。

抗凝治疗是许多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例如心脏瓣膜病患者需要口服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通过定期监测凝血五项,可以评估抗凝治疗的疗效,并调整药物剂量,以保持患者凝血功能在理想范围内。

血凝五项临床意义

血凝五项临床意义

血凝五项临床意义血凝五项是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和凝血酶时间(CT),是用于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的关键检测项目。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简称 PT,常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检测 PT 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

正常情况下,PT 在 11-13 秒之间。

某些情况下,PT 可以延长,例如:•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维生素 K 缺乏症•肝病•抗凝药物治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 是血浆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

正常人的 APTT 在 25-35 秒之间。

如果 APTT 延长,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的凝血相关疾病,例如:•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抗凝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血栓性疾病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反映了人体内凝血系统是否处于高活跃状态。

正常人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在 2.0-4.0g/L 之间。

当纤维蛋白原浓度过高时,通常提示血液凝血系统处于高活跃状态,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肌梗死•舞蹈病等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是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凝血酶原时间应该在 14-16 秒之间。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能存在以下凝血功能异常情况:•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药物治疗凝血酶时间(CT)凝血酶时间是指凝血知觉和凝血功能的最终阶段。

在正常情况下,凝血酶时间不会过长,一般在 11-15 秒之间。

如果凝血酶时间过长,则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症•分泌出血性疾病或血管解剖异常血凝五项是用于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的关键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和凝血酶时间(CT)。

对于各种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血凝五项的检测和分析是必要的。

凝血五项临床意义(简洁版)

凝血五项临床意义(简洁版)

血凝五项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含量(FIB)2—4g/L增加:1、机体感染;毒血症、肝炎、轻度肝炎、胆囊炎及长期局部炎症2、无菌性炎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关节炎3、糖尿病酸中毒4、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血栓静脉炎、心肌梗塞、放射治疗5、妇女经期、妊娠晚期、妊高症及剧烈运动后。

6、放疗后,灼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

减少:1、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萎缩。

2、砷、氯仿、四氯化碳中毒均可使纤维蛋白原减少。

3、DIC:因纤维蛋白原消耗及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纤维蛋白原呈进行性下降4、原发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5、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6、恶性贫血及肺、甲状腺、子宫、前列腺手术。

监控:溶栓治疗的监控范围:1.2g/L-1.5g/L,1.2g/L时引起病人出血。

D-二聚体(D-D)0-0.5mg/L1、DVT和PE的排除D-二聚体检测最主要的临床价值是用于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如DVT和PE等)。

目前临床结合验前概率同时监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来排除DVT和PE。

当PTP评估为低、中风险,D-二聚体监测正常,即可排除DVT和PE,无需在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PTP评估为高风险,D-二聚体检测阳性,提示有发展DVT、PE、DIC等的可能,需做进一步的检查。

D-二聚体检测结合PTP可使30—35%怀疑有DVT/PE的病人免受进一步检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费用。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作为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性物质,D-二聚体在DIC的诊断和病程检测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在DIC形成早期即有D-二聚体升高,比FDP更灵敏,而且随病程的发展,D-二聚体可持续升高达10倍以上。

因此,D-二聚体可作为DIC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主要指标。

3、溶栓治疗的监测D-二聚体可作为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的特异性监测指标。

在溶栓治疗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一般有以下特点:①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在短期内明显上身,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②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持续上升或下降缓慢,提示溶栓药物用量不足;③溶栓治疗应持续到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

凝血五项检查的主要意义

凝血五项检查的主要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凝血五项检查的主要意义
导语:很多患者在医院做检查需要做凝血五项检查,但是很多患者对凝血五项检查的项目并不了解,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五项检查,所以我们要了解
很多患者在医院做检查需要做凝血五项检查,但是很多患者对凝血五项检查的项目并不了解,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五项检查,所以我们要了解凝血五项检查的主要意义,对检查才更清楚。

患者做凝血五项检查需要抽取患者的全血,下面就一起来了解凝血五项检查的主要意义。

凝血五项检查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 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甲功五项检查

甲功五项检查

甲功五项检查甲功五项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用于评估人体肝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该检查通常包括五个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蛋白(TP)。

ALT和AST是两种常见的肝脏酶,它们在肝脏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

通过测量血液中ALT和AST的水平,可以评估肝脏细胞的损伤程度。

正常情况下,ALT和AST的水平应该较低,如果它们的水平升高,可能表示肝脏受到了损伤。

TBIL和DBIL是两种与胆红素相关的指标。

胆红素是由肝脏分解血红蛋白产生的物质,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被肝脏转化并排出体外。

如果肝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TP是一种评估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包括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等。

通过测量血液中TP的水平,可以评估肝脏的合成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TP的水平降低,可能表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

甲功五项检查通常是通过抽取患者的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测来完成的。

在进行检查前,患者需要空腹,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停止使用任何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

抽血后,血液样本将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通常,结果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得出。

根据甲功五项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患者肝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如果某些指标的水平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具体的肝脏问题。

例如,如果ALT和AST的水平升高,可能需要进行肝脏超声或肝脏活检等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肝脏损伤的原因。

总之,甲功五项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评估肝脏功能的检查项目。

通过测量ALT、AST、TBIL、DBIL和TP的水平,可以评估肝脏的损伤程度、胆红素代谢和排泄功能以及肝脏合成功能的健康状况。

这些指标的异常水平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肝脏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凝血五项 要求

凝血五项 要求

凝血五项要求
凝血五项是一组检测血凝过程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纤维蛋白原定量和D-二聚体检测。

这些检测项目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风险。

在临床应用中,凝血五项的检测可以用于以下情况:
1.手术前评估:对于需要牵涉到手术的患者,凝血五项的检测可以通过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和血栓形成风险,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2.出血倾向检测:对于易出血的患者,凝血五项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血栓疾病风险评估:凝血五项的检测也可以用于评估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血栓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4.肝功能异常:因为肝脏是合成血液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所以凝血五项的检测可以用于发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总之,对于需要评估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的患者,凝血五项是非常重
要的检测项目。

同时,医生也应该将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凝血五项的检测时,医生应该遵守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患者也应该遵照医生的嘱托,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检测。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误诊,提高治疗效果。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血凝五项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计数(PLT)等五个指标,是常见的肿瘤患者诊断中的重要检查项目。

本文将阐述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一、PT和APTTPT和APTT是评价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

PT主要反映凝血因子Ⅶ、Ⅹ、Ⅴ、Ⅱ、Ⅰ等的活动状态,而APTT则反映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Ⅶ、Ⅵ、Ⅴ、Ⅳ、Ⅱ等的活动状态。

在肿瘤患者中,由于癌症细胞分泌血栓形成和纤溶系统激活的分子,酚红负荷测试(PHPT)可以显示出PT和APTT异常的比例。

PT和APTT延长在一些肿瘤患者身上被广泛发现,其中肝癌和胃癌患者是两种最常见的情况。

因此,PT和APTT是肿瘤患者血凝五项测试中最重要的两项。

二、FIBFIB是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测量指标,反映了肝功能的状况,也是体内凝血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在许多肿瘤中,纤维蛋白原水平通常升高,表明体内存在某些疾病因素,例如肝炎、肝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抗磷脂综合症和恶性肿瘤等。

慢性疾病肿瘤患者FIB浓度通常升高,而急性疾病肿瘤患者FIB浓度通常下降,如严重出血、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凝血作用性药物的使用会导致FIB降低。

因此,肿瘤患者FIB的测量重要是治疗及恢复等方面。

三、D-DD-D在血液中表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组合物,是血栓形成标志的重要指标。

在肿瘤患者中,肿瘤细胞分泌的废物和分解产物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使肿瘤患者的D-D水平升高。

因此,肿瘤患者D-D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在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D-D值均显著升高,可以作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四、PLTPLT是血小板的测量指标,是评价血液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肿瘤患者往往存在血小板减少的状况,这可能是由于某些治疗方法引起的。

对于化疗及手术等治疗过程中,因溶菌效应,凋亡和缺氧而导致的血小板下降常常是常见的现象。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价值分析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价值分析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价值分析赵睿;王一清;王玲玲【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24(19)8【摘要】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9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不同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阳性标本(>50 U/L)10份设为观察组,检测阴性标本(≤50 U/L)80份设为对照组。

对两组均进行血液筛查。

观察90份血液标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布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

结果 90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中, HBsAg阳性以及抗丙型肝炎病毒(anti-HCV)阳性情况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多≤20 U/L;病毒核酸检测(NAT)联检阳性,鉴别为阴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多≤50 U/L。

观察组HCV、HBsAg阳性率分别为40.00%、60.00%,高于对照组的33.75%、5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面向血站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全面血液筛查期间,在血液筛查重要性不断突出的背景下,血液检测安全性也呈现出一定的提升趋势。

但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价值比较有限,因此除了要做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外,还要做好血液筛查中输血五项指标等的检测,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依据,及时筛出异常血液样本。

【总页数】4页(P88-91)【作者】赵睿;王一清;王玲玲【作者单位】青岛市中心血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相关文献】1.机采血小板献血前快速法筛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后血液检测结果对比分析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价值研究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价值探析4.核酸检测联合ELISA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临床意义

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临床意义

动 血凝仪对 9 9例肝 病 患者 ( 肝癌 组 2 5例 、 肝硬 化组 3 O例 、 普
通肝 炎组 4 4例 ) 及 同期 4 0例健康体检 者( 对 照组 ) 进行凝血指 标检 测并作比较。结果 普 通肝 炎组与对 照组 比较 , 凝血酶原
【 关键词】肝脏疾病 凝血指标
病情观察 预后
血液的正常凝 固主要依赖 于凝血 与抗凝 血之间的调节 , 肝
用, 以免交叉污染 。
3 . 4 显色 3 . 5 测定
要严格按 照说明书进行 ,充分显色 到预定时 加入终 止液后用酶标仪 检测 ,酶标仪需 预热
间后加入终止液 。
3 . 2 温育
温育是最为关键 、 最 容易出现 问题 的步骤 ; 温
1 5 m i n ~ 3 0 mi n , 因反应板加入 A 、 B显色剂后在 3 7℃放置 3 0 m i n ,
【 1 】 马斌国觋 代临床检验质量保i 正 【 M 】 . 太原 : 山西科学出版社 , 2 0 0 1 : 6 . [ 2 ] 李 会英 . 酶联免疫 吸附试 验影 响因素 的分 析田. 检 验医学 与临 床 ,
2 0 0 7 , 4 ( 1 0 ) : 9 8 5 — 9 8 6 .
孔外 ,用滴瓶滴加试剂时加量不准等都 可使 试验结果不可靠 。 处理方 法: ①标 本过 多时 , 可分批操 作 , 标本要 轻拿 轻放 , 防止
标本溅出交叉感染 ;②加完样 品封板前要仔 细观察反应板 , 看
应定期彻底清洗 , 要定期检查整个管路 , 疏通管路 , 若 针头被堵 塞, 可用注射器排除 ; ③ 我科 采用机洗 5 遍人工加洗 1 遍, 效果
是否有样 品漏加 , 以便及时发 现 ; ③ 加酶试 剂后 可用 吸水纸 吸

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凝血五项联合检测的意义

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凝血五项联合检测的意义

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凝血五项联合检测的意义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越来越不好导致人群中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大大提高,在这些疾病中肝病作为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所以及早的检测出肝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肝病的检测中可以使用的方法以及技术有很多但是有些检测技术对肝病的检测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常常会造成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文主要通过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对凝血五项进行联合的检测来判断患者是否具有严重的肝病发生。

通过将某医院收治的肝病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研究对象然后再选定健康的体检者,通过对他们使用以上方法检测进而验证此方法对肝病检测是否具有很大的作用,从而为人类肝病检测技术的提高与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肝病;联合检测;结果讨论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而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地革新带来了现代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对疾病的检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仪器从而为疾病检测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1]。

在肝脏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LT)含量非常的多所以当肝脏出现问题时会导致很多的ALT进入血液当中结果造成血清中的ALT大大增高,所以在对肝病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通过检测此标志物来判断肝脏是否出现患病情况。

而在对凝血因子进行筛选试验的时候通常有五项指标:分别是纤维蛋白原(简称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简称APTT)、凝血酶时间(简称TT)还有血小板(简称PLT)以及凝血酶原的时间(简称TT)。

这样的联合检测方法对肝病的有效检测与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肝脏出血研究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此次试验通过对某院收治的100位肝病患者使用此方法进行检测同时对检测出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到,两种检测对肝病的检测具有明显的作用对于肝脏中出现的伤害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来。

一、试验的资料与方法1.试验资料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为某院在2010年与2013年之间收治的肝病患者,在这三年期间的收治的肝病患者一共有100位而他们所患的肝病不同,其中有20位患者患有酒精性肝炎,有15位肝硬化患者而检测出来的肝癌患者也有15位,并且患有慢性肝炎以及急性肝炎的患者分别是30位和20位,通过对这些患者的检测然后按照肝病标准从而确诊为肝病。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血凝五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测定。

它们是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血凝五项能够反映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对于判断凝血功能异常的类型、程度及原因起着重要作用。

在肿瘤患者中,肿瘤细胞产生的凝血因子活化物质以及组织因子的释放能够引发全身性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常见于肝癌、胃癌、肺癌等几种常见肿瘤。

血凝五项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血凝五项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通过测定PT、APTT和INR可以判断患者的凝血时间,并筛查有无凝血功能异常。

PT、APTT和INR的增加,提示凝血时间延长,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

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低,可以反映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释放异常,从而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血凝五项可以用于预测患者的出血风险。

凝血因子的异常活性与出血风险相关,通过测定PT、APTT和INR等凝血功能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表明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存在患者出血的风险。

血凝五项还可以用于监测肿瘤患者治疗的效果。

凝血功能异常的纠正是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定期监测血凝五项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调整治疗方案。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非常重要。

它们能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预测患者的出血风险和血栓形成风险,还可以用于监测患者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合理选择血凝五项进行检测,并结合其他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传染性强,易引发流行病。

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常通过血常规及生化检验来确定。

本文将对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一、血常规检验1.白细胞计数(WBC)病毒性肝炎时WBC可增加,但也可能出现WBC降低的现象。

白细胞的变化可反映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判断病情以及预测预后。

病毒性肝炎时RBC可降低,炎症反应等因素会影响机体内铁元素储量和红细胞生成,从而导致贫血。

3.血小板计数(PLT)病毒性肝炎时PLT可降低,主要因肝功能不佳,血清内抗凝物质增多和骨髓造血受抑制所致。

PLT的变化可反映肝功能损害和止血系统的状态。

二、生化检验1.肝功能检测(LFTs)肝功能检查作为病毒性肝炎诊断的重要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五项指标。

ALT和AST 的升高可提示肝细胞损害,ALP的升高通常意味着胆管阻塞,胆红素的升高则表现为黄疸。

肝脏疾病可能会影响到肾功能,通过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指标,可以评估肾脏的基本功能。

病毒性肝炎时,肾功能不佳的患者往往需要采用调整药物剂量或按照肝功能衰竭的相关治疗措施来处理。

3.血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指标(HbsAg、HbeAg、HBV DNA、Anti-HBs、Anti-Hbe、Anti-Hbc IgM等)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离不开血清病毒学检测,包括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感染程度以及感染的严重性。

其中,HbsAg是乙型肝炎的主要标志物,HBV DNA可反映感染程度。

总之,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是病毒性肝炎的基本辅助检测方法,能更准确地判断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常规检查亦对于病毒性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体检项目中的异常指标解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意义和解读

体检项目中的异常指标解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意义和解读

体检项目中的异常指标解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意义和解读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常见的体检项目中的异常指标。

它是一种酶类蛋白,存在于人体的肝脏细胞和少量的心肌、骨骼肌中。

ALT的意义和解读对于判断肝脏功能以及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ALT的意义ALT主要通过催化丙氨酸氨基转移为丙酮酸,同时转移谷氨酸成为谷氨酰丙酮酸。

这个酶在正常情况下通常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或损伤时,ALT会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

1. 肝功能异常指标ALT是肝脏功能的最具代表性指标之一。

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肝脏的ALT释放到血液中,因此高血清ALT水平常常表示肝脏功能异常。

常见的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通常伴随着ALT升高。

2. 辅助诊断指标ALT的异常水平不仅仅与肝脏疾病有关,也与其他疾病有着一定的关联。

例如,心肌梗死、肌肉损伤、肾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ALT水平升高。

因此,ALT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心肌和骨骼肌损伤、肾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指标。

二、ALT的解读体检中,通常会给出ALT的具体数值以及参考范围。

正常情况下,ALT的参考范围为男性≤ 40 U/L,女性≤ 32 U/L。

只有当ALT超出参考范围时,才被视为异常指标。

1. ALT升高的原因ALT升高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 肝炎: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药物导致的肝损伤:某些药物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脂肪肝:肝脏脂肪的沉积导致肝细胞受损;-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伤;- 其他因素:如肝囊肿、胆管阻塞等。

2. 异常指标的进一步评估当ALT超出参考范围时,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以确定具体原因,并判断是否存在严重的肝脏疾病。

- 临床症状评估:包括肝功能的其他指标、病史、饮食习惯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进行肝脏B超、CT、MRI等检查;- 病理学检查:通过肝活检等方式,直接观察肝脏组织情况。

肝功能酶学指标检查及其意义详解

肝功能酶学指标检查及其意义详解

肝功能酶学指标检查及其意义详解各种血清酶学改变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肝脏的物质代谢情况,有着其特殊的临床意义。

血清(浆)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机体物质代谢的催化剂。

肝脏内可进行500余种生化反应,有品类繁多的各种酶;酶促生化作用的专一性,是其突出的特点;酶在肝细胞内的细胞器上有定位性分布。

肝功能酶学指标通常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腺苷脱氢酶(ADA)、乳酸脱氢酶(LDH)、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GGT)等。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存在于人体心脏、肝脏、肾脏等多个组织器官中,尤其以肝脏含量最为丰富。

ALT存在于细胞浆内的可溶性部分,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是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性指标,当肝细胞膜受到损伤(变性、坏死)时,此酶可释放入血,即可引起血中该酶活性浓度增高,因而是肝病炎症活动酶学变化的重要指标。

临床意义:一般患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时,ALT明显升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时,ALT中度增高;阻塞性黄疽、胆管炎时可轻度增高。

ALT升高还可见于心血管疾病、骨骼肌疾病、外伤、休克等。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广泛分布在心肌、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分布依次为:心>肝>肌肉>肾。

AST绝大部分存在于线粒体内,在肝窦内清除。

AST有两种同工酶,分别存在于胞浆内(sAST)和线粒体内(mAST)。

正常时血清中的AST含量较低,当相应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浆内的AST先释放入血;当细胞出现坏死病变时线粒体内的AST才能释放入血。

所以,AST为肝病细胞坏死活动的重要指标。

临床意义:①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血清AST活性可明显增高,一般为正常参考值上限的10~30倍,不高于同时测定的血清ALT活性。

当血清AST活性增高持续超过ALT活性时,提示肝炎病变呈慢性化和进展性。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肝酶:肝酶是指在肝细胞损伤时释放到血液中的酶类物质,常见的肝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和AST被广泛用于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肝炎活动性。

正常情况下,血清ALT和AST水平较低,但当肝细胞损伤时,这两种酶会释放到血液中,血清ALT和AST水平会升高。

因此,ALT和AST水平的升高是肝功能异常的指标之一2.肝蛋白:肝蛋白是指在肝细胞合成后分泌到血液中的蛋白质,常见的肝蛋白有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它主要由肝脏合成。

白蛋白的合成功能受肝细胞的功能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因此,血清白蛋白水平可反映肝脏合成能力和预测营养状况。

3.胆红素: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中由肝细胞转化为胆红素结合的形式后,由胆管从肝脏排出。

胆红素的升高可表明肝脏合成胆汁过程中的障碍,如肝功能不全或胆道梗阻。

胆红素水平检测是判断黄疸原因的重要指标之一4.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是肝脏另一个重要的功能,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和抗凝血物质,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和溶解平衡。

因此,肝功能异常时,凝血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有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PT和APTT的延长可提示肝功能异常和凝血系统的紊乱。

除上述指标外,肝功能检查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氨、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的测定。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常见的脂代谢指标,血液中的异常水平可提示脂类代谢紊乱,影响肝脏功能。

氨和LDH是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时常见的指标,血液中的异常水平与肝细胞损伤有关。

总的来说,肝功能检查通过测定多项指标,可以综合评估肝脏的合成、代谢、排泄、解毒和调节等功能,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解读肝功能检查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管理肝脏疾病,指导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评估。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意义摘要:文章介绍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特点、检测原理和临床诊断意义。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临床诊断一、引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能加快体内丙氨酸氨基转化为谷氨酸。

正常情况下,ALT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中,以肝脏细胞中最多,血清中的活性很低,当某些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细胞破坏时,ALT可从细胞中大量释放到血液,使血清中的浓度明显升高。

ALT是反映肝实质损害最常用的敏感指标,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使血清酶增高一倍。

因此,谷丙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1]。

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血清中ALT的正常含量参考值是:男9-55U/L,女8-36U/L(各医院的测试方法不同,参考值不完全相同)[2],且在接触化学品如四氯化碳、重金属、砒霜后,以及劳累、运动和喝酒后等情况下采血化验都能造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

所以患者在采血检验ALT时一定避开这些时间。

在ALT催化下,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发生氨基转移反应,其反应式如下:(1)基于上述反应,临床检验常用的ALT检测方法有赖氏比色法、速率法和丙酮酸氧化酶法三种[3],式中的生成物丙酮酸通过不同方法显色,再用分光光度法检测ALT的浓度和活性。

1、赖氏比色法利用2,4-二硝基苯肼与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羰基反应,碱性条件下生成暗红色的2,4-二硝基苯腙,通过比色卡进行判定浓度,也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445nm处检测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对照法计算出丙酮酸的生成量,进而计算酶的活性。

此法具有操作误差较小,线性范围较宽,结果较为准确的优点。

2、速率法反应式(1)生成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LDH)的作用下还原成成L-乳酸,同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被氧化成为NAD+,NADH在340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速率和ALT 的酶活力呈正比,由下降速率可测出ALT活性。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血凝五项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等五项指标。

血凝五项的检测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血液凝固功能信息,对于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常见肿瘤患者诊断中,血凝五项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二是作为药物治疗的监测指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方面。

血凝五项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在常见肿瘤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

肿瘤患者由于肿瘤自身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治疗的影响,常常伴有血液凝固功能异常。

血凝五项中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指导治疗策略。

在肿瘤患者中,凝血酶原时间(PT)的延长往往提示肝功能不全或维生素K缺乏,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改变常常伴随着PT的延长,因此PT可以作为肝功能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反映凝血因子内在和共同途径的凝血功能状态的指标,APTT的延长可以提示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缺陷或异常。

因此在常见肿瘤患者中,PT和APTT的检测可以作为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因子功能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

D-二聚体(D-D)作为纤溶系统的特异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血栓形成和溶解功能状态。

在肿瘤患者中,由于肿瘤的侵袭性和代谢异常,常常会导致机体出现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D-D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和纤溶状态,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血栓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除了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外,血凝五项在常见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被应用于临床,其中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

而这些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常常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在化疗治疗中,很多抗肿瘤药物都会对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和凝血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ST)是两种重要的酶类,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这两种酶的作用和意义,详细介绍它们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作用和意义在人体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和一些其他组织中。

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氨基酸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之间的相互转移,从而参与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和糖原合成等生理过程。

通过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可以及时了解肝脏功能的变化,同时也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一些肝脏疾病,如脂肪肝、肝炎等。

2.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作用和意义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类似,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也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肝脏、心脏、肌肉、肾脏等组织中都有分布。

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氨基酸门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之间的相互转移,参与体内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调节。

通过检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可以及时了解心肌、肝脏、肌肉等组织的损伤程度,帮助临床诊断和监测一些相关疾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人体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且与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在临床医学中,通过对这两种酶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诊断一些潜在的疾病,同时也可以评估肝功能、心肌损伤等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个人观点上,我认为正确了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和意义,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测和监测,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饮食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定期体检都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而这两种酶的检测则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健康状况评估。

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这些生理指标的意义,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今天我们探讨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它们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凝血五项联合检测的意义

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凝血五项联合检测的意义

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凝血五项联合检测的意义【关键词】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五项联合检测, [关键词]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五项联合检测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检验仪器的不断更新,生化、血细胞计数仪、血凝仪的广泛使用及标准化的建立,使检验结果较以前更加准确、可靠、快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脏含量最为丰富,当肝细胞病变时ALT大量释放入血,使血清ALT升高,是肝脏较为敏感的指标。

凝血五项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是一组凝血因子筛选试验。

其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100例不同肝病患者进行结果对比分析,两者互排干扰因素,可更好的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

1 材料与方法1.1 检查对象40例健康体检者,无肝、肾等相关疾病,未使用影响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药物;100例不同程度的肝病患者,根据1984年全国肝病会议确定分型标准明确诊断的患者,其中急性肝炎20例,慢性肝炎30例,酒精性肝炎20例,肝硬化患者15例,肝癌15例。

1.2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2.1 ALT检测清晨空腹抽血3 ml,离心后血清无溶血、无脂血,2 h内测量完毕。

1.2.2 PT、APTT、TT、FIB检测抽血前各组未用抗凝及溶栓药物,清晨空腹采血,1∶9比例抗凝,采血后以3 000转离心10 min 分离血浆,2 h内测量完毕。

1.2.3 PLT 取静脉血2 ml加入EDTA2K真空采血管,颠倒混匀,1 h内测量完毕。

1.3 仪器1.3.1 ALT OLYMPUSAU600,试剂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2 PT、APTT、TT、FIB Sysmex系列CA1500全自动血凝仪,试剂由Dade Behring公司配套试剂,每天做正常对照,标准品校正仪器,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凝血五项联合
检测的意义
【关键词】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五项联合检测, [关键词]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五项联合检测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检验仪器的不断更新,生化、血细胞计数仪、血凝仪的广泛使用及标准化的建立,使检验结果较以前更加准确、可靠、快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脏含量最为丰富,当肝细胞病变时ALT大量释放入血,使血清ALT升高,是肝脏较为敏感的指标。

凝血五项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是一组凝血因子筛选试验。

其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100例不同肝病患者进行结果对比分析,两者互排干扰因素,可更好的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40例健康体检者,无肝、肾等相关疾病,未使用影响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药物;100例不同程度的肝病患者,根据1984年全国肝病会议确定分型标准明确诊断的患者,其中急性肝炎20例,慢性肝炎30例,酒精性肝炎20例,肝硬化患者15例,肝癌15例。

1.2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1.2.1 ALT检测清晨空腹抽血3 ml,离心后血清无溶血、
无脂血,2 h内测量完毕。

1.2.2 PT、APTT、TT、FIB检测抽血前各组未用抗凝及溶栓药物,清晨空腹采血,1∶9比例抗凝,采血后以3 000转离心10 min 分离血浆,2 h内测量完毕。

1.2.3 PLT 取静脉血2 ml加入EDTA2K真空采血管,颠倒混匀,1 h内测量完毕。

1.3 仪器
1.3.1 ALT OLYMPUSAU600,试剂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2 PT、APTT、TT、FIB Sysmex系列CA1500全自动血凝仪,试剂由Dade Behring公司配套试剂,每天做正常对照,标准品校正仪器,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北京医用离心机厂生产LD510型离心机。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血液凝固试验),内有3.13%柠檬酸钠,日本株氏会社生产,严格按标准采集标本。

1.3.3 PLT Sysmex系列SF3000配套试剂,EDTA2K真空管由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处理ALT、PT、APTT、TT、FIB、PLT结果以±s表示,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ALT与凝血五项的检测结果分析见表1。

表1 ALT与凝血五项的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3.1 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是诊断肝脏疾病最
常用的酶,肝细胞受损时此两种酶从肝细胞释放入血,AST的灵敏度高于ALT,但是由于AST的组织专一性不如ALT,在血浆中的持续时间也不如ALT长,因此ALT是认为诊断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ALT在酒精性肝炎、急性肝炎中明显增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轻度或中度升高。

与傅氏[1]报道ALT在脂肪肝、或肝硬化中呈正常或轻度增高,在酒精性肝炎中明显升高相同。

3.2 PT、APTT、TT、FIB 是反映内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及水平,从表中可以看出肝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有: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场所,是合成蛋白的主要场所,凝血因子多为蛋白质,当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时,可引起一系列的凝血因子缺乏;肝病变时,抗纤溶酶减少,纤溶酶活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加速,可引起一系列的凝血因子缺乏;肝病损伤造血干细胞,其合成下降,造成PLT质和量的改变,可有凝血障碍。

肝病患者的PT、APTT、TT、FIB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不同程度的延长。

PT在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PTT、TT在肝硬化、肝癌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

FIB在肝癌、急性肝炎时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PT、APTT、TT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随受损的严重程度而使凝血机制越来越差,尤其是肝硬化失代偿期,PT显著延长,有的可延长35 s以上,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警惕出血的可能性。

TT 可直接反映患者血浆内肝素和类肝素抗凝物质水平,是预测患者病情预后的敏感指标[2]。

FIB即凝血因子,是血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
由肝脏实质细胞合成后释放入血清中,具有增强细胞间的桥联力和减少细胞表面负荷作用,FIB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呈负相关,受损程度越重,FIB值越低,但在轻型肝损伤时偶有增高,是凝血功能障碍较敏感指标。

沈氏[3]报道肝病凝血机制发生异常严重时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出血,Deutsch认为至少有85%肝病患者表现有一项或几项凝血异常。

据王鸿利[4]的检测结果,急性肝病患者PT延长率为10%~15%,慢性肝炎15%~51%,肝硬化71%,重症肝炎90%,与本文基本相似,充分说明了凝血机制在肝病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ALT和凝血五项单独检测易受非肝因素影响,联合检测后可从多个角度准确地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机体的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对于预防出血,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傅爱玲,裴忠恶,实验室酶学检查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应用[J].齐鲁医学检验杂志,2004,5:15.
[2]吴龙奇,杜风田,等.肝硬化患者抗凝血检查和分析[J],中华肝病杂志,1998,6:101.
[3]沈耕荣,余书文.重症肝炎[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67.
[4]王振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165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