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体制与模式

合集下载

浅析新时期研究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浅析新时期研究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浅析新时期研究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深化,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随之而来的是研究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新时期研究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困境分析1.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在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过分追求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这使得研究生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面对巨大挑战,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综合能力的要求。

2. 管理体制滞后目前研究生管理的体制相对滞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部门在研究生招生、培养、科研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存在不少弊端,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流失。

3. 研究生心理压力大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研究生在学术压力、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下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

一些研究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

4. 师资队伍不足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扩大,但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一些导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研究生的需求,甚至存在着一些导师对待学生不当的情况。

二、对策建议1.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通过完善研究生课程设置、优化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等手段,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改革管理体制学校方面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健全研究生管理工作制度和规章,确保学校管理部门的决策合理、公正。

而研究生导师也应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更好地指导研究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院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增强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业、生活和就业的压力。

4. 建设优质师资队伍学校需加强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和评价机制,提升导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研究生教育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教育管理能够有效规范和指导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升。

研究生教育管理可以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研究生教育管理还能够加强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氛围的形成,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字数要求:200】1.2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体制滞后、教学质量监控不足、招生选拔机制不合理、导师管理不规范以及学生发展支持不足等方面。

管理体制滞后表现在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完善、职责分工不清晰、工作流程不够规范等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教学质量监控不足体现在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不到位,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招生选拔机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考试成绩过分强调、综合素质考核不足,导致招生录取质量参差不齐。

导师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导师指导责任不清晰、指导过程缺乏规范等问题,对研究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学生发展支持不足主要表现在生活服务配套不完善、心理健康关怀不足等方面,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学习与发展,亟需解决。

2. 正文2.1 管理体制滞后管理体制滞后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管理体制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在一些高校和院系中,管理体制仍然停留在过去,无法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管理体制滞后导致了管理手段和方法的陈旧化。

过时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往往无法有效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也难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研究生规章制度解读

研究生规章制度解读

研究生规章制度解读一、总则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建立健全规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研究生管理制度的第一环节,也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

研究生招生工作应该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选拔优秀学生为宗旨。

在招生工作中,应当依据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招生方案,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招生。

三、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培养是高校教育系统的核心环节,是高校保持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

研究生培养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队伍。

在培养过程中,研究生院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

四、学位授予学位授予是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

学位授予应当以国家学位制度和学位标准为依据,依据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经过严格评审程序,授予研究生学位。

学位授予程序应当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学位的公正授予。

五、研究生管理研究生管理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关键。

研究生院应当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完善研究生学籍管理、学业管理、生活管理等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顺利进行。

同时,研究生院应当建立健全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制度,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提高学术水平和学术声誉。

六、结语研究生规章制度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

只有建立健全规范的研究生规章制度,才能有效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高校能够认真贯彻执行研究生规章制度,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研究生教育中的二级管理模式探讨

研究生教育中的二级管理模式探讨

研究生教育中的二级管理模式探讨【摘要】研究生教育中的二级管理是目前众多高校普遍采用的研究生管理模式。

理顺学校研究生部(处)与二级院(系)的关系,将管理规范、科学化,对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集约式管理模式,即研究生院模式;一种是松散式管理模式,以导师和院系管理为主。

大部分院校采用第二种管理模式,即二级管理模式。

一、研究生部(处)和院(系)在二级管理模式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二级管理模式中,研究生部(处)是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职能管理部门,它的主要职责是从宏观上制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发展规划,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并与相关职能部门保持横向联系,实施宏观调控。

各院系的主要职责是在保证学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下,根据自己院系的特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予以实施。

1、培养过程管理中学校研究生部(处)和院(系)的各自作用培养方案是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规范管理、培养质量检查与评估的重要依据。

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制年限、课程设置、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和论文要求等基本内容。

研究生部(处)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在学校层面进行全局性的考虑,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参考其它兄弟院校的做法,最终形成对各院系制定培养方案的统一意见。

2、导师管理中学校研究生部(处)和院(系)的各自作用我国研究生的培养都采用导师负责制,从研究生进入学校,就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初步确定了自己课题的大致研究内容。

然后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对自己课题有帮助的课程。

导师拥有很大的自由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但由于近几年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平均一个导师所带的研究生数也在成倍增长,导师的精力毕竟有限,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得不到保证。

为此,研究生部(处)会同院(系)采取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导师水平。

研究生管理制度

研究生管理制度

研究生管理制度一、研究生管理现状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领域日益广泛,研究生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研究生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二是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和评价方式不够明确;三是研究生导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导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四是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突出,论文抄袭、学术不端等现象较为普遍。

二、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应当是具有创新精神、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当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三、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设置和科研实践等环节。

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应当是全面的、连贯的、具有针对性的体系,包括学校层面的培养目标体系、学科层面的专业目标体系和个人层面的个人目标体系。

研究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合理安排学习和科研计划,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研究生导师制度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中坚力量,其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导师应当具有较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解决问题和开展创新工作。

导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建立互信、互动和互助的关系,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科研中的困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理念和道德观。

五、研究生评价体系研究生评价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全面评价。

研究生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学科专业水平、学科研究能力、科研道德和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评价应当公平公正,客观公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学生的自我进步和发展。

教研管理工作制度

教研管理工作制度

教研管理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教研管理工作制度是为了加强学校教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国家及地方教育政策、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教研管理工作制度适用于学校全体教研人员,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教研组。

第三条教研管理工作制度旨在推动学校教研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机构第四条学校成立教研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教研工作的规划、指导、监督和评估。

教研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组成。

第五条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教研组的工作,组织教研活动,协调教研组内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六条教研组内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认真履行教研职责,共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研活动第七条教研活动分为定期教研活动和临时教研活动。

定期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临时教研活动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时开展。

第八条教研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难题探讨、优秀教学经验交流等。

第九条教研活动要求:(一)活动前,教研组长要明确活动主题、内容、目的和要求,提前通知全体教研人员;(二)活动中,全体教研人员要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主动发言;(三)活动后,教研组长要整理活动纪要,将活动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研评价第十条教研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过程评价主要评价教研活动的组织、参与度、效果等;成果评价主要评价教研活动成果的应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等。

第十一条教研评价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教研组和教研人员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五、激励与保障第十二条学校为教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包括教研活动场地、设备、资料等。

《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课件

《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课件

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研究 生课程和导师指导进行定期评估 和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学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提供机会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合作 研究,拓宽学术视野。
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
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指导研究生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实际意义的学位论文题 目,并撰写开题报告。
论文中期检查
培养方案陈旧
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未能及时更新, 与时代发展脱节,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
导师指导不足
部分导师指导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或者 指导能力有限,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
D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加强招生审核
提高招生门槛,加强对考生综 合素质和科研潜力的考察。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开设学术道德课程,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
完善培养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科特点,及 时更新培养方案,注重对学生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化导师责任制
明确导师职责,加强对导师指 导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未来研究生培养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培养
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 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国际化培养
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 合作与交流,提升学生 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能力。
导师应具备较高的学术 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全 面的指导和支持。
导师应关注研究生的个 性化发展需求,注重培 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 新能力。
导师应建立与研究生之 间的良好关系,加强沟 通和交流,共同促进学 术研究和职业发展。
研究生管理体制
03
研究生招生管理
01
招生计划与名额分配

教学研究管理制度

教学研究管理制度

教学研究管理制度1.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教育法规政策;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

2.每学期每位教师应根据学校教改思路,期初制订好教研计划、并实施,期末做好汇报,上交书面总结。

3.每位教师应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参与教改试验。

4.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公开一次区级或校级公开课。

青年教师三年内应过好“五关”验收(即备课关、说课关、上课关、评课关、操作关)。

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可以是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技能竞赛等等。

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相关活动。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

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统一安排。

6.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明确备课组长的责任,设置活动安排表,将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中心发言人、活动专题等细化,责任到人,确保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7.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组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

研究人员要注重实验过程,做好材料、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及时做好总结,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8.做好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要规范,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与会对象、主持人等。

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

9.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研究生教育管理

研究生教育管理

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端科研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教育管理则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研究生培养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概念与特点入手,详细阐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目标、职责、体系以及实施方式与评价体系。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概念与特点研究生教育管理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领导及管理者的主导下对研究生教育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的过程。

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覆盖从制定招生计划到毕业评定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进行监督、审批、评估和改进等活动,以保证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化:研究生教育管理需要遵循多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指导,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学校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因此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多元化。

2、程序化:研究生教育管理在程序上非常严谨,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包括制定招生计划、选题、导师管理、学术论文评审、资格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等。

3、科学化:研究生教育管理需要遵循研究生培养的科学性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措施,提高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专业化:研究生教育管理需要具备专业性,对各种管理规定、政策法规、制度控制和管理方法等都要掌握熟练,同时也要对所管理对象的学术领域、知识结构、研究内容和学术风格等有着深入的了解。

二、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目标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具体来说,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研究生教育管理需要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确保研究生培养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2、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管理需要引导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推进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的提升。

3、规范研究生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需要规范研究生的管理,确保研究生的学术规范和研究行为符合道德伦理标准,并加强对研究生管理的监管和评估。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生教育管理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研究生教育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目前,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长速度迅速,而有关研究生招生管理的规定尚未完善,导致一些招生工作不规范。

比如,一些学校通过收取一定的“考试费”来推销研究生招生信息。

对策:完善招生管理制度,加大对招收研究生的有效控制和监督,建立责任制,加强对招生宣传的规范和监督。

二、导师管理存在问题一些导师在培养研究生时缺乏责任心和管理意识,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不够重视,未能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导致研究生在学术和实践中存在很大的困难。

对策:加强对导师的带队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及时监督导师的工作、指导及管理情况,建立与导师相互评估的工作机制。

三、课程设置和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一些院校或学科方向的课程设置的滞后,培养的研究生缺乏应有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此外,研究生课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不够,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否定相掉,也是个存在的问题。

对策:通过行业调研等形式,及时调整和扩大课程设置,完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建立适合教学应用的互联网系统平台,提供更多的自学和实践的机会,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四、科研能力培养存在问题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一些研究生仅仅重视生硬的理论功课,而缺乏创新性思维和科研能力。

对策: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科研,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在研究生阶段提升科研整体水平、提高研究效益。

总体而言,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和导师的共同特点,实行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完善有效的规范体系。

同时,涵盖学生自身、导师、学校等多个层面,形成有力的监管体系,创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从而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分析

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分析

2020年16期New Generation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分析徐兢冉(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摘要:我国正处于新的国情下,社会主要矛盾有所变化,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全新命题。

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结构,审视其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运行机制优化策略,供广大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以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研究生资源可视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现阶段面向研究生的管理体制,主要采取单独管理或区分管理,具备一定特殊性。

因此部分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存在运行障碍,甚至影响研究生学习质量,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现行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下的运行机制结构(一)运行具备规律性针对有研究生教学资格的高等学校,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已被列为基本工作任务,与高校整体管理工作明显区分[1]。

在实际执行管理中,由专门工作团队负责,有明确的工作方向、进度监控机制以及预期效率评估机制,不同等级工作者目标明确,职责清晰。

该种教育机制整体运行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具备长期稳定运行的特征。

(二)参与者突显自主权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工作模式相对自由,更突出了自主权。

究其原因,是研究生领域的专业性以及升学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本科院系无法发挥作用,辅助教育管理。

如若采取集中式管理将会适得其反,不利于教育管理综合质量。

为此,研究生教育管理团队全权负责研究生日常调节工作和资源编配工作,发挥独立自主权,导师和研究生则拥有更自由的实验与创新空间。

(三)管理形式相对封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研究生教育管理团队的工作进度与整体流程,需要定期向上级汇报,并接受上级对管理工作的指导;另一方面,针对重要决策,该团队拥有独立决策权。

由此可知,研究生教育管理团队仍受上级管控,但基本能保有自由和相对封闭的发展空间。

此外,面对资金短缺的情况,研究生学院可通过内部创新项目等稳定的资源供给,吸引外界投资,始终保证正常运行。

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 打造 样板

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 打造 样板

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 打造样板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端环节,其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以期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样板。

一、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1.建立多元化选拔标准,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学术潜力。

2.优化考试内容和方式,增加面试、实践操作等环节,提高选拔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3.强化研究生导师在招生选拔中的责任,确保选拔到具有培养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1.完善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2.推进课程内容更新,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

3.加强实践教学,增设实习、实训等环节,提升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1.提升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2.加强导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环境。

3.完善导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导师投入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

四、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1.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

2.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鼓励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提升学术影响力。

3.严格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规范论文撰写、评审和答辩程序。

五、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和保障体系1.加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2.拓宽研究生就业渠道,加强与企事业单位、高校等合作,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建立健全研究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研究生就业情况,优化培养方案。

大学研究生培养校院两级管理暂行办法

大学研究生培养校院两级管理暂行办法

大学研究生培养校院两级管理暂行办法为了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健全责权明晰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根据我校现有研究生教学与管理资源,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研究生学院和各研究生培养二级单位(指具有研究生培养职能的学院等二级单位,以下简称二级单位)应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有关管理文件,实行依法办学。

第二条研究生学院负责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和校级管理文件,组织安排研究生教学,检查和评估研究生培养质量,协调和指导各二级单位的工作。

第三条二级单位组织落实并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学校文件规定的权限内,制定本单位有关的管理文件,负责本单位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

第二章研究生学院工作职责第四条制定和修订学校有关研究生教育管理文件。

第五条组织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审核与培训。

第六条审批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资格。

第七条制定和修订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文件,组织审定各类别研究生培养方案,审查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第八条下达研究生教学任务,统筹安排研究生校级公共课,协调各二级单位安排专业课;下发教学任务书;统一调配研究生教室。

第九条组织研究生网上选课。

第十条办理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印刷手续,安排研究生考试时间、地点。

第十一条负责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和学术报告成绩的备案工作,成绩更正的审核工作;出具考博和就业等校外用成绩单。

第十二条审批博士学位论文送审和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批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无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的二级单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送审和答辩委员会组成,以及硕士生学位论文随机抽查匿名评审工作。

第十三条审核各类研究生毕(结、肄)业信息和学位信息,起草毕(结、肄)业文件和学位授予文件,印制毕(结、肄)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第十四条负责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监管工作,包括监督指导二级单位开展教学检查、检查二级单位在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和预答辩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

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探讨【摘要】从管理水平、培养方式、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多年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从管理水平、教工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多方面介绍了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经验。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问题;管理现状;经验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进行,如何确保在扩大研究生规模前提下,保证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给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传统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

本文从管理水平、培养方式等几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本人多年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对于研究生培养的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调整。

目前研究生教育一般分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一级管理主要由研究生院负责,二级管理由学院负责。

基层研究生教育主要由学院负责,学院设有一名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一名兼职或专职的研究生秘书。

由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工作都由学院具体承担,研究生秘书工作量也逐渐增多。

随之而来的是研究生秘书人数需求的增加,研究生秘书大多在研究生中招聘,大多没有相关的管理经验,这就必然给研究生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

2、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研究生培养一般由学校研究生院,下设培养办等机构专门负责研究生培养环节的管理。

近几年,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研究生人数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

研究生教育管理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分散管理模式,日常管理与学籍管理由学院研究生教育办负责,教学管理由研究生院培养办进行,研究生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及专业等方面的教育与管理由导师和学生辅导员共同负责,在研究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这种分散式管理体制运行流畅,问题较少。

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增长,原有的分散式管理体制已经滞后于这一新形势下的要求,亟需高校在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与现有的研究生管理培养现状相适应。

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

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

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1. 教研管理与学校发展教研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研究和实践,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起有效的桥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是指对教研活动进行科学、规范和有序的管理。

2. 教研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教研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教研管理规章制度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应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享受到相同的权益和机会。

(2) 科学合理原则:规章制度应科学合理地规范教研活动,确保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能够与学校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3) 系统完整原则:规章制度应包含完整的教研管理流程和相关的配套政策,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4) 鼓励创新原则:规章制度应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教研管理的内容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研项目管理:规定教师的教研项目立项、申报、评审和管理程序,明确教研项目的类型和要求。

(2) 教研成果评价:规定教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和评审程序,包括教师的科研论文、教材、教案、课程设计等教研成果的评价。

(3) 教研活动管理:规定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方式和组织形式,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4) 教研资源管理:规定教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原则,包括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期刊、网络平台等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5) 教研经费管理:规定教研经费的使用方式和管理程序,确保教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监督。

(6) 教研管理责任制:规定教研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领导、教研组长和教师的管理责任和权限。

4. 教研管理的实施和监督为确保教研管理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和监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 论 研 究 生教 育 管 理 工 作 的体 制 与模 式
侯树 成 , 董春 游 , 韩 大伟
( 黑龙江科技大学 研究生学 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2 7 )
摘要 : 文章分析 了研 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面临的挑战 , r l -  ̄C a 生教 育管理 质量保 障体 系和长效机 制建设进 行 了探 索 , 并构 建 了校一 院一 导师三级 管理体 制下“ 四位一体” 研 究生教 育管理工作模式。 关键词 : 研究生 ; 教 育管理 ; 探 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 : G 6 4 7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3—2 6 1 4 ( 2 0 1 3 ) 0 8" 0 0 3 3— 0 3


研 究 生教 育管理 工作 面 临的挑 战分 析
规 模 的 同时 , 把 主要精 力集 中到抓质 量上来 , 把研 究 生教育 办 出特色 、 办 出水平 。 3 . 随着 社会 需 求 的变 化 , 研 究 生培 养 目标 正 在 从 比较 单 一 的学 术 型 向学 术型 与专业 型并 重发 展 我 国正在建 设 创 新 型 国家 , 培 养 相 当规 模 的学
2 0 1 3年第 8期 总第 2 3 2期
黑龙江高教研 究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No . 8, 2 0 1 3 S e r i a l No . 2 3 2
研 究生 教育 管理 提 出了新 挑战— —在 继续 稳步扩 大
育, 它具有知识传播 、 知识创新 、 人才培养 、 科技开发 和社会 服务 等多 种功 能 , 对推 动科 技进 步和 经济 、 社
会 发展 具有 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至 此 , 加 强 研 究 生 教 育 管理 工作 的实 效性 更显 得尤 为重 要 。
各 高校研 究 生教育 管理 工作 , 各有 所长 , 综合起
来表现为 : 在思想教育上 , 存在着创新做法不多, 教
育 内容 吸 引力不 够 , 教 育 效 果 不 明显 的问 题 。在科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1 0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 目【 高校学 生工作 ) “ 校一 院一导 师三级管理体制下 ‘ 四位一体 ’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模式研 究”I 编号 : 1 2 5 2 X S 3 4 5 ) ;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 学改革项 目“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 制机制 问题研 究” ( 编 号: J G XM— HL J 一 2 0 1 1 1 0 6 ) 。 r
整结 构 , 突 出和强 化办 学 的优势 和特 色 , 是 一个 重 大
术型人才是研究生教育承担的重要责任。但是 , 应
该看 到 , 发达 国家 已经 开 始 将 研究 生 培 养 的 重点 转 向应 用 型人才 ,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发 展对 应 用 型 人才 的
需求 也正 在迅 速 增 长 。现 在 , 我 国专 业 学 位 培养 规
关键 。
4 . 随着 研 究 生 培养 类 型 的增 加 , 教 育 管理 工作 呈 现复 杂化 局面
2 . 随 着 发展 阶段 的 推进 , 研 究 生 教 育改 革 发 展 的着力 点 正在从 数量 向质 量转 变 作 为 特色应 用 型 本科 大学 , 如何 应 对 研 究 生 教
当前 , 世界 范 围 内 的高 等 教 育 正 在发 生深 刻 的 变革 , 研究 生教 育 管理工 作也 面 临着新 的挑 战 。 1 . 随着 高 等教 育 大 众 化 的推 进 , 越 来 越 多 的高 校具 备 了研究 生 培养资 格 在这 种情 况下 , 研 究 生 教 育 如 何 重新 定位 和调
研 究 生 教 育 是 我 国教 育 体 系 中 最 高 层 次 的教
育本 身 的质量 要求 , 应 对 经 济 社 会 发展 对 研 究 生创 新 能力 和质量 规格 的要 求 , 是 研 究 生教 育 改 革 必须 解决 的课 题 , 是 关 系 研 究 生 教 育 成 败 的一 个 关 键 。 随着很 多高 校具 有 了研 究 生 学 位授 予 权 , 促 使 研究 生 招生 规模 的不 断扩 大 , 研 究生 的数量 不断 增加 , 对
用 性 和实践 性 较 强 的 工 作 , 为企业 、 公 司 和社 会 服
务。
模 只占研 究生 培养 规模 的 2 0 %左右 , 发达 国家 已经
超过 5 0 %_ 1 J 。在这 样一 个发 展趋 势 下 , 特 色 应 用 型
本科 大 学各类 型 、 各层次 研究 生 的 比例 如何优 化 , 培 养模 式 如何改 革 , 如何 更 好 地 既 满 足科 学 研 究 对学 术 型人 才 的需 求 , 又 满 足 区域 经 济社 会 发 展 对应 用 型人 才 的需求 , 已成 为摆 在 我 们 面前 必 须 很 好解 决 的一个 重要课 题 , 也 是关 系研 究 生 教育 成 败 的一个
课题 。其 中 , 重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考 虑 三个 方 面 : 一是 精 英 教 育 。
《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 改革 和发 展 规 划纲 要 ( 2 O 1 0 —
2 0 2 0 年) 》 提 出, 对 于国家设立 和建设 的高水平 大
学, 要从 国家 战 略 目标 出发 , 强 调 精 英 教育 , 着 力 培 养拔 尖 创新 人才 。二 是博 士生 教育 。要很 好 研究 和 把 握 国家教 育改 革 的新 动 向 , 认 真思 考 学 校 的理念 和 对策 , 不 断提 高博 士人才 培养 质量 , 满 足 国家特 殊 服 务需 求 。三是 服务 能力 的培 养 。黑龙 江科 技大 学 被 黑龙 江省 确定 为首 批特 色应 用型 本科 院校 建设 单 位, 这 就要 求我们 培 养 出的 学 生毕 业 后 能 够 从 事 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