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应用_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应用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应用作者:冯瑱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第04期【内容摘要】人教版化学选修4中《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直是高中教学重难点,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并对该内容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对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理解,建构学科观念。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溶液离子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
本章包含四节内容: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有关选修4第三章“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优秀教学设计数不胜数,这些传统教学设计的共同点都是以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编排为依据来安排课时顺序的,没有突破在化学平衡理论的指导,教学内容从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这样的传统教学内容框架。
传统教学对单一知识点的教学比较关注,教学设计也比较精心到位,但对把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的思考要薄弱些。
学生难以建立起对水溶液体系的整体认识框架,面对综合题时常常弄不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溶液体系,该用所学的哪些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向0.1mol·L-1的NH3·H2O 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时,PH值如何变化?生答:“因为加入了NH4Cl晶体,氯化铵溶于水,溶液显酸性,酸碱中和,所以溶液的pH减小。
”这样的回答反映了学生在此章学习中存在如下认识障碍点:一、缺乏对水溶液分类体系的整体认识;二、缺乏不同的水溶液体系之间的组合变换顺序性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因此,很有必要在本章教学中采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搭建一个水溶液体系的框架。
所谓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针对一个单元(一章教材或一节教材的教学),整体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时间。
高中化学_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基础再落实】1.下列物质:①石墨②亚硫酸钠③氢氧化钠固体④氨水⑤熔融硝酸钾⑥乙醇⑦盐酸⑧金刚石⑨氨气⑩冰醋酸,其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促进水的电离的是_____2.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并将错误的选项改为正确的写法。
A.Na2S溶液:c(Na+)>c(HS-)>c(OH-)>c(H2S)B.Na2C2O4溶液:c(OH-)=c(H+)+c(HC2O-4)+2c (H2C2O4)C.Na2CO3溶液:c(Na+)+c(H+)=2c(CO2-3)+c(OH-)D.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 -)E.0.1 mol·L-1 Na2CO3溶液与0.1 mol·L-1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23c(Na+)=c(CO2-3)+c(HCO-3)+c(H2CO3)G.0.1 mol/L NaOH溶液与0.2 mol/L的CH3COOH等体积混合:c(H+)+c(Na+)=c(CH3COO-)+c(OH-)【解题方法指导】1、电解质、非电解质一定都是化合物2、存在自由移动带电微粒的物质都可导电;3、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和所带的电荷4、水的电离程度取决于酸碱抑制作用,盐类水解的促进作用(温度一定)【考查题型复习】题型一、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稀释和混合对平衡的影响2.守恒关系的应用【解题方法指导】稀释混合要注意溶质成分多确定见到加减想守恒导电电离要分清【变式练习一】1.【烟台模拟改编】25℃时,向10mL0.2mol·L-1NaCN溶液中加入0.2mol·L-1盐酸,溶液pH随加入盐酸的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Na+离子浓度大于其他点B.b点时,c(Na+)<c(CN-)+c(Cl-)C.c点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D.d点时, c(CN-)+ c(HCN)= 0.1 mol·L-1 溶液导电能力最强2.右图是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盐酸(酚酞做指示剂)的滴定曲线。
高中化学水溶液中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水溶液中平衡教案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水溶液中的平衡反应及其特点。
2. 掌握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释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影响因素。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应用 Le Chatelier 原理解释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移动方向。
2.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问题引出水溶液中的平衡反应:“为什么在水溶液中某些化学反应会达到动态平衡?”引导学生思考。
2. 学习活动
a. 学习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b. 学习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计算方法。
c. 学习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解释。
3. 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增加温度对水溶液中平衡反应会有什么影响?”
4. 实验设计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影响因素。
可以是改变浓度、温度等条件,观察反应移动的方向。
5. 教学反思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溶液
中平衡反应的理解。
四、作业
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更多关于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内容。
2.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馈
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及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电离平衡教学设计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从微观层面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
2.能结合实验现象解释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学会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建立宏微联系。
3.通过分析水溶液中微粒的种类、相互作用和变化,建立并应用电离平衡模型,提升认识水溶液中物质及其变化的水平和能力。
【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从微观层面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探究实验的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除烧水壶的水垢可以用食醋,而用于除厕所水垢的洁厕灵中却含有腐蚀性较强的盐酸。
用同浓度的醋酸代替盐酸,效果一样吗?思考、交流用生活事例导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
[设疑]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那这个强弱体现在哪呢?[分组实验]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储备预测实验3-1的现象,巡逻、指导学生操作实验。
控制整个实验过程时间为5分钟内,实验结束请学生分享实验记录。
集体预测实验现象,每组安排2名同学操作实验3-1,组内其他同学观察、比较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酸的强、弱c(H+)大小电离程度的大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出发点,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由浅入深,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能力。
pH大小:酸性越强,pH越小;导电能力: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Mg与酸反应的实质是Mg + 2H+=Mg2++H2,c(H+)【教学反思】整个课堂还是不够紧凑,目标完成度有待提高,应该更加信任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越大,速率越快。
[过渡]以上3个实验都说明了氯化氢在水中的电离程度要大于醋酸,那差距到底有多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倾听、思考、回应让学生懂得定性分析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定量分析。
[展示]图示模拟电离分析盐酸、醋酸溶液中微粒的不同 进一步“可视化”对比,启发学生进行“宏微联结”。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高二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高二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设计意图“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学生高中化学学习中的“拦路虎”,学生容易混淆“完全电离”、“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微观过程,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从微粒分类的本质去准确判断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怎样的行为以及这些微观过程的强弱程度。
本节复习课通过三个环节的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对所学溶液知识体系的梳理,深入思考其内在联系,完成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微粒观从溶质物质分类的角度准确判断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二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方程式表征和分析h2s和na2s水溶液中的各粒子变化及各种变化的强弱程度,由学生自主归纳出如何利用方程式表征这一工具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粒子种类。
第三环节通过习题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微粒观、平衡观和符号表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溶液中各粒子的来源、种类和含量,各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外界条件如何影响平衡。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提炼和应用,形成方法观。
整个复习教学运用“宏观——微观——符号——图像”四重表征分析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准确判断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2)运用方程式表征分析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知识梳理,使本章知识整体化,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
(2)运用“宏观——微观——符号——图像”四重表征分析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得出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本质和特征。
(4)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提炼和应用,形成方法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运用“宏观——微观——符号——图像”四重表征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引入】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主要研究的是电解质水溶液中各种微粒的变化。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大单元教学设计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1)全能够面认识水溶液中存在各种微粒的相互作用;
(2)能够主动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情境中水溶液问题。
水溶液的分析思路
(1)能够有效识别水溶液中各类问题;
(2)能够形成分析水溶液问题的思维分析模型,面对陌生水溶液问题,有清晰的分析思路。
水溶液思维分析模型的建立
1.2教学过程
(1)宏观现象
【学习任务1】观察不同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宏观现象,判断水溶液中微观粒子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
【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5任务1流程图
(2)微观本质
【学习任务2】揭示水溶液中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建立水溶液中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认知思路。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图6任务2流程图
1.3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目标是要让学生从分析水溶液问题时从微观视角出发,通过落实水溶液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水溶液问题的分析思路。通过任务1对学生进行引导,判断可能存在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任务2对学生进一步引导,让学生从正确的认识视角来分析水溶液中粒子间的行为,从水溶液中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微观粒子—粒子作用—作用结果—宏观现象”的分析思路。
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四个小单元的教学主题,以单元教学目为导向,将单元教学目标层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设计评价目标,最终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现将“水溶液中微粒的行为”单元复习课时教学目标和课时评价目标划分如下表(表1)。
表1“水溶液中微粒的行为”主题教学单元目标划分
单元主题
认知发展点
评价目标
高中化学_水溶液中离子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三化学教学案溶液中离子平衡专题讲评编写人: 审核人:高三化学组 使用时间:班级: 姓名: 学号:一、试题分析二、成绩分析三、错因归类:1. 有些同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审题答题欠规范。
2. 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的分析能力不足3. 读图识图能力欠缺[讨论](用时8分钟)四、教学方法讲述,分组讨论,提问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离子平衡相关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和针对性练习的设置与训练,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系统、严密与循序渐进。
2、 学会通过图像分析问题,提高读图识图能力的基本素养。
3、 增强探究化学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六、典型错题讲评(一)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的分析能力不足 【7、16(Ⅱ)】【思路总结】【高考链接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次磷酸(H 3PO 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1)H 3PO 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2)NaH 2PO 2为 (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 (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3)NaH 2PO 2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
(二)读图识图能力欠缺 【12】【思路总结】【高考链接2】(2017•甲卷•12)改变0.1 mol·L -1二元弱酸H 2A 溶液的pH,溶液中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A (c )HA (c )A H (c )X (c 2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H=1.2时,c (H 2A)=c (HA -)B.lg[K 2(H 2A)]=-4.2C.pH=2.7时,c (HA -)>c (H 2A)=c (A 2-)D.pH=4.2时,c (HA -)=c (A 2-)=c (H +)【高考链接3】(2017•乙卷•13)常温下将NaOH 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 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教学设计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的教学设计【内容提要】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利用习题反思和比照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不同,再通过改变物质种类使学生体会酸式盐的特殊性,达到会判断平衡类型的目的。
引导学生讨论在确定平衡类型的基础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及平衡的移动问题,并通过做习题使学生体会平衡判断的重要性和在考题中的使用,最后反思归纳解决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解决问题—反思原理—比照归纳—形成方法”。
突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分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会通过习题查缺补漏完善知识体系,通过做题来巩固和反思所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关键词】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判断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过程与方法:利用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判断比照区分两种池型,复习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练习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最后实行计算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练习培养学生通过做题来反思总结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教学重难点:掌握解决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教学模式:解决问题—反思原理—比照归纳—形成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导入在第三章我们主要研究了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在这个章中我们总共学习了几种类型的平衡呢?------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设疑: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什么类物质溶于水存有电离平衡呢?又有那些物质溶于水存有水解平衡呢?学生:弱酸、弱碱、水存有电离平衡,可溶于水的且含弱离子的盐存有水解平衡请同学们判断:练习1. 以下物质加入水中是否存有电离平衡或水解平衡?(不考虑水的电离)①CH3COOH ②H2CO3 ③NH3·H2O ④H2SO4 ⑤Na2CO3 ⑥FeCl3 ⑦Na2SO4⑧NaOH ⑨BaCO3 ⑩CH3COONa电离平衡_____________水解平衡____________请写出①⑩②⑤相对应平衡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疑:在所学的物质中有一类特殊的物质---酸式盐请同学们判断NaHSO4 NaHSO3 NaHCO3溶液中多存有什么平衡?以NaHCO3溶液为例来分析溶液中所存有的变化?在离子方程式的基础上我们就能够找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了例题浓度为1mol·L-1 NaHCO3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是否准确①c(Na+) > c(HCO3-)> c(H+) > c(OH-) >c(CO32-)②c(Na+) + c(H+) = c(OH-) + c(CO32-) +c(HCO3-)③c(Na+) + c(H+) = c(OH-) + 2c(CO32-) + c(HCO3-)④c(Na+) = c(CO32-) + c(HCO3-) + c(H2CO3)⑤c(OH-) = c(H+) + c(H2CO3) —c(CO32-)变式1.浓度为1mol·L-1 H2CO3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是否准确①c(H+) >c(CO32-)> c(HCO3-) ②c(H+) = c(OH-) + c(CO32-) +c(HCO3-)③1mol.L-1 = c(CO32-) + c(HCO3-) + c(H2CO3)④c(H+) = c(OH-) + 2c(CO32-) + c(HCO3-- )变式2.浓度为1mol·L-1 Na2CO3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关系是否准确①c(Na+) >c(CO32-)> c(HCO3-) > c(OH-) > c(H+)②c(Na+)+c(H+) = c(OH-) + c(CO32-) +c(HCO3-)③c(Na+) + c(H+) = c(OH-) + 2c(CO32-) +c(HCO3-)④c(Na+) = 2c(CO32-) + 2c(HCO3-) + 2c(H2CO3)⑤c(OH-) =(H+) + c(HCO3-) + 2c(H2CO3)例:.判断浓度均为1mol·L-1 NH4Cl 、CH3COONH4和NH4HSO4三种溶液中,NH4+浓度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顾影响两种平衡的因素最后总结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的比较研究对象弱电解质(弱酸、弱强、水)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实质弱酸H+ +弱酸根离子弱碱OH-+弱碱根离子盐电离出的:弱酸根+H2O弱酸(根)+OH-弱碱根离子+H2O弱碱+H+表达方式电离方程式H2CO3HCO3― +H+HCO3―CO32― +H+水解方程式CO32― +H2O HCO3― +OH―HCO3― +H2O H2CO3 +OH―影响因素温度升温,促动电离,离子浓度增大(易挥发的溶质除外)升温,促动水解浓度加水稀释促动电离,但离子浓度不增大促动水解加入同种离子抑制电离抑制水解加入反应离子促动电离促动水解进一步变式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应用(下面的题均由学生讨论完成)5.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B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B=H++HB-;HB-H++B2-回答以下问题:(1)H2B是弱酸吗?_____(2)NaHB 溶液中HB-水解吗?(3)Na2B溶液显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Na2B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5)在0.1 mol/L 的Na2B溶液中,以下粒子浓度关系式准确的是() A.c(B2-)+c(HB-)+c(H2B)=0.1 mol/LB.c(Na+)+c(OH-)=c(H+)+c(HB-) C.c(Na+)+c(H+)=c(OH-)+c(HB-)+2c(B2-)D.c(Na+)=2c(B2-)+2c(HB-) 将上题中的H2B=H++HB-;改为H2B H++HB-答案如何?再将上题中H2B=H++HB-;HB-= H++B2-回答以下问题:体会考题热点1.判断正误:(准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1)(2011·江苏高考) 水解反应NH 4+ +H 2O NH 3·H 2O +H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 )(2)(2012·天津高考)在CH 3COONa 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CH 3COOH 固体可使C(Na +)=C(CH 3COO -) ( )(3)(2012·海南高考)将FeCl 3溶液直接蒸干可制得无水的氯化铁 ( ) 2.(2010高考广东卷)HA 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
化学教案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具体作业内容如下:
a.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总结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b.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并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如沉淀的形成、溶液颜色的变化等。
c.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计算题,以巩固对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理解和应用。
d.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某一溶液的离子平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推荐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科学讲座和实践活动,拓宽视野,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作业应涵盖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溶液中离子平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作业难度应适中,既能够challenge学生,又能够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完成。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实验教学的组织:在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2.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互动和启发性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性。
3.评价方式的不足: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拓展与延伸
《离子溶液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离子溶液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离子溶液电离平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离子溶液的电离平衡以及相关概念。
2. 掌握计算离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方法。
3. 形成正确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动手实验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离子溶液的电离平衡介绍。
2. 离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
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回顾溶液与电离的基本概念。
- 引发学生对离子溶液电离平衡的思考。
2. 理论讲解:- 介绍离子溶液的电离平衡概念和相关原理。
- 阐述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和关键计算步骤。
3. 实验演示:- 设计适合初学者的离子溶液电离平衡实验。
-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4. 数据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计算离子浓度。
- 分组讨论和展示分析结果。
5. 总结和拓展:- 总结离子溶液电离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离子溶液电离平衡相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2. 对离子溶液电离平衡概念理解的深度。
3. 对离子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4. 分组讨论和数据分析的合作能力。
5. 对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的积极参与。
五、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和设备:离子溶液样品、玻璃、电子天平等。
2. 教学资料:课件、实验指导书和相关教材。
六、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究离子溶液的酸碱性质和pH值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设计自己感兴趣的离子溶液电离平衡实验,并进行实施和分析。
以上是《离子溶液电离平衡》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希望能帮助您初步展开教学内容的规划和准备。
如有需要进一步详细的内容和资源,还请具体考虑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化学离子酸碱平衡教案
初中化学离子酸碱平衡教案
教学内容:离子酸碱平衡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在溶液中的构成和性质;
2. 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
3. 掌握离子酸碱平衡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离子酸碱平衡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难点:理解离子在酸碱反应中的作用和平衡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离子和酸碱的基本知识,并提出离子酸碱平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离子酸碱平衡(15分钟)
1. 介绍离子酸碱平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给出具体的离子酸碱平衡反应方程式,并解析反应过程;
3. 讲解在离子酸碱平衡中如何判断酸碱性质和PH值,并举例说明。
三、实验(20分钟)
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离子酸碱平衡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结果的原因。
四、练习和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离子酸碱平衡的相关问题,并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离子酸碱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到离子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化学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离子平衡》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离子平衡》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离子平衡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一、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平衡概念,掌握离子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2. 熟悉常见的离子平衡反应及其应用,能够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平衡概念、离子平衡条件、离子平衡计算方法。
- 教学难点:离子平衡反应的应用,自然界中的离子平衡现象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涉及离子平衡的知识点。
2. 实验器材:准备离子平衡实验所需的器材、试剂和溶液。
3. 多媒体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以便通过图像和动画展示相关实验和现象。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和引导通过展示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如卤素离子在水中的行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离子平衡的思考和猜测。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离子平衡的普遍性。
2. 理论知识介绍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离子平衡的概念、离子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通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离子平衡反应的特点和常见的离子平衡反应类型。
3. 实验演示设计简单实验演示,如酸碱中和反应中的离子平衡,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离子平衡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中离子浓度变化的规律。
4. 学生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器材、配制溶液等方式,亲自参与离子平衡实验,实践离子平衡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知识巩固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思考和互动问答等方式,确认学生对离子平衡的概念、条件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提出一些常见的离子平衡反应现象,让学生解释其原因和解决办法,检验学生对离子平衡知识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和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进行知识的复和巩固。
通过展示一些离子平衡的实际应用场景,拓展学生对离子平衡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
“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
冯燕瑛
【期刊名称】《化学教育》
【年(卷),期】2010()S2
【摘要】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这样的素质也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1)
【总页数】3页(P151-153)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离子平衡;提出问题;学生活动;创造性人才;问题解决;解决实际问题;氢氧化钠;溶液酸碱性
【作者】冯燕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应用 [J], 冯瑱
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应用 [J], 冯瑱;
3.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J], 郑琳匀;衷明华
4.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式的探究——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为例[J], 张一芳;尚晓凯;石亚伟;范宁娜;冯勋;张甜
5.平衡常数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中的应用 [J], 陈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化学《水溶液中离子平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三化学教学案溶液中离子平衡专题讲评班级:姓名:学号:一、试题分析二、成绩分析三、错因归类:1.有些同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审题答题欠规范。
2.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的分析能力不足3. 读图识图能力欠缺[讨论](用时8 分钟)四、教学方法讲述,分组讨论,提问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离子平衡相关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和针对性练习的设置与训练,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系统、严密与循序渐进。
2、学会通过图像分析问题,提高读图识图能力的基本素养。
3、增强探究化学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六、典型错题讲评(一)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的分析能力不足【7、16(Ⅱ)】【思路总结】【高考链接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1)H3PO2 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2))NaH2PO2 为(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3))NaH2PO2 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二)读图识图能力欠缺【12】【思路总结】【高考链接2】(2017• 甲卷• 12 )改变0.1 mol·L-1 二元弱酸H2A 溶液的pH, 溶液中H2A 、HA- 、A2- 的物质的量分数δ(X) 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δ(X)=2c(X)c(H A) + c(HA-) + c(A2-)]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H=1.2 时,c(H2A)=c(HA-)B.lg[K2(H2A)]=-4.2C.pH=2.7 时,c(HA-)>c(H2A)=c(A2-)D.pH=4.2 时, c(HA-)=c(A2-)=c(H+)【高考链接3】(2017•乙卷•13)常温下将NaOH 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 a2(H2X)的数量级为10-6B.曲线N 表示pH 与lg c(HX-)c(H2X)的变化关系C.NaHX 溶液中c(H+)>c(OH-)D.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c(HX-)>c(X2-)>c(OH-)=c(H+)课堂小结:【课堂练习】298 K 时,在20.0 mL 0.10 mol·L-1 氨水中滴入0.10 mol·L-1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案教案名称: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学对象:高中化学学生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概念和相关术语。
2.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离子浓度。
3.了解离子平衡对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相关实验材料。
2.实验器材:玻璃容器、电极、电压计等。
3.学生课前作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有关离子的知识,复习离子的概念和离子的形成。
2.介绍(10分钟)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概念,并解释为什么水溶液中存在着离子平衡的现象。
解释离子平衡的相关术语,如离子互相转化、离子的溶解和沉淀等。
3.计算离子浓度(15分钟)解释如何计算离子浓度,介绍摩尔浓度和等维度浓度的计算公式,并举例进行计算。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离子浓度的方法。
4.案例分析(15分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熟悉离子平衡的应用。
例如,一杯含有KCl、NaCl和CaCl2的水溶液中,每种离子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2mol/L和0.3mol/L,计算溶液中各离子的总浓度。
5.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课时:1.实验演示(15分钟)利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展示离子平衡对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例如,在两个玻璃容器中分别加入NaCl和AgNO3的水溶液,观察不同离子浓度下的溶液的电导性质和颜色变化。
2.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不同离子浓度对溶液性质的影响,并总结规律。
3.总结(10分钟)组织全班讨论,总结离子平衡对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强调离子浓度对溶液电导性、沉淀和溶解等方面的影响。
4.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计算离子浓度的练习题和写一个关于离子平衡在生活中应用的小论文等。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化学《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普通高中教科书选修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总复习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3.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教材分析】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与化学平衡密切相关。
本章内容实际上是应用前一章所学的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分析,体现了化学平衡理论的指导作用;pH的应用、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等,体现了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了上一章中的化学平衡的理论知识,在必修中还学过电解质的知识。
在学习这章内容的时候,注意应用已学知识,从电离平衡到水解平衡到溶解平衡层层递进,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1.认识电解质、盐类的水解的概念及方程式的书写。
2.理解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3.掌握溶液pH值、电离平衡常数、水解平衡常数、溶度积的计算公式。
4.掌握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
2.难点:相关计算。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教学过程】环节一【电解质和盐类水解】1、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H2O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的有机物(蔗糖、酒精)、NH3(2)强电解质: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例如: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的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不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例如:弱酸、弱碱、水。
注:判断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无关,与溶液的导电性无关。
硫酸钡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浓醋酸可能比很稀的盐酸导电能力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
冯燕瑛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100088)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这样的素质也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1)创造性人才应该具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学习的困难,逐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自主建立和表达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的模型,并能从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提出、解决、应用三个维度的训练和提高。
(3)感受和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即思考—提问—寻找—提取—解决—再提出问题—再解决的全部过程。
(4)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方法相互学习、协作完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升华的过程。
2 教学背景分析
2.1 教学内容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1)学生问题情景的展示(解决和训练学生如何提出问题)
(2)建立和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式
(3)应用某些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4)提升对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认识和实际应用。
从定性到定量分析和处理问题。
2.2 学生情况
(1)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1、2的全部知识内容;
(2)学生已经学习了选修4全部的内容。
特别是在学习选修4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比较集中,他们提出较多的问题。
(3)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学习理论的能力和模型,能够应用推理方法、对比方法、数据方法讨论化学问题。
(4)学生对中和反应溶液显性问题的分析、对溶液中的微粒分析和关系都是学生认知的问题。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设计强弱电解质的实验测定方法;
(2)学习分析强、弱酸与氢氧化钠、锌反应的实际情况,并归纳整理。
(3)提升对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认识和实际应用。
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和处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2)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3)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地看待物质之间的关系,关注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树立设计实验注意可行性和简捷性的意识。
(2)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问题探究的科学精神。
(3)学习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4 教学重点难点
·
1
5
1
·
2010年增刊Ⅱ 化 学 教 育
教学重点:
(1
)解决学生对《选修4》中疑难问题;(2
)应用理论解决问题(从微观观点解释问题)。
教学难点:
(1
)应用和巩固运用观察—比较—归纳学习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2)从微观观点解释问题,达到较高水平的问题解决的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1课的引入酸与碱反应溶液显性讨论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入研究[问题展示]创设情境
某一元强碱与某一元酸完全中和,生成的盐溶液呈什么性?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又如何?[问题展示]创设情境
一元强酸、
弱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规律?氢氧化钠与醋酸;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硫酸溶液呈什么性
分享交流
观看问题感受自己和他人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思考、讨论、汇报分享交流
相同浓度、相同pH讨论、回答、叙述
引入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抽象问题具体化模型的建立
环节2
盐溶液酸碱性判断数据的应用[问题展示]创设情境多元弱酸盐的酸碱性判断分享交流
电离和水解的影响因素
拓展提高应用数据解决问题
环节3知识的应用
[问题展示]实践操作问题1
溶液酸碱性、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思考、讨论、汇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环节4
实验的设计
[问题展示]实践操作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强弱酸?
1.
根据你学习的知识设计合理的简捷的实验2.
实验设计的择优,说明理由问题的解决的探究活动讨论、探究、整理、表述拓展提高
问题、方案、方案比较、实施、交流、归纳思路环节5
实际问题解决及反思
[问题展示]问题2、4效果评价
归纳总结
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拓展提高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归纳思路
[作业]学案的其它题
·251·化 学 教 育 2010年增刊Ⅱ
5 教学反思
在准备这样一次课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中在溶液离子平衡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因为这样一章理论化比较强的内容在比较短的时间中全部掌握是困难的,对于优秀学生说,他们基本通过课上的教师讲授,已经接受了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部分学生不能够在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因此本节习题课显得更为重要。
问题来自于学生,在新课完成后对125位学生进行了调查,这次课完全根据学生中出现最多的问题,进行了大家帮助大家的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学习技巧的集体学习的过程,而教师的地位是带动全体学生进入探究和学习,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本次课的设计是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符合学生的探究难度,符合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应用有用的信息、数据、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落实的到位。
比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的结果。
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问题的探究还没有完全到位,比如:实验设计和学生自己实验操作由于时间的限制没有完全完成。
学生受到环境的影响(300人听课的环境)学生主动大胆回答问题的比平时的少。
说明我们平时的练习少。
课上学生的反应比较快,发言达到了60%左右;探究参与的程度达到了100%,完成了预想的计划和设计。
通过课后的反馈,学生收获大的占93%,能够比较顺利的解决这样一类问题的学生增多了;学生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希望这样的课多上,让他们也见见这样的环境,促使表达能力和胆量更大。
探究的设计和时间还应该进一步增长,发散思维和具体问题(思维收敛)的时间安排的设计上应该进一步的改进。
5.1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学生自己评价(见学生的反思表)、教师评价(学案中的习题作业完成,交作业教师批改)批改作业、学生之间的评价(课上的发言,其他同学的评价和讨论)
评价量规
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发言和探究的发言或评价
优秀没有发言但是积极参与探究的良好
学生的作业完成的正确优秀
有问题出现基本知识有问题的良好
实验设计方案合理的优秀
设计不合理而且有错误的良好5.2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问题来自于学生,学生的充分的参与探究,因为问题是来自于学生自己的问题,所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学生投入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强。
探究的问题不是来自于教师。
所以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在30分钟。
(2)思维的扩散与收敛相互结合,如:溶液的酸碱性的确定可能性的讨论和研究(扩散、想象充分),最后收敛到一元强碱与一元弱酸等体积的混合后的pH的确定(收敛到一个经常的常见的题型中)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解决了问题,而且通过他们的探究相互之间帮助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体现了新教材的相互学习的方式。
(3)教师利用新教材中的水解常数和电离常数,交给学生应用工具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定性到定量分析溶液中的微观离子浓度的排序;从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化学平衡都可以作为微观粒子的判断依据;从相互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的矛盾如:碳酸钠溶液中水解的分步;碳酸氢钠溶液的水解和电离矛盾的二个方面以什么为主,应该参考的二个常数;当然除了应用数据外还可以应用实验的方法,都可以做为判断电离和水解为主的原因和理由。
(4)在课堂上和教学中,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用工具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是教师在这节课中的关键。
教师通过语言精练、语言准确的教学过程,是新教材中特别重视和教师此次课的主要特征。
溶液呈酸碱性主要由氢离子与氢氧根的浓度;溶液中离子浓度排序应该由电离和水解程度的强弱决定。
·
3
5
1
·
2010年增刊Ⅱ 化 学 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