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0000342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学分学时:64一、课程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大学生必修课程,是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Office办公自动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安全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 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1)计算机基础知识;2)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3)Office办公软件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1)具备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文件管理能力;2)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文档操作和应用能力;3)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4)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演示文稿制作能力;5)具备基本的Internet操作能力;3、素质目标1)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2)具有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3)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服务意识;5)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总体设计思路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并了解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为起点,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合理的文件管理及基本的文件操作为引导,进而掌握使用最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辑、表格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
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情境(课程单元)组成:2、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30课时。
3、课程单元描述课程单元1四、课程评价(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及方式说明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50%)、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10%)、作业(占10%)、企业教师技能评定(占20%)等五方面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机技能和计算机应用素养,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标准。
1. 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1 计算机硬件基础:了解常见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正确安装和连接硬件设备,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能解决硬件故障。
1.2 操作系统基础: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能够熟练操作常见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 OS等,能够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管理、软件安装和卸载等操作。
1.3 常用软件应用: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能够完成日常办公任务和简单的数据分析。
1.4 网络与互联网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安全知识,能够使用浏览器访问网页、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熟悉常用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应用。
1.5 数据库基础: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
1.6 编程基础: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至少一种常用编程语言。
2. 课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2.1 计算机硬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常见硬件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操作系统:常见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如Windows、Mac OS 等。
2.3 办公软件应用: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2.4 网络与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知识、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社交媒体的使用等。
2.5 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简单的数据操作。
2.6 编程基础:计算机编程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常见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学生在经历做项目的过程中,尝试在实践中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构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过程中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养成崇尚科学与热爱计算机学科的精神,养成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精益求精和团结协作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内容标准项目名称工作任务内容标准活动设计参考课时项目一认识计算机任务1初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计算机系统各主要设备;能描述计算机主要部件在系统中的关系及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小组呈现的方法4作用。
任务2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1、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能知道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2、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应用;能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学习方法。
4项目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任务1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列举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能知道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的作用;2、能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能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面向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原理和应用,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解和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了提高效率、促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二、课程目标1.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
4.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常用应用。
6.发展计算机编程的基础技能和思维方式。
7.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的概念、种类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常用计算机术语。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主要硬件器件。
•CPU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
•存储器的种类、特点和分类。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设备的基本原理。
(3)计算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
2. 计算机应用(1)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特点和开发过程。
•常用办公软件、图形图像软件、多媒体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通信原理。
•互联网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
(3)计算机编程•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
•理解控制结构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熟悉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3. 实践环节•计算机硬件的拆装和维修实践。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装和配置实践。
•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和使用实践。
•计算机编程的实践应用和项目实施。
四、考核方法•平时学习和作业:占总成绩的50%。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5%。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25%。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代码:111101033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生物制药技术、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疗保险实务、医学文秘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32课内实践学时32独立实践学时30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处理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碰到的事务,注重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其他课程奠定了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及其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了解计算机信息编码及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平台的基本操作以及在其上的常用软件的功能和应用;熟悉Office系列办公软件: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基本知识及功能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及相关概念,掌握因特网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电的基础知识和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基于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四大基本能力: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
具体为:理解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在实际应用中综合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具有判断和选择计算机工具与方法的能力。
能有效地掌握并应用计算机工具、技术和方法,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
熟练掌握与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评价和吸收。
掌握与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地表达思想,彼此传播信息、沟通知识和经验;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团队协作方式。
3.素质目标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计算机不仅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且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计算机及互联网有了极其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资源,为终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及良好的学习工具;善于使用互联网和办公软件是培养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在信息社会里,计算机使用者的道德规范与社会责任是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我们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每一章都设计了多个实例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
3、边讲解、边演示、边练习。充分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软件
以及实验室自身的软硬件环境,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边利用多媒体软件进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WORD格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有的专业,
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
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
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
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
打印预览。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5、Word 2010 的图形功能:图形创建与编辑、图文混排。
教学要求: 1、了解 Word 2010 的特点;掌握
Word 2010 的启动方法,理解其窗口组
成。 2、掌握 Word 2010 文档的基本操作、编辑、排版、样式表格制作、图文
混排等。
第四部分
电子表格软件( Excel 2010 ) (15 课时 )
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操作系统
Windows;
第三部分互联网的利用;第四部分
Office 2010
应用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三、 课程目标 (一)、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
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各行各业从事现代化办公、计算机设计及应用等领域人材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其它课程及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通常开设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年,是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后续的计算机图形设计、网络技术等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先行课。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0FFICE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能满足现代企业办公对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要,同时达到劳动厅计算机技能考证或计算机操作员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1.能力目标:①能识别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并进行简单组装、维护及配置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工作环境②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文件、资料进行有序管理、妥善地保存与备份③能使用WORD2003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和打印④能使用EXCEL2003完成数据的管理、分析和统计⑤能使用POWERPOINT2003完成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和发布⑥能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检索、整理工作2.知识目标:①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②熟练掌握Windows XP系统下的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理解Windows XP系统中的回收站、剪贴板、快捷方式的作用,熟练设置Windows操作环境,学习利用局域网实现信息共享。
③熟练掌握键盘、鼠标、麦克协l、音箱、摄像头、打印机等常见外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l~2种汉字输入法。
④熟练掌握Word2003中的文宁编辑操作、宁符格式控制、段落格式控制、页面设置、项目符弓、分页和分节等技术,能熟练运用各种对象(自绘图形、图片、艺术宁、文本框等)进行图文混排,实现表格的插入、编辑、修饰及运算等各项功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编号 (由教务统一编) 开课系部 计算机平面设计 课程名称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时/学分其中实验 或上机学时考核方式 提问、考勤、笔试、操作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适用学科或 对 象计算机平面设计 (必、选)修 必修课程授课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中国广播电视出 版社二 、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必修的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 技能的操作课程,也是为后续学习与专业课程奠定的计算机技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本课程的设计内容包括计算机基 础、中文 WINDOWSXP 操作系统、WORD2003 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03 电子表格、 POWERPOINT2003 演示处理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本课程是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于一身,理论必需,应用为主。
(2)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属于专业课程的前置课程。
对学习专业课程 起到前导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紧紧围绕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 能为出发点,注重提高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 交流,并实施分层次教学,工学结合,因材施教,深入浅出。
结合目前现代办公应用中的常 用操作技能,以现代办公应用为导向,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按照“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这四个环节有序展开。
其中本课程的设计内容依据企业的“办公应用”的岗位要求,确定“办公应用”关键技术为其核心,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重新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的能力 需求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时掌握市场与企业的需求,使之及时转化并作为教学资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学时数:5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所有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专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培养中专生信息素养的必修课程。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该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范畴,除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的基本素质外,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学习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奠定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概念、计算机中信息编码及格式等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接入Internet 的各种方式。
掌握WindowsXP/2000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和简单应用,并熟练掌握中英文录入(其中要求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掌握Internet 的基本应用,具备在Internet 上检索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和下载文件的能力。
了解0ffice2016办公自动化软件套件,掌握WindowsXP/2000环境下文档编辑(WOrd )、电子表格(EXCel )和演示文稿(PowerPoint )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及其应用。
掌握计算机安全使用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计算机发展及应用(1第二节: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2 第三节:计算机信息表示 (2 第四节:操作系统(1 第五节:计算机安全操作与病毒防治 (2 (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进制之间的转换,ASCIl 码,计算机安全操作与病毒防治。
(三)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进制之间的转换,ASCll 码。
\7 ∖7 ∖7 ∖J∕时时时时时 学学学学学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 Window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2学时)第二节: 资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的使用(2学时)第三节: 文件及文件夹基本操作(2学时)第四节: 控制面板设置(2学时)(二)基本要求: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功能、分类;WindowsXP文件的新建、复制和移动;控制面板中的声音、添加新硬件,鼠标和键盘、系统日期和时间等设置;系统工具“磁盘清理程序”、“磁盘扫描程序”、“磁盘碎片整理程序”;附件“画图”、“记事本”的使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计算机基本原理、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基础等内容,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化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和学习,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运用等。
2. 使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了解网络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使其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计算机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工作原理、数据表示与运算等内容。
2. 操作系统,主要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网络配置等。
3. 办公自动化软件,主要介绍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Word文档处理、Excel数据分析、PowerPoint演示制作等。
4. 网络基础,包括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
5. 信息安全与数据处理,主要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课程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的演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采取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3. 项目驱动教学,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开设时间:一年级学时:80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它担负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和信息素质形成的任务。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Windows 下使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字表处理、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和Internet应用的能力。
它是全院各专业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课程,是学习《办公自动化》、《摄影摄像》、《CAD设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技能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实用技能之一。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文档的编辑、数据库统计、网上信息的搜索和资源利用,以及幻灯片制作基础等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
课程教学目标如下:(一) 知识目标:1、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一种中文录入方法。
4、熟练掌握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进行图文处理的方法。
5、熟练掌握使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
6、熟练掌握使用软件PowerPoint进行创建、编辑演示文稿的方法。
7、理解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8、熟练掌握因特网(Internet)基本操作。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三)情感目标: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四、课程内容与标准五、教学实施(一)教材选用选购教材的原则:选择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要求与大纲吻合好,操作步骤详细,采用案例组织教学内容的教材。
建议选购教材与上机指导用书。
(二)教学方法1、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实验课”教学模式,不再区分理论课和实验课,将讲和练有机结合,将教学全部安排在机房进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要提倡“精讲多练”和“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突出基本知识的掌握,着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必需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设立的必修课程。
本文档旨在规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熟悉常用的办公软件和互联网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
三、课程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硬件组成
1.2 计算机操作系统
1.3 计算机网络基础
1.4 计算机安全与保护
2.办公软件应用
2.1 Word文档处理
2.2 Excel数据分析与处理 2.3 PowerPoint演示制作
2.4 Outlook邮件管理
3.数据库应用
3.1 数据库基本概念
3.2 数据库管理系统
3.3 SQL语言基础
4.程序设计
4.1 编程基础知识
4.2 算法与流程图
4.3 基于Python的程序设计
5.互联网应用
5.1 常用互联网服务
5.2 网页设计与制作
5.3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四、评价方法
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五、附件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1.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用于保护创造性劳动成果。
2.数据保护: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保护,法律对其有严格的规定。
3.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和计算机系统,防止非法的访问、攻击和破坏。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运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熟悉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设置。
4、掌握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如网络连接、浏览器使用、电子邮件收发等。
(二)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 Windows 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操作。
2、能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满足日常办公和学习的需要。
3、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开展简单的电子商务活动。
4、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规范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硬件,以及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软件。
3、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如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ASCII 码和汉字编码等。
4、计算机的安全与维护,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完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时:52学分:3开课学期:第一或第二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院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理论,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使之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图形编辑、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技术能力,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和从事其他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为大纲,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能力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通过实例引入,理论解析,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理解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实践工作,不断提高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性能指标、编码及病毒防治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2)熟练掌握打字技巧;(3)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管理文件及资源的操作方法;(4)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创建、文字处理及图文编排;(5)熟练掌握Excel电子表格制作及数据处理;(6)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及对幻灯片的编辑和美化;(7)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办公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
具体包括:(1)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3)运用Word处理文档;(4)运用Excel处理电子表格及数据;(5)运用PowerPoint处理演示文稿以及对幻灯片的编辑和美化(6)运用互联网处理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电子邮件的收发;(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处理日常办公事务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为学生走向社会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提供计算机一般应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课程。
采用任务式讲解方式,以任务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根据社会需求,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职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信息素养与能力而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满足现代机关、企业办公对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要。
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其它课程及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根据岗位(群)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的融入到项目中。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与教师的演示讲解有机结合。
教师提出工作任务,设计工作场景,准备教学案例,引导性示范,让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边学边做边练,在老师适当的指导和引领下,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课程设计流程图五、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认识计算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编辑排版、数据处理、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文明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特点、用途及发展趋势,了解计算机系统中硬、软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各部分基本功能;2.了解Word的特点和功能,理解样式的概念;3.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及其关系;4.理解PowerPoint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常用概念,理解母板的概念。
(完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时:52学分:3开课学期:第一或第二学期第一部分前言1.课程性质与地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院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本理论,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使之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图形编辑、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技术能力,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和从事其他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2.课程的设计思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为大纲,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能力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通过实例引入,理论解析,情景模拟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理解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实践工作,不断提高操作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性能指标、编码及病毒防治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2)熟练掌握打字技巧;(3)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管理文件及资源的操作方法;(4)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创建、文字处理及图文编排;(5)熟练掌握Excel电子表格制作及数据处理;(6)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及对幻灯片的编辑和美化;(7)掌握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办公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
具体包括:(1)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3)运用Word处理文档;(4)运用Excel处理电子表格及数据;(5)运用PowerPoint处理演示文稿以及对幻灯片的编辑和美化(6)运用互联网处理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电子邮件的收发;(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处理日常办公事务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3)为学生走向社会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基础是本校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础理念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着重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在计算机的单机和网络操作环境中使用应用程序的能力,并对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4、倡导目标驱动,强调体验实践本课程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所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定位于技能课。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计算机基本操作以及常用软件的使用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满足未来职业的需要;学习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如:电子商务)的学习提供相关背景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涉及文字录入、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知识,并有针对性的介绍Windows XP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应用、Internet的使用等基本知识。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即集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和自主学习为一体,在学习中应注意知识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并通过“掌握-提高-应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才能满足未来职业的需要。
(一)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文字录入的方法与技巧;2.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3.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4.能熟练使用互联网进行邮件的收发、信息的检索以及相关资料的下载和上传;5.能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修理。
(二)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和维护方法;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操作和功能;3.掌握常见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
(三)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3.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4.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证目标能够通过办公软件中级操作员或者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必修课。
课程开设的根本出发点是基于信息社会的职业技能需求,信息处理、信息获取、信息表示等技能是信息社会所有行业中共性的要求,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必需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在共性需求的基础上还要解决“专”和“用”的问题,也就是信息基础技术“用在哪”和“怎么用”的问题,而这也是课程的根本归宿,从而避免出现“不知所学”和“学而无用”的现象。
针对各个不同的专业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学好以后有什么用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设计思路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在对多家各种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通过对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的计算机应用需求分析,设置了五个教学模块:创设情境、设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和归纳小结。
将生活及工作中对计算机的需求融入到教学中,并得到解决和掌握。
那么每节课,我们的课堂流程是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内容,然后根据知识点划分工作任务并进行讲解和演示;接着以任务驱动学生完成相关操作,与此同时教师随时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操作情况,针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针对共性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再次的分析讲解;最后教师对知识点、操作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在最后的考核中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内容根据知识点划分工作任务并进行讲解和演示以任务驱动学生完成相关操作老师归纳小结教师分析讲解教师个别辅导四、教学内容与要求模块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学时:2工作任务任务一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
任务二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
任务三了解微机的性能指标,掌握何如购买电脑。
任务四掌握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能基本掌握购买电脑的方法2.能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日常维护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2.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3.了解微机的性能指标重难点及解决方法1.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组成——讨论、归纳、实物演示2.如何购买电脑——网络自学、讨论、社会实践、讲授、分析比较、案例教学教学建议本项目涉及计算机的一些理论知识,感觉有些枯燥。
而且对于有一些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但是对于几乎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运用讲授、启发、实物演示、网络视频、在线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同时,建议教师提前掌握当前较流行的计算机主流配置、游戏等,方便和学生进行交流。
模块二:计算机基本操作学时:2工作任务任务一:熟练掌握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任务二:熟练掌握正确的指法。
任务三:熟练掌握一种中文输入法。
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能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2.能熟练使用一种中文输入法1.鼠标的使用2.键盘的使用3.中文输入法的使用重难点及解决方法1.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讲授、上机练习2.熟练掌握一种中文输入法——讲授、演示、上机练习教学建议本项目涉及较多的实践操作,对于某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上手会比较慢,因此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进行指导。
建议课前可以进行一次摸底测试,给学生一系列简单的练习,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助于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掌握后调整教学进度及方法。
模块三:Windows的基本操作学时:2工作任务任务一: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与退出。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组成,了解任务栏、对话框、菜单、图标的基本操作。
任务二:了解我的电脑、网上邻居、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及最基本的操作。
任务三: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打开、关闭、选择、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的操作。
任务四:了解磁盘属性、格式化、碎片整理等磁盘维护操作。
了解控制面板的常用功能。
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能熟练启动退出Windows操作系统2.能利用我的电脑、网上邻居以及资源管理器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管理3.能熟练操作文件和文件夹4.能利用控制面板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设置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组成,了解任务栏、对话框、菜单、图标的基本操作2.了解我的电脑、网上邻居、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及最基本的操作3.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操作4.了解控制面板的功能。
重难点及解决方法1.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与退出——演示、上机练习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演示、分析比较、练习教学建议本项目涉及较多的实践操作,对于某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上手会比较慢,因此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进行指导。
建议课前可以进行一次摸底测试,给学生一系列简单的练习,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助于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掌握后调整教学进度及方法。
模块四:中文版word2007的使用学时:18工作任务任务一:熟练掌握word2007的启动、退出;了解word2007的窗口组成,掌握功能区的操作,掌握word视图方式的选择。
任务二: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新建、打开、关闭、保存的操作。
任务三:熟练掌握在文档中输入内容;掌握文本的选择、移动、复制、删除。
任务四:熟练掌握文字格式、段落格式、页面格式的设置。
任务五:熟练掌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的使用。
任务六:熟练掌握表格的制作以及格式设置。
任务七:了解Word文档的打印。
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能熟练启动和退出Word20072.能熟练操作Word2007的功能区3.能熟练新建、打开、关闭、保存word文档4.能熟练对Word文档中的内容进行编辑5.能熟练对Word文档的内容进行排版6.能熟练使用Word2007制作表格1.了解word2007的窗口组成,掌握功能区的操作,掌握word视图方式的选择2.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新建、打开、关闭、保存的操作3.熟练掌握在文档中输入内容;掌握文本的选择、移动、复制、删除4.熟练掌握文字格式、段落格式、页面格式的设置5.熟练掌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的使用6.了解word文档的打印重难点及解决方法1.文档的保存,文档内容的选择、复制、删除——讲授、演示、练习2.字符、段落、页面的格式设置——演示、案例、练习3.图文混排——演示、比较分析、案例、练习、比赛4.表格制作——演示、分析比较、案例、练习、计时教学建议本项目涉及Word2007的相关操作,大部分学生有Word2003的操作基础,但是鉴于两个版本在操作界面上的不同,应该在操作界面的讲授上多花些时间,可以进行比较教学。
另一方面需要对某些专业词汇进行重点强调,让学生记忆词汇与其对应的效果,比如“首行缩进”,以及首行缩进所对应的效果。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扎实行和使用时的灵活性。
模块五:中文版excel2007的使用学时:20工作任务任务一:熟练掌握excel2007的启动与退出的操作。
任务二: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工作表标签、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活动单元格、名称框、公式编辑栏、滚动按钮、数据类型等概念。
任务三:熟练掌握工作簿的新建、打开、保存的操作。
任务四:熟练掌握单元格的选定;单元格区域的选定,包括整行、整列、相邻行列、不相邻的行列和全部选定;熟练掌握在单元格中输入文本、数字、日期和时间的方法,以及在单元格中快速输入具有某种规律的数据的方法;熟练掌握单元格及单元格整行、整列的插入与删除;熟练掌握单元格的合并。
任务五:掌握工作表的选定、重命名、插入、删除、复制、移动的操作。
任务六:熟练掌握行高、列宽的设置方法;熟练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对齐方式的设置;熟练掌握单元格数据格式的设置;熟练掌握单元格边框、底纹的设置。
任务七:熟练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熟练掌握求和、求平均、求最大值以及求最小值几个函数的使用。
任务八:熟练掌握数据的排序、筛选、条件格式、分类汇总及数据透视表等数据的管理操作方法;熟练掌握使用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图表的编辑方法。
任务九:了解excel中页面设置的方法,以及打印工作表的方法。
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1.能熟练启动和退出Excel20072.能熟练新建、打开和保存工作簿3.能熟练对单元格、单元格区域进行选定;能熟练编辑单元格内容4.能熟练对单元格、行、列、工作表进行操作5.能熟练使用Excel分析和管理数据1.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工作表标签、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活动单元格、名称框、公式编辑栏、滚动按钮、数据类型等概念2.掌握工作簿、工作表、行、列、单元格的操作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3.熟练掌握Excel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方法重难点及解决方法1.工作簿、工作表、工作表标签、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讲授、对比学习2.工作簿、工作表的基本操作——讲授、演示、练习、案例3.单元格以及工作表的格式设置——讲授、演示、练习、案例4.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讲授、演示、练习、案例5.使用排序、筛选、条件格式、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图表等操作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讲授、演示、练习、案例教学建议本项目涉及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工作簿、工作表、工作表标签、单元格、单元格地址等,需要对每一个概念都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