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上)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下课外古诗四首译文、背景、主旨、练习题及答案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译文: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背景:《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1、【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2、【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龟虽寿曹操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八下古诗诗经赏析

八下古诗诗经赏析

八下古诗诗经赏析古诗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八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更加深入的古诗诗经,通过赏析和理解这些古诗诗经,可以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以八下古诗诗经为主题,对其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赏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间歌谣,雅为宫廷歌颂,颂为祭祀歌颂。

这些古诗诗经以其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古人对生活、情感和人生的感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和赏析这些古诗诗经,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首风格雅丽的《采蘋》: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實。

我覯之子兮,我心寫懷。

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葉。

我覯之子兮,我心悅悅。

这首诗歌以采蘋的行为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中的“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實”和“采蘋采蘋兮,采其蘋之葉”都表现出诗人对采蘋的热情和专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歌简洁明快,语言雅致流畅,通过对采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表达,是一首优美的古代诗歌。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首风格豪放的《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願兮。

这首诗歌以野有蔓草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丽女子的追求。

诗中的“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和“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和美丽女子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歌豪放洒脱,语言简练明快,通过对野有蔓草和美丽女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充满豪情的古代诗歌。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首风格含蓄的《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歸究衛之宇。

我其寧留,寧留無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暑假作业05——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暑假作业05——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解析版)

暑假作业05——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一、诗歌鉴赏1.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诗中的“式微”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1)天黑了。

(2)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形成重章叠句,营造了特别的氛围,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

(意对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式微”的意思就是天黑了,写出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还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 [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2.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3.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答案】2.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3.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她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得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女子因恋人久候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与恋人没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理解记忆】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正如诗中所言: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难点化解,美点追踪: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 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 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现为抚 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走近作者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 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 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 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 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 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 在《南唐二主词》中。
走近作者
《相见欢》应是后主被掳之后所 写,就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 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尤 其是在萧瑟的秋夜。
走近作者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 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 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 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 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 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 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 行新法的前奏。
品味名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寓论于景,用“不
情感提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 。”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 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 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 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 寻味。

李 煜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艺术提升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 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 委婉含蓄的抒发真挚的感情。下片押 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 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 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 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 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整理《关雎》赏析题整理1.体会“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句中连用两个“悠”字的表达效果。

答:作者连用两个“悠”字、把君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答:主要运用“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XXX 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参差荇菜……辗转反侧”这几句写了什么?答:写男子日夜相思这位采着姑娘,一刻也不能忘怀她在水边劳动时的防驼身影。

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难眠的程度。

4.整首诗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围绕一个“求”字展开,表达了男子对爱情(美好女子)的执着追求。

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友”这里是“亲近”的意思,即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6.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体现全诗感情发展的脉络。

本诗以雎鸠、荇菜起兴,按照爱慕→思念→愿景的头绪行文,写出了一个夫君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7.联合语境,说说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一个“流”字形来地写出了少女顺着水的流向时左时右采摘荇菜的忙碌情景与体态的婀娜优美,极具动态美和青春活力。

8.《关雎》大量采用重章叠句来表达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感化。

《关雎》中关关(叠字)描述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展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强人眠的情状。

感化: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9.XXX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联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部编版 八下 课外古诗词一优质课件

部编版 八下 课外古诗词一优质课件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 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 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 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内容研读
两千多年前,作词者是谁 (第几人称)?什么身份? 想抒发怎样的情感?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的事,(我)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自身的事,(我)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性别:男 身份:被奴役者,农民。 情感:思家、委屈、 痛苦,不满、 无可奈何、愤怒.......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周人的正声雅 乐,分《小雅》《大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士大 夫所作;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式 微 《诗经.邶风》
《邶风》,邶国之风也。周灭
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 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邶城 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 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 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 的诗篇。
也。”
——《尔雅·释名》
“‘泥中’犹言泥涂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古今对译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的事, 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自身的事, 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全册含答案)八下全册古诗词目录12《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4《〈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了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4.《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作用: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下课外古诗四首译文、背景、主旨、练习题及答案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译文: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背景:《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1、【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2、【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龟虽寿曹操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初中生课外古诗词诵读积累推荐作品(八上、下)

初中生课外古诗词诵读积累推荐作品(八上、下)

编者寄语: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诗歌是中国人浪漫精神、文化气质的体现与象征。

诗以唐冠,宋以词我,说明了唐诗宋词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

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最为绚丽的华章。

唐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今天,依然焕发着不灭的光辉,且历久弥香。

词是宋代文学的灵魂,它继承着晚唐五代词体初兴的机运,经许多天才作家的努力创作,发扬光大,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绩。

宋词,作为中华民族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宝藏。

和唐诗一起,成为滋养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药膏。

元曲,这种配乐能唱的古代诗歌体裁,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泽被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背诵它们,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荡涤心灵,陶冶情操。

诗词曲与美,让我们用眼睛去看,用头脑去想象,用心灵去感受,用人生去体验这永远灿烂的美……注:为促进学生的课外积累,下面的古诗词,将作为以后全县期末统一检测的考试范围。

初中生课外古诗词诵读积累八年级(上、下)36.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 7.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38.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9.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部编本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本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歌赏析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 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我和你都是离 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 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 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赏析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 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 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 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 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 得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阙辅三秦, 城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参考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 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 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 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参考译文
诗歌赏析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 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 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 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 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词语解释
⑴子衿(jīn),你的衣领。子,你。衿,衣领。 郑,今河南新郑一带。 (2)悠悠:深思的样子。 (3)宁(nìng):岂,难道。 (4)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5)佩:指佩玉的绶带。 (6)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 见的样子。 (7)城阙:城门两旁的高台。

部编版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中考题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中考题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下课外古诗词《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阅读中考题知识点汇总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阅读理解题中考知识点汇总目录式微《诗经·邶风》XXX《诗经·郑风》送XXX之任蜀川【唐】XXX望洞庭湖赠XXX(XXX)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XXX为乎泥中?1.内容主旨: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设问的修辞手法,采用故意设问,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日落天黑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劳役者对贵族统治者的愤怒和质问。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4.这首诗的上下章句式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这种表现手法是重章叠句,其作用是衬着氛围,强化感情,加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来去之美。

理解性默写: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XXX为乎中露?微君之躬,XXX为乎泥中?2.《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3.《式微》中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的句子是: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XXX为乎泥中?1XXX《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XXX不嗣音①?XXX,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XXX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内容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体现了XXX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立、平等的思想看法和精神实质。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无题 李商隐
抒情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wè i探看kà n。
原文翻译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 春风一度;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 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 哪有绝期?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 流不止、怎会停息?
原文翻译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 形如钩,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着梧桐, 也锁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绪,想要剪断,却怎样也剪不断, 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乡思乡 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主题
此词是后主被掳之后所写,对于一个丧国的君 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 形,尤其是在萧瑟的秋夜。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点明季节,写离别之难。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千古名句,运用比喻、对偶、双关。表现 爱情的坚贞。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借用神话典故,表达思念之情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般滋味在心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别诗 què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原文翻译
• (即将告别)由三秦护卫的长安城,风烟迷 漫怎么也不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 (我)同您(此时)都充满离愁别绪,(因 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 (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 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青年男女一 样哭哭啼啼,沾湿佩巾。

中考语文八年级上下册各首古诗词赏析及检测题汇总

中考语文八年级上下册各首古诗词赏析及检测题汇总

中考语文八年级上下册各首古诗文赏析及检测题汇总第13首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画面描写: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的江楼。

美好的憧憬与寻常的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涂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炼字:“不复返”包含了生不逢时、时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寄托着对世事难料的感叹,“空悠悠”使人看到了空间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岁月难再、对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了乡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内容理解: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写眼前的景物。

晴空万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草,构成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了铺垫。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炼字:诗作以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相照应,以起伏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达标检测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8分)1.本诗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分)答: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3.诗人在最后感叹“烟波江上使上愁”。

他为何而愁?(2分)答:4.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此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答:第13首黄鹤楼1.答案第一个“空”字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昔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字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仙人的飞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解析本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句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古诗词鉴赏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及其鉴赏:1. 《宿建德江》--王之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

王之涣通过细腻的描写,打造了一个幽美的意境。

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题材,通过描绘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精神追求。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自己在外地闯荡的兄弟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写诗人在节日时怀念家乡和兄弟的情感,突出了家国情怀。

4.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描绘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对人生追求的呼唤。

5.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分的自然景色,通过诗人敏锐的观察和抒写,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结合起来,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鉴赏内容,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词赏析题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词赏析题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词赏析题解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

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

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见教、见谅、见笑。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鉴赏:
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长恨歌》 -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荣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缺乏。

渔阳鼙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只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的一小局部,假如您还需要其他古诗词的鉴赏,请告诉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名句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这一联已透露出作者的闲情逸致了。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 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 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 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 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 而已。
品味名句
嘿嘿,四爷最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竟来 到流水的尽头,看已无路可走,于是索 性坐了下来。这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 现。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 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 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 明白若揭了。
情感提升
《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唐代诗人陈 子昂所作的最为著名的古体诗。这是一 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此诗通过描写 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 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 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 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 的典型社会意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内容 健康、形式整齐的五言律诗,平仄协调 , 对仗工稳 。颔联采用流水宽对,更显自 然活 脱 。全篇句句在叙事,而又句句有 情。诗人以朴实、 洗练的语言,表达出 真实、自然、亲切、豪爽的感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chuàng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厌弃尘俗喧嚣,信奉佛教; 晚年定居在南山边陲。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去欣赏那美丽的 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 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 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白云漂游。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 谈笑,毫无拘束,竟忘了回去的时间。

译文
象燕昭王一类能够礼贤下士、任人 唯贤的古代明君, 现在再也见不到了; 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 还没有 出现。 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 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 此短暂,不能建功 立业,这怎么能不悲伤得让人落泪呢!
走近作者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排行 大,梓(zǐ)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 明元年进士。武后时官麟台正字,迁右 拾遗。曾两度从军边塞。圣历初,辞官 归里,为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为 诗首倡汉魏风骨,力矫齐梁靡丽,古体 诗风格高峻,寄兴遥深,五言律诗亦有 佳作。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 县附近 )。天宝初,应诏赴长安 ,供奉 翰林,受到唐玄宗的特殊礼遇。 但因权 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 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 宗宝应元年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 冰处。
走近作者
李云(校书叔云):是李白的族 叔。曾任秘书省校书郎。 李云为官刚 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 李 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 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走近作者
作这首诗的时候,陈子昂正在武攸宜 军中作随军参谋。武为人轻率,缺乏智谋。 陈子昂向武进言不被采纳,反而被降职为 军曹。陈子昂报效国家的志向难以实现, 一腔悲愤,无从宣泄。登黄金台而追思千 年前燕国君臣相得、风云际会的往事,心 潮澎湃,难以自已,侠气铮铮的硬汉也泪 水滂沱,不能自控。
品味名句
品味名句
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 。 这豪迈宏放的诗句,赞颂了人间坚 不可摧的友谊。知音者心心相印,息息 相通,即 使千山万水难以遮拦。这富有 哲理意味的诗句,闪烁 着永不磨灭的理 性的光辉,使诗人与挚友的情感得到 升 华,引起世人的共鸣。古往今来,不知 抚慰了多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 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 越是要 挺立风中。
品味名句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 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 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 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 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一、课外古诗词前五首
《赠从弟(其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终南别业》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赠从弟(其二)
刘桢(zhēn)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lí bǎi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 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 挺! 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 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 严寒的本性!
品味名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 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弃”字,刻划出过去岁月对诗人的 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 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李白曾经身 怀报国大志,但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 想。唐玄宗将他召入长安并非是让他 施展 其政治抱负,而只不过是将他看作御用文 人而已。
情感提升
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 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 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 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 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 深渊。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 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 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舍不得说再见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 下士的贤明君主 。但是,象燕昭王那样 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 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前贤”已远,“后贤”未来,生不逢 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
品味名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 宙古今、宽广无垠 的精神境界;一个 “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 的孤独悲凉之感。登台远眺,只见茫茫 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 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走近作者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余 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瑀、应(yīng)玚并称“建安七子”。他在 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 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 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 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走近作者
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教 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面对动乱的社会, 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 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 慷慨磊落之气。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 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蘋(pí n) 藻、松柏、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 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借物喻人)
走近作者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 (jiàng)州龙门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 朝散郎,因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的斗鸡 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后任虢(guó) 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 父,因溺水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 “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 勃成就最大。名篇《滕王阁序》
情感提升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 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 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 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 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 适情趣。
tiǎo
jiào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走近作者
王维 (约692~761),字摩诘,原 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进士及第,官 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的诗明净 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 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 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 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wǎng)川, 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情感提升
《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不 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 劣的环境中来刻画,可谓是通过典型环 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 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 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 美。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 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 顶天立地的人。
品味名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第一句为抒情咏志的铺垫。“举杯消 愁愁更愁”一句是正面坦露情怀。 “举杯” 的目的本为“消愁”,但是酒落愁 肠 , 不但不能“消愁”,反而激起更多的愁绪。 这两句极 富于哲理,表明诗人虽然不受封 建礼教的约束,却还是受到清醒理智的严 格制约,诗人实际上还是不能摆脱现实的 纷扰。
走近作者
这首诗是王勃初仕于长安时期的作品, 格调高昂,情感浓烈,充满着青春勃发的 活力。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 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 再会难期,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 伤感的色彩。本诗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 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 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 的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shū, 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 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 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若有知心存在, 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邻。 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 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piān
译文
丢弃我离开的,昨天的日子不能够挽留; 搅乱我的心绪的,今天的日子又有许多烦恼忧 愁。 秋风万里送来南飞的大雁,面对这种景象应该 在高楼上 酣畅地饮酒。 你的文章如建安风骨那样刚健,我的诗向南齐小 谢的诗那样清新秀发。 全都满怀超逸的兴致,豪壮的情思飞扬横溢, 想要登上青天把明月揽取。 抽刀斩断流水但水更加不停的流,举杯饮酒想 消除忧愁但却更加忧愁。 人活在世上不符合心愿,明天就打散头发去摆 弄扁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