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1-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精品课件_湘教版

合集下载

【红对勾】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讲与练课件 湘教版

【红对勾】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讲与练课件 湘教版
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 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 用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 、结构、性质发生改变 而成的新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 构造,常含有 和化工原料;煤 化石。岩层和 、石油是当前世 化石是记录地 界最重要的能源 球历史的“书 ;沉积岩较松散 页”和“文字 ,可用于雕刻 ”
有的重新结晶, 大理岩是重要的建 有的有片理构 筑材料 造
• (2)地质构造的判读 • ①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 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反而成为山岭。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往往得出错误结论。 而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则比较准确: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 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
作用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 普遍 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 沙漠地区 蘑菇等地表形态
作用 流水 侵蚀 侵 蚀 溶蚀 冰川侵蚀 海浪侵蚀
对地貌的影响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 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 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 态 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 石柱等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形成海蚀地貌
形成巨大的山脉
板块相对移动方 向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东非大裂谷 、红海、 大西洋中 脊
形成边界的类型 生长边界(拉张型 、分离型边界 )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相 撞( 相 向 移 动)
大陆板 块 与 大 洋 板 块 相 撞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 位置较低,便俯冲到 大陆板块之下,这里 往往形成海沟(它是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 ,隆起形成岛屿和海 岸山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透析学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透析学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

第六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2)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3)存在形式:①气态:如天然气;②液态:如石油和天然汞;③固态:绝大多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

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①岩石岩⎩⎨⎧形成:炽热的岩浆冷凝而形成分类⎩⎪⎨⎪⎧ 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而成,如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如流纹岩、玄 武岩等②沉积岩⎩⎪⎪⎨⎪⎪⎧形成:风化过程中产生的碎屑物,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特征⎩⎪⎨⎪⎧ 具有层理构造存在化石类型⎩⎪⎨⎪⎧砾岩:以小砾石为主砂岩:以砂粒为主页岩:由细小的黏土颗粒组成石灰岩:由化学沉积形成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 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举例⎩⎪⎨⎪⎧大理岩←石灰岩片麻岩←花岗岩石英岩←砂岩板岩←页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1)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影响: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特别提示] 判读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图的三个关注点(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三、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二者同时作用于地表。

2012届高考地理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2012届高考地理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No.5 课时活页作业
工具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节
栏目导引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类型及相互关系
No.1 基础知识导读 No.2 核心考点导析 No.3 热点考向导悟
No.4 达标精题导练
No.5 课时活页作业
工具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节
栏目导引
2.地壳运动
No.1 基础知识导读 No.2 核心考点导析 No.3 热点考向导悟
工具
)
No.4 达标精题导练
No.5 课时活页作业
B.②—重熔再生 D.④—上升、冷凝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节
栏目导引
2.经图中④作用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B.花岗岩
)
C.大理岩 D.页岩 解析: 第1题,图中①为固结成岩,②为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 用;③为重熔再生;④为上升、冷凝作用。第2题,④为上升、冷凝作用
No.4 达标精题导练
No.5 课时活页作业
工具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节
栏目导引
(1)照片中的山脉沟壑众多,这种地貌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
C.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 D.流水沉积作用 (2)照片中M处的地貌类型是( A.三角洲 B.沙丘
No.1 基础知识导读 No.2 核心考点导析 No.3 热点考向导悟
No.4 达标精题导练
No.5 课时活页作业
工具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二节
栏目导引
地质构造的判读 (1)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 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如:下图中A、C为背斜,而B、D为向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以景观图、剖面图、地理关联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地貌成因,尤其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2018·全国卷+Ⅰ·T6~8,2018·全国卷Ⅲ·T6~8,2016·全国卷Ⅰ·T7~9,2015·全国卷Ⅰ·T10~11。

1.综合思维: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说明一些典型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

2.地理实践力:对野外游览所见到的一些地貌形态能合理的解释其成因,会辨认一些常见的岩石类型。

3.人地协调观:合理利用地质构造规律,研究典型地貌成因,规X人类活动方式,树立合理的发展观。

知识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作用特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对地表影响形成高山和盆地削高填低二者关系同时进行,共同作用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运动理论的主要观点①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划分为许多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②板块是运动的,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较为剧烈。

③板块之间的X裂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往往形成岛弧或褶皱山系。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X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X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考法1 结合区域分布图,实例分析地表形态的成因(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2012年高考地理 热点考点集锦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师版)

2012年高考地理 热点考点集锦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师版)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核心考点整合拓展】核心考点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明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掌握板块构造理论及其对地壳运动的解释。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2.板块构造理论材料一: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下的一座火山喷发,火山灰弥漫天空,在7 000~10 000米左右的高空形成了火山灰云团。

材料二:冰岛火山灰主要扩散区域分布示意图。

(1)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

A.7,a B.3,b C.2,c D.1,d【解析】第(1)题,根据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确定d为变质岩;由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确定a 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可确定b为岩浆岩;剩下c为沉积岩。

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作用过程,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

第(2)题,准确的识记板块边界的类型是前提。

第(3)题,受偏西风的影响,大量的火山灰飘向偏东方向,使得距火山喷发地更近的雷克雅未克几乎不受火山灰影响。

第(4)题,火山喷发对欧洲影响最为明显,火山灰影响光照条件,鲜切花生产受影响,也影响航空运输,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1)B (2)A (3)C (4)C【方法归纳总结】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各类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但由于该部分内容的图示变化很多,致使我们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采用变式图来理解掌握就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运用图表法理解板块边界类型与地形类型的关系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全球地貌,要注意板块边界类型(相对运动状况)与地形类型的关系。

板块间的界线,不是大洲或大洋的界线,而是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断层构造带。

【例1】(2011·大纲全国文综,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掌握各种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2. 使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掌握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地球外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3.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地壳的物质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岩石圈的构成及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

2. 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石、侵蚀、沉积、变质。

地球外部物质循环:风化、侵蚀、沉积、固结成岩。

3. 地球表面形态: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划分、板块的运动、板块间的相互作用。

地质构造:断层、褶皱、地震、火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的过程,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2. 教学难点:岩石的形成过程,物质循环的机制,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岩石、地质构造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地壳的物质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 第二课时: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地球外部物质循环)3. 第三课时:地球表面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地质构造)4. 第四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答疑解惑,布置作业。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及其成因。

2. 新课导入: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3.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质事件为例,讲解物质循环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循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探讨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作用。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质循环(一轮复习)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质循环(一轮复习)
处地势平坦,为向斜构造,适合开采地下水。 答案:3.C 4.D 5.A
二、综合题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貌是__________地貌,在我国往往形成于__________地区。
(2)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简述判断理由。 (3)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 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4)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岩。
(5)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简述其理由。 (6)地层A、B的形成次序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图示地表为流动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图可知,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花岗岩 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A与B接触, 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
A: 冷却凝固 C: 变质作用
B: 外力作用 D: 高温熔化
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成因
1.下图为印度著名的古建筑——泰姬陵,读图回答(1)~(2)题。
(1)泰姬陵的建筑材料是一种名贵装饰石材,按成因分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就岩石类型而言,不能用来加工制成各类名贵装饰石材的是(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变质岩
解析:第(1)题,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判断泰姬陵的建筑材料主要为大理石,属变质岩 。第(2)题,沉积岩因质地较为疏松,易被风化、侵蚀,故不宜作为装饰石材。 答案:(1)D (2)B
以上各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1-冷却凝固;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固结成岩);3-变质作用;4-高温熔化。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第6讲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湘教版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第6讲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 湘教版

考题优化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1)循环物质的名称:①______;②沉积岩; 循环物质的名称: 岩浆岩; 沉积岩; 循环物质的名称 变质岩; 岩浆。 ③______;④岩浆。 (2)岩石形成过程 岩石形成过程 A为:岩浆上升(或侵入 冷却凝固; 为 岩浆上升 或侵入)冷却凝固; 或侵入 冷却凝固 风化、侵蚀、搬运、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 B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 C为:________; 为 ; 变质作用 D为:重熔再生。 为 重熔再生。
考能联动提升
地壳物质组成 1.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矿物、矿产、 之间内在联系
2.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特点 .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 积岩和变质岩。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 积岩和变质岩。不同岩石由于形成过程、物 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质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考向真题探究
考情分析 分析近三年课改地区的高考题可知高考中针 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对本讲的命题有以下特点: 1.从考查内容来看:岩石的形成和地壳的 .从考查内容来看: 物质循环是重要考点, 年江苏地理T5、 物质循环是重要考点,如2009年江苏地理 、 年江苏地理 6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真题导航 例 (2009年高考江苏卷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 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岩石圈物质 年高考江苏卷 循环示意图,图中Ⅰ 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 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 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 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 题 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 ~(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 湿润、半湿润 侵 侵 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 地区 ( 例 : 长江三峡 蚀 流 蚀 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例:“红色沙 、黄土高原地表的 作 水 漠”、“石漠化”) 千沟万壑、瀑布) 用 侵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 可溶性岩石(石 蚀 溶 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灰岩 ) 分布地区 ( 例 : 蚀 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桂林山水、路南石 林、瑶林仙境)
(2)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 A.表面有大量气孔
D
)
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3)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 要岩石类型是 ( D )
A.变质岩
C.玄武岩
B.花岗岩
D.石灰岩
考点2
地壳物质循环 在地壳循环中,地壳的物质在风外力作用下
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 新岩浆生成,周而复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的 过程。可用下面的模式图表示:
构 造 地 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物 质破碎,常被侵蚀成 谷地
图示 (侵蚀后 ) 实例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断层 地质构造 从形态上 判 断 方 法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上 图示 (未被 侵蚀)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 对位移 地垒 地堑 断层构造带
(续表)
褶皱 地质构造 未侵蚀 的地貌 构 造 地 貌 侵蚀后 的地貌 图示 (侵蚀后 ) 实例
(2011·山西文水县成栋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读图,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
的后沉积的规律。回答3~4题。
3.该地(
) C A.背斜成山 C.背斜成谷 A.地壳运动 C.侵蚀作用
B.向斜成谷 D.向斜成山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一、地球的圈层结构A.划分依据——地震波B.不连续面——地震波传递过程中,速度明显改变的界面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1.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岩石:有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

2.地壳的物质循环(1)动力: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2)意义: ①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物资源。

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三、地球表面形态 1、海洋地貌海岭片理层理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沟岩浆岩 变质岩沉积岩 岩浆1234 3312 1—变质作用 2—沉积作用 3—重熔再生4—上升冷凝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这里海洋生物资、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向洋底过度的斜坡,一般坡度较陡。

大样底:大陆坡以下的广阔地区,也是大洋的主体部分。

2、陆地地貌(复习)山地:一般指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较大的地貌。

特点是起伏大,坡度陡,沟谷深,多呈脉状分布。

丘陵: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

平原: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以较小的高度来区别于高原。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有下凹和隆起的部分,是一种四周高(高原或山脉)中间低(丘陵或平原)的地形。

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

3、地球表形态变化(重点)A.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叫做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风化: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在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 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 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 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 水道。)
(6)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布江中游宽谷的爬 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
(1)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2.(2012年高考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 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 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 回答(1)~(2)题。
•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 (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
第一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 表面形态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_质_____或者化
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 产。
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
4.沉积作用
[温馨提示] 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 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 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 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 示)。
可以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
冷却凝固
A:____变_质__作__用_ C:__________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1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1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第 7 题,图示地质构造剖面图中,岩层层次结构明显,虽然地壳水平运动产 生了断裂带,但没有岩浆出露,故没有岩浆岩,流纹岩、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 岩均属于岩浆岩,故 B、D 选项错误;而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 大理岩也是变质岩,而此处没有高温高压而发生变质作用的条件,也就不能形成 变质岩,故 C 选项错误。“飞来峰”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岩石是沉积岩,石灰 岩、砂岩均属于沉积岩,故 A 选项正确。
内力 主要来自地 作用 球内部 外力 来自地球外
地地壳运动 、岩浆 使地表隆起或凹陷, 各种地表形 活动、地震等 形成高山或盆地 态是内外力
风化、侵蚀、搬运、 削高填低, 使地表趋 共同作用的 结果
作用 部的 太阳能 堆积 、固结成岩作用 于平坦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阅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填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 岩石圈 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 板块,如图中 A 为欧亚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 印度洋板块 、D 为美洲板 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 L 为未定板块边界,M 为消亡边界,N 为 生长边界。
高三一轮总复习
1.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⑤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 —沉积岩 A.①④ ② —侵入岩 B.②⑤ ③ —变质岩 C.③④ ④ —沉积岩 D.①② ) ⑤ —岩浆
2.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 A.③-⑤-①-④-③ B.①-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学案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学案湘教版

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对应学生用书第34页)[识记—基础梳理]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图中a是两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②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山脉或岛弧。

③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2.内力作用(1)能源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主要 表现 形式⎩⎪⎨⎪⎧岩浆活动:形成火山堆、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3)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理解—要点突破]1.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表: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球面貌 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图示(1)利用边界类型可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

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

(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特别提醒]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高考地理 3.1 地壳的物质组成 和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复习 湘教版

高考地理 3.1 地壳的物质组成 和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复习 湘教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当地时间2012年4月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

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为欧洲最高活火山。

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

读图完成1~3题。

1.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②表示岩浆的喷出,可以形成火山。

答案:B2.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A.② B.③ C.④ D.⑤解析:图乙中地貌景观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冲积扇,图甲中③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答案:B3.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

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A.A B.B C.C D.D解析:由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可知,山玉属于变质岩,图甲中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

答案:D2014·邯郸二模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代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断层P2、断层P1B.断层P1、断层P2、褶皱C.断层P2、断层P1、褶皱D.褶皱、断层P1、断层P2解析:图中显示褶皱上部岩层a、b呈水平分布且褶皱顶部平缓,说明a、b两岩层出现在褶皱之后;另外,图中断层P2破坏了褶皱,说明断层P2发生在褶皱之后,但断层P2没有破坏b沉积层,说明断层P2出现在b沉积层之前,而断层P1破坏了b沉积层,说明断层P1出现在b沉积层之后。

则发生的先后顺序为A项所示。

答案:A5.据图判断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被a、b岩层覆盖 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D.下陷侵入d、e岩层解析:可能的解释是:在没有形成a、b岩层之前,c岩层随地壳抬升而出露地表,被外力侵蚀而破坏掉,然后该处岩层又下降成图中状态。

高三地理教案 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高三地理教案   1.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石灰 岩、砂 岩、页 岩、砾 岩

岩石的温
度、压力等 片 麻
发 生 变 化 岩、大
使 原 来 的 理岩、
成分、结构 石 英 、
发 生 变 化 板岩
而形成
细小, 有流纹 或气孔
具有层 理构 造,化 石
地质循环示意图:
生:画地质循环图。
岩浆岩 C B
沉积岩
A 岩浆活动

DA D
BC
岩浆
D
变质岩
B 外力作用
(二)岩石
类型
侵 岩入 浆岩 岩喷

成因
地下岩浆 在地表以 下冷却凝 固而成 地下岩浆 喷出 地表
常见岩 石
花岗岩
流纹 岩、玄
主要特 征
矿物结 晶颗粒 较大
矿物结 晶颗粒
师:播放岩石视频。
生:并同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左表。
第- 2 -页 共4页
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沉积岩 变质岩
冷凝而成 武岩
地表岩石
在外力作 用下经风 化、侵蚀、 搬运、沉 积、固结成 岩作用而
师:布置学习任务 指导学生学习
生:自学课文后,完成:
提高班:导与练 P22-23 基础班:基训 P27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师:提供常见矿物标本;
8
(一)矿物--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万分、物理属
介绍常见矿物的鉴别特征:
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中存在的 结晶形态、透明度、颜色、光泽、
基本单元。
密度、硬度、条痕等
学 与方 能力。


3•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和想

象能力。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共2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共22页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物质循环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乌斯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层向上 拱起
岩层向下 弯曲
向斜
山岭
分类 地垒 断 层
判断依据 两条断层之间岩 块相对两侧上 升
形成地貌 块状山地或高 地 谷地或低地
成因 岩块相对上升
实例 庐山、泰 山、华山 东非大裂谷、 汾河谷地 雅鲁藏布 江谷地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岩 块相对两侧下 降
岩块相对下降 岩石破碎,易 受风化侵 蚀
断层构 岩层断裂破碎地 带 造带
分布地区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 溶性岩石地区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 地区 海滨地带
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形成海蚀地貌
作用
搬 风力搬运 运流水搬运 作 用冰川搬运 海浪搬运
对地貌的影响
“飞沙走石”
分布地区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 带作用强烈 冰川活动地区 海滨地区
• d.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 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 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 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因为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蚀。e. 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 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喜马拉雅山系、阿 尔卑斯山系
消亡边界(挤压型 、汇聚型边界)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举例
形成边界的类型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 生长边界(拉张型、 红海、大西 分离型边界) 洋中脊
大陆板块 板块相撞 与大 (相 洋板 向移 块相 动) 撞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 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 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 (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 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
• (2)地质构造的判读 • ①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层 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 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 而成为山岭。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往往得出错误结论。而从 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则比较准确: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 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
• ③岩石: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叫岩石。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 岩(又叫火成岩)、沉积岩(又叫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分类 侵 岩 浆 岩喷
形成过程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 入 入地壳上部,经冷却 岩 凝固而成
特点 由于凝结时间长,矿物结 晶明显,颗粒较大
举例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 建筑材料,多种金属 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玄武岩、流纹岩
• 第一讲 •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 要点一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重点) • 1.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矿石、矿床与地壳的关系 (如下图)
• 2.地壳的物质组成 • (1)元素、矿物和岩石 • ①元素:地壳是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其中含量最多的12种是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磷、碳。含量最多的 元素是氧,铝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②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的具有一定 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是矿物。矿物通常以固态存 在于地壳中,只有极少数是液态的 (如自然汞)和气态的(如天然气) 。
• (3)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 亡边界。 •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 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 要点三
分类 背斜 褶 皱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重点)
判断依据 形成地貌 山岭 山谷 山谷 成因 岩层上拱成山 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 喜马拉 蚀成谷地 雅山 、 岩层下弯成谷 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 阿尔卑 斯山 不易被侵蚀而成山 岭 实例
•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 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板块张裂 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与 (相 大陆板 向移 块相撞 动)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中脊
形成边界的类型 生长边界(拉张型 、分离型边界)
形成巨大的山脉
变 质 岩
• 特别提醒 • 区分沉积岩和岩浆岩的方法 • 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下面的岩层较老,上面的岩层较新; 有的含有化石。岩浆岩有喷出岩和侵入岩,喷出岩有气孔和流纹构 造。
• 3.地壳的结构 • (1)垂直结构
名 称 硅 铝 层 硅 镁 层 主要成分 厚度 山区和高原约40千米 ,平原约10千米; 海底变薄甚至缺失 分布 特点
• 4.六大板块示意图
• 特别提醒 • 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臵 • (1)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 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2)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 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 板块。
沉 积 作 用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海浪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物颗粒大的 先沉积,颗 粒小的后沉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积,具有分 选性 滨海地带 普遍
• 特别提醒 • (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 ①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斜、向斜、褶皱山脉、断层、地堑、 地垒、断层山脉、裂谷)及海岸山脉,岛弧链。②岩浆活动形成的火 山喷发及内生矿床,金属矿床。③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④地震 及地热资源。
上层
以氧、硅、铝为主, 钠、钾也较多
大陆地区厚度大, 海洋地区很薄 ,甚至完全缺 失 大陆地区与海洋地 区都有分布
不连 续 圈 层 连续 圈 层
下层
虽仍以氧、硅、铝为 海洋约为5千米~8千 主,但镁、铁、钙 米 成分相对增多
• (2)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 突出特征 厚度
分布
大陆地壳
大洋地壳
双层结构(上层为硅铝层,下 单层结构(硅铝层很薄,甚至 层是硅镁层) 完全缺失)
沟谷或河流
• • • •
特别提醒 (1)根据地层分布特点判断地壳变动过程的方法 ①根据地层性质 根据地层,尤其是沉积岩层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 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例如,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 时为海洋环境;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 ②根据地层厚度 • 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 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沉积 物来源少。
太平洋西部岛 弧、安第斯 消亡边界(挤压型、 山脉、台湾 汇聚型边界) 山脉等
• 3.板块边界与地貌 • (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 海洋(如红海、大西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海底山脉,冰岛位于 大西洋海岭之上)。 • (2)消亡边界( 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 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 岸山脉(如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 成巨大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泥沙俱下”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
物质迁移 物质迁移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 冰碛地貌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 、冲积平原 形成沙漠(静止沙丘、 移动沙丘)和黄土 地 形成海 岸地貌 形成沉积岩
分布地区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中下部 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冰川沉积
• ③根据地层相互关系 • a.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 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b. 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 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c. 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 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 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物质坚实,基础牢固 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如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 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 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 ,利于地表水汇集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 渗漏
断层
• 要点四外力作用与地貌(重点) • 内力作用为大自然提供了地表形态的“粗毛坯”,而要把“粗毛坯”雕塑 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则离不开外力作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 例如,下图中A、C为背斜,而B、D为向斜。
• ②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 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 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 层而仅为断裂。
• (3)地质构造及规律的意义如下表所示:
构造 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 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一般选择在 背斜核心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 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厚:平均为33千米
大陆
薄:平均为6千米
海洋及陆地下层
变化规律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反之越薄
• 4.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如下图)
• 5.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方法 •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我们在判断 地壳物质名称时都应掌握以下四种方法。 • (1)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源于岩浆,也是地壳物质循 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地壳物质的基础。 • (2)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因此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应为变质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