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3 史学研究方法类
史学研究方法专题训练
史学研究方法专题训练★高考地位近几年高考在试题命制中已经反映出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之一,容不得我们忽视!★专题简案一、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客观性、真实存在过的)。
二、历史学:指史学家对客观历史的记录和解释(主观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实的历史)。
三、历史学的基本要素1.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1)按内容分类①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②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例如:考古发现的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2)按学术价值分类①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含义:当时那个年代留下的,特别是当时的人提供的学术价值: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直接记载,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由于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局限,是最可靠、可信度最高的)②第二手史料含义: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学术价值: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2.史料解释(对历史原材料的解析、阐释)3.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经历,简介,历史事件的概况或发展过程的直接描述)4.历史评价(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件给予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议论)四、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2.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五、历史研究的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一历史解释★高考链接例1.(11年广东)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
“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策略模块综合训练试卷:模块三综合训练
模块三综合训练(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6·黄冈调研)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帝国特惠制”的建立()【导学号:69162194】A.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初雏形B.表明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C.加剧了本来很严重的贸易摩擦D.成为缓和经济危机的成功典范C[根据题干材料“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可以看出是面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即贸易保护,此举加剧了经济危机下本已就很严重的贸易摩擦,故C项正确。
]2.(2016·石家庄质检)“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C[根据题干中“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可知C项符合题意。
]3.(2016·中山模拟)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
”此言论() 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世界潮流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B[《东方杂志》的言论不能表明学习苏联是世界潮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五年计划上……大社会主义试验”可知其认同“五年计划”的成果,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认为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而非适合全体人类,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自由主义经济,故D 项错误。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四 选修部分板块综合检测(三)
板块四选修部分板块综合检测(三)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8·无锡模考)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
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的重要措施是( )A.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B.允许外国资本的引入C.全面实行农业集体化D.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答案 B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三大经济政策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大中型企业收归国有,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故A项错误;外国资本的引入属于新经济政策内容,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故B项正确;农业全面集体化是斯大林体制的开始,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故C项错误;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赫鲁晓夫改革时出现,与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1946年,有人在战后经济政策的手稿中向国家(苏联)提出如下建议:取消原材料的集中供应方式;废除强制征收农产品的制度;建立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取消国家对国内商业的控制。
这一建议( )A.有利于战后经济的转型B.揭露了苏联政治弊端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恢复D.否定了苏联经济模式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中经济措施的内容“取消原材料的集中供应方式;废除强制征收农产品的制度;建立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取消国家对国内商业的控制”可能会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推动经济体制的转型,故A项正确。
3.(2018·南京师大附中月考)先锋戏剧的宗旨是与传统彻底决裂,对固有价值观和生存方式的强烈质疑与颠覆。
这种戏剧在苏联长期被称为“地下戏剧派”,但它在20世纪后期逐渐崭露头角。
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苏联的渗透B.俄国和苏联的文学传统与实践C.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D.受“公开性”“新思维”的影响答案 D解析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摒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苏联的先锋戏剧20世纪后期也由地下转为公开,故D项正确。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10 江苏卷第22题类型
训练10 江苏卷第22题类型1.(2018·南京、盐城高三二模)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
……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
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
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材料四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
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
(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民族主义的。
高考历史题型演练提升——史学研究方法类
训练5史学研究方法类1.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
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
据此可知()A.史料的丰富推动史学研究不断拓展B.史论的更新取决于新史学研究方法C.文献记载需经甲骨文的印证才可信D.考古史料可以作为文献史料的佐证答案 D解析王国维用甲骨文和《史记·殷本纪》《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信史,《山海经》的内容并非毫无依据;用甲骨文提供的史料与《史记》比较,纠正《史记》中的一些错误,他的研究可以用来说明考古史料可以作为文献史料的佐证,D项正确。
2.据《史记》记载,战国时田氏齐国的桓公陈午在位六年,战国魏国古书《竹书纪年》中记载陈午在位十八年,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器“陈侯午敦”铭文记载了陈午继位的第十四年用各诸侯所献青铜为其先母铸造青铜器之事,由此得出的最佳认知是() A.《史记》的结论已成通论,不可质疑B.《竹书纪年》以战国人叙述战国事,接近史实C.“陈侯午敦”铭文是一手史料D.依据“陈侯午敦”铭文可知《史记》的记载存在纰漏答案 D解析根据题干“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青铜器‘陈侯午敦’铭文记载了陈午继位的第十四年用各诸侯所献青铜为其先母铸造青铜器之事”可知,“陈侯午敦”铭文属于一手史料,可靠性较高,而《史记》属于二手史料,二者的内容存在出入,说明《史记》的记载存在纰漏,故D正确。
3.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A.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B.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C.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着多元性D.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答案 A解析根据题意,在东汉和近代新文化运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班固和胡适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属于王朝更替时期,故B项错误;C 项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题目中描述的是东汉时代背景下和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对儒家思想的不同认识,故D项错误。
[推荐学习](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三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技巧(含解析)
题型三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技巧2018年江苏省《考试说明》强调:“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和学生潜力的功能、价值以及形式新颖、开放性强、答案灵活、区分度高等特点,决定了它不仅仅是高考命题改革的有益探索,更代表了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趋向。
◇解题步骤(1)开门见山亮观点。
亮明观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观点明确与否是论文质量档次高低的前提,也是能否吸引判题人第一注意的关键。
注意材料(包括题干和引文)中提供的信息点、关键词,寻找论述方向,确立论证观点。
(2)格式讲究总分总。
论文分段,突出结构。
论文总体结构为:总—分—总。
由于字数有限,分论点不宜过多,但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阐述。
(3)运用材料结合所学。
在选择论据的时候,要注意史实论据的典型性、针对性、确切性。
“一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
”论据应该“材料史实+所学史实”,即先把材料提供的论据充分用好,再用所学知识来弥补。
(4)史论结合多视角。
在论证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选择史实,力求证据充分。
论证原则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5)语言精练上档次。
语言要精练,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表述要成文,切忌要点式作答。
【学以致用】1.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中国文化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
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面对辛亥革命后政局的动荡不安、思想的异常混乱,陈独秀率先喊出了民主与科学,以唤醒民众觉悟,自觉自动地争取民主。
2019版历史高三二轮复习系列(专项训练+课件复习)(江苏历史)第3讲 突破江苏高考——教材回扣
第3讲突破江苏高考——教材回扣第一部分高考高频考点回扣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是宗法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任何机构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2)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3)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4)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5)元朝: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6)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
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7)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
但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3.选官制度(1)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2019版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三(三)史学研究方法
三、其他史料分类 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 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 “ 有意的史 料 ” 。 (2) 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 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 应属于“无意史料”。
2.“ 正史 ”( 官方记载 ) 与 “ 野史 ”( 民间记载 ) : (1) 正史: 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2) 野史:一般认 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 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例7
(2015· 上海高考 ) 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
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
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
一手史料的是( )
A.《三国志》
C.《三国》
B.《三国演义》
D.《三国英杰传》
解析
在四个选项中,小说、电视剧、电脑游戏均是艺术
加工的作品,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情绪,不是信史,也不
专题三
高考对史学Hale Waihona Puke 法的考查方式三 史学研究方法
三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1)基本方法:史料的搜集、考订 和编次,注意史论结合。(2)重要方法:结构分析和阶级分 析。(3)其他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计量分析方 法、基因分析方法、考古学方法、地理学方法、人类学方 法 、 民 族 学 方 法 、 民 俗 学 方 法 以 及 自 然 科 学 的 方 法。
3.口传史料和口述史料: (1)口传史料 (远古时期神话传说 ): 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口述史料是人们 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 ( 直接史料 / 原 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 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 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11 江苏卷第23题类型
训练11 江苏卷第23题类型1.(2018·南通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做政府的大事业。
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
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
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
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
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
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
在十六、十七世界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
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
……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
这些西方的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
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十六世纪以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不速之客”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重步骤。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对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外政策的变化并简要说明中西海外政策产生的直接后果。
答案(1)变化:新航路开辟前,个人行为,没有国家或民族做后盾。
新航路开辟后,国家提倡海外贸易,鼓励个人到海外冒险奋斗。
原因:文艺复兴使欧洲人思想得到解放;资本主义经济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政府的鼓励;社会舆论的宣传和推动。
(2)变化:由开放到实行闭关锁国。
后果: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自卫作用。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分类练训练2史料理解类
训练 2史料理解类一、文件史料1.《史记》记录:“自古授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清朝赵翼也说道:“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
”汉代此用人体制()A.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定了贵族世袭特权C.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权力D.使皇权遇到外朝控制答案C分析资猜中“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表示汉朝重用外戚,削弱了汉宗室的力量,故 C 项正确。
2.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对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能够用来研究汉代 ()出处铭文元和四年 ( 公元 87 年 ) ,江陵黄阳君作。
宜后代及酒食。
吏人得之,致《元和四年壶》二千石永和四年 ( 公元 139 年) 正月一日戊展造□□□钟,重□□斤。
直( 值 )《永和钟》钱七千二百。
宜用延熹元年 ( 公元 158 年) 做作,□□□成雷□□钟,廿二斤。
直( 值 ) 钱《延熹钟》二千四百。
大吉□□荣华宜田家□意□长生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行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状况答案C分析资猜中的青铜器的铭文记录了生产时间、生产工匠、重量、价值等,反应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明,故 C 项正确。
3 .(2018 ·常州质检) 下表为不一样史籍对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表达。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雄又上言:“⋯⋯ 自今孝廉年不四十,不得察⋯⋯”《后·左雄列》帝从之。
《三国志·魏·武帝太祖 ( 曹操 ) 少机敏,有数,而任侠放,不治行⋯⋯年》二十,孝廉郎。
A.孝廉成两期官的独一准B.增添官的限制以保障族政治的定C.两到魏晋期察制度不停完美D.末年官践与制度出背叛答案D分析“少机敏,有数,而任侠放,不治行”不切合孝廉的准,可与当初官的准有所背叛,故D正确。
4.(2018 ·淮安月考) 下边是不一样史籍代状况的。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题型分类练训练4数据图表分析类
训练 4数据图表剖析类一、表格型1.(2018 ·徐州模考 ) 下表为北宋期间被列入正史传记的人数统计表。
该表说明()北宋北方人数北方所占比率南方人数南方所占比率( 个)( 个 )先期27884.5%5115.5%中期27463.9%15536.1%后期12140.3%17959.7%A.地区是官员选拔决定性要素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人材培育C.经济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D.正史传记作者偏袒南方士人答案C分析科举制下,官员选拔的标准是才能,故 A 项错误;北宋国都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属于北方,故 B 项错误;依据资料,北宋被列入正史传记的南方人数不停增添,并渐渐超出北方,联合所学,因为两宋之际,经济重心的南移致使文化中心的南移,故 C 项正确;资料不能反应正史传记作者的任何信息,故 D 项错误。
2. 1843 年与 1858 年中国入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货物单位1843 年税率1858 年税率棉花担 6.54% 5.72%印花布匹14.25% 4.98%棉纱担 6.94% 4.86%上表所反应现象造成()A.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渐渐丧失B.中国传统棉纺业遇到严重冲击C.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基地D.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B3.(2018 ·淮安模考 ) 下表为甲午战争前(1840 ~ 1894 年 ) 置办资本的投资去处表。
据此可知()项目投资额 (千两)占总数 (%)交存外商公司保证金100 00050.0附股于外商公司12 000 6.0投资城市房地产30 00015.0投资商业、银钱业53 00026.5投资近代工业、航运业 5 000 2.5A.置办资本的投资致使小农经济的崩溃B.洋务公司发展离不开置办资本的投入C.置办资本对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有限D.置办资本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场面答案C分析联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外商公司的进入促使了小农经济的崩溃,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洋务公司主假如官办性质,与题意没关,故 B 项错误;依据题目中置办资本对国内近代工业、商业的投资比率和对外商比率的对照得出:置办资本对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推动有限,故C项正确; D 项表述与题目中50%对外商比率的倾斜不符合,故D项错误。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 古代史部分板块综合学案
板块一古代史部分板块综合一、古代中国史二、古代希腊、罗马史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主要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如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
(4)注重选拔官吏。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由皇帝决定。
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2.演变趋势(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明朝废除丞相。
②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国家法定机构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军机处。
(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①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②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等特别突出。
3.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①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②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方面①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②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3 史学研究方法类1.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元明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B.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答案 C解析从宋元以来,儒家思想逐渐得到强化,到明清时期变得僵化,反映在题干中就是“从尊曹魏为正统到尊蜀汉为正统的变化”,说明社会主流的思想影响到了文学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故C项正确。
2.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今天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这反映出( )A.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C.今人评价比古人评价更准确D.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为客观答案 B解析不同历史时代的评价不同说明历史解释有主观性,故A项错误;当时和今天评价不同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故B项正确;两种评价体现不了哪个更准确,故C项错误;两种不同的事物说明不了哪个更客观,故D项错误。
3.(2018·泰兴联考)2004年发掘了隋朝国家粮库“回洛仓”遗址,现已探明翔实仓窑布局,仓窑数量约710座,专家说本次考古发现,直接推翻了古人多本历史文献的记载。
这说明( )A.年代久远使历史事实难以明确B.印证历史的重要方式是专家推论C.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D.历史文献史料的记载没有可信度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考古发掘探明翔实仓窑布局,推翻了历史文献的记述是因为考古发现是原始史料,比历史文献更具说服力,因此材料说明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故C项正确。
4.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行省打破山川形便,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环境之险。
但清代学者储大文认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对上述两种观点,下列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A.两种观点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评价标准方法不同则结论不同C.两种观点都具有主观性,无参考价值D.均为第二手史料须考古学支持答案 B解析题干中两种观点虽然不同,但都是依据相关史实得出的结论,所以其结论可以成立,故A项错误;题干中两种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行省制度,所以其结论不同,故B项正确;两种观点都是依据相关史实得出的结论,所以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两种观点并不能看出其就是第二手史料,故D项错误。
5.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答案 A解析对武则天的评价,由“唐人史著”较为客观的记载,到宋明“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说明主观认识会影响对史实的客观评价,故选A项。
6.(2018·盐城一模)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据材料“自九原抵甘泉”可知讲述的是西北地区并非西南夷地区,故A项错误;据材料“葛洪《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不能说明火药发明于东晋时期,故B项错误;据材料“《清明上河图》描绘大量商人、商船、店铺画面”可知描述的是北宋汴京(即东京)商业繁荣的景象,由此可知北宋东京是繁华的商业都市,故C项正确;据材料“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花机图’”不能说明近代科技在明代取得突破性进展,故D项错误。
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B.扁鹊其实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答案 B解析由材料中“公元前七世纪初”至“公元前四世纪末”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扁鹊为他人治病的信息可知,扁鹊行医已被神化,成为大众理想化的人物,故B项正确。
8.由大陆、台湾、香港的57位学者共同撰写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已在大陆出版。
两岸史家就其各自所熟悉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
该丛书的编纂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B.史学交流赖于经济交流C.历史共识需要相互包容D.两岸史家价值观念趋同答案 C解析“两岸史家就其各自所熟悉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表明两岸史学家的相互包容,故C项正确。
9.鸦片战争之后的《道光洋舰征抚记》等史著皆谓林则徐在广东防备严密,英军无隙可乘,遂北犯定海。
当代史学家茅海建在研究中英军事实力、军事行动后,认为“英军有着制胜的武力,绝非害怕林的武备”。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时人记载更为接近历史的真相B.历史原因的探讨很难有定论C.历史研究应基于史料客观考证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答案 C解析材料中“研究中英军事……”表明更加全面地基于史料客观考证,故C项正确。
10.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
这说明( )中国《点石斋画报·日本《风俗画报·成牙山大胜》欢大激战之图》A.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实B.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C.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D.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相答案 C解析画报能反映客观事实,但需要甄别,故A项错误;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相同,立场不同,故B项错误;画报能反映客观事实,但需要甄别,故C项正确;史学研究可以复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
11.近些年来学术界对于袁世凯的研究,已经从二三十年前的全部否定其作为,变为以较为理性的态度来分析具体作为在其时代中的作用,对史料的解读也更为客观。
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 )A.袁世凯确实也做过不少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好事情B.袁世凯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C.其称帝闹剧是源于家人和部属的怂恿D.学术研究的终极追求始终是尽量还原历史真相答案 D解析从材料学术界态度转变方向,可知反映出学术研究的终极追求始终是尽量还原历史真相,故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12.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
”这表明( )A.梁启超缺乏必要的史学素养B.《戊戌政变记》的史料价值低C.史学著作深受主观意识影响D.亲历者叙事能再现真实历史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可知,史学著作不可避免的受到作者主观意识的影响,故C项正确。
13.鲁迅说:“许多史书对人物的评价是靠不住的。
历代王朝,统治时间长的,评论者都是本朝的人,对他们本朝的皇帝多半是歌功颂德;统治时间短的,那朝代的皇帝就很容易被贬为‘暴君’,因为评论者是另一个朝代的人了。
”根据材料可知( )A.史书和小说戏曲不足征信B.评价人物要运用辩证法C.权威研究材料是二十四史D.运用史料需要辨伪考证答案 D解析史书和小说戏曲作为文字史料同样具有史料价值,不能绝对化地认为不足征信,故A项错误;材料观点认为引用史料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进行甄别,并非强调对人物评价要用辩证法,故B项错误,D项正确;二十四史作为正史,可以作为较权威的研究材料,但材料观点说明二十四史的引用同样要仔细甄别,故C项错误。
14.计量史学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史学研究方法。
下列史学研究的主题较适宜采用这一方法的是( )A.三民主义指导革命实践的效果B.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思想解放的作用C.启蒙运动对亚洲近代化的作用D.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答案 D解析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有大量的数据可供分析,适合用计量史学法,故D项正确。
15.下表是中日历史教科书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不同描述,我们从表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史学研究方法影响历史解释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模糊C.国家立场直接影响历史结论D.二手资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答案 C解析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2007年第三版)都是属于国家层面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但中日两国对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结论完全不同,可知材料说的是国家立场对历史结论的直接影响,并非史学研究方法影响历史解释,故A项错误;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模糊结论本身就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国家立场直接影响历史结论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二手资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16.1900年,章太炎在《中国通史略例》中,把被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指为“逆”“寇”的洪秀全列为九大“考记”之一:“秦始皇考记、汉武帝考记……清三帝考记、洪秀全考记。
”这反映了《中国通史略例》( )A.记载的全面性B.对历史的辩证评价C.编写的政治性D.对历史的真实再现答案 C解析《中国通史略例》单单多了一个洪秀全,并不代表其记载的全面性,故A项错误;将洪秀全列为九大“考记”之一并不代表《中国通史略例》对历史的辩证评价,故B项错误;将洪秀全列为九大“考记”之一并不等于对历史真实性的再现,故D项错误。
17.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 )这反映出(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历史解释的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答案 C解析对李贽思想的评价,都是各大家根据正确材料作出的,故A项错误;从表中看出各自对李贽的不同解释,但其目的并非在于揭示历史事实,故B项错误;从表中看出各自对李贽的评价,不能揭示历史本质,故D项错误。
18.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唯物史观派’。
……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 )A.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B.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C.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答案 B解析从材料“唯物史观派……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能够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更为彻底,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