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案教学设计 1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docx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一定量的空气具有可测量的质量这一核心概念。
认识到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物,且相同质量的空气与不同标准物相比,在体积和数量上存在差异。
理解空气质量与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物质的密度概念奠定基础。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简易天平、打气筒等,设计并实施测量一袋空气质量的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实验数据认真负责,不随意篡改或忽略异常数据。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勇于面对实验中的困难和挑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专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测量一袋空气质量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明确空气具有质量这一科学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用不同标准物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深刻体会到相同质量的空气与不同标准物在体积和数量上的差异,为后续学习密度概念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空气质量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并能够准确测量和比较不同情况下空气的质量。
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帮助学生将测量空气质量的实验方法和原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资料。
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含空气的性质、质量的概念、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准备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包括高精度的电子天平、简易天平、不同大小的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回形针、乒乓球、小泡沫球、各种标准砝码、学生活动手册等。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实验记录表格和数据处理模板。
准备一些与空气质量测量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科普读物和拓展资料,如空气质量报告、环保宣传册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科版.doc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育方针】1. 知道空气的质量相对很轻,而且空气的质量是能够丈量的。
把握丈量空气质量的试验办法。
2. 阅历丈量一袋空气的试验,培育详尽、仔细调查记载的才干,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取得科学概念。
3. 阅历试验探求,领会科学试验的趣味性与谨慎性。
【教育重难点】通过探求,学生知道到空气的质量尽管相对很轻,但却能通过科学谨慎的试验丈量出来,把握丈量一袋空气的办法。
【教育预备】通明塑料袋,细线、天平,小塑料桶、回形针、棉签、绿豆(或红豆)、乒乓球、小立方体、教育课件等。
【教育进程】一、情境导入,聚集问题1. 教师用打气筒给一个袋子打入一定量的空气,发问学生:估量一下,这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2. 学生报告。
3. 上节课咱们做过相似的试验,它能怎样协助咱们丈量出这袋空气的质量呢?4. 学生评论答复。
5. 教师发问学生: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板书课题)6. 学生依据上课节的试验沟通评论,并报告成果。
二、学单导学,自主试验1. 试验前,清楚试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现试验材料和试验进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环绕两大问题进行评论,清楚试验进程。
一是试验中怎么保证试验的准确性;二是从小天平倾斜了表明什么?小天平平衡了代表什么?2. 试验中,环绕学习单打开调查。
(1)教师供给学习记载单并安排学生解读。
物品称号猜想数量实测数量回形针与20筒空气质量相棉签等的物品乒乓球(2)学生调查试验并做好记载。
3. 试验后,报告沟通试验现象。
学生报告:从试验成果来看 20 筒空气的质量等于 2 个回形针的质量,等于 5 个棉签的质量,等于1个乒乓球的质量。
三、深化研讨,建构知道1. 丈量 100 筒空气的质量。
(1)教师提出问题:方才咱们丈量了 20 筒空气的质量,假如向塑料袋中充入 100 筒空气,它的质量又是多少呢?同学们猜想一下。
(2)学生先依据数学核算,可知 100 筒空气为 20 筒空气的 5 倍,再报告猜想成果。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实验结果:20筒空气的质量=3颗绿豆的质量(以实际测量为准)
结论:当天平平衡时,打入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增加的回形针或绿豆等轻质物品的质量。
三、研讨一:打入100筒空气,这袋空气质量多少?展示课件
图文结合,得出结论:100筒空气的质量=5×20筒空气的质量=5×3颗绿豆的质量
四、实验探索二:相同质量的物品的比较
展示一袋空气、15颗绿豆和5个回形针的PPT课件,提出问题: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100筒空气的质量=15颗绿豆的质量=5枚回形针的质量,那么同学们仔细观看空气、绿豆和回形针,有没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
它们的质量是一样的,在大小方面是不是不一样?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空气的体积要比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大的多。
教科版(2024秋)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 环保意识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但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强。
4. 行为习惯:
-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 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较弱,需要在实验前进行安全教育。
- 学生在记录数据和整理实验报告时,可能存在粗心大意的问题。
4. ④学生小组讨论
- 重点知识点:空气质量主题讨论、现状、挑战、解决方案
- 关键词:主题讨论、现状、挑战、解决方案
- 重点语句:“学生分组讨论空气质量相关主题,分析现状、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⑤课堂展示与点评
- 重点知识点:学生展示、提问与点评、总结与建议
- 关键词:展示、提问、点评、总结、建议
3. 实验器材:
- 准备足够数量的天平,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实验中亲手操作。
- 准备实验所需的密封袋、尺子、剪刀等辅助工具。
- 检查所有实验器材的安全性,确保无损坏,避免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4. 教室布置:
- 在教室前方设置讲台区域,用于教师讲解和演示。
- 在教室后方或侧边设置实验操作台,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同时保证课堂秩序。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空气质量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关注空气质量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预设:我们可以先称出打气前皮球的质量,往里面打入100筒空气后再称一下,用打气后皮球的质量减去打气前皮球的质量,就得到100筒空气的质量了。
预设:可以先称出20筒空气的质量,再乘以5,就是100筒空气的质量了。
预设:用不同的物体作为衡量物,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教
学
流
程
6.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
7.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8.布置任务:指导各组代表将本组的实验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9.研讨汇报。
10.小结:空气的质量我们有好多精确的工具可以称量出空气的质量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2.拓展:(教学提示:出示皮球、高精度电子天平、打气筒、球针。)指导学生观察皮球打气前后天平示数的变化。
4.提问:这个袋子里打入了100简空气,如何称出100筒空气的质量呢?可以回想上节课的实验。
5.追问:但是一个皮球容纳不了100简空气,该怎么办呢?
6.提问:大家的反应可真快!如果分别将这些物品作为衡量物,结果会怎样呢?
预设: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为10克;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个乒乓球的质量。
预设:我们可以把这一袋空气放到天平上进行测量。
同等质量的空气和其他物品相比,空气的体积大得多
教学反思
科学教学设计
课题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班级
三年级教师
教学目标
L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3.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教学重难点
1.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通过比较,理解质量相同的物体的体积可能不同。
【精选】新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教案.doc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材简析】上节课,学生通过探究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运用豆子这种对比物,也直观了解了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是多少。
本课课题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需要学生厘清问题,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分步进行解决问题。
本课需要学生应用上节课的方法,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
同时,本课用多种物体作为参照物去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从而对物体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不少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大概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3-5颗绿豆的质量(当然打气筒的大小以及绿豆的大小也会导致具体数据发生浮动),感受到了空气有多重。
但他们是否能以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还是需要本节课去体验。
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这也是这节课需要去体验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等。
小学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案: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质量是如何衡量的。
2. 明确一袋空气的质量与重量的概念。
3. 掌握使用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袋空气(可以用透明塑料袋封装),天平。
2. 板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1.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问学生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是一袋空气。
3. 提问:一袋空气有质量吗?质量是多少呢?Step 2:讨论空气的质量1. 向学生解释空气是由分子和气体组成的,因此它有质量。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我们如何知道一袋空气的质量呢?Step 3: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1. 教师将一袋空气放在天平上进行测量,并记录读数。
2. 向学生解释天平的作用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
3. 提问: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请同学们通过测量结果回答。
Step 4:讨论与总结1. 学生报告自己测量的结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3. 教师板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Step 5: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拿到一袋空气和天平。
2. 要求学生自己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Step 6:展示和讨论1. 学生报告自己测量的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同小组测量的结果会有差异?3.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并讨论如何减小误差。
Step 7:归纳总结1. 教师总结一袋空气的质量与重量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归纳。
2. 学生将归纳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Step 8:拓展延伸1. 提问:我们除了使用天平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一袋空气的质量?Step 9:作业1.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温度对空气的质量是否有影响,并将实验过程、结果写成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空气有质量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气体的质量。
教科书通过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气体的质量这一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如何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气体的质量。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气压计、水槽、气球、细线、称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怎样的呢?2.呈现(5分钟)通过课件或者教科书,呈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气压计、水槽、气球、细线、称等器材,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加深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实验中用到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气体的质量吗?让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测量气体质量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家庭环境中空气的质量。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空气的质量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空气的质量重点,强调空气的质量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空气的质量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空气的质量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空气的质量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空气的质量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介绍空气的组成元素,如氮气、氧气、氩气等,以及空气的物理性质,如空气的密度、温度、湿度等。
(2)空气的质量测量方法:介绍空气质量的其他测量方法,如电子天平、电子气压计等,以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3)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介绍空气污染的类型、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如植树造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教学设计第2单元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过程与方法: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通过对石头、水、空气的三者比较,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体系。
三、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四、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演示实验材料:1个皮球、1个托盘天平。
给每个学生准备:石头、水、空气的比较表格。
五、教学过程:(一)空气有重量吗?1.师: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2.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
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
(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4.小天平调平。
(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5.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
(分组实验)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1.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a: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方法。
b: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2.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1.师: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称来进行研究。
小学科学第2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2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质量是无法被称量的,但是可以通过实验间接推测空气的质量。
2. 技能目标: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一袋气球、天平、小纸片、铅笔、风力计、尺子。
2. 教学资源:幻灯片、图片、视频。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一种普通的袋装空气,引发学生关于空气的思考。
2. 提问: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可以称量吗?步骤二:知识讲解1. 通过幻灯片或板书,向学生解释空气是无形的,不占据体积,无法被称量的。
2. 介绍空气的组成成分,以氧气和氮气为例。
步骤三:实验设计1.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
2. 分发材料:将实验所需材料分发给每个小组。
3.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推测一袋空气的质量。
4. 实验步骤:a. 小组成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可以用小纸片制作标签,记录实验内容。
b. 随机选取几个同学将一部分空气包进袋子里,并用尺子测量袋子的尺寸。
c. 将实验袋称重,并记录下质量。
d. 用风力计测量气流的强度,并记录下来。
e. 小组成员交流并讨论实验结果。
5. 教师引导: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一袋空气的质量问题。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实验中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b. 为什么无法直接称量空气的质量?c. 对于无法被称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推测其质量?2. 引导学生总结空气无法被称量的原因和间接推测质量的方法。
步骤五:拓展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展示一些与空气相关的实验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特性和性质。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其他无法被称量的物体,并探讨如何间接推测其质量。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间接推测空气的质量,并了解到空气是无法被称量的。
三年级上册科教版第二单元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筒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学习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重点:通过剪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聚焦PPT课件,引导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那今天我用打气筒给-一个袋子打入一定量的空气,你能估计一下,这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 (或者用一个扎好的空气袋,展示给同学们,谁能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吗?)学生思考、猜测一袋空气的质量,并记录下猜测的数据。
展示PPT课件(第3页)如果是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针、小泡沫球)作为衡量物,结果又会是怎样呢?讲授新课一、找方法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怎么称量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吗?展示PPT课件(第4页)根据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已经能够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现在如果我们把袋子里面打入100筒的空气,若称出一份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8枚回形针的质量,那100筒空气有多重?100筒-20筒X5100筒空气的质量-8枚X 5=40枚二、实验探索一:大致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观看实验视频《测量--袋空气的质量》同学们看完视频,对这次实验应该是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概念,现在我们自己动手操作。
实验材料:简易天平、皮球、小桶、回形针(或绿豆)、乒乓球、空心塑料块、打气筒(1)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一个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把回形针或绿豆放在另一端,调整使天平达到平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回答:这袋空气更大。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质量和60筒空气一样,但大小不一样。为什么质量一样的物品,大小差别却这么大?特别是装有60筒空气的袋子的大小,比所有的“质量参照物”物品都要大得多!这个环节的讨论,是指向物体密度的概念,通过这个对比活动,让三年级的学生初步感受到物体密度的不同。
学生回答:5筒/10筒
学生回答:使用上节课的天平
用打气筒给一个袋子打入60筒的空气,教材中是100筒,袋子不易找到而且费时费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塑料袋灵活控制筒数,与篮球打气的数量成为整倍数关系方便计算即可。
探索
1.出示活动步骤:(1)调节天平平衡(2)使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20桶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2.难点: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运用测量和简单的数学计算技术,定量研究空气的质量。
知道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二)科学探究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三)科学态度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三上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1、教学前期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尝试让学生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测量和简单的数学计算技术,估计出一袋空气的质量。学生将这袋空气的质量与各种生活中常见的“轻质”物体进行比较参照,从而形成对空气质量的直观认知。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实验记录:实验结果:20筒空气的质量=3颗绿豆的质量(以实际测量为准)结论:当天平平衡时,打入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增加的回形针或绿豆等轻质物品的质量。
三、研讨一:打入100筒空气,这袋空气质量多少?展示课件图文结合,得出结论:100筒空气的质量=5×20筒空气的质量=5×3颗绿豆的质量四、实验探索二:相同质量的物品的比较展示一袋空气、15颗绿豆和5个回形针的PPT课件,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100筒空气的质量=15颗绿豆的质量=5枚回形针的质量,那么同学们仔细观看空气、绿豆和回形针,有没有什么发现?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预测的方法,给出答案。
学生回答(答通过实验结果、数学的计算得出100筒空气质量。
通过相同质量的物品的比较,得出它们在体积上不一样。
出一袋空气的质量。
因为用塑料带装的空气的质量很轻,所以一定要选择精确度高的电子天平(如最大精确度为0.01克)。
象。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习题。
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认识到空气的体积要比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大的多。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空气的体积要比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大的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这节课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加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探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集体精神。
科学探究活动首先在学生猜测的前提下,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强调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实验验证才能说明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动脑、亲自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这个环节对学生而言,又多了个为什么,在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后面,往往能找到问题的关键,通过教师的提问,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再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原来真的是这样的,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所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数量
回形针
绿豆
【教师小结】
一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
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二、研讨:空气质量的表示
1、用天平称称物品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教师提示】
比如,10粒红豆2.25克,一粒红豆0.225克,近似1克5粒。
2、假如20筒空气测量的数据表明相当于12粒红豆,那么这20筒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2、和相同体积的水、石头比较,空气的重量很轻。()
3、没有固定形状、质量轻、易压缩的物质是空气。()
4、科学家伽利略用气泵向一个瓶子里打足气,然后称它的重量,称好后瓶口打开,然后再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这个实验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四、拓展提高:用工具测量空气质量
1、导入
既然空气有质量,就应该和其他物品一样可以利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体积大
板书设计
3、用打气筒给一个不漏气的袋子打入100简空气,扎紧袋口。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4、我们是如何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的?
【教师提示】
由20筒空气质量估计出100筒空气质量。
5、比较这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你有什么发现?
三、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像石头等固体,看得见摸得着,它有一定的重量,但空气我们着不见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它没有重量。()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
课题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空气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2、空气可以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5课。
本单元以空气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方法,认识空气的特征和性质。
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对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流动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课通过探究一袋空气的质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聚焦:提出问题“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引发学生的思考。
2.探索:通过比较一袋空气和一些物品的质量,让学生感受空气有质量,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3.研讨:围绕“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空气的质量和相同体积的回形针、绿豆相比怎么样”等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空气质量的理解。
4.拓展:介绍利用天平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
2.学生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空气的质量。
(二)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如天平、简易天平、掂量等。
2.学生能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并记录实验结果。
3.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测量空气质量的实验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三)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对探究空气的质量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了解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气象观测、空气质量监测等。
2.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有质量的。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1.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测量空气的质量。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教学策略1.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这一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在教材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实验的流程和基本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测量空气中质量的实验,可能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空气的质量是不固定的,受到体积和密度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科学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一袋空气,天平,砝码,细线,吸管等。
2.实验材料:纸袋,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有质量吗?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是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空气的质量与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这种方法测量空气的质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的收获,巩固实验的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家里空气的质量。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实验的步骤和结果,进行板书,总结空气的质量与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是小学科学课程中关于物质质量和测量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质量的概念,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并初步了解空气的性质和质量。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质量的基本概念,理解质量与重量的区别;了解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特点。
2. 技能与操作:学会使用天平或类似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质量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互评的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对空气性质的认知情况,通过课后小论文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评价。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质量概念,如物体的重量、大小等,引出本课的主题——空气的质量。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方法以及空气的物理性质。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天平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准确地测量空气的质量。
5. 总结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强调质量的概念和测量的注意事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简单的问答和操作测试,检测学生对质量概念和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测量不同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原因,最后写一篇关于空气性质的短文。
六、学后反思1.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这一章节的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主要介绍了一袋空气的质量问题。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空气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特点。
- 掌握空气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理解空气的质量可以通过称重来确定。
2.能力目标:- 能够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
- 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总结。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空气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空气质量的确定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总结。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于科学知识的抽象概念理解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生活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空气对我们来说重要吗?为什么?- 你们知道空气有质量吗?怎么知道的?第二环节:概念讲解-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特点和重要性。
- 解释空气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例子1:比较两个气球老师拿出两个气球,一个充满了空气,一个没有充气。
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的重量,引导他们思考:两个气球的重量是否一样?为什么?例子2:比较空气和水的重量老师拿出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个装满空气的气球,让学生比较两者的重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的重量比空气重?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准备一袋气球和一个天平。
- 让学生预测一袋空气的质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 让学生依次将气球放在天平上,观察并记录气球的质量。
-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很轻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案教学设计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教材简析】上节课,学生通过探究已经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运用豆子这种对比物,也直观了解了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是多少。
本课课题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需要学生厘清问题,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分步进行解决问题。
本课需要学生应用上节课的方法,来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
同时,本课用多种物体作为参照物去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希望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到相同质量的物体有不同的体积,从而对物体密度有一个直观的感知,为以后学习密度概念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不少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大概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3-5颗绿豆的质量(当然打气筒的大小以及绿豆的大小也会导致具体数据发生浮动),感受到了空气有多重。
但他们是否能以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还是需要本节课去体验。
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这也是这节课需要去体验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难点:通过简易天平,用不同的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不漏气的大袋子、绿豆、乒乓球、小泡沫球、回形针、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高精度电子天平、板贴、皮球、打气筒。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验你们的一项品质,我先不说是什么,我们先看一个视频,这个过程中我会观察你们,看看有哪些同学通过老师的这项未知挑战!播放视频,教师观察谈话:好了,考验结果已经在老师心中了,我想大部分同学心里还是一头雾水,其实老师要考验你们的品质就是耐心,这堂课我们就会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想知道你们有没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天平的平衡。
一、聚焦袋装空气,预测空气质量。
教师出示一袋空气,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用绿豆来衡量20筒空气的质量,那今天你能来预测一下老师手中这一袋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颗绿豆吗?学生预测结果,教师板贴绿豆,在后面记录预测数字。
继续提问:如果是这些物品(乒乓球、回形针、小泡沫球)作为衡量物,结果又会是怎样呢?教师让学生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一袋空气,称出空气质量。
1.找方法谈话: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怎么称量这一袋空气的质量吗?预设生答:我们再把它放到上节课的天平里去称一下。
谈话:这样称出来的是空气的质量吗?预设生答:不是,还有袋子的质量?谈话: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我在这只袋子里打了100筒空气。
你能根据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称出这100筒空气的质量吗?预设生答:我们可以先称皮球的质量,再往里面打入100筒空气,再称一下,减一下就是100筒空气的重量了。
谈话:同学们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预设生答:我觉得这个皮球容纳不了100筒空气。
谈话:嗯,说得有点道理。
那应该怎么办呢?上节课我们是打了多少筒呀?预设生答:我们可以先称20筒空气的质量,然后再乘以5就是100筒空气的质量了。
谈话:你的小脑袋瓜真灵活,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若是不明白,请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再来捋一捋思绪。
教师出示板贴,一步步讲解类比转化思维:首先我们将这袋子里的100筒空气平均分成5份,打到5个皮球里,那每个皮球只要打多少筒气?生答:20筒教师:是的,这样我们打气是不是方便多了。
接下来我们只要称出这20筒空气有多重就可以了。
怎么称还记得吗?生答:先在简易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瘪皮球,右边放绿豆,直到平衡;接着在球里面打入20筒空气,再放上去,我们会发现指针往左边偏了,我们继续在右边放绿豆,直到平衡,之后放进去的绿豆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
教师:你的记忆力真棒,帮助大家回顾了上节课的称法,那我们需要每个皮球都打入20筒空气,都去称一遍吗?预设生答:不需要,因为是平均分的,我们只要称一遍,最后乘以5就可以了。
教师:真厉害,假设老师称出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颗绿豆,那100筒空气的质量就是多少颗绿豆?预设生答:25颗。
2.称重量谈话:同学们,刚刚我们用绿豆衡量了100筒空气的质量,那如果换成回形针、乒乓球等,应该怎么称呢?预设生答:可以再用回形针称出瘪皮球的质量,往里面打20筒空气,再加回形针,之后加的回形针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
谈话:嗯,这也是一个方法,可是老师给你们的回形针数量有限呀,好像都不能称出一个瘪皮球的质量。
(教师可以再讲台上演示一下)其他同学有更简便的方法吗?预设生答:刚刚我们已经用一杯绿豆衡量出了瘪皮球的质量,只要把之后加在盘外面的绿豆拿去,天平又会向左倾斜。
我们只要再慢慢加入回形针,那之后加入的回形针数量就是20筒空气的质量。
谈话:你真是聪明小博士呀。
其他同学听懂了吗?我请人再说一说。
若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听不懂,教师可利用板贴进行演示。
接下去,教师布置学生实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1号为材料员收发整理材料。
每个同学轮流做实验,1号同学用绿豆衡量,2号同学用回形针,3号同学用乒乓球,4号同学用小泡沫球。
其中一个同学在称量时,他对面的两位同学为打气员,旁边的同学帮助一起观察指针。
最后,每位同学都要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实验时间为18分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把做出来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的大表格内。
三、研讨空气1.如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这个问题已经放在课堂导入部分,第一步是搞清楚100筒空气相当于5个20筒,第二步是取5份相当于20筒空气的物品。
2.跟学生一起计算大表格中10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物品?从中分析每一小组数据差异的原因?A.可能是读数不准确造成的。
B.可能没有等待指针平衡就在添加物品,导致实验误差。
C.每颗绿豆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此各组之间也会存在微微的差异。
3.比较这袋空气和其质量相当的物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质量的2种物体,一袋空气的体积可以比几粒绿豆大得多。
主要是给学生视觉上强烈的冲击,给今后密度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拓展——用电子秤称空气质量谈话: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好些精确的工具可以称量出空气的质量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出示篮球、电子秤、打气筒,称量打气前后示数的变化。
【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数据填空,需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这份学生活动手册,既要让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也要作为一份班级汇总表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便于对所有学生(小组)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3.表格中要填写打入的空气“筒数”,不一定要20筒,可多可少,关键需要根据打气筒的大小和气密性,选择一个合适的数量,教师要提前做好“下水实验”,以便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时,做到心中有数。
【作业设计】1.下面哪种物体与我们实验时打的20筒空气的质量较接近()。
A.4颗绿豆B.4枚回形针C.4个乒乓球2.小明称出2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等于5颗红豆的质量,那么请问200筒空气的质量大概等于()颗红豆的质量。
A.25B.50C.100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1 感受空气教案教学设计1.感受空气【教材简析】《感受空气》是第二单元《空气》的单元起始课,本课主要借助生活中与空气密切相关的物体来深入研究空气的特征,如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能被压缩等,同样也选取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本单元中持续学习空气做铺垫。
聚焦板块,通过导入活动,希望学生关注到两个问题,空气的特征是什么?空气的作用有哪些?这样更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也为本单元后续研究内容的展开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更全面的、更科学。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两个游戏活动,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
通过感受活动,学生发现空气可以压缩,很轻等特征。
通过传递游戏,训练学生的思维,发现空气会流动、不易密封等特征,在游戏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与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
拓展板块,通过游戏后研讨,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中,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空气,获取新知。
也知道空气和石头、水两种物质比较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但是对于相同点的认知还是比较缺乏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
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
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难点: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盒、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班级记录表。
小组: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大号透明塑料袋、气球、哨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带盖的黑盒]1.黑盒游戏,请学生来摸一摸。
提问:摸到了什么?(预设:什么都没有)2.打开盒子展示,强调盒子里面的确是放了东西。
提问: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预设:空气)3.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提问: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预设: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呼吸,植物营养——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4.小结: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