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讲解及阅读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及训练要点做好记叙文阅读,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略读浏览,整体感知内容。
阅读记叙文,首先是要读懂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明确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叙述方法。
对于重在写人的记叙文,要能够了解文章写了谁或哪些人,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与人特相关的诸因素(时间、地点、场景、背景、事件),从而感知人物是怎样一个人。
对于侧重记事的文章,要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以及和所述之间事相关的诸要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从而大体感知事件的社会意义。
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应初步感知作者写的是什么景,什么物,以及景或物的特征,作者通过景、物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第二遍,细读精读,品味深层含义。
这里包括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中心、体味文章情感、理解重要词句等。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要着眼于全文、分析文章各段的途述重点有何不同;段与段之间,把内容联系紧密,意思接近的该归纳为一部分。
这样由段到部分,由部分到全篇,就能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安排决定的。
因此,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文章的中心。
常用的归纳中心的方法有: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性词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即可;有的记叙文在叙述过程中直接告诉了读者记述的中心意思;有的记叙文则应把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同时,应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之情,褒贬态度、思想倾向等。
至于对词语和句子的分析理解,前面已谈过,这里不再赘述。
第三遍,回顾思考,探究开放题型。
开放性试题,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弹性,是平时学习的拓展和迁移,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但也不能脱离原文中心。
七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考点、答题模板、巩固练习及参考答案(一)
七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考点、答题模板、巩固练习及参考答案(一)【知识沉淀】一、记叙文概念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等,也包括一般记叙性的文章。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有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游记、回忆录等。
二、记叙文的分类第一、从内容看可分为:①简单记叙文,其特点是事件较简单,线索和手法单一。
②复杂记叙文,其特点是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枝较多,采用综合表达方法。
第二、从写作对象看可分为:①写人的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②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
③写景的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
④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1、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2、作用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令人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从头记叙。
其作用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插入的内容结束后,再接着原来的线索或故事情节发展叙述。
其作用如下:(1)内容方面交代┅┅内容,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解释和说明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的情感,深化文章主题。
(2)结构方面使行文结构紧凑,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有时具有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五、记叙的线索1.含义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记叙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教案:记叙文阅读与训练(3)
记叙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教案:记叙文阅读与训练(3)"1、了解记叙文的相关知识"2、了解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3、运用知识,训练巩固。
"复习过程:"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
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2)记叙文的分类"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
"(3)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称之为记叙文的六要素。
"(4)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三种:①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②倒叙,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③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它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插入的内容跟时间也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
这种插叙一般都要交代起讫点,阅读时应注意;二是对人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叙述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插入的前后不一定有过度衔接的话。
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5)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指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种因素(依据)。
记叙文阅读训练与讲解
五、五种表达方式
概括叙述(略写) 概括叙述(略写) 1、记叙: 记叙: 记叙 详细叙述(详写) 详细叙述(详写) 记叙的作用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 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详略要得当
五、五种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 表达个人情感。 表达个人情感。 2、抒情: 、抒情: 间接抒情:把感情寄托于人事 间接抒情: 物中,或在叙述、 物中,或在叙述、描写中渗透 感情,含蓄委婉。 感情,含蓄委婉。
练 习 ( 一 )
《背影》 背影》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分析: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 分析: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 文章写的是我四次见到父亲的背 影。
第一次:怀念父亲, 第一次: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第二次:望父买橘, 第二次: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三次:父子分手, 第三次: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四次:别后思念, 第四次: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抒情的作用是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抒情的作用是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直接抒情
散文《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 亲人 亲人》 该文, 该文,每段都有作者直接抒发对朝鲜人民的 怀念,对中朝友谊赞颂的 对中朝友谊赞颂的、 怀念 对中朝友谊赞颂的、富有浓烈感情的语 句和片段,它深深地打动着落读者 它深深地打动着落读者。 句和片段 它深深地打动着落读者。如第一段 的结尾是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 的结尾是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 您说,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能 “您说 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我们怎能 忘记? 忘记?”
四、四大体裁
四大体裁:小说、散文、诗歌、 四大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散文: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是以联想、想 散文: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是以联想 联想、 散文 为桥梁的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寓情于景、 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 物言志的象征手法为写作手段 从细处落笔, 手法为写作手段, 物言志的象征手法为写作手段,从细处落笔,以 小见大,具有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 小见大,具有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的 小说 人物形象为中心 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三要素是 人物、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人物、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考试复习之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汇总,有阅读题附答案).
考试复习之记述文阅读记述文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一、记述文六因素:时间、地址、人物、事情的因由、经过、结果二、记述次序:正叙、倒叙、插叙三、记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和蔼感和真切感。
2、第三人称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表达。
四、表达方式:记述、描绘、抒怀、说明、谈论1、表达方式:归纳表达、详细描绘2、描绘种类:人物描绘、环境描绘。
3、描绘角度:正面描绘、侧面描绘6、人物描绘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相貌7、光景描绘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8、光景描绘的方法:动静联合(以动写静、归纳与详细相联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9、抒怀的两种方式:直接抒怀、间接抒怀五、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频频、对照、借代、反语六、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设置悬念、前后响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七、小说知识1、小说“三因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求情节:初步、发展、热潮、结局。
3、环境描绘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①社会环境描绘:交待故事时代背景,为人物的活动供给特定氛围。
②自然环境描绘:A交代人物活动的地址、季节、天气、时间及场景;B衬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性格;C衬着氛围;D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八、散文知识1、散文种类:叙事性散文、抒怀性散文、谈论性散文。
2、散文线索:①以物为线索;②以事为线索;③以人物为线索;④以感情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为线索;⑥以空间为线索。
九、标点符号1、引号的作用:引用;重申;特定称呼;否认、嘲讽、反语2、破折号用法:提示、说明、总结、递进、话题变换、插说。
十、典型答题格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衬着氛围(记述文、小说,埋下伏笔(记述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前启后;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叙文、小;深入主(叙文、小;照开(文、叙文、小(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自己的作用;(2合句子境。
专题04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
专题04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考点概述]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段的把握。
重点句段主要指:记叙文中揭示主题、表明中心的句段。
★[考点阐释]段落作用题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选文第x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结合第x段,谈谈这一段这样写的好处。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内容,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联系全文,简要概括第x段的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x段能否删去。
6、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一、第一段的作用★[例题回放]例1:阅读肖复兴《笔下犹能有花开》,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
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参考答案】1.内容上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
2.结构上反衬了下文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的特别。
例2:《济南的冬天》中第①段为什么先写北平、伦敦与热带?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参考答案】1.内容上: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济南的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直接抒发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2.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济南的“山、水、天”作铺垫。
例3《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7记叙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知识划重点★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常见考点及对策如下: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要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尤其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事件+结果。
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1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6.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居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高分阅读】小升初阅读理解——记叙文阅读篇(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有答案)
【培优阅读】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方法点拨+参考答案 (三)记叙文阅读 一、考点要求: 1.能够通过通读全文,把握文意,体会出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
2.通读文章,准确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
3.在理解、领会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个人心得,拓展延伸,感悟评价。
二、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1.清楚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把握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懂得归纳文章主旨。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5.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学校: 姓名: 班级: --------------------密-----------------------封----------------------线---------------------(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考点解析及专题训练
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考点解析及专题训练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新闻、通讯、游记、童话和一些记叙性的散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是作为记叙文来教学的。
多年来,记叙文因其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又耐人寻味,能带给学生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启迪,而倍受全国各地中考命题专家青睐。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全国各地中考试题都对记叙文阅读能力进行了考查,无一例外 , 可见记叙文阅读是中招语文考试的重头戏 , 也是检测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和水平的重点。
新课标对记叙文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 :(1)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的态度、观点、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领会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3) 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因此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综合理解、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在考试中,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
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针对记叙文或记叙性文段的阅读考点 ,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强化训练。
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概括要点 , 用心体会写作意图 , 把握文意记叙类文章中,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中心思想要求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的核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分析体裁入手叙事散文有两种类型 : 一类通过叙事表达的感悟 , 如《走一步 , 再走一步》,通过回顾自己在悬崖上一步一步爬下来的事 , 表达在困难时候应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的感悟;一类是通过叙事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藤野先生》表现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
记叙文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附有答案)
记叙文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一)班级姓名座号一、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1.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
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2.记叙文的文章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1)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②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
④有以一事为线索的。
⑤有以一物为线索的。
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⑦有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等等。
如何找线索:第一,从结构层次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安排结构的线索;第二,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或事物;第三,注意文章的标题。
以《背影》为例,分析文章的线索时首先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文章写的是我四次见到父亲的背影。
第一次是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二次是望父买橘子,刻画背影;第三次是父子分手,细别背影;第四次是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所以这篇课文的线索就是父亲的背影。
二、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1、抒情抒情也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物的态度,抒情在记叙文中运用得好,可以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A、直接抒情。
作者在文章中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直呼抒情对象,这样抒情显得更亲切、明快,更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间接抒情。
即作者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来抒情。
作者往往把情感依托于叙事、绘景、状物、说理,在叙事、绘景、状物和说理中抒发感情,也就是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寄情于理。
在叙事描写议论中渗透着作者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议论A、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附典型例题讲解)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附典型例题讲解)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记叙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中心)?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记叙文阅读讲解(解析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前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讲解+专项练习(解析版)一、阅读知识点讲解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6、记叙文的详略: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
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8、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1)过渡作用:承上启下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六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讲义+试题)五升六年级语文(含答案)
专题六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要点梳理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受和事物进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阅读记叙文的重点在于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记叙文分类1、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写背景,形态。
这两部份可依需要而挨次对调。
以衬托法写其背景,如写家人,就写家境;如写伟人,就写时代;如写学者,就写当时学术思潮等,以细叙法写其外在相貌。
2、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记叙事情必需留意该事的完整性,亦即要留意该事的因果关系,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等三部份,必需交代清楚,不行前后冲突。
其挨次支配可接受顺叙法(按大事发生→经过,→结果挨次)和倒叙法(按大事结果→发生→经过的挨次)两种。
3、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①写动物、植物及无生物等,要兼俱动态静态的描写。
②要兼俱外在特征及内在象征。
如骆驼的耐劳,莲花的不染,窗的展望。
并可争辩其哲理,抒发其教训。
4、以绘景为主的记叙文:把握景物的特点,做深化细致的观看和描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做空泛的描述。
要留意层次的变化,中心点的景物具体描绘;离中心点稍远,较无关者略写;如此层次愈远,描述愈少。
三、记叙文答题技巧(一)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某句的作用,最终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段中某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做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有关内容的描写埋下伏笔。
中间某段或某句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终一段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二)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类题目需要依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宠爱、宠爱、感动。
记叙抒情类文章的阅读及练习
记叙文阅读一、基础知识点梳理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3、记叙文的人称:一人称、二人称、三人称4、记叙文的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以时间转移为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5、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7、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8、记叙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生动二、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考点一:整体感知文段,归纳内容要点,理解主旨1、常见题型题型1、概括文章内容方法:①扩展文章标题法;②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③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特别是抒情散文中)】④一线串珠法(抓线索)⑤六要素法:叙述六要素,连缀成话。
题型2、直接让考生概括人物性格方法:1、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2、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3、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题型3、直接让考生概括主旨方法:1、掌握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题型4、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注意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介绍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讽刺了、歌颂了、鞭挞了、揭示了、反映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社会现实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感情怎么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知识讲解及阅读练习
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讲解及练习;【文体知识】;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1把握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2理清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很多文章都是综;(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4)补叙(补充叙述,根据记叙文阅读理解知识讲解及练习
【文体知识】
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1 把握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理清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很多文章都是综合运用这三种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做铺垫;补充交代故事的起因、背景等
(4)补叙(补充叙述,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做一些简短的补充交代)作用是:使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深化中心。
与插叙的区别:文字少,无情节,去掉此补叙的内容后,前后内容仍然可以衔接起来
3 找出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1、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2、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
4、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5、以时间为线索
6、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 理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烘托气氛
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在文字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5 掌握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铺垫、烘托、照应、悬念、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衬托:用另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有的事物,衬托有主次之分。
如《藤野先生》中以仙台职员对我的友好态度来衬托藤野先生;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比没有主次之分,如《故乡》中的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
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抑扬相生:“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
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
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
“抑扬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如《白杨礼赞》中为了赞美白杨树而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象征。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夸张。
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5概括主要内容
A 请简要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段意的归纳
方法:段意合并法
要素串联法
问题概括法
内容借助法(借助文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
B 问文中某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要求:准确、简练、通顺明白
方法:摘句法.归并法\取舍法(抓主要内容,舍弃次要的)
6 研读细微之处
A 注音解释词语(一定要注意平常的积累,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
B 问某些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C 问某些词语能否去掉,并解释原因
回答这类题型,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可以或者不可以,然后解释词义,说明作用,如果
去掉语境上有什么变化。
通常可以这样回答:可以或者不可以,某某词的意思是‥‥‥,在文中的作用是‥‥‥,如去掉,语境就发生了变化,没有‥‥‥的意义了。
动词,准确、简练、生动传神,使表达更具体真切。
形容词,有以描述修饰、表达形象,富有感情色彩。
副词:表时间、范围、频率、程度等,起限制、补充、强调作用。
其它如起关联、过渡、线索、文眼、特征、幽默讽刺等作用。
D 品味句子
①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
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②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方法:1、从关键词入手分析句子的含义
2、结合修辞方法理解句意
3、从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入手理解句子
4、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句意
5、从标点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③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
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
并与题目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