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硕士培养方案
硕士培养方案1. 硕士培养目标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独立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全日制学习时间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共计不少于40学分。
3. 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生基础课程。
3.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其中包括以下科目: * 学术论文写作 * 科研方法与科学素养 * 学科前沿讲座3.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的课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 学科专业课程 * 学科交叉课程 * 科研实训课程 * 学科前沿研讨课程3.3 研究生基础课程研究生基础课程是为了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科学素养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以下科目: * 学科基础理论 * 数据分析方法 * 学术写作与报告 * 学术交流与演讲技巧4. 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拓宽自己的科研视野。
* 科研论文撰写:学生需要按照学校要求撰写硕士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 学术会议参与:学生鼓励参加学术会议,并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5. 学位授予学生完成了培养计划和学校规定的比例学分要求后,可以申请硕士学位。
学位授予需要经过以下流程: * 初步答辩:学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后,需要进行初步答辩,初步答辩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 论文答辩:学生经过初步答辩后,需要提交学位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
* 最终学位评定:学生在论文答辩合格后,需要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评定,评定合格后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6. 毕业要求学生须完成以下毕业要求才能获得硕士学位:* 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
* 通过所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考核。
专硕-085212-软件工程__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0852)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专业领域代码:085212 专业领域名称:软件工程一、专业领域介绍软件工程是利用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技术研究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建模、设计、开发、测试、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工程技术领域。
它涉及政府机关、工业、农业、商业、国防、科研、教育、卫生等行业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和军事装备、管理过程的网络化、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软件系统的建模、设计、开发、管理与应用。
计算机软件产业和计算机硬件产业共同构成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工程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扎实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运用先进的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工程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的能力;具有软件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阅读、理解、撰写外文资料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为2-5年。
四、培养方式及学分要求1.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为30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公共课6学分,专业课6学分),非学位课程7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论文选题1学分。
3.专业实践(8学分)(1)高级软件工程课程设计(30学时,2学分);(2)信息检索(50学时,3学分);(3)工程实践及报告(60学时,3学分)。
4.必修环节(1)学术活动(2学分)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参加(听讲)4次以上本单位、学院、学校、省级、国家级的专业学术和技术报告会、学术交流会。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每次专业学术和技术报告会、学术交流会之后,必须填写“广西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考核表”。
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术活动后获得2学分。
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404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404授予工程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前沿和发展现状,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4 .具有专业知识获取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能在电力、金融、教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及应用方面的工作。
二、研究方向1 .智能信息处理及电力应用2 .电力物联网与信息安全3 .分布式计算与电力大数据挖掘4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分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全脱产学习3年,包括课程学习(]年)、专业实践(0.5年)和学位论文(1.5年)等培养环节,各培养环节根据需求可交叉进行。
四、培养方式与组织管理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采用导师组指导制,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导师组包括来自培养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
2 .指导教师应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正式确定指导关系后两周内,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3 .导师在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应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特别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诚实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摘要
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的软
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以及计算机应用技
术的深入研究,满足软件工程人才的现实需求。
本方案包括: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学习方法、课外活动等内容。
一、课程设置
该方案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修读以下10门课程:
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工程实践、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语言、软件设计与
开发、软件集成与调试、面向对象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
程实验、数据挖掘与分析等。
此外,还应修读各类选修课程,以及专业研
究方向课程,如智能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等。
二、研究方向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可以涉及软件开发与管理、软件
学习仿真、物联网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等方面。
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人发展的需要,选择不同方向的课程,在实践及研究中积累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专业能力。
三、学习方法
该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学术环境中掌握和深入了解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开发的知识。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研究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并具有严谨的学风、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控制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能够服务于社会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本领域主要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5.系统工程三﹒学习年限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生以全日制方式学位攻读,学习年限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含专业实践)1年,论文工作(含专业实践)1年。
实行学分制,修满30个学分,按期毕业。
四﹒培养方式1.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培养中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
3.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从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4.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5.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
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培养方案-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资料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具有良好软件设计开发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以及软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软件项目管理、行业领域知识、团队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课程,并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强化英语。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具有扎实的科学和工程知识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和理论知识,包括程序设计技术、系统平台技术、软件工程方法等;2.具有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具备软件系统的实现能力以及测试能力;具有良好的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3.了解本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具有很好的获取新知识与技术的能力;4.能认识和遵循职业规范与社会伦理道德,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5.有较好的组织、沟通、管理与职业发展能力。
三、学制计划学制 2年(第2年在企业学习)最低毕业学分32授予学位软件工程硕士学科专业类别电气信息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专业课与专业方向选修课涵盖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与专业方向特色课程。
五、企业学习阶段培养内容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具有良好软件设计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
本专业按照1+1的培养模式制定培养方案,其中第1年主要在学校学习,第2年在企业学习。
根据总体培养路线规划,企业学习阶段通过与若干著名软件企业合作,共建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项目实训和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综合工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使学生了解企业与商业环境。
合作候选企业包括:IBM、Google、Microsoft、Intel、State Street、华为、百度、网新恒天、阿里巴巴、网易、中远物流、东软等。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2023年修订)专业代码:085212一、培养目旳培养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理论体系支撑下旳“实用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使学生可以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旳基础理论和广阔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可以按照软件系统工程思想进行大型软件设计、开发、研制、产品化、实行、组织、管理和关键技术研究;在毕业时可以从事软件工程独立设计和实现大型软件系统、软件产品旳研制及关键技术旳研究,并可以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详细规定是:1.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旳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遵法,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旳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计算机领域扎实旳基础理论和广阔旳专业知识;具有很强旳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运用先进旳工程化措施、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旳能力,以及工程项目旳组织与管理能力、团体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3.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到达基本旳数学和语言规定;纯熟掌握英语,具有良好旳阅读和撰写外语资料旳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旳能力;拥有很好旳沟通技巧和团体协作能力,通晓和遵守有关法律和职业道德。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旳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软件工程实践环节规定学生直接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实践,完毕必要旳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获得旳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毕学位论文旳撰写。
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或技术汇报,以及有关旳工作成果。
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旳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旳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遵照“河南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学位论文应包括:摘要(中、外文)、目录、引言、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必要的附录和在校期间科研成果情况。学位论文应做到具有创新性或应用价值,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准确,推理严密,语意通达,数据可靠,结构完整。论文按规定统一格式排版,具体见“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其摘要编写格式的要求”。
3.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达到基本的数学和语言要求;熟练掌握英语,具备良好的阅读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拥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通晓和遵守相关法律和职业道德。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三、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在教学上采取“任务驱动”,由教师以解决具体问题所需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体系,进行课程学习。具体措施如下:
1.突出强调教学要紧密联系软件研发、管理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术;
2.强调项目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在教学方式中的重要地位,广泛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把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互动研讨、情景教学以及实战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导师指导组应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硕士培养方案(试行)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23]9号文《有关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及学位授予工作有关事宜旳告知》及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旳《有关制定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旳指导意见》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旳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旳培养目旳是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旳需要,根据企事业单位对软件人才旳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旳软件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规定如下: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很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旳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遵法,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旳基础理论和广阔旳专业知识,具有运用先进旳工程化措施、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旳能力,以及工程项目旳组织与管理能力、团体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成为适合软件产业发展规定旳高级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旳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旳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旳能力。
二、培养方向通过专业理论基础、最新技术工具、系统分析设计措施论、先进项目管理经验旳讲授,针对市场需求,采用加强基础、需求驱动、案例牵引、技术领先、工业合作旳教学原则和培养模式,以先进旳教学设备、良好装备旳试验环境、企业企业试验基地,企业与学校双导师制实行一体化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硕士在现阶段按如下两个方向培养:软件开发技术:在系统化旳软件工程理论学习旳同步,着重培养学生开发软件项目及软件产品所需要旳多种实际应用技能,尤其是软件项目研发旳系统分析措施、开发技术和过程管理。
本专业所涵盖旳知识领域覆盖了开发软件项目所必须旳从项目需求分析到项目旳提交旳软件技术基础,重视理论与实践旳结合,从设计旳角度着力培养学生旳软件系统旳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软件构架能力,从管理旳角度着力培养学生旳软件项目统筹规划能力、软件项目管理控制能力及软件企业项目群管理能力。
系统工程培养方案
系统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系统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系统工程设计、管理、实施及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1. 具备广博的理工科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具备系统工程学科核心理论和知识;2. 具备系统工程设计、管理、实施的能力,能够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3.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环境中开展协作;4. 具备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系统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5. 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学、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控制论等;2. 专业课程:系统工程导论、系统方法学、系统工程建模、系统优化、系统仿真、系统工程管理、系统规划与设计等;3. 技术课程:人机工程学、信息工程、自动化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等;4. 实践课程:系统工程实验、工程实习、系统工程案例分析等。
三、实践教学1. 系统工程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工程实验,培养学生模拟和实际操作的能力;2.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系统工程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实施项目的能力;3. 工程实习: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或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程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工程实施的能力。
四、科研训练1. 科研导师制:为学生设置个人科研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项目;2. 研究生培养:鼓励优秀学生进行研究生培养,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3. 科研项目参与: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实践经验。
五、课外拓展1. 学术讲座:组织系统工程领域专家学者讲座,拓展学生学术视野;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实践,开拓学生实践经验;3. 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评估与改进1. 课程评估:定期对相关课程进行评估,根据反馈调整课程设置;2. 培养计划评估:定期对培养计划进行评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3. 学生评估: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
北航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北航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软件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水平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3.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在跨学科领域中进行协同工作;4. 具备较强的软件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能够在软件工程项目中担任技术和管理的重要角色;5. 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意识,能够适应国际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规划1. 修读学分:硕士研究生应修读不少于30学分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
2. 项目组别及课程设置: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两类。
专业课:包括软件工程基础、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等课程。
公共课:包括哲学、经济学、外国语、计算机基础、科研方法与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
3. 实习: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计划,在校实习或校外实习不少于一年。
4. 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5. 指导教师:每位硕士研究生有1-2位指导教师,由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研究与毕业论文指导。
三、课程安排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软件工程基础:主要包括软件工程导论、需求工程、设计与建模、构件与架构、软件测试及质量保证等。
2. 软件工程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现代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实践、软件体系结构、嵌入式软件开发、分布式系统等。
3. 公共课:主要包括哲学、经济学、外国语、计算机基础、科研方法与科技论文写作等。
四、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按照导师的要求,选定研究课题,并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与答辩。
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专硕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广泛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从事高级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较广泛的专业知识;2.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5.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内容1.学术课程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课题选择、科研实践、科研能力培养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3.技术管理与实践能力培养:包括技术管理、技术创新、工程实践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4.综合素质拓展: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合作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拓展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培养方式1、导师制培养: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科研指导、技术指导和思想指导;2、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技术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3、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做到培养方案与学生特点相匹配。
五、培养计划1.第一学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了解课题方向,选择导师;2.第二学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开始进行科研实践和技术实践;3.第三学期:进行科研课题的选题和实施,深入研究专业方向;4.第四学期:完成科研课题并进行实践报告,准备毕业设计。
六、培养成果1.学术文章发表: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至少发表一篇学术文章,掌握科研方法和写作能力;2.技术成果转化: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参与一项工程项目,掌握技术应用和管理能力;3.综合素质提升: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项目管理(领域)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类别(领域)代码:085239
类别(领域)名称:项目管理
类别(领域)英文名称:Project Management
授予学位类别:工程硕士
专业方向:
01工程项目管理
0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03工程法律与合同管理
04建筑业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学制或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2~4学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学习年限2~5学年。
培养目标:
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3.学位论文选题应根据实际工程中的重要课题作为选题的依据,学位论文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
学分;
(2)如需选修本培养方案外的其他专业开设课程,须征得导师同意后到研究生处办理;
(3)课程设置标注○为必修课程。
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版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手册》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版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手册》。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负责人:日期:2012年06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学制与授予学位1.学制为两年(全日制)或三年(非全日制)。
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
受教育长期制工程师,可适当臧少部分课程学习的时间,根据学籍登记时间可相应缩短学习期限。
二、培养目标2.本专业为产、学、研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科学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能够在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从事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技术创新和战略规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本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应具备以下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能力;(3)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4)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培养计划1.课程设置本专业整体课程设置分为三个部分: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公共课程,具体设置如下:(I)核心课程: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战珞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组织行为学;(2)选修课程: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与我国实践、科技成果运用、信息管理、社会心理学;(3)公共课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信息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
2.实践环节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企业实习:参与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合作,学习并掌握工程项目实施管理的实践技能;<2)学术研究:通过选题、调查、阅读文献、论证和结论推理等学术方式,完整地感受研究的过程,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选择研究课题、探索问题、分析数据,写出规范完整的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1.教学方式本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合理,注重实践环节,强调应用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一、培养目标工程领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科技创新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工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硕士研究生1. 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相关外文资料,并进行技术交流;3.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能力,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 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科研论文撰写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5. 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工作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博士研究生1. 具有较强的工程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对工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2. 具有扎实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能够开展创新型研究工作;3.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科研团队协作能力;4. 具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备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5. 具有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重大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三、培养方案(一)研究生入学:1. 研究生入学前,需要通过考核和面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入学资格;2. 对于博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对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本科生给予特殊考察。
(二)学位课程学习:1. 研究生阶段学习分为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分别设置学位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学术研究方法、专业课程等;2. 要求学生在学位课程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活动,并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三)导师指导和科研实践:1. 在学期间,学生需要选择适合的导师进行指导,并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2. 学生要求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并开展科研实践。
(四)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1. 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 鼓励学生从事国际合作项目,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华科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 085211 ,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1.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
2. 掌握计算机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计算机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及实现能力;3.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4. 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5. 可胜任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的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 复杂软件设计与实现;2.并行分布式计算理论与技术;3. 多核、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技术;4.现代存储理论与技术;5. 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6.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7. 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8.多媒体计算技术;9. 数据管理与数据工程; 10.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11. 大数据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计算机技术专业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生产实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强系统工程能力、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专业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7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19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8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 ≥37学分修课 学 分 ≥19学分校级公共课程≥7学分,其中:英语2学分,思政类2、数学3专业领域基础课≥3学分(必修)专业选修课≥6 学分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3 学分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 究环 节 ≥18学分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 4 实践环节≥4学分 专业实训(含报告) 4专业综合实习实践(含报告) 4 必修开(选)题报告 1 必修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必修专业学位论文 8 必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 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18学分 公共课程≥ 7学分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 外语学院 必修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 马院 011.700 应用高等工程数学48 3 秋 数学学院 专业 领域 基础课≥3学分 210.501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32 2 秋 计算机学院210.502 现代计算机网络32 2 秋 计算机学院210.503 并行处理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4 现代数据管理理论与技术(必修)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5 多媒体基础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7 密码学与访问控制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专业 选修课 限定选修≥6学分方向任选一210.562 大型信息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3数据集成与服务技术(必修)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4大数据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5嵌入式多媒体系统软件设计与优化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6数据中心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7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8搜索引擎原理与实践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9Hadoop/MapReduce 编程模型与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0 移动互联网络安全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1软件逆向分析技术及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2 基于GPU 的程序设计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22数据库安全理论与技术(实验室开)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27 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81 深度学习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33 项目管理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3研究方向的技术讲座或研究进展课程(必修) 1 计算机学院 210.574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必修)1 计算机学院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 ≥3学分 210.575实验 2 计算机学院 二选一(必选) 210.576 设计 2 计算机学院 210.577项目或工程的调查分析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二选一 (必选) 210.578 行业(专业)发展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非学补修课 210.579 计算机组成原理322计算机学院 本科非计算位课 程210.580 数据结构 32 2 计算机学院机类的硕士生必修实践研究环节≥18学分 650.705 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 4 二选一(必选)计算机学院 实践环节必修学分≥4 650.706 专业实训(含报告) 4 计算机学院650.707 专业综合实习(含报告) 4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08 开(选)题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09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硕) 1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10 专业学位论文(硕) 8 计算机学院 必修六、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描述研究方向的技术讲座或研究进展课程,指的是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就其研究方向的某一个问题就其研究结果做学术报告,分析国内外发展的现状,给出可能的解决方向,并尽可能地给出自己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回答质询的问题。
系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系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系统工程硕士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根据系统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系统工程硕士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宏观的系统思维能力,能够对复杂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具有系统集成和系统优化的能力。
(2)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工程项目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
(3)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培养要求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系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明确了学生的培养要求:(1)全面发展: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2)实践能力:加强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3)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国际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系统工程专业人才。
二、系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系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培养。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核心课程:系统工程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系统集成与优化、系统规划与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等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选择相关的课程进行学习。
2. 实践环节系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1)实验课程:设置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09年4月日6征求意见稿)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具备系统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能力训练,能在复杂的工业生产系统、经济管理系统、服务系统等领域从事大系统和复杂系统的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系统科学、决策管理、控制系统、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管理科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 具有一定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能够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4. 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集成、系统管理、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应用统计学、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运筹学、现代控制理论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智能系统、非线性系统理论、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版外文教材课程: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研究型课程:非线性系统理论、决策支持系统讨论型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工学所依托的主干学科系统科学、电气工程辅修专业说明辅修专业:30学分,其中必修20学分标“**”号的课程,选修10学分,在标注“*”号的课程中选。
系统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系统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工程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系统工程专业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系统思维、跨学科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他们能够参与、组织和领导复杂系统的设计、实施、运营和管理,具备在不同领域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系统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3. 培养能够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需要的系统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4. 培养掌握系统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国际化人才。
三、专业培养内容1.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系统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掌握统计分析、优化方法、模拟仿真等技术,并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2. 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系统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系统建模与仿真、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系统测试与评估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 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系统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知识,具备跨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组织和协调不同学科的专业技术团队,共同解决复杂问题。
4. 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系统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实习、实训和工程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和工程实施等技能。
四、专业培养方法1. 课堂教学系统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2. 实验实践系统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实践,包括模拟仿真、系统测试评估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实习实训系统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规定的实习实训,包括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设计能力。
4. 毕业设计系统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毕业设计,全面整合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复杂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103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系统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坚实宽广的系统工程理论基础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国内外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前沿的发展动向,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设计、应用、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的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系统工程技术理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程工作,并且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并撰写科技论文,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研究方向1.信息系统综合自动化及智能决策该方向主要研究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建模、控制、优化、决策及其关键技术,包括工业过程动态优化调度与智能决策,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开发与应用,网络系统控制与优化,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
2.智能交通系统该方向研究城市和高速公路等交通系统的智能控制与优化,主要包括交通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与组织,交通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软硬件开发与应用等。
3.工程系统节能该方向研究工程系统的节能理论与方法及节能技术与装备,主要包括系统优化节能技术,节能指标体系的建立,建筑和工业系统的能耗仿真、能效评估及节能改造,节能评估软件及节能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4.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该方向研究大规模或复杂系统中的最优化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优化空间简约、并行优化算法、智能优化算法、经典优化算法及其工程应用。
5.复杂系统理论应用包括混沌控制、混杂系统、非线性系统等在内的复杂系统理论,研究工业过程系统的建模、控制、优化、仿真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6.现代物流技术以现代企业物流、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及集成化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调度。
三、学习年限硕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期限为2-4年,一般原则上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提前毕业必须要达到以下要求:研究生在校培养时间不能少于2年,必须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修完所需学分,完成中期筛选和开题工作;所修各门课程学习成绩不得低于75分,平均成绩不得低于85分;开题后从事课题研究工作不得少于半年;发表与课题相关的高水平论文至少两篇,提前答辩由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签字,报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能上报研究生院;对申请提前答辩硕士研究生的论文要求必须全部进行校外匿名评审,论文评审等级必须达到A。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8 学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附件一:课程设置一览表)1. 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计3学分●第一外国语,计3学分●专业外语,计2学分●学位基础课:2-3门,不少于5学分●学位专业课:2门,计6学分●前沿讲座,计2学分①前沿讲座的基本形式前沿讲座旨在加强硕士生对本学科及研究方向前沿问题的基本了解,提高硕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前沿讲座以讨论为主要形式,力求生动、形象、活泼、多样。
②前沿讲座的基本要求要求本专业每位硕士生参加的讲座不得少于10次,其中每人主讲不少于2次,主讲者应写出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有个人见解,报告能反映本学科学术发展的态势。
③前沿讲座的考核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学生根据听取的前沿报告内容,结合课题组内部的学术活动和各自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撰写总结报告,由学科组有关专家和指导教师依据参加前沿讲座情况和总结报告内容共同评判记分,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
●社会实践,计1学分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一周的科技服务或科研实践活动,并提交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和社会实践考核表(见附件二),由导师和实践单位按合格、不合格进行考核评价。
成绩合格计1学分。
2. 选修课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非专业选修课;非专业选修课包括跨一级学科选课和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硕士研究生第二外国语,计2学分●心理学课程,计1学分●体育课,计1学分为促进学科交叉,鼓励跨一级学科选课。
3. 补修课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课程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补修2门本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六、中期筛选硕士实行中期筛选制度,第四学期初由学院组织进行,具体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中期筛选要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定,严格标准,保证质量。
七、学位论文论文工作的目的是使硕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一)、文献综述要求广泛阅读与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不少于30篇,开题报告前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
(二)、开题报告(内容与格式见附件三)从第三学期开始,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调研。
并在第四学期初确定选题,并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对所研究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前沿动态进行综合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科研任务论证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可行性。
同时,开题报告还要阐明论文研究工作的文献资料、实验方案、工作进度和预期研究成果。
(三)、论文要求在学期间每位硕士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能提出毕业申请:(1)在有关期刊杂志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录用或投稿一篇学术论文(导师签字证明),作者单位为山东大学;(2)完整参与一项实际的工程课题,提交一份工程总结报告(论文形式)(导师签字证明);(3)阶段性完成一项开发项目,提交一份研究工作总结报告(论文形式)(导师签字证明)。
学位论文应观点正确、内容充实、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论文撰写要求语言通畅,图表清晰,符合学校论文规范要求,字数不得少于2万字。
继续实行并完善学位论文的抽查制度,按照学校规定时间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并依照《山东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工作细则》认真组织做好学位论文答辩的各项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八、实践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一份社会实践报告,由导师和实践单位按合格、不合格进行考核评价。
在学期间每个研究生参加不少于一周的科技服务或科研等实践活动,由主讲教师或导师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计1学分。
注:课程名标注“*”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附件二社会实践考核表社会实践考核表附件三开题报告内容与格式开题报告题目:姓名:指导教师:一、课题的目的意义二、研究现状三、研究内容四、要实现的目标或达到的指标五、创新点六、研究方法七、技术路线八、时间安排九、经费、设备、图书资料要求附件四主要经典著作书目1.《Cybernetics-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Animal and the Machine》, N.Wiener,Technology Press, 19482.《论系统工程(第二版)》,钱学森,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工程控制论(修订版)》,钱学森,科学出版社,19824.《系统科学》,钱学森,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5.《创建系统学》,钱学森,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6.《Systems Engineering and Analysis (3rd Edition)》, Benjamin S. Blanchard and WolterJ. Fabrycky, Prentice Hall, 19987.《Systems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Alexander Kossiakoff and William N.Sweet, Wiley-Interscience, 20028.《Introduction to Systems Engineering》,Andrew P. Sage, James Armstrong and JamesE. Armstrong, Wiley, John & Sons, Incorporated, 20009.《系统工程概论》,夏绍玮, 杨家本, 杨振斌,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10.《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汪应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1.《系统工程导论》,刘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最优化技术基础》,范鸣玉,清华大学出版社13.《工程系统最优化》,沈平,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14.《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美]陈启宗15.《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二版)》,蔡自兴,徐光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6.《人工神经网络》,杨行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17.《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焦李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18.《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李士勇,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19.《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李人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20.《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窦振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1.《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吴广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7.22.《过程辨识》,方崇智, 萧德云,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8.23.《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史维,机械工业出版社24.《最优控制》,秦寿康、张正方,电子工业出版社25.《数字信号处理》,吴兆熊,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年26.《面向对象原理与C++程序设计》,张国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7.《BorlandC++Windows程序设计》,何起立,人民邮电出版社附件五主要学术期刊阅读书目1.Automatica2.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3.IEEE Trans. Engineering Management4.IEEE Tran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5.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6.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7.IEEE Trans.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8.IEEE Trans. Fuzzy Systems9.Int. J. of System Science10.Artificial Intelligence11.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gineering12.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13.Cybernetics and Systems14.Fuzzy Sets and Systems15.中国科学E辑16.中国工程科学17.科学通报18.自动化学报19.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1.控制理论与应用22.系统仿真学报23.计算机仿真24.控制与决策25.信息与控制26.管理工程学报27.系统科学与数学28.系统工程学报29.系统工程30.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31.运筹与管理培养方案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