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现象社会学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犯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逐年增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要想解决大学生犯罪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从多角度观察研究大学生犯罪问题。
本文借鉴萨瑟兰的差异结交理论和默顿的失范理论,从社会学角度深入分析大学生犯罪事实背后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以期找到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社会学
从1999年起,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产业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高级人才,让千千万万学子获得了用知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
然而,大学生群体的犯罪现象也日益严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群体中的犯罪现象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的犯罪现象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一)整体趋势
大学生群体的犯罪状况越来越严重,呈现一个整体增长的趋势。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曾做过一项调查,1965年,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1%;文革期间,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2.5%;近几年,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约为17%。
另据调查,自1999年以来,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逐年上升,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5%,2002年较之2001年又增加了97.1%。
2003年到
2005年,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平均每年上升120%。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殊性
研究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殊性,主要可以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犯罪行为的特殊性以及大学生犯罪影响的特殊性三方面考虑。
首先,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属于知识分子,将来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读大学生处于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强、思维具有独特性和批判性,情感丰富多变,却又缺乏社会经验。
其次,大学生的犯罪行为也具有特殊性,集中体现在犯罪类型比较集中、犯罪的智能化倾向、行为动机单一和犯罪的冲动性、突发性。
在犯罪类型上,大学生的犯罪主要集中在财产类犯罪和伤害类犯罪上,近年来暴力犯罪案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大学生犯罪的智能化也比较突出,比如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侵犯计算机网络、编制、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计算机网络榨取钱财、制作、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利用生化知识研制毒品等一些列犯罪中不乏在校大学生的身影。
在犯罪的行为动机上,大学生犯罪动机也比较单一,主要是消费型和报复型,而且具有冲动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前几年轰动全国的”法大杀师案”就有以上报复和冲动的特点。
最后,源于大学生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大学生犯罪具有特殊的社会影响。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代
表国家的未来。
如果社会建设的未来中坚都出现严重的犯罪问题,势必造成社会恐慌和不稳定,而且过多的大学生犯罪可能造成一种示范效应,加剧社会的动荡和犯罪问题。
综上,大学生犯罪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必须从多角度观察研究大学生犯罪问题,以期找到相应对策。
二、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学分析
(一)萨瑟兰的差异结交论
萨瑟兰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犯罪,主要是他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了差异性结交。
犯罪行为取决于两种因素的互相结合,其一,适宜于犯罪的一切条件的存在;其二,个人赋予这些条件存在的意义。
所谓个人赋予这些条件存在的意义也就是个人从内心中强化犯罪行为,这种强化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因此,萨瑟兰提出了犯罪学习的9个命题。
”1.犯罪行为是可以被学习的。
2.犯罪行为是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被学习的。
3.犯罪行为的学习,主要产生在关系亲近的社会集团之中。
4.犯罪行为的学习包括犯罪技术和犯罪特定的动机、冲动、内心合理化倾向和态度。
5.有关特定方向的动机和冲动的学习取决于行为人的内心确定的差异。
6.一个人之所以会犯罪,是因为其内心确定的赞同违法的因素超越了不赞同违法的因素。
7.差异结交的频度、持续性、顺序和强度互不相同。
8.在犯罪行为类型和非犯罪行为类型相互结交的过程中产生的犯罪学习,包括其他的一切学习结构。
9.犯罪行为是一般欲求和价值观的体现,非犯罪行为同样也是一般欲求和价值观的体
现,因此,用一般的欲求观念和价值观念不能说明犯罪。
”
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同社会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为犯罪提供了适宜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为大学生犯罪提供了犯罪学习的途径。
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微观社会环境的影
响两个方面。
1、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政治环境方面,我国目前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特权垄断势力做大,形成了庞大的特殊利益集团。
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在主观上为大学生提供了错误的思想导向,盲目的、不择手段的向特权阶层靠拢,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导致犯罪行为发生。
在经济环境方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导向。
在客观上,经济决定一切,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一切向钱看。
在主观上,形成了功利主义价值观,使得大学生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物质享受。
为了经济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学生犯罪中侵财犯罪高发的现象。
在文化环境方面,一方面文化多元化,这让我们大大开阔了眼界,认识了外面的世界。
但是,社会不良风气也有机可乘,对大学生的刺激频率、强度和时间大大增加,从而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犯罪心理。
而且我们忽视了在民主、法治、正义、公平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建设,使得大学生受到许多不良文化的侵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在精神环境方面,我们现代的人往往忽视精神层面,沦为”单向
度”的人。
新一代的大学生,大多数已经走出传统的、封建的精神束缚,然而我们却无法形成新的有效的信仰重建,没有信仰的人,失去道德底线的人,容易在空虚中走向犯罪。
在法治环境方面,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健全,立法有漏洞,司法不完善,使得有着丰富知识和洞察力的大学生有许多的机会钻法律的空子。
社会上托关系、找后门现象严重,很多人无视法律规范,这在主观上为大学生提供了错误的学习对象,降低了他们对法治社会的信仰,无视和践踏法律。
以上是宏观环境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大学生一方面接受、学习能力很强,另一方面,又较少接触社会实践,不易辨别真伪,所以宏观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犯罪影响格外大。
2、微观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就是大学,因此考察微观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从学校开始。
现在的大学再也不是从前纯洁的象牙塔。
大学校园的管理体制跟不上社会发展,学生管理混乱,很多校外的不良影响很快侵入大学校园,本来应该是知识殿堂的大学校园却变成一个鱼龙混杂的花花世界。
学生宿舍管理混乱,很多学生夜不归宿。
学校周边是网吧、迪厅遍布,把大学包围的严严实实,甚至有的开到了大学校园之内。
另一方面,学校的德育工作跟不上时代步伐,教育方式落后,老师讲的没有激情,学生更是懒得听讲。
思想政治课名存实亡,根本达不到教育大学生、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最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竞争环
境,很多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巨大压力,这些压力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极易诱发严重问题,甚至产生犯罪,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大学中恶性犯罪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网络,是另一个对大学生犯罪产生重要影响的微观环境之一。
互联网世界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方便的了解外面的世界,拓宽我们掌握知识的渠道。
然而,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更加难以受到法律监管。
在网上充斥着大量有毒信息,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这些不好的东西,在缺乏足够的抵御能力时,网络有时成为诱惑大学生犯罪的巨大的陷阱。
参照群体也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微观社会影响之一,在这里所讲的参照群体是指大学生尊敬、崇拜和引以为榜样的人。
以前大学生的参照群体多是科学家等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然而现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都想找到一份好工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
然而,他们的梦想并不是服务人民,而是因为公务员可以更多的掌握公权力,可以过优质和安逸的生活。
参照群体从科学家到官员的转变,这是一种价值观念的扭曲,主流价值观从服务社会转变为为己牟利,这样人就容易失去道德底线,滑入犯罪的深渊。
(二)默顿的失范理论
“失范”一词最早由迪尔凯姆在《社会分工论》中提出。
所谓”失范”是人们继承的传统规范丧失权威后的混乱状态,也就是无规
则状态。
默顿认为,个人的许多欲望并不是”自然”的,而是”文化引起的”。
根据默顿的观点,任何社会都有两个共同特征。
其一,确定目标。
其二,规定手段。
当社会成员接受目标,并且能够用规定的手段达到这一目标时,就不会有犯罪行为,社会就是和谐的。
相反,当社会成员不接受目标,或者不能通过规定手段达到目标时,就会出现失范行为,甚至犯罪行为。
默顿的失范理论对于解释当今大学生犯罪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观察到”社会动荡往往不是发生在经济停
滞的地方,而可能发生在经历了经济增长的地方。
”从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走过了而立之年,现代化建设进入”下半场”,中国实现了千年历史上未有的经济增长,身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靠变革,但社会转型带来了诸多风险,而失范状态在社会转型情况下最容易发生。
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社会转型带来的诸多问题,第一,社会在实现其基本职能时出现了裂痕,如社会成员间贫富差异加大。
第二,社会机能因社会成员的不介入和不使之形成作用而出现混乱,如社会成员普遍不关心任何公益事业。
第三,思想意识上失去偶像,神圣的内容不复存在。
第四,社会成员的兴趣和关心的问题产生混乱。
第五,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感增强。
第六,社会中盛行物质享乐主义思潮。
第七,其他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如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
我国现在处于一种社会转型的状态,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大
学扩招,21世纪的大学已不再是与世无争的象牙塔,大学生也不再有天之骄子的光环,大学并非天堂的乐园,而是社会的一角。
学子们面对的是贫富差距,复杂的人际交往,变幻莫测的感情生活和严峻的就业形势。
这种状态导致了现在的大学生一方面失去了正确的社会目标,或者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或者消极回避。
另一方面,他们想取得社会的承认和肯定,但是又缺少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对一些含金量较低的”低端”岗位,大学生大多不屑一顾,而更多的倾向于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垄断行业等供职。
问题是,这些部门和单位普遍编制紧张,入职门槛较高,岗位竞争异常激烈,常常是几十号人甚至是几百号人竞争一个工作岗位。
如此一来,造成很多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无情的现实给大学生当头一棒,美好的目标难以实现。
古语有云”三十而立”,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是”三十难立”,根本难以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承担成年期的责任。
以上种种最终导致了”失范”行为的增多和犯罪增加。
以上,是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增加的一些社会学思考,我们解决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想解决大学生犯罪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首先找到隐藏在大学生犯罪事实背后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消除不利的社会影响,才能最终帮助大学生克服社会转型的带来的困难,真正”三十而立”,成长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颜小东.《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
社.2004年版.
[2]洪冬.《浅析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第16期.
[3]张筱薇.《比较外国犯罪学》[m],百家出版社,1996年版.
[4]吴宗宪.《西方犯罪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宋红梅(1969-),女,湖南沅陵人,中共沅陵县委党校教师,主要从事法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