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新版)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第 八章第一节日本教案
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以及气候特点、发达的经济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讲授新知一、东亚岛国(1)阅读图8-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
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8-1中找出东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可见日本“地狭”,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可见“人稠”,所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1)读图8—l,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从图中看出,日本地势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分布非常得零散,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可见日本的海拔不高,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板书)。
从图中找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图8-2),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所以日本有“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2)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湘教版
-与日本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录片、新闻报道等)
-日本文化、传统习俗的图片和图表
-如Google Scholar、CNKI等)
4.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问题解答
-课堂提问
-角色扮演
-互动式地图探索
-制作思维导图或概念图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点,掌握地理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日本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日本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书籍推荐:
-《日本地理概说》: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以及人口、城市、经济等人文特征,适合进一步深入了解日本的学生阅读。
-《日本的环境问题》:分析了日本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有助于学生了解日本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案:日本的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日本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为其渔业发展和海上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虽然不利于农业发展,但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此外,日本还可以就近从亚洲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和能源,出口产品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日本地域狭小,自然资源有限,因此日本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高效利用资源,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模式。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一节《日本》教案
教案:日本【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69-P75。
主要包含“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高度发达的经济”、“东西方融合的文化”、“人口与主要城市”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主要城市和海港。
2.掌握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分析日本的经济特点,特别是工业布局及其成因。
4.举例说明日本与中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和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3.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国际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理解尊重他国文化。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及气候特点、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日本工业布局的成因及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的文化元素(如樱花、和服、寿司等)和地理位置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日出之国’和‘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吗?”引出课题《日本》。
2.新课讲授(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展示日本政区图,让学生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和主要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引导学生量算北京至东京、上海至长崎的距离,了解日本与中国的相对位置。
(2)自然环境特征地形特点:1.展示日本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日本的地形特点(多山、多丘陵、平原少)。
2.指出富士山作为日本最高峰和著名活火山,以及关东平原作为日本最大平原。
气候特点:1.分析日本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强调其海洋性特征。
2.通过对比东京和北京的气候数据,让学生理解日本气候的温暖湿润特点。
多火山、地震:1.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1节《日本》的内容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概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日本这一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全面了解日本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2.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日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
同时,向学生介绍日本的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日本的地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讨论等方式回答。
检查学生对日本的基本了解程度。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这么发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以及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日本的基本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学习日本的更深入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仅限于一些基本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认识日本,同时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展对日本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学生能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国际关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基本概况。
2.难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日本的地图、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工具。
3.教学材料: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料,如课本、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使学生对日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地理知识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日本教案(详案2课时).docx
日本教案(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地形、地貌特点。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气候特征教学过程:师:一提到日本,同学们头脑里蹦出来的词汇是什么呢?生: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去了解日本。
活动一:1、该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所处的温度带是?(通过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该国的领土构成、首都是?3、日本的邻国有?活动二:小组合作:读图8-1,归纳出H本的地形特征?小结:日本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大多集中在岛屿的中部,主要沿海一带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师:从书上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但为什么日本会多火山地震呢?同学们来看看ppt上的图片,日本位于什么板块和什么板块的边界?生:太平洋和亚欧板块小结:日本位于太平洋和亚欧板块的边界,所以地质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日本因此有“火山之国、地震之邦”的别称。
过渡: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
其中富士山不仅是日本最高的山峰,而且还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和PPT±的文字,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富士山顶为什么常年积雪?生:富士山的海拔有3776米高,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过渡: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春季,去观赏樱花,对于日本国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而且日本樱花,也是世界闻名,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请同学们看图8・3,樱花开花的时间是不是不太一样?活动三:小组合作读图8—3,说出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
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思考其中的原因。
(可从纬度位置的角度思考)小结:樱花开花吋间由南向北推迟,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国家地理特征的深入理解,通过学习日本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亚洲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内容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同时,学生对经济发展、城市特点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等特点;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地理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
2.难点:对日本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日本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资料查询: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查阅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奇迹,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地图、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提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提问:你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日本的特点有哪些?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知识。
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2
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2,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亚洲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日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日本,了解日本,培养学生对日本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亚洲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部分学生可能只知道一些表面的信息,如富士山、樱花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更多关于日本的知识,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培养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日本的地形、气候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特点。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日本的地理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富士山、樱花等图片,引导学生对日本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呈现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让学生对日本的地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 8.1 日本教案 (新版)湘教版
日本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山头)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教材前4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第6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明。
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四大部分。
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长的津轻海峡青函隧道,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
l幅统计图表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人口和面积特点;8幅景观图配合课文和活动题,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
补充部分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一、东亚岛国1、位置及领土组成2、首都、民族、语言二、多山的地形1、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2、火山地震频繁三、温湿的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东西融合的文化五、发达的经济1、发展经济的条件:2.经济特征: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3.发达的工业(1)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原因)(2)工业中心:大阪、横滨、名古屋、名古屋、北九州4.发达的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六、主要城市[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特征难点:日本发达的经济[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板图:日本地形图,富士山景观图片,东京、北京气候资料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展示“富士山”风光图片,提问:刚才我们欣赏的这幅美丽图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名胜?(引入日本)一、东亚岛国1、对照预习提纲,学生预先教材2、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日本的位置,学生上台指出:并提问:你能从海陆位置的角度说明日本的位置特征吗?(教师小结: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3、学生观察教材“日本地形图”,找出日本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纬度,提问:从五带的位置看,日本唯一什么带?4、创设情景:家住北京的小明计划暑假到日本旅游,计划乘火车去日本,这个计划行得通吗?为什么?(强调日本的位置特征:岛国)5、提问:日本周围有哪些海洋?领土主要由哪些岛屿组成?有哪些哥海相望的邻国?6、学生上台指出日本周围的海洋和四大岛屿,周围的邻国,师生共同熟悉并强调:日本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濑户内海,津轻海峡的位置,中国也是日本的邻国(过渡)刚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谁来介绍一下日本的首都,民族,语言7、指“日本地形图”讲述:由于日本的领土是有许多岛屿和半岛组成,所以海岸线漫长而曲折,有利于形成很多优良的海湾和天然良港,这为日本发展经济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湘教版
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新课导人:“东亚岛国”部分可由学生读图引入。
根据教材P.96活动题,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屿组成,通过比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岛屿。
可由学生用颜色笔在地图上勾画或让学生上讲台指示挂图找地名,“多山的地形”部分可分下列步骤:1.在七年级上册的“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找出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位置。
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最后在图3—l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温湿的气候”部分可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
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在教法上,可向学生出示统计数据并让学生计算气温年较差,计算两地年降水量差。
或者投影自行设计的东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并辅之以学生读图——计算——得出结论。
最后补充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东西融合的文化”部分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
“发达的经济”部分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可按以下步骤讲述:1.讲述日本经济概况。
强调其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强调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附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比例和世界排名:2.承转:日本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国,更重要的是国内铁矿、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非常贫乏,工业原料、燃料非常缺乏,大量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说课稿(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1 日本》说课稿(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1节“日本”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方面。
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我们了解邻近国家的情况,拓宽视野,培养国际理解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邻近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邻近国家的发展,拓宽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文化习俗等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彼此的见解。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详细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日本的发展经验,引导学生关注邻近国家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国际理解意识。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教案设计 8.1日本
第一节日本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共15分钟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
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
3.掌握日本多火山多地震,并且分析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2.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对日本有初步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探究问题的能力。
(读图技能)2.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以及读图分析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日本的位置,范围,说出首都位置及日本河流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日本的地势及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板图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图法1.通过学生读图日本地形”,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日本的领土范围并相互交换自己总结的结果。
2.通过看日本火山、地震录像,感受日本多火山、地震,并能分析日本这种情况与板块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入:让学生猜谜语:日出之国;樱花之国。
放映歌曲《芭拉芭拉之浪漫樱花》,这是描述了一种什么景观?(樱花飞扬)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日本)总结:日本和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二、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学生看多媒体,思考:(1)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
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首都为。
总结: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
它位于北温带,与中国一衣带水,而且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日本东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与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西南与我国隔东海相望。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走近国家 第一节 日本》教案_22
七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材分析】“日本”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高度发达的经济”“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先让学生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进而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劣分析,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今后发展经济的借鉴。
另外本节课是《走进国家》的第一节,掌握正确的学习国家方法,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能准确指出日本的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能够总结出日本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特点及成因,说出日本多山、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根据地图和资料总结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初步学会学习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的方法。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3.通过对自然环境特点的总结,能对日本的自然环境进行正确的评价。
4.通过“亲身体验”,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2.初步建立运用辩证法看待地理事物,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1.在地图上能准确指出日本的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能够总结出日本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特点。
难点:1.学会分析一个国家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的方法。
2.对日本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评价。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
而且,通过前面“认识大洲”、“了解地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根据资料提炼整理信息的能力。
8.1 日本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0)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一、东亚岛国1.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四周被海洋环绕,是一个岛国(2)纬度位置:日本大部分位于中(高、中、低)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
2.领土:自北向南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
3.海岸线:曲折,长约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
4.民族和语言: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1.地形特点: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最高山峰为富士山;沿海平原狭窄,最大平原是关东平原。
2.地质灾害: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三、温湿的气候1.类型: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2.特征:四季分明,降水较多,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3.四、东西融合的文化1.影响:在古代,受中国影响很大;在近现代,受欧美文化影响较大。
2.文化特征:既保留有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色。
五、发达的经济1.经济地位: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
2.工业(1)不利条件: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国外。
(2)有利条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的管理。
(3)特点: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产品。
(4)主要贸易对象:美国、中国和欧洲。
(5)工业分布: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6)工业部门: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
3.农业:(1)生产水平高,稻米、畜产、蔬菜为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
(2)日本是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北海道渔场是本国最大渔场。
4.交通运输业: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国际空运以航空为主,国内货运中,沿海航运和高速公路运输占有重要地位。
六、主要城市1.东京: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和交通中心。
2.筑波:新兴的科学城【高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日本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本是太平洋东岸的岛国B.日本群岛西岸是日本海,是中国的临海C.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D.日本群岛以东是日本海,西岸是太平洋【解析】选C。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新版)湘教版
日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5、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6、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2、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
情感目标: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以及气候特点、发达的经济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讲授、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的才艺展示:和同学们讲述日本的传统摔跤比赛----相扑(从发源时间,比赛规则等方面来讲述)(二)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一、东亚岛国(1)阅读图8-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
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山头)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
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加上“日本与外来文化”、“日本的渔业”、“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等补充资料,使学生能比较充分地了解日本这一东亚岛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教材前4个小标题内容既能让学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文化特点,同时又成为第5个小标题内容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对日本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进而达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
第6个小标题内容介绍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对日本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补充说明。
本节教材的补充资料主要包括地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和文字四大部分。
作为“第二地理语言”的地图,分别说明日本的地形和组成、日本的矿产资源进口贸易、日本的工业部门及工业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长的津轻海峡青函隧道,较全面地对日本各地理要素进行了定位。
l幅统计图表说明日本地狭人稠的人口和面积特点;8幅景观图配合课文和活动题,从扩展知识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风光、文化、建筑和经济;文字部分为我们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经济(渔业、交通运输业)状况提供了资料。
补充部分与课文互为照应,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一、东亚岛国1、位置及领土组成2、首都、民族、语言二、多山的地形1、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2、火山地震频繁三、温湿的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东西融合的文化五、发达的经济1、发展经济的条件:2.经济特征: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3.发达的工业(1)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原因)(2)工业中心:大阪、横滨、名古屋、名古屋、北九州4.发达的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六、主要城市[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特征难点:日本发达的经济[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板图:日本地形图,富士山景观图片,东京、北京气候资料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展示“富士山”风光图片,提问:刚才我们欣赏的这幅美丽图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名胜?(引入日本)一、东亚岛国1、对照预习提纲,学生预先教材2、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日本的位置,学生上台指出:并提问:你能从海陆位置的角度说明日本的位置特征吗?(教师小结: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3、学生观察教材“日本地形图”,找出日本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纬度,提问:从五带的位置看,日本唯一什么带?4、创设情景:家住北京的小明计划暑假到日本旅游,计划乘火车去日本,这个计划行得通吗?为什么?(强调日本的位置特征:岛国)5、提问:日本周围有哪些海洋?领土主要由哪些岛屿组成?有哪些哥海相望的邻国?6、学生上台指出日本周围的海洋和四大岛屿,周围的邻国,师生共同熟悉并强调:日本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濑户内海,津轻海峡的位置,中国也是日本的邻国(过渡)刚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谁来介绍一下日本的首都,民族,语言7、指“日本地形图”讲述:由于日本的领土是有许多岛屿和半岛组成,所以海岸线漫长而曲折,有利于形成很多优良的海湾和天然良港,这为日本发展经济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过渡)从世界图上看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的国家,只相当于我国云南省的面积,但是日本确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8、学生完成P66活动3题,并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多少倍我国省级行政区湖南江西甘肃云南面积(万平方千米) 21.2 16.7 39 39.4二、多山的地形1、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图”,观察图例中海拔在200米以下的颜色在日本的分布情况,得出结论:日本的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形多山地、丘陵,并强调: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狭窄的平原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引导学生由此推断出日本的水能资源丰富2、引导学生在“日本地形图“上找出日本的最高蜂和最大的平原(过渡)日本不但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3、学生朗读有关日本火山地震的资料,感知日本的火山地震之多,并指出:日本因多火山地震,有“火山国“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设问)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呢?(学生讨论回答)4、展示投影: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讲述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过渡)在电视电影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日本妇女终年穿着和服,这是为什么呢?(和日本温湿的气候有关系)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