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搭配 教学建议
《智慧广场》(一)(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一)(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智慧广场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智慧广场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智慧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智慧广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智慧广场。
2.探究新知(1)认识智慧广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智慧广场的图片,发现智慧广场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每个小正方形都有一个数字。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个数字代表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智慧广场的面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智慧广场的图片,发现智慧广场的面积可以通过计算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得到。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计算智慧广场的面积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智慧广场的面积等于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3)解决实际问题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家的客厅是一个智慧广场,长和宽都是4米,求客厅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与智慧广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计算下列智慧广场的面积:(1)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2)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2分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智慧广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智慧广场——搭配的规律 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智慧广场——搭配的规律青岛版教学内容本单元将引导学生探索智慧广场中搭配的规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观察、发现、描述和运用简单的搭配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形的搭配、数字的搭配、颜色和形状的搭配等,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搭配规律的普遍性和趣味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搭配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表达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搭配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规律的发现和描述。
2. 如何引导学生将搭配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智慧广场图例、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 学具:彩色卡片、小棒、七巧板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游戏或故事引入搭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索活动:分组让学生进行搭配游戏,如图形、数字、颜色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搭配规律。
3. 交流分享: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描述规律。
4. 应用实践: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搭配规律解决问题。
5. 总结提升: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搭配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采用图示、表格、关键词等形式,清晰展示搭配规律的概念、类型和实例。
通过直观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搭配规律的基本概念。
2. 拓展作业:设计一个搭配规律的实践活动,如装饰教室、设计服装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3. 思考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搭配规律实例,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对搭配规律的理解程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22页智慧广场优秀教案
智慧广场——搭配问题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22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3.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有序地进行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出两类事物搭配的规律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衣服卡片。
学生准备:衣服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渗透有序。
1.握手导入,引导有序。
谈话:想和老师成为好朋友吗?(生:想。
)为了表示友好,朋友见面时一般都要握手,老师想与每位小朋友每人都握一次手,大家愿意吗?(生:愿意。
)老师进行无序重复的握手,学生有意见。
提问: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吗?学生汇报:一组组,一排排……按顺序握。
师:这些方法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握,就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了。
(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2.了解起点,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有序的思考方法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
提问:搭配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汇报:衣服搭配,数字搭配,饭菜搭配……师:这就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搭配,可以说衣、食、住、行、玩样样离不了。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研究衣服的搭配。
二、探究新知,获得方法。
1.一件上衣和两件裙子的搭配。
讲述:女儿的生日快到了,在生日时,女儿想穿的更漂亮,我为她准备了一件上衣和两件裙子供她选择。
课件出示一件上衣和两件裙子的图片:提问:从上衣和裙子中各选一件穿,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板书:标准:上衣、裙子各选1件。
学生摆衣服卡片,摆完后把方法记录下来。
找学生上讲台演示,边摆边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总结,并用课件展示各种方法:图片连线法文字连线法播放图片连线法时,边播放边介绍:用黄上衣与2件裙子分别连线,每种连线表示一种搭配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智慧广场_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21,聪慧广场。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通过观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把握搭配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摸索能力和全面摸索问题的适应。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摸索,把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有序摸索的方法,使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课件学生预备:学具卡片、记录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笑笑和我们在一起差不多学习了三年多了,是再熟悉只是的朋友了,今天她想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握一次手,同学们想一想,一共需要握多少次?生:和我们全班的同学握手一共需要握40次。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在这专门的生活里,笑笑想把自己装扮得漂亮些,可在穿衣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让你们帮帮他,你情愿吗?(出示课件:衣服,两件上衣,三件下装。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二)探究新知1、穿什么衣服?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搭配师:笑笑从衣柜里拿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装,要配成一套衣服,你们帮帮她,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交流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
师:按照如此一套一套的去搭配你们猜一猜,能够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小组长选好记录员,记录员把你们这组搭配的结果用你们喜爱的方式记录在记录卡上。
)2、汇报展现生1:我们这组搭配了5种穿法。
用一件黄色的上衣配绿裙子,用一件红色的上衣配黑裙子……生2:我们这组搭配了6种穿法。
用一件黄色的上衣配黑裙子,黄色的上衣配蓝裙子,黄色的上衣配绿裙子,红色的上衣配黑裙子,红色的上衣配蓝裙子,红色的上衣配绿裙子。
3、精讲点拨师:但是这组排了5种,他们显现了什么问题?问题在哪?生:这组同学确信是在排的时候排掉了,没有排全。
智慧广场——搭配的学问(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2.5 智慧广场——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排列组合的初步知识,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
排列组合是组合学最基本的概念,在概率论、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课将通过智慧广场这个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排列组合的奥秘,理解其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三、重难点重点: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难点: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以及在具体问题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一个特别的地方——智慧广场。
听说那里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一起去探索吗?学生:有!教师:那我们出发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同学们,我们到了!这就是智慧广场。
这里有哪些物品吸引了你们的眼球?学生1:有6个人和3条短裤。
学生2:还有6顶帽子和3件T恤。
教师:非常好!那同学们看看,如果每个人都想选一条短裤,短裤却只有3条,他们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搭配的学问。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教师:那么,怎样搭配才是最合理的呢?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
比如有2个人,每人都要选一条短裤,短裤只有3条,他们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有3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教师:很好!那么如果有3个人,每人都要选一条短裤,短裤还是只有3条,他们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有9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能告诉大家吗?学生:每个都可以选三条中的任意一条,所以每个人都有3种选择。
那么3个人就有3×3×3=9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教师:解释得很清楚!现在回到课本的问题,有6个人,每人都要选一条短裤,短裤还是只有3条,他们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们能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我们有6个人,每个人都可以从3条短裤中选择一条,所以每个人都有3种选择。
三年级数学《第8课时 智慧广场—搭配问题》优秀教案
智慧广场----搭配问题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1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对两种或多种事物间进行有序组合与搭配的方法,知道搭配与乘法的关联。
2.在学具操作中,运用画图、连线、列举等方法,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组合的方法,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3.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对两种或多种事物间有序组合及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搭配和乘法的关联,能利用搭配规律解决多样化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衣服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秋天来了,森碟的妈妈给森碟买了好多漂亮的衣服,森碟打算选一套最漂亮的衣服去参加《爸爸去哪儿》。
(课件出示森碟的衣服——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衣)师:如果一件上衣与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你会选择哪一种?(引导学生从左到右有序地指出自己的穿法)师:森碟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你能帮她搭出最漂亮的衣服吗?(学生可能会说出2种、4种、8种)。
学生交流:师:我们一般上身穿的衣服叫做上衣,下身穿的衣服叫下衣。
像这样挑选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衣组合在一起的穿法称服装的搭配,也叫组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就搭配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搭配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也离不开“自学指导”的帮助。
请同学们看提示):自学指导:如果一件上衣与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结合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找一找、连一连。
思考:①你是怎么样搭配的?②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③比较各种搭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将上面的问题讲清楚。
)师指名读自学指导2.根据问题提出猜想。
三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智慧广场——搭配》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智慧广场——搭配》教学设计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智慧广场——搭配》教学设计《智慧广场——搭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21~22页,搭配中的组合问题。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会进行简单有序的搭配。
2.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培养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衣服和裙子,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同学们,晓晓要参加朗诵比赛,在选择服装的时候犯愁了,你能帮帮她吗?”教师引入。
学生观察情境窗,猜测: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这里的搭配是指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相组合,为后面有序地思考做好铺垫。
】活动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探究方法,感受有序。
1.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1)探究:通过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探索出搭配方法。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预想交流时出现三种情况: A组:摆图片,无序不完全列举。
B组:文字无序重复列举。
黄上衣——绿裙子粉上衣——黑裙子黄上衣——黑裙子粉上衣——绿裙子粉上衣——蓝裙子黄上衣——绿裙子C组:摆图片,无序完全列举。
(3)展示亨[报: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搭配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4)观察比较:A,B两个小组为什么会遗漏、重复?【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搭配,引导学生观察有的容易遗漏,而有的没有遗漏,引出问题冲突,为后续的引出探寻不遗漏不重复的方法做铺垫。
】2.感悟有序,探索有序的方法。
(1)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搭配得不重复不遗漏吗?(2)小组再次探究,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交流。
预想可能出现:D小组:文字有序列举。
黄上衣——绿裙子黄上衣——黑裙子黄上衣——蓝裙子粉上衣——绿裙子粉上衣——黑裙子粉上衣——蓝裙子E小组:文字连线有序列举。
智慧广场—简单的搭配(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简单的搭配(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我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中的“智慧广场—简单的搭配”这一章节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智慧广场”,具体包括简单的搭配、分类和排序。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会学习如何通过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排序,同时也会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搭配,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简单的搭配概念,并能够运用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分类和排序,发现物品之间的规律和特点,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自我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主要包括: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搭配概念,并能够运用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分类和排序,发现物品之间的规律和特点,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自我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具:PPT、智慧广场教具一套、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的物品。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智慧广场学具一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PPT和智慧广场教具,向学生讲解简单的搭配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理解搭配的规律和特点。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搭配知识进行解答,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智慧广场——搭配的规律 青岛版
3.不同的有序搭配。
师:除了先选上衣进行有序搭配外,还可以怎样有序搭配?
指名两人上台进行搭配演示。
4.回顾小结。
(电脑演示)把2件上衣和3条裙子进行搭配,可以先选上衣,与裙子进行有序搭配,也可以先选裙子,与上衣进行有序搭配,这样条理比较清晰,可以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操作。
2.小结:同学们提的建议都不错。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板书:搭配)
3.那2件上衣和3条裙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创设一个充满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揭示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课题
智慧广场——搭配的规律
课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
备课教师
张娟
教学时间
共1课时第1课时
单位
岱岳区新城
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2.尝试。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有序地表示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吧!
3.展示交流。
4.比较评价。
同学们真行,想出了这么多的表示方法。那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5.小结。
看来,用简单的图形、字母或数字等符号表示实物进行连线搭配更简洁些。
《智慧广场》(一)(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一)(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非常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教案。
本节课的主题是《智慧广场》(一),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1. 平方数的定义和性质2. 平方数的计算方法3. 平方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数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平方数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平方数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平方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难点是理解平方数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2. 黑板3. 粉笔4.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通过问题的解答引入平方数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平方数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PPT课件进行详细讲解。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平方数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我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方数进行解决,从而加深对平方数应用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方数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如下:1. 请解释平方数的定义和性质。
2. 请说明平方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研究一下平方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者尝试解决一些更难的平方数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平方数的定义和性质平方数是数学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在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平方数的定义和性质,因为这是理解平方数计算方法和应用的基础。
1. 定义:一个正整数,如果是另一个正整数的平方,即另一个正整数乘以自己,那么这个数就称为平方数。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智慧广场(等量代换)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背景该教学设计适用于青岛市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主要教学内容是“等量代换”。
根据教学大纲,三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理解不同算式的等效性,能够运用等量代换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等量代换法;•理解不同算式的等效性,能够将一个算式转化成等价的算式;•能够通过练习和活动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知识点梳理•概念:等量代换是指相同数量的物品或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如用2个一块的木块代替2个单个的木块。
•实例:例如,在6÷2=3这个算式中,我们可以把3×2=6作为等量代换的另外一个形式呈现出来。
•练习:练习包括单项式交替、多项式交替以及双向交替练习。
教学重点•等量代换的概念;•等量代换的基本形式,即两个算式之间的等量代换关系;•等量代换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多项式交替和双向交替的运用;•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教学步骤第一步:概念引入介绍等量代换的基本概念和实例,可以通过举一些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例如:•10÷5=2,我们可以说2×5=10也是对的,因为相互之间存在着等量代换关系;•6+2=8,我们可以说8-2=6或者8-6=2也是对的,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等量代换关系。
第二步:教学重点介绍等量代换的基本形式,让学生能够理解两个算式之间的等量代换关系,并掌握不同形式的等量代换关系,例如:•a+b=b+a•ab=ba•a+b+c=c+b+a•(a+b)(c+d)=ac+ad+bc+bd第三步:教学难点介绍多项式交替和双向交替的运用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例如:•针对“1个苹果+8个梨=11个水果”这个问题,让学生可以将其等量代换成“1个苹果+6个梨+2个梨=11个水果”或者“10个水果-1个苹果-1个梨=8个梨”;•针对“小明有12元,买了两个相同的东西,还剩下6元”这个问题,让学生可以将其等量代换成“小明有18元,买了三个相同的东西,还剩下6元”或者“小明有12元,买了一个3元的东西,还剩下9元”。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智慧广场有序搭配教学设计教案随堂虚练习及作业
智慧广场有序搭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思。
3.感受搭配问题与生活的联系,养成主动探索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我能理解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并学会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我会借助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今天是个重要的节日,美美要和好朋友去郊游,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所以美美正为穿什么衣服而烦恼呢。
同学们能帮帮她吗?【出示课件(两件上衣和三件裙子)】2、提问学生什么是任意搭配。
3、美美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你们能为她搭配一下吗?小结:这其中蕴藏着数学中有趣的搭配问题。
(板书:有趣的搭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趣的搭配。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预习课本21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按照一件上衣只能搭配一件下装的话,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出示要求:先,再请小组合作,拿出学具摆一摆,你可以想一想、画一画、甚至算一算,用最简便的方法把各种穿法快速记录下来。
活动要求:(1)想一想,摆一摆;(2)连一连,画一画,写一写;(3)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展示现在哪组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小组上来展示说明,其他组学生评价。
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1)连线表示;(2)文字表示;(3)符号或图形表示:(4)计算。
对比A,B两组为什么会遗漏、重复,怎样找才不会遗漏?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刚才我们展示了这么多表示方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小结: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定上衣,再配下装,第一件上衣可以配3条裤子,第二件上衣又可以配3条裤子,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定裤子,再配上衣,第一条裤子可以配2件上衣,第二条裤子也可以配2件上衣,同样地第三条裤子又可以配2件上衣,一共也是6种搭配方法。
智慧广场—简单的搭配(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简单的搭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组合;2.帮助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组合;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组合;2.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组合。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2.掌握一些简单的组合技巧。
教学准备1.课件;2.白板、彩色圆珠笔、黑板笔、橡皮擦;3.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第四章第二节。
–数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第七章第一节。
教学过程导入上课铃响起后,老师会先向学生介绍学习的主题:“今天我们将来探讨一下‘组合’ 这个数学概念。
谁能回答组合是什么?”等待学生回答后,老师加深学生对组合的印象:组合就是用不同的物品搭配在一起,使它们变得不同寻常。
组合使我们从单调的生活中获得了色彩。
在介绍完组合的概念后,老师会引导学生想象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木搭在一起的场景,并向学生提问:“如果你能选择一些积木来搭配,你会怎么选择呢?你会根据什么来选择呢?”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考不同物品的局限性,从而更灵活地对待问题。
理解组合的概念老师在课件上会展示多个模板,不同的模板由不同的颜色、形状和数量组成。
接着,老师会问学生:“你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把这些模板组合起来?”安排学生在白板上亲手画出所有可能的组合,并记录下来。
组合技巧的讲解接下来,老师会讲解一些组合技巧。
第一种技巧——根据物品交错放置根据物品交错放置的原则,可以得到许多新的组合方法。
例如,如果有 2 个方形模板和 3 个长方形模板,将方形模板放在一起使其交错摆放,然后用长方形模板把它们围起来,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组合。
第二种技巧——再组合方法的基础上变化有了一种组合方法,也可以通过变化得到多种组合方法。
例如,假如有两个珠子和三个方块,可以把方块分成 1 个和 2 个两种情况来看。
当方块只有一个时,珠子可以单独摆放或放在方块的顶部,共计 3 种方法。
当方块有两个时,做以下操作:•将其中一个方块放在另一个方块的上面:珠子单独摆放或放在顶部——共计3 种方法;•将两个方块并排:珠子单独摆放或放在其中一个方块的顶部——共计 4 种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智慧广场__搭配教学建议青岛版
《智慧广场——搭配》教学建议本信息窗呈现的信息是:2件上衣、3条裙子,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任意搭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的问题,展开对简单组合知识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谈话或多媒体演示引入“搭配漂亮衣服”的情境,从而引出“任意搭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这一话题,启动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流时教师要肯定各种正确的组合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体现有序思考的价值。
“合作探索”中教材呈现4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利用图片摆一摆,无序地随意将一件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图片摆一摆,先用黄上衣与3条裙子分别连线,每种连线表示一种搭配方法,有3种,再用粉上衣与3条裙子分别连线;第三种方法是先确定裙子,再给每件裙子配不同的上衣,用文字一一列举出来;第四种方法是在第二种方法的基础上,把上衣和裙子分别用符号表示,再连线搭配。
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4个环节开展教学:一是理解题意,尝试解决。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任意搭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每一种穿法都是由二件上衣和一件裙子组成的。
二是合作探索,肯定方法。
在学生尝试解决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方法进行组合,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对于学生出现的所有个性化的方法,教师首先要鼓励,同时对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错误的方法给予指导纠正。
三是对比多种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学生在交流完各种方法后,教师要将多种方法进行对比,对比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适时提出诸如:“为什么漏了一种啊?”“他这样表示你有什么感受啊?”“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等问题,激发学生认知冲突,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是有顺序地搭配,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四是感受符号替代实物的简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智慧广场—搭配问题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六三制
教案:《智慧广场—搭配问题》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六三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
2. 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搭配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搭配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2)选取典型问题,让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4. 总结提升(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搭配问题,进行解决。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表现出积极的精神风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新知”和“实践应用”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步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灵活运用。
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环节,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步骤:1. 情境创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服装搭配、食物搭配等,引出搭配问题的概念。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搭配问题_青岛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搭配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分析、动手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渗透符号替代思想。
3、提高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能够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组合问题。
依据是课标对低段学生学习综合与实践知识板块的具体目标以及本课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的地位。
体现在:寻找两件上衣和三条裙子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及数学符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依据是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
体现在:用符号代替三件上衣和三条裙子探究搭配问题。
【教学准备】衣服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1 / 7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有过外出旅游的经验吗?旅游时都要带哪些物品?学生交流。
师:具体说说你带了几件上衣?几条裤子?预设:5件上衣,4条裤子。
2.理解情境,获取数学信息。
师:能根据这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①上衣和裤子一共有多少件?②上衣比裤子多几件?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师: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会解决吗?学生口头解答。
师:今天重点研究第三个问题“5件上衣、4条裙子能搭配多少套?”。
学生猜测:5套。
10套。
20套。
9套。
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
(板书:搭配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
课堂伊始,教师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回忆旅游中衣服搭配的问题,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获取数学信息,提取本课的教学素材。
《智慧广场—搭配问题 》(导学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六三制
智慧广场—搭配问题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需要对物品进行搭配,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而在智慧广场的设计过程中,更是需要考虑到搭配问题,以提供给用户更便捷、高效、舒适的使用体验。
通过深入理解搭配问题,可以将智慧广场的设计和使用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学习目标•理解搭配问题的含义和重要性•掌握常见的搭配方法和技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品搭配学习内容一、搭配问题概述搭配问题是指在使用物品时,需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性,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在智慧广场的设计过程中,搭配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用户在广场上的使用体验。
二、搭配方法和技巧1.颜色搭配颜色搭配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搭配方法,它决定了整个使用场景的色调和氛围,同时也会影响用户的情绪和心理体验。
在选择颜色时,需要考虑到互补色、相似色和对比色等因素。
2.形状搭配形状搭配是指在广场上选择不同形状的物品进行搭配,以达到更好的美学效果。
在选择形状时,需要考虑到对称性、比例和造型等因素。
3.材质搭配材质搭配是指在广场上选择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搭配,以达到更好的触感和使用效果。
在选择材质时,需要考虑到质地、弹性和光泽等因素。
4.功能搭配功能搭配是指在广场上选择不同功能的物品进行搭配,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在选择功能时,需要考虑到实用性、便捷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三、搭配案例分析以下是某个智慧广场的搭配案例,供大家参考:在一个户外娱乐场所中,为了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设计师进行了如下的搭配:1.颜色搭配选用蓝色和绿色的相似色进行搭配,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2.形状搭配选用流线型的石凳和方形的绿化带进行搭配,营造出动态、活泼的感觉。
3.材质搭配选用木材和草坪进行搭配,营造出柔和、舒适的触感。
4.功能搭配搭配了多个娱乐设施,如秋千、滑梯等,以提供丰富的游玩体验。
四、练习题1.在一个室内场所中,为了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你需要进行一些搭配设计,请列举出至少5个设计要素。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21页智慧广场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各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及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能力2、学生动手操作演示等学习活动的组织教具准备:衣服图案,食品搭配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布娃娃),他很想和大家交朋友,让他和每一位小朋友握握手就算交朋友了,好吗?谁先来?生:(无序重复的握手)师:哎呀!老师忘了布娃娃和谁握过手了?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老师怎么样让布娃娃握手才能做到和每个同学只握一次手,没有握两次,而且也不落下一个同学?生:一个个,一组组,先女生再男生。
师:老师明白你们的意思了,你们是让布娃娃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同学握手,在数学上有顺序简称有序,板书:有序。
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不让娃娃一一和同学握手了,我找一位代表和娃娃握手就表示你们都是好朋友了,好吗?(请一位学生上前与布娃娃握手)师:通过握手咱们知道有序思考非常的重要,今天咱们就用这种有序思考的方法一起上一节课,大家仔细看板书:搭配中的学问。
齐读课题。
二、操作实验,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师:既然我们和布娃娃都是好朋友了,我们来打扮打扮它吧,选择你喜欢的衣服给她穿,好吗?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件上衣。
你喜欢哪一套衣服呢?生:拿一套衣服给同学们看师:这个同学真会听课,老师说一套衣服,她就选了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衣,这就是一套衣服。
如果每次给布娃娃选一套衣服,请你猜一猜她最多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2、合作探究师:大家都猜有6种不同的穿法,猜的对不对呢?咱们还是实际摆一摆吧。
你们桌子上都有一个信封(请同学们听清要求以后再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广场——搭配教学建议
本信息窗呈现的信息是:2件上衣、3条裙子,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任意搭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的问题,展开对简单组合知识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谈话或多媒体演示引入“搭配漂亮衣服”的情境,从而引出“任意搭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这一话题,启动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流时教师要肯定各种正确的组合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体现有序思考的价值。
“合作探索”中教材呈现4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利用图片摆一摆,无序地随意将一件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图片摆一摆,先用黄上衣与3条裙子分别连线,每种连线表示一种搭配方法,有3种,再用粉上衣与3条裙子分别连线;第三种方法是先确定裙子,再给每件裙子配不同的上衣,用文字一一列举出来;第四种方法是在第二种方法的基础上,把上衣和裙子分别用符号表示,再连线搭配。
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4个环节开展教学:一是理解题意,尝试解决。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任意搭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每一种穿法都是由二件上衣和一件裙子组成的。
二是合作探索,肯定方法。
在学生尝试解决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方法进行组合,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对于学生出现的所有个性化的方法,教师首先要鼓励,同时对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错误的方法给予指导纠正。
三是对比多种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学生在交流完各种方法后,教师要将多种方法进行对比,对比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适时提出诸如:“为什么漏了一种啊?”“他这样表示你有什么感受啊?”“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等问题,激发学生认知冲突,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是有顺序地搭配,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四是感受符号替代实物的简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自主练习”第1题是巩固简单组合的练习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用连线法来完成,注意观察学生在连线时是否有序思考。
第2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交流环节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展示思考过程,关注其思维是否有序。
第3题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列举、连线等方法自主解决,如果有困难,可以找学生现场模拟下。
第4题是稍抽象的组合问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