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4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4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它应该是这样的:寓学于乐之中,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乐于学习,把学习当作是一件玩的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说起上课,没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上课是有趣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由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和在课外由我们经过不断的反复作业练习而得到的。
那么,怎样的事是我们都愿意主动做、乐意做的呢?那一定是从中可以获得乐趣,获得成功的事,这是人的天性。
如果一件事是自己发自内心厌恶的,那就算勉强完成,也不会有多高的质量。
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却是他们对学习的厌恶,对学习的害怕。
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对学习内容的不感兴趣,可能是觉得学习任务过重,也可能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等等。
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们的学习的态度,变害怕学习、厌恶学习、逃避学习为好学习、乐学习、主动学习。
那如何做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一、让所有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品尝成功的滋味。
记得有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由此看来,启动学生自信心理系统是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愿意去学的基础。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当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给孩子们灌输一种信念:相信自己,正视自己,努力进取就能成功。
每个人都是期待获得他人肯定的,成长中的孩子更是在乎家长、教师、同学对自己的看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的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家长的肯定、同学的肯定。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当的总是课堂里被动的观众,欣赏迎合着教师的表演,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没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自己的挑战权,知情权而教师总是把已经嚼得又嚼,没有任何味道的知识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装进脑子中去。
2024年寒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篇)
2024年寒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爱,体现为尊重与关怀,要求我们重视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价值,如同珍视荷叶上的露珠一般,全力保护学生的自我发展权利。
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个体的平等重要性,无论其表现如何,每个人都应有发展的机会。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指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是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肯定。
因此,教师若能以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将激发他们无尽的勇气,激发潜在的能力,鼓励他们迈向成功的道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激发教师的爱,使他们出于对教育的热爱而工作,而不仅仅是将其视为职业或生计的手段。
“热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教育便无从谈起。
教育中融入了爱,教师就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接纳他们的每一个稚嫩的想法和行为。
教师的宽容和理解,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赏识的教育方法,将在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是教育的核心理念。
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巨大的,而建立自信心是开发这种潜力的关键。
鼓励和赞扬比批评和惩罚更具有激励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赞扬中会增强自我价值感,积极改正不良习惯。
赏识学生,意味着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有针对性地给予重视和赞扬。
这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以确保赞扬的恰当性和真实性。
赏识是一门需要不断研究和学习的艺术,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技能。
通过有效的赏识,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他们从可能的困境中脱颖而出。
我们也要明白,赏识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
学生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内在的动力,外在的激励只是辅助因素。
如同一个作家的成长经历所示,父母的赏识和警告共同塑造了他的成功。
赏识能够作为催化剂,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使他们克服困难,实现可能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
我们有时会抱怨学生不够聪明,忽视了他们其实也有独特的优点。
我们应该停下来,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平凡的孩子,发现他们纯真的一面。
每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的关心和认可,需要我们的支持和鼓励,即使他们偶尔犯错。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4篇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 4 篇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这个假期教师读了哪些书都有什么样的体会呢?下文是教师假期读书心得,欢迎阅读。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篇一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
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
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
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 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 分才能算优秀。
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
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 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
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 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
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
“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
”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
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 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
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
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1寒假中,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
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
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
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
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
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
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范文5篇
老师假期读书心得范文5篇老师假期读书心得范文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老师假期读书心得范文,欢迎阅读!老师假期读书心得范文1暑假里阅读了《老师的20项修炼》,我一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看了此书才知作为一名老师老师职业有别于其他职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内在要求。
所以,老师要想成为有艺术、有才智、有魅力的老师,就就应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就应从教育信念到教育行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素养、从共同规范到个人风格,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完善,从细节入手,好好“修炼”。
老师如何修炼呢《老师的20项修炼》从细节入手,从修炼老师形象、精练老师生活、锤炼老师专业三个方面,阐述了老师专业进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老师提升素养的有效途径,探讨了老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绘了有活力的老师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于从事教育的老师就应用“心”去读的一本书。
本书涉及的20项修炼,其中让我感受颇深的三项分别是老师的德行、老师的才智和老师的规划,以下就这三项谈自我的一点体会。
《老师的20项修炼》中的第6项修炼是:老师的德行——用德行育人。
老师德行之本是和善与爱。
老师对待学生的和善,是以爱心为基础的,仅有爱生如子,才可能有老师对待学生的本质的和善。
有教育者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调查的结果是:“有爱心,愿意跟学生交伴侣的老师”,“对学生宽容,有耐心的老师”,“知识渊博,教课教得好的老师”,“风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老师”等位居前列。
这些都反映了老师的“德行”,也就是一名老师的道德品质、做人的品行、育人的才智。
其中“爱心”位居第一。
老师德行中的爱,表现为老师爱惜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
爱学生,是老师善的标志。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可谓是老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5篇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5篇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他会带给我梦想。
我要插上书的翅膀,飞翔在知识的海洋上;我要插上书的翅膀,飞向更高的成长阶梯;我要插上书的翅膀,让他带着知识,伴我飞向未来的梦想。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5篇,希望大家喜欢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1《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有感“如果要偏爱,那就偏爱每一个幼儿吧。
”----题记因为家有小妹在幼儿园,有一天在去接妹妹的时候,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黑板上写了这么一句话,还加了书名号。
通过题目我敏感的捕捉到这可能是她们今天的培训内容,于是,迫不及待的从手机上去搜索,原来,还不是一本书,只是一篇文章,是讲述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关爱的。
同样是老师,平时很少接触幼师这个行业,也是看了之后才之知道幼儿园老师的辛苦和付出。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学生的爱,一直以来都觉得我很爱我们班的学生,但是前几天去家访的时候,看到学生家长眼神中流露出对孩子的关切和爱意,才意识到,我对我们班的孩子所谓的那种爱,是那么的少,那么的浅,完全没有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些孩子我在班里甚至都没和她说过几句话,但是她却是爸妈心中的宝贝啊,我们做老师的如果能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宝贝,那还会有什么工作上的难度呢。
带着这样的反思,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作者有这样一段话:“假如我们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规、听指挥,假如我们总是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的创作、孩子的行为。
”假如我们对孩子的做法不去努力的理解和加以鼓励,孩子的潜能就会在我们的“管教”中慢慢的销蚀殆尽。
看到作者的话,很是感慨.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
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
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天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通过学习书本的内容和自己工作多年的感悟,情感是最少的投资,收益却是巨大的,爱的力量永远大于一切,正如书中所言:心中有爱,高地阔;让爱成为习惯,让爱在我们工作的细节中展现,爱不会受损,但是爱需要表达,爱的极致就是宽容。
2024寒假教师读书心得
2024寒假教师读书心得在2024年的寒假里,我有幸能够抽出时间来阅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迪。
下面是我在寒假期间读过的几本书的心得体会,总字数约为5500字。
1.《教育故事:改变我们生活的25个读书故事》这本书是由教育界的名人分享了他们个人的成长故事,他们通过读书获得了智慧和成功。
通过这些故事,我深刻地意识到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是多么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故事,而这些经历和故事都是通过阅读书籍获得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成长之旅,而阅读就是这个旅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我决定要更加注重阅读,不仅要读教育方面的书籍,也要读各种各样的好书,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2.《学会提问:培养创造力、改变思维方式的最佳方法》这本书从提问的角度探讨了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我会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我相信,通过提问,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教育之友: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的师爱之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教育中的“师爱”概念,即以爱为基础的教育理念。
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育实践,深入解析了师爱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师爱不仅是对学生的关爱和照顾,更是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
通过师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怀,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意识到师爱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我会更加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伙伴,用爱去引导他们成长。
4.《学以致用:学习的真谛和方法》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学习的真谛和方法。
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心理学理论,解析了学习的本质和规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
关于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30篇)
关于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30篇)关于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篇)关于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篇1机缘巧合下,有幸读了贲友林老师的《重新认识课堂》这本书,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课堂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领悟、新的反思。
理想课堂是什么样子的?书中贲老师是这么说的:“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有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的争辩,一个个‘小精灵’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是学习的主人。
这样的课堂生机勃勃、兴趣盎然,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长。
”书中贲老师从“上课,教师要听学生‘讲’”,到学生“会讲”,教师“不讲”;从教师的提问之后,该请谁来回答,到学生回答之后,如何产生在课堂上的“问”与“答”的模式;从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问题,到学生如何养成问题的意识……,课堂中的点滴细节贲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着让我感同身受的观点和做法。
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
比如,在课堂上,往往老师们提出一个问题后,或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或急于听到正确答案,或迫不及待地公布答案,而忽略了对学生问题的思考及学生问题的产生的关注。
我们应该在提出问题后“等一等”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停一停”让学生在听到同伴地回答后有产生自己想法或者新的见解、新的问题问题的时间。
正如贲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一文中所说: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暂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让其他学生主动“接着说”。
如果同伴回答对了,其他同学可以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对其中的精彩之处进行赏析;如果同伴发言中有错误,可以纠正,还可以进行分析错误原因;如果同伴发言有疏漏,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如果几名同伴相继发言,后面发言的同学可以对前面几名同学的发言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进行综合梳理。
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地思考。
但目前的课堂更多是不假思索地凭着惯性前行,或者是人云亦云的盲从。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体会30篇5篇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体会30篇5篇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一篇中说到,他在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以及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得出一个结论,儿童在学习上有困难,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原因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这里的早期教育和周围条件的衡量并非指家庭给儿童带来的物质条件水平,而是他的家庭是否给予他质疑、好奇、求知的机会。
这也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儿童缺乏的往往是求知和钻研的精神的原因。
那么对待这样的儿童,教师应该如何引导他们做出转变呢?以下是我针对“转变差生”这一主题拜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几点想法。
一、发现他们求知或擅长的领域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儿童都是适合走学好教科书这一条智力发展的道路的。
班里有位男孩子,从一年级入学就从未得到过好的考试成绩,甚至连良好都排不上号,但是他看起来很努力。
每一次来订正作业,每一次上课回答问题,他都非常使劲地想要表现好,但并不能如意。
他因为一直得不到进步而充满了挫败感,甚至在家里流露出一些想要放弃的情绪。
我明白他是无法用求知和钻研的精神、方法来应对教科书上的学习,于是我不再强加给他其他学生的学习要求,只要有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我就努力地夸奖他,对待他学习上的错误也是耐下心来讲解。
好在这样下来,虽然学习上并没有多少提升,但他不再有放弃的念头了。
到了二年级,我关注到,他的体育成绩突显出来,于是我让他来担任体育委员一职,也仅仅希望他在班级队伍的管理上可以有所帮助。
而在我意料之外的是,当他成为体育委员之后,他的体育成绩开始有了突飞猛进,尤其是跳绳,在二年级就可以跳到180甚至200个。
我觉得,发现他体育这一领域的优秀让他担任体育委员这个决定,对他来说一定是意义重大的。
二、不要吝啬对他们的称赞我们班里有位男生,兼具了学习困难和调皮捣蛋两个问题,这里暂且叫他小吴。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课堂上让学生对生字进行组词的环节是再普遍不过的了。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师假期读书心得精选篇1“一天宛如一年,一年宛如一天,任时光流转,我还是我。
一遍用了千遍,千遍只为一遍。
当回忆久远,初心始现,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歌曲《我变了,我没变》里的这段歌词,是对我30年的教育生涯的诠释,,砥砺前行。
1.读书促成长。
作为教师,我是先天缺乏,因为我原本是一名代课教师,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
但我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
正规师范毕业生站在讲台上是老师,我站在讲台上也是老师。
下定决心,通过后天努力。
我不但要当一名教师,而且要当一名优秀教师,过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虽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却倍感自己的教学很薄弱。
教学是个良心活,要么干好,要么不干,没有第三种选择。
于是,我翻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著、报刊杂志,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比方我读的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等大量教育经典名著。
我坚信术有专攻,有选择性读书很重要。
专业化报刊书籍开启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让我的教学也变得游刃有余。
我最想说的是读书不但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拓展了我的人生宽度。
我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时机,认真揣摩的教学设计,寻找自己成长的密码。
专家的课例展示给我翻开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对教材,对学生,对教育,对人生的种种思考。
在读书中,我受益着,思考着,行走着。
2.团队助成长。
独行速,众行远。
同伴互助,团队合力,助力成长。
课堂是教师教育生命的主阵地。
每当遇到教学上的困惑,我都会请教业务精湛的老教师,请他们听自己的课并给予指导。
2023年我参加了新乡市优质课大赛,这可是我第一次去市里讲课啊,学校领导、同事连续听了三遍我准备的课,每次都给予珍贵的意见和建议。
晚上在家对着电脑,翻开课件,我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该讲的讲,该停的停,该写的写。
第二天去新乡的路上还接到了同事的电话,告诉我一些课堂策略,教育机智。
正是源于学校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我取得了新乡市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教师读书学习心得体会13篇
教师读书学习心得体会13篇教师读书学习心得体会篇1寒假里学校组织了教师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我的感触很多。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而制定的。
其基本理念主要有四点,学习后深有体会。
1、"学生为本"。
此理念让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时时处处以人为本,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
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2、"师德为先"。
记得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师表就是指教师的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和典范。
学习并贯彻标准精神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
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及神圣使命。
3、"能力为重"。
作为教师在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还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各项研修活动,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构建现代课堂,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我们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4、"终身学习"。
要教育好下一代,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肩上的任务是沉甸甸的。
它不光是对我们的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规范了我们的教学行为,也为我们专业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我们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读书笔记(优秀10篇)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读书笔记(优秀10篇)教师假期读书心得读书笔记篇1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
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
它会加强我们对*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
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2024年小学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2024年小学教师寒假读书心得导语:2024年寒假期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抽出宝贵的时间读了许多有关教育、心理学和专业发展的书籍。
通过阅读,我对教学方法、学生管理和自身职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在寒假阅读中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篇章一:教师的角色与责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的角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能力。
在读《全球教育课堂》这本书时,我深刻地意识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篇章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读了《如何高效上课》和《小学教师教学艺术指南》,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通过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了这些方法,并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篇章三:学生管理与辅导学生管理一直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此我选择了《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儿童心理学导论》作为寒假读书的重点。
通过学习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和儿童心理学的知识,我了解到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往往是由内心的不安和困扰引起的,因此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引导。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试着更加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在学校里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篇章四: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作为教师,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是与我们的专业素质密不可分的。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这两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教师个人成长和追求卓越的启示。
书中提到,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努力成为卓越的教育者。
结语:通过这次寒假读书,我对教育的理念、方法和自身的成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我将把所学所感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小学教师。
同时,我也鼓励我的同事们多读书、多交流,共同进步,为孩子们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1小学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5篇
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怀与爱心与真心,发觉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讨论。
小学教师假期读书心得2
老师们!苏联当代有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阅历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似乎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苦恼,给我指教迷津,又犹如一位和气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准时给我以关心,让我充满信念……
五、关于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的问题
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我们必需要关注他们抽象思维的进展,因为抽象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开拓眼界,持续进展的一条必以之道。有些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比较好,而到了高年级学习却落后了,“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进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可悲后果。”“要使学生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性的讨论,使学生通过思索和推理而脱离开具体的东西。”要想使学生脱离开这具体的东西,必需建立在对事物、事实和现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没有理解的识记和在此基础上的概括对儿童来说都是有害的。
小学教师假期读书心得4
教师的欢乐,来自学生;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敬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净的美妙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殊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准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仔细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处”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15篇
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15篇教师假期读书心得体会1寒假里,闲来无事,翻了翻儿子的许多书被一本书的名字吸引了——《爱的教育》,就拿来读了。
这本书是初中学生必读书中的一本,在我上中学时,还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也从没读过这些书。
其实,书对我们来说,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有需要,你就可以读你喜欢、感兴趣的书。
爱就像空气,虽然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但经常被我们忽略。
《爱的教育》,讲述一个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十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师讲的动人的每月故事。
书中描写了一群快乐,可爱的少年。
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有出身于贫穷家庭的,但他们互相尊敬,互相关爱。
这些孩子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
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
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呢?两个孩子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孩子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常有家长拽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慷慨的对老师对老师说:“他(她)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的打。
”时代发展到21世纪,我只能把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实施者,面对一群天真的孩子,我们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老师的的一个拥抱,抚摸,对孩子来说,也许比严厉的批评效果更好。
2024年寒假教师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2024年寒假教师读书心得感悟范文在2024年寒假期间,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抽出时间读了一些书籍。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不仅充实了自己的知识,也获得了一些深刻的感悟。
下面是我对于所读书籍的心得感悟。
首先,我读了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籍。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作为一名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这本书也强调了教育与心理的紧密联系,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教育道路上的方向和目标,决心做一名更好的教师。
其次,我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书籍。
这本书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包括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对比,以及一些新兴的教育理念。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教育不仅应该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我将会坚守教育理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环境。
此外,我还读了一本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
这本书从多个方面讲述了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专业发展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和成长。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和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一)
寒假里有幸读了《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一书,作者李希贵现任北京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
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希贵校长是从一线教师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正是因为如此,他很善于从一线的课堂和教师、学生等方面入手开展常态下的学校、课堂。
应该说本书没有深奥的理论和枯燥的高调,有的只是作为一个教育的思考者每天日记式的真实感受,不掩饰、不做作、不奉承、不盖瑕,直抒胸臆,记录当时真实的感受和反思,对于我们老师就是真实的、可接受的。
李希贵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他以独特的视角,以一个中国教师的身份,在36天里,在美国的课堂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他常常惊讶于东西方教育既显而易见又难以察觉的相似和不同。
因此把自己在美国校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用笔娓娓道来,与我们分享。
由于中西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同,我只谈自己的一点真实感受。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这个问题还需要回答吗?在国内,这个耳熟能详的句子,已经在校园里响彻了20多年,它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原则性口号,以至于到今天,大家感到已经无需再提了。
但在看中国教师的课堂实录和点评中,直率的美国同行戴维先生却发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因为他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相悖:录像师只摄教师,很少摄学生。
老师说话有字幕,而学生的发言却没有;学生回答问题需要得到老师的批准才能站起来,坐下去;点评课上老师们点评的精力也大都放在了授课教师的身上,他们对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关心备至,而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却又少之又少
学生如果是课堂的主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还用如此小心翼翼,如此不受重视吗?如果我没有看到李老师这真实的美国教育之旅,自认为能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能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足以把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主人了,因为我们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
没想到老外却如此关注细节,如此关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我甚感惊讶。
我们评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是对教师的教大加评论,很少关注学生的学,只注意教师要怎样教,分几个环节,哪些是重点。
而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一步步引导学生走上我们设计好的路程,然后我们圆满无误地直奔目的地,最后我们以学生的成绩一锤定音。
这就是我听到的,看到的,也是这么一路走来的中国式的教育。
因为中西教育方式的不同,我们无法比较什么,比如说学生在课堂上需得到教师的许可才能起立或坐下。
这是中国教育文明礼仪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因为我们的课堂是一个有五六十人组成的大课堂,和美国的小班化教学远不能相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学生岂不乱作一团,课堂教学一定无法正常进行。
我们再看哥大的校园里,在伟大的教育家杜威雕像旁边,挂着并不是哥大历任校长的大幅照片,而是那些优秀的清洁工和守门人。
因为每一个岗位都可以创造奇迹,也理应受到尊重。
在哥大,厨师可以成为专家,图书管理员也可以成为专家,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对小人物的尊重。
在点评课例时,李希贵还专门强调除了要请专家点评外,必须请一些美国优秀的教师参与进来。
没想到又受到美国同行的反问难道中小学教师不是专家?。
在他们眼里中小学教师就是专家。
可在我们国人的眼里,教育专家是在那些在教育科学研究所里、在高校象牙塔里、那些满腹经纶到处作报告的学者。
我们这些小人物如果谁敢自诩为专家,那会被人们笑掉大牙,会以为神经有点不正常呢。
难怪李希贵感慨万千,千百年来,我们始终不能在校园培养出自己的教育专家,教师压根儿不敢有这样的理想。
这大概就是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别。
我无法改变什么,但我开始审视自己,思考教育,努力将这种思考向着以人为本的教育靠近,努力做一名好老师。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二)
花了几天的时间,读完了北京大学陈晓明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一书。
也许是出于一种狭隘的偏见,我对北京大学中文系老师写的书情有独钟。
读这本书的心理动机其实还是源于语文教学。
下学期,我打算给学生开设了名着阅读与欣赏的课。
按照之前的模式,我一般是先介绍该名着的作者与写作背景及其影响,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与学生分享。
用这样的方式,我给学生讲了《倾城之恋》。
后来我发现,学生对于这些名着的片段虽然印象深刻,但是对于整个的故事概念模糊,不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人物形象在他们的心中也是一些概念化的图解,而不是丰满的现实形象。
于是,我后来做了一些调整,即挑选一些精彩的短篇或中篇小说讲给学生,其实就是读给学生,我本人不去进行过多的诠释与讲解。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给学生读完了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池莉的《烦恼人生》、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刘醒龙的《凤凰琴》。
由于我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的审美体验可能会更强烈一些,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能力或许能够得到更好的训练。
于是,接下来我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境,即如何选择合适的小说,或者说选择什么样的小说,学生既能够读得懂,又能够有所启发,有所体验。
于是我开始了繁琐的检索工作,很多小说跳进了我的视野,例如苏童的《妻妾成群》、周大新的《银饰》等等,但是考虑到这些小说中可能有一些稍微
露骨的描写,于是被我排除了。
私底下阅读小说,读到一些性描写,其实也很正常,连《红楼梦》都有这方面的描写,但是在课堂这样一个公共空间,面对这一群内心骚动的少男少女,所讲的小说就必须是洁本小说。
于是我又开始了艰难的找寻。
后来我想,与其在网上漫无边际地找寻,不如找一本《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来重温一遍,看看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与中篇小说究竟有哪些,特别是哪些适合在课堂上讲。
在这种情境下,陈晓明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进入了我的视野。
这本书从1942年毛泽东延座讲话开始叙述,叙述了解放区文艺,叙述了十七年文学,叙述了文革文学,叙述了新时期文学,还叙述了后新时期的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其实经历了一个从一体化到多元化的发展历程,其中最迷人的篇章就是八十年代的文学。
纵观整个八十年代,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英雄的激情与个人的叙事相结合,其间经历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等走马灯似的轮换,一些文学精品就出现在这些文学思潮的变迁之中。
陈晓明教授是将文学史置于一个现代性的叙述框架中展开的,这对我分析小说是一个新的启发与视角。
现代性既是一种思想实践,也是一种叙述话语,它指的是自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关于自由、启蒙、民主、个人等话题的叙述。
具体到中国现代文学,它其实也是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一个环节。
五四文学是一种现代性话语陈述,解放区文艺也是如此,只不过后
者更为革命,更为激进。
陈教授对新中国文艺与五四文学进行了对比研究之后发现,作为启蒙主体的知识分子到了新时期,突然变成了被改造的对象,用杨绛的话说,这是一个洗澡的过程。
历史在此进行了很有意思的置换,一段沉痛的历史逐渐展开在世人面前。
农民成为了无可非议的叙述主体,在历史叙述中,农民占据了文学的中心。
与此相关的就是一种革命文学叙事,后来也称为社会主义文学叙事,其逻辑框架一般是:历史在其开始时,结论已摆在那里,那就是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
正是在这样的叙述框架中,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等后来被称为三红一创保林青山的作品取得了合法的意义。
关于新时期文学的叙述理路,和我读大学时的王庆生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并无二致,只不过是本书的理论性更强。
读书的过程也是知识回忆过程,那些非常熟悉但是逐渐淡忘的文学篇目和文学时间又清晰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张贤亮的《绿化树》、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陈建功的《飘逝的花头巾》、古华的《芙蓉镇》、王安忆的《岗上的世纪》、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等等,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目又出现在我眼前,于是我开始了艰难的选择。
很多小说距离现在太远了,学生可能接受起来有些困难,这些小说逐步被我排除了。
现代主义小说,即新潮小说或者先锋小说,不注重小说写什么,而注重小说怎么写,这些小说倒值得一读,例如马原的一些小说。
其实我发现,那些感人的、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的小说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像刘醒龙的《凤凰琴》,
类似于这样的小说,我还需要下功夫挖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