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交出发,到Stanford PhD,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背景

↓↓↓

✦GPA: 研88, 本84

✦T: 104(22)

✦G:V153, Q170, AW3.5

✦科研: transactions文章, A类会议文章, 其他文章

✦推荐信:导师、暑研导师、系主任。强推。

Offer: Stanford CEE PhD、Cornell ECE PhD、UW Seattle EE PhD

前言

刚上研究生时,我决定毕业后出国,由于我做事习惯先开个头,就报名了当时刚进入上海的世毕盟。世毕盟不管何时报名,都可以一直咨询到申请季结束,这点给了习惯拖延的我漫长的准备时间(一个曾经把学车给拖过期的我)。在此需要感谢我的咨询师与mentor,咨询师定期的督促基本是我开始行动的标志,mentor的指导则总是恰到好处的及时与强力。

得益于许多朋友的帮助,我能顺利走过申请季,因此也想将我申请中遇到的一些事、一些问题写出来分享,希望能有只言片语帮助到大家。

一、作为硕士生申请PhD

国内的硕士研究生基本都是以科研为导向培养的,所以研究生同学如果想要申请,对自己的科研方向、目标教授等应该是更加明确了的。同时,研究生也会有更多的老师、同学可以去咨询本领域的研究、申请、甚至教职的情况,尤其是方向较小的同学。此外,研究生同学一般都已有过一些研究经历,发表过一些论文,这些都是申请中可以直接利用的优势。

另外可能的一些劣势:本科成绩的欠缺——这可以通过科研强项弥补;暑期出国导师不放人——这需要与导师沟通,可以考虑将海外的研究内容与大论文想办法结合;教授们对研究生的材料期待更高——是的,但如果研究足够匹配,可以化劣势为优势。

总的来说,我认为研究生申请PhD会比本科生要更容易一些,尽管部分老师确实更倾向于招科研习惯还未固化的本科生。

二、充分利用国际会议机会

积极投稿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不管从积累圈内人脉还是为申请准备的角度都是十分值得的。国际会议的日程一般都能提前从会议官网上查询,这基本保证了我们可以在确定的时间和地点见到想见的教授。值得强调的是,要勇于向教授表达希望读PhD的意向,特别是当自己的研究与教授的领域非常吻合时。这样既可以给教授留下第一印象,也方便后续邮件的Follow-up。

国际会议的另一个方便之处:是可以认识本专业的PhD在读学生,尤其是一些华人在读学生。他们对国内希望出国的同学一般都会愿意帮忙(这也算是一种国内出去留学的人代代相传的文化)。可以向这些在读学生了解学校的情况、科研组的招人和经费情况、教授的风格;有时候申请材料的初审也会落在一些PhD学生手里。

三、科研与推荐信

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做一些高质量、有深度的科研。科研的内容可以不是当前时髦热门的,但尽量避免选择一些明显的水科研、水文章,目标是要形成2段左右最长能讲30-40分钟的科研内容。一项好的研究,从选题、建模、算例、成文、演讲,每一项都应是扎实的。

科研的过程就是推荐信的材料,一段好的科研,教授一般都愿意提供一封较强的推荐信。强推到认识的教授那里,则能保证申请材料受到认真的考虑。此外,与教授的科研合作绝不是一锤子买卖,只要今后还在这个领域,就会有更多合作的机会,保持联系,对写强推的教授心怀感激,跟随教授做科研要推荐信是个真心换真心的过程。

四、科研跟踪、套磁与面试

对领域内,尤其是小方向上相关教授科研的跟踪是做科研时应长期进行的一件事,并非申请季才开始。一些方便的小技巧:可以在浏览器中专门建立一个学者个人主页的收藏夹,定期浏览;可以在文献管理软件中以作者为标签建立一类文章组。目的是能做到对申请的目标教授过去的工作和研究的动态、方向心中有数。

和教授邮件套磁是让教授了解学生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包括之前提到的国际会议见面,直接去学校约见都是能让教授了解的方式。在邮件中和教授沟通学术问题是相对效率比较低的,要有经常不被回邮件的心理准备,若自己发表过的文章详细引用过教授的文章,这篇文章在学术邮件中一般能引起教授的兴趣。一般来说,成功的套磁能够要到一次面试机会。

面试可能发生在申请前或申请后,面试是可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的,应提前准备好ppt,包括自己的科研总结和几页简短的proposal。科研总结,正如之前提到的,要做高质量的科研,最好能够有2项最长能讲30分钟左右的较为深入的研究,当然不一定能在面试讲完,很可能只讲一段或详讲一段略过一段,讲与教授研究方向契合的扎实科研能收到更好的效果。Proposal可以提两个研究的方向、内容,并放一些几篇参考文献(教授的文章),这也是为什么要进行科研跟踪,最吸引教授的proposal是站在他的角度根据他所发表的文章,提出新的研究角度。

五、标准考试成绩

语言考试的成绩几乎每所学校/院系都会明确给出分数的要求,这些信息需要提前做一下功课,且要严格达到,需要特别留意是否有只接受雅思拒收托福的项目(比如MIT的某些项目)。而GRE成绩很多学校则没有给出具体的要求,通常理工科我们模糊地认为153的Verbal(60%左右)可能差不多,要特别留心一些要求AW4.0的学校。此外GRE高是有一些额外优势的,比如Fellowship 的申请。

六、申请的规划与时间安排

申请开始时需要统筹规划,PhD的申请准备以科研为主,但穿插GPA的保持、标准考试、各类文书等事。申请的过程是一个动态随机优化,每一时刻都在基于新的已知信息和预测信息,希望做出期望效用最大的决策。

一个例子:在校内科研期间做出一些初步成果,明确一些方向,并用于暑研的套磁和研究计划,暑期出国期间又通过新获得的人脉与信息抽空去一些国际会议或学校进行当面推销自己,暑研结束后的成果可以及时向目标教授进行“宣传”。申请中的各个事项环环相扣,所以需要做规划。

申请中尽量避免时间花在事前纠结上,当举棋不定、思考人生时,何不直接开始动手做呢。很多问题只有做了后才会碰到,事前却步没有意义。申请时一项比较花时间的是各类文书,对此每个人风格不同,有些人习惯多次往复修改,我的文书则基本是发给mentor改过一遍后即定稿,也是因为我平时就会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并从不同的角度去归纳形成我的简历、陈述以及个人网站。

七、关于世毕盟

我加入世毕盟时间稍早,记得光是现场的培训课程我就参加了三次(其实不需要,上过一次之后看视频就好啦~),这些课程让我详细了解了申请的方方面面,倒并不是说大家在网上就搜不到这类信息,还是效率的问题,有世毕盟整理浓缩为培训课程,大大减少了对庞杂信息的筛选和处理时间。

世毕盟的A项目是一个非常适合PhD申请的项目,既能自己掌握申请节奏,同时又有mentor对过程进行把关,还有咨询师的定期督促(哈哈)。我在世毕盟的mentor真的非常厉害,对文书的修改总能一针见血,对套磁、面试中遇到的问题也都能一击中的,在申请季有这样一位mentor让人非常安心。王老师的微信回复与帮助总是非常及时,不管是晚上还是周末,整个申请季一直都在督促我行动,尽管我每次都拖到最后一天(抱歉(-.-)||),也包括这份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