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学案 第4专题 逍遥游(节选)

合集下载

2016-2017学年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五第4专题 逍遥游

2016-2017学年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五第4专题 逍遥游

必修五第四专题逍遥游●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批判其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不合理因素。

●重点、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设计思想作为文言文,在学习过程必须始终注意结合字词梳理。

高二学生已经能够自行阅读文言文,分析文言现象,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适时点拨。

对于文意理解,前面的设喻部分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师要提醒学生抓住文章思路的延伸过程,能够在汪洋恣肆的文章中找出庄子思维的脉络,从而准确理解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庄子,名周。

战国中期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并称“老庄”。

把智慧、文明看成是社会动乱的原因,主张“绝圣弃智”,把社会理想寄托于“愚而朴”的蒙昧时代.他把随命运摆布作为最高的品德.庄子一方面宣扬如何养生、全身,一方面宣扬人生如梦、乐死恶生。

为了摆脱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

”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逍遥游(节选)-苏教版必修五教案

逍遥游(节选)-苏教版必修五教案

逍遥游(节选) - 苏教版必修五教案一、课文背景《逍遥游》是唐代墨子的一首诗歌,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赞美了自然的神秘与奇妙。

本篇教案以苏教版高中必修五《古代汉语》课程中的节选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古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心和探索心。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以及《逍遥游》作品的诞生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学习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手法,并掌握丰富的启示性思想;3.通过朗读、感悟、借鉴、表达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自然和世界,并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心。

三、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1)课文重新编辑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何人云尔身为盗,/ 将军百战何所赢?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蜡怜光滑,/ 伤铜惜器破。

/ 君子云尔何见?/ 奴仆故相摩。

(2)课文解读本课文选择了唐代墨子《逍遥游》诗歌的节选,通过解读诗歌呈现出古人对自然界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学生应该通过朗读和思考,在领会古人感悟的基础上,加深对自然之美的认识,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2. 学习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的描绘和对比来加强语言效果。

在《逍遥游》中,墨子运用丰富的比喻手法,使诗歌表达更加深刻、生动和形象。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带领大家学习比喻的常见方式:1.直喻比喻:用比喻的对象来说明另一件事物,比如“将军百战何所赢?”中的将军;2.暗喻比喻:不明显地点出被比喻的对象,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的明月;3.排比比喻:用同样的比喻去重复描绘同一个事物,比如“灭蜡怜光滑,伤铜惜器破。

”中的灭蜡和伤铜。

3. 学习课文启示《逍遥游》的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学鉴赏启示和人生哲理,如“长风破浪会有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等,这些启示性思想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激发学生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探索。

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4专题 01 逍遥游啊(节选)

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4专题 01 逍遥游啊(节选)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 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 为瓢,则瓠落无所容。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 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 者,世世以洴澼絖(pí ng pì kuàng)为事。客闻之, 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 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 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 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有所待)
• 作者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草芥杯水 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 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 才能图谋南行。 • 神奇而巨大的鹏鸟也没能做到真正的 “逍遥游”,没能达到作者理想的绝对 自由的境界。
鲲 (大) 鹏 形体:几千里、垂天之云
变化:神速 活动范围:北冥、南冥
----有所待
飞行:壮观,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野马般奔腾的雾气,空中 的尘埃,都是大自然中各种生物 用气息吹拂它们所致。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有所待)
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 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 高空往下看,也像这样罢了。
----高空中的大鹏和地上的人一样, 都不能真正认识天。从另一角度说 明大鹏受到限制,是不自由的。
• 。《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 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 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然 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它 是乘着六月的风而飞去的。野马般蒸腾的雾气, 飞荡的尘土,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 天空是深蓝色,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 它太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大鹏从高空往下 看,也不过象人们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学案 专题四文本14逍遥游节选

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学案 专题四文本14逍遥游节选

大鹏随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列子御风而行,轻妙而飘然。

也许你觉得他们已达到逍遥之境了,可庄子却不以为然。

在他心中,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翱翔于永恒的精神世界,才是真正的逍遥自得。

他主张的一切,并不是玄而又玄的纸上言论,这些智慧均可化为一种处事哲学和人生美学,帮助我们走出生活的迷雾,寻到本真的自我。

官场的黑暗、仕途的挫折、人生的困惑、生活的不快,这些都郁结于骚人墨客的心中无法排遣,于是山水便成了他们的知己。

流觞曲水,畅叙幽情,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水光山色之中,借此来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王羲之就是其中之一。

会稽山的灵秀成就了这些士子们的雅兴,也见证着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洒脱不羁。

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茂林修竹”,清风拂面,自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它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骈文。

作者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美及山川的秋景,抒发了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

字字珠玑,句句精妙。

文由心生,在其精美的表象下,触摸作者的灵魂深处,寻找那一颗孤独的灵魂,以及他灵魂深处发出的无望呐喊。

在浩如烟云的美文佳作中,他的思想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令世人惊叹。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北冥.()(2)鲲.鹏() (3)迁徙.() (4)抟.() (5)坳.堂() (6)草芥.() (7)夭阏.() (8)学鸠.()(9)舂.粮() (10)蟪蛄..() (11)大椿.() (12)穷发.() (13)万仞.() (14)蓬蒿.()(15)数.数然() (16)泠.然()二、词语理解1.解释加点的词(1)北冥.有鱼:(2)怒.而飞:(3)《齐谐》者,志.怪者也:(4)我決.起而飞:(5)抢.榆枋:(6)控.于地而已矣:(7)三餐而反.:(8)适.千里者:(9)小知.不及大知:(10)朝菌不知晦朔..:(11)此小大之辩.也:(12)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13)辩.乎荣辱之境:(14)未数数然...也:(15)而御六气之辩.:2.通假字(1)北冥.有鱼:(2)其翼若垂.天之云:(3)小知.不及大知:(4)此小大之辩.也:(5)而宋荣子犹.然笑之:(6)旬有.五日而后反:(7)而御六气之辩.:3.一词多义(1)志⎩⎪⎨⎪⎧《齐谐》者,志.怪者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项脊轩志.:(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之者谁:(3)效⎩⎨⎧故夫知效.一官: 斯用兵之效.也: 吾家读书久不效.:4.虚词归纳(1)且⎩⎪⎨⎪⎧彼且.恶乎待哉: 且.适南冥也: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臣死且.不避:(2)而⎩⎪⎨⎪⎧怒而.飞: 我決起而.飞: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控于地而.已矣: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今义:(2)腹犹果然.. 古义:今义:(3)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今义:(4)众人..匹之古义:今义:(5)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齐谐》者,志怪.者也:(2)而后乃今将图南.:(3)而征.一国者:(4)彼于致.福者:四、特殊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3)莫之夭阏者:(4)之二虫又何知:(5)奚以知其然也:(6)彼且奚适也:(7)彼且恶乎待哉:五、语句翻译(1)《齐谐》者,志怪者也。

苏教版语文高二《 逍遥游节选》学案

苏教版语文高二《 逍遥游节选》学案
5.特殊句式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此小大之辩也
(3)南冥者,天池也
(4)翱翔蓬蒿之间
(5)之二虫又何知
(6)而莫之夭阏者
(7)而彼且奚适也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答案:(1)介宾短语后置句(2)判断句(3)判断句(4)省略句(5)宾语前置句(6)宾语前置句(7)宾语前置句(8)宾语前置句
●【资料园地】
●文苑小憩
霞光灿烂,赏读经典书卷——感悟
【含英咀华】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自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3.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文章结尾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怎样正确理解“无己”“无功”“无名”的含义?你对庄子所追求的境界有什么看法?
思路提示一 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摆脱了一切束缚、不需要依靠任何东西(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绝对自由状态。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认为这是人达到绝对自由的途径。①所谓“无己”,就是忘掉自我。在庄子看来,人和万物都是“道”的表现形式。人如果拘于形体,必然会受外物的束缚,他提出的“无己”就是希望丧失“自我”意识,这样就不会受外物的拘束,不会去评判是非曲直,从而达到怡然自得的境界。②所谓“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做到“清静无为”。庄子只求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宣扬的也是保生养亲以尽天年,不求建功立业。这是一种消极思想。③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由人,偃仰随我,置声名与舆论于不顾。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节选)》名师教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节选)》名师教案1

《逍遥游(节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第一课时)2.通过解读“小大之辩”来把握“何为逍遥游”。

(第二课时)2学情分析1. 经过初中和高一的文言文学习,高二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基础,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大问题。

学生在高一时已经学过庄子的《秋水(节选)》,对于庄子其人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这也为《逍遥游(节选)》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2.《逍遥游(节选)》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庄子》的代表作品,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这种哲学思想是隐藏在庄子汪洋恣肆的想象和寓言之中的,领会庄子的寓言,解读庄子列举的意象,进而理解庄子的“逍遥游”的哲学内蕴,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重点难点1.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2.把握“小大之辩”、“逍遥游”的哲理内蕴。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4.1.2学时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知识,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

4.1.3学时难点初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故事导入,认识庄子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臣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麻烦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臣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高中语文逍遥游(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逍遥游(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总体设计教材概述《逍遥游》作为《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本文是其节选。

它表现了庄子的人生态度,代表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他散文的风格和成就。

教材选的是文章的总论部分,本文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说明万物的区别只是“小大之辩”,都是有所“待”的,都算不得“逍遥游”。

然后阐明正面主张,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就是逍遥游。

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启发人们应该具有旷达的、超越庸常的生命追求。

另外,本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笔法上变幻无穷,语言上有叙事也有议论,句法上有夸张、比喻、拟人等,使用寓言故事来讽喻。

作为一篇文言文,要领悟它的思想内涵,读懂文字是基础,所以教学的重点是疏通文言字词。

难点是帮助学生领悟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批判地吸收庄子思想。

思路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自主式学习和教师组织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让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整合、自主积累和自主提高。

再理清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内容。

最后感悟探讨庄子思想,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过多地阐述,也不必过分地批判,通过课文,使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

在此过程中,根据学生水平,适当鉴赏写作技巧。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使用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像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3.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像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4.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逍遥游(节选)》学案4(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节选)》学案4(苏教版必修5)

《逍遥游》一、学习要点(一)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二)内容结构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

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并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

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

那些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不必说,就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之流仍是“犹有未树”;列子虽然己能“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是仍然“犹有所待”,待于风,算不上逍遥游。

怎样才能“无所待”地去作逍遥游呢?庄子在本段的最后说:必须能够“乘天地之正”(顺着天地的法则,亦即自然规律),“御六气之辩(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以游无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才是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唯有“无己”的“至人”。

“无己”就是忘记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顺乎物理,把自己的形体连同思想都看作是虚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无所限,无所待了,也就绝对自由地作逍遥游了。

(三)庄子文章的艺术特色1、神奇瑰丽的艺术想象庄子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寄托自己深邃的思想,常创造出一种宏伟瑰丽的艺术境界。

那不知几千里的北冥之鲲,化鲲为鹏飞往南冥,怒而飞大鹏激起千层波涛,以及那“野马”、“尘埃”构成无比壮丽、雄伟、奇特、生动、鲜明而又瞬息万变的画面。

这是庄子全凭想象创造出来的一个奇妙的境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4专题 《逍遥游(节选)》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4专题 《逍遥游(节选)》教案

《逍遥游(节选)》教案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解说】本专题包括两个板块:“心连广宇”和“伟大的情思”。

专题采用问题探讨的学习方式,第一板块探讨的问题是人如何认识宇宙万物,超越个体有限的存在和经验的世界。

王羲之面对人生短暂与宇宙的永恒之间的矛盾,表达了他的达观与自我排遣的情怀,而庄子则描绘了一个非经验、超现实的宇宙,让我们的精神“逍遥游”。

第二板块探讨的问题是靠思想和理性来探究外在广袤宇宙和内在复杂的人性。

帕斯卡尔谈到思想的重要性,罗素则说明一个脱离平庸的人所具有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境界。

【三维目标】⒈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⒉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⒋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法建议】1、从文本出发,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

2、本文文学色彩较浓,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围绕“逍遥游”的理想精神境界进行探讨:文章极写鲲鹏的神奇,画面极其壮美,它们达到了逍遥的境界了吗?蜩与学鸠上下翻飞自如,作者为什么批评它们?作者谈小大之辨是不是否定小而肯定大?你认为逍遥的境界是什么?庄子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又有什么启发和意义?【学习重点】⒈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⒉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学习难点】⒈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⒉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方法】⒈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⒉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⒊讨论法。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案】1、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逍遥游(节选)》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逍遥游(节选)》同步教案

《逍遥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庄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落实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二、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断句:北冥(míng)鲲鹏(kūn)抟(tuán)迁徙(xǐ)坳堂(āo)草芥(jiè)夭阏(è)蜩蝉(tiáo)舂粮(chōng)蟪蛄(huìgū)大椿(chūn)斥鴳(chì yàn)泠然(líng)万仞(rèn)蓬蒿(gǎo)三、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相关存在的疑难问题(字词)。

四、选三个学生读,随时正音,纠正错误,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即学生谈本段讲了什么。

五、学生再读课文,看图说话。

(等于翻译课文)明确:1、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学生讲图,随时翻译文章,点明重要词语的意思。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如?明确: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

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

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

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学生讲图,随时翻译文章,点明重要词语的意思。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4专题 《逍遥游(节选)》学案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4专题 《逍遥游(节选)》学案4
【预习指导】
1、通读文章,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试按段落翻译文章,画出难解词、句,借助工具书,作出初步判断。并试着概括各段段意,你认为各段中庄子讲了哪些现在依然有用的观点?(画出相应语句)
【思考与质疑】
(一)阅读1-3节,解决相关问题。
北冥(同“溟”,海色深黑)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形作名),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的样子,形作动,振奋)而飞,其翼若垂(同“陲”,边际)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大海运行,波浪动荡)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名作动,记载)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鹏鸟翅膀拍打水面)三千里,抟扶摇(回旋而上;旋风)而上(名作动,向上飞)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古今异义,游气,雾气浮动如奔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也。天之苍苍(深蓝色;两鬓苍苍,灰白色;蒹葭苍苍,茂盛的样子),其正色(古今异义,真正的颜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逍遥游(节选)》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多义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尤其是倒装句。
2、感受庄子散文汪洋恣肆、奇譬诡喻的特点,创造性地从文本中个性解读“逍遥游”的含义,领略庄子的思想境界。
【知识链接】
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先秦时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合称“老庄”。《庄子》共33篇,分内、外、杂篇,相传为庄子及其门人所作,其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充满想象力。
小知(同“智”)不及大知,小年(寿命)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一月时间;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最初一天),蟪蛄不知春秋(一年),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而今)以久特(长寿,形作名;特别,独)闻,众人匹(古今异义,一般人;比)之,不亦悲乎?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必修5苏教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 苏教必修5苏教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逍遥游(节选)教师用书苏教必修5苏教逍遥游(节选)本课话题——自由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假设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极少牵绊,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虽贫困,但阻挡不了他奇妙的想象,他洒脱自由的心灵在他汪洋恣肆的文笔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奇才。

他善诗词、善书画、善篆刻、善音乐、善戏剧、善文学,几乎涉及艺术中所有领域,且每一项都成就斐然。

他向中国传播了使用五线谱的西方音乐,他的话剧《茶花女》开了现代剧的先河,裸体模特、版画艺术、现代油画艺术也由他引入国内,他所创作的《送别歌》成为经典名曲。

大画家丰子恺、潘天寿亦出自其名下。

然而,李叔同在给人们带来一个个惊喜之时却又削发为僧,遁入空门,成了弘一法师。

“明镜止水以定身,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风霁月以待人〞,这般偈语便是他心灵的写照。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写下“悲欣交集〞四字。

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人类的至善之境是它获得最大自由之时。

——(意)但丁生命之河在它的一条岸边享有自由,在另一条岸边就会受到约束。

——(印度)泰戈尔自由是令人迷惑的:人们占有它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有它;直到失去了,没有了,他们才知道它。

——(美)卡尔·桑德堡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假设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一个人的绝对自由是疯狂,一个国家的绝对自由是混乱。

——(法)罗曼·罗兰[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北冥.( ) 鲲.鹏( ) 抟.( )坳.堂( ) 夭阏.( ) 蟪蛄..( )( )蓬蒿.( ) 決.起( ) 榆枋.( )蜩.( ) 舂.粮( ) 大椿.( )斥( ) 泠.然( ) 数.数然( )恶.乎待哉( ) 穷发.之北( ) 知.效一官( ) 【答案】 mínɡ kūn tuán ào è huì ɡū hāo xuè fānɡ tiáo chōnɡ chūn yàn l ín ɡ shuò wū fà zhì第2步识记通假——微妙无穷方块字(1)其翼假设垂天之云( )(2)其正色邪( )(3)三餐而反( )(4)小知不及大知( )(5)此小大之辩也(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7)御六气之辩( )【答案】 (1)“垂〞同“陲〞,边际 (2)“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3)“反〞同“返〞 (4)“知〞同“智〞 (5)“辩〞同“辨〞,分辨,分别 (6)“犹〞同“繇〞,喜 (7)“辩〞同“变〞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志⎩⎪⎨⎪⎧《齐谐》者,志.怪者也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 (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自名.秦罗敷 〔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 〕 (3)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长太息.以掩涕兮 〔 〕晚有儿息. 〔 〕 (4)之⎩⎪⎨⎪⎧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而御六气之.辩 〔 〕而莫之.夭阏者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之.二虫又何知 〔 〕(5)其⎩⎪⎨⎪⎧其.翼假设垂天之云 〔 〕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 〔 〕不知其.几千里也 〔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 (6)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水浅而.舟大也 〔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夫列子御风而.行 〔 〕【答案】 (1)动词,记载 名词,志向 动词,做标记(2)名词,名字 名词,声名 动词,命名 动词,说出 (3)名词,气息 动词,叹息 名词,子女 (4)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代词,它 动词,到 指示代词,此,这 (5)代词,代“鲲〞,它的 代词,代指“水〞 代词,它 表选择,是……还是…… (6)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因果,因而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齐谐》者,志怪.者也 ( )_____________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_____________ (3)虽然,犹有未树.也 ( )_____________ (4)而后乃今将图南.( )_____________ (5)我腾跃而上.( )_____________ (6)不过数仞而下.( )_____________ (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_____________ (8)彼于致.福者 ( )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 怪异之事 (2)名词作动词 南行 (3)名词作动词 树立(4)名词作动词 往南飞 (5)名词作动词 往上飞 (6)名词作动词 降落 (7)形容词作名词 近郊 (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海运..那么将徙于南冥 古义: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节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节选)

逍遥游〔节选〕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通解文字,理解文意。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培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

(三)德育渗透点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美育渗透点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二、学法引导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达到这方面的学习目的可分三步走:读。

对照注释,查找字典,掌握字词意思和读音,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

找。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寓言和比喻来说理,找出文中的寓言和比喻。

理。

理清材料(寓言、比喻等)与说理的关系;理清3个自然段说理的层次关系。

2.通过比较,归纳庄子散文的特点。

如与同样善于用比的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荀子(《劝学》)作比较。

可以看出,共同点是用比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形象生动,又加强了说服力。

但庄子取象更大胆夸X。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蝉、斑鸠、燕雀会嘲笑别人。

这比其他诸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逻辑思维的理论文章更加形象化。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既较鲜明地表达了(庄子》的艺术风格,又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虚无主义与追求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了解庄子世间万物假设“有所待〞那么不自由和应区分“小大之辨〞的观点,最后理解其“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是内容上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了解、赏析本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那么是表现技巧方面的学习重点。

(二)解决办法理清思路,逐层剖析,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段落与层次间的逻辑联系,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两课时的学习中均应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教师要作诵读指导。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逍遥游(节选))学案(2) 苏教版必修5 学案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逍遥游(节选))学案(2) 苏教版必修5 学案

《逍遥游》学案【学习方法】1、查阅工具书及相关资料。

2、诵读法。

(音读、意读、情读、悟读)3、学案导学法4、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调动积累】1、交流作者信息(分类划出你感兴趣的信息)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

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

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逍遥游节选 学案苏教版 必修

逍遥游节选 学案苏教版 必修

文本14 逍遥游(节选)庄子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目标: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背诵全文;把握本文借助形象阐述抽象事理的技巧。

2.文化目标:深入理解“逍遥游”的文化、哲学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

激趣导入于丹教授认为,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而道家看重的,永远是更高旷的苍天之上的精神自由,永远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

可以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

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用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的一番逍遥游。

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

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真正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现实中的种种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番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的样子)而飞,其翼若垂.(同“陲”,边际)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大海的波浪汹涌动荡。

一说指大海运行。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则将徙于.(到)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请概括段意:大鹏将借海运飞向南海。

(第二段)《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回旋而上。

一作“搏”,拍)扶摇..(一种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离开)以六月息.(大风)者也。

”野马..(游气)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抑,或许)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代词,指大鹏)视下也,亦若是..(而已)矣。

..(像这样)则已请概括段意:大鹏飞往南海要凭借大水与大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节选)
问题导学
1.在本文中,庄子以一只将“徙于南冥”的大鹏,创造出一种雄奇深邃的意境。

我们如何认识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2.《逍遥游(节选)》中憧憬“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庄子的“无穷”是什么样的时空?通过对这个时空的描写,表现了庄子什么样的思想境界?
3.庄子在文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认为这是人达到绝对自由的途径。

结合课文,理解庄子关于“无己”“无功”“无名”的含义。

自主探究
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境界存不存在?我们如何理解和看待庄子的思想观点?
文法导析
拟人写法,绘声绘色
课文在描写蜩、学鸠时,赋予了它们人的性情——“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氵夬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描写活灵活现,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这其实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写作方法。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某一事物。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庄子在《逍遥游》中以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给我们描写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给我们描绘了大鹏搏击风浪的勇气,追求理想的高远境界,表现了它力图摆脱束缚,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崇高志向,让我们从那雄伟的大鹏形象中体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混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屑,跳出混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自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

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文本图解
逍遥游(节选)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

但是,作者又义正词严地驳斥了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作者对大鹏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因为在背大翼广、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身上,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2.提示:庄子憧憬的“无穷”,就是其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

这不是一个客观的时空存在,而是作者构想出来的一个虚幻世界。

这个世界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这里,时间真正无始无终,空间也真正无边无际。

这是一个摆脱了外在世界的一切束缚,与天地真正浑然一体的精神世界,充分表现了作者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思想境界。

虽然这是一种不能实现的幻想,但也间接地反映了战国时期动乱的社会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创伤。

作者由于不满现实,渴望在精神上摆脱一切世俗羁绊,所以希望游于“无穷”而获得至大快乐。

可见,一心要飞离人世、超脱现实的作者要否定的不是人生社会本身,而只是人生社会的黑暗和肮脏,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庄子对于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人生自由的执着探索和追求。

3.提示:(1)无己:忘掉自我,人和万物都是“道”的表现形式,人如果拘于形体,必受外物的束缚。

“无己”是希望丧失自我意识,没有自我的偏见,这样就不会受到外物的束缚,不会去评判是非曲直,最终达到怡愉自适的境界。

它和我们提倡的“忘我”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

(2)无功: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做到“清静无为”。

庄子只求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求而无其他奢求,所宣扬的是保身、全生、养亲以尽天年而不求建功立业的思想。

(3)无名:不求声名,去除了对于名实的偏见。

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由人,偃仰随己,置声名、舆论于身外。

【自主探究】
提示:观点一: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一种“无所待”的境界,就是指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受任何束缚,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中。

并且,庄子认为“至人”“神人”“圣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实际上,这是一种天地间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观点二:对于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

人生在世,不应为功名利禄所累,应摆脱“己”“功”“名”的现实功利的束缚,追求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但是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
避患的意识等消极因素,我们则应当摒弃。

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我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拟人是指把物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写作方法。

运用拟人手法,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感情。

运用拟人手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运用拟人手法时,必须有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

也就是说,作者对事物必须要有真实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才可以运用拟人手法。

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比拟自然、逼真、感人。

若无情“挤”情,生拉硬扯,反而会给人矫揉造作之感。

2.只有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或心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时,才可以把“物”人格化,不能乱拟。

如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很像人在歌唱,因此可以把麻雀人格化,写成“麻雀为他歌唱”。

3.使用拟人手法的目的要明确。

使用拟人手法,是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借物抒发作者内心之情,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即使使用拟人手法,也失去了意义。

范例展示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热土地,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丝丝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讲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

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志向高远”“奋发有为”“追求自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