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4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某某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

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

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2C.社会等级森严D.音乐发展迅速3.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

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C.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D.重视法律规X主X明德慎罚4.王国维在评述古代中国某朝代一制度时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

”由此推论,这一朝代最终还是确定A.嫡长子继承制B.分封诸侯制C.道家无为而治D.科举取仕制5.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X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

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B.增加政府收入C.强化君主权力D.加强中央集权6.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A.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7.“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只讲德行与能力,使得许多熟知民间疾苦体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曾朝贡周王三次,朝觐齐国十一次,朝贡晋国二十次,朝贡楚国二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正在逐步瓦解 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2.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可信度相对较高的资料是A.《史记》记载 B.研究论文 C.秦简记述 D.民间传说3.据《石林燕语》记载:“唐翰林院在银台之北.乾封以后,刘袆之、元万顷之徒,时宣召草制其间,因名‘北门学士’”。

“北门学士”主要分了哪一机构之权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4。

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设“三衙”,收精兵 B.“强干弱枝”“守内虚外”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中央掌握 D.派文臣做知州5.《希腊城邦制度》序曰:“希腊史,从头到尾是多中心的.”其中,“多中心”是指A。

城邦林立 B。

派系众多 C.经济繁荣 D。

文化多元6.“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

"材料蕴含的罗马法基本理念是A.小国寡民 B.自由平等 C.贵族攻治 D.独立自主7。

在古希腊雅典的一个储藏所人们发现了200多块刻有“提米斯托克利"名字的陶片。

内蒙古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内蒙古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内蒙古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民谣:“ 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 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 ) A. 小农经济的依赖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 小农经济的优越性2. 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 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

这里的“ 九市” 是指 ( ) 。

A. 工官监管的夜市B.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 物流通畅的草市D.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3. 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

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

这表明当时汉王朝A. 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B. 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C. 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D. 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4. 马克思说:“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

” 明清政府的做法()A.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B.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5.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沿海沿江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移民潮” 。

中国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迁徙的趋势。

沿海与沿江城市呈现人口上升趋势,而内地传统城市则呈现人口下降的趋势。

这主要反映了A. 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B. 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C. 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逐步体现D. 自然经济日趋解体6. 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订了《虎门条约》,该条约确定了进口关税率在货值的4%到13%之间,平均为5%;出口税在1.5%到10.75%之间。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 非常重视祭祀B.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2.19世纪初期,超过六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必须通过市场来获得口粮,这些人口包括了1000多万户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户;同时,中国一半以上的农户不织布,必须从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棉布。

反映了当时A. 全国性市场已经形成B.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C.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农村商业化趋势加强3. 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

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A. 铁农具的推广程度B. 牛力等畜力使用程度C. 封建政府重视程度D. 土地私有化发展程度4.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

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这主要反映出A. 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B. 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C. 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D. 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5.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个体手工业6.宋代对外贸易中,从东南亚等地进口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从日本进口硫磺、水银、沙金及扇子等工艺品,从高丽进口人参、绫布、文具等。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

这表明当时A. 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B. 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 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D. 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2.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表明宋代科举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 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3.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

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

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A.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 B.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C.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 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4.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

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A.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巩固了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C.消除了地方分权和实现了中央集权 D.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5.希腊城邦普遍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

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

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

这反映出在古代希腊A.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的权威 B.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颇受尊崇C.优生优育政策得到普遍推行 D.生命价值和生命教育颇受重视6.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类型:A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6页。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1.下列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说明错误的是A.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 神权与王权结合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D. 最高政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 据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是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掉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其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没有更换太子。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古人非不知……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A. 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 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传承C.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D. 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4.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垚认为关于封建制度的定义:“一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二、形成了与封君封臣相适应的封土制度;三、中央势力衰落。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本卷共24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学者的整理,牛耕主要有七种起源说:神农氏说、夏初叔均说、西汉赵过说、西晋说、春秋说、战国说、殷商说。

目前主要论点集中在后三种起源说。

这反映出A. 历史研究很难达成一致的结论B. 后期学者的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可信C. 年代越久远的历史记载越可信D. 因研究视角不同历史结论产生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于古代牛耕的起源出现七种结论,最终主要论点集中于后三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研究视角不同,选项D正确;结论最后集中于三种,可见历史研究可以达成较为一致的结论,选项A排除;选项B、C表述绝对,排除。

【点睛】此题考查历史研究,解题关键在于对历史研究要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即历史研究因为视角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能因为历史研究结论不同就认为历史研究不客观。

2.《国语周语中》中说:“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意思是说公田埋没在杂草丛中,庄稼熟了也无人收割。

究其根源在于:A. 生产力的巨大进步B. 劳动者更关注私田C. 井田制度日趋衰落D. 国君权威一落千丈【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的信息表明,井田制瓦解,究其根源在于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进步,A 正确;材料强调是井田制瓦解的根源,而劳动者更关注私田的原因也是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因此B 错误;井田制度日趋衰落不是根源,是表现,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瓦解,没有说到国君权威问题,D 错误。

3.《史记·平准书》记载:“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

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

【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2024.04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1. 据学者研究发现,距今80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的聚落内部房屋排列整齐,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等的墓地内部墓葬秩序井然,距今五六千年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城如石家河、良渚等,堆筑城垣宽而低矮,主要功能应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

这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A. 追求和谐稳定的生活B. 以人为本的文化基因C. 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D. 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8000年前后(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的聚落内部房屋“排列整齐”,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等的墓地内部墓葬“秩序井然”,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追求和谐稳定的生活,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追求和谐稳定的生活,未体现以人为本,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追求和谐稳定的生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追求和谐稳定的生活,此时尚未形成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排除D项。

故选A项。

2. 铜镜是两汉社会中上层人群使用的一种生活实用器具,镜铭起到装饰铜镜和承载文化的双重作用。

如表为学者整理的汉代出土镜铭,据此可知,两汉时期()反映“天人关系”的出土汉代镜铭铜铜造铜镜铭文镜来源镜年代镜机构江苏扬州西汉晚期官营涑治(冶炼)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因宜文章,延年益寿,而去不祥,与天无极,而日月之光,乐央未浙江温州西汉晚期官营涑治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长寿益年去不羊,与天无极山东枣庄东汉晚期私营吾作明镜,幽涑三商,配像世京,沉德序道,敬奉臣良,周刻无祀,百具作昌,买者大吉,生如山石,士至三公,与师命长A. 江南经济逐步发展B.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 主流思想影响深化D. 铜镜制造工艺复杂精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汉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4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

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土地归国家所有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D.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2.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①农业动力发生变化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 ①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B. ②③④C. ①②④ ______________D. ①②③④3. 汉朝时,包括提花在内的丝织技术已相当成熟,能织出绫、锦、罗、绢、纱等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唐末以前,我国的丝织品主要产地在北方。

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丝织品的数量与质量逐渐超过北方。

是在下列什么时期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A. 北宋时期B. 南宋时期C. 两宋时期D. 明清时期4. 明朝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A. 商品经济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官营作坊产品有限C. 民营作坊工人增加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5. 古代中国的冶铁技术一直领先世界。

冶铁过程中的供风形式不断革新,出现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开始于A. 春秋战国B. 西汉C. 东汉D. 唐代6. 唐宋时期,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宋朝与唐朝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①市坊制度被破坏②取消经营时间的限制③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④开封、临安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A. ①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B. ②③④C. ①②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①②③④7.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

这说明A. 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B. 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C. 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 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8. 清朝以来,中国断然与世界隔绝,丧失了贸易优势地位,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其客观原因是A. 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B.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C. 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D. 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9. 1521年,麦哲伦发现菲律宾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岛是 12月17日,是圣徒圣拉萨鲁斯的节日)。

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菲律宾。

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A. 带有宗教色彩B. 尊重了当地文化C. 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D. 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10.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欧洲“商业革命”。

具体表现为①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股份公司③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④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⑤英荷商业地位日益重要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⑤11.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这个条例遭到哪个国家的强烈反对A. 西班牙____________________B. 葡萄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荷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法国12. 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A. 西班牙、葡萄牙、法国B. 西班牙、荷兰、法国C. 葡萄牙、荷兰、法国D.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13. 如下图所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扮演的角色是A. 商人、奴隶贩子B. 商人、殖民者C. 奴隶贩子、殖民者D. 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14.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这一变化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③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④对于美洲和非洲原居住民意味着灾难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5. 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A. 商业资本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航运中心的改变C. 海外市场的扩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货币地租的衰落16.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这里的“向下”和“向外”分别指A. 煤、铁资源和拓展殖民地市场______________B. 修筑铁路和传播基督教C. 煤、铁资源和机器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修筑铁路和贩卖黑奴17. “欧洲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对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A. 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B.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D. 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18.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发电机和电动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由此不能说明A. 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B. 英国的蒸汽机车制造技术领先世界C. 德国军工技术发达D. 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心19.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源于下列哪项发明创造A. 电的广泛使用B.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C. 化学工业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钢铁工业的进步20. 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

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

以上现象表明A.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传统手工业仍有抵抗能力C. 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D. 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21.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A.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民国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C.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22. 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创办的企业是A. 江南制造总局B. 轮船招商局C. 发昌机器厂D. 洪盛机器碾米厂23.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24.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追求A. 民族独立富强B. 工业化的实现C. 发展资本主义D. 实现民主政治二、综合题2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成为西方列强侵华的开端。

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产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等一系列的变革。

材料二晚清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他说:“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思是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材料三 1892年由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张裕酿酒公司,这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

1915年张裕的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四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回答:(1)由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什么?(要求:①采用现代化史观叙述;②各举一例说明其影响)(2)根据郑观应对洋务运动的批评,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张裕酿酒公司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26. 阅读下列材料:资本主义从发生到现在已经有几百年时间,其中,它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和早期资本主义已完全不同,和19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也已经不同。

资本主义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资本主义的变化影响着西方诸国的沉浮。

一国之强盛,或被他国所取代,都有其时代大背景。

凡能够在资本主义某一发展阶段上捷足先登者,往往抢占发展优势,成为一个潮流的领头人。

如此我们观察不同时代的领潮流者,便发现它们正是时代特征的体现者。

新潮流是对旧潮流的承接与发展,新潮流的领头人必定有新的创建,正是这些创建改变了资本主义,使其在不同阶段上体现着不同的特征。

新的创建改变了原有的潮流,也把创新者推到了前沿。

从这个角度看,列国的更替并非是偶然,它与资本主义的变异形成一种相关的关系。

——钱乘旦《资本主义的变异与西方列国的更替》回答:(1)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中,开辟了四条航线:①迪亚士到达好望角;②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③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④麦哲伦环球航行。

你认为哪两条航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___________ )(_________ )(要求:填写序号即可)(2)你认为荷兰人有哪些创新?(提示:可以根据17世纪阿姆斯特丹在世界上的影响回答问题)(3)你认为英国人在工业革命中有哪些创新?(提示:可以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回答问题)(6分)(4)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位,得益于美国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