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台阶》教案

初中语文《台阶》教案

初中语文《台阶》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台阶》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2.掌握《台阶》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台阶》的情感和主题;2.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台阶》课文;2.PPT课件;3.合作学习活动准备;4.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并提出新的话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预习课文(10分钟)学生在课前已经阅读了课文《台阶》,在此环节,老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和同学们进行讨论。

3. 阅读理解(20分钟)在此环节,老师将以小组形式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篇阅读题目,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后回答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分享讨论(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就阅读理解题目进行分享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扩展学生的思维,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较为复杂的部分。

5. 重点单词和短语学习(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并通过示范和示意图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和意义。

6. 合作学习活动(2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在小组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文创作、表演或其他形式的展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和学习相关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阅读材料;2.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初中课文台阶教案

初中课文台阶教案

初中课文台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台阶》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敬父母的感情,增强对传统美德的认识。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台阶》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的手法。

教学准备:课文《台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台阶”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场合会用到台阶?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台阶》,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讨问题:课文《台阶》中,父亲为什么想要建一座新屋?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付出了哪些努力?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方面分析课文主题思想。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2. 分析课文《台阶》中的人物形象,如父亲、母亲等。

3. 讲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勤劳、节俭的品质,母亲关爱家人的情感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目。

2. 教师点评练习成果,解答学生疑问。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尊敬父母,传承家庭美德?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全面理解了课文《台阶》的主要内容,掌握了相关语文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家庭美德的认识和尊重。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台阶》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台阶》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台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主题,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主题,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做《台阶》。

请大家先齐读一遍课文,初步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

2.自主学习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释,自主学习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生:自主学习,做好笔记。

3.课堂讲解师: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课文的内容。

课文讲述了父亲为了修建新屋,节衣缩食,努力攒钱,最终实现了愿望。

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体现了我国农民的坚韧精神和拼搏精神。

(1)分析课文结构师: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回答问题。

(2)分析课文主题师:课文主要表达了哪些主题?生:回答问题。

(3)分析课文写作技巧师:课文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写作技巧?生:回答问题。

4.课堂讨论(1)课文中的父亲具有哪些品质?你如何看待这些品质?(2)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5.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课文主题,感悟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台阶》这篇课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发扬这种拼搏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台阶(第二课时)》学案

《台阶(第二课时)》学案

《台阶(第二课时)》学案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3.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4.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

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

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2、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即小见大的作用。

什么是“细节”?——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内心情感的细小的地方。

【课前学习、课中交流】一、导入:都说风/能把石头吹裂/都说雨/能将钢铁锈蚀/都说岁月/能把你的脊梁压弯/惟有你的意志/百折不挠/千磨不变/挑起全家老小/一生的重量。

(这是一首赞美父亲的诗,诠释了父亲任劳任怨的一生。

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看父亲是怎样去建构自己的人生高度的。

)二、结合工具书,掌握本课字词。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凹凼()门槛()尴尬()戏谑()烟瘾()蹿上()瞬间()胯骨()2、解释下列词语。

八年级语文《台阶》教案

八年级语文《台阶》教案

八年级语文《台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农民命运的关心。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劳动者,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深刻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农民的命运。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农村的生活吗?农民伯伯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引入课文《台阶》。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场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修辞手法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创新思维。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5.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劳动者,珍惜美好生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尊重劳动、珍惜生活的价值观?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其他农村题材的小说、诗歌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八年级语文教案:《台阶》(精选17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台阶》(精选17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台阶》(精选17篇)八班级语文教案:《台阶》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的感情。

(2)合作、争论、探究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育对待人生的乐观健康的心态。

并敬重喜爱自己的父亲。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复述;自主、合作、探究板书设计读台阶——复述小组;说台阶——人物评论组;品台阶——语言赏析组;4、画台阶——板书设计组。

教学过程(课间播放刘和刚的)踏上台阶走近父亲老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歌颂父爱的自由诗,导入新课,亮出课题——“台阶”。

一双赤脚在坎坷的山路上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很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 ?今日,就让我们踏上李森祥为我们搭建的亲情小说《台阶》,一起去体会父亲的高度。

合作探究品尝《台阶》师:本文是自读课文,篇幅较长,老师为大家供应了四方面的学习内容:1、读台阶——复述小组;2、说台阶——人物评论组;3、品台阶——语言赏析组;4、画台阶——板书设计组。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学习,10分钟后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好,开头!同学小组合作,师巡察指导。

师:看得出来,大家研讨非常炎热烈,接下来我们四个小组相互沟通一下学习成果,这期间,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读台阶——复述小组复述故事归纳中心大事:父亲造台阶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讨论,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共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平安需要、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敬重的需要。

那么父亲花去半辈子的精力去建筑的高台阶是哪一种需要呢?当然是敬重的需要!文中哪句话也体现了这点? 师:抓住了这句话就等于拿到了走进这篇文章的钥匙(台阶高屋仆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其次小组汇报成果!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让我们走近文章的人物。

《台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台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台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台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1《台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小说《台阶》的主要内容和背景,了解本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思想,能够正确理解文章中难懂的词语和语言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3.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中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爱心,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台阶》的内容和情节;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3. 总结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体会其在现实中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 解决学生对小说中难懂的词语和语言现象困惑的问题;2.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隐藏在文字之间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本课程选择的小说是余华的《台阶》。

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残疾人和一位普通人之间的感人故事,通过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从中寻找到人类不变的真情和珍贵的人生意义。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小说的梗概、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主题分析和翻译理解等。

2. 教学具体步骤1. 预备活动教师告知本次课程的内容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 导入环节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程中小说《台阶》的背景:小说中的台阶究竟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主角钟小艾选择挑战自己?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投入到课程中。

3. 课程展开(1) 小说的梗概教师先讲述小说的梗概,让学生对小说的主旨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小说,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a. 故事讲述的人物背景是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b. 故事情节的核心是什么?c. 故事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2)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我们需要通过人物形象,深入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余映潮《台阶》学案

余映潮《台阶》学案

余映潮《台阶》学案《台阶》是当代作家余映潮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通过不断努力,终于建起一座新台阶的故事,展现了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本文将围绕《台阶》这部作品,从主题、提纲、论述和总结等方面进行创作。

一、主题《台阶》所探讨的主题是农民与乡村社会的变迁,以及这一变迁过程中个体形象的塑造。

作品通过父亲这一形象,展现了农民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对于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表达了对农村社会的深刻思考。

二、提纲1、引出故事背景,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2、详细阐述故事情节,包括父亲决定建新台阶、建台阶的过程以及建好后的情景。

3、分析人物形象,包括父亲和其他相关角色的性格特点。

4、探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和思想,包括对农村社会的思考和对个体形象的塑造。

5、对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评价。

三、论述1、故事背景《台阶》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背景,通过对父亲的形象塑造,展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故事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紧密相连,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故事情节父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民,他决心要建一座新台阶来改变家庭的面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畏艰辛,日夜努力,最终如愿以偿。

建好后的新台阶成为了家庭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了父亲的骄傲。

3、人物形象父亲是作品中的核心人物,他既具有传统农民的勤劳、朴实的特点,又具有对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追求。

他的形象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其他相关角色如母亲、兄弟等,也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构成了丰富的形象体系。

4、作品主题和思想《台阶》通过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农村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体尊严的追求。

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物质生活变迁,更展现了人物在变迁中的精神追求。

同时,作品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农村文化的思考和对于个体形象的塑造。

5、艺术特色余映潮的《台阶》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其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学案:第8课《台阶》(人教版)

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学案:第8课《台阶》(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8《台阶》导学案一、目标呈现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2、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难点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资料链接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

作家。

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

《小学老师》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他是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批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二、预习热身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凹凼( ) 门槛( ) 涎水( ) 撬( )砌( ) 黏性( ) 尴尬( ) 戏谑()硌( ) 半晌( ) 揩 ( )2.根据释义写出恰当的词语。

擦、抹。

()神色、态度不自然。

()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形容屈服、顺从的样子(三、活动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学生通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读完本文,你能用第三人称复述这个故事吗(注意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不同的写法)2、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3、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1、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2、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活动二研读赏析小组讨论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文中哪些地方描写老屋的三级台阶?每一处描写的作用是?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5.你是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6.这篇小说通过塑造父亲这个形象,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主旨意蕴:四、盘点提升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小说《台阶》叙述了父亲——一位普通农民为盖新屋而辛劳一生的故事,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八年级学生对小说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也有一些方法。

教授本课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一步传授阅读的方法,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学习目标①知识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并通过揣摩文章语言,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先把握故事情节,再抓住关键语句,从而认识和理解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3.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揣摩关键语句分析父亲形象。

②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典型意义。

4.课时安排一课时5.课前预习识记生字词,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以再思考其它组的问题。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所点评的那些语句涉及到对“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当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非只限于此。

文中还有很多语句写出了“父亲”的形象特点,请大家再找出一两处,谈谈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学生在书本上做旁批后发言)现在我们归纳一下前面大家对“父亲”形象的分析,小说中的“父亲”是个老实厚道、要强、有追求、坚韧不拔、勤劳、谦卑、执著……的人。

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有以下收获:第一,知道本文是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塑造了“父亲”这一形象,他淳朴、要强、坚韧……,第二,学会一些阅读小说的方法:先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再抓住有表现力的语句仔细揣摩,得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希望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再尝试学习本单元的另外几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甚至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四、台阶下的思考师过渡:“小说的任务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生活,从而改造生活。

八年级上册语文《台阶》教案【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台阶》教案【三篇】

篇一 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重点难点: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导引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不知道大家发觉没有,这一单元其实都是写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经历、感受和事情。

我这里恰巧有一篇关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论述,大家听一下。

(朗读文章。

见附录。

) 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的。

无论人、事物。

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还有“我”那平凡的父亲 二、整体感知。

1、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那麽,本文中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麽? 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换句话讲,父亲为什麽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其实,这和第一问是一道题。

只是,大多数同学都不能很好的运用联想思维。

) 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联系本文,其实父亲也是对尊重的要求。

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3、那麽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

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麽?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

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 详写。

(这个问题,好学生可以回答出来。

) 5、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

那麽父亲是怎样庆贺的(放了四颗大鞭炮) 6、但是,父亲在放鞭炮时,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

找出来,看看他有什麽特色? (71页)奋斗了大半辈子。

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台阶》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台阶》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课前准备与教学资源2.1 课前准备1. 课文《台阶》的打印副本。

2. 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

3. 教学多媒体设备的准备。

2.2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

2. 相关农村生活图片或视频。

3. 文学鉴赏指导书籍或资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台阶》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教师讲解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作业或练习:完成相关阅读理解题目。

3.2 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

3. 引导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作业或阅读理解题目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程度。

3. 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4.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经验和不足。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农村生活体验活动,增进对农村生活的了解。

2. 邀请相关专家或农民进行讲座,分享农村生活的经验和故事。

5.2 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文学创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教案:《台阶》的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台阶》的教学设计方案

本教学设计方案是针对八年级语文教学,以课文《台阶》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文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文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台阶》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帮助学生形成文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安排1.阅读课文首先要让学生阅读《台阶》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影片、PPT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等。

2.探究故事主题在了解故事情节后,教师可以从事的主题入手,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景、情节和主要人物,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3.解析语言运用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需要用到语言的分析和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

四、教学策略1.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交流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

2.交互式教学策略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方式,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反思能力,让学生学得更加深入。

3.建立学生的学习资源库通过学生积累、整理和分享学习笔记和知识点,建立学生的学习资源库,让学生在各种场合下都能随时回顾和使用。

四、教学评价1.做好学生的思想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对学生的疑问和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和引导,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和支持教学内容。

2.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以知识点的掌握、语言运用、口头表达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认可和成长。

3.个性化教学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兴趣特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机制,确保每个学生在本次教学中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支持。

这样的一份八年级语文教学方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文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文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语文:2.8《台阶》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2.8《台阶》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2.8《台阶》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8《台阶》学案教师寄语: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

-------史骐生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资料袋:走进作者: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

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

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自读课文,注音或释词。

凹( ) 凼( ) 硌 ( ) 涎( )水揩( )嘎( ) 黏( ) 撬( ) 筹( )划过瘾( )尴尬 ( ) 唿( )嗒熬 ( )住憋( )住门槛(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二、整体感知:1、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三、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四、探究人物形象: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谈谈“父亲”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五、品味语言:再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或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又感情的朗读出来并赏析。

六、拓展迁移:请用第三人称复述最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八年级上册《台阶》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台阶》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台阶》导学案八年级上册《台阶》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训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4、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学习重点难点】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学习过程】一、预习1、了解作者李森祥2、读熟课文,划出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并识记下列字词:凹()凼()门槛()涎()水揩汗()嘎嘎()筹()划黏性()尴尬()撬石板()硌()了3、解词微不足道大庭广众尴尬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小说故事情节。

二、自主学习“踏上台阶,感知父亲”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为什么?三、合作探究1、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2、探究人物形象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3、谈谈“父亲”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从这一形象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你认为父亲付出的值得不值得?为什么?四、小结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五、检测1.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ɡānɡà)阴凉(yīn)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4、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辛勤劳作,在半个月的过年中还要编织草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台阶》学案内容预览:八台阶学案【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1、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法。

【学习难点】“台阶”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

台阶在本文中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人都有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所以造一幢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是文中父亲最大的心愿。

2. 走近作者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剧本《天下粮仓》、《卧薪尝胆》等。

3.相关资料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自主学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A.凹凼(ào)烦燥(zào)B.尴尬(ɡān ɡà)阴凉(yīn)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D.砌缝(qì)舀米(yǎo)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点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2)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3)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4)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合作探究】5、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6、“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哪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老是摇来晃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的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这一处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用心理描写?7、第21段中父亲放鞭炮的神情有什么特别?为什么会“露出尴尬的笑”?8、第26段中,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9、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回来时,一幅若有所失的模样”?10.怎样理解父亲的形象?【精读精练】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

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

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

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

其实,我也不想跳。

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

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

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

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

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

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

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

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

厨房里又传出一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

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

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

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

挑水由我包了。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1、父亲坐在新台阶上磕烟灰,为什么“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12、有人对坐在新台阶上的父亲问,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

为什么父亲回答错了呢?13、为什么“我和母亲都惊了惊”,却还要“尽力保持平静”?14、归纳这几段文字的思想内容。

(20字以内)【主题阅读】一张车票她带着母亲痛苦而又愧赧的心去看望在少年教管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向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

目光蓦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

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_这时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身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

”一个稚嫩的童声。

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不能走!”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你凭什么不让我走?”年轻的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她眼角闪动着泪花,语言是那样地凝重。

她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请你看看我这篇文章,不,尝尝这粒苦果吧!”“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着。

“ ”年轻的母亲说道。

15.在第二段末尾横线上最恰当的是()A.一条闪光的皮鞭B.一根粗大的绳索C.一张巨大的罗网D.一个醒目的感叹号16.为什么“她”感到陌生的小男孩的声音“熟悉而又可怕”?17.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补上你认为最合理的人物语言。

18.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是()A.家长不能贪图小利,否则会犯大错误B.家长不能溺爱孩子,否则会自尝苦果C.家长应当教育孩子从小遵纪守法D.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为子女作出好的榜样【拓展提升】父亲的期望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

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的毕竟是一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

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怀里。

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

每当这时,我总是似懂非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

不久,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

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

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管自己念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

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太寒伧,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却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

”但父亲执意要为我买。

接着,为我在柜台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鞋柜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

“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并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

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

”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

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父亲,走好!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19.文中写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这里的“风风雨雨”能不能改成“风雨”,为什么?20.文中写父亲“从找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其中“折了几折”这个细节的作用是什么?21.“寒伧(chen)”的意思是什么?22.文中写“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好像很轻松”说明了什么?23.文中写“(父亲)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

’我吃力地点了点头……”这里的“吃力”说明的是下项中的哪一项()A.我太累了。

B.我不愿父亲离开我。

C.我内心的难受和激动。

D.我急着上学。

24.本文题目是“父亲的期望”,但文中大多用“希望”:“他仅有的希望”,“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希望我能胜过他”,“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等等。

试说说“期望”与“希望”的异同及其用法。

【教(学)后记】参考答案第八课答案:1.A(āo,躁)2.B3.(1)小得不值得提。

(2)好像失去了什么。

(3)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4.(1)父亲没真正觉得自己老,强调自己还很有力气。

(2)父亲一生勤劳,一旦歇下来,觉得不习惯。

(3)能过外貌描写,我看出父亲真老了。

(4)父亲身体老了,心境也老了。

5.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

人家的高台阶有十几级,而自家的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地位。

”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觉得台阶低。

6.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7.父亲高兴的样子很有个性: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手足无措,想挺胸又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