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所有制改革

合集下载

当前就业形式分析

当前就业形式分析

欢迎阅读毛概期中小论文题目:当前就业形势之剖析当前就业形势之剖析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这个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原口必然处于失业状态。

其次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从长远看,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将会促进就业增长,但是,当前中国正经受着科学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排斥劳动力”的过程。

由于劳动力在传统产业部门与新兴产业部门之间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致使大量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最后是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就业制度:许多地方性政策法规使城乡劳动力市场处于半封闭状态,严重影响城乡劳动力转移;教育制度:由于城乡之间教育投入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投入的非均衡性,使城乡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呈现出非均衡态势,最终使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呈现出非均衡性;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大量农民被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这对就业有着潜在的影响。

就业难问题再针对到大学生群体来说,还有一些更加深层次的原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最后是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招来的人很快能给企业带来变化,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对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剖析之后,就可以知道相应的对策应该有哪些。

首先,就大学生自身而言,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

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需要适时调整。

实施高校扩招后,要协调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实行不同层次教育要求水平不一的政策,如对高职教育实行宽松政策,对于本科及以上教育采取宽进严出政策,保证教育质量。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与调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与调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与调整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与挑战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与调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大任务。

自1978年以来,中国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一变革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问题和挑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由于政府对经济的全面管理和干预,资源配置往往受到政治和行政因素的制约,资源分配不够灵活,效率低下。

其次,市场机制不发达。

计划经济下的市场机制缺乏竞争,企业之间缺乏独立决策的权力,创新动力不足。

再次,财政体制不合理。

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和财政补贴导致了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和财政赤字的加剧。

这些问题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市场经济改革与挑战的出现为了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问题,中国开始实施市场经济改革,迈向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重点包括:发展自由市场、放松价格管制、推进企业改革以及改善财政体制。

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改革进程中出现了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

由于改革的深化,某些利益集团遭受了冲击,他们对改革的反对产生了阻碍。

其次,改革涉及到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的处置问题。

国企改革面临着如何保护职工利益、促进股权分置、推动国有资本市场化等课题。

此外,市场经济改革还需要满足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优化需求。

这些挑战都需要政府制定相应措施和政策来加以解决。

三、解决挑战的途径与成效为了应对市场经济改革中的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管。

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市场化改革。

其次,推进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完善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产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良好环境。

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系列改革举措也逐步解决了市场经济改革中的一些挑战。

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报告

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报告

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报告1.引言1.1 概述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政府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本文旨在对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其背景、意义、实施方式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对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观察和评估,以期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进行简要说明。

首先,介绍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成部分,例如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

其次,简要概括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讨论的议题,提供读者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

最后,强调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合理,清晰明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分的内容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全面分析和总结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意义和实施方式,通过对改革成果的总结和影响的评估,展望未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管理者以及学者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为推动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思路。

通过对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希望可以为优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模式,推动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希望能够为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正文2.1 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中国的企业所有制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1997年,中国启动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逐步引入了民营资本和外资,并允许国有企业引入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股份制改革,逐步形成国有资产与非国有资产共同持有、共同管理、共同享有收益的合作企业。

这一改革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由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制度性问题,导致了效率低下、创新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论我国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与调整对策

论我国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与调整对策

论我国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与调整对策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12期一、就业结构概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被称为就业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占用劳动力比例、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就业结构可以客观地反映国家劳动力的利用状况和经济发展的水平。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就业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十分重要。

在经济结构中,就业结构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就业活动和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家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制之中投入的劳动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就会给就业结构带来较大的变化,给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变化。

二、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就业结构存在着失衡的问题,其中造成就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采用了兼并、重组、联合、股份化、破产等方式,这就导致了企业裁员,大量职工面临下岗失业的困境。

同时,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传统行业中的旧岗位逐渐被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所替代,原有行业中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使得大量劳动力成为失业大军。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也在进行深化改革,农业生产向着非农业性生产劳动化转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严重影响了就业结构的失衡。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就业结构失衡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能规避的问题。

(二)劳动力缺乏较高的素质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会受到知识经济的直接影响,因此对劳动力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劳动力的素质较低,很多企业缺乏高科技人才。

从整体上来看,现阶段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结构性失业人员大量增加。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工人的构成比例如下:初级工占了15%,中级技工占了50%,高级技工占了35%以上。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7.04•【字号】苏政办发[2004]60号•【施行日期】2004.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苏政办发[2004]6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00四年七月四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3]31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4]2号),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综合经济调节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划入的职责1.原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

2.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协作的职责。

(二)转变的职责1.强化对全省宏观调控中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切实减少微观管理事务。

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性工作。

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协调,促进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宏观指导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抓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拟订和战略储备工作。

2.大力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

强化研究拟订发展战略、规划和宏观政策的职责。

搞好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制订。

将对竞争性领域的行业管理转变为宏观指导,促进行业自律。

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

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 : 董兴芳(9 2 , , 18 ~)女 山西运城人 ,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 2 0 0 5级在读研 究生 , 研究方向 : 宏观经济定量分析 。
第3 期
Vo. 5 No 3 11 .
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
口 董 兴 芳
( 山西 财 经 大 学 , 山西 太 原 00 1 ) 3 0 2方面针 对 国有 企业效率低 下等 问题 实施 了所有 制结构 的转变 , 另一
在 : 1增 强 了企业 内部 以及 企业 之 问 的竞 争 活 力 。 ()
以恩格 尔 系 数 ( 品支 出 占总 消 费 支 出 的 比例 ) 食 为 例 , 国 改 革 初 期 农 村 居 民 的 恩 格 尔 系 数 大 约 为 我
6 . % , 镇 居 民则 为 5 %左 右 ; 了 19 18 城 9 到 9 6年 , 我
年就 上升 到 1 6 7 . 元 ; 国 民生活 水 平上 看 , 3 8 5 9亿 从
刻变化, 产业重点不断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 再到 第 三产业 转 变 。 以就 业 结 构 为 例 ,98年 , 国就 17 我
业 人员 第一 产业 所 占比重 为 7 . % , 0 5 而到 20 04年 已经 降至 4 .%。从 以上 数 据 中 可 以看 出在 我 国 69 经 济发展 过程 中 , 业 结 构 和所 有 制结 构 的转 变 都 产 起 到 了不可忽 视 的作 用 。下 面分 别就所 有制结构 和 产 业结 构 的转 变对经 济 的促 进作 用进行 简单分 析 。 所 有制结 构 的转 变对 经济 的促进作 用 主要 表现
为绝对 贫 困 ,0 一5 %为勉强 度 日,0 一5 %为 5% 9 4% 0

制度变迁中的所有制改革与产业组织演进

制度变迁中的所有制改革与产业组织演进

有制改革是最根本、 最核心的制度变迁, 是转型时期 中国制度 变迁的 突破 口和 主旋律 。所有制 改革本 身就是
对产业组织制度属性的调整优化 , 同时, 所有制改革也 能够推 进 市场结构演进 、 改变企业市场行 为, 而优化 从
产 业 组 织 结构 。
关键 词 : 制度 变迁;所有制改革 ;市场结构 ; 企业行 为 中图分类号 :F 6 . 文献 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 1 9 3 (0 6 0 - 10 0 0 29 A 10 - 8 9 2 0 ) 1 0 1 - 5
与企业理论 。
l o l
维普资讯

>度中有革业演 制迁所改产织I 变的制与组进
创新或制度发 展…。与产业组织相联 系的制 度变迁 主要 包括 三个 方面 : 1 一 种特 定组 织 及其 行 为的变 () 化 ;2 这一组织与其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的变化 ;3 在一种组织环境 中支配组织行为及其相互关 系的规 () ()
YU n h a Do g— u
( c o l f c n mi 。 h n o gU i ri 。 ia 5 10 . C ia S h o o o o c S a d n n es y Jn n2 0 0 ,P R. hn ) E s v t
Absr c :I si t n lta sto so eo e man c a a trsi si h e eo me to ie e e ol t a t n t u i a r n iin i n ft i h r ce it n t ed v lp n fCh n s c r- t o h c o n o it my a d s cey,a d i i n ft ec u ili eu ih p o t st v lto fi d sra ra i n t so e o h r ca mp t swhc r moe hee ouin o n u tilog n - zto s ain .Own rhp r fr i n to l h s e t la d c r ati t u lot e b e k h o g on e s i eo m s o n yt e e s n i n oe p r n i,b tas h r a t ru h p it a a d t e man c n u n t e isi to a rn i o . Own rh p rfr c n o tmie t e i siuin t n h i a ts i h n tt in lta st n u i e s i eom a pi z h n ttto a a — l t b t fidu ti r a ia in .Att e s me t r u eo n sra o g n z t s i l o h a i me,i c n c a g h r e tu tr t a h n e te ma k tsr c ue,i fu n e o — n le c r g n z t n e a ir n p i z h tu tr fi d sra r a iain . a ia i a b h vo ,a d o t e t e sr cu e o n u tilog nz to s ol mi Ke r s:isi t n lta sto y wo d n t u i a rn i n;o e s i eo m ;mak tsr cu e;o g n zto a e a ir t o i wn rh p r fr r e tu t r r a ia in b h vo l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在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引入民间资本或外资,以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实现国有资本与其他所有制资本的有机融合。

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效益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改革目标1. 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通过引入外部资本和经营管理经验,优化国有企业的经营结构和管理模式,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入各类所有制资本,推动国有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引入民间资本可以为国有企业注入更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4. 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市场力量以及资本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竞争。

三、改革路径1. 引入外部资本:鼓励国有企业引入各类外部资本,包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等,增加企业的投资力度和市场经验,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

2. 引入优秀企业管理团队:通过引入外部优秀企业管理团队,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引领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3. 股份制改造:推动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市场适应能力。

4. 开展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的方式,激励和激发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四、改革成果1. 提升企业效益: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推动创新发展:引入外部资本和管理经验,可以为国有企业带来更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3. 促进就业机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生产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4. 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推动行业优胜劣汰,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就业环境是指与大学毕业生择业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

就业环境对毕业生择业的影响作用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直接的、现实的,有些则是间接的、潜在的,有些是积极的、正面的,有些则是消极的、负面的。

就业环境是一种社会存在。

毕业生在择业前正确认识并分析自己所处的就业环境,寻觅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有助于匡助毕业生制订出符合社会实际的择业目标。

大学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作为人力资源中最具有活力并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顺利、合理地就业,对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材效益,并且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知识经济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带来了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

知识非但在这场革命中成为经济的直接驱动力,而且掀开了新时代的篇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1、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密切,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变迁,科技经济日益全球化;3、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4、各国更加重视知识人材及教育的基础作用,这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5、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迅速更新变化,知识的价值也越来越突出。

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势必引起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以至思想观念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为人类社会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和经济转型的双重影响之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情极其复杂。

就经济而言,地区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多级技术水平并存,企业制度处于调整变革之中,产业结构处于大的变动之中,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亟待提高。

我国要赶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二、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

高中政治同步练习 必修2 第1课 第2框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含答案

高中政治同步练习 必修2 第1课 第2框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含答案

第二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1·江苏如皋期末检测)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为此需要()A.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B.把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C.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D.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2.(2021·安徽滁州期末检测)近年来,国资央企积极稳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以混促改”转换经营机制。

2020年1—8月,中央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超过1 700亿元的社会资本,同比增长28%。

中央企业还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

混合所有制改革能()A.强化对我国国有资产的监管B.实现多种所有制资本优势互补C.实现股权多元化,改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D.改变政府部门对国企日常经营的管理3.(2022·福建泉州期末检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制农场等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①旨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②促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③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④是变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1·辽宁大连期末检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大局,而且关系到中国广大农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问题。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①要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财产权益②要发挥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③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④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近年来,国家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路径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路径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路径【摘要】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至少包含四层涵义,即调整投资与消费结构、内需与外贸的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

“调结构”需要市场化改革,要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条件、进行相应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是“调结构”的重中之重。

加快城市化进程将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结构调整市场化城市化一、结构调整的方向当前,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前,大家普遍把”调结构”的目光投向了调产业结构,我们需要优化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工业偏重,与农业、服务业比例极不协调,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工业内部传统产业要向新兴、创新型、高技术产业升级。

但是,要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局,不仅仅是调整产业结构,我们的目光还应该放在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调整上。

总的来看,“调结构”在经济结构的层面上至少具有四层涵义。

1、调整投资与消费结构。

就是要提高居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GDP增长对投资的过分倚重。

把我国的政府投资驱动型经济调整为消费拉动型经济。

从最近10年的消费和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1年起,我国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就超过了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并且多年保持在40%以上。

而国际上,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平均在20%~30%左右,发达国家在15%~20%左右。

投资需求只是一种中间需求,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如果不能进入最终消费就没有意义,只会造成产能过剩。

因此我们应减少投资占GDP比重,大力促进消费,消费驱动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道。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zonghe.htm。

)2、调整内需与外贸的结构。

就是要降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增加国内消费,减低出口占GDP的比重。

从图2可以看到,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多年维持在50%以上,甚至从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维持在60%以上。

我国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下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探讨

我国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下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对策探讨

和 高质量 技能培 训与 我 国经 济 快速 发 展 对 高 素质 和 高 技能
的工人 的需求不 相适 应 。 从农 民工供 给 角度 来看 : 期 内 , 国农 民工 的供 给 弹 短 我 性较 小 , 民工供 大于求 的矛盾 进一 步加剧 。由于 城乡 收入 农
差 距 很 大 , 育 、 疗 、 老 的 费 用 很 高 , 民 仅 靠 从 事 农 业 教 医 养 农 的 收 入 无 法 弥 补 生 活 的 开 支 。 多 数 农 民 工 会 选 择 到 城 市 打 工 ,0 9年 是 全 球 经 济 危 机 最 为 严 重 的 一 年 , 农 民 工 到 城 20 但 市 就 业 的 人 数 并 没 减 少 。 国 家 统 计 局 和 人 力 资 源 保 障 部 20 0 9年 6月 调 查 显 示 , 前 我 国 农 村 外 出 就 业 的 农 民 工 已 目 超 过 1 3亿 人 。长 期 来 看 , 国农 民 工 的 供 给 数 量 将 继 续 加 . 我 大 。 由 于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应 沿 着 高 科 技 道 路 , 动 农 业 逐 渐 从 推 劳动力 密集 型产 业 向“ 本 一技 术 ” 集 型 产业 方 向转 化 。 资 密
区域 经 济 与产 业 经 济
我 国发 达 地 区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和 升 级 下 促 进 农 民 工 就 业 的对 策 探 讨
杨培 臣 韩 志成 周 柯 时 智 远
( 林理 工 大学 管理 学院 , 桂 广西 桂 林 5 1 0 ) 4 0 4 摘要: 由于制 度 变迁而 引起 的 失业称之 为 结构性 失业 。经济转 型期 间 , 生产 结构必 然进行 重 大调 整 , 的部 门将 会 衰 有 退 甚 至 消 失 , 时 就 出现 了改 革 性 或 变 革 性 失 业 。发 达 地 区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和 升 级 是 我 国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的 必 然 要 求 , 这

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变动与就业增长

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变动与就业增长

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变动与就业增长【内容提要】经济增长是和结构转变相联系的,它包括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人口与就业结构的转变及城市化等内容,它意味着在需求结构和贸易结构变动的驱使下,劳动、资本等要素不断向高生产率、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和区域流动。

本文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城乡及区域结构等三个角度,分析我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调整,这种变革与调整已经带来了经济总量的扩张、经济效率的提高、运行机制的改变和愈来愈典型市场经济的特征。

在这一进程中,就业增加也是在结构改善和配置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

【正文】经济增长是和结构转变相联系的,它包括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化、人口与就业结构的转变及城市化等内容,它意味着在需求结构和贸易结构变动的驱使下,劳动、资本等要素不断向高生产率、有比较优势的部门和区域流动。

本文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城乡及区域结构等三个角度,分析我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调整,这种变革与调整已经带来了经济总量的扩张、经济效率的提高、运行机制的改变和愈来愈典型市场经济的特征。

在这一进程中,就业增加也是在结构改善和配置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

一、所有制结构变动与非国有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相伴随,原来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一个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轮廓已经显现在我们面前。

(一)国民产出的所有制结构从国民经济总体角度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4772亿元,其中,非公有经济实现18096亿元,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为24.2%,而公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占75.8%。

这是根据新标准计算的,即公有制经济中包含了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如果按照旧有口径计算,那么非公有成分大约在32.9%,公有经济的比重大约为67.1%。

很明显,在国民产出中,公有经济的比重还比较高,但在商品流通等竞争性强、对非国有经济的禁入较松的第三产业,公有经济的比重下降较快。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政府支持的减少,东北老工业基地步入了困境,资源性产业资源枯竭,后续替代产业缺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老化,产品竞争力不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迅速下降,使计划经济时期人为设计和维持的较高级别的产业结构被打破,就业结构也随之调整,致使大量国有企业职工下岗。

由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下降,不仅其本身挤出了劳动力,而且更加阻碍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以工业为依托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从数据上看,1980-2004年东北三省GDP平均增长率为8-10%,而同期的劳动就业平均增长率仅为2-3%,这就意味着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未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进行身份转化成为城市居民,这无疑会对东北地区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

本文将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进行探讨。

一、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就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却呈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与其他国家所经历的过程是一致的。

而与全国相比,东北地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较慢,就业下降的趋势更加突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第一,东北地区就业量绝对减少,特别是第二产业就业量大幅度下降,城镇登记失业率较高。

我们根据各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整理了东北地区1997-2004年总体及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变动情况。

其中,总体就业人数在1998、2001、2002年均为负增长,从2003年起,尤其是2004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正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有升有降,对总体就业的影响不大,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则保持了较平稳的增长势头,而第二产业自1997年以来始终保持负增长,直到2004年就业人员大幅度增加,估计这与2003年振兴政策所带来的大量政策性资金投入密切相关。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构造性问题与对策建议摘要:2003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整个社会的就业创造能力出现回缩迹象,给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我国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和构造性失业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构造性问题源于我国的经济和产业构造、劳动力市场构造、高等人才培养构造等问题。

破解大学生就业构造性难题的对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经济和产业构造;促进经济增长与完善体制,改善就业环境;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构造,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总体判断1999年开场,我国高校开场大规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群众化教育的跨越。

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近700万人。

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从外表看,似乎我国高校的扩招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从动态开展角度和世界范围来看,高校扩招并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

与兴旺国家比拟,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假设要到达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万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万所大学才够。

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

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开展的需求。

从长期劳动力需求和总的劳动力构造来看,我国高素质劳动力仍严重缺乏,高校扩招是经济开展的必然要求。

但自2003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毕业生在离校前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比率,其就业形式还包括自主创业、考取研究生或双学位,以及专科生考取本科生、出国留学及出国工作〕一直徘徊在70%左右,由于毕业生供应的刚性增长,大学毕业生待就业人数也逐年同步增加。

我国整个社会的就业创造能力出现回缩迹象,给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二、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构造性问题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理论上讲,创造出的就业岗位数也应该相应快速增长,尤其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会相应放大。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1999.09.22•【文号】•【施行日期】1999.09.22•【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9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为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如下决定。

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即将进入小康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跨越。

国有企业和工人阶级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为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以国有企业为主生产的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下,国有经济的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并且一直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改革和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有企业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迈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步伐。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

由于传统体制的长期影响、历史形成的诸多问题、多年以来的重复建设以及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机制不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富余人员过多,生产经营艰难,经济效益下降,一些职工生活困难。

2023年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综合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稳定的财政政策包括( )两个方面。

A.总量与性质B.结构与性质C.结构与方式D.总量与结构【答案】 D2、在核准时间方面,相关核准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受理申请报告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或向国务院提出审核意见。

A.10B.15C.20D.30【答案】 C3、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

A.剩余产品B.社会产品C.必要产品D.社会财富【答案】 A4、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 )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A.资源开发利用B.环境保护C.人口增长D.人口、资源、环境【答案】 D5、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 )之间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A.本位货币B.基础货币C.信用货币D.需求总量【答案】 D6、投资是人类重要的经济活动,而( )在各种投资活动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A.固定资产投资B.流动资产投资C.实业资产投资D.资金产业投资【答案】 A7、以价值形式反映出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多少是指( )。

A.建设周期B.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C.投资效益系数D.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答案】 B8、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 )。

A.建设用地B.农田用地C.国有土地D.农民集体所有地【答案】 C9、按照( )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A.课税计量标准B.税收负担能否转嫁C.税收与价格的关系D.课税客体【答案】 A10、不属于再贴现政策优点的是( )。

A.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B.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C.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D.对货币供应总量、供给结构具有灵活性和微调性【答案】 A11、交通运输、技术服务属于第( )产业。

A.一B.二C.三D.四【答案】 C12、计税依据的价值构成中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值税是( )。

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解读--基于政府选择视角的分析

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解读--基于政府选择视角的分析
控 的首 要 目标 。
【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增长; 政府选择} 有效劳动需求 【 中圈分类号]2 9 F4. 4 【 文献标识码1 A 【 文章编号】 0 - 482 0 )10 4 _ 3 1 2 7 0 (0 70- 0 2 o 0


对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与 就 业增 长 不 一 致性 的理 论 解 析
增长 的 同时促 进就业 增长 的效 应。也正 因为如此 ,所 以技
发 ,则经 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间就并不存 在着不一 致性 。由
于我 国的名义劳动需求量 与有效劳 动需求量在经 济体制改
术进 步论尽 管在一定 程度 上对 经济增长 与就 业增长 的非一
致性 作 出了解 释 ,但 是 由于技 术进 步的就业 增长效 应的存 在 。实践 中我 们也难 以认定技 术进步就是导 致经济 增长 与 就业增长非一致性 的主导或关键性的因素。 经济 结构调整 论认为 。我 国经 济增长与就业 增 长的非
长与 就业 增长 的非一致性 。这 种理论认 为 ,由于 我国名义
劳 动需求与有 效劳动需求间存 在着较大 的非一致 性 ,因而
也 就导致 了从名义劳动需求 的角度 出发 ,就会有 经济增长
与 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 ;而 如果从有 效需求劳动 的角度 出
使用 具有双重 效应 ,然而在长期 内其却又具有 在推 动经济
率为1 . 27 %。在经济增 长如此之快的情况下,就业之增 长状
面追求G P D 而有意无意地忽视 了就业问题 的解决也是导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不一致性的重要 原因。 尤其是 由于地 方政府领 导人 的考核体制而导致的中央政府 与地 方政府 目标 取向的不完全一致更是加 剧 了经 济增长 与就 业增长的

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差异——关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一种解释

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差异——关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一种解释
Vo . O No 2 2 P1 — 1 2 I3 .6 00 57 6
产 业 结 构 和 所 有 制 结 构 的差 异
— —
关 于 东西 部地 区经 济 增 长差 距 的一 种解 释 ‘
韩 国 珍
( 州大学 经济 管理 学 院 , 甘肃 兰 州 7 0 0 ) 兰 3 0 0
术加 以利用” ②。结 构 主 义 的 观 点 更 符 合 经 济 发 展 的现 实 ,现 已得 到 了 广 泛 的 认 同 。
产 业 结 构 的状 况 与 经 济 增 长 具 有 密 切 的 联 系 。英 国经 济 学 家 克 拉 克 在 威 廉 ・配 第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得 出 了 著 名 的 配 第 一 克 拉 克 定 律 :经 济 发 展 将 伴 随 着 劳 动 力 向 第 二 三 产 业 转 移 ,即 第 一 产 业 的 就 业 人 员 逐 步 减 少 , 第 二 三 产 业 就 业 人 员 不 断 增 加 。美 国经 济 学 家 库 兹 涅 茨 通 过 对 美 、日、英 等 1 3个 国 家 10多 年 的 产 业 结 构 变 动 情 况 进 行 研 究 和 分 析 ,得 出 一 个 重 要 的 结 0 论 :经 济 发 展 必 然伴 随 着 第 一 产 业 的 产 值 在 整 个 社 会 总产 值 中 的 比重 不 断 下 降 和 第 二 产 业 比
维普资讯
兰 州大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社
20 2, 0( ): 5 0 3 6 1 7— 1 2 6
J u n l f n h u Un v ( o il c n e ) o r a o La z o i. S ca S i c s e
年 为 3 ) O ,人 均 GDP 为东 部 的 4 ( 9 0年 为 5 ) 4 19 O ①

如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如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的协调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深化改革
01
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机制和政策,确
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
优化政策环境
02
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的竞
争环境和发展机会。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03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适应
市场变化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03 调整和完善所有 制结构的方法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过程中,需要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提高其市场活力 和竞争力。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 业自主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来实现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此外,还需要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混合所有制结构的探索与实践
混合所有制结构是不同所有制经济相 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经济形式。在调 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过程中,需要 积极探索和实践混合所有制结构,促 进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VS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 进行跨所有制合作、并购和重组等措 施来实现混合所有制结构的探索与实 践。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混合所有制 经济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规范运作 和健康发展。
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增强创新能力
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可以激 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 级。
提升产业水平
通过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 构,可以逐步淘汰落后产 业,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使经济更加健康、稳定。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在财政压力周期变动基础之上的分析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核心是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探讨。

改革之初,迫于财政压力,选择资本推动型的增长模式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益并缓解除了失业。

目前,资本链条开始断裂,该模式已难以维持,财政压力凸现,失业现象加剧。

所有制的改革不能根本解决失业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同时注重劳动替代资本。

劳动力的质量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路径,也界定了失业问题解决的通道。

政府需要在经济增长和失业的均衡中定位自身的角色。

适当调整增长模式,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劳动力的收益率、对不同所有制主体施以国民待遇,是可行的选择。

关键词财政压力失业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
引言
劳动乃民生之本,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充分就业作为其终极目标,是各种理论和政策的着眼点。

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商品、劳动力与货币市场的均衡决定了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是产品市场、货币市场不均衡的结果。

要素自由流动的结果必然使得一个市场的不均衡与另一个市场的不均衡并存。

因此,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需求的结果,在工资粘性的约束下,失业成为一种常态。

这是以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得出的结论,并且是建立在一元经济的基础上的,并不适合市场化改革的经济现实。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劳动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于转轨的速度。

阿吉翁与布兰查德(aghion and blanchard 1994)提出了一个有关劳动力市场摩擦力的基本模型(简称为ab模型),目的在于确定转型所要求的最佳失业率。

他们探讨了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速度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成为研究这一问题的基本模型。

鲁热罗尼(ruggerone 1996)修正了ab模型中失业补贴对私有部门劳动力征税支付的限制,允许通过通货膨胀税来筹集资金。

阿克森和克霍(atkeson, and kehoe 1996)用一般均衡的方法,分析了社会保障在提高福利从而减少失业与降低产权改革速度的结果。

类似的结论还包括加文(gavin 1993)对转型过快造成的劳动力市场的拥挤外部效应的作用。

作为上述模型的检验,许多学者是用借助于东欧转型国家改革的事实来完成的。

以ab模型为代表的研究失业与所有制改革问题的理论主要研究的是激进的经济转轨。

如果要将这些理论应用于中国渐进的转轨经济,则至少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

更不要说,中国的转的“轨”是否就是东欧国家转的“轨”了。


受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以下几点:一,制度的完善。

包括取消最低工资制度和放开户籍制度,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等以此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二,产权的改革。

假定私有经济效率高于公有经济效率,主张加快公有经济向私有经济的让渡。

通过私有经济的发展达到拉动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目的;三,政策的调整。

通货紧缩背景下,政府对经济积极的干预导致的体制复归阻碍了市场的扩大,主张实行自由的经济政策。

上述三点的核心是国有经济的退出,政策的着力点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所有制改革的问题。

这些理论隐含如下的主张:如果中国完全实行了私有制,那么,失业问题就解决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本文将不对这种主张进行过多的评论,我们将会提供一个现实的计量模型来验证其可行性。

中国的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变革时期独有的问题。

从明朝中叶开始,中国一直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何柄棣2000)。

这种压力过去曾经表现为人地矛盾,现在则表现为一种劳动力与资本、技术的冲突。

国家间的竞争,使得中国选择了一种注重效率的赶超战略。

政府在产业政策的推行中,更多的是试图用资本和技术来替代劳动力,在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不变的目标约束下,产业结构调整会加剧劳动力的分化并加剧失业。

在以资本推动为主的经济增长中,政府面临“奥肯定律”不能实现的困境。

依赖非国有经济吸纳大
部分新增劳动力以保持稳定的模式难以为继。

历史的经验表明,失业问题的解决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失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所有制改革是一个互动的统一体,交杂于中国的改革之中。

当前,失业已经凸现为其中的重心。

本文构建了一个综合的框架,解释了上述因素之间的纠缠关系,并试图指明解决问题的重点和着力点。

我们将这一关系理顺的过程称之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影响变迁的决定因素是周期变动的政府财政压力。

一、经济模型
(一)对经济模型的一个说明
本文所用的是一个修正了的ab模型。

修正的理由如下:
ab模型适用于激进改革的初始私有化阶段,此时私人没有资本用于购买国有资产。

中国二十年来,民间资本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接国有资本的退出,转型并非只有无偿转让一条路。

此为其一。

其二,该模型只假定市场规模一定,没有考虑到非国有企业在扩大市场方面的作用,也没有考虑新增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其三,该模型对劳动力均质、完全自由流动与劳动力供给有弹性的假定是建立在一元经济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考虑二元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流动受限造成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其四,ab模型肯定了政府在强制性变迁中的作用,考虑了征税和通货膨胀对失业补贴的影响,但忽视了通货紧缩对政府财力的影响。

在激进型转轨中,强势利益集团运用通货膨胀来促进不同利益集团的收入分化可以加快产权私有化的速度。

在通货紧缩的背景下,这一进程会减缓。

除了运用税收与通货膨胀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手段来保证失业补贴。

通货紧缩会降低政府提供失业补贴的能力,这是需要加以特别说明的。

其五,本文要论证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失业和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ab模型没有涉及。

其六,ab模型假定在激进的转轨中,国有经济规模趋向于收敛,其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增加。

中国在增量改革中,特别是依托于股份制改造,国有经济的规模在扩张而不是收敛大,即使是收敛也是动态的相对收敛。

最后,中国的现实是随着产权的改革,国有资产流失到分利集团手中,政府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资产变现值。

隐性化公为私,使得国有资产贬值。

政府财政压力的增大,影响了强制性变迁的进程。

(二)基本模型
本模型以渐进化改革某一时点为初始点,并且在时间上连续。

此时,非国有经济的资本积累基本上完成,国有经济基本上分布于具有高收益的垄断部门以及土地上面。

二元经济下的劳动力流动受阻。

政府通过征税、发行国债以及出售国有资产解决了部分失业的补贴。

政府推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旨是用资本和技术代替劳动。

我们假定,此时刻劳动力人数为1。

(劳动力由两部分构成,非农部门存在着公有部门劳动力的退出和私有部门的接纳;由于存在着进入壁垒,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除少部分进入私有部门(此次将乡镇企业界定为民营企业)外,大部分仍然附着在土地上。

)表示t时刻私有部门的劳动力人数,表示t 时刻国有部门的工人人数,这二者组成了非农的就业量,相应的失业人数用。

农村的就业人口为表示农村剩余劳动力。

整个社会的失业率为。

三者关系为。

国有部门劳动力减少的速率由政府决定。

影响私有部门劳动力增加的速率为, a为比例系数,w为t时刻私有部门的净工资率,z是为支付失业津贴在t时刻对工资征收的税款。

渐进改革中,私有部门已经具备打包接纳国有部门的人员和资产的能力。

资本的剩余使得这种购买对私营企业劳动力的增加起到了加速作用,用表示。

相应地,政府不会得到剩余的国有变卖资产收益。

私营部门对产业结构的
调整是市场决定的。

资本和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对劳动力的吸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