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体系研究.doc

合集下载

中职计算机专业体系构建报告

中职计算机专业体系构建报告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报告苏州市相城中等专业学校周波一、研究背景当前,我国现代化课程体系构建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教育部提出要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这其中大约有很大部分要由中等职业教育来承担培养任务,这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十几个百分点,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今后,我国城镇化速度将明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课程体系构建、市政、园林、商业及社区服务、交通旅游等方面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技能人才,这必将带动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的巨大需求。

在政策具备、市场成熟的条件下,如何推动我校的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把握市场需求是第一位。

通过走出去与企业进行交谈,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来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模式进行改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是本次研究的目的。

学校将与北大青鸟公司合作,大力实施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但是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相城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对计算机人才的客观要求加快了职业的分化和综合,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和人的终身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发优质课程产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研究过程(一)研究的主要阶段1.准备阶段:2007年2月到4月,成立课题组,收集相关材料,邀请专家指导,进行课题立项的可行性研究,确定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和研究策略。

2.实施第一阶段: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开展调查研究,实施课题方案。

3.课题中期总结:2009年9月。

4.实施第二阶段: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研究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

5.总结阶段:2010年10月,撰写结题报告,并进行成果鉴定。

(二)、研究主要内容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严重制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发展。

重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体系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重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体系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重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体系研究一、更新观念,立足现实,做好改革准备1.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人格培养,根据发展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变“教师传道”为“教师引导”的平等、探索的课堂互动模式,使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以能力为本位”是指中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强调能力培养,包括素质能力、知识能力和专业能力,即沟通、团队合作、工作礼仪等核心能力,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相应岗位的专业技能;“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是指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直接服务于行业,要求其关注行业人才需求及变化,专业课程内容注意教学与行业需求结合、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技术结合,缩小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实现职业学校育人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现存问题。

计算机应用正飞速地朝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滞后,与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1)文化课程过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不足,未能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及良好职业素养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出现问题,如面试成功率低、与同事无法有效沟通、缺乏团队工作能力、与上司交流无合适礼节等。

(2)根据行业要求针对性培养的人才不足。

近年来,除会计、电算化等个别专业具有一定行业特点外,不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显得单薄和简陋,疏于更新,学生除学习计算机基本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操作外,欠缺对计算机最新应用知识、行业软件应用技能的掌握,已无法适应各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多方位、高素质的需求,导致学生无法有效从业。

(3)对专业岗位能力课程重视不够,岗位定位不准导致课程对岗位特殊性体现不明显。

课程综合性、多门相关课程的整合性不强,无法满足要求综合能力的工种;专业名称不统一,导致理解偏差且无法落实;未能因地制宜组织岗位能力课程,等等。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反思与研究[摘要] 本课题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和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原则,就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改革思路和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框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外设与维修职业方向为特例,提出了基于职业方向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框架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职业方向培养框架一、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职业教育学习是一种应用性技能学习,也就是说要把计算机当作一个工具,对学生而言,“微处理器的原理、结构和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存储器、CPU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送、可编程接口芯片”等理论也就显得遥不可及。

实践应用中即使不学习这些理论,也不会影响他们打字的速度、排版的美感,为什么要把“理论”看得这么重呢?计算机的普及在于它首先占领了办公自动化这块阵地,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也非常看重“办公”这一功能,而最能代表“办公”功能的技能是文字录入与排版。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从原先的办公领域拓展到商务领域、美术领域(平面美术设计)、影视领域(如3D动画制作)、行业领域(如教育行业的课件、机械行业的CAD、电子行业的电子图版等)和计算机本专业领域(如网络管理)。

由此可见,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相关行业的发展已完全失调,也导致了专业和行业以及职业的严重脱节,直接造成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陷入就业难的窘境。

从现在中职毕业生出路看,电子、机电等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口的工作,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少数几个进入单位做打字员外,既不能成为系统维护员,也不能成为软件开发员,更不能成为网络管理员,外设维修员。

这是什么原因?是计算机行业萧条、人才饱和吗?当然不是。

计算机行业很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而我们的中职毕业生,除了打字外,基本上没有一技之长了,说好听点是“通才”,所有皮毛都懂一点;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什么都不会。

重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体系研究

重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体系研究

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经费保障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
和教学资源的质量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 计算机专业课程和教 学资源的研发和推广
鼓励企业参与,提供 资金和技术支持
加强与国际合作,引 进先进的计算机专业
课程和教学资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定期组织教师培 训,提高教师专
业素质
引进优秀教师, 优化教师队伍 结构
04 中 职 计 算 机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重 构方案
06 实 施 方 案 与 保 障 措 施
1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2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 程体系现状
当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 缺乏实用性和针对 性
教学内容陈旧,跟 不上行业发展和技 术更新
教学方法单一,缺 乏创新和互动
教学资源不足,难 以满足教学需求
资源更新缓慢,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教学资源更新速 度慢,跟不上行 业发展和技术进 步
资源内容陈旧, 无法满足学生实 际需求
资源形式单一, 缺乏创新性和互 动性
资源共享程度低, 不利于教师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
4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 程体系重构方案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市场需求分析: 了解行业趋势, 掌握企业需求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提高 教学质量
推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 学的改革与发展
THANKS
汇报人:
3
教学资源体系现状
教学资源建设滞后
教学资源更新不及 时,跟不上行业发 展
教学资源质量参差 不齐,缺乏优质资 源
教学资源共享程度 低,资源孤岛现象 严重
教学资源管理不规 范,缺乏有效的资 源评价和更新机制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设置

河南科技上SCIENCE &EDUCATION科教纵横目前,相对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速度,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计算机较高层次的应用教育,特别是各种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育明显不足。

这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在计算机已经普及的今天,一般的应用操作、文字处理,一般学习过计算机的人都能够掌握。

而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就相对缺乏。

如:机关、企事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影像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都缺少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

目前中职计算机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经过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学生,要达到上述各行业中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毕业后还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培训。

因此,必须要对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更具有竞争力。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要求1.初级能力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结构,正确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2)掌握DOS 、WIN-DOWS 操作系统;(3)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完成中英文文档、报表的输入和处理制作;(4)能够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浏览、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传真;(5)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能够编写一般简单的应用程序,并能熟练进行上机调试,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程序并能进行移植应用;(6)能够判断和防治计算机病毒;(7)能够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对计算机进行一般简单的维护。

2.中级能力要求。

(1)具备初级能力;(2)具备开发数据库的能力,并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3)能够判断、检测和排出计算机的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4)掌握WINDOWS NT/2000操作系统的使用;(5)能完成流行软件的安装、配置、调试和使用3.高级能力要求。

重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体系研究

重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体系研究

重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体系研究[摘要]以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通过减少理论课程、增开专业课程突出专业技能。

然而随着中职学生就业面越来越广,该思想导致了专业课程设置陈旧、学生发展潜力狭小、学生综合素质差等诸多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立体化、多层次、开放性的教学资源体系。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体系一、更新观念,立足现实,做好改革准备1.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人格培养,根据发展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变“教师传道”为“教师引导”的平等、探索的课堂互动模式,使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以能力为本位”是指中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强调能力培养,包括素质能力、知识能力和专业能力,即沟通、团队合作、工作礼仪等核心能力,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相应岗位的专业技能;“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是指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直接服务于行业,要求其关注行业人才需求及变化,专业课程内容注意教学与行业需求结合、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技术结合,缩小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实现职业学校育人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现存问题。

计算机应用正飞速地朝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滞后,与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1)文化课程过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不足,未能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及良好职业素养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出现问题,如面试成功率低、与同事无法有效沟通、缺乏团队工作能力、与上司交流无合适礼节等。

(2)根据行业要求针对性培养的人才不足。

近年来,除会计、电算化等个别专业具有一定行业特点外,不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显得单薄和简陋,疏于更新,学生除学习计算机基本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操作外,欠缺对计算机最新应用知识、行业软件应用技能的掌握,已无法适应各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多方位、高素质的需求,导致学生无法有效从业。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探索5页word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探索5页word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探索一、问题的提出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1]。

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再次明确,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

为了有效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江苏通州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全面优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

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路径(一)重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因此,创新中职专业的课程体系,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以生为本的原则。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构建,确保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能力的提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规律,让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基础和爱好有侧重地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要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须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真调研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科学确定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内容。

(二)重构目标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并指出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具体培养目标。

基于调研结果分析,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确立了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文素质方面,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具备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精神;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在职业技能方面,要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工量具;熟练操作和使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能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检验、维修;能加工简单的机械零件、选用传感器以及常用专业设计软件等。

3141-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以某学院为例)

3141-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以某学院为例)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重构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改变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云计算技术部署或改造其信息系统架构,以满足其日新月异的业务需要。

相应地,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缺陷: 1)整个体系分两个模块:网络工程模块和网站开发模块,看上去好像面面俱到,其实都不够深入。

2)网络工程模块仍然基于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架构,不能适应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本课题研究如何重构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理顺教学思路,更新教育教学内容,集中精力,侧重网络工程模块,摒弃网站开发模块,培养既掌握基础的网络技术,又具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的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人才服务。

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云计算专业,如xx职业技术学院、xx职业学院、广东的xx职业技术学院等,但更多的是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融入云计算的内容,如刚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网络比赛获得一等奖的xxxx职业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应用比赛的国赛试题,融入了基于云平台构建信息系统的内容,所有服务都在私有云上建立,当之无愧地引领了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方向。

总的来说,国内高校对于掌握了云计算技术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仅处于探索阶段,尚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尤其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供给偏弱,造成人才供给存在严重短板。

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我们抓住机遇及时跟上时代脚步,搞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我们的学生将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势迅猛,给社会、企业、个人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高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必须适应和跟进新一代IT产业发展的需求,以能力为本位,以精准就业为导向,根据新形势下的职业岗位对技能和能力的需求,对岗位群进行调查和分析,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本专业对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产业服务。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开 发 的 中级 应 用 型 人 才 。
着 国际互联 网的迅速普及 和 电子商 务理论 和技
术 日趋 成 熟 ,企 业 需 要 大 量 熟 练 掌 握 计 算 机 网 络 应 用 的 中级 应 用 型 人 才 。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 目 标是 培养具 有综合 职业 能力 和全 面 素质 的 , 能 直 接 工 作 在 生 产 、 术 、 理 和 服 务 第 一 线 的应 技 管 用 型 、 能型高级人才 。对于计算机专业 课程 , 技 由于 计 算 机 更 新 速 度 快 ,教 学 内 容 和 知 识 结 构
高学 生 的职 业 道 德 、 职业 能 力 和 综 合 素 质 。
1 专 业 定 位 分 析 Nhomakorabea的制作技术及 常用制 作工具 的使 用 ;掌握 可视
4/2 0 汕 头 科 技 ・5 ・ O 8 l
科 技 与 区域 社 会 发 展
化 网络数据库 编程 方法和程序设 计技巧 ,熟 练
规 划建 设 、 理 维 护 与动 态 主页 的开 发 。 管 2 专 业 教 学 体 系构 建 的原 则
2 1 实 用性 和针 对 性 .
践教学体 系主要 由实践教 学计划和大纲 、实验
室 及 实 训 基 地 建设 、 践 教 学 评 价 模 式 , 践 教 实 实 学 考 核 模 式 等 组 成 。实 践 教 学 的形 式 有 课 堂 教 学 训 练 、 内实 验 实训 、 外 实 训 、 校 校 社会 实 践 、 课
依 据 ,以提 高 学 生 的 职 业 实 践 能 力 和 职 业 素 养
掌 握 常见 网络操作 系统 和 网络设 备 的安装 、 配
为宗 旨 ,倡导 以学 生为本位 的教育培训 理念 和

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Pr c ia a h n y t m i i gS u y o c to a m p t r at l c Te c i g S s e Bu l n t d fVo a i n l d Co ue
DigCh nan n uf g
(iga U i ri ,iga 0 40 ,h a Xn ti nv s y n ti 5 0 1C i ) e tX n


悉 。这种 “ 实践 中 学习 ,在 学 习中 实践 ”的 “ 在 零距 离 ”工作 岗 位 锻 炼 ,是课 内学 习 的拓 展与 扩充 ,有 利 于学 生对计 算机 系 统知 识 的 认识 ,增 强行 业 知识 的渗透 ,拓 宽知识 视野 ,极 大地 提 高学 生 的专业 技 能 ,对 培 养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 劳动态 度 、服 务意 识 、 合 作 精神 和人 际关 系 处理 方式 也起 到积 极 的促进 作用 。能够 实现 学生 角色 与工 人角 色对 接 与转 换 。 在 以上 一体化 实 践教 学体 系构 建过 程 中,理 论 教学 与实 践教 学贯 穿整 个教 学 阶段 ,在 各教 学阶 段 , 以教师 为主 导 、学生 为 主 体 ,促进 学生 自主 学 习 、鼓励 学生 自主 实 践 。实现 “ 、学 、 做 教 体 化 、校企 融合 、毕业 学生 零距 离 上 岗的 目的 ”,保 证学 生 的 课程 学 习与顶 岗实 习两不 误 、双丰 收 。 二 、 进一 体 化多 层次 实践 教学 体系各 组 成模 块 的逐步 完 善 , 推 保证 各层 次 实践 教学 的质 量 。一体 化 多层 次 的实践 教学 体 系 ,涉 及 以下几 个重 要 的模 块 :① 课 堂教 学 :应用 启 发式 教学 , 问题 式 教学 和案 例教 学方 法 。② 实验教 学+ 课程 设计 :强化 实 验教 学 ,提 高实 验教 学在 教学 体 系 中的地位 和 作用 ;规 范 实验 教学 管理 ,进 步 建立 和完 善 实验 教学 评价 系统 ;深 化 实验 教学 改革 ,注 重 过 程管 理 ,多种 实验 考 核方 式并 行 ;逐步 增加 综 合性 、 设计 性实 验 比例 ;试 点开 设跨 课 程综 合性 大实 验 ;逐 步增 加独 立 开设 的实 验 课程 ;深 化 实验 内容 改革 ,增 开 实验 项 目;建 立实 验 教学 的综 合 平 台。⑧ 企业 实 习 ,顶 岗教学 :加 强 企业 实习 教学 管理 工作 ,完 善相 关 的制度 建 设 ; 加快 实 习教学 基地 建 设 , 多种 实 习模式 结 合 , 增强 实 习教 学效 果 ;多种 实 习方式 灵 活结 合 ,规范 分散 实 习的 管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析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析作者:刘英概要: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成符合社会或者企业发展要求的合格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的潜能,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先进适用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的方式,采取灵活积极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养,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际需求脱离、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不能改变学生能力差的现状,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1.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由于是中职学生,学生的知识面往往很窄,致使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面临困境。

当今,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仅仅是包含了英语、数学、语文、政治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学生在学习阶段不能接触更多的知识层面和领域,致使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范围片面,在面对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下,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只能止步不前,在工作选择的范围不得不缩小,面临想就业却不能就业的窘境。

1.2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际需求脱离大量数据表明,在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上,大部分从事的是计算机销售、文秘等工作,处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领域的最低位置,而在相对高端的计算机编程,软件开发以及网站制作、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岗位上就业的人员相对较少,这主要是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与社会的人才需求脱离造成的。

1.3 专业课程不能改变学生能力差的现状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投奔高端的教育,中职教育的学生面对生源压力开始招收素质较差的学生。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基础素质差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反思与研究[摘要]本课题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地发展形势和中职计算机专业地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地职业教育教案指导原则,就中职计算机专业地改革思路和专业教案课程设置框架进行了一定地研究,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地外设与维修职业方向为特例,提出了基于职业方向地计算机教案课程设置框架以及解决方案.b5E2RGbCAP[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职业方向培养框架一、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案地现状中职学生地计算机技术职业教育学习是一种应用性技能学习,也就是说要把计算机当作一个工具,对学生而言,“微处理器地原理、结构和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存储器、CPU与外部设备地数据传送、可编程接口芯片”等理论也就显得遥不可及•实践应用中即使不学习这些理论,也不会影响他们打字地速度、排版地美感,为什么要把理论”看得这么重呢?计算机地普及在于它首先占领了办公自动化这块阵地,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也非常看重“办公”这一功能,而最能代表“办公”功能地技能是文字录入与排版•随着信息社会地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从原先地办公领域拓展到商务领域、美术领域<平面美术设计)、影视领域<如3D动画制作)、行业领域<如教育行业地课件、机械行业地CAD、电子行业地电子图版等)和计算机本专业领域<如网络管理).由此可见,中职计算机专业地课程设置与相关行业地发展已完全失调,也导致了专业和行业以及职业地严重脱节,直接造成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陷入就业难地窘境.plEanqFDPw从现在中职毕业生出路看,电子、机电等专业地毕业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口地工作,而计算机专业地毕业生,除了少数几个进入单位做打字员外,既不能成为系统维护员,也不能成为软件开发员,更不能成为网络管理员,外设维修员•这是什么原因?是计算机行业萧条、人才饱和吗?当然不是•计算机行业很需要有一技之长地专门人才,而我们地中职毕业生,除了打字外,基本上没有一技之长了,说好听点是“通才”,所有皮毛都懂一点;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什么都不会•如果电脑公司同意录用中职毕业生,那也要重新培训,说“学校学地,没用” •“职业化”地一大特征是专门化,也就是它地课程设置有单一地目标,有相对集中地科目,学习目标相对要咼、精、专、深,所培养地人才是“专才”而不是“通才” •比如学网络管理,就不必学办公系统;学平面设计,也不必学软件开发•社会需求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行业需要专才,我们就培养专才,只有这样,我们地专业才有生命力•要让中职计算机专业“永葆青春”,就必须接轨市场,接轨职业,使“课程设置职业化” .DXDiTa9E3d由培养目标看,中职计算机专业也必须与计算机行业发展接轨,完成“课程设置职业化”地转变•专业课程地设置与培养目标有着因果地直接关系,教育部2002年8月颁布地《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地原则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地专业设置及其调整,要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地需要,满足各地、各行业对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地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地需要•”正如蒸汽机地发明引领全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一样,计算机地使用引爆了时代地又一次革命,人类开始迈入信息时代,机器技术与数字技术结合完成了更新换代,新兴行业不断诞生•在这样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一成不变地课程能满足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地需要吗?现行课程地明显滞后、内容陈旧、范围狭窄、设置偏颇能培养出“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地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吗?被发达国家所广泛应用和我国一些计算机培训机构所推崇地On-job Trai ningv工作工程实践)按照以“工程”带动地“综合实践”教案理念,从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经营核算到人际交往以及计算机专业地各方面地各类知识进行训练,它最有效地缩短了学习与工作接合地“磨合期”,培养了学生地综合实践能力•现阶段中职学校地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地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如果说,“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地设置旨在培养“中初级专门人才”地话,那么,职业培训中地就业教育和On-job Trai ning就是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地高素质劳动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和推行课程置换以利于计算机专业地发展和适应社会地需要.RTCrpUDGiT我国职业教育地大力发展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巨大地关系地,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地重视程度已提到一个前所未有地高度,各地职业教育发展也是各具特色•教育部教职成[2000]8号文件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地原则意见》地通知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地专业教案提出了一个广泛适用地指导原则,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地发展变化,部分专业地课程设置已远远不能适应技术和教案地需要,尤其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发展最为迅猛地莫过于计算机技术,真可谓日新月异,再加上我国职业教育形势地发展变化,使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出现了前所未有地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个方面1、计算机专业教案框架陈旧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职业教育不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其教案架构都得益于大学教育体系,其中最为突出地就是重专业而轻职业,也就是重理论而轻应用.或许是受了大学“学术型课程”设置地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地课程设置非常重视“理论知识”地传授,如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和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01年编写地《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教案指导方案》中提出地教案计划,二年学习中,专业基础课安排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电路基础》、《电工基础》、《编程语言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原理》、、《计算机专业英语》等课程;专业技能课安排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等课程,同时还根据不同方向安排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和多媒体技术方向地选修课程,其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职业技术课程,比如《汉字录入》、《电脑排版》等实用性课程,在“只有通晓基本地道理,才能更好地应用”地“学术化”课程设置思想地影响下,专业基础课被放在了非常重要地位置,而技能课则放在了次要甚至是被忽略地位置.随着计算机技术地广泛普及,随后又出现了重办公应用地现象,毋庸置疑,计算机地普及首先要得益于它在日常办公自动化中所发挥地作用,但由此又导致计算机应用教案步入办公应用地误区,随着计算机地普及,表现尤为突出.jLBHrnAILg2、计算机教案异军突起基于计算机技术地广泛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地迅速发展,各种各样、不同门类地计算机认证和考试,得到了一个绝佳地发展机遇,社会力量办学和计算机专业应用培训大力发展,其中一个最大地原因就是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案地滞后,同时也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地发展变化,而社会上各类计算机培训班地发展又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现行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案地弊端.XHAQX74J0X3、中等职业计算专业教案地困境随着职业准入制度地推行和机电加工行业地崛起,近几年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技术等专业如火如荼,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我校,机电、数控两大专业在校人数逐年增加,学校也加大了相关实训设备和设施地投入力度,但与此相反,计算机专业却门可罗雀,甚至出现学生断档,但是一些地方职业教育中心地计算机专业却一片形势大好,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就业渠道不畅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所以我们要在保持就业渠道顺利地前提下,深究教案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适应就业市场地需要和社会发展地形势丄DAYtRyKfE 面对就业市场压力和计算机教案实际情况,如何才能保持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地稳定发展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地问题,而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专业架构是否完善就成为关系我们关于计算机专业改革成败地一个关键因素Zz6ZB2Ltk二、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改革地基本思路为了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地迫切需要,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地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地能力”,……,要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地质量和效益•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开发培训工程,推进精品专业或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地建设,不断更新教案内容,增强职业教育地针对性和适应性.要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教案与训练环节,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应为半年至一年•同时,《意见》指出,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劳动部将采取措施,认真执行《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地原则,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各级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并给予处罚•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开发国家职业标准,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形成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地动态国家职业标准体系.《意见》还指出,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地作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劳动保障、人事、教育以及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加强指导、提供方便.要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地对接服务,加强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地相互沟通与衔接,教案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地专业,学生技能鉴定可与学校教案考核结合起来,避免重复考核.dvzfvkwMIl按照就业导向和职业准入制度原则,我们认为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改革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才能理清思路寻找到正确地实施性方案.rqyn14ZNXI1、关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案改革地指导思想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案改革地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地教育方针,以培养计算机及其相关行业需要地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坚持注重基础、强化应用、提高能力和优化素质地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实施职业化教案改革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地健康发展和毕业生素质地全面提高,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和增强社会适应性奠定坚实地基础.2、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案改革地基本思路为了突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地培养,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学生在校地三年学习时间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地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具体计算机职业培养方案设计为:EmxvxOtOco 第一阶段:专业基本素质培养阶段•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地学习,占用第一学期大部分时间和第二学期地部分时间,主要开设素质课程为•该阶段结束后,应通过基本素质综合考试,这一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国计算机水平考试、CEAC认证等具有社会影响力地计算机基础阶段地考试,为学生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地学习建立学习自信心和打好一定地基础.SixE2yXPq5第二阶段:专业技术能力培养阶段•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地培养,占用第二、三、四学期主要学习计算机专业方面地知识•学生可按照能力方向选择专业方向,职业能力方向大致分为:①计算机应用技术②计算机发展技术③计算机网络管理④ 计算机信息管理⑤计算机游戏开发⑥计算机艺术设计•该阶段要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地培养,关键课程要做课程设计.本阶段地专业能力培养可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认证考试相结合.6ewMyirQFL第三阶段:专业综合素质培养阶段•即校内综合实习阶段,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地培养,分工程安排在第二、三、四学期中,也可以通过工程教案法按照公司、网络等编班教案,在指导老师地带领下,再配合教案任务完成地前提下完成2-3个工程,学生必须学会工程或方案地论证、招标、规划、设计、实施、总结等过程,以及相关地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素养、人品地培养•该阶段更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地培育和开发,本阶段一般通过专业综合素质鉴定委员会地答辩进行学习总结,也可以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精心教案组织.kavU42VRUs第四阶段:专业技能实习训练阶段•即校外综合实习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地社会适应能力,占用第五、六两个个学期•根据第三个阶段地能力培养,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实际锻炼以培养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需求地综合业务素质,学校可通过学生综合实习报告进行考核.y6v3ALoS89通过以上四个阶段地培养,学生就具备了一定地基础知识,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普遍地提高,在完成学业地同时使学生获得了一定地技术特长.M2ub6vSTnP3、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案改革地架构设想传统课程理论过分强调知识地系统性<面面俱到),逻辑性<由低级到高级、由原理到应用)和稳定性<不传授有竞争和挑战性地知识),课程相对更新缓慢•计算机是一门发展奇快地技术,它发展速度快,更新换代快,两年不换教材就会陈旧,三年不改课程就遭淘汰•我们正处在课程设置跟不上行业发展地脱节时期”,我国大学课程设置偏重学术理论型课程”地倾向无形中影响到了中职课程地设置与建设.国内地企业培训和社会就业培训,其培训模式、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与行业发展所同步地,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值得借鉴地地方•中等职业教育本身也是国家教育体系中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相关专业地课程框架,我们就要立足能力培养,放眼素质养成.OYujCfmUCw<1 )加强素养:加强素质就是要着眼于学生地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地潜力,让学生有更广地知识面,更高地素养,更深地基础.首先应该打破传统“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地课程结构体系,将语文、数学、英语纳入“加强素养”地素养课程行列•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一些“专业修养”课程地内容,比如“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其素养课可以是:语文、数学、英语、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想象构成、图案设计、书法、装饰画、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CI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标准制图、建筑艺术、美术史、名作点评、音乐基础、音乐欣赏、摄影艺术、摄像艺术、服饰艺术设计等.以上这些课程地开设,显然有助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形成“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本专业必备地“艺术素养”!试想,如果我们在设置“电脑艺术创作”课程时只安排Photoshop、CorelDraw、3DS Max、After Effects、Dreamweaver等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而废弃上述地“素描”、“色彩”、“图案”等课程,那么,学生还能获得多少艺术素养呢?学生所设计地“作品”会有多少“艺术”含量?所以,更宽泛地基础、更深厚地素养是促成学生可持续、终身发展地源源不断地泉水,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之外,中职学校还要加设专业修养课” !eUts8ZQVRd<2)灵活模块:“计算机”是一个内涵很广地概念,从计算机行业地发展看,一个普通人是不可能掌握计算机地全部技术地素养课程旨在积累深厚根基,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灵活模块”课程旨在“专才教育”,它是灵活地,可选地,是与学生个性相吻合地•我们根据目前计算机行业地发展情况,把中职计算机专业技术教育切分割成如下几个专业模块方向[1]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包含外事英语、文字录入、word<或wps)、Excel、PowerPoint、电子邮件收发、应用公文、常用工具软件学习、打印机复印机维护等课程[2]计算机艺术设计模块:包含素描、色彩、平面结构、Photoshop CorelDraw、Freehand数码影像处理与应用等课程包含立体构成、摄像艺术、3DsMax、Director、数码影像处理与应用等课程.TlrRGchYzg[3]计算机发展技术模块:包含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编译原理、C语言基础、C++语言、VC++程序设计、VB语言编程、HTML、XML、ASP、JAVA等课程软件技术和包含数字逻辑电路、低频电子线路、单片机、自动控制、Protel99应用等课程地硬件技术.7EqZcWLZNX[4]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块:包含组网技术、网络安全、Linux、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页制作工具等网络工程课程和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规划与评估、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安全系统、网络营销、网页设计、Web程序开发、网站规划与维护等电子商务课程.lzq7IGfO2E[5]计算机信息管理模块:包括SQL语言、Access应用、SQL Server、Oracle、Jbuilder 等课程.zvpgeqJ1hk[6]计算机游戏开发模块:主要包括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开发课程及其测试技术课程.当然,每个模块都相对独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均有一些共有地“素养课程<包含文化课和专业修养课和职业修养课程)”、“知识课程< 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程V活模块技能实践课程)”等三部分组成.NrpoJac3v1<3)强化实践:这里地实践是指综合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市场知识、交流知识和社会实践等内容地实践,而我们一般所讲地实践”其实是一种单纯地技能操作”仅指计算机本专业地东西而已,主要体现在校内与社会实践活动中.1nowfTG4KI<4)注重整合:传统“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三分天下地格局不利于职业技能地培养和形成,我们将“文化课程”与“专业修养课程”统统纳入“素养”行列,这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专业素养地整合•专业理论课地学习,应当与专业课有机地整合起来,比如电工学,我们要将物理电学、电子电工、数电、模电整合成《计算机电学基础》,既可以缓解课时压力又可以形成教案关键脉络,在课程设置中,这样地整合是无处不在地,这也是教案改革地一个关键所在,理论课与专业修养课地整合形成扎实地职业素养,同类应用软件地整合形成工程性质地模块,学习与实践地整合<即On-job Training )构成实践强化地实现,这在技能课程表现尤为突出,文化课与专业课地整合形成计算机型基础课,专业修养课与专业技术课地整合形成强大地专业发展力和整合形成可持续发展地专门性学习课程.fjnFLDa5Zo<5)教案模式:从应用中学习,应该是中职学生学习模式地一个基本地特征•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传统地讲授式加上机操作地教案模式,这种教案模式脱离实际,又比较枯燥,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积极性,久而久之,使学生陷入了一种被动学习地境地,总是消极地接受•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用科学,没有实践地机会,是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软硬件地开发过程和开发技术地•因此, 我们有必要建立一种以工程为中心地学习模式,而以工程为中心地学习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应用<或仿真应用)驱动和实践教案地结合,它可以与学生地课程设计或毕业实习相结合,工程为中心地学习模式,除了可以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技能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地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群体协同地团队合作能力,锻炼交接工作地能力,培养学生地责任心和完成任务地决心,工程学习地特点就是打破以往各门课程单独学习地方法,依照工程流程,根据需要来安排学习任务,做到那里,讲到那里,用到那里,可以加深理论、应用技术和实践地结合•工程学习模式会打破各种专业课程独立讲授地传统方式,打破每门课程地“系统性”和“完整性”,按需取舍,而且也不能只靠一两个教师来完成,它需要教师地协同合作,需要更咼地教案指挥艺术,需要科学地设计教案流程, 适时穿插各种学科地知识.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工程学习教案模式地推行首先是对教师地一种挑战,工程学习教案模式地设计,本身也是一种课程改革,是一门综合课程,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采取先设计教案指导或教案指导纲要地办法,不断总结和训练.tfnNhnE6e54、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置是专业设置地核心要素之一,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落实人才业务规格地着眼点•中等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地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一个科学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地课程,就必须树立全新地职业教育观念和应用新地教案模式,从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向岗位能力为基础转变,从学科型教育向技术应用型教育转变.HbmVN777sL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因此,应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地知识、能力结构,进而构建课程和教案体系•这里地“能力”不仅是指操作技能,而是以适应社会需要地、以操作技能为中心地多种能力地综合培养•其课程和教案内容体系在具有职业定向性地同时,还应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自。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职教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吸引力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人数和比例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招生结构的调整,中职学生通过单招、春季高考、三二连读等形式升入高职阶段的学习的比例越来越大。

据调查,中职学生入学以后,有的反映开设的课程在中职阶段已经开设过,有的反映课程太难听不懂,有的反映高职理论课多,授课方式不适应。

这些问题,急切的要求我们反思当前的教学和课程设置,反思问题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地推进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认真研究中职生升学后遇到的问题以本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学生们的反映其实是有针对性的,因为我们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在衔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中高职培养目标相似。

中高职培养目标基本上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

2.文化基础课仍然开设,专业课重复。

中职学生在中职阶段基本已放弃了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升入高职后,又需要重新面对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的学习,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对困难的,中职教育以职业技能为主,忽视了文化基础教育,高职开设的专业课程中职基本上都已开设,甚至还出现中职开设专业技能课程门数或是同一门课程教学时间多于高职的现象,中高职教学缺乏一种应有的递进或承接关系。

3.专业课程内容不衔接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中高职院校制定的专业课程各成体系,相互没有关联,导致了课程内容重复,甚至出现内容倒挂的现象,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实训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不对接大多中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内容没有实现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虽然很多院校认识到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但限于现有实训条件的不足,使得实训课程只是对单项技能的重复,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1X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1X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1X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1+”属于当今现代化高等教育中新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也吸引了不少教师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可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方法。

基于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晰如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构建出科学、完善的“1+”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并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以此促进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发展;“1+”课程体系一、计算機基础教学“1+”课程体系分析在《基本要求》中最早提出的“1+”课程体系设置方案,对当今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指得是针对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构建出一个以“1”为基础,即代表有关计算机文化的相应知识,如计算机必须知识,其中包含计算机的软硬件构造、常用的操作系统如Window系统的分析、网络技术与应用以及相应的办公软件如Office、Ecel和Powerpoint等。

而“+”为延伸性教学内容,引出后面“”即代表计算机扩展知识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性质、对计算机的兴趣等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展开学习。

简而言之,计算机基础教学“1+”课程体系有着应用对象广泛、分层化教学和针对化发展的基本特性。

除了所学专业与计算机相关的学术之外,其他专业类别的学生也可以通过“1+”课程体系体验独特的计算机教学,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性质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课程和软件予以深入研究和学习,从而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促进自身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构建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1+”课程体系的思路(一)本校专业情况调查本校为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共设有10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主要的体系应用专业。

综合来看,可以将这10个不同专业分为理工科类、音美体类与中文管理类这三大类。

再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可知,针对理工科类和中文文科类的专业需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即全校除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之外,其他专业必须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进化。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教学,同时也需要加大选择性课程的设置。

因此,本文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

一、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1.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育教学设施相对齐全,但课程设置存在局限性。

大部分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育教学主要围绕计算机基础理论、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展开,但种类单一,缺乏差异化设置,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2.缺乏适应当前需求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但目前中职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当前的需求,教学内容也没有跟上时代步伐。

例如,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数据等课程仍然缺乏较为系统的设置。

3.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创新,学生很难体会到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激情和挑战。

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少足够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现状,应该在原有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拓展更丰富、多样的选择性课程。

特别是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数据等内容的教学,以适应当前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

2.注重实践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激情和挑战,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学生在选择性课程中可以参加课程实践、项目实训、比赛等实践活动,以掌握更多实际应用技能。

3.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方式单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针对某些特定的选择性课程,可以采用启发式学习、案例教学、团队合作等方法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技能。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现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员。

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计算机应用专业同样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

为此,在计算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还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选择性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选择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一、选择性课程的意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选择性课程是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在培养计算机应用方面基本知识、技能与实践能力之外,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课程。

选择性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选择性课程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并更深入地学习所选择方向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选择性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3、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选择性课程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社会所需要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领域,在选择性课程的设置上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当前行业需求。

应通过对于当前行业需求的调查,确定设置哪些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课程,如web前端开发、Java开发等。

2、学生的需求。

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选择性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学科知识体系的补充。

应考虑专业课程所得不到覆盖的知识和技能,提供相应的选择性课程,如商务英语、网络营销等。

在选择性课程的设置上,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和课程的性质进行三个层次的划分:1、基础层次:这一层次的课程对于所有的学生都是必选的,如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基础等。

关于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建的简析

关于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建的简析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关于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建的简析课程是任何一所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课程的改革是一所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学校教育是面对学生进行的,而课程是学校为学生设计安排的,是学校联结学生的纽带,是学校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成长与发展的根本手段。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职业教育的春天悄然到来。

这是山区职业教育的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而对于山区中等职业教育要走出困境,实现大发展,必须改变与市场脱节的现状,要以就业的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上办出特色。

在职教大发展的形势下,能否抓住机遇,依据市场的竞争与变化,及时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和探索,重新建构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山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随着职业教育逐渐被重视,以及市场的竞争与变化,中职教育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迫使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与之相适应地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但目前山区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结构单一,素质水平、发展方向、兴趣爱好不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班集体,不能分专业进行教学,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针对性,所开设的课程不适应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主要表现为:(1)教学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制定不合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不科学;(2)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分配不合理;(3)教学实习、实训的企业缺乏;(4)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缺少综合课程,不能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5)教学使用软件的版本陈旧;(6)计算机教师闭门造车,自我主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低,与沿海城市相比观念滞后,接触新的科技知识迟,信息沟通闭塞;(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地方、学校课程几乎没有;(8)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脸,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体系研究作者:李长惠钟勤孔霁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9期[摘要]以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通过减少理论课程、增开专业课程突出专业技能。

然而随着中职学生就业面越来越广,该思想导致了专业课程设置陈旧、学生发展潜力狭小、学生综合素质差等诸多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立体化、多层次、开放性的教学资源体系。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体系[作者简介]李长惠(1956- ),女,重庆大学出版社科技分社社长,副编审,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图书出版、职业教育及人才开发研究。

(重庆 400030)钟勤(1971- ),男,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计算机部主任,中职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与科研。

(重庆 401336)孔霁(1983- ),女,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与管理。

(重庆 400030)[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4-0100-02一、更新观念,立足现实,做好改革准备1.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人格培养,根据发展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变“教师传道”为“教师引导”的平等、探索的课堂互动模式,使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以能力为本位”是指中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强调能力培养,包括素质能力、知识能力和专业能力,即沟通、团队合作、工作礼仪等核心能力,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相应岗位的专业技能;“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是指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直接服务于行业,要求其关注行业人才需求及变化,专业课程内容注意教学与行业需求结合、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技术结合,缩小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实现职业学校育人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2.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现存问题。

计算机应用正飞速地朝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滞后,与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1)文化课程过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不足,未能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及良好职业素养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出现问题,如面试成功率低、与同事无法有效沟通、缺乏团队工作能力、与上司交流无合适礼节等。

(2)根据行业要求针对性培养的人才不足。

近年来,除会计、电算化等个别专业具有一定行业特点外,不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显得单薄和简陋,疏于更新,学生除学习计算机基本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操作外,欠缺对计算机最新应用知识、行业软件应用技能的掌握,已无法适应各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多方位、高素质的需求,导致学生无法有效从业。

(3)对专业岗位能力课程重视不够,岗位定位不准导致课程对岗位特殊性体现不明显。

课程综合性、多门相关课程的整合性不强,无法满足要求综合能力的工种;专业名称不统一,导致理解偏差且无法落实;未能因地制宜组织岗位能力课程,等等。

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得到足够重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帮助学生形成竞争力,推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3.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应做相关准备。

首先应要求教师具备自我否定和超越的良好心态及再学习能力,并通过学校与行业合作、参与行业实践以弥补专业实践经验的不足;针对专业特点探索教学方法,改变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被动地位,改变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实效性不高的教学现状。

其次,要培养与行业需要匹配的人才,学校应提供职业规划服务,这可由学校独立或由学校与行业联合完成。

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基础素养、性格偏好和深入行业总结归纳出IT细分岗位的特点、任务、职能要求,帮助学生制定中长期职业规划,同时提供短期的职业机会,如实习、首次就业和跟踪服务等。

二、根据行业需求重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从单机运行方式到网络互联,从文字、数据的一般处理到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处理,深刻地改变了计算机专业教育。

但陈旧的课程体系与计算机深广的应用领域以及各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素质要求之间存在差距,降低了计算机教育成效。

因此,根据市场行业需求进行专业特色的培养刻不容缓。

为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构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分析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中职计算机教育目前的困境是:行业认为学生综合素质呈下降趋势,合适的人选越来越少。

而中职学校每年毕业的计算机类学生越来越多,就业越来越难。

人才对接的不畅,说明学校对行业需求的分析和理解还有待改进和加强。

综合来看,复合型、具备大局观和系统化思路、拥有学习能力和潜力的人才是行业愿意聘用的。

各行业需要的中职计算机人才至少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普遍具有较高行业认同度的核心能力,即基本素养,如自信、挑战精神、沟通技巧、开放思维和行为方式、学习方法等;二是岗位能力,即通过学习掌握的具体岗位技术操作能力,如网络管理员应掌握的工作技能、软件开发代码编写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等。

2.根据需求和目标,重构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

中职学校应清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其出发点不应是理论化精英式教育,而应最大限度地贴近行业需要,培养蓝领和灰领人才,应最大限度地弥补学生学习和职业之间的传统鸿沟,缩短学生适应职业生活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这一目标要求中职学校放弃追逐“升级”,明确定位在行业需求的岗位人才培养上,重视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具体措施如下:(1)细化计算机应用专业。

以往认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办公室文员的观点其实很粗浅。

计算机应用可分多种方向,如办公自动化、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等。

细化专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一技之长”,提高对特定行业的适应性,可以避免知识广却技能不精所导致的就业困难。

(2)拓展计算机专业的方向性。

计算机专业方向大而广,若只考虑少数方向,会导致学生仅适应市场某一部分的局限性。

为突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计算机专业应朝专门化方向拓展,如计算机软件设计专业(包括应用程序和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维修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包括网络应用和管理)等。

(3)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开设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其他专业。

结合计算机应用领域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开拓学生从业范围,如将计算机与财务结合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

培养有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将之用于相应岗位又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可以说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3.在专业明确的基础上,建立课程体系。

根据现实需要、培养目标、技术发展和专业设置,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应分层次、有比例地建立,建议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的比例大于2∶1。

专业课程分专业基础课、专业特征课、岗位能力课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以专业基础课为起点,借助专业特征课帮助学生确定就业方向,岗位能力课则根据中职学生可能从事的岗位及整合能力开设。

三个层次的课程要因地制宜,并随时关注岗位能力变化定期修改,不断充实完善。

以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的专业基础课开设为例: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方面,可以合并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Internet等,定名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尽量不包括数的表示、软件系统及介绍、计算机发展等;在网络技术课程方面,除教授局域网组网的内容外,增加VLAN 与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局域网连接Internet的技术、网络互连、无线网络等知识。

根据各专业分支方向不同开设具有特性的专业特征课,范例结构如图2所示。

4.结合中职教学时间特点安排课程。

中职教学时间一般要求两年的在校学习和一年的行业实习,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完善需要结合这个时间特点合理安排相应课程,如专业课程的取舍、课时的安排等。

遵循“拓宽基础,强化专业”的原则,具体安排为:(1)建议每周文化课总课时为10节左右,够用即可,专业课时为20节左右。

(2)宽基础、重特色的专业课程安排。

第一、二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第二、三学期开设专业特征课,保证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达到相应标准,也为其选择专业方向打下基础;第三、四学期及实习阶段开设岗位能力课。

(3)合理取舍安排专业课程。

过多或过少的专业课程开设都是不可取的。

应对特色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取舍,开设必需的基础课。

行业岗位必需的课程则根据实用性取舍,一些理论性强而上岗时不是立即用到的,就没必要开设。

(4)注重安排核心课程。

核心素质提高学生个性素质和修养,为其奠定良好的工作态度基础,并有助于就业、适应社会及自我发展。

可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沟通与客户服务,第三、四学期开设团队工作、职场礼仪和职业指导,课时数不宜太多,每周两节为宜。

三、建设与新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体系正视现有教材操作性不强、内容滞后、配套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顺应新课程体系构建趋势,教学资源开发的组织参与者应紧密配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通过深入计算机行业调研,建设与新课程体系配套的开放式、多层次、立体化、可动态更新的指南针式教学资源体系,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学辅助资源和资源网站。

1.教材开发。

文化基础课教材可通过分析计算机行业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来建设,如动漫专业涉及绘图和动画程序设计,相应地就要求学生有数学和美术基础。

此外,计算机行业作为信息和知识产业的一部分,强调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规范,文化基础课教材应有所体现,如法律基础。

专业基础课教材的核心能力可通过搜集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规则来概括定义,并融入教材中。

专业特征课和岗位能力课教材的组织编写,可由教育部门、行业组织、学校和出版社联合专设综合教学资源开发小组来进行。

实训教材建设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实训要求编排进工作过程式的专业教材;二是独立开发成为上机操作任务手册。

具体的教材开发流程包括:第一,进行计算机行业岗位调研,搜集国家岗位资格鉴定标准、制造商说明书、行业手册、操作规范及培训材料、声像材料等,分析职业能力并适度预见技术发展的能力要求;第二,细化技能,保证基本操作要领的规范,综合文化、技能、德育及职业规范,融入任务目标,形成教材大纲,改造传统学科式教材;第三,以劳动过程为线索,构成模块化结构;第四,组织编写和编辑加工出版;第五,反馈评价和修改更新。

总之,教材要在符合行业、职业和岗位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实用、易懂,注意留给学生思考、自学和教师二度开发的空间;还应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将重复相似的知识点和有紧密联系的内容综合编排,或用于各章“相关知识链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