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慢性淋巴白血病的预后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近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基础研究、新的预后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师对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2011年版CLL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制订本版指南。
一、定义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二、诊断、分期、预后及鉴别诊断1.诊断:达到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①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细胞)计数≥5×109/L;B淋巴细胞<5×109/L时,如存在CLL细胞骨髓浸润所致的血细胞减少,也可诊断CLL。
②外周血涂片中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
③典型的免疫表型:CD19+、CD5+、CD23+、CD10-、FMC7-、CD43+/-、CCND1-;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20及CD79b弱表达(dim)。
流式细胞学确认B细胞的克隆性,即B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κ:λ>3:1或<0.3∶1)或>25%的B细胞sIg不表达。
SLL:与C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
淋巴组织具有CLL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
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临床特征:①淋巴结和(或)脾、肝肿大;②无血细胞减少;③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
CLL与SLL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累及外周血和骨髓,而后者则主要累及淋巴结和骨髓。
Ann Arbor Ⅰ期SLL可局部放疗,其他SLL 的治疗指征和治疗选择同CLL,以下均称为CLL。
4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Article ID ):1009-2137(2012)03-0583-04·论著·4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许贞书,张金燕,战榕*,郑志宏,吴顺泉,陈志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福建福州350001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本院的40例CLL 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表明,本病主要发生于老年男性,中位年龄66岁(42-80岁);25例(62.5%)可见典型CLL 免疫表型,所有病例均表达CD19和CD5,表达CD38和Zap70的分别有7例(17.5%)和14例(35%);8例检测出IgVH 基因突变,其中有4例为VH3家族;FISH 检测出P53基因缺失6例,RB1缺失3例,12三体1例,正常核型5例;31例患者接受了含氟达拉滨的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PFS )时间为48个月(95%CI :39-57个月),其中有27例(87.1%)获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 ),而接受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有9例,PFS 仅为14个月(95%CI :10-18个月,P <0.001),只有3例(33.3%)获CR +PR 。
诊断时β2微球蛋白水平正常者,36个月的总生存率为78%(95%CI :69%-87%),明显高于β2微球蛋白水平异常者的总生存率47%(95%CI :35%-59%,P =0.004)。
Zap70表达阳性的患者中有7例(50%)治疗后获CR +PR ,疗效差于表达阴性者,后者中有23例(88.5%,P =0.006)治疗后获CR +PR 。
IgVH 基因突变者,治疗后都获CR ,无IgVH 基因突变者,治疗后只有4例(66.7%)获CR 。
结论:CLL 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标记,如Zap70、CD38和IgVH 基因突变,并与预后相关。
相对惰性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对惰性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9年第11期博士罗勤(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英文简称“CLL”,是一种血液系统的肿瘤。
患者体内出现了过多异常的肿瘤性的成熟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聚集在患者的骨、外周血、淋巴组织还有身体其他器官内,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全身缓慢进行性衰竭和消耗。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相对惰性的肿瘤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
在我国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1位。
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白血病又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又分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及其他少见类型的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相对惰性的肿瘤,绝大多数的患者情况不会很严重。
通常,从开始诊断到出现症状需要很长的时间,有1/3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诊断后可以持续随访观察10年而不需要治疗。
而且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多数是中老年发病,所以相对来说可能成为伴随患者后半生的慢性肿瘤。
但是,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不能太放松警惕,毕竟它是肿瘤性疾病,如果出现了进展,可能会造成免疫功能缺陷、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结及脾脏肿大等症状,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这时又没好好控制,则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所以,我们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管理它、控制它。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希望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可以控制的慢性病,患者则需要配合医生并以平和客观的心态对待它。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典型症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常无症状,常因发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而就诊。
患者有轻度乏力、易疲劳等非特异性表现;一旦进入进展期,除全身淋巴结和脾肿大外,可表现为体重减轻、反复感染、出血和贫血症状。
由于易感人群的年龄较大,患者常由于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疾病等其他潜在的慢性疾病而导致病情恶化。
判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的新指标
收集资料 , 并加 以关注 。
参考文献
1 刘雁 , 李志军.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药理 及临床应 用进展 [ ] 中 J.
国医院药学 杂志 ,0 0 2 (2 :4 . 2 0 ,0 1 )7 8
2 范春. 甾体类 镇痛 消炎药 的作 用机理 [ ] 中国医院药 学杂 非 J.
志 ,0 32 ( ) 17 2 0 ,3 2 :0 .
( 收稿 日期 :0 7一 8— 1 20 O 0 )
判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的新指标
顾益 高彦荣 一 ( 上海 交通大 学附属第一人 民医院血液科
学及其它学科取得 的进展 , 为临床提供 了更多 、 更全 面的预
测 C L患者疾病进程的指标 , L 而且 已显示 出与预 后的相关 性并 具判断预后的意义。 1 血 清学指标 血清学指标包括 B 2一微球蛋 白( 2一MG 、 苷激酶 1 3 )胸 ( h mdn iaeT ) s D 3和乳酸脱氢酶 ( D 等 。 T y i eKns, K 、 —C 2 i L H)
清T K水平是独立的判断无进展生存期的指标 。
顾 益 , 海交通 大 学 医学院 临床 医学 2 0 级 7年制 硕 士毕 业生 , 究方 向为 内科 血 液科 , 上 01 研 目前在 上海 交通大 学
T K是 D A合 成补救 途径 的关键 酶 , 量存在 于分裂 N 大
细胞 中 , 以 , 能是 反 映 增 殖 活性 的一 个潜 在标 记 , 所 可 而
C L患者血清 T ( —T ) 平可 能 与分裂 的肿 瘤细 胞数 L Ks K水 量有关 , 并有助 于鉴别 C L 者存在 急性进展 的风 险的可 L患 能 。H l kM 等 研究 了 12例 Bnt a e l 2 ie A期 C L患者 , L 发现 s T 71/ — K> . U L是独 立 的预 后指标 。同样是 Bnt i e A期 的 患者 中 , — K> . / s T 7 1U L的患者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9个 月( 围 5~1 范 3个月 ) s T 7 1U L的患者 中位无进展 , — K< . / 生存 期 为 4 9个 月 ( 围 2 范 4~7 4个 月 ) P<0 0 1 。D ( .0 ) i
白血病的三个高峰年龄段
白血病的三个高峰年龄段白血病是一种由于体内骨髓异常增生导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它主要表现为异常增生的白细胞,从而抑制正常造血过程,并且会破坏正常造血细胞。
白血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生,但是有三个特定的高峰年龄段,分别是儿童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1. 儿童期白血病儿童期白血病是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儿童期白血病在0-14岁儿童中的发病率最高。
儿童期白血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这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约占所有儿童白血病的75%。
ALL主要源于骨髓中的幼稚淋巴细胞,其特征是快速增殖和侵入正常组织。
ALL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与一些环境因素和遗传突变有关。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ML在儿童中相对较少见,约占儿童白血病的25%。
这种类型的白血病主要起源于髓系干细胞,然后转化为幼稚的髓样细胞。
AML的发病也与一些遗传突变相关。
2. 中年期白血病中年期白血病是指发生在15-59岁之间的人群中的白血病。
虽然中年期白血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由于该年龄段的人数众多,因此中年期白血病仍然具有一定的发病风险。
中年期白血病包括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年期AML的发病率较儿童期略高,但较老年期低。
AML的发病原因可能与职业暴露、环境因素、化疗或放疗后的继发性AML等因素相关。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CML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白血病,其发病率在中年期相对较低。
CML的发病机制与BCR-ABL融合基因的突变有关,该突变可以导致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异常。
3. 老年期白血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期白血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老年期白血病可以分为两大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老年期AML的发病率较高,且预后相对较差。
NOTCH1在CLL患者中的突变情况及预后价值
米用 Ampliseq Library Plusfor illumina 试剂盒制备文 库,PCR初始模板量为20ng;采用KAPA Illumina Library Quantification Kit tSeq 500 / 550 Mid Output Kit v2.5(300 Cycles)上机测序。NGS 测序结果由经过验证的生信流程进行质控和分析, 得到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匹配度、整体数据量和中 位测序长度等,还可获得每个标本的在靶率、平均 深度、均一度、BAM及VCF文件等数据。最后对VCF 文件进行数据库注释(对突变位点的注释内容包括 功能信息、频率信息、软件预测结果信息以及疾病 数据库信息),并用IGV软件查看BAM文件进行确 认,以排除假阳性(在靶率97%-99%,平均深度 2000x,均一度94%-97%,中位测序长度300bp)o 1.2.2细胞遗传学检测 1.2.2.1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采用CLLFISH探针试剂盒检测核型异常:13ql4 (D13S25,Rbl),17pl3,12 条染色体着丝粒(CSP12), 14q32(IGHC/IGHV ), 6q23 (MYB)和 11 q22.3 ( ATM)。 阳性标准为:del(13ql4)> 10.0% ,del( 17pl3) >5.0%,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 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初治CLL 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血清学结果,诊断 依据2018年WHO的CLL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既 往接受过化疗及免疫治疗者。预后分组参照CLL国 际预后指数(CLL-IPI)o整个研究过程经过医院伦 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 方可纳入本研究。 1.2主要研究方法 1.2.1 CLL突变基rary Plusfor illumina 试剂盒 1.2.1.2测序平台:nextseq550测序平台 1.2.1.3标本类型:使用EDTA抗凝的静脉血或者分 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冻存于-80七冰箱备用。 1.2.1.4标本质量保证:全血标本需要保证血液不凝 固;单个核细胞标本,细胞数量要求达到1000000 个 /mlo 1.2.1.5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胞中DNA,要 求提取出的DNA浓度>50ug/L,纯度OD260/280〉 1.5,最好在1.8-2.0之间。利用nextseq550测序平台 (美国illumina公司)对患者相关基因区域进行靶向 扩增子法深度测序,并用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 NOTCH 1突变,Sanger测序法检测NOTCH 1突变。 NGS扩增子测序法引物由illumina公司设计、合成;
各种淋巴瘤预后评分表最全汇总生存率选择方案
各种淋巴瘤预后评分表最全汇总生存率选择方案(一)霍奇金淋巴瘤(HL)预后评分I-II期(早期)霍奇金淋巴瘤不良预后因素ESR:血沉EORTC: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GHSG:德国霍奇金淋巴瘤研究组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MMR:肿块最大径/胸腔最大径MTR:肿块最大径/胸腔T5/6水平横径晚期(III-IV期)霍奇金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 (IPS)III-IV期霍奇金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e,IPS),有助于判断晚期HL的长期生存和指导治疗,包括7个不良预后因素,每增加一个不良预后因素,其5年无进展生存率降低8%。
为方便记忆,将各项因素的英文名称首字母串联成MASAHWL(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国际预后指数(IPI)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是最早应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指数。
为方便记忆,将各项危险因素的首字母串联成APLES国际预后指数(IPI)0-1分为低危2分为低中危3分为高中危4-5分为高危对于年龄≤60岁的患者,又提出了年龄校正的IPI指数,即aaIPI,主要包括三项因素:体能状态(PS)、乳酸脱氢酶(LDH)、临床分期(Stage),为方便记忆,将各项危险因素的首字母串联成PLS年龄校正的国际预后指数(aaIPI)0分为低危1分为低中危2分为中高危3分为中高危3分为高危(三)滤泡淋巴瘤(FL)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主要是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制定的,对于惰性淋巴瘤尤其是滤泡性淋巴瘤不太适合,为此又制定了适用于滤泡性淋巴瘤的国际预后指数,即FLIPI。
又后通过前瞻性研究分析,制定FLIPI-2(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低危0 -1 分中危 2 分高危≥3分FLIPI是利妥昔单抗前时代的预后指数,是回顾性研究得出的结论。
慢淋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免疫表型积分
鉴别诊断
按照免疫分型分析,B-LPD的鉴别如图1。CD5阳性 B-LPD:主要是CLL与MCL鉴别,Cyclin D1、特别是 t(11;14)(q13;q32)最具鉴别诊断价值,Cyclin D1 或t(11;14)阳性则诊断为MCL;细胞核Soxl1阳性则 是MCL的特异标志,特别是对于诊断Cyclin D1-或 t(11; 14)阴性MCL具有重要价值。CD5阴性B-LPD: 主要是与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的鉴别。
免疫表型
CLL典型特征为B细胞表面抗原CD5、CD19和 CD23阳性,同时也低水平表达CD52、CD20和膜表 面免疫球蛋白(sIg),单克隆限制性地表达κ或 λ轻链, κ或和λ轻链可以均阴性。CD79β和FMC-7阴性或弱表 达,而CD10、Cyclin D1阴性。 CLL没有绝对特异性标志,因此,CLL表面标志的组 合才能帮助区别CLL和其他B-LPD,根据表1所列免 疫表型积分判断标准,典型CLL的积分为4-5,而其他 B-LPD大多为0-2分。积分为3分时应结合Cyclin D1、 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检查结果。
血液细胞学
形态学上的典型CLL指不典型细胞≤0.10,幼稚淋巴 细胞的逐渐增多一般和疾病的侵袭过程相关,而如果 幼稚淋巴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0.55,则诊 断为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PLL)。当幼稚淋巴细胞在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占0.10~0.54时,称为伴幼稚淋 巴细胞增多的CLL(CLL/PL)。
(4)血清标记:很多血清标志,包括可溶性CD23水平、 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血浆β2微球蛋白等能提供有 关疾病进展和生存等预后信息。
3. del(11q)患者:烷化剂。
治疗
4.初治方案应用过程中,如果应用联合化疗4个疗程 未达到部分缓解(PR)及以上疗效,或应用2个疗程仍 出现疾病进展,应按照难治CLL应用二线方案。
2011版《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指南》解读(诊断部分)
2011版《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指南》解读(诊断部分)徐卫李建勇(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生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的水平,2011 年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制定了2011 版《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现就该指南中的诊断部分进行解读。
对于CLL的认识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但直到1988 年和1989 年才分别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CLL 工作组(NCI-WG)和国际CLL 工作组(IW-CLL)制定了统一的诊断标准,并于1996 年由NCI-WG 进行了修订。
此外,2004 年英国CLL 协作组代表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提出了免疫表型积分系统的CLL 诊断标准。
从这些标准的演变来看,免疫表型分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骨髓检查已经不是典型CLL 诊断的必需条件。
由于免疫表型积分系统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性较强,现已被大多数机构广泛采用。
2008年IW-CLL与1996年NCI-WG修订版的部分专家,联合发表了新的CLL 诊断标准,该标准强调CLL 专指B-CLL,而以往所谓的T-CLL 目前归为T细胞幼淋细胞白血病(小细胞型)。
一、关于诊断标准1. 由于认识到T细胞反应性增多会影响淋巴细胞计数,从而影响CLL的诊断,故CLL诊断要求外周血B 淋巴细胞≥5×109/L(而非以往的淋巴细胞总数≥ 5.0×109/L),且持续≥3个月(如具有典型的CLL免疫表型、形态学等特征,则时间长短对CLL的诊断意义似乎不是太大)。
值得注意的是,B淋巴细胞数是指CD19+细胞数,不是CD5+ CD19+细胞或克隆性B细胞,不同的单抗、不同的荧光素及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的B细胞数可能不同,目前国际上尚缺乏共识;外周血B淋巴细胞必须经流式细胞仪确认为克隆性,即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免疫球蛋白(sIg)的κ或λ轻链(κ:λ > 3 : 1或<0.3 : 1),sIg阴性的CD19+细胞>25%也支持克隆性。
临床分析白血病患者预后评估
临床分析白血病患者预后评估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其预后评估对于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以及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评估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白血病的分类与预后评估方法白血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和细胞类型可以分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和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
针对不同的白血病类型,采用不同的预后评估方法。
1. 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对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评估,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国际预后评分系统进行分级,根据患者的年龄、细胞学分型、染色体异常等多个指标进行评估,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2. 慢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和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
对于慢性白血病的预后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Rai分期系统和Binet分期系统。
这些分期系统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的进展情况对其进行分级,从而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二、影响白血病预后的因素白血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因素。
1. 年龄年龄是影响白血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年轻患者的预后较好,而老年患者的预后则较差。
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往往免疫功能下降,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
2. 染色体异常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对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AML 患者中存在t(8;21)染色体易位的预后通常较好,而存在t(9;22)染色体易位的预后较差。
3. 分子遗传学异常一些分子遗传学异常也与白血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例如,在AML 患者中,一些基因突变如FLT3-ITD和NPM1等的存在会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iwcll诊断标准
iwcll诊断标准
"iwcll" 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的简写,以下是其诊断标准的详细解释: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实验
室检查和骨髓检查。
根据国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IWCLL)
发布的标准,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计数持续增多,成年男性外周血中淋巴细
胞绝对值超过5.0×10^9/L,女性超过4.0×10^9/L。
2. 淋巴细胞的表型特征,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现为成熟的B淋
巴细胞表型(CD19、CD20、CD23阳性,CD5阳性或CD5弱阳性)。
3. 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显示淋巴细胞占据骨髓细胞总数的30%以上。
4. 排除其他原因,排除其他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的疾病,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淋巴增生性疾病。
此外,根据IWCLL的更新标准,还考虑了一些其他因素,如淋
巴细胞的CD38和ZAP-70表达、染色体异常、免疫球蛋白变异区(IGHV)基因突变状态等,这些因素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
验室检查和骨髓检查的结果,并排除其他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的疾病,同时考虑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情况,最终由专业
医生做出诊断。
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80题)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出现下列哪种核型时预后较好A.+12B.t(11,14)C.t(14,19)D.inv(14)E.(q11,q32)【答案】 A2、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条件是A.室温,水平振荡B.22℃,水平振荡C.室温,静置D.22℃,静置E.4℃,水平振荡【答案】 B3、适用于检测骨髓核外周血中的荚膜组织胞浆菌的染色方法是A.革兰染色B.抗酸染色C.墨汁负染色D.瑞氏染色E.乳酸酚棉兰染色【答案】 D4、孢子出芽延长形成()。
A.菌丝B.孢子C.酵母D.类酵母E.霉菌【答案】 A5、下列荧光染料在酸性溶液中荧光强度显著降低的是A.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B.PE(藻红蛋白)C.得州红D.PC(藻青蛋白)E.APC(别藻青蛋白)【答案】 A6、患者男,34岁。
婚后5年不育,做精液检查,此患者精液常规结果中,不正常的是()。
A.精液量4.3mlB.精液液化时间30分钟C.精子浓度10×109/LD.精子活动率74%E.精子存活率78%【答案】 C7、某烧伤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WBC12×109/L,中性分叶核细胞79%,中性杆状核细胞8%,淋巴细胞13%,血涂片发现中毒颗粒及空泡。
A.释放了成熟池粒细胞B.释放了分裂池粒细胞C.释放了贮备池细胞D.边缘池粒细胞进入循环池E.循环池粒细胞未进入边缘池【答案】 C8、下列符合酶免疫分析技术特点的是A.几乎所有的可溶性抗原一抗体系统均可用于检测B.最小检测量在μg水平C.步骤简单,易于自动化D.灵敏度低于放射免疫分析E.酶标记物有效期较短【答案】 A9、接触系统的凝血因子是指A.因子Ⅱ、Ⅶ、Ⅸ、ⅩB.因子Ⅱ、Ⅴ、Ⅶ、ⅩC.因子Ⅷ、Ⅸ、PK、HMWKD.因子Ⅻ、Ⅺ、PK、HMWKE.因子PK、Ⅶ、Ⅺ、Ⅻ【答案】 D10、不溶血,胆汁七叶苷试验(+),6.5%NaCl肉汤中可生长的革兰阳性球菌为A.A群链球菌B.B群链球菌C.D群链球菌D.肠球菌E.肺炎链球菌【答案】 D11、输注血小板的指征是患者血小板低于()。
病例2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病例26慢性淋巴细胞⽩⾎病摘⾃Tsieh Sun,M.D.(孙捷著),叶向军译,卢兴国审校《⾎液肿瘤图谱》(⼈民军医出版社,2011)[病历资料]患者男,56岁。
在⼀次⼯作录⽤前检查时被发现淋巴细胞增多。
患者否认有发热,体重减轻和盗汗。
查体,⽆淋巴结和肝脾肿⼤。
⾎常规:WBC 22.1×109/L,淋巴细胞71%,中性粒细胞23%,单核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2%,嗜碱性粒细胞0%(图26.1和26.2),Hb140g/L,HCT 43%,PLT 190×109/L。
⾻髓检查显⽰淋巴细胞浸润(图26.3和26.4)。
图26.1外周⾎涂⽚显⽰许多⼩淋巴细胞图26.2⾎⽚⾼倍镜下显⽰特征性的染⾊质凝集块状图26.3⾻髓涂⽚显⽰密集的肿瘤细胞图 26.4⾻髓活检显⽰两个⾮⼩梁旁的淋巴细胞⼤簇(HE)[鉴别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病和淋巴瘤的⽩⾎病期。
[进⼀步检查]外周⾎流式细胞分析:CD5 98%,CD10 4%,CD19 95%,CD19/CD5 93%,CD20 93%,CD20/CD38 9%,CD23 83%,CD19/kappa 94%,CD19/lambda 6%,FMC-7 5%(图26.5)。
⾻髓免疫组织化学:CD20染⾊淋巴细胞簇为阳性(图26.6),CD3染⾊淋巴细胞簇阴性。
图26.5外周⾎流式细胞点阵图显⽰CD5,CD19,CD23阳性反应以及单克隆性kappa模式。
门内细胞群CD10、FMC-7和lambda阴性图 26.6⾻髓中淋巴细胞⼤簇CD20染⾊阳性(免疫过氧化物酶)[讨论]慢性淋巴细胞⽩⾎病(CLL)和⼩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分别是同⼀种疾病的⽩⾎病相和组织相。
当外周⾎或⾻髓和淋巴结两者同时累及,就指定为CLL-SLL,这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CLL 是西⽅国家中最常见的⽩⾎病,占成年⼈全部⽩⾎病的40%。
与此相反,在亚洲国家,尤其是印度、⽇本和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病的发病率⾮常低。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免疫表型分析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免疫表型分析张青艳;陈智超;赵阿兰;吴耀辉【摘要】目的评价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在B-CLL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例B-CL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标本,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测定.结果 26例B-CL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典型的B-CLL高表达CD19、CD20、HLA-DR、cCD79a、CD5、CD23,而CD3、CD4、CDs、CD2各项指标均极度减低.结论测定B-CL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对于B-CLL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3(053)011【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作者】张青艳;陈智超;赵阿兰;吴耀辉【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疾病,细胞以正常或高于正常的速率复制增殖,大量积聚在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他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低度恶性疾病。
这类细胞形态上类似成熟淋巴细胞,但是一种免疫学不成熟的、功能不全的细胞。
CLL绝大多数起源于B细胞,T细胞者较少[1]。
免疫分型可以证明CLL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性,B-CLL 主要表达 CD5、CD19、CD20,SmIg、FMC7弱表达。
T-CLL主要表达成熟T淋巴细胞标记,如 CD2、CD3、CD8或 CD4阳性,CD5阴性。
2010年7月~2012年1月,我们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26例B-CL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标本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进行了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6例B-CLL患者,男17例,女9例;中位年龄62.5(40~76)岁。
1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孙秀娟;陈佳雯;王婷玉;王齐;阎禹廷;熊文婕;邱录贵;易树华【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22(49)2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的14例CLL合并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4例CLL合并AIHA的患者中,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7.5(42.0~69.0)岁。
B症状4例(28.6%),贫血9例(64.3%),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增高10例(71.4%)。
针对AIHA进行治疗后,1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者9例,β2-微球蛋白水平增高9例(100%),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variable region,IGHV)无突变3例(37.5%)。
总有效(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率为100%(9/9),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为6例(66.7%),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3例(33.3%)。
针对CLL进行治疗后,1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者11例,ORR为63.6%(7/11),CR为3例(27.3%),PR为4例(36.4%),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为3例(27.3%),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为1例(9.1%)。
有长期随访资料的11例患者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69(4~12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75(4~128)个月。
重新认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13q14缺失的预后意义
重新认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13q14缺失的预后
意义
李菲
【期刊名称】《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年(卷),期】2012(035)004
【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临床过程和预后具有很大异质性.根据免疫表型、分子学标志和细胞分子遗传学指标对患者进行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尤其重要.13q14缺失为CLL患者最常见的预后良好的遗传学指标.近年来研究显示,该病
患者中存在预后不同的亚群,部分患者病程呈侵袭性进展,预后较差.笔者就近年国内外对13q14缺失CLL患者的预后认识进行综述如下.
【总页数】4页(P324-327)
【作者】李菲
【作者单位】300020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
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老年骨肉瘤患者术后组织中Kindlin-2、furin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
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的表达及意义2.老年骨肉瘤患者术后组织中Kindlin-2、furin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的表达及意义3.胃肠
间质瘤组织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蛋白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4.多药耐药基因1、DNA拓扑异构酶Ⅱ、
第10号染色体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凋亡抑制基因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价值5.microRNA-181b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出现下列哪种核型时预后较好A.+12B.t(11,14)C.t(14,19)D.inv(14)E.(q11,q32)【答案】 A2、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的检测指标是()。
A.γ-GTB.ALBC.ALTD.ASTE.ACP【答案】 B3、多发性骨髓瘤常见()。
A.细胞着色不一B.靶形红细胞C.缗钱状红细胞D.球形红细胞E.裂红细胞【答案】 C4、经皮肤采末梢血常用的部位是A.手指B.耳垂C.足跟D.手背E.肘部【答案】 A5、骨髓检查原始粒细胞80%,早幼粒细胞12%,中性分叶核粒细胞6%,应诊断为A.急非淋白血病MB.急非淋白血病MC.急非淋白血病MD.急非淋白血病ME.急非淋白血病M【答案】 C6、T淋巴细胞的免疫标志是()。
A.CD33B.CD3C.CD19D.CD41E.CD56【答案】 B7、SDS-Hb法测定血红蛋白时,最大吸收峰在()。
A.535nmB.538nmC.540nmD.542nmE.575nm【答案】 B8、患者女,36岁。
乏力、面色苍白半个月,半个月以来无原因进行性面色苍白、乏力。
稍动则心慌、气短,尿色如浓茶。
查体:贫血貌,无皮疹和出血点。
实验室检查:血Hb68g/L,WBC6.4×109/L,PLT140×109/L,网织红细胞18%,尿胆原强阳性,大便隐血(-),Coombs试验(+)。
此患者属于()。
A.I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不是超敏反应【答案】 B9、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的血象特点是A.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B.白细胞分类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C.白细胞分类计数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D.血小板增多E.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答案】 B10、PT延长A.血友病B.DIC早期C.口服抗凝药D.再生障碍性贫血E.血小板无力症【答案】 C11、患者,男性,40岁,静脉毒瘾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中慢性淋巴白血病的预后
病程长短不一,平均生存期1.7~9年,一般3~4年,也有长达10年以上,甚至29年,老年及女性预后相对较好。
慢淋终末期可发生变异,有三种类型:①幼淋变或混合慢淋/幼淋细胞变,见于10%患者,其特点为幼淋细胞绝对计数>15,000/mm3,脾明显肿大(>8cm),小鼠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30%,表面膜免疫球蛋白强阳性;②Richter变见骤然发热及腹痛,伴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淋巴结、肝脾迅速肿大,骨髓及淋巴结中发现大淋巴-组织细胞,病理示弥漫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病程进展快,多在6月内死亡;③急淋变甚罕见,免疫标记显示来自同一B细胞株,原始细胞表达表面膜免疫球蛋白、CD19、CyCD22、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
常见死亡原因为感染,尤其是肺炎,
其次是全身衰竭,急变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