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涉及的教材为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有余数的认识》一章,该章节共包括以下内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认识和掌握“具体数除以具体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发现和探讨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及其应用其中,本教案主要针对第一和第三项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方法–熟练掌握“具体数除以具体数”的计算方法–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及其应用2.能力目标:–能够自主思考和发现有余数除法的性质及其应用–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方法•教学难点:发现和探讨有余数除法的实际意义及其应用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计算。
然后再给学生出一道类似的题目:“20个糖果要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5个,问还剩下几个糖果?”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除尽,就会有余数。
2. 概念讲解•定义有余数的除法:当“被除数÷除数”的商是整数时,商即为商数;但商数不为整数时,余数即为有余数的除法的余数。
•举例说明:25 ÷ 4,商为6余1,25就是被除数,4就是除数,6就是商数,1就是余数。
3. 具体计算方法•20 ÷ 7 = 2 …… 6,这里,2就是商数,6就是余数,计算方法是20先除以7,商数是2,再将商数乘以除数7,减去被除数,即(2 × 7)-20=14-20=6,所以余数是6。
4. 实际意义及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例如,购买糖果、水果等时需要计算每个人分到多少,在分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整除,就需要用到有余数带分数的除法。
•给学生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掘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5. 总结•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复习所学知识。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中的“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下面我将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顺序来讲解。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1.有余数的除法概念;2.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3.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有余数除法的概念,例如:如果我有5个苹果,我想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会有多余的苹果吗?2. 讲解概念:根据实践情景,我会讲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并进行相应的解释。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详细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以及相关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答案:有余数除法是指在除法运算中,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剩下的部分称为余数。
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是:被除数 = 除数× 商+ 余数。
(1)7 ÷ 3 = 21(2)8 ÷ 2 = 4答案:(1)2 (2)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有余数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对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还不是很熟练,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
同时,同学们也可以尝试将有余数除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分物品时,如何进行平均分配。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2篇)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熟悉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依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育同学观看、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力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1]点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资源小棒、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摆一摆。
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两个小正方形或一个大正方形。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8根小棒,每4根一摆,可以摆2个小正方形。
8根小棒,每8根一摆,可以摆1个大正方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正方形:8÷4=2(个)8表示什么?4呢?2呢?摆一个大正方形:8÷8=1(个)二、探究新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与数字打交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瞧!(一)提出问题。
1.在学校组织的科技学问竞赛中,豆豆和小伴侣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
老师奖给豆豆10枝铅笔,豆豆想:这10枝铅笔可不是靠我一个人得来的,我要分给大家,让大家和我一起共享成功的喜悦。
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2.同学自由发表看法,师引导统一熟悉:每人分得同样多。
3.想一想: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每人分4枝呢?……让我们来分一分!(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
(出示记录表)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 3456(1)指导操作。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小组上台示范分一分。
分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剩余?师生共同在表格中记录结果。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格式。
⑵讨论:看着表格格式,谁能把方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⑶讨论并讲述:把均匀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提醒课习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
(板书:有余数的除法)三、探索新知⑴写均匀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10÷5=2(人)⑵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局部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⑶学写均匀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老师指导写法:如:根据表格格式,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 (1)(枝)⑷学习均匀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局部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⑸学习均匀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⑹学生试着写出表格格式中其余均匀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写算式。
(2)读算式。
(3)指名说说各局部的名称及意义。
四、稳固深化⑴“想想做做”第1习题:学生独立读习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局部的名称及意义。
⑵“想想做做”第2习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比较两习题的异同。
⑶“想想做做”第3习题:先把要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归纳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方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篇三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师:同学们喜爱做游戏吧!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手指”的游戏,好不好?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伸出你的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是大拇指、2是食指、3是中指、4是无名指、5是小指,数完后又回到大拇指接着数⑹⑺8……就这样依次往下数,当你说出数到的XXXX一个数,我就能猜出你数的是哪一个手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2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材简析】所谓有余数的除法,是根据在整数集中除法运算不是总能施行的情况,而对除法运算的意义所作的补充规定。
即,如果两个整数相除不能得到整数商,那么被除数中最多含有除数的个数,叫做不完全商;所余的部分,即被除数减去不完全商与除数乘积所得的差,叫余数。
像这样的除法运算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可根据教材安排的活动线索,着重组织好如下几个步骤的活动。
第一,让每个小组准备10枝铅笔或10根小棒,提出:10枝铅笔,每人分2枝,结果怎样?每人分3枝,结果怎样?每人分4枝、5枝、6枝呢?要求学生根据上述问题有次序地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填在表中。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把操作结果进行分类。
第三,根据分类情况,即时指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出示一道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介绍余数及算式的读法。
第四,让学生根据上述操作中其他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尝试列出不同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的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进一步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等形式经历知识产生感受除法过程,体验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写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演示操作。
1.出示例题: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提问:什么叫同样多?(学生:每个人分得一样多)教师:这样分就是——(平均分)。
2.提问:用平均分的知识,可以怎样分?(每人分2枝和每人分5枝。
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 数学下册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优质教案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桃子贴图,圆片。
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1、出示挂图: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谈话: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3、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奥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妈妈买了12个苹果,如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列算式:()÷()=()… … …()数()数()你能尝试列出这道除法算式的竖式吗?(2)出示例题:如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先圈一圈,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2÷5=)等于多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一分、算一算……)(2)鼓励探索。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①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分的结果怎样?(放了2盘,还剩2个。
)剩下的2个桃,还能继续分吗?(剩下的2个桃,不能再分)讲述:12个桃,每盘放5个,分的结果是“放了2盘,还剩2个”。
如果是22个桃、32个桃、42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5个呢?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有别的方法吗?②列竖式算一算。
谈话:笔算12÷5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提问:12÷5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
想法一:12个桃,每盘放5个,放了2盘,所以商是2。
想法二:商2,二五一十,10比12小,商2;三五十五,15比12大,所以商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观察一些有余数除法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活动探究(1)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2.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 举例说明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讲解、探究、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紧凑,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新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3.
四、课终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复习除法的意义
引导儿童动手摆实物,创设问题的情境,从实践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学生感到亲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1)(2)题。
2)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 =3(瓶)……2(朵)与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3.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4)10个圆片,每组4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
根据学生操作后汇报的结果,填出下表:
圆片个数
每人分几个
分给几人
还剩几个
10
2
5
——
10
3
3
1
10
4
2
2
10
5
2
——
10
6
1
4
2.观察、思考:
请你观察一下,以上分圆片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时,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让学生学会思考
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初步体验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圆片11个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思考与修订
一、会话引入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简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简案一、教学背景本教学简案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此节课为数学的初步过渡知识之一,是学生向进阶数学学科迈进的指引。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余数的概念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除法的意义3.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三、教学内容1.余数的概念2.除法的意义及其特点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4.实例讲解与练习四、教学重点1.理解除法和余数概念2.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余数计算方法五、教学难点1.掌握计算方法的步骤及注意事项2.熟练运用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概念进行计算六、教学方法1.授课2.互动问答3.实例操作七、教学过程1.引入请学生先回忆一下上一次课学习的有关整除和除法相关的知识,并与学生们交流,有余数的除法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场景。
2. 余数的概念向学生解释余数的概念:当作为除数的数不能被除尽时,除后余下的数叫做余数。
3. 除法的意义及其特点教师向学生们介绍除法的意义及其特点,除法通过将整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来实现数的比较大小,并向学生解释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区别。
4.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余数的计算方法,演示过程如下:(1). 首先,我们先将被除数写在笔记本上。
例如,50 ÷ 3。
(2). 然后,我们将除数 3 写在左边,除法符号写在中间,被除数 50 写在右边,如图所示。
___3 | 50(3). 接着,从被除数中选择尽可能多的数,满足大于或等于除数,并将商写在除法线上方,如图所示。
___3 | 501(4). 进行乘法运算,将商与除数相乘,然后将结果写在下方,如图所示。
___3 | 501-----------3(5). 将被除数减去刚才得到的结果,并将结果写在下方,如图所示。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3页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并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理解并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写出相应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2.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学会正确表达平均分后的结果,感受有余数除法含义。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20根小棒。
教学构想:1.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算式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中,主要开展以下活动活动。
第一,让每个小组准备10支铅笔或10根小棒,提出:10支铅笔,每人分2支,结果怎样?每人分3支,结果怎样?每人分4支、5支、6支呢?要求学生根据上述问题有次序地进行操作,并把操作结果填在表中。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把操作结果进行分类。
第三,根据分类情况,即时指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出示一道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介绍余数及算式的读法。
第四,让学生根据上述操作中其他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尝试列出不同的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借助直观,巩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练习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或看图写算式,不应该让学生脱离直观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要关注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及剩余数的操作、因为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完善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第三,要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
可以让学生根据写出的算式,再说说具体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在表达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复习8×2= 7×3= 36÷6= 8÷8=8×1= 7×5= 48÷6= 32÷8=72÷8= 6×9= 45÷9×6= 81÷9+4=二、探究交流1.每人分2支铅笔谈话: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分铅笔的游戏。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2.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过程。
3.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1.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 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3.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有余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一些有余数除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你们是怎样解决的?第二环节:新课导入1. 利用PPT展示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了解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步骤。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吗?第三环节:动手操作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有余数除法的问题进行解决。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一板块: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第二板块:概念有余数除法的定义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第三板块:运算规则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则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作业设计必做题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选做题1. 收集一些有余数除法的实例,与同学分享。
2. 尝试编写一道有余数除法的问题,与同学讨论解决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动手操作、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苏教版 小学二年级 数学下册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优质教案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
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
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
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
(3)写算式:①观察表(1)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2=5(人)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5=2(人)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②观察表(2)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③认识余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数学教案知识背景:在二年级数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求商的方法。
现在,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之前,需要回顾一下已掌握的知识:1. 除法的定义:除法是把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 除数与被除数的关系:被除数是指要被分成若干等份的数,除数是指用于分的份数。
3. 求商的方法:① 竖式法:把被除数列在第一行,除数列在第二行,从左至右每一位依次作商,如果该位不能凑成一个商,就要在该位上写下本次运算所剩余下的数,称为余数,余数小于除数。
② 短除法:把被除数放在左边,除数放在右边,从左至右进行计算并记录,在计算到所有位数时,把记录的商写下。
4. 商和余数的意义:商:表示每一份的数量。
余数:表示已经分了若干份,剩余的不足一份的部分。
未出完数:不能再分的数,即不能构成一份的数。
教学目的:本次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且培养学生对商和余数的意义进行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对于有余数除法中商和余数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带余数的除法的意义1.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定义、除数和被除数的关系,以及求商的方法。
2.以生活中的例子(如:一个盘子里有8个苹果,要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个?)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商和余数的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带余数的除法的计算1.以“68÷5”为例,引导学生使用竖式法求解商和余数。
2.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一个数不能被整除,余数应该如何处理?答案是:余数应该小于除数。
3.以“128÷7”为例,在短除法中进行计算,引导学生掌握短除法的运算方法。
3. 带余数的除法的应用1.以生活中的例子(如:一个教室里有25个人,要坐在8个桌子上,每张桌子坐几个人?)引导学生进行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2.让学生自己找一道题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在本次教学中,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与整除除法的区别,以及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但对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有余数除法与整除除法的区别,以及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经历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与整除除法的区别,以及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通过引导和发现,让学生自主地探索除法的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计算器、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分糖果的例子,引入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当糖果的数量不能被平均分时,应该如何计算。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有余数除法的例题,如20除以5。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当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时,商会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余数除法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解法。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余数除法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解法。
三、教学难点1.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教辅材料。
2.教学工具。
五、教学步骤1. 课前提问由教师提问:“小明兄弟总共有10个苹果,现在有3个朋友也希望能分享一部分,每人分到几个苹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想想这道题目中“必要的”关键词,首先划这道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比如“10个苹果”,“3个朋友”,“分享”,“每人分到几个苹果”等等。
2. 导入新课根据上节所学的乘法和整除的相关知识以及“余数”的概念,让学生能想到余数除法的概念。
老师给学生举例子:“小明将30支铅笔分成4组,每组有几个?”在学生回答出30/4=7余2(cntd)后,教师引导学生想想这道题目中为什么要做余数,让学生发现余数是将无法整除的情况说明,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善于从余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3. 教学重难点讲解有余数的除法解法,强调重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含义。
2.有余数的除法的解法。
3.实际问题的计算。
4. 练习与实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班级里有45个学生,将他们分成每组6人,最多能分成几个组?每组还有几个人?”等等。
六、教学总结在教学的总结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重要概念和思考方式,纵观全局,引导学生深化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认识,提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问题。
七、布置作业布置带有余数的小学口算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采用较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扬小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良好的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理解重要概念等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引导和启示。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理解余数和商的含义。
2. 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概念,理解余数和商的含义。
难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如“小明分苹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最后还剩下2个”,引发学生思考如何用算式表示这种情况。
(二)新课讲解
1. 概念讲解:介绍有余数的除法,强调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如果不能整除,就会出现余数。
例如:17÷5=3...2,其中3是商,2是余数。
2. 举例说明: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有余数的除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四)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以巩固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苏教版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苏教版3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案苏教版1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生:………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二、新授: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生:可以摆3盘。
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
)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
你发现了什么?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用老师的草莓摆(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但是对于有余数的除法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 不理解余数的概念;2. 不清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 不会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教学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有余数除法的概念,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这题为什么要写余数?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你能把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10÷4 =(人)……(支)
6、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7、学习例2
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8根摆2个正方形。
动手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2÷4=(个)
教师:
第1单元
第1课时
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小棒、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还剩几根
2
3
……
……
……
3)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4)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出示: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1、出示10÷2
1)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
分给几个人
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生独立列式)
思考: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读一读: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用小棒摆一摆。
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把表格填完整。
交流。
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填写算式,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13÷4=(个)……(根)
14÷4=(个)……(根)
15÷4=(个)……(根)
16÷4=(个)
8、总结
比较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
余数都比除数小。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题(1),请学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将括号填写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过程。
问:为什么剩下的2个圆片不再分一份?
填写算式,指名板演,说说算式中各个数的意思。
3、完成想想做做3
让学生看看图填算式。
4、完成想想做做4
说一说每道算式中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再读一读。
师小结。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学生口算。
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
思考: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
2)出示题(2),学生分一分,再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问:为什么有余数?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图,请学生说说图意,再出示(1)(2)题。
2)生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 =3(瓶)……2(朵)与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2)说明: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列式。(板书:10÷3)
问:最多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板书: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说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及算式的含义。
学生说说图意。
根据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说一说每道算式中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再读一读。
补充习题
板书: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2=5 10÷3 =3(人)……1(根)
余数
读作:10除以3等于1
教学反思:
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
还剩几根
2
5
0
3
3
1
4
5
6
3、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问: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哪几种?
有剩余的情况出现时,你们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下去呢?
4、交流
1)问: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