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过关检测: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含答案)[ 高考]

合集下载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3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3 Word版含解析.doc

[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颓.唐(tuì)啼.叫(tí)缔.造(dì)挣.脱(zhènɡ) 神妪.(yù) 沤.肥(òu)怄.气(òu) 讴.歌(ōu) 蛟.龙(jiāo)渐.染(jiàn) 谄.媚(xiàn) 粗犷.(kuànɡ)【答案】“颓”应读tuí,“渐”应读jiān,“谄”应读chǎn,“犷”应读ɡuǎnɡ。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B.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的时间C.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D.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解析】D项,“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李凭中国....弹箜篌B.三峡星河影动摇C.人事..处..音书漫寂寞D.女娲炼石补天【解析】A项,“中国”,古义为“国中,指国都长安之中”;今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B项,“动摇”,古义为“摇曳不定”;今义为“不稳固,不坚定”。

C 项,“人事”,古义为“交游”,今义为“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答案】 D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 ________________,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十二门前融冷光,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鹿门月照开烟树,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3)________________,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李凭箜篌引》) ________________,风流天下闻。

(李白《赠孟浩然》)(4)吴质不眠倚桂树,________________。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课时作业15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课时作业15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三单元李凭箜篌引一、基础巩固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颓唐(tuì)啼.叫(tí)缔.造(dì)挣.脱(zhènɡ)B.神妪.(yù) 沤.肥(òu) 怄.气(òu) 讴.歌(ōu)C.蛟.龙(jiāo) 渐.染(jiàn) 症.结(zhēnɡ) 毗.邻(pí)D.谄.媚(xiàn) 信笺.(jiān) 粗犷.(kuànɡ) 剔.除(tī)解析:A项,“颓”应读tuí;C项,“渐”应读jiān;D项,“谄”应读chǎn,“犷”应读ɡuǎnɡ。

答案: B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B.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的时间C.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D.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解析:D项,“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

答案: D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李凭中国....弹箜篌B.三峡星河影动摇C.人事..音书漫寂寥D.女娲炼石补天..处解析:A项,“中国”,古义为“国中,指国都长安之中”;今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B项,“动摇”,古义为“摇曳不定”;今义为“不稳固,不坚定”。

C项,“人事”,古义为“交游”;今义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答案: D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彩纯粹妍媸毕露言简意赅B.琐屑意蕴稗官野史千锤百练C.辉煌惶恐道听途说融会贯通D.衰落衷情街谈巷语惨酷无情解析:A.彩—采;B.练—炼;D.惨—残。

答案: 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第三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单元质量检测:第三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沏.茶(qì)雕栏玉砌.(qì)博闻强识.(zhì)锲.而不舍(qiè)B.撙.节(zǔn) 折冲樽.俎(zūn)否.极泰来(pǐ) 夙.兴夜寐(sù)C.淬.火(cuì) 荟萃.(cuì)犄.角(jǐ) 掎.角之势(jī)D.蛟.龙(jiāo) 矫.揉造作(jiǎo)孺.子(rǔ) 相濡.以沫(rú)解析:A项,“沏”读qī。

C项,“犄”读jī,“掎”读jǐ。

D项,“孺”读rú。

答案:B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宵衣旰食侯门似海事必恭亲装潢B.钟鼓馔玉繁文缛节天资聪慧目眩C.虚与委蛇云销雨霁誓不两立蛾眉D.骨骾在喉渡过难关彬彬有理蚊蚋解析:A项,恭-躬。

C项,誓-势。

D项,骾-鲠,理-礼。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径自B.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惩罚C.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拉开弓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招引解析:A项,即,就。

B项,悔恨。

C项,弹奏。

答案:D4.下列对诗歌的评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开始看似只涉及人生感慨,政治色彩极浓,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故而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B.杜甫《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人在对三峡美景的欣赏中深蕴着悲壮深沉的感情,为后人所称道。

C.《李凭箜篌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仅对乐器及其效果进行描摹,并未直观评价,但全篇又处处表现出诗人的情思。

D.周邦彦的《苏幕遮》,写乡思之情,亦写荷之情态,情景交融,自然清新。

解析:结合主旨领会。

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正确的一组是( )我们考察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看渗透在大多数民众心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这些观念怎样转化为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形成或推动或阻碍历史前进的实际力量。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话说《诗经》之“风”①“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簇新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说明:“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白“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②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

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事实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事实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兴奋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来说明以及教化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3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素质升级检测(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3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素质升级检测(含答案)

第三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 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将.(jiānɡ)进酒 欢谑.(xuè) 瘦蛟.(jiāo) B .神妪.(yú) 溽.(rù)暑 车错毂.(ɡǔ) C .躐.(liè)余行 左骖殪.(yì) 絷.(zhí)四马 D .挟.(jiā)秦弓 塞草腓.(féi) 乱飐.(zhǎn) 【答案】 C(A 将:qiāng ;B 妪:yù;D 挟:xié)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朝如青丝 钟鼓撰玉 径须沽取B .三峡星河 音书寂廖 吴丝蜀桐C .女娲练石 雕栏玉砌 侵晓窥檐D .单于猎火 百越文身 车驾銮舆【答案】 D(A 撰—馔;B 廖—寥;C 练—炼)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旌蔽日兮敌若云.云.青青兮欲雨 B.⎩⎪⎨⎪⎧ 作《燕歌行》以示.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C.⎩⎪⎨⎪⎧ 因.而和焉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犹自音书.滞一乡旅夜书.怀 【答案】 A(两个“云”都是“云彩”之意)4.下列对本单元文学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诗人很多有“别号”的,如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李贺被称为“诗豪”等。

B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和王维、孟浩然、岑参、李颀等形成了一个著名的边塞诗派。

C .《国殇》是屈原的组诗《九歌》中的一篇,《九歌》共九篇作品,故名《九歌》。

D.“汉高祖”是刘邦的庙号,是死后才称的,活着的时候并没有这个称呼。

睢景臣并非不懂这个,他故意以一个乡民的口吻这样写,有嘲讽之意。

【答案】D(A李贺被称为“诗鬼”,诗豪是刘禹锡;B王维、孟浩然是田园诗人;C《九歌》十一篇作品)二、(9分)5.下面对《国殇》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苏幕遮+Word含答案

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苏幕遮+Word含答案

第三单元自主赏析苏幕遮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阁.(ɡé)夜雪霁.(jì)渔樵.(jiāo)B.箜篌.(hòu) 女娲.(wā) 神妪.(yù)C.瘦蛟.(jiāo) 玉砌.(qì) 溽.(rù)暑D.宿.(xiù)雨小楫.(jí) 芙蓉浦.(pǔ)【解析】A樵:qiáo;B篌:hóu;D宿:sù。

2.下列句子中的“鼓”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BE)A.五更鼓.角声悲壮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微风鼓.浪,水石相搏D.虎鼓.瑟兮鸾回车E.齐人三鼓.【解析】BE:击鼓。

3.下面对《李凭箜篌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高秋”二字,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更写出了美妙的乐曲声所表达的一种清洁澄澈的高远境界。

B.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进一步描述乐曲声的美妙,交代乐曲的来源,造成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C.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直接描写乐声,运用形象化的比拟,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

D.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这两句实写听曲感受,生动地表现了乐曲声的感人力量。

【解析】虚写。

4.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65994173(B)A.《虞美人》乃李煜绝笔词。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降宋,被迁汴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赋此词,且于生日(即七夕)演唱。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2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2Word版含答案.doc

自主赏析阁夜李凭箜篌引 虞美人苏幕遮•OEM• • « DARIAOXUNLIAN QUSHUAf^CJJA. 人事音书漫寂寥B. 李凭中国弹箜篌C. 夷歌数处起渔樵.D.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解析:A 项,人事:交游;B 项,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D 项,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50710022)A.B.、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 ,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B.空山空闲 空白点 目空一切 C.露水露天 花露水 不露声色 D.互相相对 相对论 相机行事 解析:A项,ju e ,ju e ,ji a o,ji a o;BK ,k o ng,k o ng,k o ng,k o ng;C 项,均读 l u ;D 项,xi ang ,xia ng,xi a ng,xi a ng 。

答案:C2.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岁暮渔樵 云霄 天崖海角 B.颓唐箜篌 装潢 练石补天 C.女娲描摹 冗长 雕栏玉砌 D.溽暑 窥视 编缉 远见卓识解析:A 项, “崖”应为“涯”;B 项,“练 ”应为“炼” ;D 项,“缉”应为“辑”。

五更鼓角 A.角色角斗 独角兽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 ,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D.解析:冃项,副词,应该/动词,响应。

A项,疑问代词,什么。

C项,副词,偏指一方。

D项,动词, 擎起、举起。

5.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更鼓角声悲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昆山玉碎凤凰叫,。

(3)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娲炼石补天处,。

⑷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⑸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5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5 Word版含解析.doc

[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宿.将宿.舍星宿.宿.命论B.辅.助浦.口胸脯.惊魂甫.定C.舟楫.编辑.缉.拿缉.鞋口D.燎.原潦.倒寮.房眼花缭.乱【解析】A项,“星宿”的“宿”读xiù,其余读sù;B项,“辅”“甫”读fǔ,“浦”读pǔ,“脯”读pú;C项,“缉拿”的“缉”读jī,“缉鞋口”的“缉”读qī,其余读jí;D 项,都读liáo。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梦入芙蓉浦.浦:水边B.叶上初阳干宿雨..宿雨:昨夜下的雨C.侵.晓窥檐语侵:侵犯D.燎沉香,消溽暑..溽暑:潮湿的暑气【解析】C项,“侵”,渐近。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石破.天惊.逗秋雨(使动用法,使……破;使……惊)B.露脚斜飞湿.寒兔(意动用法,使……湿)C.小楼昨夜又东风..(名词作动词,刮起东风)D.叶上初阳干.宿雨(形容词作动词,晒干)【解析】B项,应为“使动用法”。

【答案】 B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侵晓窥檐语。

(周邦彦《苏幕遮》) 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2)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

(杜甫《阁夜》)(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周邦彦《苏幕遮》) ________________,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李凭箜篌引》)(4)五月渔郎相忆否?________________,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答案】(1)鸟雀呼晴天生我材必有用(2)水面清圆三峡星河影动摇(3)故乡遥何日去梦入神山教神妪(4)小楫轻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阅读提升层次(B)](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5~6题。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4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4 Word版含解析.doc

[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玉砌.(qì)强劲.(jìn)订.正(dīnɡ)择.菜(zhái) 罗衾.(qīn) 似.的(sì)刹.那(chà) 挫.折(cuò) 一晌.(shǎnɡ)蜕.变(tuì) 连累.(lèi) 马匹.(pǐ)【答案】“劲”应读jìnɡ,“订”应读dìnɡ,“似”应读shì,“累”应读lei。

2.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解析】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

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无语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把握语序的能力。

正确语序应为:A项,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B项,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D项,自古多情伤离别。

【答案】 C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2)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其二)》](3)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3.3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3.3 含答案

推荐作品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阴霾.(lí) 絷.拘(zhí) 怨怼.(duì) 揪捽.(zuó)B.罗襦.(rú) 飘飐.(zhàn) 瀚.海(hàn) 单.于(chán)C.玉箸.(zhù) 美姝.(zhū) 枭.雄(xiāo) 奚.落(xī)D.詈.骂(lì) 攻讦.(jié) 谄.媚(chǎn) 鞍鞯.(jiān)项,“霾”应读“mái”;B项,“飐”应读“zhǎn”;C项,“姝”应读“sh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搅拌磕磕绊绊奋勉愤发有为B.激流激流勇退身世奋斗终生C.褒贬针砭时弊倍增备受欢迎D.坟茔晶莹剔透坦然坦露心迹项,“愤发有为”应为“奋发有为”;B项,“激流勇退”应为“急流勇退”;D项,“坦露心迹”应为“袒露心迹”。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车错毂兮短兵.接兵:士兵。

援.玉枹兮击鸣鼓援:拿、握。

B.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扌从:击打。

山川萧条极.边土极:尽头。

C.惊风乱飐.芙蓉水飐:吹动。

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惩罚。

D.你身须.姓刘须:应该。

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耽:嗜好。

项,“兵”意为“兵器”;B项,“极”意为“穷尽”;C项,“惩”意为“悔恨”。

4.下列诗句中,不是以乐景写哀情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10025)A.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C.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D.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B、C三项,均为以乐景写哀情;D项,以哀景写哀情。

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素质升级检测3+Word含答案

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素质升级检测3+Word含答案

第三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 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 旌蔽日兮敌若云.云.青青兮欲雨 B.⎩⎪⎨⎪⎧ 作《燕歌行》以示.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C.⎩⎪⎨⎪⎧ 因.而和焉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犹自音书.滞一乡旅夜书.怀 【解析】 两个“云”都是“云彩”之意。

2.下列对本单元文学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198( D )A .唐代诗人很多有“别号”的,如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李贺被称为“诗豪”等。

B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和王维、孟浩然、岑参、李颀等形成了一个著名的边塞诗派。

C .《国殇》是屈原的组诗《九歌》中的一篇,《九歌》共九篇作品,故名《九歌》。

D .“汉高祖”是刘邦的庙号,是死后才称的,活着的时候并没有这个称呼。

睢景臣并非不懂这个,他故意以一个乡民的口吻这样写,有嘲讽之意。

【解析】 A 李贺被称为“诗鬼”,诗豪是刘禹锡;B 王维、孟浩然是田园诗人;C 《九歌》十一篇作品。

3.“青山”是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但表示的含义不同。

有的表示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意思,有的是故乡的象征,有的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下列诗句中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65994199( CD )A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B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C.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D.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解析】CD两项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4.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5994200(B)A.六军,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天子有六军。

B.四纪,为四十年。

古代以岁星(木星)绕天运行一周为一纪,一纪十年。

C.理学,是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课时作业13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课时作业13 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将进酒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qiānɡ)呼儿将.出(jiānɡ)将.领(jiànɡ)B.馔.玉(zhuàn ) 编撰.(zhuàn) 纂.辑(zuǎn)C.欢谑.(xuè) 虐.杀(nüè) 疟.子(nüè)D.烹.饪(pēnɡ) 享.受(xiǎnɡ) 亨.通(hēnɡ)解析:C.“疟子”中的“疟”应读yào。

答案: C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生得意需尽欢B.天生我才必有用C.径须沽取对君酌D.与尔同消万古愁解析:A.需—须;B.才—材;D.消—销。

答案: C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将.进酒(请)B.钟鼓馔玉..不足贵(美好的饮食)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的意思)C.陈王..昔时宴.平乐(以前的大王。

陈,时间久远的。

宴,宴会)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

谑,玩笑)D.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就,即。

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与尔同销.万古愁(销,同“消”,使不复存在)解析:C.“陈王”这里指曹植。

答案: C4.下列句子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C.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解析:D项,烹羊宰牛/且/为乐。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朝如青丝暮成雪B.会须一饮三百杯C.钟鼓馔玉不足贵D.与尔同销万古愁解析:C.项为借代,其它的均为夸张。

答案: 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课时作业17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课时作业17 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苏幕遮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宿.将宿.舍星宿.宿.命论B.辅.助浦.口胸脯.惊魂甫.定C.舟楫.编辑.缉.拿缉.鞋口D.燎.原潦.倒寮.房眼花缭.乱解析:A项,“星宿”的“宿”读xiù,其余读sù;B项,“辅”“甫”读fǔ,“浦”“脯”读pǔ;C项,“缉拿”的“缉”读jī,“缉鞋口”的“缉”读qī,其余读jí;D项,都读liáo。

答案: 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梦入芙蓉浦.浦:水边B.叶上初阳干宿雨..宿雨:昨夜下的雨C.侵.晓窥檐语侵:侵犯D.燎沉香,消溽暑..溽暑:潮湿的暑气解析:C项,“侵”,渐近。

答案: C3.下列词语中的词类活用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石破.天惊.逗秋雨(使动用法,使……破;使……惊)B.露脚斜飞湿.寒兔(意动用法,使……湿)C.小楼昨夜又东风..(名词作动词,刮起东风)D.叶上初阳干.宿雨(形容词作动词,晒干)解析:B项,应为“使动用法”。

答案: B4.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清秀山清水秀千金千斤重担B.衣襟衣锦还乡停止停滞不前C.急风疾风劲草风声谈笑风声D.违犯违反纪律申明郑重声明解析:谈笑风生。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这样做,你不感到羞愧吗?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这家伙私下刻了一个某某行政助理的印章,凑齐了一身行头,马上就拿着鸡毛当令箭.......,耀武扬威起来了。

D.自打两个女儿先后出嫁,这屋里就剩老人一人守着空荡荡的房子,闲着无事想找个人唠叨两句都不行,心里头呀,可真是拔得萝卜地头空.......,闷得慌啊。

解析:A.“无动于衷”指内心没有受到任何触动,多形容对该关心的事毫不关心;B.“雨后春笋”指新事物大量出现,带有褒义,而垃圾食品厂不是新事物;C.“拿着鸡毛当令箭”比喻玩弄权术,以假充真,公开发号施令;D.“拔得萝卜地头空”比喻还清了债务后,心情轻松。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课时作业18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课时作业18 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絷.马(zhí)旌.旗(jīnɡ)阴霾.(lí)玉袍.(fú)B.左骖.(cān) 逶迤..(wēi yí) 犀.甲(xī) 薜荔.(lì)C.玉箸.(zhù) 銮舆.(yú) 乱飐.(zhān) 拽埧.扶锄(jù)D.瀚.海(hàn) 小觑.(qū) 旌旆.(pèi) 绣罗襦.(rú)解析:A项中“阴霾”的“霾”应读mái;C项中“乱飐”的“飐”应读zhǎn;D项中“小觑”的“觑”应读qù。

答案: B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犀甲左骖魂魄旌旆B.渤海逶迤草腓萧条C.绝域玉箸薜荔画眉D.遮鸪罗襦田契施礼解析:D项中“遮鸪”应为“鹧鸪”。

答案: D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刃伤:被刀剑砍伤B.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C.但有的差使无推故...无推故:没有推辞的缘故D.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私准除:暗地里扣除解析:C项中的“无推故”指“不得借故推托”。

答案: C4.下列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战事惨烈啊神灵震怒,战士们壮烈牺牲啊尸首弃于原野。

B.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身已死亡啊英灵不泯,将士们魂魄威武不屈啊也是鬼中英雄。

C.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战士们本来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赏赐。

D.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我被贬谪到这落后的南越蛮荒之地,与友人音信不能相通。

解析:D项,应为“五人一同被贬谪到南越”,不仅仅是“我”。

答案: D5.下列诗句不是以乐写哀的一项是( )A.寥落古行宫,宫女寂寞红。

高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单元测评: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单元测评: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三单元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马身人首》(罗丹)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课时作业14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课时作业14 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阁夜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雪霁.(jì) 侪.辈(qí)天涯.(yá)悬崖.(yá)B.渔樵.(qiáo) 挣.脱(zhènɡ) 寂寥.(liáo) 创.伤(chuānɡ)C.朔.漠(shuò) 回溯.(sù) 攻讦.(jié) 囹圄.(wǔ)D.泾.渭分明(jìnɡ) 发酵.(xiào) 信笺.(jiān) 角.色(jué)解析:A项,“侪”应读chái;C项,“圄”应读yǔ;D项,“泾”应读jīnɡ,“酵”应读jiào。

答案: B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景色B.天涯霜雪霁.寒宵霁:雪止C.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徒然,白白地D.吴楚东南坼.坼:分裂,引申为划分解析:A项,“景”同“影”,日光。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夷歌数.处起渔樵(数词,几,几个)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名词,数目,数量)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名词,几率)范增数.目项王(副词,屡次)C.岁暮阴.阳催短景(名词,指晚上)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名词,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D.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形容词,阴冷)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副词,暗中,暗地里)解析:B项,“则胜负之数”的“数”为名词,命运。

答案: B4.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B.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廖。

C.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A.霄—宵;B.廖—寥;C.常—长。

答案: D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说,霜雪初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面对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B.“五更”二句的妙处在于: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的表现出来。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1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11 Word版含解析.doc

[基础巩固层次(A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君不见高堂..(高大的厅堂)明镜悲白发 ②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 ③钟鼓馔玉..(zhuàn yù,这里指美好的饮食)不足贵 B .①将.(jiān ɡ,请)进酒,杯莫停 ②但.(只)愿长醉不愿醒 ③呼儿将.(qiān ɡ,请)出换美酒 C .①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玩笑) ②径须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卖)取对君酌 ③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平乐 D .①请君为我倾.(侧)耳听 ②会须..(应当。

会,意为应当;须,意为必须)一饮三百杯 ③主人何为..(为什么)言少钱 【解析】 B 项,①应读qiān ɡ;③应读jiān ɡ,拿。

C 项,②“沽”这里指买。

D 项,②“会、须”都是“应当”的意思。

【答案】 A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君不见/高堂明境/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C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解析】 A 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为.击破沛公军 D.⎩⎪⎨⎪⎧将进酒,杯莫.停莫.使金樽空对月 【解析】 A 项,“尔”,均为代词,你。

B 项,“但”,均为副词,只。

C 项,“为”,句中助词,无实义;介词,替、给。

D 项,“莫”,均为副词,不要。

【答案】 C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2)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单元检测(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孔孟毕竟是两家孔孟被“硬捏合拢”说,是施蛰存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

仅凭这一点,即可知施先生对古代文史的造诣非同一般。

施蛰存说:“孔孟思想,是一种思想,还是两种思想?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孔孟思想,毕竟还是两家。

”(施蛰存《闲话孔子》)施先生给出的这个答案,是能使人信服的。

(施文中说是司马迁捏合了孔孟二家,这一点恐怕是弄错了。

)以我之肤浅,也能列举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的若干区别。

例如,孔子衡量人的价值的“尺”是爵位,在孔子那边,是以爵位上下定人之尊卑的;孟子衡量人的价值却有爵、齿、德三把标尺;孔子之“仁”关注的是“礼”,重在束“下”,孟子之“仁”关注的是“民”,重在规“上”;孔子的“四绝”(《论语·子罕第九》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偏重天理,而孟子的“四端”(《孟子·公孙丑上》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偏重人性。

仅此三条,便可证实“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哪怕是被合称为“孔孟之道”的孔与孟也都“自成一家”。

当然,孔子与孟子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

其一,他们都“法先王之道”,缺陷是不能与时俱进;其二,他们都“行仁义之化”,缺陷是对“利”的绝对排斥;其三,他们的那一套都不见容于当世,故有“仲尼菜色陈蔡”而“孟轲困于齐梁”。

孔子与孟子还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他们对于“法先王之道,行仁义之化”,都有一种“当仁不让”的使命感。

孔子困于匡邑之时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孟子则是在离开齐国的时候对充虞说:“五百年必定有称王天下的人兴起,其间必定有著名于世的贤人。

周兴起以来已有七百多年,上天如果想安抚治理天下,当今之世除了我还会是谁呢?”两者相比,孔子说得比较含蓄,孟子说得比较直露。

但对于孟子来说,这并非狂言。

例如,“仁义之化”而为“仁政”,“先王之道”而为“王道”,或许就是他对儒家文化的贡献,至少在《论语》之中,未必能够找出这两个概念。

由此观之,将孔子与孟子都归入儒家,未必有错。

但我们现在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不能什么事情都只注意合,而不学会分。

合的好处是易记,一下子记住了两个“子”,要用时一言以蔽之,仿佛占了大便宜;然而,你真想要了解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那还是要分开剖析才行。

既能综合,又能分析,庶几可算得研究。

如果只会笼而统之地说个大概,那只能蒙人蒙己罢了。

现在有些自称搞国学的,看似无所不通,其实也就知道些笼而统之的“蒙法”,从不肯下工夫深入进去。

对这种学问,我们要警惕。

(选自《文汇报》2010年8月9日)1 作者认为“孔孟毕竟是两家”,下列不能成为他的依据的一项是()。

A.孔子和孟子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和尺度是不一样的。

B.孔子和孟子在“仁”上的关注内容和约束对象不相同。

C.孔子和孟子的政治主张和具体的人生遭遇是不相同的。

D.孔孟二人在重天理还是重人性上的认识是不相同的。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孔子相比,孟子在认识评价人的价值标准上要多元化一点。

B.孔子和孟子思想上都具有保守性,都很难被当时当权者接受。

C.孔子和孟子在宣扬礼教、仁政上具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D.孔子含蓄,孟子直露,但是他们对儒家文化的贡献是同样大的。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孟被‘硬捏合拢’说”的提出,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施蛰存在古代文史上的造诣。

B.施蛰存认为是司马迁捏合了孔子和孟子两人的思想成为一种思想,这个观点能使人信服。

C.《论语》中找不出“仁政”“王道”这两个概念,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孔孟具有相同之处。

D.将孔子与孟子都归入到儒家是现在研究国学的人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我们都需要警惕。

二、课内文本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5题。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4 这首诗中,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与凄凉身世之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试作具体分析。

(4分)5 请找出诗中哪几个地方用了典故,试举其中一例分析其用典的妙处。

(3分)三、课外文本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6~7题。

(8分,每小题4分)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6 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7 结尾两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在写法上有何新意?(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8分,每小题4分)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8 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慨?9 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8分,每小题4分)一丛花溪堂玩月作陈亮①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桹②?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

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③。

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著名词人,倡言恢复中原,数次因言获罪。

②鸣桹: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的声音。

③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

潇湘:湘水之神。

10 此词写景历来为后代词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绘出这一幅美景?11 指出下阕中“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

表达题(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 (2011·天津高考,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13 (2011·湖南高考,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B.微博一经推出,就以其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它正有力地介入我们的社会生活。

C.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即使明知要失败、要毁灭②可见,悲剧精神是通过意志、勇气和自由褒扬一种精神胜利的状态③而不是着眼那真切的胜败④而不是悲观失望和消极颓废⑤也要满怀希望地去拼争⑥悲剧精神的精髓应是对人生遭际的反抗____________。

但是中国民族求安求稳的心理却给古典悲剧续上了一个个“好”结局。

于是本欲以悲剧鼓舞生命的反抗与壮伟,却又无奈地落入了世俗的幸福之中。

A.②①③⑤④⑥B.⑥③①⑤②④C.②①⑤④③⑥D.⑥④①⑤②③15 请拟两条以“注意交通安全,拒绝酒后驾驶”为主旨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每条不超过20字)(5分)16 下面是教师指导态度与学生反应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就“指导态度和敌对情绪的关系”问题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6分)M型相当于慈祥、亲切的教师;P型相当于严格要求的教师;PM型相当于教学热心又严格要求的教师;Pm型相当于近乎放任自流的教师。

请就上图情况用两句话作结论。

五、作文(60分)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只蜗牛,计划干一番事业。

它想向东去攀登泰山,计算一下却要走3 000多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和汉水,计算一下也要走3 000多年。

想想自己的寿命,不过朝暮之间,于是它不胜悲哀,最终枯死在蓬蒿秆上。

树林中的小动物知道了,聚集在一起议论这件事。

蚂蚁说:“呵呵,不自量力的小蜗牛,自作自受。

”蜜蜂说:“脚踏实地最重要,不能好高骛远。

”云雀悠然神往:“到泰山去,不错的主意,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看来,梦想真是个好东西。

”狐狸想:“这只小蜗牛,如果不自怨自艾,果真向东爬去,现在会是什么情景呢?”……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 答案:C2 解析:“对儒家文化的贡献是同样大的”一说,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D3 解析:B项,作者只是认可“孔孟思想,毕竟还是两家”这个观点,并没有提到认可“司马迁捏合了孔孟二家”这个观点。

C项,找不出“仁政”“王道”这两个概念是说明孟子对儒家文化的贡献。

D项,原文是“将孔子与孟子都归入儒家,未必有错”,作者并没有说这是教训,只是说要从中吸取教训。

答案:A4 参考答案:以“鼓角”“野哭”写乱世之音,以星影“动摇”暗写乱世之象,都寄托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在这样的景况下,他独处天涯,远方亲友音信全无,这自然又勾起了身世凄凉之感,然亦无可奈何,只能“强移栖息一枝安”而已。

5 参考答案:“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卧龙跃马终黄土”三句用典。

如“三峡”一句表面写夜中所见,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联系典故出处,便可以认识到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是“百姓劳于兵革”,诗人深以为忧。

诗人用典之妙在于事与诗中意境合为一体,而使人不觉得这是用典。

6 参考答案:具体景象有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愁苦的原因是“无侣”(或“单栖”)。

7 参考答案:结尾两句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8 参考答案: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

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又无可奈何的感慨。

9 参考答案:(1)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2)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故山”)。

10 参考答案:(1)以动写静或动静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