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五校教育联谊会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联考(语文)
2016合肥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又如,古人为了做学问或学习的方便,经 常将从看到的书籍和资料中摘录出的有用内容 分门别类编为类书。这些类书,有的是为自己 用的,有的是为别人编的,或者是奉皇帝命令 用公费开馆编纂的。很多类书的资料来源和引 文都不注明出处,除了一些现成的诗文或整段 资料有时会提一下作者或书名外,一般就按内 容编入不同的类别。但要知道,这种类书的编 纂,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都不会有什么著作 权,更拿不到稿费,只要编得质量高,就会博 得“嘉惠学林”的赞誉,就是被引用的人也不 以为忤,而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范宗尹常徇私情,用人不善。他担任宰 相,重人情,轻法度,任用李弼孺、魏滂等贪 腐残暴之人,并包庇与自己私交甚好的官员。
D.范宗尹宦海沉浮,权变不足。他向皇帝 提请举行讨论之事,本来已经获得秦桧的赞同, 后来反遭秦桧背弃和排挤,最终罢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 译文:
B.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 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 ∕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 守鲜能久存者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合肥2015年高三一 模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合肥2015年高三一模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安徽高考试题0119 1958合肥2015年高三一模语文考试试卷第Ⅰ卷1答案:B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A 第一段第二行至第三行““仁”为人格完成的德性理想,“礼”则为涵养德性的伦理秩序,二者构成了一个君子型的伦理道德体系。
”C第一段倒数三行。
“宋明理学进而将礼教的尊卑等级秩序神圣化,其“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原则,集中彰显了理学之反人道的本质。
至此,孔子“仁者爱人”的人道原则遂被反人道的“吃人的礼教”所扼杀。
”D第一段第六行。
“汉后……儒家礼教的宗法封建性伦理得以强化,……,儒家仁学之人文性的君子理想和礼教之封建性的臣民伦理的紧张亦更趋深化。
”2答案:C解析: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A 并未叙述原因 B并未叙述具体表现 D并未叙述其形成原因。
3答案:B解析: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B 原文见第二段“儒家文化所附丽的农业经济,家族社会和专制政体,在西方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公民文化的侵蚀下渐次解体,儒教亦随之陷入失堕的境地”可见这不是儒学危机的主要体现,而是经济基础。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C 害:利害关系。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能力层级为BA项,于是,就。
B项,来,表目的;用来,凭借。
C项,作;成为。
D项,所字和动词形成名词性结构;“为……所”表被动。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项,“其后五代”错,原文为“自穷蝉至舜”。
(C项,“位列八仙”疑有误,原文为“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
)7 (1)你是平民,名声竟被我知道了,不是平日里道德显著怎么会这样?(2)天子知道李白不能够留下来做官了,就赏赐他许多财宝让他走了。
(3)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
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浔阳(今江西九江),因为某一件事获罪下狱。
人教版2015-2016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审题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A.偌.大nuó踯躅..zhízhú商榷.qiè猗.郁yīB.裨.益bì訾詈..zìlì蜕.变tuì蕈.菌xùnC.咀.咒zǔ敛裾.jù肄.业yì相勖.xùD.弥.除mǐ赍.钱jī椽.笔chuán 磐.石pán2.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道.芷阳间行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 交广市.鲑珍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B. 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秋以为期B.高余冠之岌岌兮C.客有吹洞箫者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________。
②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________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③虽然华尔街对苹果在上个季度的业绩给出“表现平平”或者是“失望”的评价,但苹果仍是美国最盈利的公司,其他竞争对手难以________。
A.鱼目混珠息息相关望其项背B.鱼龙混杂息息相关望尘莫及C.鱼目混珠休戚相关望尘莫及D.鱼龙混杂休戚相关望其项背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日的四川大学以江河奔涌之势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推动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群。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与答案 高一语文
全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语文 2016.1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三篇选文,完成1-9题。
【选文一】江南园林之美(节选)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着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也有着玲珑剔透、格调雅致的江南园艺,从而被举世公认为世界艺术之瑰宝。
②江南园林大多是在城市中或近郊之处营造起来的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大多为封建时代的官员、文人、士大夫所筑,是他们生活起居和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有着供人居住和休闲的功能。
③江南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景物和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汇集了绘画、诗词、建筑艺术等诸多元素,讲究立意,注意意境,追求一种诗情画意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尽管它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但在布局上讲究完整、自由、朴素建筑,厅堂的随意安排,结构上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的那种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
色彩上的栗色、墨结等偏冷的色调讲究明丽与幽深,使得江南的园林有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艺术趣味。
可以说江南园林是“立体的画,形象的诗”。
④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
园林的主体是自然风光,亭、台、楼、阁的参差,廊房的宛转曲折,在物质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江南园林的布局,尤其注重整体关系“园林妙处,在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对称”。
清代文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也谈到园林的布局:“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截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这种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江南园林更是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更注重诗画情趣,意境创造,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所以,在园林艺术中有“绘画乃造园之母”之说,如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充分体现园林艺术的特征。
【名师解析】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名师解析】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和位育”伦理观所内在涵具的“时中”“权变”原则,无论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人际关系,还是我们个人的立身处世,都不啻是一种极好的价值抉择。
它强调灵活变通,又不失准则,不违背规律,强调因时因地因物的变化,合宜适度地处理问题。
②儒家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随着时间的运行而不断发展变化,因而人的行为也必须适应这发展变化。
合乎这一规律的,则谓之:“时中”。
《中庸》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时中”,就是按照事物与时发展的实际情况去把握与之相应的适中之道;“无忌惮”,则是不管事物与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单凭自己主观之愿,无原则地肆意妄行,无所顾忌,如此也必难免陷入“过”与“不及”之错误两端。
故《易•艮彖》云:“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安徽省淮南市示范高中五校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不分版本
安徽省淮南市示范高中五校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不分版本安徽省淮南市市级示范高中五校联考高一语文试卷〔总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经过几番曲折,我们开始懂得:对于伟大的文化传统,不能掉以轻心,要尊重,甚至敬畏。
古人讲汉字创始,出现“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的神秘、壮丽景象,饱含着敬畏。
近代改革方块字的设想,出于可贵的勇气,但逐渐被时代否认。
今后随着国力增长,汉字的优越性以及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将与时俱增。
说到书法,追究书法的根源,又出于对汉字的尊崇,至少让我们取得一种共识,便是书法创造必以汉字为根底。
字体是书体的根基,但把二者等同起来,以字体当书体,便无所谓书法;假设把二者割裂开来,书法不复存在。
汉字最根本的功用是表意,不能想象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可以离开文字传承。
文字传承文化,文字本身是工具又不仅止于工具。
文字自身构成庞大的文化体系,与全部中华文明融为一体。
鲁迅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着重从美学意义上谈中国汉文字。
中国文字的“意美〞,经长期历史积淀变得丰富深厚,汉字具有多义性、不确定性,蕴涵着本民族的美感。
时下网络流行大量的新词语,肯定有许多词语生命力缺乏,转瞬即逝,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美学底蕴。
20世纪50年代初期,很重视语言的纯洁性,单为一个“搞〞字引起不少争议,后来“搞〞站住脚了,属中性,但用于“搞笑〞“恶搞〞还有点味儿,恐怕不会用于诗词、美文。
当前对待网络语言,赶时髦者多,以严肃态度进行自由讨论者极少见。
不要怕“保守〞或“激进〞,历史会作出公正的裁定。
“音美〞与“形美〞直接被人的特定的感官——耳、目所接受。
“音美〞集中表达在传统的诗、词、歌曲、戏剧中;其余各种文体倘内含节律、音韵的美,也会令人击节称赏。
2015年合肥一模答案
合肥市 2015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9分)1.D2.C3.B4.B5.D6.D 15.D 16.B 17.A翻译:二十四年(前636)春天,秦国派人告诉晋国大臣,要送重耳回国。
晋国答应了,于是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
二月,重耳登位成为晋君,这就是晋文公。
文公派人杀了子圉[yǔ]。
子圉就是晋怀公。
这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带,借助狄人的军队攻打襄王,襄王出逃,住在郑国。
(前635),周襄王派人向晋国、秦国通告了发生祸难的情况。
秦缪公率兵帮助晋文公护送周襄王回朝,杀死襄王的弟弟带。
二十八年(前632),晋文公在城濮打败楚军。
三十年(前630),缪公帮助晋文公包围了郑国。
郑国派人对缪公说:“灭掉郑国,其结果是使晋国实力增强,这对晋国是有利的,而对秦国却无利。
晋国强大了,就会成为秦国的忧患。
”缪公于是撤军,返回秦国。
晋国也只好撤军。
三十二年(前628)冬,晋文公去世。
郑国有个人向秦国出卖郑国说:“我掌管郑国的城门,可以来偷袭郑国。
”缪公去问蹇叔、百里傒,两个人回答说:“路经数国地界,到千里之外去袭击别人,很少有占便宜的。
再说,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的人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呢?不能袭击郑国。
”缪公说:“你们不懂得,我已经决定了。
”于是出兵,派百里傒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
军队出发的那天,百里傒、蹇叔二人对着军队大哭。
缪公听说了,生气地说:“我派兵出发,你们却拦着军队大哭,这是为什么?”二位老人说:“为臣不敢阻拦军队。
部队要走了,我俩的儿子在军队中也将前往;如今我们年岁已大,他们如果回来晚了,恐怕就见不着了,所以才哭。
”二位老人退回来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的部队如果失败,一定是在殽山的险要处。
”三十三年(前627)春天,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穿过晋国,从周朝都城北门经过。
周朝的王孙满看见了秦国的军队以后说:“秦军不懂礼仪,不打败仗还等什么!”军队开进到滑邑,郑国商人弦高带着十二头牛准备去周朝都城出卖,碰见了秦军,他害怕被秦军杀掉或俘虏,就献上他的牛,说:“听说贵国要去讨伐郑国,郑君已认真做了防守和抵御的准备,还派我带了十二头牛来慰劳贵国士兵。
合肥高一期末考试卷语文
合肥高一期末考试卷语文合肥高一期末考试卷-语文一、选择题(共60分)1. 下列作品中,是明清小说代表作之一的是()。
A.《红楼梦》B.《水浒传》C.《西游记》D.《三国演义》2. “夜深霜重、酒壮人醒,炉灶挈生绿蜡灯,到床竹席一同铺。
”这句诗描写了哪个节日的氛围?A. 端午节B. 中秋节C. 元宵节D. 春节3.《庐山谣》是谁的作品?A. 杜牧B. 李白C. 白居易D. 杜甫4. 下列诗句中,是形容花卉描写的是()。
A. 唯翠葆携B. 如缺月余辉C. 皓齿明眸D. 浓妆淡抹5. 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史记》内容的是()。
A. 世说新语B. 仪礼C. 齐桓公D. 扁鹊6. 下面哪篇作品的作者属于晚唐诗人?A.《春日》——白居易B.《静夜思》——李白C.《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D.《赠汪伦》——王维7. 著名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自哪位诗人?A. 李白B. 白居易C. 杜牧D. 王之涣8. 下列哪个不是成语?A. 无独有偶B. 一马当先C. 因噎废食D. 提心吊胆9. “挂印封金有谁行”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故事?A. 曹操B. 孙权C. 刘备D. 魏征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哪位古代哲学家的名言?A. 庄子B. 孔子C. 孟子D. 老子11. 诗句“便饥南亩冬扶犁,折篱校畔问鱼稀”出自下列哪位诗人?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李白12. 下面哪个成语与“指鹿为马”意思相反?A. 拨雨撩云B. 瞻望皇都C. 目瞪口呆D. 瞅歪眼13. 《木兰诗》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木兰的父亲是因何而去征战?A. 罪行B. 贫困C. 疾病D. 高龄14.“古稀新装”中的“古稀”指人到了多少岁?A. 70岁B. 80岁C. 50岁D. 60岁15.古诗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意思是?A. 东边雨停B. 东边天晴C. 山东是那个省D. 闲话少说啊16.“心悦诚服”最早是在哪本书中出现的?A. 《左传》B. 《论语》C. 《孟子》D. 《韩非子》17.下列哪个不是诗句?A. 怀王右丞且赋新诗B. 集灵台C. 枯藤老树昏鸦D. 入木三分18.下面哪本书不是鲁迅的作品?A. 《呐喊》B. 《彷徨》C. 《孔乙己》D. 《谁的孩子》19.被成书人对嬴湫最为尊称的是?A. 夏洛克·福尔摩斯B. 薛定谔C. 毛泽东D. 阿基米德20.以下哪个成语的古代出处最早?A. 游刃有余B. 物极必反C. 半途而废D. 多行不义必自毙21.“日者山川之资不足以被人”出处?A. 《岳阳楼记》B. 《荆轲刺秦王》C. 《浮生六记》D. 《性恶论》22.“临高控远晓风威,盼鹤心荡柳香微悲锁溪”出自?A. 《关雎》B. 《江南春》C. 《邹忌讽两首》D. 《注成》23.“九嶷独秀,窈峙龙河”“穆穆士女,简约荣华”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论衡》B. 《孟子》C. 《梁甫吟》D. 《诗经》24.“从明朝起破霜”出自于哪位唐代诗人?A. 白居易B. 杜甫C. 杜牧D. 王维25.朱自清的代表作《背影》中的背影是谁的?A. 朱自清的母亲B. 朱自清的父亲C. 朱自清的朋友D. 朱自清的老师2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位于世界文学的哪一部分?A. 古典诗歌B. 现代小说C. 名言警句D. 寓言童话27.下列人物与他们的哲学思想匹配正确的是?A. 科学家爱因斯坦——生存即合理B. 华夏男女足球队——力争进前四C. 名嘴潘石屹——对方如果还生气用俯首称臣D. 作家契诃夫——真好笑,司马懿就是真摔28.“始知君子之行道也”出自哪篇文章?A. 《孟子》B. 《棋王》C. 《素问》D. 《石头记》29.鲁迅为我国近现代文学搭起了一座()桥。
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扫描版)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7.【答案】(1)司马光当时正因为生病请假,没有参与(这件事)。
(“方”“与”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等到他们不称职了,然后再罢免,也可以连同举荐人一起治罪。
(“职”“坐”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资格只能用于正常的升迁,如果是破格提拔人材,怎么能够受资格的局限呢?(“但”“擢”及“拘资格”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文言译文】先是,范纯仁因为国家经费不够,请求朝廷重新施行用常平仓的钱谷贷款给百姓收取利息的方法(即青苗法),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当时司马光正因为生病请假在家休养,没有参与(这件事)。
不久以后,御史台和谏官一起说这是错误的做法,都不批准。
司马光不久就上奏说:“前朝散发青苗钱,本意是有利于百姓,并且要求百姓主动贷款;后来提举官们急功近利,千方百计地要大量散发,(才成为弊端)。
如果禁止强行摊派,就没有害处。
”苏轼接着上奏说:“熙宁变法时,未尝不是禁止强行摊派,可是它造成的祸患严重到这个地步。
百姓们只要量入为出,即使贫民也能自给自足;如果让他们能额外地获得钱财,那么花费自然也就多了。
如果准许他们主动贷款,这就是颁布法律来欺骗百姓,使他们快活于暂时的不合理的花销,却不考虑以后官员催缴本息的祸患,这不是什么好法律。
”适逢王岩叟、硃光庭、王觌等人先后上奏章请求废除青苗法,司马光才彻底醒悟,带病上朝,在太皇太后帘前上奏说:“这是哪个奸邪小人,劝皇上再实行青苗法呢?”太皇太后听从了他的意见(没有重新施行青苗法)。
太皇太后晓谕辅佐大臣们说:“御史台和谏官们说最近任命官员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
”司马光说:“朝廷既然下令让官员们每人都举荐自己了解的人才,那么就一定要试用一段时间。
等到他们不称职了,然后再罢免,也可以连同举荐人一起治罪。
”吕公著说:“举荐者虽然推荐了人材,也还需要当政者对人材进行审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合肥市五校教育联谊会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联考(语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中华民族本是诗书礼仪之邦,重视读书的历史十分悠久。
早在周朝,国家就设有图书馆,当时称“藏室”,收藏三皇五帝之书和各地志书,名闻古今中外的古代哲学家老子就是看守藏室的史官。
春秋诸子,百家争鸣,特别是孔子办学、编书的事迹尤其说明我国很早就有了比较成熟的阅读实践。
人们每每谈到阅读,往往立刻会想到个人的学习和修养。
古往今来,我们民族关于好学、勤学、劝读、苦读的名言俯拾皆是,最为深入人心的还是那些关于“读书改变命运”一类的名言,譬如“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窟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等等。
周恩来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名言道出了一位中国有志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
阅读目的的崇高价值决定了读者将付出艰辛努力。
于是就有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一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类劝读诗,以及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一类勤学苦读故事,这些故事称得上启人心智、鼓舞精神。
至于做研究的专业人士,更是对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借论宋词来谈读书、做学问的“三境界”说有真切同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既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又有不懈追求的境界升华。
诚然,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并不是为了改变命运,也不都要“望断天涯路”,不少人是作为道德传承而读书,更有不少人为个人修养而读书,还有的只是以读书为人生乐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为读书而读书。
上述关于阅读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学以致用,二为学以修为;前者强调实际效用,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取的动力,后者注重审美愉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这两类阅读的目的建构了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
其实,从阅读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看,这两大传统并非泾渭分明,阅读可以同时具有传递知识信息、交流思想的作用和愉悦精神、抒发情怀的意趣。
在春秋时期,社会阅读、教育就同时体现了阅读的两大传统。
孔子在教育上的“六艺之教”(礼、乐、射、御、书、数)和学术上的“六艺之学”(《诗》《书》《礼》《乐》《易》《春秋》),显然是实用与修养功能并存。
直到汉代独尊儒术,官员进阶需要对儒术有所研读,这时候功利性阅读才逐渐浮动于朝野。
到了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为官场人才选拔设计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的制度,学以致用阅读、专业性阅读、功利性阅读、应试性阅读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学习赶考成了知识分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尽管其间也有居于科举“官学”、“私学”之外的书院教育,主张以德为先、格物致知,但学以修为的阅读传统始终未能成为大多数学子读书学习的主流。
直到当代,应试教育仍然是其最终归宿。
此外,社会的价值取向,也过分地强调功利实效、精英目标。
功利性阅读的教育目的,加上相对呆板的阅读教育方法设计,应试与成功就变成了阅读者、受教育者的唯一任务,他们是否在学习、考试的同时达到修身的目的,通常不在考量范围,因而许多时候这种阅读几乎与精神、灵魂无关。
(摘自《新华文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重视读书的历史很悠久,我们的祖先在周朝的时候,就设有收藏三皇五帝之书和各地志书的“藏室”,老子还担任过看守藏室的史官。
B.中华民族是诗书礼仪之邦,早在春秋时期,那时诸子百家争鸣,尤其孔子办学、编书的事迹更是我国很早就有比较成熟的阅读实践的有力证明。
C.中华民族关于好学、勤学、劝读、苦读的名言虽然从古至今一直很多,但人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学而优则仕”这一类关于“读书改变命运”的名言。
D.王国维借论宋词来谈读书、做学问的“三境界”说,其中既有执着追求和刻苦钻研精神,又有不懈追求的境界升华,这些引起做研究的专业人士的同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与一般读书人“十年寒窟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之类的想法不同,他的这句名言说出了他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虽然阅读或许能够改变命运,但是其过程是艰辛的,而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一类的故事就具有启人心智、鼓舞精神的激励作用。
C.不少人选择读书,不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也不是为了刻苦钻研去搞学术研究,而是为了道德传承或个人修养而读书,当然还有人只是为读书而读书。
D.阅读的目的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强调实际效用的学以致用,二是注重审美愉悦的学以修为,两者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主要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阅读的目的不同,所获得的效果也不相同。
在先秦春秋时期,社会阅读和教育就同时具有传递知识信息、交流思想的作用和愉悦精神、抒发情怀的意趣。
B.孔子的“六艺之教”和“六艺之学”说明阅读的学以致用和学以修为这两大目的并不矛盾,相反,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动人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C.功利性阅读并非与生俱来,随着汉代官员晋升官阶对儒术提出要求,功利性阅读才逐渐浮动于朝野,科举制度的建立使学习赶考成为知识分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D.当代的应试教育注重功利性阅读,在这种教育体系中,阅读者、受教育者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应试与成功,他们的阅读许多时候也几乎与精神、灵魂无关。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然后与选项仔细比较、进行分析,最后发现问题。
C项曲解原意,不是“人们认为最有价值”,而是“最为深入人心”。
故选C。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
一定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
D项以偏概全,“但是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两大类”错,应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故选D。
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
B项无中生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动人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不能从文本推断出来。
故选B。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与:交往。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趣味,兴趣。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至,到。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情志,情趣。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但并不显得突然。
“人之相与”,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表示时间过得很快,包含着人怎样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最后虽以“悲”字作结,但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恰恰表现作者对人生、自然的热爱。
D.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
这篇序言像一般书序那样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书的内容和特点的介绍上,抒发了作者由这次集会而引发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6.下面画线内容停顿正确的一项是()兰亭之集,时贵名流毕会。
使时手为序,必极力铺写,谀美万端,决无一语稍涉荒凉者。
而羲之此序寥寥数语托意于仰观俯察宇宙万汇系之感忆而极于死生之痛。
则羲之之胸襟,又何如也!由是言之,有是胸襟以为基,而后可以为诗文。
(叶燮《原诗》)A.而羲之此序/寥寥数语/托意于仰观/俯察宇宙/万汇系之/感忆而极于死生之痛B.而羲之此序/寥寥数语/托意于仰观俯察/宇宙万汇/系之感忆/而极于死生之痛C.而羲之此序寥寥/数语托意/于仰观俯察/宇宙万汇/系之感忆/而极于死生之痛D.而羲之此序/寥寥数语/托意于仰观俯察/宇宙万汇系之/感忆而极于死生之痛【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定要回归原文,结合句意加以理解。
B项根据语境分析,“趣”通“趋”,趋向,取向。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主旨的能力。
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
D项,与一般的书序不一样。
本语段内容没有突出一般书序的特点,它只是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而羲之此序”是总写王羲之写这篇序,应在这句话之后断开,排除C;“仰观俯察”是并列的词语,应连在一起,排除A;“系之感忆”是说他在这篇文章中所寄托的情感,应在这句话之后断开,排除D。
故选B。
六、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2.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 菲薄(fěi) 寥落(liáo) 惩戒(chéng)道义相勖(xù)B.作揖(yī)绯闻(fēi) 激亢(kànɡ) 博闻强识(shí)C.尸骸(hái) 攒射(cuán) 叱咤(zhà) 旁稽博采(jī)D. 喋血(dié) 精悍(hàn) 隽永(juàn)力矫颓俗(jiǎo)【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本题大多涉及多音字,形近字,可根据词义及词性辨识。
B项,“识”应读“zhì”。
故选B。
1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萧瑟遏制寂寥绿草如茵B.竞选苍桑意气能裨实用C.家具冷漠凄惋蛛丝马迹D.榆阴菜篮诀别山青水秀【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