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中的一种最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中的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合理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激发人才的潜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败与否的关键。
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
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企业留不住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企业激励机制出现了问题。
企业人员流动率高,缺乏一定人员稳定性,这本身就给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危害,也影响本企业内部员工的团队士气和凝聚力,间接导致生产能力下降。
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优秀的人才,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成为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研究的重点。
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在于“吸引人,激励人,留住人,发展人”。
面对着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竞争和企业本身的绩效问题,构建现代企业激励机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迫切需要研究的首要任务。
一、激励的相关概念激励一般是指一个有机体努力追求某些即定目标的意愿程度,其目的在于满足有机体的某些需要。
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指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
激励机制包含两个要素:第一,发现他需要什么,然后用这个事物作为员工完成工作的报酬。
第二,确定他的能力是否可能完成这项工作,也就是说,需要和能力是实现激励功能的两个要素。
激励并不是无条件地简单满足员工的任何需要,而是要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组织绩效提高的方式来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对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程度予以控制。
例如员工在上班时间有社交需要,他可能会擅离职守去会友来满足这种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不仅不会导致组织绩效的提高,反而对组织有害。
而且有些需要被过度满足后反而会导致绩效下降。
激励对于组织经营至关重要。
员工对组织的价值并不是取决与他的能力和天赋,其能力和天赋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动机水平的高低。
综合国力竞争就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5000字
综合国力竞争就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5000字综合国力竞争就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通过观察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现状,人们不难发现,综合国力竞争已经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综合国力的竞争涵盖了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其中人才和教育竞争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
拥有优秀的人才可以在经济领域中具备竞争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因此,各国纷纷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中国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推动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优质的教育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领导者,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同时,教育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可以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
因此,教育的竞争也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人才竞争和教育竞争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人才竞争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
那么,如何进行人才竞争和教育竞争呢?首先,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政策,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不仅包括教育经费的增加,还包括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升级。
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吸引更多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前来学习和工作,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
其次,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传统的学科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
同时,家庭和社会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家庭应该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
科学人才观
科学用人是经济发展永恒的动力当今世界,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谁具有一流的人才资源,谁就能在各方面独领风骚。
对人才的重视,早在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充分重视科技人才的观点,在当年的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
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科学人才观的提出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的,也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
我县是经济强县,目前正加快建设人才强县的脚步,使人才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科学人才观各方面理念政策的正确落实对我县各方面的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
”谁能拥有这第一资本,谁就能抢占科技制高点。
在我县建设人才强县的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和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这是科学人才观最基本的观念。
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以前说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是尊重劳动,本质其实是尊重人才。
惟有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和开发,让最重要的发展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我们的各方面事业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保证经济竞争力。
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
为此,要克服有些领导未能真正把人才资源视为第一资源的旧观念,改变人才资源建设开发不力的状况。
我们常说,人才难得。
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之所以难得,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凡眼不识、世俗不容。
创造性人才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简单认同既成的事实,不拘泥于固定的想法,具有求异思维和批判精神。
他们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不按常理行事,不按规矩出牌,“扰乱”了现有的秩序,因而不易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常常被现有秩序的维护者认为是危险人物,加以攻击和扼杀。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精选多篇)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精选多篇)第一篇: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这个《人才规划纲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是今后几第二篇: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曾庆红【摘自《施工企业管理》2022.6】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方的必然选择。
第一,牢固树立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紧紧围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这个目标,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努力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的优秀领导人才。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人才工作要开阔新事业,打开新思路,创造新机制,形成新优势。
要通过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广泛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观需要,有计划地培养各类人才,做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要科学制定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党政领导人才,要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锻炼上下工夫,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建立市场化、外向型培养机制,着力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参与竞争尤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要通过实施继续教育工程,促进知识更新,着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工作,要多管齐下,在加快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专门培训,鼓励自学成才。
积极应对全球竞争 坚定走人才强国之路
积极应对全球竞争坚定走人才强国之路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
为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具体讨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这对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将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这期话题我们特邀有关专家谈谈对人才强国战略的认识。
——汪一洋:树立新的人才观人才兴,事业兴;人才强,国家强。
新的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军事实力的竞争。
军事实力要靠经济实力来支撑,经济实力要靠科技实力来支撑,科技实力要靠教育实力来支撑,教育实力要靠人才来支撑。
人才决定实力,决定事业的成败。
说到底,一切都是人才的竞争。
要实现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人才观。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人才发展观。
世界近代工业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不断地实践着这样一条客观规律:除了制度创新的巨大作用力之外,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推动力。
在工业革命时代是如此,在电子时代、信息化时代也是如此。
土地、资金、技术固然是资源,人才也是资源,而且是更重要的资源。
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要靠“物”的资源,更要依靠“人”的资源,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掌握在人的手里,其主体是人才,第一生产力的实现离不开人才。
那种拼物资资源、拼环境的片面发展模式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财”的做法,其弊端和恶果已逐渐显现出来。
因此,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必然的选择。
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投入、开发和利用。
优先发展科学教育事业,使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将人力资源开发为人力资本,推动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摘要:人才资源是当今世界最宝贵的资源,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知识型、科研型专门人才,而且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技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他们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调整教育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思考一、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一)传统观念的制约一是在培养方法上,受长期形成的传统培养观念影响,二是在对高技能人才认识上,由于长期以来沿袭的干部工人身分制度,加上前些年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宣传,社会上一直存在片面的人才观,认为科学家、工程师才是人才,而对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专家型”工人也是人才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资金不足的制约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投入成本较大的教育类型,需要大量的场地、先进的设施设备和技术以及原材料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目标。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就必须有大量经费的投入。
然而,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认识不足,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偏重于普教、高教,办学经费长期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对于职业教育既缺少资金投入,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关心重视不够,又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由于长期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教育经费无法保证,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十分简陋,无法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三)激励政策的制约长期以来,社会对人才的价值评价有一种“重学历,轻能力”、“重科技,轻技能”的倾向。
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作为人才的唯一衡量标准。
当今世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当今世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对科技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导致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甚至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成为获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为人才资源大国,人才规模日益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显著提高,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竞争力在全球范围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我国是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
如何主动参与全球高端人才竞争,增强国家人才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政策措施。
党和政府强调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为本”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伟大胸怀,折射出我们党民本意识的增强,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心声。
在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人才立国为基本国策,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
走人才强国之路,首先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比如,日本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特别重视人才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曾说:“人才是国家的财富,教育是治国的根本。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仿效欧洲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到20世纪初,其国内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辈出,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也与重视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当今世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当今世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对科技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导致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甚至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成为获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为人才资源大国,人才规模日益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显著提高,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竞争力在全球范围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我国是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
如何主动参与全球高端人才竞争,增强国家人才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政策措施。
党和政府强调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为本”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伟大胸怀,折射出我们党民本意识的增强,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心声。
在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人才立国为基本国策,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
走人才强国之路,首先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比如,日本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特别重视人才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曾说:“人才是国家的财富,教育是治国的根本。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仿效欧洲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到20世纪初,其国内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辈出,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也与重视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
幼儿园师德教育论文
幼儿园师德教育论文幼儿园师德教育论文幼儿园师德教育论文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兴,民族兴,因此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跨越,国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矗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
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你不爱他,他会爱你吗?我们教师职业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一个个学生心灵的升华上,教师的教育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一个个个体的心田,从而产生了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的一定性格,培养人的良好品德。
通俗地讲就是,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品质。
这才是真正地教学生,爱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教会他们认字、计算仅此而已。
教育改革四十年,一直在路上
龙源期刊网 教育改革四十年,一直在路上作者: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8年第02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启动改革开放。
在短短的四十年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关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一条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之路在13亿中国人民的脚下铺展开来:恢复高考、立德树人、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录取率4.7%。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并实施。
2001年,中国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壯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016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80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
2017年,当年高考报名考生共940万。
如果说高考制度的恢复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那么四十年后的今天,接受教育不再是摆脱贫穷的手段。
它已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是每个人完善自我、融入社会的必需。
回顾过去,展望将来。
在“改革再出发”的2018年,让我们听听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那些年上学的故事,珍惜现在,面向未来。
学生导报编辑部。
科教兴国练习题
科教兴国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A.科技和人才的竞争B.资源和能源的竞争C.创新和人才的竞争D.军事和综合国力的竞争2.现阶段,面对我国科技落后的现实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科技的发展战略是()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B.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实施全面创新战略3.为了解决我国人才紧缺的问题,我国必须()A.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D.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荣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的闵恩泽、吴征镒两位院士及其他获奖代表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上述材料说明了()①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②国家重视科技事业③国家坚持把科技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④我国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知识的尊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5.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这些话体现了()A.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B.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还很落后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发展教育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6.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我们这种企业如果失去了人才的支持,衰败就在一夜之间。
”这一观点主要说明了()A.只有高科技企业才需要人才B.世界高科技企业出现了日益衰败的趋势C.日趋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D.在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受雇佣被剥削的地位已发生根本改变7.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A.提高教育能力B.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8.2006年6月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土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科学发现正在为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以信息科技、生物科技为主要标志的高技术及其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科技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点,成为科技创新和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习语” 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子要进一步迈开。
网信领域可以先行先试,抓紧调研,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
互联网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
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
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技术部门、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中来。
要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
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
要探索网信领域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在人才入股、技术入股以及税收方面制定专门政策。
在人才流动上要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
国外那种“旋转门”制度的优点,我们也可以借鉴。
—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
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
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
—2014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吸引全球科技人才的杭州云栖大会。
形容培养人才的计划的句子
1.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
争、教育竞争。
——《人民日报》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素质农民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
是需要长期的磨炼与锻造。
——《人民日报》
3.事业是磁场,吸引汇聚人才。
事业如沃土,孕育培养人才。
事业似熔
炉,考验锻造人才。
——《人民日报》
4.“家有积善,必有余庆。
”一户家庭、一个村庄、一座城市,大
至整个国家,何不如此!
5.书院延续了一方文脉,滋养了代代乡民,正印证了修水的宣传口
号:高峰屹立,修水长流。
6.一个门庭走出一个杰出人物,或许是偶然的;当走出了一代又一
代,一群又一群时,那就有其必然。
7.少年的他们嬉戏在水边,快乐间偶一抬头,顶着青天的是杭山;
青年的他们浸染在书斋,拍案间偶一抬头,伴着孤星的也是杭山;
走出双井,仕宦四海,为国为民操劳的间隙,深情回望,还是杭山。
8.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9.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10.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
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11.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12.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
13.人才聚,国势兴。
14.青年强,则国家强。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
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15.实实在在的便利,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温暖。
16.奋斗是新征程上最壮丽的旋律,劳动者是律动中最动人的音符。
教育强国个人观点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
建设教育强国意味着我国将拥有更为庞大的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这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同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时代,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从创新能力提升角度看,创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动力之源,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
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对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建设教育强国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教育的普及和提升可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建设教育强国能够培养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要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是走在改革创新前列的前提。
要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机会,包括参加培训、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活动,深入了解和掌握新的领域知识和发展动态。
同时,加强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书籍、研究文献和互联网资源等,不断拓展知识面,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度。
2.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创新思维是走在改革创新前列的核心。
要积极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包括学会思辨、勇于挑战常规、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积极参与创新项目和实践,锻炼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保持开放心态,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
3.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要积极参与多样性的团队合作,学会与不同领域和背景的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创新。
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有助于凝聚团队共识,促进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形成创新的合力。
4.鼓励冒险和失败:走在改革创新前列需要有勇于冒险和接受失败的精神。
在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面临风险和失败,但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调整和改进。
鼓励自己和他人敢于创新和尝试新的做法,以树立创新的风气和文化。
5.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经验:要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不仅要关注国内的创新发展,也要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通过了解和学习国际上的创新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汲取其他国家创新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自身的创新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只有不断进取,勇于接受挑战,才能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并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摘要: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竞争的重点则在于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该怎样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我的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计算机,很值得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提高教学质量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竞争的重点则在于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该怎样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我的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计算机,很值得研究。
1使学生明确信息技术是时代的基本操作工具。
让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就要求他们用新的理念来对待新的事物,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是工具,我们一定要用好这一工具。
2信息技术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职责。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是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不容推卸的职责。
3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1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更多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
要不断探索新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明显优势。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并能通过网络对别人的作业提出帮助性的意见。
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某个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反馈,学生收到教师的反馈信息后,如果没有完全理解,则还可以继续与教师交流,直到完成对问题的理解。
应用个别辅导和分层教学的模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现有的水平。
一些农村的学生,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电脑,一下子接触感到很突然,不知所措。
当今世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当今世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对科技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导致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甚至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成为获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为人才资源大国,人才规模日益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显著提高,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竞争力在全球范围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我国是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
如何主动参与全球高端人才竞争,增强国家人才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政策措施。
党和政府强调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为本”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伟大胸怀,折射出我们党民本意识的增强,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心声。
在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人才立国为基本国策,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
走人才强国之路,首先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比如,日本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特别重视人才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曾说:“人才是国家的财富,教育是治国的根本。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仿效欧洲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到20世纪初,其国内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辈出,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也与重视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人才引进的意义
人才引进的意义人才引进是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无法完成人才引进工作,人才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人才引进是人才战略开展的前提。
要在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的同时,认真学习引进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
当今世界国际间、区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又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
我们在大力吸引人才、充分使用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引进人才创新创业精神的学习,特别是深入学习和领会引进人才的创新精神。
要从他们宝贵的创新精神中汲取营养,全面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创新型企业等积淀力量。
要在营造人才健康成长创业环境的同时,认真学习引进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
在引进人才、学习人才创新创业精神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人才健康成长环境的营造。
这种环境包括人才成长创业基础设施等“硬”环境的建设,也包括舆论宣传等“软”环境的打造,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本地人才的成长创业,也能够加强对引进人才的进一步吸引和凝聚,让引进的人才时时感到安心、舒心、放心,进而实现其创新创业精神对当地影响和辐射效果的最大化。
学习和吸收引进人才创新创业精神,还必须以一种发展的观点、辨证的思维来对待,决不能认为引进人才的一切都好,对于他们的所有的思维、方式、方法全盘吸收,这样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要深刻认识到,引进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也是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以及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
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立足本地实际,来对待引进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
只有如此,我们学习和借鉴引进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才是认真的、严肃的,才是充分的、全面的,也才是科学的。
人才引进工作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配合,加强考核和督促检查,形成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整体合力,确保人才引进工作落到实处,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要通过建立顺畅有序的协调落实机制,确保人才引进政策制定一个是一个,个个执行;各项人才引进决策推出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各项人才引进措施落实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各项人才引进工作做一件成一件,件件到位。
写材料用典: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
写材料用典: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例文】人才是第一资源,同时也是稀缺资源,正所谓“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首先要有“聚”的举措。
近年来,各地人才政策密集出台,“抢人大战”轮番上演,大家在吸才、引才、留才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透过现象看本质,牵住聚才的“牛鼻子”,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新湘评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典故】出自元代迺贤《南城咏古》,落日燕城下,高台草树秋。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
沦海谁青眼?空山尽白头。
还怜易河水,今古只东流。
【释义】意思是,千两的黄金又有什么可惜的,能够求得人才很困难的。
【赏析】人才资源是真正的第一资源。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选士用能,不拘长幼”,“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天下兴亡、社稷安危、国运盛衰,皆系于人才。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大财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济济多士,大业乃成。
人才蔚起,复兴可期。
这就要求我们树牢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兼容并蓄的“大人才观”,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提高“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在近悦远来中聚集更多人才共襄盛举、共图大业。
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抓好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以长远的眼光、卓越的胆识、开阔的胸怀、恢宏的度量,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用更优质的土壤来引进培育高端人才。
【用法】主要适用于人才工作类讲话,侧重强调人才投入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高重视人才、加大投入保障,引用培养更多事业发展需要的急需紧缺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当今世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对科技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导致高素质人才相对短缺甚至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成为获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为人才资源大国,人才规模日益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素质显著提高,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竞争力在全球范围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我国是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
如何主动参与全球高端人才竞争,增强国家人才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政策措施。
党和政府强调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为本”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伟大胸怀,折射出我们党民本意识的增强,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心声。
在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人才立国为基本国策,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
走人才强国之路,首先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比如,日本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特别重视人才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曾说:“人才是国家的财富,教育是治国的根本。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仿效欧洲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到20世纪初,其国内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辈出,成为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也与重视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根本靠科技,基础在教育,关键是人才。
要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构建完整的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要大力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注意解决好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公平问题,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要大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使各类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建功立业。
历史和实践反复验证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论断。
当前全方位升级的国际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每个国家都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人力资源强国。
只有拥有人才,并且合理、高效地使用人才,才能拥有优势。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要有明确的目标并脚踏实地为之奋斗,要保持鲜明的个性,并充分利用好宝贵的大学时光,勇于实践,成才报国。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民族兴”。
肩负时代的重托、面对社会的期盼,青年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修养,勇于实践、锤炼成长,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的骨干力量,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