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友的《陈州笔记》
从《蚊刑》管窥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创作特色
从《蚊刑》管窥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创作特色作者:李喜民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06期摘要:文章以《蚊刑》为例,从主旨表达、情节结构、细节运用、语言技巧等方面,论述了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指出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创作在继承古人创作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
关键词:孙方友;陈州笔记;笔记体小说;蚊刑;创作特色孙方友(1949-2013),河南淮阳人,我国著名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新笔记体小说之王”。
其作品集《陈州笔记》(由《陈州笔记》和《小镇人物》两个系列构成)以古陈州文学地理为中心,站位于民间的精神立场,以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创造出集人文历史、人物传记、社会百科为一体的不可重复的文化天地。
作者调动自己丰厚的创作资源,以及其丰富的想象力匠心独运地塑造上千名小说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
因此,有文学评论家称其为继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之后中国文学笔记小说的又一座高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具有很强的传奇特色,表现出故事情节奇、人物形象奇、主旨立意奇。
这使他的新笔记体小说具有一种很强的诱惑力。
创作于1989年的《蚊刑》便是最能体现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创作特色的佳作之一,给读者带来了妙趣横生的审美愉悦,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极高的文学素养。
本文旨在透过《蚊刑》创作的分析,管中窥豹,以期领略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创作的整体风貌。
一、意蕴之美:含而不露,寓意深远《蚊刑》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睿智”的贪官形象。
作者在文中写到,为独占当地火艾生意,贾知县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便施以蚊刑。
不仅如此,贾知县还将蚊刑偶尔施之于倒卖火艾的土匪和惯偷。
但土匪们可不甘心受此侮辱,他们即以其人之道,以反制之术在夜里绑了贾知县并以蚊刑惩罚之,为受蚊刑的兄弟们报仇雪耻。
令土匪们没有想到的是,贾知县受了一夜蚊刑下来,竟然没有死。
土匪们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问贾知县为什么能够逃过一劫。
孙方友新笔记小说研究综述
孙方友新笔记小说研究综述作者:周云青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4期内容摘要:孙方友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被称作是“当代笔记体小说的泰斗”、“小小说之王”,学界对他的作品研究除了文本形式特征研究之外,主要集中在孙氏作品的民间文化意义层面,但研究程度并不深入。
关键词:孙方友新笔记小说综述一1990年代以来,地域文化和文学越来越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热点,河南作家孙方友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创造了“陈州”这样一个代表着中原文化的文学家园。
《陈州笔记》是孙方友最早进行的笔记小说实验,他的很多成名作都辑录于此。
系列八卷本,创作是时间跨度从1985年至2007年间近二十年,收录了先前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三百二十余篇新笔记体小说,2008年1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其中《雅盗·神偷》写的是陈州奇士;《仙乐·青灯》写的是陈州奇女;《墨庄·花船》写的是陈州百行;《蚊刑·媚药》写的是陈州怪事;《鬼屁·穷相》写的是陈州市人;《花杀·狩猎》写的是陈州名流;《刀笔·绝响》写的是陈州传奇;《血灯·追魂》写的是陈州英烈。
一年后,也即是2009年8月,《陈州笔记》系列小说的续集《小镇人物》系列也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收入了先前发表的三百六十余篇作品,创作是时间跨度也是从1985年至2008年间近二十年。
六卷本严格遵循了作者创作过程中的时间顺序。
卷一《名伶》:收入1985年到1993年作者创作的六十一篇作品;卷二《巫女》:收入1994年到1998年作者创作的五十篇作品;卷三《重逢》:收入1999年到2001年作者创作的六十二篇作品;卷四《打手》:收入2002年到2004年作者创作的七十九篇作品;卷五《鞋铺》:收入2005年到2006年作者创作的六十一篇作品;卷六《白狗》:收入2007年到2008年作者创作的五十六篇作品。
作品全部讲述生活在陈州社会各行各业的小人物,以人物命运为纲是孙方友的叙事策略,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立传是孙方友的创作主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孙方友小说
小说专题训练----孙方友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蚊刑孙方友陈州城四周皆是湖,万余亩,水天一色,素有“水城”之誉。
湖内蒲草丛丛,荷花片片,因而夏日多蚊虫。
傍晚时分,那蚊虫便密匝匝飞出,团团而来,团团而去,云集之处,铺天盖地,“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
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
每到夏日傍晚,陈州内外便火艾熏天。
外埠人进陈州,必得先经得起火艾薰,要不,你就无法呆下去。
洗澡要带火艾,一手举着在头上绕圈儿,一手搓灰洗身,稍慢一时,便黑压压落满前胸后背,搭手一拍,鲜血满掌。
晚间大解,更需火艾,一手提裤脱裤,一手拿火艾身前身后甩。
若不然,落下黑麻麻一层,屁股当即要“肥”一圈儿。
更可怕的是叮了人的要害。
据传当年包公下陈州就曾受过此苦。
好在人们不愿朝清官身上泼黑,于是未见诸文字,只是口传而已。
因而,此地火艾有价钱。
先前的时候,陈州一直为府。
不知何朝何代,降为县。
首任知县姓贾,至于叫贾什么,已无从考究。
此人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
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还订了“土政策”:不准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
独门生意好做,因此他年年必发火艾财。
火艾生意,扎本小,获利大,商人和四周村民见钱眼开,便偷做。
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贾知县就用蚊刑惩罚之。
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
让人把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帐子的船上。
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时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
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撑不到黎明,便浑身浮肿,一命呜呼。
有时候,贾知县也用此刑法严惩土匪和惯偷。
偷偷倒卖火艾的商人和村民虽然对贾某奈何不得,但土匪们却不是好惹的。
土匪们扬言,若有一天活捉贾知县,一定要为弟兄们雪耻。
这一年七月,一队土匪夜袭县城,果真绑走了贾知县。
到了一处,众匪推出贾知县。
匪首望了望一县之长,冷笑一声,当即命令,用蚊刑。
民间叙事的精神隐喻——孙方友“笔记小说”的文化解读
不动声色的描绘里 , 却涌动着饱含他是非憎恶的情 感判断。我们在他的系列笔记小说里 , 看到 了他坚 守的写作立场——不因为猎奇求怪就一 味地妖妖 道道 , 而是遵循了人情事理的逻辑本真 , 用一颗柔 软的心灵去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 写真与传奇 融为一体 ,所 以他笔下 的人物就可信可爱可感可 叹, 故事就有 了民间的烟火气与世情色 , 我们读者 在满足于故事的传奇艺术性的同时, 更为人世间的 美丑善恶仁义廉耻的思想 内涵所折服 。 作家 以软心 肠为笔下的人物掬一捧同情的热泪, 同时又 以不容 质疑与妥协的批判精神让读者穿过迷离传奇 的雾 幛看透世间的本色。 尤其是那些不入史家之眼的小 人物 , 作家在为他们施与特写镜头的时候 , 没有忘 记从他们的故事里透射人性的光辉 , 比如《 玩猴》 里 的智者表 白:猴非人 , “ 人非猴 , 猴也人也 , 人也猴 也! 你把猴儿 当人 , 又把人当猴 , 其妙无穷也。 又如 ” 《 鳖厨》 里的姚二嫂 , 被钱老板所诱做了富太太而背 弃姚二之后 , 忽一 日 在漯河见到姚二带着两个孩子 沿街乞讨 ,她只觉双 目 “ 发热 ,急忙掩饰地遮了脸 , 副嫌脏 的样子 ,细声对 丫环说 :多给他们些银 ‘ 钱, 打发他们到别处讨要吧 ! ’ ”这就是人性 的复杂 , 当被迫害者摇身变为富者时, 心态 的微妙变化纤毫 毕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作家孙方友的笔记小说 都是咫尺之 幅, 却并不嫌单薄 , 篇篇几乎都腾挪跌 宕, 摇曳生姿 , 意境深远 , 旨耐人寻味。作家 以对 主 人世悲欢离合彻悟通透的博大胸怀 , 把对生命 的尊 重, 对人性善恶的鞭挞与宽宥等复杂的情愫都糅合 在那细密真诚古朴 老道的文字里 了。在作家的笔 下,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都是历史记忆的符号 , 都 是文学叙事的元素。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瑕、 把人性 缕析得清水 明镜恰恰是对人物真实的遮蔽与对人 性的人为简化。 作家的软心肠源于对生活真实的充 分尊重 , 源于对人性复杂的充分理解与谅解 , 理解 了这一点 ,我们也就基本把握 了孙方友 的写作立 场, 也就更加惊叹作家尺幅短小却思接千载的博大 情怀 。 总之 , 孙方友对“ 陈州” 小镇 ” 和“ 的坚守 , 就是 对 民间记忆 的捍卫 ,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 , 这种 民间记忆 更加难 能 可贵 。
陈州笔记
陈州笔记作者:孙方友来源:《福建文学》2010年第03期霍大道霍大道,陈州鲁台霍营人,原名银娃,四岁时,父亲受人陷害,被捕入项城县监狱,因无钱营救冤死狱中。
后随母亲过活,家庭更加贫苦。
因生活所迫,弟弟不满周岁就被人抱走收养,剩下母子二人讨饭度日。
后来母亲改嫁,银娃跑到鲁台镇舅舅家求收留,不想妗母断然拒绝。
万般无奈,他只好给财主家放牛。
十岁那年,与人跑到漯河,靠扒火车卖煤挣钱糊口。
大概是去漯河的第二年,他考进了漯河丁庄高老九的“小窝班儿”,开始了演艺生涯。
师傅给他取艺名霍大道,嘱他要在演艺大道上永远不停步,成为名角儿。
霍大道牢记师傅教导,起早贪黑,苦练基本功。
也可能他有独特的艺术天分,模仿力极强,学甚像甚,学谁像谁,尤其是记忆力更是超群。
虽不识字,但记台词又快又准。
一个唱本,经师傅口传一遍,即可排练演出。
十五岁那年,他开始登台演唱,颇得观众好评。
有一年,丁庄“小窝班儿”在陈州太昊陵庙会唱戏,霍大道主演《斩穆成》,因其唱做俱佳,使整个庙会为之轰动。
他幼时善演小生,成年后主演黑白须生。
眉眼功、髯口功、水袖功、帽翅功在整个窝班中皆高人一筹。
又加上他嗓音洪亮、音质好,所以观众送其雅号为“夜听五里”。
据传他的高亢拖音,一气可在老式舞台上唱转三圈,使不少观众为之倾倒。
在丁庄戏班时,每到一地,都点名要他主演。
有一次在西平演出,霍大道因故未到,戏主当众宣布戏价减少一半。
第二天,大道赶到,戏主又急忙张榜恢复全价,而且场场爆满。
令人想不到的是,霍大道技艺高超,虽为丁庄窝班儿争得不少荣誉,但也因此惹恼了一些“同行冤家”。
一天晚上,小窝班儿在周家口与人对戏,霍大道正在后台化妆时,突遭一名歹徒枪击。
亏得那歹徒打偏了,子弹从耳边擦过,他才幸免一死。
从此,他便离开了漯河,回到了陈州老家。
当时陈州城里有一个王家班,号称“娃娃班”。
班主叫王二周,久闻霍大道大名,听说霍大道离开了漯河回了老家,忙派人去鲁台霍营下请帖。
霍大道进了陈州娃娃班后,仍然挂头牌。
孙方友《陈州二绝》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州二绝孙方友陈州县志上,写有“城西五里傅家豆腐”,言称为“陈州一绝”。
这傅家住在傅地楼,专制薄豆腐。
那豆腐薄如张纸,白而发亮,吃起来香味儿溢口,筋道而又缠绵。
早年间,陈州城里的诸君曾为吃上“傅家豆腐卷儿范氏麻花儿”而引为荣耀。
不知不觉中,两家名声愈见大了。
范家麻花儿虽未著书立作,但也为“陈州一绝”。
那麻花儿两头一般亭,中间不鼓肚儿。
酥焦,看上去硬邦邦,掉在地上捡不起,可谓老少皆宜。
别家麻花儿均为四股儿,范家麻花为六股儿。
那时节,傅家专在城内设了场,主卖豆腐,兼卖豆浆。
赶集上店的庄户人,城里的小商小贩儿,早点均爱吃这种小吃。
味儿鲜不说,主要是便当:两张豆腐,四根麻花,一碗豆浆,不多会儿便可下肚。
饱嗝一打,三味儿齐出,真是美极了!傅家是乡下人,范家是城里人。
两家搭档,四间筒子房足能独当一面。
范家在后,傅家在前,只用半间,余下的空处全摆了矮饭桌、小竹椅,显得宽敞。
顾客一到,便有人吆喝:“豆浆一碗豆腐两张麻花儿四根——”随着拖音,范家便扭身递过来麻花儿,轻轻放在豆腐上;傅家人顺势一卷,交给了手端豆浆的顾客……范师傅叫范家三,名家三却排行为二,因而人称范老二。
范老二五十多岁,腰板还硬朗,站街面一天不停闲,倒也不觉累。
傅师傅叫傅传书,名字虽雅,却不识文墨。
他比范老二小几岁,身材高大,三四百斤的担子一下能挑十多里。
这一天早晨刚出门,一个夜间巡防的鬼子兵前来喝豆浆吃麻花儿。
日本鬼子吃喝历来不掏钱,又要尽他们吃。
范师傅胆小,格外害怕日本人,每每盛豆浆,那手就禁不住地抖。
当他胆怯地递给那鬼子豆浆的时候,不小心溅了出来,烫了那鬼子的手。
那鬼子面目凶恶,夺过碗就朝范师傅砸去。
范师傅躲闪不及,落了个满身豆浆。
吃饭的人都吓得惊叫一声,跑出了饭铺。
傅师傅看不过,上去劝阻,不料那鬼子又一拳打来,一下子把傅师傅打个满脸是血。
傅师傅怒不可遏,抓起一条凳子就要与鬼子拼命,范师傅急忙拦住了他。
那鬼子骂骂咧咧,抡起了“三八”大盖,把小店砸了个稀里哗啦,然后余怒未消地走了。
“笔记”体新传奇
“笔记”体新传奇作者:侯盛娟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5期笔记体小说兴起于魏晋,并在这一时期盛行,在后来的发展中渐渐淡出文坛,直到进入新时期以后,又以一个复活者的姿态重新崛起。
从传统笔记体到新笔记体,这一跨越历经了七十余年。
新笔记体的创作者们在传统笔记体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创新和发展,在学界质疑与评论家的忽视中,开辟出一条新的创作之路,使得新笔记体小说在文坛刮起一阵旋风,吸引了不少的读者、作家和评论者。
而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本文主要以他的《陈州笔记》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孙方友对传统笔记体的文学精神和艺术追求的继承,对现代小说技巧灵活地运用,以及他所打造的以古陈州为叙事背景的文化王国。
一、仿古推新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对传统的笔记体是既继承又发展的。
石昌渝曾说过:“笔记小说和野史笔记都是‘笔记’类文体,大体都是随笔杂录,坚持实录原则,篇幅略近尺寸短书。
” [1](p208)所以孙方友吸收了传统笔记体小说的神韵,在巴掌大小的文章里,以一种实录、含蓄的笔法,简约而又传神地向我们讲述颖河镇的民情风俗和奇闻逸事。
《蚊刑》可谓是他的一篇经典之作,故事讲述了贪官贾知县为搜刮民脂民膏不择手段,把火艾生意垄断为己有,并发明了灭绝人性的蚊刑来惩罚违背他意愿的百姓,可是当贾知县被土匪绑架并施以蚊刑的时候,最后却是安然无恙。
孙方友在这不到1400字的文章里,用了800多字在介绍“花脚蚊子”之害,在不足三分之一的叙述空间里,紧紧抓住这一传奇故事的眼睛——蚊刑,然后精心构思,简练却不乏生动地给我们讲述了贾知县贪婪无德、百姓深受其害的民间故事,以此来讽刺官场的黑暗和昏聩,以达到作者借古讽今的意图。
孙方友除了深得传统笔记体的精髓以外,还善于运用现代小说的技巧。
比如,追求情节的突转,叙述的一波三折和结尾的出奇制胜。
他经常会通过“暗示的语言或设置叙事陷阱,将读者导入一种错误的联想中,诱导读者预测故事发展的方向和结局,但在结尾处却情节突转,使读者原先产生的心理预期落空,对故事结局感到惊奇,产生一种戏剧性的反差效果” 。
广东省深圳市平湖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考语文题查漏补缺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蟀爷聂鑫森这一群上了年纪的虫友常常聚会的地方,是关圣殿旁的“常乐居”小茶馆。
这小茶馆有年月了,旧式砖木结构,两层楼,门脸不大。
但横匾和门联却是名人书写和镌刻的。
联语云:“常以知足为乐;乐因荣辱如常。
”小茶馆似乎力拒“时尚”,盛夏不用空调不用电扇,用的是旧时代店铺常见的“布扇”,带轴的横幅厚帆布悬挂半空,一绳系轴,由人手拉着来回晃动生风。
冬天只在一楼的厅堂正中央生一炉炭火,热力四射,畏寒的坐一楼,喜欢凉润的上二楼去。
老板叫常青松,五十多岁,脸上总浮着热情的笑。
还有七八天,就要过春节了。
虫友们围坐在二楼临窗的八仙桌边。
桌子中间,相挨相靠的是几只鸣虫葫芦,里面蓄的是蝈蝈。
“多少日子没见蟀爷了,想他哩。
”“若是蟀爷在,他的蟋蟀叫得最有灵性。
”蟀爷应邀到青海“西北京剧团”协助排戏去了,入秋后走的,一眨眼就快半年了。
蟀爷是虫友们为他起的尊号。
他叫武长林,是京剧团“郝(寿臣)派”名净(花脸),扮相、唱功、做功都有过人之处,可说是名震江南。
六十岁时,他坚决要求退休,为的是年轻人已经脱颖而出了,得让他们有更多更重的戏份,他不能老挡在前面,应该高高兴兴地让道。
蟀爷业余喜欢玩虫,但情有独钟的是蟋蟀。
他觉得能从蟋蟀高低、粗细、长短的叫声里,听出花脸唱腔韵味。
夏虫、秋虫都好养,养冬虫不容易。
蟀爷擅长养过冬的蟋蟀,既可磨砺自己的耐性,又能体现自己的智力,故而乐此不疲。
蟋蟀是夜鸣昼不鸣的,蟀爷夜晚要登台唱戏,没法子听。
他就训练蟋蟀只在白天鸣叫,方法是每夜将盛虫葫芦放在稍冷的地方,使其收拢翅膀而噤声,持续数日便能改其习性,遇暖而鸣。
蟀爷退休后,清早去公园练嗓、打拳、清唱几段戏文。
早饭后,就乐呵呵地去“常乐居”,和虫友们喝茶、聊天。
冬天的日子,蟀爷一进门,大家就听见他怀里蟋蟀的叫声了,然后叫声沿木楼梯而上,来到八仙桌边。
蟀爷坐下来,从怀里掏出葫芦,放在自己的面前,蟋蟀的鸣叫声宽厚、雄浑、悠长。
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
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年菏泽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费孝通先生在《差序格局》以及《礼治秩序》两章节中,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以父系社会为核心向外波纹式延伸的家族观念,为我们展示了其核心论点“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
这一论点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中描写的不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吗?贾史王薛是《红楼梦》中具有稳固社会地位的结合体,是联谊关系盘根错节的命运共同体。
四大家族通过长年累月的经济、婚姻以及政治上的链接,建立了一个稳固家族联盟。
因为稳固,后来受到保护的子孙后代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庇护下不思进取,四大家族宅府的大门中,已经生出一种犹如“不知身外事”的境地。
这与费孝通先生在《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两文中所谈到的空间、时间尺度上文字在乡村的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
《乡土中国》中提到的“文盲”,由于空间尺度上彼此之间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多余的语言进行交流,或者是因为时间尺度上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定型,其历史轨迹也是一条直线,语言足以传递代际经验,不需要文字,导致文字无法下乡,社会渐渐向原始部落“退化”。
那么在四大家族间也是如此,他们由于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因为对方做出任何多余的改变,渐渐地也步入了“退化”的阶段。
这样,当面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他们这一命运共同体很容易就会乱了阵脚,而走向衰败。
当然,当事情变得更糟时,贾府也做出了努力。
例如:在探春兴利除弊这一章回中,探春发挥自己的商业头脑,实施了“开源节流”的策略,将大观园中荒置的田地租给嬷嬷们耕种收取地租,不仅将贾府中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还能“开源”,净赚了几百两银子。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即使探春的努力能够为贾府带来巨大的优势,但也不得不承认,探春自身存在的局限限制了她的思维,也限制了她的行动。
孙方友微型小说两题
孙方友微型小说两题作者:孙方友来源:《福建文学》2009年第08期作者简介:孙方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文学院专业作家。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计500多万字。
代表作有“陈州笔记”系列、“小镇人物”系列;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捷克等国文字。
芳嫂芳嫂的丈夫姓周,叫周大成。
周大成原来在县委工作,后来下海经商,发了财,又找了个年轻的,将芳嫂甩了。
二人离婚不离家,芳嫂还住在周家。
那一年芳嫂才三十九岁,膝下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后来孩子们都长大了,又跟有钱的爹去了省城。
周大成对亲生儿女自然很照顾,给他们各自买了一套商品房,又将他们的工作安排好。
人上了岁数,年轻时的旧情还不时冒出。
芳嫂毕竟是他的结发妻,共过苦患过难,自己有钱了,就当了陈世美。
每想起这些,周大成就觉得对不住芳嫂,买房时,他专给儿子买一套大一点儿的,安排儿子说:“这里面有你娘一间。
她这些年操心你们不容易,也该让她好好享享福了!”儿子也不错,专程回小镇请母亲。
不想芳嫂说什么也不去。
她说她住不惯城里,并说你爸虽与我离了婚,但我活是周家人,死是周家鬼。
只是等我百年后,将我埋在你爸的左边就中。
在我们那里,左为大。
芳嫂虽然与周大成离异多年,但她一直认为自己是大婆,周大成二婚三婚的都是小老婆。
她活着与她们争不得地位,死了就要讲个一二三!其实,芳嫂并不老,今年才五十六岁。
芳嫂守寡近二十年,没什么风声,守寡守得干净有人格。
尽管城里人认为这是苦了她自己,但乡里人还是认为守节是好样的。
芳嫂曾敲明撂响地对邻人说:“我守节是为儿女,让他们大了好在世上混人!”周大成在家排行老二。
他兄弟三人,老大周大武早年间去了新疆,在那里落了户。
老三周大文原来当兵,复员后也去了新疆,听说承包了几百亩地,当农场主了。
周大成的母亲早逝,父亲上些年曾在新疆跟老大老三过了几年,年纪大了,就想回来。
于是这侍候老人的任务就落在了芳嫂身上。
芳嫂很孝顺,虽然名义上已不是周家人,但对过去的公爹却照顾得无微不至。
孙方友和他们家的一窝作家
剔 � 只 是 妩媚 一 笑 牙 齿 稍 微 有一 点 儿 黑 � 我的 分 析 是她 小时 候吃 多 了糖 �而 在座 的孙 方 友先 生 %这 个在 他 的$ 陈州 笔 记% 和 $小 镇 人物 % 中写 尽 了 绝人 绝活 儿的 笔 记小 说家 �他 出奇 的 考证 语 惊 四 座� 他 说 &’ 闺 女 �您 的 祖 上 是 皇 室 贵族 吧# ( 皇 室 贵族 的后 裔始 而 愕然 � 继 而 钦佩 �问 他 是 何以 知道 的� 又 端起 杯子 要敬 他 一个 酒 � 孙 方 友一 脸的 悬念 �操 起筷 子 大口 吃着 东 北小 鸡 炖蘑 菇� 酒他是 一点 都不 喝的 � 还 有一 个迄 今没 有见 着� 倒 是迄 今没 有见 着 的 一个 �电 话反 而比 孙方 友 要多 得多 � 每一 次 打 电 话 来 �人 都 已 经 到 了 北京 � 大 抵 是 为着 两 件 事�一 件 是跟 某影 视文 化 公司 签订 某 部电 视 剧 的写 作合 同� 一个 是某 部 电视 剧获 得 了某 种 奖 � 不 久前 的一 个 晚上 �墨 白的 电话 又 打来 了 � 说 他 来京 参 加 今 晚 八 点 的颁 奖 晚 会 � 不能 到 家 来看 我了 � 我 火 速地 打开 电视 �按 照 孙方 友 的 形 象 搜 索 墨白 � 总 算 是 对上 了 号 � 身 材比 他 哥 哥 要 小 一 点儿 � 气 魄 却 是一 样 的 大 � 雄赳 赳 地走 上台 去�一 把就 将那 个奖 品拿 到手 了� 不 仅 这兄 弟二 人是 大 作家 �而 且这 兄 弟二 人 的 家 里各 自 又 出了 一 个 小 作 家� 公 元 "##& 年 的 & 月 �新 世 界 出 版 社出 版 了 一 本 名 叫 )中 国 作 家 教 子 报 告% 的 书 �书 里 收 有 几 封 墨 白和 孙 柯 二位 同志 的通 信 � 那 位孙 柯不 是 别人 �他 乃 墨 白的 儿子 � 已 在 国内 发表 了不 少 作品 �书 中 的 每一 封信 简直 都 是一 篇美 文� 谈 文学 �谈 艺 术 �谈 社 会 � 谈人 生 � 口 气 是个 小 孩 子 � 文字 却 像个 老作 家� 公 元 "##’ 年的 元月 �云南 人民 出 版 社 又 出 版 了一 套 名 叫 ) 中 国 作家 档 案 书 系 %的 书� 忽然 有 一天 �我 收到 一张 从郑 州 寄来 的 ) 大 河 报% �头 版 头 条 是 一 篇评 论 文 章 � 作者 署 名 青瑜 �文 章以 深厚 的感 情 着重 表扬 了 这套 书 中 的 三 位 作 家� 其 中 一 位 是我 � 一 位 是 孙方 友 � 我 当然 是很 高兴 的�向 人一 打听 �作者 原来 是 孙 方 友 的 女 儿� 真 名 叫 做 海霞 � 那 个 一 接到 我 的 电话 �就 甜蜜 蜜地 喊我 野 叔叔 的可 爱 的女 孩 儿�
血灯孙方友阅读理解
血灯孙方友阅读理解血灯xxx是陈州城南小吴庄人,年幼读儒书,勤奋好学,成绩优异。
但因家道贫寒,为让兄长xxx进开封武备学堂就读,自动辍学。
十四岁投师学铁匠,学得一手好手艺,同时也养成了一种刚强勇敢的性格。
他为人正直,主持正义,不随波逐流,敢于扶弱济贫,反对权贵,在陈州城内颇有威信。
有一日,清政府地方官吏向铁匠铺勒索捐税,蛮不讲理,公干看不过,挺身而出,与之相争,几遭不幸。
气愤之下,投军当兵,去了省城。
那时候,已是1906年的春天。
大概就是这年春天,xxx的胞兄xxx被选送到日本东京留学,学习法政。
同年,经人介绍加入同盟会。
第二年,xxx从日本留学回国到开封创办“大河书社”,联络同盟会员及开明人士,积蓄革命力量,为推翻清王朝做准备。
xxx闻讯,弃军投之,在书社做招待。
他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己任,斗志极高。
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河南同盟会积极响应,决定于12月22日夜举义,以放火鸣炮为号,分区出动。
公锦公千二兄弟此时更是日夜奔忙,协助总司令联络开封民军和商学各界进步人士,并帮助部署兵力。
不想在起义就要爆发之际,义军内巡防营统领柴德贵叛变,突遭汴军包围,起义失败,不少革命者惨遭杀害,吴氏二兄弟双双被捕入狱。
12月23日,敌人开始审讯吴氏弟兄。
他们先拉出公干,问他为何要反清复明?xxx直言不讳,厉声回答:“我为革命而来,无所畏惧,朱元璋的天下,失之胡儿,即不还之朱家,也应还之汉人!”问官要把他推出斩首,他说:“革命党遍天下,杀之难,杀之尽更难!不杀革命党,革命党就不多!革命党不多,革命就不容易成功。
革命党的血,就是灌溉自由的肥料!杀,是我求之不得的!”言毕,伸颈大呼:“杀,杀,杀!”真可谓无所畏惧了!敌人需要的是怕死鬼,所以对此恨之入骨,最后想出一条毒计,把xxx也拉到刑场,对他们说:“你们兄弟二人,一奶同胞,如果谁先动手把谁杀了,谁就可以活命!”公锦和公干二人一听此言,禁不住仰天大笑,笑毕,兄弟俩深情地望着。
孙方友《陈州笔记》精选——张少和
孙方友《陈州笔记》精选——张少和本帖最后由 shimenyiding 于 2015-12-3 09:07 编辑张少和作者:孙方友张少和,字政之,陈州东关人。
原籍洛阳伊川,祖辈贫穷。
他祖父因连年荒窘在伊川无法生活,才出外讨饭,一路讨要到陈州,开始给人打短工,慢慢便落了户。
张少和的父亲叫张货,精通兽医技术,于牛马经特长,为人厚道,颇有些人缘。
由于家庭贫苦,张少和只读过两年书就失学了,很小的时候就给人打短工,无法养活自己。
光绪二十八年,实行募兵制。
那一年张少和年满十八岁,一心要去当兵吃粮,便偷偷报了名。
不想还没走,他父亲却把他要了回来。
一气之下,就逃出了陈州。
逃出陈州的张少和到了周家口,先在码头上当脚夫,然后又帮船当了纤夫。
那时候京汉铁路早已通车,颖河里商船如梭。
无数只载满京广杂货的商船从漯河顺水东下直达蚌埠和阜阳,然后又把皖地、豫东的土产品运到漯河装火车。
纤夫们只拉逆水和重舟。
张少和住在漯河纤夫房里,每天排班找活。
有时拉顺水重舟到下游各地,然后又拉逆水朝上游走。
他从满清政府拉到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又从袁世凯称帝拉到袁世凯下台,转眼拉了十多年,由一个十八岁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年近三十的老青年。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有一天,张少和和几个纤夫从界首朝漯河送一艘商船第二天到周口,第三天到谭庄,第四天到漯河。
因为是逆水重舟,一天走六七十华里也就不少了。
不想第二天从沈丘一起航,天刮起了西风,逆风逆水,船似鳖吸着了一般,极难行走。
纤夫们像拉了一座山,没走到颍河镇时,天色就已大黑。
张少和与众兄弟又冷又饿,精疲力尽,要求停泊休息,明天若没风起早搭黑多赶点儿,决不误第四天到漯河码头卸货装火车。
老板不依,派人划着小舟给纤夫们送去了太谷风灯,说是船上是军货,今晚一定要赶到周口。
张少和觉得老板欺人太甚,带头朝岸边一坐,坚决不拉了。
万般无奈,老板只好命船靠岸,住在了颖河镇。
可张少和做梦也未想到,就在那天夜里,一伙河匪窜到颖河镇,一连抢了几家商船,而遭劫最重的却又是张少和们拉的那一艘.老板哭天无泪,等清醒过来,上下一联想,就觉得张少和是内线,便上岸将他告下了。
孙方友的《陈州笔记》
孙方友的《陈州笔记》孙方友的《陈州笔记》杨晓敏《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15日 03 版)孙方友先生去世以后,我曾经发过一条纪念他的微博,其中提到三个关键词:一说“孙方友是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是指他的小小说写得好;二说“孙方友是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说他在小小说创作上坚持得时间长;三说“孙方友是小小说文体的忠诚实践者”,是说孙方友是一个以小小说创作为主的写作者。
写得好,写得久,也写得有成就,所以坊间说孙方友是“小小说大王”,应是实至名归。
在2003年,小小说领域设立了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这个奖项为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竖立起一个质量标高,包括倡导与规范小小说文体的引领、示范性作用。
第一届评选的时间跨度从1982年至2002年,20年间共评出了10个人获奖,方友高票当选,获奖者还有王蒙、冯骥才、林斤澜、许行等,评委对方友的评审理由是这样的:孙方友的新笔记小小说的串缀成“陈州系列”,在当代文坛自成一家,亦庄亦谐,厚重深邃,影响深远。
孙方友小小说的“翻三番”理论,能连续把读者带入阅读奇效的叙事手法,是典型的“孙氏风格”,应该说是对叙事文学的一个贡献。
孙方友的笔记传奇,情节一波三折,尺幅之内高潮迭起,给人以强烈刺激的快感。
孙方友是当代小小说领域重要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是当之无愧的“笔记体小小说之王”。
方友自觉地构筑着一座地域性的文学艺术殿堂,把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艺术典型,请进人物画廊。
孙方友的传奇,吸收了古典笔记小说的神韵,叙述从容,描写简洁。
后来在2011年的“中国郑州?第四届小小说节”,方友又被授予“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
在2015年3月28日的《陈州笔记》研讨会上,有专家说孙方友是被评论界低估的作家,其实对作家与作品,历来就有两个互补的或弥合的评价体系共同存在着,一是我们常说的体制内或曰主流,二是民间或曰文化读写市场。
事实上当下的一些文学评判机制在指导或引领文化读写市场方面是乏力的。
全球化时代的传统坚守--论孙方友系列小说“陈州笔记”的传统叙事艺术
全球化时代的传统坚守--论孙方友系列小说“陈州笔记”的传统叙事艺术张晓雪【摘要】Sun Fangyou’s novels from the narrative style or from the novel spirit are marked with a Chinese tra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a contin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narrative mode.In this era of globalization,regional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spirit have suffered more and more impact,even facing the danger of disappearing.Sun Fan-gyou’s novels obviously have a unique significance.%孙方友的小说无论从叙事风格上还是从小说精神上都明显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是中国传统叙事方式的延续。
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地域文化、传统精神越来越受到冲击,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孙方友的这些小说显然就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期刊名称】《中州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全球化时代;叙事艺术;传统;孙方友【作者】张晓雪【作者单位】《莽原》杂志社,郑州 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对于中国白话文学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和传统的中国小说并不完全一致。
中国传统的“小说”所涵盖的内容和当下我们常用的、从英文的“Fiction”翻译而来的“小说”所涵盖的内容并不一致,或者说,不尽相同。
对此,维克多·麦尔有精辟的论述,“中国对应于Fiction的概念是小说,它与英语的概念立刻就有了一种对比:英语词基本是从拉丁语Fingere的过去分词中分离出来的,意为构造,塑造,创造。
传承·拓展--孙方友“新笔记小说”谈片
传承拓展--孙方友“新笔记小说”谈片顾建新【期刊名称】《中州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61-63)【作者】顾建新【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人文系,银川 7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笔记小说”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有特色的文体。
解放后,汪曾祺与孙犁都写过这种小说,也留下了一些名篇。
但是,在数量上,与河南作家孙方友都无法相比。
同时,他们也是属于一种“客串”——即偶尔为之,孙方友则是作为一种终生的追求,一种执着不懈的探索。
从1985开始,孙方友历时30年,洋洋洒洒写下了756篇小说,形成了《陈州笔记》与《小镇人物》两个系列。
他用心血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笔记小说的王国,一个蔚然的文学大观。
从这个角度讲,孙方友称得上是中国当代笔记小说第一人。
他所取得的成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到目前而言还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他的小说何以被称为“新笔记小说”?一方面,它属于“笔记小说”的文体,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笔法,从历代的小说中汲取了精华,丰富、滋润着自己(这个学习和借鉴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我们从他的小说中,看到了他无比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他又通过自己天才的创造,开创出一片有个性化特色的艺术新天地。
他的创作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通向写作成功的道路,就是传承、拓展。
这是一个辨证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具体地说,就是不断地学习、吸收,又不墨守成规,大胆突破与敢于创新。
孙方友的“新笔记小说”有什么特色呢?第一,是他用如椽的大笔,抒写普通百姓的生活;他的心灵与大众血脉相通。
古代的笔记小说,多为帝王将相树碑立传,或多反映名人的生活与轶事。
而孙方友的小说,无论是写古代还是写当代,诸多的篇目,都写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看看他小说的场景:金店、鞋店、粮店,浴池、码头、庙宇、菜馆、街头……小说中的人物:捉鳖人、教师、邮差、泥人王、富孀、医生、水妓、保镖、撑船人、挑夫、卖变蛋的、乞婆、土匪、打工女、小偷……这里有三个方面值得思考:其一,我们的文学创作,应该关注什么。
《红楼梦》巩固练习
《红楼梦》巩固练习势。
[3]关于这个问题的来稿很多,且各有高见,但由于版面所限,只是刊登。
[4]师范大学毕业后,他便一直于这所中学,现在教龄已满十年了。
A.泰然遏制摘要就教B.安然遏止择要执教C.泰然遏止摘要执教D.安然遏制择要就教4.下列句子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B.他们镇的某个领导为了迎接上级的扶贫检查,把邻近好几个村的羊、鸭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应骗取扶贫资金,这一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C.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王熙凤被刻画得鲜明生动,很有个性。
D.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活跃起来。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防止这类小煤窑的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市里采取了相应措施,加强了对小煤窑的管理。
B.他向文物部门捐献了一枚祖传宝珠,具有很高的观赏和保存价值。
C.中国足协将采取有力的措施,制止球迷揭发少数裁制的黑哨现象。
D.据《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居民百分之四十三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房的储蓄比例。
6.下面填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
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
老人是去日苦长,来日苦短,。
不过,正如老年是从青年过来的,,如果有足够年龄可称得上老年的话,这个道理很简单,或长或短,任何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1]人人不断拥有时间,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2]人人不断丧失时间,人人又不断拥有时间[3]年轻人的时间经得起透支和挥霍,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4]年轻人的时间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经得起透支和挥霍。
[5]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6]老年的过去必然是青年A.[2][3][6] B.[1][3][5]C.[1][4][5] D.[2][4][6]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云龙端砚陈州赵家为名门,祖上曾做过清初翰林院编修。
高中文学类阅读:下街位于陈州城西南角,南起西关大街,北至朱家街。很早的时候,北下街就是回族群居的
高中文学类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丁家斋孙方友北下街位于陈州城西南角,南起西关大街,北至朱家街。
很早的时候,北下街就是回族群居的老街,到了清朝年间,回族聚居点不断由城内的“回族巷”向西扩展,北下街一带回民不断增多,只是少了一个清真寺。
清末时,居住在西大街的沙、马两家富户捐资,在路西搭了个席棚,称为“经房”,回民们开始就近在此礼拜。
直到1920年,回教徒才开始集资筹建清真寺。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回民围寺而居,形成了较大的回民区。
清末民国时期,西关大街的商业繁盛,也给北下街的回族同胞带走了商机。
他们纷纷做起清真风味小吃,而且很快形成了气候,打出了名气。
如豆沫、羊肉胡辣汤、牛骨髓油茶、绿豆糊涂、羊肉水煎包等各有特色。
名气大的有盖家“宝隆铺”的小苏肉、牛肉丸子,马家烧饼,白家豆腐脑儿,丁家斋八宝莲子粥。
白家豆腐脑儿配有煮熟的咸黄豆、酱胡萝卜、黄瓜丁、酱油盐卤和适量的卤汤,卤汁鲜美,豆腐软嫩,色泽明快,老少皆宜。
丁家斋八宝莲子粥是用江米、薏仁米熬制而成,吃的时候,每碗现加糖莲子、糖百合、瓜条、葡萄干儿、桃仁、杏仁、瓜子仁等多种果料和白糖桂花。
糯甜、味香、爽口,且又营养丰富,颇受顾客青睐。
传说掌柜白福祥的嗓音非常好,他站在店前一声吆喝,顺风能传到朱家街。
白家和丁家的店铺挨着,席棚相连,白福祥年过古稀,身板硬朗,还能站坛前卖豆腐脑儿。
丁家的老主人丁百仟已过世,接班的少掌柜丁海是丁百仟的三儿子,进铺子当掌柜的那一年才21岁,熬粥配料已很内行。
与白家豆腐脑儿相比,无论制作方法和配料,丁家斋的八宝莲子粥皆属“贵族粥”,就是说,是有钱人喝的。
由于它配料高档,卖价也高。
当时一碗豆腐脑是一文钱,而莲子粥就需十文钱。
所以前来喝粥的客人多是中等以上的人家。
为能与“贵人吃贵物”配套,丁家的铺子也比较高档一些:八仙桌、石鼓凳、明窗亮几。
“丁记八宝莲子粥”的招牌据说是当年丁海的爷爷专请名人写的,花了50两银子。
【孙氏笔记体的文化意义】记笔记的意义
【孙氏笔记体的文化意义】记笔记的意义孙方友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笔记体小说家,他利用独特的艺术思维,在超越和袭承传统文学样式的时候,开辟了一片属于他自己的文学天地。
他的笔记体小说犹如一片原始森林,蕴藏着层层叠出的艺术内涵。
这与明清时期以离奇怪事、立传于个人为主的笔记体小说相比,多出了由情节引发的理性爆炸,多出了由个人到社会的辐射能力。
孙方友习惯利用“细节”的力量,推动作品的理性发展……历史上没有哪一位作家像孙方友这样如此注重细节在小说中的价值,没有人把想象力全部倾注到对细节的考究上。
他犹如杜甫对诗体语言的考究一样,以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责任感,利用“细节”把传统笔记体小说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传统笔记体小说里似乎找不到由情节推动理性“暴炸”的典范之作,包括浦松龄的《聊斋》系列。
这是孙方友超越“前人”之处。
著名评论家孙逊说:“蒲松龄的崇高评价已有共识,对孙方友的评判还需要时间检验。
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作为后来者、后学,孙方友的作品当是不辱前人的。
孙方友的小小说整体来说是卷帙浩繁的百姓列传。
中国的二十四史有大量的篇幅是人物列传,但基本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没有老百姓的。
孙方友写的是“民间版的史记”,是“老百姓的列传”。
孙方友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笔下有人,毋宁说他是以人为中心的。
《小镇人物》和《陈州笔记》共有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色人等,各个不同时代,各种不同性格命运的数百个人物,全面深刻地表现出作家对世道人心的洞察,对人性人情的体悟,不仅具有当下时代的鲜明的鲜活的特征,而且留下具有历史含量的可以穿越时空的关于人、人情、人性的一些永恒版本。
”(1)一、四绝合一“妙”若把孙方友的小说浓缩成―个句子,这个句子是复杂的,我们不仅能在语义学的层面上感受到它的层次和张力,还能从结构与形式上找到它的多元性。
比如,孙方友喜欢把多元的艺术成分和丰厚的艺术思考浓缩进只有一两千字的小说里,这的确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不但远远超出了“笔记体小说”的范畴,还让一直远离主流文学的当代“笔记体小说”步入文学的殿堂,产生出奢华的光泽。
乡土意识整体视野多维观照——评任动专著《特色文化品牌周口作家群》
乡土意识整体视野多维观照——评任动专著《特色文化品牌周口作家群》刘成勇【摘要】任动长期致力于“周口作家群”研究,其学术专著《特色文化品牌周口作家群》,对周口作家文学创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细致分析.全书表现出三个特色:一是自觉的乡土意识,二是整体性视野,三是多维观照.在肯定“周口作家群”创作实绩的同时,任动也对其现实处境和未来发展方向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深的忧虑.【期刊名称】《周口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6)003【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特色文化品牌周口作家群》;乡土意识;整体视野;多维观照【作者】刘成勇【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9.9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地域文化为创作资源的地域文学创作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网络文化的扩张,地域文学的文化景观在以电子媒介构建的仿真语境中逐渐淡化、模糊。
与此同时,以“周口作家群”“昭通作家群”等为代表的“区域作家群”呈集体涌现之势,体现出鲜明的本土化特色及地域性特征。
“区域作家群”不仅是地域文学之后的替补或取代,而且在继承地域文学写作优势的基础上展示了自身的独立价值。
“周口作家群”是“区域作家群”中的代表性作家群,除了刘庆邦、邵丽、墨白等本籍在外作家,本土内更是活跃着一大批热爱创作、经验丰富的作家,并且在小说、诗歌、散文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
对于“周口作家群”研究的自觉开始于2009年10月17日周口市文学评论学会的成立,会议研讨了周口本土作家尉然和宫林的作品。
其后对刘庆邦、墨白、孙方友、申艳、阿慧、张新安、霍楠囡、柳岸、“三俊鸟”(红鸟、飞鸟、孙全鹏)等作家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章。
但因为研究对象和论题所限,如上研究难以一窥“周口作家群”创作之全貌,作为“群”的周口作家,其边界和内涵不甚清晰,其地域文化性也缺少更深入的挖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方友的《陈州笔记》
杨晓敏《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15日 03 版)
孙方友先生去世以后,我曾经发过一条纪念他的微博,其中提到三个关键词:一说“孙方友是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是指他的小小说写得好;二说“孙方友是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说他在小小说创作上坚持得时间长;三说“孙方友是小小说文体的忠诚实践者”,是说孙方友是一个以小小说创作为主的写作者。
写得好,写得久,也写得有成就,所以坊间说孙方友是“小小说大王”,应是实至名归。
在2003年,小小说领域设立了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这个奖项为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竖立起一个质量标高,包括倡导与规范小小说文体的引领、示范性作用。
第一届评选的时间跨度从1982年至2002年,20年间共评出了10个人获奖,方友高票当选,获奖者还有王蒙、冯骥才、林斤澜、许行等,评委对方友的评审理由是这样的:孙方友的新笔记小小说的串缀成“陈州系列”,在当代文坛自成一家,亦庄亦谐,厚重深邃,影响深远。
孙方友小小说的“翻三番”理论,能连续把读者带入阅读奇效的叙事手法,是典型的“孙氏风格”,应该说是对叙事文学的一个贡献。
孙方友的笔记传奇,情节一波三折,尺幅之内高潮迭起,给人以强烈刺激的快感。
孙方友是当代小小说领域重要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是当之无愧的“笔记体小小说之王”。
方友自觉地构筑着一座地域性的文学艺术殿堂,把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艺术典型,请进人物画廊。
孙方友的传奇,吸收了古典笔记小说的神韵,叙述从容,描写简洁。
后来在2011年的“中国郑州?第四届小小说节”,方友又被授予“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
在2015年3月28日的《陈州笔记》研讨会上,有专家说孙方友是被评论界低估的作家,其实对作家与作品,历来就有两个互补的或弥合的评价体系共同存在
着,一是我们常说的体制内或曰主流,二是民间或曰文化读写市场。
事实上当下的一些文学评判机制在指导或引领文化读写市场方面是乏力的。
而孙方友在老百姓的读写中影响很大,这个体系就是庞大的读者群,社会各界读者一直对方友的作品情有独钟,有着追星一样的热情。
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作家孙方友并没有被低估、被冷落和被边缘化。
方友去世一年多,能够连续召开三次作品研讨会,可见正在被重视起来,因为一个优秀作家和有价值的作品是不会被轻易忘记的。
笔记体是国粹,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产。
从《诗经》、楚辞以后,叙事文学发轫并开始兴盛,也可以说从《搜神记》《世说新语》、唐宋笔记,《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一路走来,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两大写法。
其实《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也可以看作是豪华版的笔记体。
所以,笔记体作为一个文学传统或者流派,是源远流长的。
方友的创作当下被一些专家称为“新笔记体”写法,《陈州笔记》洋洋洒洒数百篇,数质兼俱,一时蔚为大观,本身就是对这种文学传统的极好的继承与发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体,任何一个伟大作家乃至不朽作品,只有附丽于某种文体才能彰显其与众不同的独特意义。
屈原、司马迁、李白、苏东坡、关汉卿、曹雪芹、蒲松龄、鲁迅等,莫不如此。
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就是把方友的几百篇小小说作品作为一个时代文体来看待,可
能对方友的这种坚守与创作会有另一种新的认识。
小小说作为一个近三十多年才兴盛繁荣的时代文体,有庞大的写作者和两代以上的热心读者,有数以百篇计的名篇选入大中专以小学教材,既是对传统文学的一脉相承,又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和艺术规律界定。
小小说与小小说作家,在中国乃至更大范围内,正在成为一个具有时代创新性的字眼。
一个文体,当然会产生它的代表性作家和经典型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孙方友就是小小说这种新兴文体的重要代表性作家之一,因为方友的小小说创作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比如就曾被《小小说选刊》转载过近百篇小
小说作品,荣获六次两年一度的优秀作品奖。
再就是他有大量的小小说精品佳构作支撑,《蚊刑》《雅盗》《女匪》《神偷》《狱卒》《泥兴荷花壶》等等,作为一种系列创作既可以成为一个作家自身创作的厚度,作为单篇看,这种经典篇什又支撑了一个文体的高度。
倘若把孙方友作为一个小小说文体的忠诚实践者、开拓者和奠基人,或许更加能够在一种宏大视野中突显他的不可取代的意味,也会为我们研究和拓展当代文学创作,促进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营造当代文学乃至文化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提供出某种建设性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