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戏曲元素在国产动画片创作中的应用
试论国产动画视角下的传统文化融合
试论国产动画视角下的传统文化融合中国动画产业从传统文化的基础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从早期的传统动画到现代数字动画,中国原始动画通过其传统文化背景逐渐发展壮大。
在未来,国产动画如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更加贴切的与传统文化实现良好的融合,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国产动画的发展至关重要。
标签:国产动画;传统文化;源泉;文化元素一、国产动画中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一)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的创作来源国产动画的诞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这是一部动画作品,在传达人们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动画的历史留下了深刻而丰富的印象。
随着良好的传统文化与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的融合,我国对动画的原创创作和研究不断产生了对故事主题和戏剧的借鉴。
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后期,国产动画剧本的主题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创作了许多精美的作品,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当时的动画是汉字动画和表达技术以及丰富的民间和神话主题的结合。
精美的动画同时体验了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浪漫。
动画表情使观众可以发现另一种传统文化的源泉与美学。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国产动画非常重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并以中国传统绘画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特色而闻名。
手工艺品、歌剧和民间音乐,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来创建动画。
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我们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思想,民间和寓言文化,并为国家动画制作提供了许多主题。
例如《大闹天宫》充分利用了传统戏曲的元素,其脸部设计让人联想到中国戏曲。
此外,首批国产动画涉及剪纸,皮影戏,折纸和壁画等中国民间艺术形式。
因此,在创建动画脚本时,可以使用传统文化塑造独特的民族艺术特色。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动画脚本中,不仅可以创造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可以提高动画作品的文化价值。
在这方面,基于传统元素的艺术处理方法可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这是动画脚本创作的主要创新手段之一。
以经典的《功夫熊猫》动画为例,它以中国传统艺术形象和故事为基础,经过不断加工和调整,可以满足一般审美需求。
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
论文题目: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内容摘要本人论文主要论述这些古老的中国元素在动画影片中的运用,希望通过那些成功的影片借鉴经验,找出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影片中的积极作用。
我将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首先介绍动画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构成,例如中国的儒、道传统思想,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故事题材,以及水墨、剪纸等传统艺术的风格等等。
第二个方面主要介绍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影片中的运用,比如水墨风格、剪纸风格的类型动画,还有根据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改编的动画影片等。
第三个方面,我将对比论述国外动画与中国本土动画对中国传统元素运用的异同,主要以《花木兰》、《功夫熊猫》为例,将之与中国动画史上的杰作《大闹天宫》和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论述中外创作的异同。
最后一部分是探讨分析中国元素的“中国特色”的魅力所在,从而总结出适合中国动画发展的可行方向。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动画影片艺术风格中国特色目录引言 (4)一、动画片中的中国传统元素构成 (4)(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4)(二)中国传统艺术风格 (5)(三)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7)二、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影片中的具体运用 (7)(一)故事题材 (7)(二)艺术风格 (8)(三)民族音乐 (9)(四)物件细节 (9)三、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是中国动画发展的根本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0)致谢 (11)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运用学生姓名:朱明雪指导教师:李伟程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为中国动画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在动画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逐渐运用到动画中的角色造型、故事情节、色彩风格、音响配乐等方方面面,在这个基础上,经过我国动画人的不懈努力,承前启后,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风格的动画时代。
新世纪以来,我国动画产业在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也重新开始了对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探索和回归。
我的论文主要论述这些古老的中国元素在中外动画影片中的运用,希望通过那些成功的影片借鉴经验,找出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影片中的积极作用。
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
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就。
其中,一种新兴的创作风格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那就是“中国学派”。
在这种风格的动画电影中,戏曲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世界。
本文将探讨“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旨在进一步探讨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定义。
与传统的海外影视制作模式相比,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它们以中国的历史、传说和文化为题材,弘扬中国精神,传达正能量,并在艺术表达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元素。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创新的尝试,它不仅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
因此,在“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中运用戏曲元素,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加作品的文化底蕴。
例如,在电影《大圣归来》中,导演通过巧妙运用舞台表演方式,将孙悟空与紫霞仙子之间的浪漫故事呈现出来。
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戏曲的独特之处,增加了观影的乐趣和文化内涵。
戏曲元素的运用还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戏曲是一种强调肢体表演和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它的剧目多变、造型精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将戏曲元素运用到动画电影中后,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情节更加紧凑。
例如,在电影《大鱼海棠》中,导演巧妙地运用了京剧的角色形象和表演方式,给水族世界的角色赋予了生动的个性,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此外,戏曲元素的运用还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通过巧妙融合中西方艺术元素,以及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理念,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认知度。
梨园新葩——国产动画与戏曲的现代联姻
第二节梨园新葩——国产动画与戏曲的现代联姻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国产动漫业,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扶植下蓬勃发展。
然而,放眼国内动漫市场,占据主流的依然是日本、韩国和美国的作品。
在外来动漫的强大攻势下,国产动漫出现了盲目跟风的趋向,产品单一,形象多雷同美日动画,缺乏原创精神。
2006年,号称“中国动漫史诗”的首部国产3D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上映,虽然耗资巨大,动画场面恢弘,但创意和剧情明显模仿了美国风格,无法在国人心中引发情感共鸣,只能铩羽而归。
而日本、美国却积极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日本一向注重抢先注册中国古典名著商标,仅《三国志》系列游戏就多达30余款。
而美国不仅将中国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天仙配》、《杨家将》等推上了好莱坞舞台,迪斯尼公司打造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经典动画片全球畅销。
这一系列令国人汗颜的事实,警示国产动画应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动画制作技术接轨,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大国。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里,各族人民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戏曲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从秦汉俳优作为早期渊源起,历经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宋代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直到现代戏曲,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丰富,富有中华民族的特有魅力。
因而中国戏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成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作为农耕文明孕育出的艺术表演形式,中国戏曲在当前的工业大潮中却逐渐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呈现出江河日下的衰颓。
据统计,解放初期,我国戏曲尚存368种,而到了2006年,依然活跃在我国戏曲舞台上的剧目仅剩275个。
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国戏曲消亡了近百种,现存的多数剧场也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窘境。
中国戏曲饱含着华夏千年文明的结晶,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戏曲有92项,占遗产名录的17.76%,高居榜首。
试论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体现——以动画《中国唱诗班》系列为例
2018-09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试论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的体现———以动画《中国唱诗班》系列为例郝瑞丽(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00)一、“中国风”动画动画,自诞生之起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而存在。
所谓综合性艺术,指它的组成部分不单单是由某一艺术元素而成,而是通过多种艺术元素相互组合相互,例如音乐、绘画等元素,将其融汇而形成。
理所当然,动画因其不同的地域特征,吸收其不同的民族特色,不同地区的动画具有不同的特征,它们所具有的的独特的表现特色是其他地区以及别国所不具有的。
“中国风”动画,一般情况下泛指吸取了中国特有的艺术元素的动画作品。
它提取了中国所独有的民俗风情、造型特色等,甚至于在某些故事情节上也借鉴了中国传统故事元素。
我国上个世纪的“中国风”动画曾在世界动画奖项比赛中拥有着辉煌的过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同国家的文化涌入,使得我国原本的动画创作氛围受到了冲击,不少制作者开始迷惘甚至于失去了自身的想法。
这时的中国动画处于灰暗的低迷时期,而近些年我国动画在这种文化泥沼中渐渐找回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出现了口碑不错的优秀作品,如《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小门神》等优秀的富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动画。
同时期,《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也在我国热门视频播放网站哔哩哔哩上进行播映,在获得了超高的反响的同时,也获得了人民网等知名网站的点赞,牵动起了“中国风”动画爱好者的心。
二、中国传统元素在动画《中国唱诗班》系列中的具体体现《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作品于2017年10月在我国热门视频播放网站哔哩哔哩上进行播映。
截至目前,共制作并播出了四个系列,分别为《元日》、《相思》、《游子吟》以及《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些动画短片已经播出后反响热烈,并且在网站评分系统上得到了9.8分的超高分数。
这一系列优秀的动画短片,无不彰显着浓浓的中国传统元素,以及中国所独有的艺术特色,而中国传统元素在《中国唱诗班》中的具体体现,将从造型、色彩、情节和音乐四个方面上进行阐述。
国产系列动漫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国产系列动漫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摘要】国产系列动漫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了传统戏曲、节日、建筑、美食和服饰元素,为中国动漫产业注入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这些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京剧、春节、古建筑、汤圆、旗袍等传统元素的展现,使动漫作品更具中国特色。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和故事情节。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动漫风格相结合,国产系列动漫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贡献了力量。
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为国产系列动漫电影增色不少,同时也引领着中国动漫产业走向世界舞台。
【关键词】关键词:动漫电影、传统文化、国产、元素、戏曲、节日、建筑、美食、服饰、融入、增色。
1. 引言1.1 动漫电影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中国动漫产业的重要特点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产系列动漫电影在近年来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与此国产系列动漫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动漫电影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中国动漫产业的重要特点之一。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动漫电影中,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可以让观众在欣赏动漫电影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产系列动漫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中国动漫产业不断创新和提升的重要表现。
传统文化元素与动漫电影的完美融合,不仅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更为国产系列动漫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2. 正文2.1 国产系列动漫电影中的传统戏曲元素国产系列动漫电影中的传统戏曲元素包括京剧、豫剧、粤剧等多种戏曲形式。
这些传统戏曲元素在动漫电影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为观众呈现了独特的视听享受。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其独特的唱腔、动作和化妆,常常出现在国产系列动漫电影中。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摘要】在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故事、风景名胜、建筑艺术和人物形象的呈现,使电影更具有吸引力。
中国元素不仅可以帮助推广中国文化,也让全球观众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漫电影中的展现,让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与独特性;中国历史故事的演绎则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厚重和底蕴;中国风景名胜的描绘和建筑艺术的体现,让观众领略到中国的美丽风光和传统建筑文化;而对中国人物形象的刻画,则可以让全球观众更加了解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
通过这些方式,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容,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理解。
【关键词】动漫电影, 中国元素, 传统文化, 历史故事, 风景名胜, 建筑艺术,人物形象, 推广中国文化, 吸引力, 全球观众, 文化理解1. 引言1.1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在当今的动漫电影中,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融入“中国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故事、风景名胜、建筑艺术或人物形象等。
这种现象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为国际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动漫电影是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娱乐形式,通过在作品中加入“中国元素”,不仅可以推广中国文化,还可以增加作品的吸引力,让全球观众更加了解和关注中国。
2. 正文2.1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漫电影中的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动漫电影中的呈现是一种重要的“中国元素”,它可以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动漫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古代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可以通过角色的服饰、食物和活动等方式展现出来。
一些古代传统文化的故事也经常被用作电影的情节,比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吸引观众,还能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动漫电影中还经常出现一些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比如中国传统乐器、书法、绘画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增添电影的文化气息,还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浅谈传统文化在动画角色中的运用——以动画《哪吒闹海》为例
118鉴 赏浅谈传统文化在动画角色中的运用——以动画《哪吒闹海》为例杜 梅 王 芳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加。
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形式,以其特有的视听优势深受观众的喜爱。
但是,要在这个动画产业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环境下存活下去,就必须为动画注入新鲜血液,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是动画产业所需要注入的新鲜血液。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让制作出来的动画角色更具文化内涵,让整个动画片更具时代美感。
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角色塑造中的运用,探究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演绎动画角色。
一、传统水墨元素在动画电影《哪吒闹海》角色中的运用水墨画是中国画中纯用水墨作画的一种画体,是中国传统美术的精髓和代表,水墨画不仅在作画方面极其讲究,要求也十分烦琐。
水墨画仅用水和墨的不同比例调和,就能在画面上呈现不同的浓淡层次,使画面具有独特的墨韵。
北宋诗人沈括在《图画歌》中云“江南黄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说的就是中国水墨画中的墨韵。
水墨画借助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意象和意境,属于中国传统绘画。
20世纪70年代末创作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就充分运用传统水墨元素,影片具有浪漫瑰丽、清新脱俗的绘画风格,根植于传统文化,以明代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作为原型,极具文化内涵,人物角色丰满鲜活,成为可以从多角度分析的个体而不是单纯的动漫角色。
动画影片《哪吒闹海》结合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众人物的挫折和感情经历,给主人公哪吒赋予了一个新的使命,故事不单单展现了哪吒的成长历程,而是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哪吒。
他不只是一个天真活泼、经历重重磨难的孩子,更是一个敢于和邪势力做斗争,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小英雄。
《哪吒闹海》开篇用水墨山水画的形式来奠定整个故事的基调,以红、黄、青、黑、白等浓重鲜明且具有装饰性的颜色作为画面色彩来烘托人物形象。
影片主人公哪吒在服饰色彩上运用了大量的红色元素和荷花元素作为装饰,侧面体现出哪吒具有勇敢精神。
管窥戏曲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
管窥戏曲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浅谈电影《霸王别姬》中的戏曲元素“霸王别姬”本是一幕历史,而在陈凯歌的电影中,它俨然成了一段梨园的血泪,一幅时代的画卷,一个历史的烙印。
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艺人的生活来表现他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很聪明而独到的。
《霸王别姬》一片深刻地挖掘了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内蕴也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像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
研究这部中国电影百年的经典之作,决然离不开穿插在电影中的戏曲元素,而《霸王别姬》正是一部很好地运用了戏曲元素并通过电影反过来又表现了京剧的经典巨作。
元素一:音乐《霸王别姬》在音乐的构思中,强化了戏曲京剧的素材。
影片的音乐运用了一个京胡,演奏的就是一个曲牌;又运用了一个箫,萧吹奏的是京剧昆曲曲牌的一个变形;然后又运用了一个大型交响乐队。
几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元素在交响、在碰撞。
当京剧旋律进行的时候,交响乐忽然从音乐中蠕动出来,给人感觉,从这种社会的大背景下有一种历史的步伐在运转。
京胡的曲调始终保持在一个调性上,就像一个老艺人不管时代在怎么变化,他对他这个京剧那种执着都未曾改变。
这些京剧音乐元素在影片中的运用,不仅准确的传达了影片的主题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也为影片中几个大时代的跨越铺垫了坚实的情感基础,让人们在看似拼接的几个历史背景的演进中,保持了在情感上的连续,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元素二:京剧剧目的选取导演陈凯歌在影片中选取了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昆曲《牡丹亭》——《游园》一折以及《思凡》的片段。
我们单从导演选取的这几个剧目来看,联系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曲线,不难窥探导演的意图。
这几出戏,不仅是戏曲中的传世佳作,在电影中,他们更起到了决定人物命运,折射时代风波,揭示人物性格的三重作用,是导演用来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霸王别姬》为例,主人公由两个痴情男女变换为两个相互重叠的男人——段小楼与程蝶衣。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大鱼海棠》为例
文化与传承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145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大鱼海棠》为例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ANIMATION DESIGN—TAKE "BIG FISH AND BEGONIA" AS AN EXAMPLE长春工业大学 刘桂华 袁嘉希的行为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是指传统文化中包含着的绘画、书法、雕塑、舞蹈、戏曲、建筑等具体的形式。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意义2.1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交流更为密切,这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动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被现代人广泛接受、喜爱,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动画形式相结合,动画设计为传统文化元素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传统文化元素为动画设计奠定文化底蕴。
这既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又提升了动画设计的艺术价值。
2.2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动画设计风格大量日美动画涌入中国,鲜明的风格与精湛的技术吸引大批观众。
与这两个国家相比,我国动画缺少自己的设计风格。
我国早期也创作出了一批风格鲜明的动画作品,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作品就结合了写意绘画、工笔绘画两种传统表现手法,并且还在动画的制作中加入了水墨画的元素。
《大闹天宫》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动画作品,它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戏曲融入其中,动画中的人物角色也运用到了传统的脸谱文化[2]。
但近些年,出现大量盲目学习国外动画的情况,导致我国动画市场走向低谷。
我国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动画创作提供广阔的思路。
在动画创作中,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我国动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形成特有的动画设计风格。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方法3.1寻求传统文化元素与动画的结合点中国传统文化是动画创作的源泉,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元素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个都适合以动画的形式表达,所以必须寻找传统文化元素与动画设计之间的结合点,合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动画设计的艺术手法进行创新,才能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动画的完美融合。
动画形式的民族化_中国动画戏曲元素研究
动画形式的民族化:中国动画戏曲元素探究1. 引言动画片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设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动画片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而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珍品,如何融入到现代动画中成为了一个有趣和值得探究的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动画中戏曲元素的探究,探讨动画形式的民族化,为中国动画的进步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2. 中国戏曲元素介绍中国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奇特的艺术魅力。
戏曲表演形式多样,包括京剧、评剧、豫剧等等。
其中,京剧作为中国最为著名的戏曲剧种,其舞台表演形式和角色扮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戏曲中的扮相化妆、唱腔演唱、动作表演等元素都具有奇特的魅力,值得借鉴。
3. 戏曲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3.1 扮相化妆元素扮相化妆是京剧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精心设计的脸谱和服装,能够突出角色的特点和个性。
在动画中,通过对角色的形象设计和角色表情的刻画,可以借鉴戏曲的扮相化妆元素,增强角色的可识别性和形象的传达。
3.2 唱腔演唱元素戏曲中的唱腔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特点是高亢激昂、悦耳悠扬。
在动画中,通过音乐和配音的结合,可以借鉴戏曲的唱腔演唱元素,提升动画片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
3.3 动作表演元素戏曲中的动作表演分外精彩,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表演,演员可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作的含义。
在动画中,通过对角色的动态效果和动作设计的机灵运用,可以借鉴戏曲的动作表演元素,使角色更加生动活泼。
4. 动画形式的民族化动画形式的民族化是指通过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使动画作品更具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动画中,借鉴戏曲元素,可以促使动画片更好地传承和进步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增加戏曲元素,可以丰富动画作品的情节和内涵,使其更加有深度和内涵,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5. 结论通过对中国动画戏曲元素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到融入戏曲元素对于动画形式的民族化有着乐观的影响。
借鉴戏曲的扮相化妆元素、唱腔演唱元素和动作表演元素,能够提高动画作品的艺术水平宁观览性。
浅析具有中国戏曲元素的国产动画
一、国产动画的发展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汇集绘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学科于一身的,具有当下时代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英国,在传到美国后得到发扬走向世界。
而动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流入我国,之后中国动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沉淀,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产生了一批极具中国民族化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如《骄傲的将军》《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天书奇谭》等,它们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日美动画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国的动画与世界动画产生了不小的差距。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动画凭借着精良的制作,迅速地占领了国内动画市场,国产动画也一步步地陷入了困惑和迷茫,很多动画人把效仿国外动画当作了摆脱困境的方法,摒弃了动画制作民族特色化的理念。
然而却事与愿违,国产动画不仅没有脱离困境,还遭到国人的诟病和质疑。
国产动画停滞不前的症结是什么?如何与国外的优秀动画相对抗?值得每一个动画人思考。
2008年,取材于京剧的3D动画《林冲夜袭》由北京实用高级技校与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共同创作完成,并获邀参加戛纳电视节动画单元[1]P2。
可见,放眼世界,中国动画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戏曲艺术戏曲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经过历史的演变,形成了由舞蹈、武术、美术、音乐等融合在一起的民族艺术,是用舞台表现的形式去讲述一个故事,从而向观众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情冷暖。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于1955年就提出“探民族形式之路,敲戏曲风格之门”,并进一步提出,神话、民间故事及童话等比较符合动画的表演形式,可以从我们民族文化里面吸取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思路。
之后就诞生了极具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骄傲的将军》。
这部动画采用了戏曲中京剧的艺术手法去表现。
开场第一个镜头用全景交代环境,音乐响起,将军骑马出现。
第二个镜头,众人对将军鞠躬,将军态度轻蔑。
戏曲元素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戏曲元素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戏曲元素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导语: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凝结了源远流长的历史与丰富的民间艺术,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增加,戏曲元素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两部经典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探讨戏曲元素在中国电影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电影艺术的贡献。
一、中国戏曲简介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京剧、评剧、豫剧、粤剧等多种形式。
它通过歌舞、音乐、杂技等多种表达形式,以及丰富多样的剧目内容,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戏曲元素的应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吴京导演执导的一部3D动画电影,该片改编自中国古代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降妖伏魔,保护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戏曲元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角色塑造方面,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鲜明地展现了戏曲中的“特长功底”和“花样功夫”,如他的身手矫健、身手敏捷、神怪化形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戏曲中常见的形象特征。
特别是在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大战场面中,吴京导演通过动画的形式相当程度地延续了戏曲中的打斗技巧,让观众们能够感受到剧目的独特魅力。
其次,剧情设定方面,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都紧扣原著,充满了戏剧冲突与戏曲冲突,如师徒四人的情感纠葛、孙悟空被封禁五百年等,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戏曲所具有的紧凑、跌宕起伏的艺术魅力。
再次,在音乐配乐方面,《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元素,将戏曲的古乐与电影的视觉效果相结合,使观众在欣赏戏曲音乐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电影的故事情节中。
音乐旋律中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将人物情感与戏剧冲突的发展紧密相连,使整个电影更具有戏剧性和观赏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影片中的运用——以《钟馗之岁寒三友》为例
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影片中的运用摘要:动画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新的文化形态和社会现象对大众生活和文化时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但是中国动画在形式上的多样化,并不能离开中国的传统元素。
文章通过对我国动画作品中的传统元素的应用进行分析,以2019年12月份晓寒执导的动画电影《钟馗之岁寒三友》为例,分析该部影片的传统文化、民族元素、人物和场景设计。
关键词:人物;场景设计;民间元素;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9)06-0117-03(1.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温州325035)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人物角色中的运用《钟馗传奇之岁寒三友》这部动画影片中的主角——钟馗,是整部动画影片中的一个纽带。
相传,钟馗出生于唐朝,家境贫寒的他从小饱读诗书,文采出众,可谓称得上是才子。
但却因其相貌丑陋而被取消殿试资格,一气之下,撞柱而亡。
后来唐明皇身患重病,梦里总是被小鬼缠扰,接着有一蓝衣身影从天而降,帮助解除麻烦。
此人便是被唐明皇羞辱的丑陋书生钟馗。
于是唐明皇请画师为钟馗绘制神像,悬挂皇宫内外以求驱邪保平安。
至此钟馗名声大噪,成为名扬天下的捉鬼大神。
在“钟馗”的角色造型上,角色设计师通过对钟馗的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表现出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性格特点,传达出一个正直的正面形象。
所以在《钟馗之岁寒三友》这部动画电影中,角色设计师在主人公钟馗的塑造上就是采用了通过人物的微表情及五官的眼睛、眉毛来着重表现角色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动画角色造型的设计也是美学的一种体现,例如中国的动画影片《大闹天宫》中人物角色玉皇大帝的角色设计其实就是借鉴了我们中国民间的财神爷、灶王等人物形象。
并把这些民间的人物设计运用到了中国民间版画、京剧脸谱的造型设计,采用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的加以运用。
其中运用京剧脸谱为主要设计元素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这部动画中将军的形象设计:将军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动作的设计夸张,也颇有中国戏曲人物中的韵味,与京剧中大将军的出场方式如出一辙,这种设计将角色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湖南花鼓戏视觉造型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
湖南花鼓戏视觉造型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针对传统动画创作过于同化、创新性差,动画作品造型单一、视觉造型元素过分依賴传统造型毫无突破的问题进,本文将通过对湖南花鼓戏视觉造型元素的深入剖析,探究传统造型元素与动画创作的运用的方式。
本次研究对湖南花鼓戏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整合以及进行实地考察,对记录考察作详细分析,从动画行业的现状出发,并给出湖南花鼓戏视觉造型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与实践的相关总结。
标签:花鼓戏;文化自信;动画创作一、研究概述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个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
源始于民歌,为劳动人民所创造。
拥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是我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湖南文化艺术的一份珍贵遗产。
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音乐风格、曲式结构独树一帜,视觉造型元素丰富多样、色彩考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就湖南花鼓戏的造型来说,其造型丰富、节奏明快、形象突出;其次湖南花鼓戏艺术手法突破了乐为礼用的传统的戏曲美学观,最大程度的体现了戏曲本质;而动画创作是包含空间、时间的综合艺术,在艺术形式上与花鼓戏有极大的契合。
针对传统动画创作的风格局限,作品造型过于单一的问题,无疑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本次研究从视觉造型元素切入对其进行淬炼提取,结合动画艺术进行创作。
研究形式涉及到绘画与拍摄,最终结合湖南花鼓戏丰富独特的视觉造型元素进行改进衍生,创作出富含中华文化特色的动画造型。
二、湖南花鼓戏视觉造型元素的设计实践(一)设计初衷本项目的初衷是出于对动画文化的喜爱,以维护国产动画和增强民族自信为出发点,希望可以通过对湖南花鼓戏视觉造型元素的再创造来丰富动画造型内涵。
(二)设计背景如今国产动画正处于发展创新的阶段,许多优秀的动画接连出现在大众化的视野中。
如何让传统和前沿融合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本文着重对视觉造型元素的设计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三)文献研究小组成员在进行动画造型创作之前,对我们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了整合。
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的戏曲元素探析
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的戏曲元素探析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11期摘要:中国流传数百年的戏曲艺术是国产动画创造和发展的重要灵感源泉。
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荧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充分吸收借鉴了戏曲符号元素进行动画创作。
戏曲色彩的应用,戏曲动作程式的借鉴,戏曲配乐的烘托这三方面在影片《哪吒闹海》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哪吒闹海》中对传统戏曲元素的借鉴,以小见大探地讨动画艺术与传统戏曲艺术融合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哪吒闹海;戏曲元素;民族化《哪吒闹海》取材自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影片成功摆脱了原著的桎梏,讲述了一个充满童真、正义、压迫与反压迫的神话故事: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生下异胎肉球,肉球在李靖的剑下生出莲瓣化作人形,被太乙真人收为徒弟,赐名哪吒并授予混天绫和乾坤圈两样宝物。
身怀灵力的哪吒不满龙王暴政,杀死巡海夜叉并打伤三太子与龙王,四海龙王为报仇水淹陈塘关,誓与哪吒不死不休。
为了不连累父母百姓,哪吒横刀自刎,太乙真人收回他的元神,借莲花重塑哪吒肉身,复活后的哪吒再回龙宫,大败四海龙王,为自己和百姓报仇。
在影片改编的故事中“人、神、鬼、兽同台表演;关、海、洞、天景色齐全”[1],艺术特色也是奇、绝、壮、美,成为中国动画的又一个巅峰。
导演严定宪在专访中曾说道:“《哪吒闹海》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為它讲的故事是民族传统的,它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民族传统的,它所表现的精神又是民族传统的。
”[2]因此《哪吒闹海》中的故事改编、艺术手法和传统精神内核能够与民族传统戏曲艺术产生共鸣,并能够在创作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借鉴传统戏曲中的精华,使我们在角色面部设计与背景配色、动作设计和配乐上都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
一、戏曲色彩元素应用色彩是动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形象塑造方式和情感表现手段,和谐多变的色彩搭配与机动灵活的颜色运用,不仅能烘托气氛,还能与人物情感相结合,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使欣赏者产生审美和情感上的共鸣。
群像塑造与景观摹写:从动画片《天
137摘 要:“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的一个颇具 “中国学派”动画片理论意味的观念,这一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发展,而《天书奇谭》被誉为“中国学派”动画片的肇始之作。
近年来,该动画片重新上映,获得广泛好评。
这部动画片将中国的传统戏曲符号与中国的绘画元素相交融,将戏曲的脸谱角色塑造、程式化动作等艺术元素与中国绘画中风俗画的艺术元素、笔墨手法完美“化合”,不断开掘“像”(具象形态)与“象”(气韵精神)的多元维度。
本文即是从戏曲符号与传统绘画两个方面,来剖析该动画片中视觉呈现、群像塑造、内在逻辑、文脉精神的具体显现,以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动画片谋求拓展的创作之道、创新之法,重塑与解读经典,更是对曾经的“中国学派”动画片辉煌时代的致敬与赓续。
关键词:传统绘画;戏曲符号;“中国学派”动画片;《天书奇谭》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2)04-137-10收稿日期:2022-07-19项目基金: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展馆展览视觉设计人才培养项目”(项目编号:2019-A-04-(141)- 0683)、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人文生态环境下的影像媒体艺术研究”(项目编号:YB201168)的系列成果及 2022年度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编号:22C1209270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 辉(1997-),男,湖北省武汉市人。
山东青岛黄海学院,教师,韩国湖西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戏剧影视美术研究。
吴淏一(1995-),男,山东省泰安市人。
云南艺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
唐建国(1963-),男,云南省昆明市人。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
1983年由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长片《天书奇谭》,不仅具备极高的艺术性与文脉底蕴,也隐含着现实主义的投射与历史悲观主义的气质,同时,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雅俗共赏。
中国戏曲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戏曲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何佳玮【摘要】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具魅力的,以中国戏曲为蓝本制作的现代动画片也引人入胜的.动画片中对人物造型、戏曲服装、舞台布景以及表演招式与戏曲音乐等戏曲元素的运用,都无不体现出中国戏曲独有的韵味,并且形成了此种类型动画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样式,从而为中国现代动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和更加多元的选择.【期刊名称】《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5)008【总页数】3页(P118-120)【关键词】戏曲元素;动画设计【作者】何佳玮【作者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 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1一、引言中国戏曲是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当前人们喜爱的电影、电视剧一样,是一种极具融合性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其中融合了多种表演艺术形式,如戏剧、音乐、舞蹈等。
同时戏曲作为一种通俗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广泛的观众基础。
而在发达国家发展较为成熟的动画艺术,虽然其在我国起步要比戏曲晚很多,是一种发展历史较短的视觉艺术形式。
但随着动画产业地全球化,其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也极其迅速,已成为受众面较广的艺术品种之一。
如何创作出具有特色的中国动画片,是一代中国动画人所面临的有待解决的命题。
中国戏曲作为传统通俗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中国动画地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和更加多元选择的可能性。
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视觉元素也是丰富多彩、别具特色的。
在现代动画片创作中以中国戏曲为制作蓝本,融入中国戏曲的故事内容、人物造型、服装道具、舞台布景以及表演招式与戏曲音乐等独特元素,形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取向以及中国戏曲独有韵味的动画片样式,从而为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动画片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这既是一代中国动画人的追求与理想,也是一代中国动画人的责任与使命。
动画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不仅是我国有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产业,同时也担负着传递中国戏曲文化的使命,动画与戏曲的结合是实现动画与戏曲共同发展愿景的一条可行之路。
国产动画剧本创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国产动画剧本创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我国动画的起步就是与传统文化深深地缔结在一起的。
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题材取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铁扇公主》除了在动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外,也是一部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
正是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动画艺术形式的交汇融合,我国最初的动画创作和探索才有了源源不断的故事题材和剧作参考。
20世纪60至80年代末,国产动画剧本的创作题材大多取自我国的传统文化,制作出了许多至今仍被人称赞的优秀作品。
“当时的动画运用了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表现手法,结合了丰富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题材作支撑。
”[1]这些优秀的动画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以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动画,让我们体验到了一种别样的美。
国产动画在长期的探索历程中,非常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将中国传统绘画、手工艺、戏曲、民间音乐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充分运用到动画创作之中。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思想文化、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使国产动画创作有了丰富的题材选择。
《小蝌蚪找妈妈》和《大闹天宫》这两部动画作品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融入了诸多的传统文化元素。
《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是由工笔和写意两种创作方式完成的,每一个画面都可以看成是一幅气韵生动的水墨画。
《大闹天宫》则充分运用了传统的戏曲元素,角色的脸部形象设计参考了中国的戏曲脸谱。
除此之外,早期的国产动画作品也参考和借鉴了我国的剪纸、皮影戏、折纸、壁画等民间艺术形式。
从我国第一部黑白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到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从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到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从传统手绘动画到现代数字动画,国产动画一直在探索和尝试构建自己的民族艺术风格。
而在国内动画市场日益多元开放、激烈竞争的当下,这种探索和尝试对于国产动画的未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产动画剧本创作中传统文化的坚守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动画市场逐步开放,国外动画开始涌入国内与本土动画一争高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寻戏曲元素在国产动画片创作中的应用神 伟 陈 晨(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摘要:戏曲艺术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却与当今观众有了一定的距离,如何让传统戏曲与时俱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动画自20世纪2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戏曲一直为其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国产动画也曾以独特的“中国学派”享誉世界,如今,动画也面临着发展困境,探寻将戏曲等民族艺术元素融入动画作品的民族化道路迫在眉睫。
探寻传统戏曲与现代动画有机融合的方法,既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又能为国产动画民族化指明方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戏曲元素;动画;应用;创作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70(2019)02-0120-05《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到要积极培育民族动漫创意和品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集表演、音乐、舞蹈为一体,极具独特而鲜明的民族风格。
纵观国产动画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戏曲与动画的融合由来已久,并且创造了中国早期动画的辉煌历史,在当今动画制作技术和方式均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积极探寻戏曲元素融入中国动画的新形式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色及发展态势我国戏曲艺术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从原始歌舞开始,经秦汉“角抵戏”、唐五代 “参军戏”,到宋代“南戏”、元代“北杂剧”,最后明清传奇和各种地方戏,戏曲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最流行的“大众艺术”。
中国戏曲通过演员具体的舞台呈现,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与审美特征具象化地反映了出来,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地域性等艺术特色,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颗闪耀的明珠。
自新文化运动诞生以来,古老的戏曲艺术不断受到各种冲击,电影、电视以其新颖纷繁的表现形式受到大众的喜爱,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其艺术竞争力越来越小。
如何让昔日辉煌的戏曲再次散发其艺术魅力?在2015年出台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在今天多元媒介的大环境下,戏曲应该好好把握住这一发展契机,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借鉴结合,力争焕发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与活力。
二、中国传统戏曲与国产动画的结合历程传统戏曲和现代动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有相同的艺术逻辑共性,这为两者的结合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戏曲利用虚拟性、程式化的手法展现故事场景,戏曲演员借助“唱念做打”推动情节发展,把现实生活高度提炼后浓缩于虚拟的舞台空间,让观众体验到别样的形式美;动画里的场景和角色造型设计也是虚拟和夸张的,通过高于现实的变形动作展开故事情节,利用虚拟的形式表现具体的内容,假定性为两者的融合架起了一座桥梁。
回顾国产动画的发展历程,戏曲与动画的融合可以分成两种形式,分别是“动画为主、戏曲为辅”和“戏曲为主要内容、动画为表现形式”。
国产动作者简介:神 伟(1981—),女,山东济南人,济南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陈 晨(1980—),女,山东潍坊人,济南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戏曲元素在国产动画片创作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806199)的部分研究成果。
画发展之初,动画导演们在创作过程中就自觉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精粹。
他们将戏曲中的故事内容、程式化动作、扮相服装、音乐道白等元素提取出来,作为动画制作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形成了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学派。
20世纪90年代,国产动画受到日本、美国动画作品的极大冲击,进入了一个低谷时期。
2015年以昆曲为创作支点的《粉墨宝贝》、以京剧为主要元素的《京剧猫》作为国产原创动漫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画面临着向着产业化、市场化的艰难转变,用现代动画形式演绎传统戏曲精髓的“戏曲动画”这一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登上舞台,戏曲中所有的要素都以动画的形式逼真地呈现在荧幕上,在保护和传承戏曲文化的同时,也为国产动画寻求到新的立足点。
三、戏曲元素在国产动画片创作中的具体应用(一)戏曲故事在动画脚本创作中的应用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一出现就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它不仅具有消遣娱乐的功能,还承担着宣传教化的作用。
纵观我国戏曲的发展,戏曲创作者们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灵感,使得戏曲题材包罗古今、剧目丰富多彩。
戏曲题材本身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民族性、观赏性审美特点保障了将其改编应用到动画作品中的可行性,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动画《大闹天宫》《张飞审瓜》《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等。
动画故事脚本创作从丰富多彩的戏曲故事中吸取灵感,一方面戏曲推动了国产动画的发展,丰富了动画的题材,另一方面动画又将戏曲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
(二)戏曲扮相在动画角色面部造型中的应用戏曲中人物的面部化妆被称为扮相,它在视觉效果上同角色个性相一致,用高度的虚拟性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相貌气质、身份地位和忠奸善恶,观众只要看到演员的装扮,就立刻能明了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1. 俊扮传统戏曲中生行和旦行形象俊美端庄,被称为“俊扮”,这是一种相对固化的造型方式。
旦角扮相均使用白色水粉打底,将腮红在眼睛上下两侧和鼻梁两翼朝外逐渐晕染开,眉毛和眼线勾勒为黑色,而前额、鼻梁和下巴都为白色,包头贴片,戴头饰。
生角扮相主要体现端正的面貌,青壮年、生活舒适的生角眼窝、眉周及双颊的腮红偏重,生活潦倒、老弱病残则可以浅些。
我国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在角色造型上都参考借鉴了俊扮这一手法,在保留其基本形态的基础上,根据作品故事情节的需要,加以浪漫夸张的手法处理,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长片《天书奇谭》里美女狐精的造型就充分参照了旦角的扮相,黑色的八字眉仿照中国仕女画风格、画着黑色眼线的眼睛拉长变细,粉色的腮红大面积晕染在眼眶周围和脸颊上,嘴巴缩小为樱桃小口,额头上的贴片装饰变成了刘海,盘着发髻,千娇百媚的气质油然而生,上挑的丹凤眼表现了她的奸诈。
已经连续播出三季的国产原创动画《京剧猫》中小青、墨紫、墨兰的造型均来自戏曲旦角青衣的脸部扮相,整个面部为淡粉色,眼角部分为稍重的红色,配以柳叶眉和丹凤眼,眼角随眼线上扬,整体扮相典雅清爽。
《天书奇谭》中袁公的额头上有一枚月牙形印记,浓眉上挑直至发髻,眼廓线条上扬,胸前垂着红色长髯,充分借鉴了戏曲中生角英气逼人的扮相特点。
剪纸动画《葫芦兄弟》中七兄弟的造型参照了娃娃生,浓眉粗短、八字倒竖,虎目圆睁,印堂上一抹粉红,脸颊两团腮红,表现了葫芦娃聪明善良、勇敢正义的性格特点。
《京剧猫》中武崧的角色设计则借鉴了短打武生的妆面特点,印堂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印记,眉毛和眼睛往上走,眼周用红色晕染,给观众一种正义感强、威风凛凛的感觉。
2. 脸谱“净、丑”使用脸谱造型,借助精巧的构图、绚丽的色彩、细腻的线条、勾揉抹的手法创造出众多性格鲜明而又神态各异的艺术形象。
(1)净角净,俗称“花脸”,一般为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是戏曲所有行当中扮相最为复杂的一种。
戏曲脸谱通过图案和色彩的巧妙勾画,用夸张的手法刻画出异彩纷呈的人物角色形象在国产动画的角色设计过程中经常被使用。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的《骄傲的将军》开创了中国民族动画的先河,里面将军的面部造型是参照“三块瓦脸”的净角武净脸谱形象设计而来的:两腮为红色、额头下巴使用肉色、眼睛周围设计成蓝色、白色的鼻梁、浓黑的眉毛高高上扬、黑色的络腮胡垂在胸前,一个血气方刚、霸气十足、骄横自大、脾气暴躁的将军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京剧猫》中大飞性格特点是勇猛霸气,它的面部造型借鉴了戏曲中花十字门脸的部分元素,倒八字的眉毛,用黑色将眼眶周围描边,眼角上扬,鼻子下边有两条弯曲的黑色图案,脸颊配以粉色,烘托了动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2)丑角丑角一般是指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形象,其扮相可概括为“眉间两颊三片红,一块粉白七笔黑”,虽然脸谱非常简单,但却滑稽搞笑。
《骄傲的将军》中师爷就借鉴了文丑扮相,瘦长的倒三角脸庞、滴溜乱转的三角眼、鼻子上白色豆腐块、细长的八字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阿谀奉承的小人形象。
1981年出品的动画片《人参果》中猪八戒爱说闲话、懒惰贪吃, 在角色设计时给其在鼻梁上增加了一块白色半圆形。
《京剧猫》中的豆腐和汤圆兄弟俩借鉴了丑角的妆面元素,一个脸为圆形白块,另一个则是方形白块,眉毛的形状也与之相配合,塑造出一对可爱滑稽的动画形象。
(三)戏曲服装和道具在动画角色造型中的应用戏曲服装俗称“行头”,是从生活化服装演化而来的表演艺术服装,富有夸张性、写意性、装饰性的审美特征,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强化人物个性表现的重要艺术手段,其色彩、图案以及独特的设计塑造了无数的经典戏曲角色形象。
《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设计参考了戏曲中猴衣的元素成分,头戴黄色软罗帽、身着黄色圆领大襟窄袖上衣和大红色裤子、衣襟和袖口为黑色、腰束斑点虎皮小裙、足穿黑色薄底靴,脖子上系一条翠绿色围巾,一个“神采奕奕、勇猛矫健”的美猴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当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之后,为了凸显它的英武高大,为其设计添加了戏曲中的翎子,衣服也变成了华丽的长袍,高高竖起的翎子配上舞蹈动作将孙悟空的帅气英勇表现得栩栩如生。
《天书奇谭》中县官和黑狐狸的造型设计借鉴了戏曲中的水袖元素。
不同行当的水袖长度略有差别,它是戏曲舞台上非常重要的舞蹈道具,可以很好地宣泄角色情绪。
县官骨瘦如柴的身体上穿着一套红色官服,与戏曲水袖的松快宽大不同,这里将其设计为两个细细长长的袖子,县官见钱眼开、小气猥琐的“奴才”相表露无遗。
《京剧猫》中小青的服装袖口也同样采用了水袖造型,水袖通常与她的武打动作相结合,显得灵动十足、颇具美感,同时也表现了角色的青春飘逸。
(四)戏曲动作在动画角色动作造型中的应用戏曲舞台动作来源于生活,并将其舞蹈化、规范化,以富有形式美和艺术性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它借鉴了传统武术的表演套路,并结合杂技和舞蹈的成分,动作设计优美流畅、极具观赏性。
《骄傲的将军》开场处将军得胜归来,只见他双肩高耸、两拳紧握、昂首挺胸、踱着方步,踩着锣鼓点,一步一顿地迈进来,这一亮相方式与戏曲中霸王的出场几乎一模一样,充分显示了其飞扬跋扈的性格特点。
戏曲中的打斗场面极具观赏性,可以分为打把子、打档子、打出手等,最别具一格。
比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对战,你来我往,十分精彩,动作设计不注重打斗的真实性,更多侧重于表现动作的美感和形式感。
国产动画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参照戏曲的程式化动作,而是依据作品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营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
传统猴戏中孙悟空的经典动作有抓耳挠腮、单腿站立、眨眼呲牙等,《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动作设计在此基础上简化夸张,跳跃更加轻盈优美、打斗动作幅度加大,表现出其活泼、桀骜、不受约束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