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气候景观设计_以广州岗顶人行天桥设计为例_常娜
城市人行天桥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人行天桥景观设计分析摘要:城市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的公共建筑物,不仅要满足天桥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还要兼顾景观设计的美观性。
这样才能使人行天桥与城市空间环境融为一体,既能发挥天桥基本的通行功能,又能同时满足城市建设的美观性。
接下来,文章就城市人行天桥景观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城市人行天桥;景观设计;设计要点引言人行天桥一般都位于人口稠密地区、交通繁忙的主干道上,它除了具有疏导交通,保证行人安全的功能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最好能为城市的建设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而,人行天桥的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人行天桥概述1.1人行天桥设计的目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人行天桥建造史已走过近60年的时间,建设体系基本完成。
在我国,人行天桥建造史只有30余年,建设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的阶段。
在人行天桥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因天桥的选址不当或设计缺陷,导致天桥建成后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设计使得人行天桥的建设满足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的要求,达到人车分离,方便行人使用目的。
同时还应尽可能的考虑天桥参与城市环境的构成,满足人们的视觉欣赏和对美感的要求。
1.2人行天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2.1 现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城市人行天桥。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的飞速发展,人行天桥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我国的城市人行天桥设计大多因袭守旧,缺少创意,不仅造型单一,而且过于强调通行功能,没有考虑到景观和其他社会功能。
1.2.2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人行天桥在设计、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忽视人行天桥整体景观效应。
其主要原因是短期的巨大需求导致人行天桥的设计、建设均十分仓促,缺乏统筹考虑,不仅外在形式单一,结构平直,缺乏创意,而且功能简单,仅仅满足了使用功能,并没有体现出整体的景观效应和综合的社会功能。
2)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人行天桥作为区域环境中独立存在的建筑,既没有与周边建筑相融合,也没有与区域环境相统一,因此整体看起来不协调。
人行天桥毕业设计
人行天桥毕业设计人行天桥毕业设计人行天桥是城市交通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架设在道路上方,为行人提供安全、便捷的通行方式。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学生,我对人行天桥的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将尝试探索创新的人行天桥设计理念,以满足未来城市交通的需求。
首先,我将从人行天桥的功能出发,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通行体验。
传统的人行天桥通常只是简单地连接两个道路,但在现代城市中,人们对出行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因此,我计划在设计中加入更多的元素,例如设置休闲区、种植绿植、安装艺术装置等,使人行天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设施,更成为城市的休憩空间和文化载体。
其次,我将注重人行天桥的可持续性。
在设计中,我将采用环保材料,如可再生资源和回收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我还将考虑人行天桥的能源利用,例如通过太阳能板供电,为桥上的照明系统提供清洁能源。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另外,我将注重人行天桥的美学设计。
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外观设计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城市风貌相契合。
我将运用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外观形象。
同时,我还将注重细节的处理,例如在桥面上设计独特的图案、雕塑等,以增加人行天桥的艺术价值。
此外,我还计划在人行天桥设计中加入智能化的元素。
例如,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现对人行天桥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和统计,以便进行合理的维护和管理。
同时,我还考虑在人行天桥上设置智能导航系统,帮助行人快速找到目的地,提高通行效率。
最后,我将注重人行天桥的安全性设计。
在设计中,我将采用防滑材料,以确保行人在行走过程中不会滑倒。
此外,我还将合理设置护栏和栏杆,以提供足够的保护,避免行人意外坠落。
同时,我还将考虑人行天桥的防灾设计,例如在桥上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灭火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综上所述,我的人行天桥毕业设计将注重功能、可持续性、美学、智能化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
试论植物小气候效应的建筑设计应用
试论植物小气候效应的建筑设计应用发表时间:2017-05-04T10:59:44.2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3期作者:李伟文[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广东省某些植物小气候效应的建设设计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广州亚泰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28100摘要:城市发展的越快,建筑越多,热岛效应越明显,对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越大,因此,在城市建筑建设过程中,采用植物小气候效应的建设设计理念和思想,可以调节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热力环流,达到平衡的目标。
并且增加建筑周围的湿度,调节温度,适宜人们生存。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广东省某些植物小气候效应的建设设计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植物小气候效应;垂直绿化;立面绿化;室内绿化;绿化设计思路引言: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过快,没有兼顾到植物与城市之间的平衡,造成热岛效应十分的明显。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建筑与植物小气候效应的设计关联性,打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并且通过具体到案例,分析垂直绿化、室内绿化以及立面绿化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植物小气候效应的概述植物小气候效应,就是在不同地区,因为局部原因导致的差异性,形成的气候,就是植物小气候,受到地区的土壤,水分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且接近地面的植物受到的影响越大。
二、植物小气候效应的建筑设计应用(一)植物小气候效应建筑设计的思路植物小气候效应建筑的设计思路,是利用植物的具有吸收环境中的污染物,增加环境中的负离子含量,以及增加氧元素的含量等,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环境状况,并且利用垂直绿化以及屋顶绿化,室内绿化等形式,完成植物小气候的建筑设计,达到改善环境的目标和作用。
(二)植物小气候效应在不同气候中,对建设设计的应用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植物小气候结合的建筑的室内绿化设计植物小气候效应在建筑中的设计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室外设计,也体现在室内设计,最简单的设计方式,就是如图1所示,在室内排放不同种类的花草,具有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净化室内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让室内空气更新鲜,最主要的是,植物可以释放氧气,让人们接受新鲜的空气。
浅谈我国人行天桥作为城市景观的现状及未来建设问题
着缓解交通压力、 疏散人流 、 为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 出行环境等重要作用 ,
而且 已经 成 为城 市 中一道 亮丽 的 风景 线 。 笔 者从 客 观 的 角度 比较 、 析 了 分 济 南市 和 大 阪市 的 人行 天 桥 现状 , 针 对 我 国 未来人 行 天桥 的 建设 提 出 了 并
了建设“ 可步行城 市” 的发展理念 。人 行天桥作为城市步行 空间
的一种形 式, 其缓解交通压 力的作用 自不必说 , 另外我 国的行人 相对 于开车 的人来说还 是 占中国人 口的大 多数 , 因此充 足 的步 行 空问是必 需的。再者 , 安全角度 出发 , 从 也应设 置人行天桥 ,
的设计理念。其 二, 人行天桥 的桥身上设置 了大幅广告 , 破坏 了
城 市交通的重要 一环 , 对解决此 类问题起 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 但 其 相对于非 步行 空间, 如车行道 、 高速公路 、 地铁站 、 立交桥等交
通 空间来说 , 还处于缓慢发展的不完善阶段。
一
桥 体本 身的整体 性与景观性 。其 三, 人行 天桥缺 少人 性化的设
善。其十 , 人行天桥 的后期管理工作 有缺 口, 存在 卫生及乱设摊
点 问题 。
以上种 种弊病所 带来 的不仅 仅是 人们 出行 的不便 , 有 资 还 源 的浪 费。这种对 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与当前 我国提倡 的建立 节 约型社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背道而驰的。
显, 特别是 在一些大 中城 市, 此类 问题更加严 重。许 多国家提 出
个安全 、 舒适 、 快捷的步行 空 间的 同时 , 也暴 露 出一些 问题 。下
面笔者 以济南 的某人 行天桥 为例 , 分析济 南市及 我国人行 天桥
建筑微气候
2004.4技术交流浅谈微气候建筑设计郝俊芳(太原市建筑工程施工图技术审查中心,山西省太原市030009)摘要:通过微气候建筑设计方法的分析,阐明微气候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和追求自然、高效、经济、生态的思想,对于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二微气候建筑;外部环境设计;以人为本微气候建筑设计是指在大范围气候条件影响下,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在建筑设计对其气候因素加以充分利用和改善,以创造能充分满足人们舒适条件的室内外环境的建筑设计。
微气候建筑设汁是针对具体的单一建筑而言,它丰要考虑单一建筑周边小范围的空间气候特征,并对它加以利用和改善。
微气候建筑设计虽然侧重于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但它扩大了通常所指的单体设计范畴,因为微气候建筑设计中,通过创造建筑外部环境条件以改变建筑内部微气候环境的设计,也应属于建筑单体水平的设计,当然它还要考虑整体设计中空间、结构、构造和材料等方面的设计,以利用和改善相应的微气候条件,创造新的宜人的微气候环境。
因此,微气候的研究对于具体的建筑设计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
人类建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在适应不同气候条件进行微气候建筑设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方法和经验。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众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也都不断应用到微气候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极大的丰富了微气候建筑设计的方法。
一、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微气候建筑的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对气候环境因素的考虑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姓朝向等设计,首先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
1.合理选择建筑位置。
中国历来在建筑设计中就特别讲求建筑选址的重要,像古代风水术中讲求的理想建筑位置“左右有山辅弼,前有环水,后有镇山”的环境,从现代生态环境科学角度看,这里的微气候环境在温度、湿度等方面的指标特别宜于人的生存。
位置的选择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这些因素综合状况的优劣也决定了这一位置的微气候环境是否适宜。
广州某人行天桥的设计
3 0
支 座脱 空的现 象[ 。本 桥 的一个 特别 之处 就是横 桥 1 ] 向的外侧 悬臂 上需 要 设置 绿 化 所 需 的 花槽 , 致 横 导 向的变 形效应 明显 。为 了能够更 加 真实地 模拟 钢箱
作 者: 张威 振 男 17 9 9年 9月 出 生 工 程 师
工 程 设 计
广 州某 人行 天 桥 的设 计
张威振
( 南 中大 设 计 院 有 限 公 司 长 沙 湖 摘 要 407) 10 5
采 用空 间有 限 元 软 件 对 曲线 钢 箱 梁 的 主 要 力 学性 能 进 行 分 析 , 到 较 为精 确 的 计 算 结 果 , 以 指 导 桥 梁 得 可 板 单 元 曲线 钢 箱 梁 力 学性 能
置并 考虑 当地政 府 的要求 , 天桥 设 置 了 两座 供 人 该 力 三轮 车及摩 托车 的坡道 。天 桥墩 柱落在 道路 中心
分 隔带或 人行 道外 边 线 上 , 梯及 坡 道 布 置 于人 行 楼
5 0m。 桥 梁 平 面 布 置 为 曲 线 桥 , 于 半 径 为 . 位
1. 0 3m的平曲线上。主桥箱梁的横断面形式如图 1
所示。
1 1 2 座 断 面 ;— 1 2 中 断 面 ; 一 ̄ 0 VC排水 管 ; 一结 构 中心 线 ;一 顶板 现 场 拼 接 线 ;一 底 板现 场 拼 接 线 — /支 2 /跨 3 ,P 8 4 5 6 图 1 主 桥 箱梁 典 型横 断 面 示 意
天 桥平面 布置 为小半 径 的曲线桥 。该 类桥 型 的
DES GN I OF PEDES TRI AN BRI DGE N I GUA NGZH OU
微气候影响下的景观设计方法
13. 在利用消耗能量的机械装置之前,开发和
应用自然界所有的制冷和制热装置。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影响下的设计导则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的特征 湿度变化特征 1. 相对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 相对湿度在日变化中,早晨最高,中 午最低; 3. 相对湿度最高点与最低点在地面出现 的时间比上层大气要早。
第一章 气候
微气候的特征 风的特征 1. 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 2. 具有阵性; 3. 风速的日变化地面与上层相反。
第一章 气候
山地与高原
第一章 气候
山地与高原 一.按照地形学分类:
1. 山地(Mountain):具有复杂地质构造的具有 数百米以上高度的地形起伏区域; 2. 高原(Plateau):近乎水平地层所成的高地。
二.山地的性质,除了海拔较高以外,起伏也 是重要的因素,依此可分:
浅谈城市人行天桥的景观与人性化设计
2017年第1期梁建东:浅谈城市人行天桥的景观与人性化设计总第165期浅谈城市人行天桥的景观与人性化设计梁建东(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510507)摘要:结合城市人行天桥的现状,主要从天桥的选址、总体布置、景观设计、结构设计及附属设施设计等多角 度阐述人行天桥的景观和人性化设计,以解决和改善一些常见的人行天桥设计问题。
关键词:人行天桥;景观;人性化;设计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交通快速发展,人行天桥也修建得越来越多。
城市建设对景观的 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人行天桥仅是简单的满足过 街功能的需要,现在人行天桥已是组成和塑造城 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城市的核心、繁华地 带,通过运用景观和城市设计等手法,人行天桥可 以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可以很好地点缀 周边城市景观,甚至成为城市的地标。
通过对现状人行天桥的设计及使用情况调研 发现,目前天桥的设计与建设都存在诸多问题,并 具有普遍性,如天桥造型设计千篇一律、缺乏与周 边景观环境相协调考虑、设置位置考虑不周、无障 碍设施设计及建设意识薄弱等。
本文主要就景观 和人性化设计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2人行天桥的景观设计2.1桥型选择人行天桥桥型方案的选择,应充分重视美学 因素,并结合整体和局部与环境的关系来考虑。
人行天桥主要有梁式桥、雜桥、拱桥等结构形式。
梁式桥,轻质、简洁大方,具有很强的沿水平 向伸展的力动感和穿越感。
通过在设计中协调桥 面装饰、桥墩、主梁、栏杆的造型,并辅以立体构成 的一些表现手法,突出简捷、抽象的几何图案,能 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斜拉桥,具有更大的跨越能力,斜拉桥的“线”和索塔的“几何”造型是构成“美”的基本元素。
但 鉴于斜拉桥独特的结构形式,其斜拉索倾斜的线 形与城市建筑的垂直形态会在视觉上产生扭曲的视域,造成感官上的混乱,因此斜拉桥适宜在跨度 较大、空旷、宽敞的场地设置,如主题公园、景点等。
拱桥,拱圈造型具有线条刚柔的韵律美,同时 又具有动力的跨越美。
广州人行天桥的景观设计
广 州人行天桥 的景观设计
李 欣 张 晓娇 :
( 1 . 广州 市 市政集 团设计 院有 限公 司 广 东 广 州 5 1 0 0 0 0 2 内 蒙古鄂 尔 多斯市 东胜 区 园林绿化 事 业局 内蒙 古 鄂 尔 多斯市 0 1 7 0 0 0 )
1 引 言
同时还 需要景观设计师 的参 与, 通 过 好 的解 决 了人行 的通道和 过街的安全 ,为交通提供 了便利 。但 要建筑师和工程师 的工作 , 是, 随着越来越 多人行天桥 的建设 , 天桥 的景观设计影 响着整 个 合作共同建设人 行天 桥景观 。
城 市的建设风貌 , 人 行 天 桥 的 设 计 应 与城 市 的 环 境 相 协 调 , 甚 至
和功 能的需要, 同时作为公共建筑物 , 对 于 城 市 的 景 观 建 设 也 是 桥 建筑 构 成 了 整 个 城 市 形 态 的 基 本 骨 架 ,人 行 天桥 是 通 过 人 为 非常重要 的, 人行天桥 的建设应该与城市 的环境风貌相 结合 , 不 的方式在平行的地面构造立体 的通 道 , 那 么站在人的视觉角度 , 仅 要 考 虑 到 城 市 的 历 史 文 脉 ,还 要 从 天 桥 周 边 的 环 境 地 势 的 角
在 经济 发展 的 同 时越 来 越 注 重 城 市 交 通 的 拥 挤 成 为 城 市 面 临 的 问 题 , 因此 越 来 越 多 的人 行 天 桥 在 市 作 为 发 展 最 快 的城 市之 一 , 的 绿 化 建 设 和 城 市 景观 , 因 此 , 广 州 市 人 行 天 桥在 建 设 中 , 不 仅 需 发展 中建设 。人行天桥一般建在交通比较拥 挤和繁忙的地 带, 很
2 . 1 城 市 建设 理念 与人 行天 桥 景观设 计
人行天桥的规划设计对行人交通的影响分析
人 行 天桥 的规 划 设 计 对 行 人交 通 的影 响 分析
梁松 峰 , 陈 圣珊 , 向怀 坤
( 深圳职 业技 术 学院汽 车学 院 , 广 东 深圳 5 1 8 0 5 5 ) 摘 要: 人 行 天桥 的设计 影 响 着行 人 过街 的行 为 , 包括 行人 过街 的 时 间 , 行人流量, 行人 违
章 概率 等等 。本 文通过 实地 调 查两种 不 同类型 的 天桥 , 通过 对 比 的方 式 来分析 人 行 天桥 对 行人
交通 的影响 。论 文 阐述 了人 行 天桥 是 如 何 影 响 行人 流 量 、 行 人 过 街 速 度 以及 行 人 违 章概 率 的 , 为人 行 天桥 的科 学规 划 以及 人性 化设 计提供 了重要 的参 考 。 关键 词 : 人行 天桥规 划设 计 ; 行 人 流量 ; 行人 延误 ; 行人 违章 中图分 类号 : U 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 0 4 0 8 ( 2 0 1 3 ) 0 1 - 0 0 3 9 - 0 4
p ed e s t r i a n br id g e de s i g ni n g. Ke y w or ds:pe de s t r i an br i dg e de s i g n; p as s i ng lo f w o f pe de s t r i a n;pa s s i n g s p ee d o f pe d e s t r i a n; p r o ba b i l i t y o f pe de s t r i a n v i o l a n I n lue f nc e o f De s i g n o f Pe de s t r i a n Br i dg e t o Pe de s t r i a n Tr a ic f
广州市东风路装配式人行天桥的景观设计
. All Rights Reserved.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以车 为主的交通模式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 问题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问 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 关注,以人为主的交通模式越来越得 到重视,国家开始倡导低碳出行并鼓 励城市发展慢行交通系统。2016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适用、经 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并提 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这意味着高 品质的生活环境是未来城市的核心竞 争力。因此,重视城市风貌,提高建 设品质,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成为必然 的发展趋势。
2 调研与分析
本次改造范围内的 11 座老旧人 行天桥都位于东风路与其他路段交叉
2021 年第 2 期 Vol.43/201 63
风景园林实践
口处,不仅具有重要的交通串联作 域风貌特征,从而塑造高品质的城市 可用地面积紧张,地下管网密集。
关键词:装配式人行天桥;景观设计;城市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21)02-0063-04 收稿日期:2020-12-15 修回日期:2021-01-21;2021-01-2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st cities of our country are reconstructing slow system, and prefabricated pedestrian overpass has been populariz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small impact on traffic and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sums up the landscape design methods of prefabricated pedestrian overpass in old urban areas, including introducing the whole city design idea, formulating suitable function layout and structure form, creating city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s with modeling aesthetics, improving space quality by greening and reflecting humanistic spirit with detailed design.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city design idea should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人行天桥的设计要点及工程实例
人行天桥的设计要点及工程实例作者:刘志贵胡松涛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13期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大量突出的交通矛盾急需解决,尤其在城市干道沿线的部分路段或交叉口附近,行人过街难的问题日渐突出。
为提高城市路网通行能力,确保行人过街方便,城市人行天桥与地道的建设日益增多。
相比起人行地道的建设,人行天桥具有建筑结构简单、工期短、投资较少、施工较易、施工期基本不影响交通和附近建筑的安全,与地下管线的矛盾解决、维护方便等优点。
但老式人行天桥仅从满足人流交通需求出发,忽视天桥的景观设计,建成后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而城市景观人行天桥设计概念的引进,已使天桥的作用不仅仅为满足交通需求,更进一步使天桥建成后可成为城市中一道新的风景。
人行天桥在城市建设项目中虽是小项目,但因为它处在城市市区,直接为人们所使用、观赏,其选址、外形、结构等也很受关注。
下面着重谈一下天桥设计的要点,并以郑州市黄河路-文化路环形钢结构天桥为例,介绍钢结构天桥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天桥的选址天桥的选址问题关系道天桥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影响选址因素很多,道路性质、地下管线、过街需求等。
天桥梯道落地位置对天桥选位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当天桥仅可能单侧设置梯道时。
由于规范规定人行道最小宽度为3m,即便依此计算,梯道宽度也应为天桥宽度的1.2倍即3.6m;而一般人行道宽度为3~5m,如单侧设置梯道则人行道全部或大部被侵占。
由此造成天桥选位的极大困难。
天桥的选位应优先考虑满足交通需要和行人的便利。
但是,对于城市中心区,由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限制,以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通常理想桥位在设计和施工上都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或难题。
2 天桥的桥型城市人行天桥不同于一般桥梁,它是当地行人和附近居民接触最频繁的建筑物,人们在近距离内看到它的机会很多,故应使人行天桥具有远观和近视美。
将人行天桥的建筑造型与周围建筑相协调,溶入周围环境之中,其次还要考虑天桥的色彩和铺装,不使天桥在现代化建筑或其它优美典雅的对比之下相形见绌。
基于微气候改善的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基于微气候改善的城市景观设计分析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环境,逐渐认识到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对微气候改善的作用,总结了城市景观设计对微气候的影响,以及改善城市景观设计,并对城市地形设计、城市绿化种植设计、城市水景设计,这三种景观设计进行阐述。
希望本文内容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标签:微气候;城市景观;景观设计限制在100米大到1千米水平范围内的内地面气候,能够影响微气候的构造特征。
其中城市景观也在范围内,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会随着高度产生一定变化。
城市相关部门人员可以通过对城市进行景观设计,优化微气候,使人们生存生活的环境更为舒适,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地区的大气情况。
一、城市景观设计对微气候的影响城市中的风景、山水以及地形地貌形成的空间和物质的综合体被称为景观,人们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活动,体现了一个区域特有的特征。
城市中的景观属于人工创造的人文景观,可以对历史和风俗进行反映,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和优化。
城市景观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对人们生活的需求和社会意识进行最直观的影响和体现。
从一般角度来讲,城市的历史越长久,越能体现出丰富的人工意识,并表现在城市的各个方面[1]。
城市气候会对人们生活造成影响的是小气候,也被称为微气候。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气候分为大气候和小气候两种,其中地区具有的一般性气候或共性气候特征,属于大气候;而在较小的范围内,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小气候与大气候有一定差异。
这种小气候也被称为微气候,相关学者表示,人体在环境中的舒适程度,会受到这种微气候影响。
所以,城市中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上涨,并对景观环境有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认识。
城市景观不仅是地表一种环境的综合体,还包括地理、气候和水文等方面,这些内容也是城市中的基本要素,所以景观很少受到人为影响,能将其特性完整体现。
所以景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微气候,相关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及城市管理可以通过景观设计达到改善微气候的目的。
人行天桥设计研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人行天桥设计研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人行天桥作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一种,承担着连接两岸、保障行人安全的重要功能。
如何通过人行天桥的设计和研究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了当今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议题。
一、设计合理的人行天桥人行天桥的设计应考虑行人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首先,在人行天桥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行人的出行需求,合理设置楼梯、扶手、坡道等设施,便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通行。
其次,人行天桥的设计要符合城市整体风貌,考虑设计元素的统一性和美观性,营造舒适的行人环境。
最后,在人行天桥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安全性,设置防护栏杆、防滑措施等设施,确保行人通行的安全。
二、提升城市景观的人行天桥人行天桥不仅是城市的交通设施,更是城市的景观之一。
通过人行天桥的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为居民提供宜人的环境。
例如,可以在人行天桥上设置绿化植物、艺术雕塑等元素,打造绿色环保的城市景观,让行人在通行的同时享受美好的风景。
同时,人行天桥的设计还应考虑与周边建筑的融合性,使之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引导疏导人流的人行天桥城市交通拥堵是当前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通过人行天桥的设计来引导和疏导人流,优化城市交通,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行天桥的设计应考虑人流通行的方向和路径,设置合理的通行线路和标识系统,引导行人有序通行。
同时,可以设置人行天桥的换乘设施,方便行人从一条道路换乘至另一条道路,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通过合理设计和研究人行天桥,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优化城市交通,提升城市景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作出积极贡献。
愿更多的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关注人行天桥的建设,共同打造宜居城市,让城市居民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公共艺术视角下桥下空间利用策略研究——以广州人民桥桥下空间为例
广州市是一座河道发达的城市,珠江水脉的多条分支穿城而过,为沟通广州各区间因河道阻隔而造成的交通不便,逐渐形成了桥梁设施发达的城市面貌。
广州全市目前拥有桥梁1732座,在广州市的众多桥梁中,连接海珠区的桥梁尤为重要。
海珠区位于广州市区中南部,为岛状,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四面环水,若想从周围各区进入海珠区必须经河道。
因此,仅连接着海珠区的桥梁就有大大小小17座。
桥梁除了自身发挥沟通陆地、便利通行的作用外,桥下的灰空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域。
2017年11月12日,广州市天河区政府针对桥下空间进行讨论,提出根据高架桥与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利用[1]。
人民桥作为广州拥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一座桥梁,既是连接区域间的构建物,也是广州旅游路线中的一片风景线。
因此,更加不可忽视其区域空间内的公共设施与公共艺术装置设置的问题。
虽然人民桥由建造至今经历多次改造,但目前桥下空间内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能促进此区域内的空间利用以及周边社区环境改善。
一、桥下空间概念阐释近现代以来,城市无序扩张、人口基数增大,导致道路交通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单一的道路演变为复式的高架桥,高架桥垂直到地面就形成了城市的灰色空间———桥下空间[2]。
美国作家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指出当城市中单一功能的区域相互组成交界地带,渐渐就会成为城市中被人忽略的灰色地带,即城市的消极空间,久而久之就沦为城市边缘地带[3]。
桥下的灰色空间作为一个有通行、休闲、观赏、娱乐等功能的公共空间,是由人的通行形成的人流交汇点,其作用有车辆、人流通行,居民休闲娱乐,行人游客小憩观赏等。
二、广州人民桥桥下空间现状(一)人民桥及周边环境因素概况人民桥位于中国广州市,是一座3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构桥,它跨越珠江两岸,连接荔湾区与海珠区。
人民桥以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风格为主,桥头两侧顶部的桥头堡是它的设计特色,桥下空间有圆形拱门和欧式石柱的设计,桥身为西式风格但装饰雕花为中式木棉花浮雕,整体造型中西结合,体现了广州的特色历史文化。
浅谈广州市人行天桥建设
浅谈广州市人行天桥建设【摘要】:从市政规划和管理的角度论述了目前广州市人行天桥的建设情况,并总结了广州市天桥建设工作的特点及不足,以指导今后的天桥建设工作,同时也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广州市;人行天桥;建设1引言广州市从1980年开始修建人民南西濠二马路天桥和北京路中山五路天桥,截止到2005年底,广州市已建和在建的人行立交(人行天桥和地道)达到232座,其中人行天桥172座,人行地道60座。
现状人行立交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区的交通主干道上。
行人立交在满足广州市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减少行人与车辆的冲突、改善行人交通环境、保证车辆正常运行及交通安全、充分发挥干道的通行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行天桥作为人行立交的一种形式,是道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在广州市人行天桥成为人行立交的主要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修建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设计水平和施工速度也逐年提高。
为使广州市的人行天桥能为城市交通和城市景观发挥更好的作用,需认真总结一下广州市人行天桥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我们接下来的城市建设和天桥建设工作。
2特点2.1规划指导性趋于完善广州市从2001年在《广州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了《广州市行人过街设施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环城高速公路范围以内的区域进行研究,重点对越秀、东山、荔湾、海珠及天河区五个行政区分近远期进行行人过街设施规划。
《规划》根据广州市繁华商业区、大型商贸、体育会场以及交通枢纽等人流集散点分布的现状,结合广州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在对广州市行人过街设施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人行过街设施的总体布局、天桥与地道的设计原则、实施费用作了研究和叙述。
随着城市的发展,关于人行过街设施方面的规划也不断的更新,并且在道路近期建设规划等项目中都有行人专项对人行天桥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时序进行更新和完善。
《规划》在规划管理部门审批和市政建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规划中列入近期计划的点则同意其实施,对于未列入计划的点位则会办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进一步研究,避免了对于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审批的盲目性。
过街天桥的景观造型设计分析
摘要:过街天桥在城市中不仅起到连接交通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认知的提高,过街天桥的景观造型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从过街天桥的景观构成和景观分析入手,提出过街天桥景观造型的设计原则和造型方法。
关键词:过街天桥;景观造型;设计一、人行天桥的景观概述众所周知,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为了使公共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人们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人行天桥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自己生活环境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对人行天桥的美观性和实用性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天桥的设计和运营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1.1人行天桥的景观概念人行天桥作为重要的城市景观,不仅要满足其交通便利的实用性,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美观性和设计感,能够反映城市的整体风貌。
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人行天桥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周围的整体环境和人文气息,以使得建筑不突兀,能够完美地融为一体,同时也能在最大程度上给予群众便利。
当然,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对于景观建筑的要求也有着极大的差异,这也是为什么人行天桥在不同地区形式多样的主要原因之一。
1.2人行天桥的景观构成从专业角度上来说,人行天桥的构成也是复杂多样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最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就是天桥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可预知的变动因素、基地环境因素、桥梁建筑的本体因素和人为因素等等。
在人行天桥的设计和建设中,这五个因素同样也是必须纳入考虑范围的。
总的来说,人行天桥在设计和建筑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1.2.1基地环境因素在该因素中,要把多项因素综合考虑在内,比如植被、水体和土壤等,广场状况和周边建筑的具体情况等。
1.2.2自然生态因素该因素主要包括声音状况和周边的空气情况等。
1.2.3人为活动因素该因素指的就是人们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对自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1.2.4变动因素该因素充满了较多的未知性,主要包括的就是天气和时间等难以把控的因素。
1.2.5基础设施因素包括桥墩、栏杆、铺装、色彩和材质等等。
人行天桥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本天桥位于环城路改造路段,在桩号K0+333处跨越环城路。
周边为新兴商业、银行、学校、居民生活区,北面是公园,南面接1号居住小区,新建人行天桥以解决周边人行交通问题。
根据实际调查,桥位处管线纵多,特别是道路东侧。
管线分布如下:西侧:(1)D600污水管(2)D1650雨水管(3)0.38KV路灯线(4)预留电力线东侧:(1)0.38KV路灯线(2)D250燃气管(3)D400雨水管(4)10KV高压线+配电箱(5)D400供水管(6)11KV高压线(7)电信,移动光缆新建人行天桥主跨采用38m跨预制钢箱梁。
主桥宽为5.0m,梁高为1.8m;楼梯采用钢结构,宽度为4.0m。
主桥西侧桥墩采用φ60cm钢管混凝土固结墩,东侧桥墩采用φ60cm钢管混凝土简支墩,楼梯采用φ60cm混凝土墩。
天桥主梁设绿化花槽,楼梯不设置绿化槽。
二、设计依据及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0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三、技术标准1、设计荷载:人群荷载按相关规范计算取值;2、桥下净空:车行道范围不小于5m,人行道范围不小于2.5m;3、地震荷载: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
5、花槽荷载(含植物及土):主桥不大于5kN/m(单侧)。
6、桥宽:主桥总宽5.0m,其中人行道净宽3m;楼梯总宽4.0m,其中人行部分净宽2.8m,自行车推车带宽度为0.4m,自行车推车带设于楼梯两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艺术研究 DESIGN RESEARCH Vol.3 No.3 201352摘要:“微气候学”也称之为“小尺度气候学”,探讨的是一个有限区域内的气候状况;微气候景观设计是针对具体的小范围景观展开的,微气候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为了研究微气候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广州岗顶人行天桥的景观设计作为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城市人行天桥景观微气候设计的原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运用多种微气候原理和设计图例相结合,提出规划一个适宜的活动环境时,无论何种气候条件还是天气情况,都应该采用许多有益的微气候学原理,因为气候可以改善环境,是设计的基础。
进而阐述了微气候设计对环境的影响,指出规划和设计环境时应该采用有益的微气候原则,使其顺应自然,以获取更加宜人的景观环境,此于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气候;微气候;人行天桥;景观设计Abstract: The study of micro-climate is about climatic conditions within a limited area, which is also known as the minor dimension climatology. Micro-climate landscape design aims at a specific range of landscape.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 directly affects people's work and life. In order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imate in landscape design, the researcher selected Gang Ding pedestrian bridge to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principles of microclimate in the city pedestrian bridge design. Combining principles of microclimate with a variety of legend, it concludes that many bene fi cial micro-climatology principles should be used in planning a 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which has a positive meaning for the maintenance of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climate ;micro-climate ;pedestrian bridge ;landscape design收稿日期:2013-04-11作者简介:常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13.03.010 (0052-04)如果打算规划或设计一个宜人的环境,首先必须考虑的是气候。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专门委员会( IPCC)” 最新报告表明:“气候变暖是不容置疑的”。
气候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是一个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气候条件进行最佳场地和构筑物的设计,并且修正气候的影响以营造最好的环境。
气候是一切规划设计的基础,是景观设计中必须首先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广州岗顶人行天桥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多次应用微气候设计的相关原理, 因此可以让我们从中概略地了解利用自然热力学尽量减少制冷的能耗需求等微气候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处理方法及其表现形式。
即便是最为简单的天桥护栏旁边的花池设计, 只要巧加利用, 就可以设计出最具现实意义的生态、节能景观。
浅谈微气候景观设计—— 以广州岗顶人行天桥设计为例Study of Micro-climate Landscape Design : Based on Guang zhou Gang Ding Pedestrian Bridge Design常娜 CHANG Na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510600(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510600Guangzhou)10Vol.3 No.3 2013 DESIGN RESEARCH 设计艺术研究53一、微气候、景观大尺度的气候是年度、季节和日间温度的变化紧随着维度、经度、海拔、日照强度等改变而变化的,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特定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追求,“早穿棉袄午穿纱,傍晚围着火炉吃西瓜”表现了气候决定着人们活动的方式和活动的范围,甚至包括个人的饮食、信仰等问题都是气候条件引发的地方性特征。
这些条件反过来则对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任何一个区域内的景观规划设计都是对气候的反应和人对其适应性的表现。
“微气候”有别于大气候,研究的是一个有限区域内的气候状况,也称之为“小尺度气候学”[1]。
指的是靠近地表、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温度、湿度和风速都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每一个小范围的地域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微气候,正因为微气候受地面植被、土壤和地形的影响,所以微气候具有可改善性的特点。
微气候景观规划设计是针对具体的小范围景观而言的,微气候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微气候景观规划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场地周边小范围的空间气候特征,并对其有效地给予利用与改善。
适应微气候的规划设计理念就是倡导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将微气候对景观产生的影响及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并给予认真地考虑,通过采用恰当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将气候特征、地域文化、人的舒适性、动植物的正常生长诸种情况综合起来,创造一种和谐的、共生共荣的关系。
现在我们以广州岗顶人行天桥的微气候景观设计为例,进行一些说明和探讨,借此就可以具体地了解到微气候规划设计中有关雨水的收集、转化并能有效地利用光能、风能等处理方法及处理手段,创造出节能、环保、生态的人文、自然景观的多种情况。
二、设计原则1.场地分析人行天桥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交通问题,而且还得结合城市的环境特征,起到连接空间,提高出行质量的作用及意义。
场地,即岗顶人行天桥的百米范围之内,就集中了诸如太平洋电脑城等6家具有相当规模的IT卖场,此外还汇聚有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娱乐城等商业店铺。
岗顶人行天桥是连接多个商业网店的唯一空中枢纽。
毫无疑问,该人行天桥也还存在着诸多设计上的问题,比如引桥过长,桥面狭窄;天桥的造型单调呆板,缺少地段特色;不够人性化,没有无障碍设施;绿化比较单一;照明设施欠缺;太阳的热度和强光令行走之人烦躁不安等。
广州地处南亚热带,为典型的季风海洋型气候。
由于背山面海,海洋型气候特点相当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
全年平均气温为20℃~22℃,湿度大,降雨量也大,台风能不断引发暴风雨。
因此,为任何区域的环境做规划设计之前,详细的气候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
要综合考虑以上的问题并进行认真的分析探讨,因为解决问题才是规划设计的直接目的,而弄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设计的起点,最终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令使用的人群感到便捷、合适、舒服,并且节约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结果分析随着天桥使用人数和观赏时间的增大增多,其能源消费也会越来越多。
改善微气候,在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减少能耗,节约资源,是实现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根据微气候景观设计原理,岗顶人行天桥需要解决如下问题:(1)场地设计应该为空间提供阴凉、通风,为空气循环和水分蒸发提供可能,在需要的地方引进植被——它能以多种方式缓和气候造成的问题,如保存降水以利于制冷,通过蒸腾作用使燥热的空气冷却、清新;提供遮阳及阴凉;抑制风速。
通过合理的绿化布置,使行人的视线离开强光的刺激,精心设置屏障,减少或者消除强光;(2)尽可能地通过敞露、通道和风洞增强微风设计艺术研究 DESIGN RESEARCH Vol.3 No.3 201354浇灌植物,每年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考虑到雨水比较充沛,因此天桥的景观设计将会尽量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同时设置水景观——遮阳棚设计成两侧结合处具有向下倾斜的角度,雨水顺着遮阳棚流向中心的花槽,而多余的雨水就储存在桥墩的管道内或者直接补充地下水源。
这就一下子解决了人工浇灌的问题和水费的问题(见图2),同时也加快了暴风雨时的泄水、排水能力。
并使之达到宜人的程度;(3)提供直接的庇护构筑物以抵御太阳的辐射,抵御暴风雨并有足够的排水、泄水能力;(4)设置空气循环系统;安装太阳能;间歇性的将阳光导入桥内。
以上是运用微气候学原理,在人行天桥设计中解决相应的问题。
3.景观各元素的设计微气候无论是对人的露天活动的舒适性,还是对景观的维护与能源的消耗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在岗顶人行天桥的景观设计中,不仅凸显了人性化的设计,为使用者提供自然、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而且应用自然热力学进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如考虑风能、水能、太阳能的利用问题。
天桥连接着周边多个重要的商业卖场,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还是联通多个商场之间的公共通道,提高了步行的效率,甚至加快了商业流通的速度。
天桥不仅是交通设施,在城市中更是建筑的延伸,成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1)。
图1 天桥是建筑的延伸图2 收集雨水图3 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因此,在这个重要的商业中心,遵循着解决多种问题的方向展开了岗顶人行天桥的设计。
首先,天桥的外观要和周边的建筑相协调,整体上呈现出“花城”的特点,一年四季都要有鲜花和绿色。
并且要求减少人工养护的时间与费用,这就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植物的选择和后期的管理。
广州年降雨量接近1 600mm,这是个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如果能够将雨水收集起来人行天桥的绿化形成了一个绿色的竖井,热浪经过气压的作用,穿越天桥往上升腾的时候,将温度降低,获得了理想的降温效果,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实现了园林的部分功能。
因此,夏季利用植物设置阴凉或形成风道,就能够加强通风的效果;冬季形成了风障,可以控制风速、风向和风力(见图3)。
有害气体经过竖井时被植物吸附,从而减少了有害气体对马路两边行人的影响。
岗顶人行天桥全年日照充沛,夏季长达7个多月,加之遭受周边建筑的遮挡较少,可以充分利用日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