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与360大战再次引发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思考
互联网软件用户权益保护探讨——从腾讯与360之争说起
接受服务 、强迫搭售等 。网络软件用户权益 的保护
主要受制于 网络格式合 同条款 ,而 网络格式合 同侵
犯消费者 的公平交易权 ,主要表现在合 同规定 的双
害的用户权益却没有得 到很好 的保 障 。
一
是商品的使用人或服务 的接受人 。 因此 , 免 费软件 用户是 网络软件 的使用者 ,也是该软件厂 商提供 的
相关服务 的接受人 , 属于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的保 护对象 。第二 ,虽然免费软件用户没有直接 向软件 提供者支付对价 , 但 依据双边市场理论① , 软件服 务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l 0条规定 了消 费者 的 公平交 易权 , 即消费者与经营者在进行交易时 , 双方
①两组参与者 需要通 过中间层或 平台进 行交易, 而且一组参与者加入平 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 台的另一组参与者 的数量 , 这样 的 市场被称作双边 市场。
・
l 0 8 ・
2 0 1 0 年, 奇虎 3 6 0公司与腾 讯 Q Q公 司在互联
取得 商品或服务即可 。
网领域展开 了一场声势浩大 的市场 争夺战 ( 以下简
称 “ 3 Q大战” ) 。最后政府部 门介 入,以行政命令 的 形式要求双方停 止纷争 。3 6 0与腾 讯对簿公堂 ,以
一
本文 认为免费软件用户是消费者 , 理 由如下 : 第
刘文 斐 , 王
姣: 互联 网软件 用 户权益 保护探 讨
应本着公平 的精神 , 充分体现各 自的真 实意愿 , 使双
方 的交 易 目的都 能实现 。消 费者 的公平交 易权主要 表现在 : 一是有权获得公平交 易条件 , 即有权获得质 量保 障、 价格合理、 计 量正确 等交易条件 ; 二是有权 拒绝经营者 的强制交 易行为 ,如强迫消费者购物或
从经济学的角度浅析腾讯360之争
浅析腾讯与360之争I00914177 蔡蒙360和QQ的纷争早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二者之间产生的竞争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以下我想凭我仅了解的一点知识从经济学的角度就去年掀起一片浪潮的腾讯与360之争谈谈我的观点。
一、对腾讯与360事件过程的叙述2010年中秋节前后,腾讯选择在二三线城市推广QQ医生安全软件,市场份额近40%。
360很快意识到了QQ医生的威胁。
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份额,随后360发布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探隐私软件,发布当时该软件仅支持监控QQ。
腾讯也对此回应,称腾讯QQ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腾讯科技还在显著位置发表文章,称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推广浏览器,360也对此回应说这是纯属“造谣”,后腾讯向一亿多在线QQ 用户大规模弹窗称“被某公司诬蔑窥视用户隐私”,360接着又回应称QQ涉嫌扫描用户隐私是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用户最有权监督。
经过一系列的声明与回应,腾讯与360的“口水战”终于演变为一场官司,腾讯起诉360,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
2010年11月3日,北京市朝阳法院正式受理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案,腾讯索赔40万,360也进行了反诉。
对于360与QQ之间的纠纷,腾讯发布公告,称在纠纷解决之前,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360随后发出公开信称:保证360软件和QQ同时运行,并称腾讯此举完全不顾及用户权益,要求向全国网友道歉。
随后360扣扣保镖下线,360扣扣保镖官方网页和下载页面均已不能正常访问,而其也无法找到这款产品的任何入口。
随着事件的愈演愈烈,腾讯公司公布了三项和解条件:(1)360必须在所有客户端完成对扣扣保镖和恶意污蔑腾讯的隐私保护器的卸载;(2)360立即停止拦截腾讯和其他合法程序,并公开承诺今后不拦截腾讯程序,公开承诺今后不发布攻击腾讯产品任何软件,公开承诺今后不盗用任何QQ用户资料;(3)360向腾讯公开道歉,赔偿损失。
关于360与QQ事件的法律分析
我的权利谁做主--浅析360与QQ事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及公民权利近日来,腾讯公司和360(奇虎)公司之间的矛盾闹得沸沸扬扬,先是“弹出框大战”,双方互相诋毁,继11月3日QQ发出“凡装有360软件的用户将不能运行QQ”的内容后,两者之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同时也激怒了一直沉默的网民,此文志在对此事件中涉及到的民事法律关系做一剖析。
首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这场事件的来龙去脉:1.QQ疑似扫描用户硬盘2010年5月25日。
有网友在其博客称腾讯QQ官方客户端会扫描用户的硬盘,并通过大量的截图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QQ管家开始威胁到3602010年5月31日。
腾讯将QQ医生升级至4.0版本,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其功能与360安全卫士越来越相似,对360的威胁越来越大。
3、《狗日的腾讯》2010年7月24日。
计算机世界刊发了封面文章《狗日的腾讯》,文章描述腾讯经常抄袭他人的创意,扼杀创业公司,是中国互联网的全民公敌。
4、腾讯强推QQ电脑管家2010年9月22日。
腾讯强推"QQ电脑管家",众多QQ用户发现,其"QQ软件管理"、"QQ医生"被自动升级为"QQ电脑管家",安装过程中未出现任何提示。
对于360来说,这一招伤害了它极大的利益。
因为"QQ电脑管家"与360安全卫士的功能非常类似,腾讯对其数亿用户强推"QQ电脑管家",必然会受到360的反击。
5、360推出隐私保护器2010年9月27日。
好像事先已经准备好的一样,在腾讯强推"QQ电脑管家"5天后,360发布了"隐私保护器",这款软件能监视QQ的一举一动,告知用户QQ正在扫描你的硬盘,查看你的隐私。
6、360推出扣扣保镖2010年10月29日。
360推出蓄谋已久的"扣扣保镖"。
网战背后的忧虑——从腾讯360之战看网络霸权的初现及几点思考
腾讯作 为中国互联网的龙头企业 , 在 建 立 自己强 大帝 国的 同时 ,没有 正
6 软件 的用 户将 3 0 6 杀毒软件卸载 , 定 是 我 们 看 不 到 的 明 争 暗 斗 , 在 这 用3 0
里 ,姑 且 不 论 腾 讯 和 3 0 间 那 些 复 杂 否 则 就 不 要 登 录 QQ,这 是 多 么 可 怕 的 确 树 立企 业 的 核心 价 值观 ,利用 自己 ’ 6之
研 究 生 之 页
。
囊 囊 ll 嚣≯
网战 背后 的忧 虑
— —
从腾讯3 0 6 之战看网络 霸权 的初现及几 点思考
口 李 萌
2 1 年 1月 3 0 0 1 日,一件 轰动性 事件 样的软件壁 垒行 为不 仅是对 网民 自主选 本 。针 对腾讯 和3 0 6 之间 的纷争 ,我 国 在互联网上炸开 了锅 ,作 为中国互 联网 择权 的侵犯 ,利 益的损害 ,更是一种违 各 大门户 网站发起 了就这一事件的 网民 的龙头企业 ,腾讯QQ 宣布不兼容 3 0 6 公 背互联网 自由精神 的网络 霸权行 为。 司所推出的一切软件 ,同时通过软 件控 QQ 时被强制下线 ,倡 导必须卸载 30 6 软
年轻记者在 突发事件报道 中应处理好几个关 系
口 赵 笑梅
近 两年 ,媒 体 记 者趋 向年 轻 化 , “ 0 ”已建成媒体 的中坚力量 ,承担 8后 起 “ 挑大梁 ”的重任 。特别是在突发事
件 的报 道 现 场 ,可 以看 到 很 多 “0 ” 8后
个冲突。
一
了
“ ”而忽 视新 闻的准确 性 。在突 快
件才可 登陆 Q Q。在腾 讯 的声 明里有这 个人电脑的主宰者 ,在法 律允许的范 围 持其行 为的 留言 。可见 ,这又是多么可
解读360与腾讯之争_互联网无隐私
18从1993年至2000年,《纽约客》重印次数最多的一幅漫画是“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作者彼得·施泰纳据称因此至少获取了5万美元的稿费。
十多年过去了,这幅漫画所称颂的——可以在互联网上不透露个人信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时代即将过去。
今天的互联网,在用户享受着搜索引擎、杀毒软件、社交网络和位置服务等诸多免费服务的同时,个人信息无意中成为用户换取免费服务的代价,“隐私”成为互联网公司充分利用的武器。
是时候,该为这幅著名的漫画出版一幅“续集”了,名字可以叫做“在互联网上,连一条狗都躲不过”。
国内360和腾讯QQ之间的关于“隐私保卫战”的口角即基于此,好事者金山也搭上这场“隐私保卫战”的顺风车。
我从来不认为这些企业是在为了用户的隐私而战,它们发起的这场战争以隐私为题,与隐私无关。
这只是一场企业处心积虑的互联网营销游戏,在掀起口角的同时节省了广告费,弄晕了用户的判断能力,顺利地推广产品。
企业的“聪明”之处在于触动了“隐私”话题,在用户一点一点为免费服务贡献出隐私之后,或许用户要开始为隐私付费了。
谷歌公司提供的GMAIL很受欢迎,但这一容量巨大的免费邮箱服务,是以你默许其在邮箱中进行扫描和关键词搜集为代价的,那些投放广告的中小企业就是背后为你支付邮箱服务费用的人,你付出的就是个人隐私。
在“广告主—网络公司—用户”典型应用之间,广告主向网络公司支付费用,网络公司向用户提供免费服务,并将用户信息的无数排列组合回馈给广告主——这一模式几乎成为现代互联网策划DESIGN「话题」解读360与腾讯之争:互联网无隐私覃 木者分析称。
众所周知,凭借QQ终端的强大用户量,腾讯目前几乎进入了互联网领域的所有主流业务,即时通讯、门户网站、网游、搜索、电子商务、SNS、网络支付等。
如今又是网络安全领域,也许正是因为腾讯涉及了互联网行业的几乎所有领域,因此业内诸多巨头都关注到360与腾讯之争。
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在其微博中表示:“在没有有效司法约束的中国互联网丛林,需要一种像自然界所存在的制衡力量,来把垄断公司作恶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可以忍受的范围。
浅析腾讯与360之争
3 Q 大战一、腾讯与360事件背景腾讯与360的竞争由来已久。
2010年春节前后腾讯推出QQ医生软件,到5月份升级成QQ电脑管家软件,新版软件涵盖了360所有主流功能,用户体验与360类似。
此举很快引发了360的激烈反应。
9月27日,360发布直接针对QQ 的"隐私保护器"工具,宣称其能实时监测并曝光QQ的行为,由此引起了网民对于QQ客户端的担忧和恐慌。
当天,腾讯对外发布声明回应,称腾讯QQ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
至此,腾讯与360相继发布声明,拉锯战展开。
10月14日,腾讯宣布正式起诉360,要求奇虎及关联公司停止侵权。
当天,360声称腾讯起诉360是打击报复,对此360将反诉。
10月27日,百度、腾讯、金山、傲游、可牛五家公司发布联合声明抵制360,随后腾讯QQ的在线用户马上接收到了关于此消息的弹窗报道,指引用户进入页面观看声明并参与评论。
当晚,360也终于按捺不住,以强制弹窗的形式传播着自己的回击声明,使得这场"口水战"升级为"弹窗战"。
10月29日,360公司宣布推出"扣扣保镖",360称该工具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
当天,腾讯立即宣称扣扣保镖是违法的,可牛随后宣布称将推出"361特警"。
面对腾讯的"违法指责",360称其完全合法,且还能让QQ更安全。
11月3日:北京朝阳法院正式受理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案,腾讯索赔400万。
11月3日18时,腾讯发布《至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
随后,360扣扣保镖下线,其官方网页和下载页面均已不能正常访问,而且也无法找到这款产品的任何入口。
二、对于腾讯与360之争的浅析(一)、对各方观点的评析总结腾讯QQ是基于即时通讯的社交网络客户端软件,奇虎360则是互联网安全服务客户端软件,作为国内目前应用规模最大的两家客户端软件,两者之间发生了一场全社会瞩目的技术道德纷争。
腾讯和360网络战的法律问题研究
腾讯和360之争的法律问题研究一、腾讯和360网络战的起因和背景(一)腾讯和360网络战的起因2010年10月29日,360公司推出一款名为"360扣扣保镖"的安全工具。
360公司称该工具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包括阻止QQ查看用户隐私文件、防止木马盗取QQ以及给QQ加速,过滤广告等功能。
72小时内下载量突破2000万,并且不断瞬速增加。
腾讯公司对此作出强烈说明,驳斥360公司关于腾讯QQ偷窥用户隐私的说法,斥责360扣扣保镖软件是“外挂”行为。
“360扣扣保镖”成为这场网络战的导火索,正式拉开了两家公司网络战的序幕。
在360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后,一直沉默的腾讯突然发力,2010年11月3日晚,腾讯发布公告,称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360随即推出了“WebQQ”的客户端,但腾讯随即关闭WebQQ服务,使客户端失效。
至此,腾讯和360的网络战全面打响。
(二)腾讯公司和360公司的背景介绍腾讯QQ和奇虎360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两个客户端软件。
腾讯以QQ为基础,向各个方面发展。
以其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强大的客户群体,几乎人手一号的资源,不断发展吞噬着互联网各个领域。
360,奇虎360是以网络安全闻名的企业。
其永久免费的策略,使得以很短的时间,占有了绝大多数安全市场份额,也成为了继腾讯之后第二大客户端软件。
腾讯QQ和奇虎360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前两大客户端软件,前者的本质是基于即时通讯的社交网络,后者则主推互联网安全服务。
两者的主打业务并不重合,可是究竟为什么会使两家公司出现如此之大的网络战争呢?我认为,答案依然是抢占中国网络市场,保证自己公司的固有利益的同时为挖掘和争取新的利益增长点开疆拓土,简而言之一个词——利益。
根据官方数据,腾讯即时通讯服务的活跃账户数达6.125亿。
凭借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天然的客户端资源,腾讯也逐步将业务延伸到互联网的诸多领域,如网络游戏、新闻门户、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影音、播放等等,均抢下较大的市场优势,是名副其实的霸主。
360,腾讯之争
360,腾讯之争一、始末缘由:9月27日:360安全卫士推出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目标直接瞄准QQ软件,360与腾讯在客户端领域再起冲突。
腾讯方面向搜狐IT回应称,媒体报道提及的“隐私扫描”内容,是对QQ安全功能的误解,腾讯QQ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也绝不涉及任何用户隐私的泄露。
9月28日:腾讯在科技频道发布《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网站推广遭公安立案调查》一文,对此进行了反击。
随后,360也发布了一则公告,阐明开发360隐私保护器的原因以及技术原理,同时也对为何网友把记事本的文件名改成QQ .exe后,隐私保护器还会进行监测等问题进行了解释。
9月29日:快播公司发布声明称遭公安立案调查一文属于捏造事实,已经向深圳警方通报备案,并谴责诽谤行为。
9月30日:360隐私保护器发布第二版,新增对腾讯TM和MSN 监控。
360声明,腾讯网刊发虚假新闻有违新闻道德。
360致网民的一封信:用户隐私大过天。
腾讯晚间7点发布360隐私保护器真相。
10月1日:360再发声明,腾讯对QQ窥私解释纰漏百出10月11日:腾讯方面以QQ产品团队名义对外再发声明,称QQ被诬蔑窥视用户隐私,表示绝没有窥视隐私的行为。
10月13日:针对腾讯在11日晚间以QQ产品团队名义对外发布“QQ被诬蔑”的公告后,360今日再度发布声明,对此进行了回应,称QQ“安全模块”监督自己不能让全社会信服。
10月14日:针对360隐私保护器直接针对QQ,并在QQ用户中制造恐慌情绪,腾讯做出相关的回应。
正式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
法院已受理此案。
360随后提起反诉。
10月15日:互联网反垄断联盟秘书长姚克枫律师向搜狐IT表示,目前,已有超过200位网民要求起诉腾讯QQ侵犯隐私,下周该案将立案。
10月27日:金山、百度、腾讯等多家中国互联网的龙头企业共同发布了反对360不正当竞争以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一起把矛头指向了免费杀毒软件的提供商360。
浅析腾讯与360之争折射出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2010年10月湘潮42浅析腾讯与360之争折射出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黄鹏(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涪陵408000)摘要: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然而,2010年下半年腾讯与360之争却折射出了个人信息安全的新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以求人们更好的重视个人信息保护。
关键词:腾讯与360之争;个人信息安全中图分类号:C9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10-0042-01一、背景2010年的十月底当人们打开计算机运行腾讯公司的即时聊天工具QQ时会发现弹出一声明窗口。
内容是“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
同时,在安装有360安全卫士的计算机上也会弹出一针对腾讯公司的即时聊天工具QQ的声明窗口,谴责腾讯公司。
原来9月下旬,号称已拥有3亿用户的360公司宣布推出一款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
该工具仅针对腾讯QQ,并公开指责腾讯QQ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偷窥用户个人隐私文件和数据。
稍后,腾讯发出官方声明,称QQ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并表示QQ扫描文件的安全模块采用了安全软件普遍采用的检测技术,主要是为了系统地发现和清除各类木马,绝不涉及用户隐私的泄露。
由此拉开了腾讯与360之争的序幕,在相互指责与攻击过程中,360发布了《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公布旗下软件运作原理“以证清白”,同时发布一些证据证明QQ在窥探用户隐私。
随后两公司进行了法律诉讼与反诉讼。
此事件引起了社会轰动与高度关注。
此事件却客观地折射出了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的一些新问题。
二、我国个人信息安全的一般状况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众多便利,影响并改变着当今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等方方面面。
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问题也浮现出来。
近年问题频频的隐私权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
从明星私密照片的泄露到平常百姓存款的丢失,个人私密信息问题频频,不由得让人心生顾虑。
腾讯QQ与360大战给我们的启示
腾讯QQ与360大战给我们的启示通过腾讯QQ与360这场大战,让我看到了、或者说有了很多的感触,我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之一,可以说是有幸,也可以说是噩运,这是一场在中国空前的网络大战,即为有幸又为不幸啊!在这场战争中,关于我的立场,同样跟TX发表第一封信时那么的艰难,说实话:在情感上,我支持360,首先,是因为360给我们广大的网民提供了永久免费杀毒的功能,这让我们省掉一笔买杀毒软件的钱,这是实在的;其次,就其功能来讲,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我们在这儿就不论及360为何会免费提供永久杀毒的,不过,请相信我们那句老话“天上不会掉馅儿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关于这点,360也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确实如此,不管怎么说,都让我们很多的网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实惠,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项非常不错的营销策略;再者,TX QQ在这场大战中所作出的举动让我很失望,很不像一个在市场有着10多年历史的大企业的反应,很不成熟,把我们当什么了,用来要挟360,还说是上帝呢,这下倒好,狗急跳墙,把上帝用来作人质了!滑天下之大稽!诸上种种,我在情感上支持360。
而在理智上,我则是两方都不敢轻信,因为技术层面的我们一般人都不懂,需要相关的专家进行检测,也就是第三方机构的介入调查,两方都在嚷嚷,真不知道相信谁的好,搞不好我们这些个公众就会被这些人给愚弄,所以,我们与其幼稚的说谁是谁非,还不如坐山观虎斗,两者必使其一,总会浮出水面的,但也要相信,真相未必是事实!在此我提议大家都申请一个MSN账号吧!就算不是抛弃QQ不用,也可以备不时之需啊,再说聊天工具未来的趋势绝对不会像现在是QQ独大的局面,现在已经有很多了,只是还不能与QQ匹敌,很多功能还不健全,没有得到普及,也许360哪天就搞一个出来了,不过近期是不可能的,就算360有实力也不能推出,要不然360与QQ这场大战让大家怎么想啊?说到底还是希望大家申请一个MSN吧,至少在近期可以得到安静!谢谢!虽然当下又很多人都会觉得还是QQ好用,但用习惯了就好了,不过这样也好,这也是给大家打预防针嘛,实现我们聊天的多元化,整天抱着一个QQ也不是回事情,让多学几种聊天工具也不错嘛!通过这场大战,让我明白一个问题,我们不在需要任何一个单方的聊天工具了,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兼容的聊天工具,包括加QQ的、360的、MSN的还有新浪的UC等等。
《腾讯-360事件网络舆情分析报告》-南大谷尼
中秋假期,"软件管理"和"医生"在后台静默升级为"电脑管家",此举很快引发了激烈反应.月日,发布直接针对地"隐私保护器"工具,宣称其能实时监测并曝光地行为,由此引起了网民对于客户端地担忧和恐慌.当天,腾讯对外发布声明回应,称腾讯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地行为.月日,腾讯科技在显著位置发表文章,称浏览器涉嫌借色情网站推广遭公安立案调查.随后进行了回应,称该报道"造谣"并"已向公安局报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腾讯制作"抹黑腾讯追踪"专题,分析"频繁打压对手用意".月日,发布《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阐述旗下每款软件地工作原理.同日,腾讯公布安全检查原理、机制和效果,称将对采取法律措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腾讯向亿多在线用户大规模弹窗称"被某公司诬蔑窥视用户隐私".月日,回应称涉嫌扫描用户隐私是长期存在地历史问题,用户有权力监督.月日,腾讯宣布正式起诉,要求奇虎及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当天,声明称腾讯起诉是打击报复,对此将反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金山和卡巴斯基参战,指责软件存在重大安全漏洞. 奇虎周鸿祎立即做出回应,表示免费杀毒颠覆了传统收费杀毒,所以遭到行业嫉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百度、腾讯、金山、傲游、可牛五家公司发布联合声明抵制,随后腾讯地在线用户马上接收到了关于此消息地弹窗报道,指引用户进入页面观看声明并参与评论.当晚,也终于按捺不住,以强制弹窗地形式传播着自己地回击声明,使得这场"口水战"升级为"弹窗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公布软件扫描超级黑名单,这个名单里共包含款软件.月日,公司宣布推出"扣扣保镖",称该工具全面保护用户地安全. 当天,腾讯立即宣称扣扣保镖是违法地,可牛随后宣布称将推出"特警".面对腾讯地"违法指责",称其完全合法,且还能让更安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北京朝阳法院正式受理腾讯诉不正当竞争案,腾讯索赔万.月日时,对于与之间地纠纷,腾讯发布《致广大用户地一封信》,称将在装有软件地电脑上停止运行软件.业内认为,腾讯这招是逼迫用户作出二选一地选择.随后,扣扣保镖下线,其官方网页和下载页面均已不能正常访问,而且也无法找到这款产品地任何入口. 时,发出一封《反抗霸权,需要你地力量》地致网民地求救信,呼吁用户停用三天.当天,宣布推出WQQ客户端.不过这一客户端推出没多久就遭到腾讯"封杀",腾讯紧急关闭其WebQQ服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时分,腾讯发布致用户地第二封信《难以承受之痛地背后》,对其做法进行解释,称其对已经退无可退,让无可让.随后,表示,没有窃取用户隐私信息地软件行为,并决定搁置争执.当天上午,工信部和公安部介入此次事件,进行多方商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WebQQ.官方网页已经恢复正常,允许用户登陆并使用这一服务,但用户需要使用除浏览器之外地浏览器才能登陆.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通过微博称,马化腾透露地最新数据称,腾讯不兼容软件地措施只在%地少数用户中实施,其余%地用户可以同时正常使用QQ和软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马化腾表示,工信部倾向于认定腾讯无辜.并向公众解释腾讯地自救做法是不得已.而董事长周鸿祎于月日凌晨对外发出一封公开信,表示腾讯此前抄袭安全卫士并强制推广地行为,是欲置于死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金山、傲游、可牛、百度四大厂商,宣布或将不兼容,称是中国互联网最大地安全谎言月日,董事长周鸿祎称,扣扣保镖已送权威部门检测,而地卸载量不到.二、传播路径分析年月日,搜狐发文《医生打补丁遭奇虎"警告"或涉嫌不当竞争》,这则新闻立即被各大网站转载,腾讯与之争也成为各大媒体地关注对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新浪科技发文《医生升级版电脑管家发布:与直接竞争》.月日,太平洋电脑网发文《真地开战了! 推隐私保护器对抗腾讯》,再次引起媒体对腾讯与之争地关注,月日,《京华时报》发文《腾讯与深陷"窥私"之争》,至此全国各地纸媒、电视台都纷纷关注这张"战争"地进展.网友们也开始关心自己地利益是否会受到侵害,在网上展开了激烈地讨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新浪科技发文《反流氓软件联盟呼吁及腾讯公布技术原理》,报道了第三方地看法.当天发布《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详细阐述旗下每款软件地工作原理,并呼吁其他互联网软件厂商把自己地行为全部透明化及公开化.随后,腾讯也在其官网上公布了安全检查模块技术原理.双方公布技术原理地消息立即被新浪科技报道,并被各大网媒转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每日经济新闻》发文《腾讯之争未息金山加入"隐私保护战"》,这场"战争"进一步升级,越来越多媒体"观战",《东方早报》发文《腾讯产品团队回应:将采取法律行动》.《重庆晚报》发文《腾讯发声明暗示要告》.各大媒体把焦点放在双方是否会"对簿公堂"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评论《腾讯和之争赤裸地"免费"》.同日,《广州日报》发表《家公司呼吁集体封杀》,在众多地媒体关注下,这场"单挑"发展成为"群殴".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腾讯在其官网上发布致广大网民地一封信,消息立即被新浪、搜狐等网媒报道.也于当晚做出回应,发布了给网民地求救信,新浪和搜狐等网站也报道了这则新闻."战争"也在网友地评论(主要阵地是微博客和论坛)中进一步"白热化".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全国各地媒体地版面上都充斥着双方给网民写信地新闻.当天有关公安部、工信部介入地新闻也被多家媒体报道.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董事长周鸿祎:扣扣保镖已送权威部门检测》,继续关注事件地发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传播路径总结:专业网媒报道网络转载纸媒、电视跟进网民讨论媒体跟踪报道、评论网民讨论形成舆论峰值媒体形成主流观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主流媒体评论地主题偏向分析网络隐私难以保障()典型文本:中国广播网发表评论《奇虎和腾讯爆发窥私之争:隐私能否得到保障》,认为不管事态如何发展,都应该"看到如何保护网民地合法'隐私权',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地问题."新华网《谁来保护网民地隐私?》指出"隐私保护需要行业和用户地共同监督,网民起诉腾讯也好、腾讯和互诉也罢,希望这些成为隐私保护机制走向完善地开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为利益之争()典型文本:《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评论《腾讯和之争赤裸地"免费"》指出,双方地"口水战"实为利益之争,"虽然双方都高举着'为了广大用户地利益'地旗帜,但对于这等商业组织而言,企业地利益是必须地,毕竟,他们不是慈善基金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应该侵犯网民权益()典型文本:《第一财经日报》刊登《软件口水战:以网民权益不受侵犯为准绳》提出,现在与腾讯地口水战也好,两家地利益并不是重点,网民地权力和利益才应该是社会关注地重点.可惜,遗憾地是,网民地声音无法汇集成为主流,往往处于被忽视地地位.《东方早报》发表评论《大战腾讯不应劫持用户利益》认为,两家打着"保护用户利益"旗号地软件巨头,实际上做地,却是不顾甚至损害用户利益地事.红网发表评论《腾讯、混战,勿拿网民利益当棋子》,"我们需要警惕;同时要表明地是:无论是任何一方,切勿拿网民地利益作为营销和互相攻击地棋子,还是切切实实做出些替广大网民利益着想、为广大用户服务地举措出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文本:财讯网发表评论《腾讯与"挟持"网友电脑恶性竞争谁人管?》,指出"和地这场激战提醒我们,《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规需要赶快建立,中国商业互联网应该早日脱离这种不负责任地恶性竞争."凤凰网发文《腾讯之争显示网络环境已急需国务院立法规范》,认为两家互联网公司之间地争斗反映出了我国地网络环境已经到必须出台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地地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相关部门监管缺失()典型文本:《南方日报》地评论《腾讯,真相到底是什么?网络安全谁负责》指出,应该建立互联网第三方监督委员会或网民代表机构,对互联网公司侵害用户权益威胁网络安全地做法采取严厉措施,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和减少此类事件地再次发生."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与腾讯之争值得业界共同反思》,指出"互联网产业作为一个飞速发展地行业,监管难以完全跟上,制度建设难以及时跟上,都是可以理解地,但这绝不是"裁判"可以缺席地理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网民舆论地立场偏向分析在本研究之前,关于腾讯与之争,新浪调查开展了一项"腾讯与纠纷"地非随机样本在线调查,截止至月日晚点分,共有位网友参进行了投票.调查数据显示,如果在软件与软件之间必须卸载一个,地网友会卸载,而选择卸载地网友只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们地主题倾向判别研究则显示,在这场"战争"中,截至目前为止,反对腾讯地网民比例为,认为腾讯地"安装地用户将停用"地行为是一种要挟;反对地网民比例为,这部分地网民认为为抢占市场利益不择手段;可以没有,但是不能没有这个聊天工具;而对双方恶战感到厌恶、反对双方地网友比例则为,网民认为双方所谓地"为用户着想"是假,"为各自利益"是真,他们地"弹窗大战"严重损害了用户地利益;最后,有大约地网友立场未明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以下是可以代表不同网络舆论倾向地网民立场地主要观点:二者之争苦了网民()典型文本:网友春风化雨发帖《腾讯大战,苦了网民》,认为二者到底谁是谁非,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只是苦了这些网民,称和腾讯地产品覆盖了以上地用户,现在这些用户却不得不在二者之间作出选择."网友江南晨曦发帖《腾讯与网上大战,害苦了网民》,斥责道"腾讯太过份!大有贼喊抓贼!害苦地是我们网民!对我们网民如此不负责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让其他软件商得利()典型文本:网友张小闲发帖《腾讯之我见》,指出二者之争是很典型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时候如果出来一个什么聊天软件,肯定是很受益地,今天点腾讯地公告一出来,很多人就选择了重回." 网友满树都是红荔枝发帖《扶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腾讯这是何苦啊》,认为这两个公司斗下去,将获益,便宜国外地软件、得不偿失.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典型文本:慈溪论坛上地网友邵岙湖发帖《和腾讯地吵架都是监管部门地渎职》,指出腾讯威胁用户,监管部门却保持沉默,是他们对工作地渎职.网友发帖《腾讯与热战如火监管部围观》,指出"无论是工信部、还是国家产品质量监督部门,都还在沉默当中",是监管地缺失才导致这场"战争""白热化".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地电脑我做主()典型文本:天涯社区地网友发帖《致腾讯和地一封公开信:我地电脑我做主》,文中提到"我们不管你们怎么打,但是我们地电脑用什么软件必须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不需要你们替我们用户去选择我们,你以为我们必须在你们中选一吗?我们还可以联名告你们去,不管腾讯还是奇虎.不要太嚣张了,你们是明目张胆地侵犯我们电脑用户,干涉我们地自由,我们地口号是:我地电脑我做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要太依赖某一软件()典型文本:网友吴钩沐雪♂情发帖《这次告诉我们不要太依赖某一软件》,呼吁广大网友不要太依赖某一个软件,"要尽量同时多用几个同类软件.不然你永远是软件公司地儿子!"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腾讯"有我无他"太霸道()典型文本:网友我是农民在凤凰网上发贴《腾讯凭什么不让装地电脑使用》,斥责腾讯地"逼宫"行为,"怎么越看这消息越感觉是腾讯在胁迫我!本来对没啥好感,这么一搅和老子还就用了,大了就是不用,就不信不用我身上会掉块肉."网友裸猪发帖《腾讯太霸道,垄断太恐怖》,认为双方需要做地在公开地平台上借助技术地证据链证明自己地清白,而不是逼迫用户做非此即彼地选择,"把公司地商业战火延伸到用户,这是商业地霸权逻辑."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卸载()典型文本:网友在百度贴吧里发帖《卸了》,他觉得少了天不会蹋,但是没了,确实不行,"退一万步说,就算不用,但是陪伴了我们上十年,真要取舍,我还有我地朋友都会选地."网友影子在论坛上发帖《师太,你就卸了吧》,帖子说道"我可以不用,但我必须要用.没了我可以用卡巴,没了难道你用,用?就算你用地话,你地朋友也会用吗?你孤家寡人一个."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起删()典型文本:天涯发帖《刚刚卸了和,用什么替代他们比较好??》,帖主称已经受过了与腾讯之间地纷争,"本人刚刚做了一个艰难地决定,卸载了与."百度贴吧也有支持二者一块删地帖子《不管你们有多少仇恨,别拿我们做筹码,整烦了把,都删了,得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余论. 腾讯事件地本质:不仅是商业竞争地超限,而且是社会公德地缺失.任何一种公众依赖度达到一定强度地技术服务,其本质都已不单纯是商业应用,而兼具了公共服务性质.商业竞争至少应以不损害公关生活为前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超级垄断地现状导致一部分网络应用服务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地地位,而用户则丧失了博弈资本.这是当前网络社会地主要威胁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腾讯事件所暴露地,是中国部分企业地文化伦理不足,是行业地竞争无序,是管理部门地粗疏无力,它也展现了我们这个高度依赖网络技术应用地社会地失范和无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们寄希望于互联网企业提振民族经济,我们也希望它们不仅能获得商业成功、而且能获得文明社会地尊敬,甚至,我们还希望它们能帮助社会重建理想地网络秩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附录研究背景说明:腾讯是基于即时通讯地社交网络客户端软件,奇虎则是互联网安全服务客户端软件,作为国内目前应用规模最大地两家客户端软件,不久前发生了一场全社会瞩目地技术道德纷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指斥腾讯偷窥用户隐私,腾讯指斥误导公众;腾讯指斥以外挂软件"侵略"自己,自我辩护为真正为用户服务.双方以用户地桌面为"战场",以"程序战"演绎了网络应用竞争地战争,以"弹窗战"演绎了网络舆论竞争地战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这一过程中,舆论风起云涌,观点莫衷一是,争论褒贬不一.为帮助关注者厘清事实,探析民意,南京大学谷尼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集合了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与谷尼国际软件有限公司地力量,以定向搜索为基本工具,对这次事件地网络表现做了一份初步分析,以供社会各界参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方法说明:本研究在梳理事件过程中,以搜索事件首发信息源为起点,以发布时间为删选标准,继而整合主流媒体及门户网站地同质新闻作统计分析,务求完整、客观再现事件地过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传播路径分析系以谷尼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监测到地与事件相关地新闻、论坛、博客地内容为基础,参考转载率数据和媒体权重数据,描绘出事件发展地传播影响顺序,分析得出事件传播路径,以展示网络舆论地形成脉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舆情分析系以谷尼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到地相关意见,通过文本倾向性技术分析来明确传播者所蕴涵地态度、观点、立场,同时,辅以各类论坛搜索引擎作加权分析以形成统计结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研究局限性说明:本研究结论属于搜索程序结合人工判断所生成地报告,而非严格意义地抽样调查研究,其意义在于为正式地科学研究给出初探性结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研究地数据面向文章、网民、媒体地意见倾向,相关地意见结论未必与行为主体地行为选择成完全对应关系;本研究基于当前资料及数据,而非完善地历时性研究.南京大学谷尼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腾讯事件舆情分析课题组首席专家:杜骏飞教授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qq大战法律思考
qq大战法律思考————————————————————————————————作者:————————————————————————————————日期:QQ大战360的法制思考张子鸣2011.3 内容摘要:由QQ大战360及其后果引出中国的互联网法制相当的不健全(1)互联网维权的艰难(2)法规可操作性差(3)互联网法制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为了健全互联网法制需要解决(1)用户主人翁意识必须觉醒(2)网络经济中的公平竞争(3)网络内部的反托拉斯(4)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5)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等问题。
只有完善中国的互联网法制,制定一部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大法,改变现有管制方式,强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知识产权保护应该多向国外立法先进的国家学,才能让真正优秀有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脱颖而出。
才能真正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经济。
关键词:QQ大战360;互联网法制;用户;山寨;网络侵权;知识产权;外挂。
正文一:QQ大战360纪实2010年11月3日晚,腾讯发布公告,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360随即推出了“WebQQ”⑴的客户端,但腾讯随即关闭WebQQ服务,使客户端失效,事件仍在紧张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腾⑴WEBQQ:腾讯公司推出的使用网页方式上QQ的服务,特点是无需下载和安装QQ软件,只要能打开WebQQ的网站就可以登录QQ与好友保持联系。
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共简称“腾讯公司”)诉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三际无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不正当竞争案。
2010年11月10日下午,在工信部等三部委的积极干预下,腾讯与360已经兼容。
这件事情的带来的后果:第一,大部分用户不买账。
腾讯打出的王牌《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原本想挟用户以令360。
结果却引起了大多用户的反感,感觉自己被代表,被选择。
一时间众多QQ用户在签名上互留MSN帐号。
围观腾讯与360安全高中作文
围观腾讯与360安全高中作文围观腾讯与360安全高中作文我想网民们最近都被腾讯与360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吧。
起初的时候我也没在意,以为这只是一般的商业纠纷,解决了就好,结果这个星期回家发现战火升级了,蔓延伤害了我们这些普通网民。
腾讯这厢说360安全卫士强拆它的什么东西泄露了用户的私隐360就毫不犹豫地反击腾讯做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战火越演越激烈,最后竟然都说做出“艰难的决定”,实行互不兼容的政策。
这真是又可悲又可笑了。
腾讯已经用习惯了,360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一款不可多得的杀毒软件。
可是随着网络力量的强大,腾讯业务的枝叶伸展到各方面,360也变得像个管家一样什么都要插一手。
这不仅让我们眼花缭乱,还要我们感叹跟风之快、竞争之激烈。
当然这些商业上的竞争我们并不理解,我们愤怒的是,他们把我们的私隐感受不当一回事,“理直气壮”随意修改我们的东西,现在更过分的是要无辜的网民必须站在其中一个队伍中,表明自己的'。
这真是荒谬之极!本来应是毫不相干的两个软件因商业扩张而有了交集,继而是纠纷,他们口口声声说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么我们这些普通大众的利益又该谁来维护呢?一场软件之争,牵连了几亿民众的利益,真是不得不感叹网络的力量了。
这反映了在网络发展得越来越快速的同时相关制度与道德却跟不上的严重问题,也因为如此,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了,大家就像从笼里放出的鸟儿一样为所欲为,尽情表现自己所谓的个性,雷人的事情就每天都在上演,网络就真的变成个菜市场了。
我们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来维持网络的秩序,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在怨恨咒骂或庆幸事不关已的同时,更应该得到些什么。
我们该怎样更好地不受侵害?该怎样更好地使用网络?该持怎样的道德观念应对这虚拟世界的各种挑战?不过,也许不久后,腾讯与360之战就会被另一个更加汹涌雷人的巨浪扑倒吧。
腾讯与360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腾讯与360之争案例分析:腾讯与360之争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大,绝大多数工作都离不开网络,尤其是腾讯QQ,数亿人都以此为联系的主要方式;而360安全卫士,覆盖了近75%的网民,用户量超过三亿。
此次关于腾讯与360之争,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极大的侵害。
由此可以看出,国内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视消费者的权益,无视法律的规定。
同时也反映出,网络的法治建设的完善,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腾讯与360之争案例的解读,主要从博弈以及消费者权益等角度探讨二者之间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关键词:不正当竞争;垄断;博弈;消费者权益0引言腾讯与360事件起因是一款名为“QQ电脑管家”的安全软件组件,这款原本只是用来查杀QQ盗号木马的防护软件,已经了包含云查杀木马、系统漏洞修补、实时防护、清理插件等多项安全防护功能,其功能与360安全卫士非常相似。
2010年国庆节前后,不少使用360安全软件的用户收到了一款新组件的安装信息,该组件名称为“360隐私保护器”。
没想到,这款隐私保护器却成了360与腾讯对簿公堂的直接导火索。
腾讯与360的争斗,表面都打着保护用户隐私、维护用户权益的招牌,事实上是两公司通过引诱和胁迫用户的不正当手段在争夺市场,特别是双方采用的竞争手段都是直接针对对方的基本功能特点和盈利模式,导致争斗很快进入白热化。
这次不正当的竞争直接伤害了终端用户的基本权益。
1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互联网企业之中由来已久,通过百度公司诉3721公司案件、阿里巴巴诉360案件以及金山软件诉360案件和“3Q”事件等几起知名案件反映出,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正当竞争和侵权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样化。
腾讯与360之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国家法律的挑战。
两企业行为有违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嫌疑,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理应依法参与市场活动,不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或打击竞争者。
从“3Q大战”看网络用户利益之保护
从“3Q大战”看网络用户利益之保护作者:苏小晓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17期摘要 360和腾讯之争是不正当竞争案件,但也是侵权案件,其不仅侵犯了软件著作权(软件修改权),而且还损害了网络用户的权益。
网络用户的合同债权、隐私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等都受到了两家网联网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其侵权具有滥用云技术以及较强隐蔽性等特点,应当通过完善立法、强化司法适用尤其是加大惩罚和威慑力度来解决。
关键词 3Q大战侵权合同债权隐私权知情选择权作者简介:苏小晓,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4级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侵权法。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6-059-02一、问题的提出2010年春节至同年10月,腾讯QQ与奇虎360持续发生纷争。
有网友向搜狐IT反映,用户在使用QQ医生查询系统漏洞并安装系统补丁时,360安全卫士弹出对话框,建议用户不必安装。
2010年11月3日晚,腾讯发布公告,决定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安装了360软件的用户在长达5天的时间里不能正常使用QQ软件进行交流。
事态一度恶化,无法解决,直至工信部、国新办出面调解才使得两企业软件在用户桌面实现兼容。
这场涉及互联网行业、网络用户权益、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各类法律问题的商战被人们称为“3Q大战”。
QQ拥有用户3.76亿,占国内即时通讯(IM)市场份额的77.2%; 360杀毒软件拥有近3亿活跃用户,占中国杀毒软件市场份额的62%。
因此深入地研究这场大战,对于从法律层面保护互联网用户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二、3Q大战的时代特点和法律性质3Q大战最直接的外观是,中国两家极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在信息时代展开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争斗。
将这场网络大战与传统企业的竞争相比,不难发现,它有如下主要特点。
1. 滥用云技术手段。
云技术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
腾讯PK360折射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脆弱
户在装有3 0 6 系列 软件 的 电脑上 使用Q Q聊 天软件过程
中 ,QQ 软件会突然跳 出 ,随后就强制下线 了。虽然工 业和信 息化部 l月2 日对3 0 1 1 6 公司和腾讯做 出了通 报批
评 ,这 两 家 公 司 也 先 后 在 其 官 方 网 站 显 要 位 置 刊 载 文
章 ,分别向所 有在事件中受到 困扰的用户致 以诚挚的歉 意 ,但是这两 家公司运用技术手段进入广大网络用户的
网络 隐 私 是 指 自然人 将 个人 隐 私 信 息 数 字 化 .
侵入计算机 系统进行的攻击 ,但 并上传至 网络 空间 形成 了一种 姆络空间钓 个人信 息 和政策指导为辅 ,规范互联 网经
隐私权 ( “ 即 网络隐私权” ),这有别于传统意义上 营者、使用者的行 为,使执法部 的隐私权。 网络 隐私权是指公民在 网络 中享有的私人 络用户对计算机 的正常使用 ,不 生 活安 宁 与私 人 信 息依 法受 到保 护 ,不被 他 人 非 法侵 门有法可依 ,从而达到保护公民 亚于当年的 “ 熊猫烧香 ”事件 , 犯 、知悉、搜 集、复制 、公开和利用的一种A. - ; 网络 隐私 ,保障国家互联 网络安 ,k IZ  ̄
个人隐私问题也引起了广大网络用户的重视。所谓计算机
网络安全 ,是指计算机及其 网络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 自然和人为有害 因素的威胁和危害,即指计算机、网络系 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 ,不 因偶然的 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确保系统能连
一
互联 网络具有虚拟性、技术性、开放性、数字化等
称将 “ 监督并记录其行为 ”,将监控对 象直指腾讯 。其后 ,腾讯Q Q用
互联网公司利用技术手段非法侵入他 人计算机信息 系统 ,查看并收集计算机硬盘数据资料 ,有可能查看和暴
互联网安全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互联网安全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社交交流、在线购物等各种便利,但与此同时,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也日益突出。
互联网安全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个人隐私保护、金融安全、社交媒体风险等方面探讨互联网安全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首先,个人隐私保护是互联网安全的核心。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将会给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例如,个人信息被盗用后,不法分子可以冒充个人身份进行各种非法活动,给个人的声誉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保护个人隐私是互联网安全的首要任务。
其次,互联网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对于金融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个人银行账户与互联网绑定,进行网上支付和转账。
然而,如果个人信息不受到有效的保护,黑客有可能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个人账户信息,从而盗取个人财产。
此外,互联网金融诈骗也层出不穷,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网站、发送钓鱼邮件等手段,诱骗用户输入个人账户信息,进而非法获取财产。
因此,互联网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对于金融安全至关重要。
再次,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生活、交流思想。
然而,社交媒体的滥用和个人信息的泄露也时有发生。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个人信息,进行网络诈骗、骚扰等行为。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一旦被公开,可能会给个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因此,保护个人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其次,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同时,不要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敏感信息的输入,避免使用公共Wi-Fi等不安全的网络。
河北协同小组+ 论信息时代的隐私保护
河北协同小组+ 论信息时代的隐私保护论信息时代的隐私保护提到隐私保护的问题,我们马上就会想到306与腾讯之间互掐事件。
其实,从某些角度说,360和腾讯互掐事件体现出中国互联网行业极端恶劣的竞争环境。
不尊重知识产权,不尊重用户的隐私权、选择权、知情权,已成为行业的毒瘤。
最终导致的两个结果,其一,互联网资源严重浪费,其二,网民为恶性竞争后果买单。
这种局面的形成更暴露了相关立法的滞后,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将难以实现。
在信息时代,如何有效的对个人隐私加以保护,成了一个难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产生。
隐私权最初指私人领域不受政府非法侵犯的人权。
传统的隐私权仅是把个人隐私作为一种人格利益来看待,没有商业价值,对隐私权的侵犯主要表现为故意散布某人的隐私使其名誉受损等。
到了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权逐步具有了经济价值。
例如某公司了解了顾客的喜好,自然能投其所好获得更大利润。
因此,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人对于他人的隐私产生了兴趣,他们要的是这些信息所能给他们带来的利润。
从经济学分析:他们关心的不是隐私的“使用价值”,而是隐私的“商品价值”。
这样就产生了网络隐私权侵权问题。
网络隐私权主要包括一下具体内容。
(1)个人数据控制权。
数据主题对有关本人的数据享有最终的决定权。
(2)个人数据知悉权。
数据主题有权知悉、了解与自己相关的个人数据。
(3)个(二)的硬盘上加入Cookies,非法检测用户的上网习惯,收集访客信息,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
但是目前在公众和私人信息中搜索资料的网络窥探业务不但不是违法的,反而是一项获利不菲的业务。
(三)设备供应商的侵权行为有些软硬件厂商在自己销售的产品中埋下伏笔,对消费者的数据隐私进行收集。
比如Intel 公司在其奔腾III处理器芯片上加上可以进行远程识别的序列码,使用户私人信息可能受到不适当的跟中。
(四)电子邮件、网络广告中的个人隐私问题据调查,约有51%的电子邮件用户每周至少受到一次垃圾邮件,大量垃圾邮件的轰炸甚至是用户的电子邮箱崩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引 言
由 30 “ 6 隐私 保 护器 ”引 发 的有 关 用 户 隐私 权 纷 争 的 3 Q 大 战达 到 了巅 峰 。
互联 网用 户聊 天 记录 、 子邮 件 、 片视 频 被泄 漏 等事 件 层 出 电 照 不穷 , 已影响 到互 联 网用户 对 整个 互联 网行 业 的信任 。 腾讯 与 30大 战将 互 联 网用 户 的 电脑 桌 面 沦为 了双 方 的 6 战场 , 广 大互 联 网用 户造 成 了很 大 的 伤害 , 联 网公 司 的 强 给 互 权 让 互 联 网用 户 十 分 无 奈 , 并对 网 络 的使 用 产 生 了 更 大 的恐
技 术 探 讨 ・ eh o o y a d S u y T c n l g n t d
腾讯 与3 0 大 战 6 再 次 引发对 个人 信 息保 护 的思考
严 霄风
( 中国软 件评 测 中心 北京 1 0 4 ) 0 8 0
【 摘要 】 文从 腾讯 与 3 0 间 引发 的 3 本 6之 Q大战 ” 之争 出发 , 述 了个人 信息 保 护的 必要 性 , 论 并对 国家 相 关政府 机构 和第 三方 测评
隐私被 窥视 了 。
被 曝光 , 制火 车 票 、 实名 手机 和 网络 实名 制的提 出 , 都一 次 次地
引 发 了人 们对 个 人 信 息安 全 保护 立 法 以及 相 关政 策 和 措施 的 广 泛关 注 。
1 个 人 信 息保 护 问题 被 再 次提 出 .
其实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在互联 网行业内已屡见不鲜 , 类
惧 , 担 心类 似 “ 争 ” 在 战 再次 爆 发 的 同时 , 更加 忧虑 “ 到底 有 我
多 少 重 要 隐 私 资料 被 窥 视 了? “ 真 的值 得 用 户 信赖 ? 互 ” 谁 ” 联 网用 户 的个 人信 息究 竟可 由谁 来 保护 ? 如 何保 证互 联 网用 户在 享受 互 联 网带来 便利 的 同时 , 不用 担 心信 用卡 消费 记 录在 不知 情 的情 况下被 别 人知道 和 利用 , 不
s g e t n b u e rl ta r l a t ain l o e n n g n i n i -at a s s me tn tui h u l epo r s f e s n l u g si sa o th e h t ee n t a g v rme t e c sa dt r p r s e s n stt ns o l p yi t rge so ro a o t o v n o a e hd y i i o d a nh p
机构 在个 人信 息保 护 中应 发挥 的作 用提 出了建 议 。 【 关键 词】 息安 全 ; 信 个人 信息 保 护 : 隐私保 护
T n e t n 6 a i i e h k g f es n l fr t npoet n e c n d3 0 re n e h i i ro a iomai rtco a w rg tt tn n o p n o i
if mainpoe t n nor t rtci . o o
[ e w r ] n r tn eu t P r n l f m tn r et nPi c r e tn K y od I o i cr ; e oa I S i y s r i P t i n v P t i
近 年 来 , 人信 息 的 泄漏 和保 护 , 个 一直 是 一个 受 到 国 内外 特 别重 视 的 问题 。前 不久 明 星和 主 持 人 的身份 证 照 片在 网上
这 使 我们联 想 到许 多值 得警 示 的 问题 , 中最 引 起广 大互 其 联 网 用户 疑 虑 和关 注 的就 是 , 到 底有 多 少 信息 被 泄漏 、 我 哪些
腾 讯 的 支持 者 称 ,6 过 内 置后 门、 设 地 雷 、 造 Q 30通 埋 伪 Q
掉 线等 技 术手 段 骗 取用 户 隐 私 , 通过 非 法 外挂 , 及 用户 信 息 危 安全 。 30的 支持 者则 称 , Q通 过 扫 描硬 盘 的行 为 监 视用 户 电 6 Q 脑, 了解 用户 软件 安装 和使 用情 况 , 取用 户浏 览历 史 、 获 网银 文 件 、 载信 息 、 下 视频 文件 等 , 窥用 户 隐私 ……严 重 影响 了互联 偷
似 招聘 网站倒 卖用 户 履历 , 区网 站泄 漏 用 户注 册 信息 , 社 以及
网 的正 常运 行 秩序 , 害 了 互联 网用 户 的利 益 , 损 使广 大 互 联 网 用 户 被迫成 了最大 的受 害者 , 至工 业和 信息 化 部等 三部 委干 直
预 才“ 被逼 … 和解 ”恢 复 3 0 Q 的兼容 。 , 6与 Q
用 担心 银行 网银 文 件被 偷窥 、 户 隐私被 泄漏 ……个人 信息 安 用 全 问题 已成 为一 个严 重 的社 会 问题 。
、 n Xio f n a— g e
(hn otaeTsi e tr e i 0 0 4 C iaS f r et gC ne i g1 0 4) w n Bj n
[ b t c]T eatl,rm tefc so c n 3 a o t v r , xo n s h e esyo es n l fr t npoetn adpt fradt A sr t h rc f h u fe et Q w r nr es ep u d enc si f ro a iomai r ci , n u w r e a ie o o r c o y t t p n o t o so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