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课程标准--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地籍测量在现代土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地籍图的绘制、地籍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籍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的操作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籍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地籍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籍测量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土地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地籍测量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数学基础,但可能对地籍测量具体操作和实际应用较为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地籍测量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地籍、地籍测量、地籍图等。
2. 地籍测量原理:测量坐标系、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等。
3. 地籍测量方法:地面测量、摄影测量、卫星测量等。
4. 地籍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等。
5.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精度评定等。
6. 地籍图绘制:地籍图符号、图幅编制、地籍资料整理等。
7. 地籍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土地登记、土地征收、土地开发等。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周: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介绍。
第二周:地籍测量仪器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第三周:地籍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四周:地籍图绘制及地籍资料整理。
第五周:地籍测量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及讨论。
教材章节关联:第一章:地籍测量概述第二章:地籍测量原理与仪器第三章: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第四章:地籍图绘制与资料整理第五章:地籍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613总学时:32总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及层次:测绘工程本科相关课程:测绘学概论,数字测图原理教材:《地籍测量学》,詹长根,唐祥云,刘丽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推荐参考书:《地籍调查与测量》,梁玉宝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年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组织与实施。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要求:1、掌握地籍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2、掌握地籍调查的内容和技术要。
3、掌握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方法。
4、掌握界址点坐标测量方法。
5、掌握地籍图的野外实测成图方法。
6、掌握房产地籍测量的内容和技术要。
7、掌握土地面积量算的各种方法。
主要内容:1、地籍与地籍管,地籍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2、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土地等级与税收情况调查,土地划分与编号,地籍调查的实施。
3、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原则与精度要求,地籍平面控制测量采用的坐标系,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4、地籍测量常用的仪器设备。
5、地籍图比例尺的选择,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地籍图的分类。
6、地籍图的测绘方法:野外实测成图、航测法成图、编绘法成图、机助成图。
7、房产地籍测量与房产管理,房产要素调查,房产地籍中的面积量算,房产分幅平面图的测绘,房产宗地图和分户平面图的测绘。
8,解析法量算面积,图解法量算面积,土地面积平差原则与精度要求,面积量算的精度分析,土地面积量算成果资料整理与验收。
9、地籍要素调查的组织与实施,地籍测量技术设计,地籍测量内外业工作,地籍测量技术总结,地藉调查与测绘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10、地籍要素的变更调查与变更登记、地籍图的修测与更新、更新后土地划分与编号。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启发、举例等课堂授课方法,将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问题讲授明确、透彻。
通过低级调查实例与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地籍测量》教科书
目录第一章概述 (3)第一节地籍测量 (3)一、地籍测量的含义 (3)二、地籍测量的特点 (3)三、我国地籍测量的发展 (5)第二节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6)一、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 (6)二、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7)第二章地籍图的基础知识 (10)第一节地籍图比例尺的选择 (10)一、地籍图比例尺的选择 (10)二、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 (10)第二节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11)第三节地籍图的分类 (12)一、分幅地籍图 (12)二、宗地图 (13)三、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岛图) (13)第三章地籍图测绘方法 (14)第一节概述 (14)第二节野外实测成图 (14)一、成图基本方法 (14)二、原图的精度要求 (15)三、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15)四、图边的测绘与拼接 (16)五、原图清绘整饰 (16)六、原图检查、上交与验收 (17)第三节利用摄影测量方法测制地籍图 (17)一、用摄影测量方法测制地籍图 (17)二、用现代摄影测量方法测制地籍图 (18)三、用摄影测量方法制作农村地籍图 (19)第四节编绘法成图 (19)第五节野外采集数据机助成图 (20)一、野外采集数据机助成图的过程 (20)二、测点的编码问题 (21)三、野外草图的绘制 (26)四、计算机处理 (27)第六节利用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 (27)一、概述 (27)二、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的主要过程 (28)第四章数字地籍测量 (29)第一节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 (29)一、数据采集 (29)二、数据处理 (30)三、成果输出 (30)四、数据库管理 (31)第二节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 (31)一、地籍信息编码 (31)二、地籍信息的数据结构 (33)三、地籍符号库的设计原则 (38)第三节数字地籍测绘系统 (38)第五章地籍资料的更新 (39)第一节概述 (39)第二节地籍要素的变更调查与变更登记 (39)第三节地籍图的修测与更新 (40)第四节更新后土地划分、编号与面积量算 (40)一、更新后土地划分与编号 (40)二、更新后的土地面积测算 (41)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地籍测量一、地籍测量的含义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教学大纲
地籍测量教学大纲一、引言地籍测量是测绘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基础工作。
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籍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使其具备独立开展地籍测量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地籍测量的定义、主要任务和重要性。
2. 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熟悉地籍测量的技术流程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4. 学会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权属关系。
5. 能够编制地籍测量报告和图件。
6.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籍测量概论1.1 地籍测量的定义和基本任务1.2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的关系1.3 地籍测量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2. 地籍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2.1 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2.2 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2.3 地籍测量中常用的仪器设备3. 地籍测量技术流程3.1 地籍测量前的准备工作3.2 地籍测量的实地操作和数据采集 3.3 地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4 地籍测量结果的报告和图件编制4. 土地利用规划与地籍测量4.1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2 土地利用规划与地籍测量的关系4.3 地籍测量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实例5. 土地权属关系分析5.1 土地权属关系的概念和法律依据5.2 土地权属关系分析的方法和步骤5.3 土地权属关系分析的案例分析6. 地籍测量案例研究6.1 选取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6.2 利用地籍测量技术解决实际问题6.3 撰写地籍测量案例报告和总结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授地籍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
2. 实验:利用实地操作和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地籍测量的实践训练。
3. 讨论:组织学生对地籍测量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作业:布置地籍测量相关的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地操作的掌握程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地籍测量课程标准
地籍调查与测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地籍调查与测量【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地籍调查与测量》是工程测量专业地形地籍测量方向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是培养学生利用测绘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部门(如土地部门)与测绘有关的技术问题,并对地籍调查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利用测绘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地籍调查有一系统的认识,对地籍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有系统的认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籍调查、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土地信息应用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1)理解地籍调查、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2)掌握土地权属调查方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法,土地等级调查方法;(3)房产调查的方法;(4)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5)界址测量的基本方法;(6)房产测量的基本方法;(7)土地面积的测算方法;(8)土地信息管理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1)通过“理解、分析、应用”的学习方法,学习地籍调查与测量的概念与相关国家标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分析能力,提高按标准作业的执行力;(2)依据相关案例,引导、分析地籍调查的作业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地籍调查职业活动的基本技能;(3)利用多媒体、相关实习仪器与专业软件,通过演示、讲解、练习,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体会地籍测量作业方法,掌握基本的技能;(4)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训练习,整理、总结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业流程,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态度目标(1)具有不抄袭、不伪造测量成果的诚信品质;(2)具有按照仪器操作规程作业,保护小组人身和设备安全;(3)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测量任务的责任意识;(4)具有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团队观念,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将地籍调查与测量分解为4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划分为若干学习任务。
地籍测量教学大纲
1
2
2
1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1
2
2
2
20
16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籍与地籍测量 第二节 地籍和地籍测量的历史 第三节 地籍测量学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地籍的含义、功能、分类。难点是根据测量发展历程来理解地籍测量学科的发展。 第二章 土地权属调查
第一节 土地权属 第二节 土地划分与编号 第三节 土地权属调查
415
公共管理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我国土地权属的性质及其权属单位。难点是宗地草图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第四节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难点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第四章 土地等级调查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土地性状调查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第四节 土地税收情况调查 本章重点、难点:理解等级调查的相关知识。 第五章地籍控制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地籍测量坐标系 第三节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依据地籍测量测量的要求布设控制网。难点是不同方法的控制网如何选择?经济性如何? 第六章 GPS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静态测量 第三节 RTK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 GPS 测量的基本原理。难点是 GPS 静态基线解算,尤其是网络 RTK 的应用。 第七章 界址测量 第一节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第二节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 第三节 用高精度摄影测量方法加密界址点坐标* 第四节 勘界测绘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界址点的测量方法。难点是勘界测绘。 第八章 地籍图测绘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地籍图的测制 第三节 宗地图的测制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编制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地籍图的测制、宗地图的测制。 第九章 土地面积量算 第一节 土地面积测算方法 第二节 土地面积测算与平差 第三节 土地面积测算程序与统计 第四节 城镇宗地面积测算的项目及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地面积的测算方法;难点是土地面积的平差。 第十章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变更界址测量 第三节 界址的恢复与鉴定 第四节 土地分割测量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变更界址测量。难点是界址的恢复与鉴定。 第十一章 数字地籍测量 第一节 概 述
地籍测量学教学大纲
《地籍测量学》教学大纲编写人:邓显光编写时间:2005年10月30日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地籍测量学 Cadastral Survey课程号: 4014553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 48 学分: 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测量学是国土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测量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及地籍图的识读与使用,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与教学实习后,要求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对大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过程有系统的了解,并掌握其测绘方法。
3.了解测量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4.掌握地籍图的识读与应用。
三、教学内容(下划线内容注明重点、难点)1.绪论(2学时)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地籍管理中的作用。
地球形状和大小: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地球椭圆体。
地面点位置的确定: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高程。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2.水准测量(5学时)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仪与水准尺。
水准仪的使用。
一般水准测量的实施。
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及高程计算。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水准测量误差及消除方法。
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
自动安平水准仪。
3.角度测量(6学时)水平角观测的原理。
DJ6光学经纬仪。
DJ6型光学经纬仪的读数装置和操作使用。
J2型经纬仪的构造及读数装置。
水平角观测方法:测回法、全圆测回法。
竖直角观测。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角度测量误差分析及消除方法。
电子经纬仪的应用。
4.距离测量(3学时)钢尺量距:直线定线、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与精密方法、量距成果整理、钢尺检定。
钢尺量距误差及注意事项。
视距测量。
红外光电测距的应用。
5.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5学时)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分类。
偶然误差的特性和规律。
算术平均值的原理。
衡量精度的标准: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
误差传播定律。
等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地籍测量》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标准(2014年修订稿)课程名称:《地籍测量》教学对象:适用工程测量专业专业,学制三年课时安排:总课时 72时,(理论课时 27 、实践课时 45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地籍测量学》课程不同于基础测量和专业测量,地籍测量的任务主要有三方面:(1)为了税收的目的而进行的地籍测量;(2)为了建立法律上的产权文件而进行的地籍测量;(3)为了规划设计及土地整理而进行的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已成为我国测绘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不仅为课税和产权保护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资料。
测量成果在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使用的同时,也为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形成现代多用途地籍。
学的基本任务:学习课程使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1.具备操作相关测量仪器的基本能力;2.具有正确分析和处理地籍测量中的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分类目标1.知识目标⑴掌握各种地籍与地籍测量的基本知识;⑵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
2.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目标⑴掌握地籍图测制、土地面积测算方法;⑵掌握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⑶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⑷通过强化训练,能取得各种技能证书。
3.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⑴学习认真,安全文明工作;⑵遵守纪律,积极主动;⑶团结协作,能按时完成任务;⑷团结协作,能按时完成任务。
四、教学实施(一)教学策略1、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尽可能运用多媒体、品茗软件应用的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挂图、多媒体、录像、模型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2、教学中应突出技能培养目标,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学生边学边练,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掌握建筑施工工艺过程。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地籍测量
技术设计
Ⅱ
实地选点、造标和埋石
Ⅱ
实地选点、造标和埋石的方法
Ⅱ
角度测量
Ⅰ
距离测量
Ⅰ
角度和距离的测量方法
Ⅰ
观察成果的概算和验算
Ⅱ
控制网平差计算
Ⅲ
12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概述
Ⅲ
图根导线测量
Ⅰ
图根导线测量的方法
Ⅰ
13
实训:图根导线测量
角度测量
Ⅰ
距离测量
Ⅰ
图根导线测量的方法步骤
Ⅰ
图根三角测量
Ⅱ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的验算和平差
Ⅱ
29
地籍图机助制图
点状符号
Ⅱ
图形的剪去
Ⅱ
面状符号配置和图面注记
Ⅱ
用计算机制图的方法
Ⅲ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Ⅲ
目前我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
Ⅲ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Ⅲ
30
习题课
变更地籍调查的种类
Ⅱ
变更地籍调查的特点
Ⅰ
变更地籍号和界址点编号
Ⅰ
地籍测量资料的变更
Ⅱ
点状符号
Ⅰ
三角形面积计算
Ⅰ
图上求算面积的误差分析
Ⅰ
24
变更地籍调查概述
变更地籍调查的任务和内容
Ⅱ
变更地籍调查的种类
Ⅱ
变更地籍调查的特点
Ⅰ
25
变更权属调查
准备工作
Ⅱ
变更地籍号和界址点编号
Ⅱ
实地调查
Ⅰ
变更权属实地调查的方法步骤
Ⅰ
变更地籍调查表的填写
地籍测量的课程设计
地籍测量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掌握地籍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及其操作规范。
3. 了解地籍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地籍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的地籍测量操作。
2. 能够运用地籍测量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分析地籍测量数据,编制地籍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测量实践中学会相互协作。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地籍测量在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地籍、地籍测量、地籍图等。
2. 地籍测量原理:坐标系统、投影原理、测量误差理论等。
3. 地籍测量方法:地面测量、摄影测量、卫星遥感等。
4. 常用地籍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等。
5. 地籍测量实际操作:仪器操作、测量数据处理、地籍图编制等。
6. 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土地登记、土地征收、土地利用规划等。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及原理介绍。
第二课时:常用地籍测量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第三课时:地籍测量方法及实际操作演示。
第四课时:地籍测量数据处理及地籍图编制。
第五课时: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本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地籍测量知识,为实际操作和未来工作打下基础。
洛阳地籍测量课程设计
洛阳地籍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籍测绘的流程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地籍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块边界、建筑物、道路和土地利用类型。
3. 学生能了解现代地籍测量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如全站仪、电子尺等,进行实地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2. 学生能够分析地籍测量数据,绘制简单的地籍图,并正确解读地籍图表。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地籍测量,培养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合理利用观念。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测绘工作的尊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国家领土完整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国家版图观念。
本课程针对洛阳地区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技能的实用性。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籍测量观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地籍、地籍测量、地籍图等基本知识,以及地籍测量的历史与发展。
2. 地籍测量流程:介绍地籍测量的前期准备、外业测量、内业处理和成果整理等环节。
3. 地籍图要素:详细讲解地籍图中的地块边界、建筑物、道路、水系、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的表示方法。
4. 测量工具与设备:学习全站仪、电子尺、GPS等现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5. 实地测量操作:分组进行实地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籍测量的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6.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授地籍测量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和绘制地籍图的基本方法。
7. 现代地籍测量技术:介绍GPS、遥感技术和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参照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洛阳地籍测量课程设计
洛阳地籍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籍测量基本概念,了解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地籍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图廓、控制点、地块、界址点等。
3. 学生能够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如全站仪测量、GPS测量等,并了解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全站仪、GPS等设备进行地籍测量,并正确处理测量数据。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籍图的绘制,准确地表示地块、界址点等信息。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籍测量知识解决实际土地管理问题,如计算地块面积、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地理学科课程,结合洛阳地区实际,培养学生地籍测量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测量技能基础,但需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洛阳地区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籍测量基本概念:地籍、地籍测量、地籍图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籍测量概述2. 地籍图要素:图廓、控制点、地块、界址点等要素的识别与表示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籍图要素及其表示方法3. 地籍测量方法:全站仪测量、GPS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籍测量方法4.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籍测量数据处理5. 地籍图绘制:地籍图绘制的基本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籍图绘制6. 地籍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地块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等。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宁晋县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宁晋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分类和基本原理;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了解地籍测量中的关键技术和常用仪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籍测量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地籍测量操作;能够正确使用地籍测量仪器,并处理测量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籍测量的兴趣,认识地籍测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地理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分类;2.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地籍测量的步骤和关键技术创新;4.地籍测量常用仪器及操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籍测量案例,使学生了解地籍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地测量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籍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地籍测量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地籍测量学》等权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地籍测量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地籍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地籍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水准仪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地籍测量的相关资料,以便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地籍测量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地籍测量课程标准
《地籍测量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100712二、适用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三、课程性质1.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地籍测量学》课程不同于基础测量和专业测量,地籍测量的任务主要有三方面:(1)为了税收的目的而进行的地籍测量;(2)为了建立法律上的产权文件而进行的地籍测量;(3)为了规划设计及土地整理而进行的地籍测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地籍测量迅速发展,尤其是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来,地籍测量已成为我国测绘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不仅为课税和产权保护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资料。
测量成果在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使用的同时,也为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形成现代多用途地籍。
2.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学习课程使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技能。
《地籍测量学》的先修课程为《测绘学基础》、《控制测量技术》、《计算机制图》等。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地籍测量学》课程64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授课。
表1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的思路为:本课程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化测量与监理人才。
本课程采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力的方法,通过教研组研讨建立课程的能力标准,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工程实际问题,使真实的地籍测量工作任务及过程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
本课程教学中综合采用了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录像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本课程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和交互式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学完之后能做地籍测量。
六、课程总体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了解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掌握土地权属调查步骤.内容;3.认知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与特点,掌握界址点测量的方法;4.掌握地籍图的分类、地籍图的内容;5.了解常用的地籍成图方法,掌握分幅地籍图的成图方法;6.认知解土地面积量算的基本概念,掌握面积量的方法与要求;7.了解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与特点,掌握界址点的恢复与鉴定。
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标准-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地籍测量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编制人:邓传青编制单位:国土管理学院编制日期:2017年2 月25 日审核人:黄涛系部主任:张洪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制目录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3)二、课程目标 (4)(一)知识目标 (4)(二)过程与方法要求 (4)(三)职业素质目标 (5)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5)(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5)(二)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6)四、课程实施 (7)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8)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8)(一)硬件条件 (8)(二)师资条件 (8)(三)教材编写 (9)(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9)七、参考文献 (10)八、其他说明 (10)地籍测量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56学时总学分数:4学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二)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工作任务的原则,本课程实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对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图测绘、土地面积量算等主要工作任务分析,经过实践专家多次座谈,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从而归纳出职业行动领域,再通过学院的专业教师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设计,实现行动领域到工学结合课程的转化。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地籍测量》这一典型工作项目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对该课程的内容选择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该课程,选用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任务单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
地籍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能够解释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了解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界址点测量等;•掌握地籍测量的主要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GPS等;•理解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籍测量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地籍测量工作;•能够操作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进行实地测量;•能够处理地籍测量数据,绘制地籍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体安排如下:1.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意义;2.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界址点测量等;3.地籍测量的主要仪器和工具,如全站仪、GPS等;4.地籍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5.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籍测量的意义和应用;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地籍测量的具体操作;4.实验法:实地操作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地籍测量学》等相关教材;2.参考书:地籍测量相关的论文、著作;3.多媒体资料:地籍测量的视频教程、图片等;4.实验设备: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报告,评估学生对地籍测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3.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地籍测量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标准
(2014年修订稿)
课程名称:《地籍测量》
教学对象:适用工程测量专业专业,学制三年
课时安排:总课时 72时,(理论课时 27 、实践课时 45 )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地籍测量学》课程不同于基础测量和专业测量,地籍测量的任务主要有三方面:(1)为了税收的目的而进行的地籍测量;(2)为了建立法律上的产权文件而进行的地籍测量;(3)为了规划设计及土地整理而进行的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已成为我国测绘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不仅为课税和产权保护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资料。
测量成果在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使用的同时,也为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形成现代多用途地籍。
学的基本任务:学习课程使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掌握地籍测量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具备操作相关测量仪器的基本能力;
2.具有正确分析和处理地籍测量中的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掌握各种地籍与地籍测量的基本知识;
⑵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
2.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目标
⑴掌握地籍图测制、土地面积测算方法;
⑵掌握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⑶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⑷通过强化训练,能取得各种技能证书。
3.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
⑴学习认真,安全文明工作;
⑵遵守纪律,积极主动;
⑶团结协作,能按时完成任务;
⑷团结协作,能按时完成任务。
四、教学实施
(一)教学策略
1、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尽可能运用多媒体、品茗软件应用的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挂图、多媒体、录像、模型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2、教学中应突出技能培养目标,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学生边学边练,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掌握
建筑施工工艺过程。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本,应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课堂训练,通过工学结合的实践过程,选用工程常见项目,由教师或指导老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4、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热情真诚、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协作的品格。
(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数据库、教育网站、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三)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地籍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与评价
学校自行安排的质量检查方式,考核结果按期中30%,期末30%,平时40%计入学期单科总成绩。
建筑职专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登记表
(一)、出勤(10分)
1、迟到每次扣0.5分,早退每次扣0.5分(含早,晚自习);
2、无故请假上厕所每次扣0.5分,不请假出入教室,上体育课乱跑每次扣1分;
3、缺一节扣2分(含早,晚自习);
(二)、课堂表现(20分)
1、不尊敬上课老师,视情节扣5-10分;
2、扰乱课堂教学秩序,上课大声喧哗,打架,打牌,吸烟每次扣5-10分;
3、上课仪表、仪容不规范每次扣1-2分;
4、上甲课做乙事,不积极参与教师教学活动,包括玩接手机、听Mp3等扣1-2分。
(三)、作业(30分)
1、缺作业,一次扣3分;
2、缺题,每缺一题扣0.5分;
3、迟交作业,一次扣0.5分;
4、抄袭作业,老师发现一次扣1分;
5、作业不认真1次扣0.5—1分;
(四)、奖分
教师视学生的进步情况,每次奖0.5—1分,一期奖分不超过10分。
六、其他说明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学视频录象,将相关的实训课程结合到相应的专业课程中进行,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结合,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