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江西省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题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新高考)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合考试试卷(新高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9高三上·颍上月考) 春秋中叶,楚国灭掉其北邻的若干小国后,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不是世袭之职。
后来,晋、楚、秦等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
这表明()A . 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B . 贵族政治逐渐走向瓦解C . 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D . 士大夫阶层开始受到重用2. (2分)(2016·海南)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 .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 .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 .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 .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3. (2分)(2018·浙江模拟) 中国古代经济曾经在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
下列图片所示成就,按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 ①②④③B . ②①③④C . ②①④③D . ④①②③4. (2分) (2019高二上·南宁期中) 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
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他们共同关注的是()A . 道德修养B . 君主权威C . 教育普及D . 经世致用5. (2分)(2019·新疆模拟) 明朝后期,白银可自行精造,成色和衡量标准都不统一,“轻重难定,亏耗滋多”。
上述现象的出现()A . 影响了市场秩序的稳定B . 打击了商人的不法贸易C . 冲击了传统的民本思想D .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6. (2分) (2020高二下·济宁月考) 有人参观了位于南京的太平天国东王府后感叹道:“太平天国幸好失败了,不然洪秀全又是一个朱元璋”。
精品解析: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7月联考历史试卷(原卷版)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4年7月联考高三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填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的1.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
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这里的“中国”是()A. 地理概念B. 政治概念C. 文化概念D. 国家名称2. 尚书一职源于先秦,主管君主文书。
秦汉尚书属于少府,没有独立,汉武帝时尚书的地位逐渐提高,东汉尚书台开始成为国家行政中枢。
隋唐时,尚书分六部,隶属尚书省。
明朝废宰相制度,六部尚书地位提高,直属皇帝。
清沿置。
尚书职位的演变是()A. 人才选拔机制的进步B. 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 君主专制加强的反映D. 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3. 西晋灭亡前后,北方人民大批流亡南下。
他们在南方被称为“侨人”。
据不完全统计,南下的流民约占当时北方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同时又占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
这一时期的人口南迁()A. 加剧了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 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C. 导致了南北方都长期四分五裂D. 使户籍有主户与客户的区分4.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史合一”“诗史合一”的传统。
近代著名学者陈寅恪把唐诗当作史料,诗史互证,开创了诗文证史这一历史研究的新方法。
下列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唐诗唐朝风貌^胡为秋夏税, 岁岁输钢钱。
两税法的实行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商品经济发展, 市坊分离C“歌酒长春不夜, 金翠照罗绮, 笑语民族间交往丰富了社会生活盈盈。
陆海人山辐辏,万国欢声。
”D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科举制创立A. AB. BC. CD. D5. 成书于元朝《宋史》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
江西省七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江西省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考生应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全新的载体 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之释放出夺目的光辉。
⑵因为忙,不能一一回信,就在此 做简单的答复。
⑶人类基因的研究对认识生命本身,揭开生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激发 摘要 奥秘B、激活 摘要 奥妙C、激活 择要 奥秘D、激发 择要 奥妙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假如我们的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那么一定会写出好作品。
B、初春的校园,学校举行篝火晚会,师生们陶醉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欢乐围绕在每个人身边。
C、宋朝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李公麟的《放牧图》,在重复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这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D、有家族企业做后盾,生意场上他长袖善舞,没几年,就开创出了他自己的一片天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三峡的建设者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战,一道175米高的拦江大坝,终于屹立于大江之上。
B、领导干部的子女及其配偶已全部从流通领域的公司退出。
C、水库和运河如同闪亮的镜子和一条一条衣带布满了原野和山谷。
D、香港《亚洲周刊》刊载的《中国反贪斗争任重道远》一文中说,政府惩治腐败的能力是衡量现代化的标志。
换句话说,一个国家遏制腐败的能力,将决定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二、(分,小题分)6~8题。
美梦如真的虚拟现实技术 镜子里的人是你,可你并不在镜子里。
你面对镜子站在这一侧,正窥视虚幻世界的“那边”。
而“那边”的“你”不会有任何感觉。
如果设法让你闯入到“那边”的世界,那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现在,通过传感器与计算机模拟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甚至还能触摸。
而且,你得到的是在你神志完全清醒情况下的感觉,这就是当今正在开发的虚拟现实技术。
江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合题目要求的。
)1.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历史事件说明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C. 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2.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城市道路功能单纯.主要满足城市交道需要。
到了宋代,城市进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小。
这种情况一直廷续到明清。
这种变化反映了A.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 B.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C.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3.《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
”这说明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B.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C.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D.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4. 元朝在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例如陕西行省跨越秦岭,溯广行省、江西行省均踌越南岭,河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中书省直辖区则跨越太行山。
元朝的这一做法A.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 B.分割地方,以便于加张对地方的控制C.肥瘠搭配,便于农也生产的管理和发展 D.充分体砚了元朝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 “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C.单一赋种,没有差等D. 统一征缴,耗时费力6.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联合考试文综
2014 年江西省高三联合考试文科综合第 I 卷选择题(共 140 分)本卷共 35 个小题,每小月 4 分,共 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既是中国古代农民的理想,也是国泰民安的象征。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 .农耕文明的真实写照B .封建社会农民财富、地位的象征C .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D .明清之际受到冲击25 .右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疆域图,图中①②③④在管理方式上有明显差异的是A.①B.②C.③D.④26 .下表是淆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B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D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27 .丛日云著《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它真正实现了公民内部政治权利的平等,参政机会的均等,使全体公民最大限度地和尽可能直接地参与国家管理,行使主人的权利…”为达到此政治目的采取的直接制度是A .财产等级制度和公民大会B .轮番而治和四百人议事会C .陪审法庭和五百人议事会D .公职津贴和抽签选举28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并加以借鉴;1840年以后,启蒙思想逐渐传人中国,最初却受到了儒学思想家的抵制。
材料反映了欧洲、中国对外来文化态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 .学说体系不同B .阶级基础不同C .政治诉求不同D .文明开化程度不同29.关于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特点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众议员流动性大,可以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②参议员相对稳定,利于保持政策稳定性。
③参议员任期较长、人数较少、且(多数情况下)较众议员代表更多的选民。
④国家的创建者希望拥有一个贴近且跟随民意公论的“人民议院”;以及与一个较为慎重且具贵族气派的参议院,以防护集体情绪的狂乱。
A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②④D .①②30 . 1911 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 “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
江西省新余一中、宜春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期初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某某省某某一中、某某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期初联考试题新人教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2、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X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法家都是主X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的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
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
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4、北宋东京(今某某)“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5、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6、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解析版】【2014南昌市一模】江西省南昌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历史试题
南昌市一模——历史24.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a处:秦朝结束了分裂,实现了思想统一B.b处:西汉改造了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答案】C【解析】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A项错误,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B项错误,西汉时期发展了儒家思想,吸收的是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家思想得到新的发展;故选C。
D 项错误,明清时期批判思潮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但是并未产生重大影响。
25.内藤湖南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
他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毕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
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B.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C.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D.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枢权力机构。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的二府三司制都分割了中枢机构的权力,从而加强了皇权,故B结论错误。
ACD表述符合史实。
2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①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②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③市的启闭不受统一时间的限制④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答案】D【解析】考点: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说法错误,我国古代始终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时间限制被打破;政府在宋代不再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含解析版)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4分)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佛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3.(4分)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4.(4分)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5.(4分)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6.(4分)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7.(4分)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8.(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制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十校”2013——2014学年度高三第1次联考历史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A.端午B.清明C.七夕D.元宵2.“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
对材料“天下变局”理解准确的是()A.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B.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C.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D.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3.“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下列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 “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4.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
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内阁D.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5.《居延汉简》曾记载编户齐民户籍情况,如户主徐宗:“居延西道里徐宗,年50,妻1人。
男同产2人,妇同产2人。
宅一区值3000。
田50亩值5000。
用牛2值5000。
”这样详细记载户籍情况主要是为了()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的社会动荡B.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稳定C.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D.征调人力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需要6.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A. 盐铁官营制度B. “海禁”政策C. 商帮的出现D. 重农抑商政策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江西省九江市七校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九江市七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周厉王统治时期,因其暴政而引发“国人暴动”。
国人是以周部落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
西周和春秋时期国人干政的现象十分普遍。
《周礼·秋官·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西周时期仍保留有氏族民主制的残余 B 、国人干政现象深受宗法制的影响 C 、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国人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利 D 、国人的社会地位高于奴隶2、汉武帝的“推恩令”在解决诸侯王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A.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B.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度C.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D.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3、《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
”该项经 济法规所产生的影响是A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 .促进冶铁技术发展C .改变社会经济结构D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4、下列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是A.“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5、扬州是繁华的商业城市。
《唐阙文》说:“扬州,胜地也。
”扬州兴起的主要原因是①丝绸之路的影响②大运河的开通③南方经济的发展④政局稳定,国家统一,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图一:隋唐时期运河图6、 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下列各项对该观点理解准确的是①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②形成大一统局面,加强中央集权③削弱宰相职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④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7、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 .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 .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 .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和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现代政权。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次联考(1月)试卷
江西省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次联考(1月)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5高一上·贵阳期中) 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 . 民主推选B . 父死子继C . 兄终弟及D . 嫡长子继承制2. (2分) (2019高一下·滁州月考) 如图为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实物,上面的文字是“□□□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
这一考古实物反映出()A . 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B . 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C . 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D . 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3. (2分)(2020·石家庄模拟) 明朝设立了五军都督府,都督由皇帝亲选,官居正一品。
各都督府负责某一部分军队的管理、操练等事务。
都督府有兵但无调谴权,兵部有调遣权但无兵,而且调兵必须有皇帝的命令方可。
这反映了明朝()A . 废除了宰相制度B . 君主权力的强化C . 边患的日益严重D . 军权的分化制衡4. (2分) (2019高二上·佛山期中) 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中都大量出现一种才子遇佳人的故事套路。
多以才子偶遇佳人,私定终身遭遇阻碍,待才子科举及第,两人结为秦晋之好的大团圆结局。
该现象集中反映了()A . 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特权被打破B . 世俗文化瓦解了封建等级观念C . 市民阶层社会价值取向逐渐改变D . 民众同情才子佳人的悲惨遭遇5. (2分)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江西省七校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江西省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12年的《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丞相制度D.世官制度【答案】C【解析】考点:三公九卿。
考察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题干中“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说明了宗法血缘亲疏对维系政治统治和巩固具有重要作用,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世官制度也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所以A B D三项均符合材料的意思。
C 项丞相制度并非依据血缘世袭,属于职官制度,是秦统一后建立的,故与材料无关。
故应选C。
25.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
”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答案】D【解析】考点:“海禁”政策的影响。
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可以反映由于实行海禁政策,海滨一带无法生活,于是连结为盗。
这说明海禁政策的恶果。
故选D。
A项明显错误,材料主要是说的禁海政策;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指的是容易破产;B并不是材料的直接反应。
26.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江西省九江市七所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11月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某某市2014届七所重点中学11月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有学者认为: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相对周天子是臣,但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远没有诸侯于其下属封君的关系那么紧密,分封出去的方国是有土有田的政治实体。
这主要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具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 B.体现“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C.实质是一种主权分散制度 D.不同政治实体合二为一的统一2.“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某某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3.清朝中央机构一般都是满汉复职制,唯有南书房基本都是汉人,从而使南书房群贤集聚,鸿儒一堂,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后期有个别旗人入值,但人数微不足道,不起主要作用。
据此,南书房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皇权 B.聚集汉族人才为朝廷效力C.缓和了满汉民族矛盾 D.利于提高皇帝的执政水平4.《西都杂记》称:“西都禁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敕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
”依据上述材料,以下理解分析正确的是()A.西都的城市功能仍以政治功能为主 B.西都城内商业活动已打破坊、市的界限C.街衢是指当时北宋著名的商业街——御街 D.西都的商业活动已取消了时间限制5.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C.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D.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6. 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
江西省红色六校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某某省红色六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共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5题,共25题)、非选择题(第26题—第28题,共3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白己的某某、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
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C.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D.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2.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某某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某某盆地,某某行省跨过南岭而有某某,江浙行省从江某某原逶迤直到某某山地。
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 防止出现地方割据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3.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2014届第一次全国各地大联考(全国)历史
2014届第一次全国各地大联考(全国)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王祯《农书》),结合所学,符合材料的古代农业工具是()A.翻车B.曲辕犁C.高转筒车D.耧车2.下图为在唐朝的武后陵墓峙立着的各国使节石像(这些石像当中不仅有游牧民族,还有西域以及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据此可以说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A.包容性B.封建性C.落后性D.排他性3.联系相关背景,图1向图2的变化趋势实质上反映了()A.西周疆域的拓展B.西周分封制的逐渐瓦解C.中原文明的扩散D.东周中央集权的强化4.《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制:左右金吾卫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
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
”根据此材料,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唐朝的官府存在与民争利B.唐朝的城市管理趋于严格C.唐朝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D.唐朝的夜市存在时空限制5.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著名文学家历任:大理评事、凤翔府判官、通判杭州、徐州太守、中书舍人、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等职务。
根据所学,判断该文学家为()A.李白 B.苏轼C.汤显祖 D.蒲松龄6.“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之心。
”,符合上述思想的是()A.维新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国运动7.孙中山曾言“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国家资本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社会主义8.阅读下面的图表,据此图表下列认识准确的是()①本地的生产能力逐渐超过国内平均水平②在此期间资本主义萌芽发挥重要作用③该地区逐渐显现出城镇化的发展趋势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③9.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权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有鉴于此,我国实行了()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共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仔细阅读下面的图表,结合所学知识,最符合该图表情况的标题是()A.1953年至2001年中美贸易额变化情况B.1953年至2001年美俄(苏)贸易额变化情况C.1953年至2001年中国GDP增长率变化情况D.1953年至2001年第二产业对中国经济贡献率变化情况11.1969年,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反共斗士”、来自加州的理查德•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他所面对的最棘手外交问题就是如何结束越战并体面地从越南撤军,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咄咄逼人的苏联勃列日涅夫政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12年的《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丞相制度D.世官制度【答案】C【解析】考点:三公九卿。
考察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题干中“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说明了宗法血缘亲疏对维系政治统治和巩固具有重要作用,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世官制度也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所以A B D三项均符合材料的意思。
C项丞相制度并非依据血缘世袭,属于职官制度,是秦统一后建立的,故与材料无关。
故应选C。
25.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
”材料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答案】D【解析】考点:“海禁”政策的影响。
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可以反映由于实行海禁政策,海滨一带无法生活,于是连结为盗。
这说明海禁政策的恶果。
故选D。
A项明显错误,材料主要是说的禁海政策;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指的是容易破产;B并不是材料的直接反应。
26.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答案】C【解析】考点:程朱理学。
从材料中朱熹反复强调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可以看出,朱熹的贡献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故选C。
27.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
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上述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答案】A【解析】考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分析题干材料,其主旨是在阐述《二十一条》对中国的残酷宰割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题干没有涉及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及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等内容,排除C和D。
题干只是阐述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其中一个原因,所以B项表述不准确,答案为A。
28.“三百年前爆发了工业革命,摧毁了古老的社会,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第二次浪潮文明。
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制度,……把一切事物集中组织起来……”其中,它“把一切事物集中组织起来”的方式是( )A.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C.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逐步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D.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答案】C【解析】考点:工业革命。
题干材料主要阐明了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摧毁了古老的社会”,使人类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而且还引起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形成世界有史以来最有力量,最有向心力,最有扩张性的社会制度”,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并逐渐完善,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起了对世界的统治。
故选C。
29.阅读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资料生产比例变化图,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近代中国消费资料工业稳步增长B.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C.近代中国工业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答案】C【解析】考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和分析柱状图表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分析柱状图表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
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
A是表现,不是实质;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C。
30.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
”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 A.文明传承 B.阶级分析 C.道德标准 D.社会变迁【答案】A【解析】考点:罗马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说明作者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评价罗马法的积极影响,即属于文明史观的视角,故答案选A,B C D三项含义与上述特征不符。
31.“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为此,法国思想家(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答案】D【解析】考点:启蒙运动。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理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再现历史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是介绍法国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故选 D 。
32.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
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
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
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答案】B【解析】考点:欧盟。
考察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
从题干的表述中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及效果。
虽然形式上不是一个主权统一的国家,但在经济上已经“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如欧元的启用等。
并且向政治一体化迈进。
A、D明显错误,C与题意无关。
故应选B。
33.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政府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许多新的官僚机构涌现了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技术统治”,因为这些官员接受过专门的工程或者经济管理训练。
以下关于“技术统治”的正确认识是( )A.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技术统治”B.“技术统治”造就了一系列福利国家的出现C.“技术统治”适应了国家对经济调控的需要D.“技术统治”可以有效避免新的经济危机【答案】C【解析】考点:考察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西方政府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于是新的官僚机构涌现。
所谓的技术统治实际上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表现。
故应选C。
34.学术界普遍认为:“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
”邓小平“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 ( )A.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B.引进外资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引进固定的粮食税减轻农民负担D.废除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答案】B【解析】考点: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满足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新经济政策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B项是它们的主要相同点。
AD 项符合邓小平改革开放,C 项符合列宁新经济政策。
故选C。
35.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指出:“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
”这说明他认为历史学家( )A.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B.在研究历史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C.要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悟历史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答案】D【解析】考点:历史与历史的重现·史学方法的重要性。
考察历史研究方法。
钱钟书认为历史学家撰写史书,不能像文学家一样随心所欲、虚构情景,而要立足实际、潜心研究、仔细思考,要合情合理,尊重历史事实。
结合选项的表述,可知D项符题意。
41. (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
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材料四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后,就业机会较多。
在“向外吸引劳动力”的政策支持下,英国外来移民也逐渐增多,大量涌向城市,促进了英国城市化。
……到了1860年。
城市化程度提高。
来自全世界的人才涌入英国的城市,有德国人、瑞士人、法国人、希腊人和犹太人等,他们一般前往城市,特别是伦敦等大城市。
这些人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熟练的工作经验,带动了英国的城市化。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6分)(2)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请运用全球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
(5分)(3)结合材料四,分析19世纪中期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有哪些?(3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影响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什么不同?(4分)这种不同因素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有何启示?(3分)【答案】(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