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_三十六_17.1_有答案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9份) 人教课标版34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建议用时:20分钟)下图示意1970年至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B.2000年C.2015年D.2025年2.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B.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C.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D.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3. 2015~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C.少儿比重上升D.人口总数减少【解析】1选C,2选A,3选B。
第1题,图中纵坐标表示劳动人口增长率,当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候,即不再增长,劳动人口数量达到最多,图中显示2015年增长率为0。
第2题,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方面的政策基调是控制人口增长,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产生劳动力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状况。
第3题,2015~2025年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一直为负值,说明劳动人口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劳动力不足,这将会导致企业间争夺劳动力,劳动力价格上涨,造成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2017·广州模拟)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
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4~6题。
4.10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低就业年龄B.鼓励妇女就业C.人口迁移D.出生率稳定5.10年来,该国人口( )A.快速增长B.缓慢增长C.零增长D.负增长6.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老龄化严重B.死亡率较低C.人口迁移D.出生率过低【解析】4选C,5选D,6选D。
第4题,根据10年来30~50岁和51~64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的变化,可推断出该国人口老龄化在加重,劳动力不足;该国为发达国家,收入高、就业机会多,青壮年迁入人口较多;所以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应与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的迁入有关。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9份) 人教课标版13
课时提升作业九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议用时:20分钟)(2017·四川联考)下图为南美部分地区河流补给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①地的河流补给类型为( )A.雨水B.积雪融水C.冰川融水D.地下水2.M、N两处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比较( )A.M小于NB.M大于NC.变化一样D.无法比较【解析】1选C,2选B。
第1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及海陆分布可知,①地地处南美洲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川融水为河流的重要补给形式。
第2题,N处位于湖泊的下游,河流水经过湖泊的调节后,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加固训练】(2017·安徽联考)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
其北部有古老的灌溉工程——西池和东池。
它们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出地面的水库。
读下图,完成(1)、(2)题。
(1)推断湄公河到洞里萨湖的最佳通航时间段是( )A.1~6月B.5~10月C.11月~次年4月D.全年(2)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和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分别是( )A.雨水5~9月B.湖泊水11月~次年4月C.地下水1~6月D.人工提水8~12月【解析】(1)选B,(2)选B。
第(1)题,湄公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5~10月降水最多,湄公河进入汛期,河水经洞里萨河补给洞里萨湖,该时段为最佳通航时间。
第(2)题,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湖泊水位上涨,淹没地上水库;11月~次年4月是旱季,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4.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解析】3选D,4选B。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9份) 人教课标版6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建议用时:20分钟)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和GDP的对比图,城镇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据可判断( )A.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我国城镇化速度发展最快B.1978~2008年间我国工业化速度发展最快C.1978年以后我国工业化呈现下降趋势D.201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最大2.2008年后我国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变化说明( )①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减弱②城镇化的发展抑制了工业化的提高③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所提升④我国城镇化水平处于城市化发展的成熟阶段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1选D,2选C。
第1题,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我国工业化速度发展最快;1978~2008年,我国城镇化速度发展最快;1978年以后工业化率略有下降,但GDP迅速增长,故可判断工业增加值仍在不断增加,只是所占比重降低;结合工业化率的概念,可判断各年份中2012年工业增加值最大。
第2题,2008年以后工业化率略有下降,但城镇化率仍持续上升,说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减弱,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
虽然目前我国城镇化提高的速度减缓,但我国城镇化水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还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2017·九江模拟)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南昌是江西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4.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3选D,4选A。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_十四_5_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建议用时:20分钟)(2017·潍坊模拟)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
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其形成主要与风化作用有关。
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见下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与滇西北的高山相比,新疆天山北坡的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主要是因为天山北坡( )A.降水较多B.气温较低C.坡度较缓D.光照较强2.流石滩上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的原因有( )①海拔高,气温低②多大风③食草动物多④太阳辐射强烈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选B,2选A。
第1题,天山纬度高,气温低,冻融幅度小,风化作用弱,因而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天山北坡的降水比滇西北少;天山北坡属于阴坡,光照弱;坡度越陡高山流石滩的分布海拔越低。
第2题,植被分布与气温、土壤有关,流石滩多在高山林线与雪线之间,海拔高,气温低,所以植被稀疏;高山上的大风,不利于植株生长,因而植株矮小。
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能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读图回答3、4题。
3.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地形地势4.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 )A.五指山B.栖霞山C.红叶谷D.香山【解析】3选D,4选C。
第3题,10月份九寨沟因地形地势海拔高,温度低,可在九寨沟观赏到红叶;栖霞山地势海拔较低,热量较高,在10月份不能观赏到红叶。
第4题,越往北,温度越低;图示阴影区是10月份的最佳观赏区,那么9月份的最佳观赏区应在阴影以北。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9份) 人教课标版24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建议用时:20分钟)(2017·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正太铁路(太原—石家庄)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条铁路,穿越多条河流,与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交会于石家庄。
正太铁路修建时的窄轨(1米宽)与采用国际标准轨(1.435米宽)的卢汉铁路不一致。
下图为1907年中国北方部分铁路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正太铁路修建时,采用窄轨的原因有( )①所经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②穿越多条河流③当时施工技术较低④(清政府)投入资金有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早期正太铁路与卢汉铁路轨道宽度不一致对石家庄发展的影响最可能是( ) A.加速发展 B.阻碍发展C.没有影响D.无法推测【解析】1选D,2选A。
第1题,正太铁路所经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题干中有“穿越多条河流”的信息;1907年以前,我国铁路建设施工技术较低;(清政府)投入资金有限。
第2题,石家庄位于正太铁路、卢汉铁路交会处,正太铁路的窄轨与卢汉铁路的国际标准轨不一致,进出山西的所有物资必须在石家庄重新装卸和转运,加速其城市发展。
下图为蒙(自)河(口)铁路及铁路线上的马英河大桥。
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蒙河铁路建设的障碍条件主要是( )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C.水文条件D.资金条件4.蒙河铁路有些路段采用图中的高架桥的方式,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态B.节约耕地C.减小起伏D.降低造价【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云南省地形主要为高原,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范围广,高原上多山,地表崎岖。
结合所学知识,可确定影响该铁路修建的最主要障碍为地形条件。
第4题,当地地形起伏大,为保证铁路线起伏程度,在山区地区,常用开隧道、架桥等形式降低线路坡度。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5、6题。
5.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 )①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②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负相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③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④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如图所示,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市场B.行人、营业面积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D.人口密度、交通【解析】5选D,6选A。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_五_2.1_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五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建议用时:20分钟)1.(2017·日照模拟)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
读图,“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A.①强B.②弱C.③弱D.④强【解析】选D。
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
因为阴天,大气逆辐射强,所以霜下得也晚了。
④是大气逆辐射。
①是太阳辐射,②是云层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
(2017·六安模拟)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
读图,回答2、3题。
2.此地大致( )A.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右B.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C.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D.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3.据图判断( )A.16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解析】2选A,3选B。
第2题,图中显示气温最高时为北京时间(120°E)16时左右,而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在14时左右,则该地位于90°E附近;依据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时刻,可判断昼长约为14小时。
第3题,从图中地面散失热量曲线可知,一天中都在散失热量;图中显示地面散失热量曲线与气温日变化曲线变化趋势一致。
(2017·江门模拟)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
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
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
读下图旗云,完成4、5题。
4.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阳坡冰雪带B.阳坡岩石裸露带C.阴坡冰雪带D.阴坡岩石裸露带5.产生旗云的时间段落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 )A.8~11时B.11~15时C.15~18时D.20~24时【解析】4选B,5选B。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 十七 7.1 Word版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建议用时:20分钟)(2017·武汉模拟)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
读图回答1~3题。
1.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 )A.位于城市中心B.土地租金高C.交通通达度高D.周边居民数量多2.目前,该城市交通布局中最不合理的是( )A.环行放射式道路网B.河流C.铁路D.高速公路3.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 )A.甲:休闲旅游中心B.乙:化学工业中心C.丙:对外交流中心D.丁:仓储物流中心【解析】1选C,2选D,3选A。
第1题,图示两大M区均位于道路交会处,交通通达度高。
第2题,高速公路不应建设在居住区内,干扰城市内部交通,且噪音大。
第3题,甲位于城市外围上风、上水地带,临河流与湖泊,适合建设休闲旅游中心。
(2017·衡水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剖面图(单位:千人/平方千米),读图回答4、5题。
4.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的中心城区、城区和近郊区空间分布的是( )A.①B.②C.③D.④5.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的区域是( )A.城区B.中心城区和城区C.近郊区D.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解析】4选B,5选C。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城区东侧的近郊区延伸的比西侧远,北侧的近郊区延伸的比南侧远,故中心城区相对位于西南部,②图符合。
第5题,对比几幅图可以看出近郊区人口密度持续增加,说明人口持续增长。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区域城市等级体系的级数(人口规模等级)是( )A.2级B.3级C.4级D.5级7.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城市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数量多B.城市分布均匀C.城市等级明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解析】6选D,7选B。
【高中地理】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48份) 人教课标版26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八全球气候变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
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B.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解析】1选C,2选C。
第1题,读材料分析,“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之后便进入温暖的全新世,从图甲中可以看到,末次冰期大约距今2万年,所以图乙对应末次冰期,图乙中的③对应最后一次寒冷事件。
第2题,近2万年来,图甲中气温是上升趋势,图乙中显示近2万年来海平面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一致,A正确;从图乙看,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B 正确;图甲中可以看到,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D正确;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是上升趋势,但是期间也有一定的波动,C错误。
【加固训练】据统计,2008~2009年冬季,我国平均气温为-2.6℃,较常年偏高1.7℃,为1951~1952年冬季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
由此可见,2008~2009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暖冬。
世界经济论坛在日内瓦发布的报告将气候变化列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回答(1)~(3)题。
(1)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正确的是( )A.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产量的提高B.降水量减少,气温偏高,土壤中水分蒸发严重C.暖冬使地温升高,使农作物抗寒能力增强D.暖冬使虫卵更容易越冬生存,有利于农作物品种的更新(2)下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气候变化长短不一D.冷暖干湿交替(3)遏制气候变暖,必须( )A.缩减经济发展规模B.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和发达国家相同的责任C.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D.将温室气体全部回收利用【解析】(1)选B,(2)选D,(3)选C。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_四十七_选修6.3_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四十七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建议用时:45分钟)非选择题1.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如图所示。
说出两种产生“地裂缝”的人为原因,并分析“地裂缝”可能带来的危害。
【解析】“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受力不均所致,人为原因主要是开采矿物、地下水,修建工程所致。
会破坏地表建筑、农田、道路等,进而危及到生命安全。
答案: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采矿、工程建设等。
危害:毁坏建筑、道路;破坏农田;危及生命安全等。
2.(2017·甘肃联考)下图为我国某煤炭资源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煤炭资源开采中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析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煤炭资源开采中会破坏地表植被,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矿渣随意堆放,废水任意排放,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地下煤炭的开采会造成地面塌陷。
第(2)题,矿区土地复垦,要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利用,在塌陷区可采用工程措施,在裸露区注意采取生物措施,同时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答案:(1)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地面塌陷;生物多样性减少(答出两条即可)。
(2)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利用;对塌陷区实施回填、加固等工程措施;对裸露区实施植树造林种草,恢复植被;另外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农、牧、渔、家禽饲养业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待复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
我国华北地区地热资源比较丰富,以中低温为主,局部高温。
但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利用率低、地热尾水直接排放、局部过量开采地下热水等现象。
分析华北地区地热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可能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_四十一_选修3.1_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四十一现代旅游及其作用(建议用时:45分钟)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像追逐狂风暴雨的海燕一样追逐台风的“追风族”,他们总是提前赶赴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登陆地,越是浪大风狂,危险系数越大,他们越是勇往直前。
(1)试从资源角度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台风探险旅游项目的优势条件。
(2)说明开发台风旅游时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1)题,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区域,应对台风的经验丰富;虽然台风危害大,但景观难得一见,非凡性强,故观赏价值高。
第(2)题,抓住“提前赶赴”“危险系数大”等关键词思考。
答案:(1)台风登陆次数多,影响的时间长;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风暴潮景观新奇壮观,观赏价值高;当地有丰富的抵御台风经验。
(2)加强安全防范,避免意外伤害;加强监测和预报的准确性。
2.金色的海滩、壮观的高山、参天的大树、奇异的动物和神秘的历史古迹……这就是被誉为“印度洋珍珠”的斯里兰卡。
该国近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多。
下图为斯里兰卡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斯里兰卡吸引各国游客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国政府积极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1)题,可结合斯里兰卡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特色、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
第(2)题,可以从增加外汇收入、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等角度分析。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湿润;旅游资源丰富,海岛旅游特色突出;海陆交通便利;政府有力的宣传和扶持;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2)有利于该国发展对外贸易和增加外汇收入;加强该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该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3.(2017·山西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景点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放松休闲、愉悦身心,不以游览景区景点为目的,而是以享受旅途本身为目的,以随性而游、兴尽而返的方式进行的一种自助旅游。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_十_3.2_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建议用时:20分钟)(2017·海南联考)读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图中的实线箭头)示意图,完成1、2题。
1.泰坦尼克号邮轮航行途中大部分航段所遇洋流的主要成因是( )A.受极地东风影响而成B.受东北信风影响而成C.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成D.受东南信风影响而成2.上图中a、b、c、d四条虚线箭头能表示将撞毁邮轮的冰山搬运至此的洋流的流向是( )A.aB.bC.cD.d【解析】1选C,2选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地处中纬度地区,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
第2题,a虚线箭头的方向与拉布拉多寒流的流向基本一致,可将北极地区的冰山搬运至此。
【方法技巧】巧记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2017·德州模拟)下图是副热带某海区海水温度立体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洋流可能是流经( )A.美国东岸的寒流B.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C.南美洲西岸的寒流D.北美洲西岸的寒流4.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则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减缓北上海轮航速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C.降低沿岸地区气温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解析】3选C,4选C。
第3题,图中洋流使等温线向北凸出,其洋流是北半球向北流的暖流或是南半球向北流的寒流;题目选项中,南美洲西岸的寒流导致大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符合图示。
第4题,该洋流位于南半球,是向北流的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2017·南京模拟)下图是世界部分重要海上航线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航程中,基本是顺水的是( )A.横滨到温哥华B.悉尼到香港C.新加坡到亚丁港D.旧金山到利马6.下列港口中,洋流能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的是( )A.珀斯B.利马C.横滨D.旧金山【解析】5选A,6选C。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课时提升作业_一_1.1_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一地球与地图(建议用时:20分钟)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3题。
1.M和N实地距离约是( )A.4 444千米B.3 333千米C.2 222千米D.1 823千米2.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3.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60°N,80°E)B.(60°S,100°E)C.(30°S,100°E)D.(60°S,80°W)【解析】1选C,2选B,3选B。
第1题,计算同一纬线上任意两点间纬线长的公式是L=111×n×cosα(n是两地的经度差,α是该纬线的度数),那么M、N两点间的实地距离L=111×(80°-40°)千米×cos60°≈2 222千米。
第2题,地球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此两点的大圆(由这两点和地心三点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的圆)组成的劣弧长,在M、N之间大圆劣弧向北凸出,从M点到N点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先东北再东南。
第3题,据图可知M点的坐标为(60°N,80°W),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坐标,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数和为180°,东西经相反。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A.①>②B.②>③C.①=③D.无法比较5.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海平面一样高,③区域距地心比①稍长B.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东北方向C.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D.②区域到③区域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解析】4选B,5选D。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9份) 人教课标版29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建议用时:20分钟)(2017·泉州模拟)终碛堤是冰川携带物堆积在冰川末端形成堤状堆积体。
当冰川融水流过终碛堤后,冰水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扇形堆积体,称为冰水扇。
下图示意终碛堤及冰水扇,据此回答1、2题。
1.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 )A.大小均匀B.层状结构C.棱角明显D.磨圆度好2.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解析】1选C,2选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终碛沉积物大小不均,棱角明显,磨圆度较差,没有层状结构。
第2题,冰水扇的形成是冰川和流水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堆积,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知识拓展】终碛堤(1)形成:冰川将冰碛物携带到它的末端连续堆积,逐渐加厚增高形成的弧状堆积堤坝,多呈半环状。
(2)特点:大陆冰川的终碛堤比较低,高约30~50米,但可长达几百千米,弧形曲率小。
山岳冰川的终碛堤比较高,可达数百米,但长度较小。
(2017·皖南联考)位于哥斯达黎加中部的图里亚尔瓦火山于当地时间2016年5月20日再次喷发,大量火山灰、气体和热岩浆从图里亚尔瓦火山口爆炸式喷发,火山灰喷发柱高达3 000米,喷发过程持续了约8分钟。
读图回答3、4题。
3.图里亚尔瓦山顶岩石中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沉积B.地壳C.上地幔顶部D.下地幔4.图里亚尔瓦火山的热岩浆在岩石圈物质循环中,最先转化为下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解析】3选C,4选B。
第3题,火山顶的岩石为岩浆岩,其含有的矿物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第4题,据地壳中物质循环图分析判断,图中甲为岩浆(只有一个箭头出来),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热岩浆首先转化为岩浆岩。
(2017·河南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海岸变迁状况。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9份) 人教课标版12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建议用时:20分钟)(2017·山西五校联考)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鄂尔多斯高原D.柴达木盆地2.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C.阻碍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D.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解析】1选A,2选B。
第1题,2000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重心在经度107.5°,纬度33.5°附近,地理位置离四川盆地最近。
第2题,图中可以看出天然气生产重心总体上往西往北移,消费重心往东南移,总体上供需重心相距渐远,空间距离变大。
能源生产在西部,能源消费在东部的局面,对解决东部地区的雾霾没有多大的益处;对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问题影响不大;能源运输距离的增加,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使能源密集型产业向西部迁移,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需要向以科技为导向的工业进行转变和升级;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并不会阻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固训练】(2017·安庆模拟)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B.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选C,(2)选A。
第(1)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消费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49份) 人教课标版21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议用时:20分钟)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解析】1选A,2选D。
第1题,从图中的框图联系分析,由于人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以判断①—C,②—A,③—D,④—B。
第2题,A、B、C三项的表述都是片面的,人类应当尊重自然才能发展自己。
(2017·岳阳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4.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1985~1990年B.1990~1995年C.1995~2000年D.2000~2005年【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从1985年到1995年,环境污染指数在下降,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在降低,但数值仍较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经济发展指数上升;资源能源消耗的指数依然比较高,且经济发展指数较低,因此人地关系并没有协调发展。
第4题,从图中看,1985年到1990年之间,环境污染指数在下降,但是能源资源的消耗指数比较高;1990年到1995年环境污染指数比较低,能源资源消耗指数较高,经济发展指数较低;1995年到2000年,环境污染指数较低,资源能源消耗指数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是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2000年到2005年,环境污染指数不断提高。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第十七章世界地理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7.1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B.乙地所在国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2.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温度比对岸海域更高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解析】1选C,2选A。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加勒比海”“里约热内卢”以及纬度分布,可判断该大洲为南美洲,乙国为巴西。
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巴西的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巴西的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其农业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
第2题,甲地位于南美洲东岸,有巴西暖流经过,与甲地所在大洋同纬度对岸的非洲西海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暖流经过海区温度高。
下图为沿某大陆80°经线7月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④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部濒临太平洋B.气候干旱,以种植玉米为主C.旱涝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大D.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地至①地气温逐渐降低B.导致④地至②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C.③地是谷地,气温偏低D.③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解析】3选C,4选D。
第3题,根据图中气温随纬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该经线是80°E经线,③地为青藏高原,气温低;④地所在国家为印度,东南部濒临印度洋,以种植水稻为主,该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大。
第4题,读图可知,④地至①地气温并不是逐渐降低的;导致④地至②地气温变化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③地为青藏高原,气温偏低,热量不足,所以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六世界地理概况(建议用时:20分钟)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所在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暴雪B.烈风C.酷寒D.矿产3.一艘海轮航行到丙地时,晚霞照映船舷。
此时北京可能( )A.红日东照B.烈日当头C.太阳西挂D.满天星斗【解析】1选B,2选C, 3选A。
第1题,注意图中两个极点的位置,通过大陆轮廓可判断甲位于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为大西洋。
第2题,乙大陆为南极洲大陆,因纬度高而气温低,故酷寒是其典型的由纬度位置带来的特征。
第3题,依据图中信息,可判断丙地经度为105°W,且在赤道上,此时为18时左右,则北京时间为9时左右,正是红日东照。
不同大陆上纬度相近的三个气象站测得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4~6题。
4.①地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主要受制于( )A.信风B.西风C.台风D.季风5.②地最可能位于( )A.亚洲东部B.北美西部C.非洲南部D.澳大利亚6.③地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两地,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B.雨天少C.气温高D.海拔高【解析】4选D,5选B,6选B。
第4题,①地最低温略高于0℃,降水变率较大,7月气温高,所以判定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第5题,②地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7月气温高,所以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
第6题,③地降水很少,最低温高于15℃,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所以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两地。
7.(2017·兖州模拟)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乙是其区域简图。
(1)读图甲,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图乙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3)图乙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判断回归线附近的降水分布特征,大致从东向西递减,主要从风向、地形和洋流等因素分析。
第(2)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M位于南非高原。
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这里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夏季(1月)受东南信风影响,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富,为湿季;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干季,为热带草原气候。
第(3)题,读图乙,大陆西侧海域有寒流经过,寒流形成主要是受离岸风影响,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的上升流水温比周围海区水温低,底层海水上泛过程中将底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从图中可以看到,乙图的南部有寒暖流交汇,使海水发生扰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答案:(1)大致从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
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向西则信风越来越干燥;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2)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1月)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丰富,为湿季;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为干季。
(3)北部:离岸风,上升补偿流。
南部:寒暖流交汇。
【知识拓展】世界降水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建议用时:25分钟)(2016·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2.该山地(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解析】1选C,2选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7月份一天内等温线条数多,温差相差大,所以气温日较差大。
第2题,该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上。
该山地冬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基本没有台风发生;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若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1月份的温度不可能低于8℃。
【知识拓展】气温日较差的差异(1)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大。
(2)同纬度的平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高原、山地地区气温日较差小。
(3)同一地区,阴雨天气时,气温日较差小,天气晴朗时,气温日较差大。
图1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2地形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图1沿45°纬线地形剖面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图1所示地区( )A.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B.西部适宜种植水稻C.东部适宜发展林业D.西部适宜种植小麦【解析】3选C,4选A。
第3题,由经纬度及海陆分布分析,该地西北一侧受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影响。
从年降水量分布来看,沿45°S西部年降水量大,年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量的空间变化大,说明地形坡度较大;东部年等降水量线稀疏,位于背风坡,坡度较缓。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岛是新西兰南岛。
东部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上,应是草原景观,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地势较平坦,适合发展畜牧业,因水分有限,不宜发展林业;西部降水多,阴雨天气较多,光热不足,加之坡度较陡,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加固训练】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大陆是(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2)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解析】(1)选C,(2)选D。
第(1)题,图示大陆西海岸分布在南纬10°到南纬60°,所以不可能是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只有南美大陆在该纬度范围内有大陆分布,降水量变化趋势符合图示趋势,澳大利亚大陆只在南纬10°到南纬40°之间。
第(2)题,图中纬度10°~20°地区为东南信风带,西海岸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处于背风地带,而且沿岸有强盛的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降水少。
读某大陆沿某条纬线所作的气温和降水曲线图,回答5、6题。
5.该纬线的纬度可能是( )A.6°NB.16°SC.33°SD.36°N6.下列有关该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岸月均温低于东岸,主要是洋流影响B.西部自沿海向内陆气温递减较快是由于海洋性明显增强C.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由于东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11月~次年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由于西岸位于信风背风坡【解析】5选C,6选A。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1月均温高于7月均温,位于南半球;该地7月均温在0~15℃,为亚热带。
第6题,大陆西岸月均温明显低于东岸是因为西岸有寒流经过,东岸有暖流经过;西部自沿海向内陆气温递减较快是受山地的影响;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为此时为冬季,西岸受西风控制,加上地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东岸受冬季风控制,降水少;11月到次年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由于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7.下图为黄河沿岸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的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2)图中A、C之间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的原因。
(3)试分析该山脉东侧阴影部分地形区农业比较发达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从海洋带来,越靠近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越大,降水越多,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远,所以降水越来越少,读图可知,图示区域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第(2)题,A、C之间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说明降水多于同纬度山脉两侧,结合地形可知,山地的迎风坡受到地形阻挡,气流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所以向北凸出。
第(3)题,该山脉东侧阴影部分地形区农业比较发达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分析,包括地形、水源、土壤、气候等。
从地形来看,贺兰山东部为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品质提升;从水源来看,靠近黄河,水源充足等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1)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自东南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弱。
(2)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说明该地降水比两侧多,是因为该地为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原因:黄河水灌溉,水源充足;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