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语文_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浙教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浙教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浙教版一、词语运用1. 同音字、同音词、多音字的辨析及用法例如:青椒、轻微、倩影2. 成语、俗语的意义及用法例如:一马当先、金玉满堂、百花齐放3. 词语的搭配、使用和变换例如:风雨交加、相濡以沫、华丽转身二、古诗文阅读1. 古诗文中的名句、典故及含义例如:庐山真面目、唐诗宋词、先秦诸子2. 修辞手法的运用例如:借喻、比兴、排比3. 古文阅读例如:《列子》、《史记》三、现代文阅读1. 新闻报道、广告词、求职信等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例如:报纸、广告、简历2. 文学作品的阅读例如:《小王子》、《金锁记》、《围城》3. 阅读与写作技巧例如:主题把握、语言表达、情感抒发四、写作技巧1. 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例如:叙述、议论、说明、日记2. 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例如:排比、对比、比喻、转折3. 写作技巧提升例如:用词得当、结构严谨、行文流畅五、语法知识1. 词类、句子成分及句子成分的划分与辨析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2. 语法规则的运用例如:主谓宾、定语从句、状语从句3. 语法知识运用技巧例如:句子成分搭配、语法错误修改六、修辞手法1.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认识及运用2. 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例如:修辞手法的运用在不同文体的表现形式七、阅读技能1. 文本的主题把握与阅读理解2. 阅读文本的解析与推理例如:通过文中细节进行信息推断八、作文技能1. 写作主题的把握及立意2. 表达技巧的运用例如:用词得当、句式丰富、修辞生动九、写作规范1. 写作要求与规范例如:文体要求、结构要求2. 书写规范例如:字迹工整、规范书写以上就是中考语文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必备语文常考知识点复习梳理

中考必备语文常考知识点复习梳理

中考必备语文常考知识点复习梳理中考常见的语文知识点基本文体知识汇总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如何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怎么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语文对于中考的影响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我们需要对语文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因此,本文将对中考语文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阅读理解篇1.阅读理解题型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题型可以分为主旨理解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图表阅读题等。

2.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解决阅读难题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预测、快速浏览、总结、重点标注、思考回答等。

3.阅读技能阅读技能是通过阅读学习和理解文章的能力,包括字词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篇章理解等。

二、写作篇1.写作方式写作方式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每种写作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写作目的和方式。

2.写作要素写作要素主要包括题目、主题、结构、语言、逻辑、修辞等。

3.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包括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心理准备、构想、草稿、修改、细节处理等。

三、古诗文篇1.文言文基本知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其语法、词汇以及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大不相同,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才能够学好中考语文。

2.诗词基本知识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诗词曲、诗词基本造诣和背诵能力,以满足中考的考试需要。

3.名句积累名句是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中考中也经常会出现。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经典的名句,以便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四、语法篇1.词类与句型词类是汉语语法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

句型则是由不同词类组成的句子形式,如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状语从句等等。

2.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指在某个句子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的词或短语,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等。

3.语法常识语法常识是指语法规则的基本常识,如虚实语、主宾语一致、主谓一致等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常识,以确保自己的语法正确无误。

五、常识考察篇1.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常出现的考点,如古代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

中考语文诗人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诗人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诗人知识点总结一、诗人简介1. 宋词:苏轼,辛弃疾2. 唐诗:李白,杜甫3. 现代诗:海子,北岛二、诗歌体裁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音韵和意象的结合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

2. 诗歌的种类:古典诗歌包括诗、词、曲、赋等,现代诗歌包括自由诗、散文诗、新诗等。

三、诗歌的特点1. 音韵美:诗歌通过韵律、节奏、音韵等手法来营造出优美的音韵效果。

2. 意象丰富:诗歌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感受。

3. 语言的压缩:诗歌在表达思想和感情时,常用简练、精炼的语言,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四、诗歌的表达手法1. 比喻:是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形象性。

2. 拟人:是指将客观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具有人的行为和情感。

3.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以渲染气氛、夸张感情或揭示事物的本质。

五、常见的经典诗歌解析1. 《将进酒》作者:李白内容:诗人借酒助兴,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2. 《赠汪伦》作者:李白内容:诗人用赠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追求真诚的态度。

3. 《夜泊牛渚怀古》作者:李白内容: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古人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六、诗人的艺术风格1. 苏轼: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风格清丽、婉约,偏向于抒情性。

2. 辛弃疾:诗风雄浑豪放,旷达奔放,豪情万丈,豪迈悲壮,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3. 李白:以豪放、奔放、诗意浓郁、博大隽永而著称。

4. 杜甫:诗作平实叙事,情感真挚写实,往往含蓄低沉,以抒发人生的苦难为主。

5. 海子:以自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擅长运用现代诗歌的手法,诗意浓郁且富有代表性。

6. 北岛:作品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索和对时代的敏锐感知,风格独具特色。

七、诗歌的欣赏方法1. 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活境遇,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诗歌的韵律、节奏、语言、意象等都是欣赏的重点,要注意体味其中的美感。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总结_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总结_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总结_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述、描绘、抒情、议论、表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用的表现手法:寓意、对照、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表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后、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至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小表明方式:朴实表明与生动表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格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七)记述的顺序:承叙利亚、插叙、倒叙(李骞)(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存有序幕,后存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归纳了解与具体内容描绘;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负面描绘与侧面衬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化解“须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化解“怎样去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讲义:明确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用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提及论证(例如提及故事则属举例论证,例如提及名言则属道理论证)、对照论证、比喻论证、投影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用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促进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言之有物方面的促进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精确、严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于感染力、节奏感弱、直截了当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起写作兴趣、用笔细致、存有说服力。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一、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古代文学流派•唐诗:唐朝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五言绝句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等。

•宋词:宋朝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其婉约、豪放的表达方式而著名,代表作品有《浣溪沙》等。

•元曲:元朝盛行的一种戏剧体裁,以唱词、板儿曲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西游记》、《东篱乐府》等。

2.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描写了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爱情悲剧。

•《水浒传》:宋代作家施耐庵和罗贯中合作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和抗金义军的故事。

•《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代表作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现代文学流派•散文: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小说:以主要描写人物性格和情节的虚构故事为特点,分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类。

•诗歌: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常采用押韵和节奏变化的手法。

2. 现代文学作品•《围城》:当代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上海社会的物欲横流和人际关系的虚伪。

•《活着》: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许三观卖血记》:当代作家余华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露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三、语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各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有唐诗、宋词、元曲等,现代文学流派有散文、小说、诗歌等。

•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现代文学作品有《围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2. 语言文字•词语辨析:包括同音字、同义词、反义词等的辨析和使用。

•词语搭配:正确使用常用词语的搭配,避免搭配错误或歧义的表达。

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_语文知识点总览在日常的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知识点总结语文,希望大家喜欢!语文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复习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出现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考语文古诗词知识一、哲理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二、生活情趣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三、读书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8、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四、奉献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8篇)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8篇)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8篇)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而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中考语文知识要点复习归纳篇1【知识考点归纳】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品味文中优美语言,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领会运用象征手法,用“春水”、“小树”等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的写法。

4、理解作者对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人生感悟及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5、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典型考题分析】例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探究思路:这道题考查的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析句子的含义。

解答这一类题时,一般应首先明白所给句子的字面意义来,然后紧紧围绕该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句子,结合课文主题,对所给句子含义作具体的推敲分析。

这个句子的原义应是“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根据这样的解题思路,我们就不难得出这个句子的具体含义是: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专升本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1.作家作品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人称“曲状元”。

《天净沙》,曲牌名。

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套数由同一曲调中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

这首《天净沙》是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

2.鼎足对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

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

这首小令语言凝练自然,明白如话,而又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特别是开头三句的“鼎足对”,由三组名词九种景物构成,既没用动词,也没有关联词连接,而意境自现。

初三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三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三中考语文重要必背知识点归纳初中语文中考必备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肖像)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例证法)、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喻证法) 【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议论文、记叙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苏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词语运用与修辞手法1、词语辨析:一些近义词的辨析,如“遥远”和“偏僻”、“奋发”和“锐意”等。

2、词语的拼音和词义。

包括一些生僻字和近义词的拼音及词义。

3、词语的搭配。

例如“心平气和”、“言行一致”等。

4、比喻和象征的理解。

如“夜幕降临”中的比喻手法。

5、排比和对仗的辨析与使用。

如“出口成章”、“耐人寻味”等。

6、运用修辞手法。

如夸张、对比、拟人等。

二、修辞手法1、比喻:以直接的或明显的对比的手法达到修辞目的。

2、夸张:通过夸大的表述对事物进行夸张的处理。

3、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

4、对比:通过对比来表现事物的优缺点。

5、排比:通过连续几个句子采取同一句式的手法来加强修辞效果。

三、古文阅读1、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古文的理解方法。

3、对古文中的句式和成语的理解。

四、文学常识1、文学常识的理解。

如文学名著、文学作品和文学家的介绍。

2、文学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关系。

3、文学作品的流派与特点。

五、作文技能1、写作技巧。

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几种文体的写作技巧。

2、写作表达方式。

如排比、对比、排比、描写等写作表达方式的应用。

3、话题选择。

合适的话题选择对作文的成功至关重要。

4、材料运用能力。

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和资料进行写作。

六、阅读理解1、文章结构的理解。

包括开头、发展、结尾。

2、文章的主旨和要义的理解。

3、词语的理解。

如生词、词义辨析、成语的理解等。

4、逻辑推理的理解。

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七、语言文字知识1、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包括文字的用法、搭配、词语的辨析和运用。

2、语言文字表达的思维逻辑。

即表达思维过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3、语法知识的运用。

包括句子成分的辨析、并列复合句的变化和使用。

4、标点符号的使用。

如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等的使用规范。

以上就是苏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一、中国文学之最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宋代的李清照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二、敬称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7.贤:称平辈或晚辈。

中考必考知识点全总结

中考必考知识点全总结

中考必考知识点全总结一、语文1.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内容。

古代文学要了解古代诗词、古代小说、古代散文等,现代文学要了解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现代戏剧等,外国文学要了解外国名著、外国文学大师等知识。

2. 修辞格修辞格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

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修辞格的用法和理解。

3. 字词语字词语是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汉字、词语、成语、近义词、反义词等。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包括正确书写、正确使用等。

4. 古诗词古诗词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古诗词的背诵、赏析、理解等能力。

5. 文言文文言文是语文学科的难点之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阅读、分析等方法,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语、句式等知识。

6. 作文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写作结构、写作风格等知识。

二、数学1. 数的基本概念数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数的定义、性质、运算等内容。

2. 几何基本概念几何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基本图形的性质、特点、计算方法等。

3. 代数基本概念代数基本概念包括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多项式等,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代数概念的定义、运算法则、应用等。

4. 函数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变化规律等知识。

5. 数据分析与统计数据分析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统计等方法。

6. 运算运算是数学学科的基本技能,包括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数的运算方法。

三、英语1. 语法语法是英语学科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词类、句型、时态、语态、语态等知识。

2. 单词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常用单词的拼写、词义、用法等知识。

3. 语音语音是英语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英语语音的发音规则、口型、音标等知识。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必备一、基础知识。

(一)字词。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根据不同的词语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形,如“眼花缭乱”的“缭”容易写成“潦”,要注意字形的准确书写,多通过练习和记忆易错字表来加强。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的正确使用,要注意成语的本义、引申义以及适用对象等。

例如“莘莘学子”中的“莘莘”不能误写,且该词用来形容众多的学生。

(二)语法知识。

1. 词性。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的区分。

例如“美丽”是形容词,“在”是介词。

2. 句子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如“小明(主语)高兴地(状语)吃(谓语)苹果(宾语)”。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搭配不当,如“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应将“改进”改为“提高”。

- 语序不当,例如“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应改为“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 成分残缺,像“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应删去“通过”或者“使”。

- 语义重复,如“大约”和“左右”不能同时使用。

(三)标点符号。

1. 句号、问号、叹号。

- 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叹号用于感叹句、祈使句表示强烈感情的末尾。

2. 逗号、顿号、分号。

-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如“红的、白的、蓝的花朵”;分号用于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比分号停顿时间长,如“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3. 冒号、引号。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引号表示引用、特定称谓、着重指出、讽刺或否定等。

人教版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语文一、词语积累1. 语文常考的词语:包括具体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如手术、不如、活泼等,这些词语多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为主,应通过多读多练,积累词汇。

2. 成语、俗语:这些是由汉字组成的固定词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必须通过多读多练的方式进行积累。

3. 古诗文、文言文词语: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需要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特殊词语,如窈窕淑女、羞日遮云等。

4. 新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词语不断涌现,如网络用语、新科技词语等,需要及时积累。

二、词语辨析1. 同音词、近义词辨析:有的词语在发音上相同,但意思不同,如琴棋书画,有的词语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如寂寞、孤独。

2. 灵动词语辨析:这些词语通常是比喻性质的词语,如风和日丽、穿针引线等。

三、语文基础知识点1. 词语的基本解释: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由几个音节组成的,它的基本解释包括词义、词类、词性、构词法等。

2. 词语的辨析: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以及形近词、谐音词等的辨析,这需要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分析,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3.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词语: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需要了解文学作品中特有的词语,了解其特殊含义,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四、语文写作常识1. 语文写作基本常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了解写作的基本结构、要点,能够进行文字的表达。

2. 语文写作的优美表达: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文学语言等,让文章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

3. 语文写作的思考能力: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够在写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问题,使文章更加深刻、更加生动。

数学一、整数运算1. 整数的加法与减法:多个整数相加或相减,要先把同号数合并,然后进行计算。

2. 整数的乘法与除法:正负数相乘得负数,负数除负数得正数等规律。

3. 整数加、减、乘和除的综合运算:综合运用整数的加减乘除进行计算。

二、小数分数1. 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化:涉及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化,如0.5与1/2相等。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语基:⑴语音题:包括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抄写拼音等,常考教材中出现的生字。

解答方法如下:①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②以熟求生,进行推断;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⑵汉字题:包括辨别、修改错别字;解释字义、、抄写汉字等题型。

解题方法如下:①熟练掌握汉字书写规则,规范认真书写;②注意识记形似字、同音字;③字义理解一定要结合语境;④熟记两种常用检字法。

⑶运用题:包括标点符号、词语、修辞、句式等运用,解题方法如下:①熟记各种标点符号的书写,使用规则,具体结合语境揣摩句间怎么停顿、什么语气。

②正确运用理解词语应注重平时积累,多加辨析,结合语境运用。

一般步骤是:先通读全句,体会语境需要,再作比较分析。

③句子:a、病句修改要先凭语感发现问题,结合语法分析,找准病因,以正确方法修改、不变原意。

b、句式选择:要明确句式变换种类、作用,要按语言表达需要选择。

c、造句:造句题中情景衔接类造句题要注意内容情景、形式情景的吻合,要紧扣语境句义解答;情景仿写类造句题常与修辞使用结合,解答时要注意从修辞、句式、内容、情感等方面去做到一致。

d、概括语意题的解答应注意:一要通读感知,把握主旨;二要筛选重点信息;三要概括叙述。

⑷积累题:包括文化知识、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文名句等积累,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①平时认真积累,做好归纳分类。

②正确理解、运用。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法:1、书写题:a、认真规范书写;b、不出现错别字;c、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d、学会审题。

2、选择题:a、直选法b排除法3、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该两处。

方法:a、删减;b、添加;c、替换;d、换位;e、重组;4、名著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a、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b、故事情节:人物事例c、教育意义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题从形式上看是变化无穷的,但就内容而言,无非是做到以下三点:1、简明;即表达简洁、明白。

中考语文知识点拼音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点拼音总结

中考语文知识点拼音总结1. 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点拼音是中国大陆普及汉字读音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拉丁字母和标点符号来标记汉字读音的,为了方便学生识字和辨别汉字读音,拼音成为学习汉语的重要工具。

汉语拼音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

声母是汉字发音的第一个声音,韵母是声母后面的元音或复辅音,声调是用来表示声音升降的符号。

2. 声母的拼音知识点汉语拼音的声母包括21个,它们分别是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声母在语音中的作用是引导汉字的发音,所以掌握声母的拼音和发音规律对于正确地拼读和发音汉字是非常重要的。

3. 韵母的拼音知识点汉语拼音的韵母包括35个,它们分别是a, o, e, i, u, ü,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 ia, ie, iao, iou, ian, in, iang, ing, iong, ua, uo, uai, uei, uan, uen, uang, ueng, üe, üan, ün。

韵母是汉语音节的核心部分,它和声母一起构成汉字的基本发音,因此掌握韵母的拼音和正确的读音是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内容。

4. 声调的拼音知识点汉语拼音的声调包括四个,它们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声调是用来表示声音升降的符号,它在学习和记忆汉字读音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 拼音教学方法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拼音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歌曲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积累,勤加练习,掌握字音之间的规律,并且要时刻注意音、形、义的相互关联。

总之,掌握汉语拼音不仅是学习汉语的基础,也是中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

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语文中考会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中考会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中考会考知识点初中语文中考会考知识点出师表一、重点字词崩殂(cú)恢弘(hóng)陟(zhì)罚臧否(pǐ)裨(bì)补阙(quē)驽(nú)钝猥(wěi)自枉屈以彰(zhāng)其咎(jiù)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引喻失义义:适宜,恰当。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

(3)性行淑均淑:善。

(4)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

(5)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6)咨诹善道诹:询问。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开放、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

(4)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由衷感谢。

(5)先帝知臣谨慎古义: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作_犯科:指为非作歹,违犯法律。

计日而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作者开始分析形势,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用原文四个短语来回答):北定中原、攘除_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1、《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历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

初中语文中重点知识点《外国诗两首》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虔qián信镶嵌xiāngqiàn深邃suì晨曦xī瞰kàn望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最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最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最新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描述不同地点的变化。

二、记叙文的基本结构1.开头:引出故事背景,引起读者兴趣。

2.中间:展开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物品、事件、感情、时间、地点等线索展开叙述。

3.结尾:总结故事情节,表达主题思想或给读者以启示。

三、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确定故事的视角。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人物、环境和事件。

3.注意情节的安排,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紧凑性。

4.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5.结尾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思想。

第三部分:说明文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1.目的是阐述事物的性质、特点、构造、用途、操作方法等。

2.遵循客观、准确、简明、通俗易懂的原则。

3.文体多样,包括科普文章、操作说明、产品说明等。

二、说明文的写作技巧1.确定文章的主题和范围,明确阐述的对象。

2.采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如分类、比较、举例等。

3.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尽量避免使用模糊、含糊的词语。

4.注意段落的分隔和标题的设置,使文章结构清晰。

5.结尾要简明扼要地概括全文,突出主旨。

第四部分:议论文一、议论文的基本特点1.目的是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引导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

2.遵循客观、逻辑、说服力强的原则。

3.文体多样,包括社论、评论、辩论等。

二、议论文的写作技巧1.确定文章的主题和立场,明确自己的观点和论点。

2.运用充分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增强说服力。

3.注意论证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无中生有、无头无尾的论述。

4.适当运用修辞手法,突出论点和论据,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5.结尾要简明扼要地概括全文,突出主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以上是最新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中考备考有所帮助。

文章格式错误已经被修正,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以下是改写后的内容:一、记叙文的组织方式1.通过文章标题、反复出现的事物、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等线索,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表明情感的来龙去脉。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基础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总复习各知识点方法汇编一.连贯得体二.病句常见病句类型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

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

"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1 语序不当(1)名词修饰语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一连串"应修饰"事情")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quot;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

("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2)动词修饰语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3)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

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

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3 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1)缺主语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2)缺谓语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赘余(1)堆砌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

(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

("掌握"应删去。

)(2)重复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例如: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

(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

("历代"和"动乱"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4 结构混乱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

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1)举棋不定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

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

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

("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