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数学家生平经历

合集下载

陈景润

陈景润

小 故 事 六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 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 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 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 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 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 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 学习这些外语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但对陈景润 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 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 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 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 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 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 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 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 书中,称为“陈氏定理”,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 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为 “痴人”和“怪人”。
小故事七:
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 过来。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 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 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 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 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 小学。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 嫉妒,对他拳打脚踢。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 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学, 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 去做功课了。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 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 在初中, 他受到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 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 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 常把他叫到身边,讲述中国5000年文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 国的重任。老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示,长大以后,一定报 效祖国!

陈景润的名人故事(精选20篇)

陈景润的名人故事(精选20篇)

陈景润的名人故事陈景润的名人故事(精选20篇)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更要看到他们背后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景润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览。

陈景润的名人故事篇1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

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

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

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

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

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

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

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

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

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

在初中,他受到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

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叫到身边,讲述中国5000年文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

老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示,长大以后,一定报效祖国!另一位是不满30岁的数学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知识非常丰富。

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一本课本,只用两个星期就学完了。

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气,多给他讲,并进一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陈景润

陈景润
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趣味谈》 《组合数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84。 《哥德巴赫猜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 《初等数论》,科学出版社,第一、二、三部分别出版于 1978,1982,1989.
谢谢大家!
师生情:
陈景润对他的恩师的评价是很高的。1973年, 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称赞他的导师 华罗庚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希望他在数论 研究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认为他在应 Google Logo 纪念陈景润诞辰用数学方面花了 太多功夫有点可惜。华罗庚很少评价他的学生, 何况他有那么多的学生,评价不当容易引起误 会。他最多只是在个别谈话时偶尔讲几句。华 罗庚曾单独对王元说过:“我的学生的工作中, 最使我感动的是(1+2)。”当王元提起他学 生的一些其它纯粹数学结果时,他仍然重复一 遍:“最使我感动的是(1+2)”。
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 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1978年和1982年,陈景润两次受到国际数 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最高规格)的邀 请。陈景润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他毫不自满,他说:“在科学的道路 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高峰还 没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数学家的故事
陈景润是我国一位伟
大的数学家。他采用新 的方法,是世界上攻克 “哥德巴赫”猜想的第 一人,他摘取了这颗数 学皇冠上最亮的明珠, 为世人所瞩目,更是中 国的骄傲。
生平:(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
19日),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 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 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 和》(简称“1+2”),成为歌德巴赫猜 想研究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被 称之为陈氏定理。

数学家陈景润

数学家陈景润

数学家陈景润
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1933~2019),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闽候人。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

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

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

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

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怪人”。

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

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

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
------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

我最喜爱的数学家-陈景润

我最喜爱的数学家-陈景润
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 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 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 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 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他发起创建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也是中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 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 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 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 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
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自“陈氏定理”诞生至 今的3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
Thank
you!
生平简介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报 上发表。 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 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5] 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 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 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 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等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这项工作还使他与 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 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

陈景润简介

陈景润简介
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1978年和1982年,陈景润两次受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的最高规格的邀请。
此外,陈景润还在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尖端技术和人类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了科学论文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中国发行纪念陈景润的邮票。同年10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
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一位屈居于6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6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上世纪50年代,陈景润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上世纪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哥德巴赫猜想”这一200多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曾吸引了各国成千上万位数学家的注意,而真正能对这一难题提出挑战的人却很少。陈景润在高中时代,就听老师极富哲理地讲: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至关重要的启迪之言,成了他一生为之呕心沥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数学家陈景润的生平简介,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数学家陈景润的生平简介,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数学家陈景润的生平简介,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寄语:陈景润是中国人的骄傲,他身上体现出中国人的智慧和不屈精神,这种精神值得现在的年青人学习!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陈景润成了全国知名的人物。

今天分享的是数学家陈景润的生平简介,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欢迎阅读。

数学家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籍贯福建省福州市。

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

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而数学家陈景润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33年5月22日,数学家陈景润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1948年2月,数学家陈景润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福州英华高一上春季班,1950年夏高三上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时年20岁)1953-1954年,数学家陈景润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学校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5年2月,数学家陈景润经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推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6年,数学家陈景润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

1957年9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重视,数学家陈景润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1960-1962年,数学家陈景润转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

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

1975年1月,数学家陈景润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任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80年,数学家陈景润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

陈景润

陈景润

中文名: 陈景润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地: 福建福州出生日期: 1933年5月22日逝世日期: 1996年3月19日职业: 数学家毕业院校: 厦门大学数学系 主要成就: “1+2”是哥德巴赫猜研究的丰碑 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等成果遥遥领先 代表作品: 《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著作及成就著作《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哥德巴赫猜想》荣誉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

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生平履历1933年 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

陈景润在钻研学问(18张)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1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1984年 4月27日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诱发帕金森氏综合症。

1996年 3月19日因病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2岁。

家庭妻:由昆(1951-? )子:陈由伟 ( 1981年12月生)。

陈景润资料

陈景润资料

人物简介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人,陈景润的生活(22张)1953年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中国著名数学家,也是国际著名数学家。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学校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

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5年2月经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推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1956年,发表《他利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1] 1957年9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1960-1962年,转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1]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任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8年被定为一级研究员[2]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1]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编辑本段生平履历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

数学家-陈景润

数学家-陈景润

生平履历

年份 1984年 4月
事件
陈景润从家中骑车到魏公村的新华书店买书, 被一个小伙子急行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当 即昏迷,治疗中被诊断患上了帕金森氏综合 症。 事隔几个月,陈景润乘公共汽车到友谊 宾馆开会, 车到站时被拥挤的人群从车上挤 下,摔昏在地。 从此,生活一直需要人护理。 1996年 3月19日 因病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2岁。
人物评价
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限的总和。中国要是有一千 个陈景润就了不得。 ——邓小平 陈景润先生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巅上行走,危险,但是 一旦成功,必定影响世人。 ——安德烈·韦伊
数学家—陈景润
班级:计科一班 姓名:傅晓玲 学号:1531720
目录

1人物简介 2主要著作
3生平履历
4相关成就 5个人轶事 6人生目标
人物简介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 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 中国著名数学家,是国际著名数学家。 1953年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 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 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 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 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 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 了研究。
究所。
19 部委员(现在的院士)。
主要著作
《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趣味谈》
《组合数学》 《哥德巴赫猜想》
生平履历

年份 1933年 5月22日
事件 生于福建福州。
1953年
1957年 1965年 1974年 1979年 1979年 1980年

陈景润

陈景润

境界一:要有执着追求,明确目标与方向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境界二:追求理想的艰辛和无悔
《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三:经过周折、磨练后,豁然领悟,收获成 功
• 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在北京去世,年仅63岁。 • 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 力极限的总和。中国要是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 得。(邓小平评) • 陈景润先生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 雅山山巅上行走,危险,但是一旦成功,必定影 响世人。(法国数学大师安德烈· 韦伊评) • 陈景润对数学的酷爱,情有独钟,而且有惊人毅力 完成其数学研究这是他本人最有价值的个性和素 质。(长春日报评) • 陈景润很善良,而且很平易近人。(人民网评)
领悟· 鉴赏· 表达
• P31页第11段,背诵数学方面的书,需要付 出沉重的劳动,他痴迷其中 • P33第8段,研读砖块那么厚的华罗庚名著 • 第13段,敌机骚扰,去防空洞也不忘捎上 几页书
领悟· 鉴赏· 表达
• 练习2,陈景润科研过程中的三次飞跃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陈景润
• 陈景润,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 家。1948年就读福建英华高中, 高三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毕 业后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 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 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 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 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 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他被调到中 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 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 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 献。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 1933.05—1996.03 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 《数学学报》主编。

数学家陈景润生平简介

数学家陈景润生平简介

数学家陈景润生平简介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许多同学都或多或少听过他的事迹,本次人物简介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这位成功的数学家,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生平简介吧。

数学家陈景润生平简介【陈景润的简介】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

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

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

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

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去世,年仅63岁。

【数学成就】(1)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

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2)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3)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

他发起创建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中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

(4)? 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

(5)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表达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

陈景润在数学方面获得的成就众多,为数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上也享誉众多,是国人的骄傲。

陈景润数学家与数论专家

陈景润数学家与数论专家

陈景润数学家与数论专家陈景润(Chen Jingrun),1933年至1996年,是中国著名数学家、数论专家。

他以在数论领域的杰出贡献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陈景润的生平及他在数论领域的研究成果。

1. 早年经历陈景润于1933年出生在中国安徽合肥市一个普通家庭。

在学生时代,他表现出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出色的数学天赋。

他独自阅读数学书籍,并经常参加各类数学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 学术生涯陈景润在1952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力学系。

在大学期间,他师从数论专家陈省身教授,并开始专注于数论领域的研究。

他在毕业后选择留校,一直从事数学研究工作。

3. 学术成就陈景润在数论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对黎曼猜想的突破性贡献。

黎曼猜想是数论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直到陈景润的工作出现,这个问题已困扰了数学界近百年。

4. 对黎曼猜想的研究陈景润在推导黎曼猜想的证明过程中提出了“陈氏极限定理”。

这一定理在数论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他通过对素数大间隔的研究,证明了某一数学对象的上界和下界,从而间接证明了黎曼猜想。

5. 奋斗与困难陈景润的研究历程非常艰辛。

他在证明过程中碰到了重重困难,需要大量的数学计算和推理。

为此,他几乎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研究中,忍受着孤独与压力,但始终没有放弃。

6. 杰出贡献陈景润破解了黎曼猜想,证明了素数间隔的上界和下界,为数论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成果被国际同行高度赞誉,使中国的数论研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重要地位。

7. 学术影响陈景润的成就不仅对数论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数学研究树立了榜样。

他的工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学子,让他们看到了坚持追求的重要性和最终的成功。

8. 生命的终结陈景润于1996年因心脏病突发而逝世,享年63岁。

他的离世给数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学术成就将永远被铭记。

总结:陈景润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数论专家,通过对黎曼猜想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数学家陈景润

数学家陈景润

陈由伟天生聪明,每当他拿玩具, 便好奇地把玩具解剖——拆开看个明白。 一个玩具几十元,当母亲的便拉下脸来严 肃批评儿子。这时,陈景润总是乐呵呵地 站在儿子一边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 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 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儿子上小 学后,常常向陈景润谈自己的事,学习、 劳动或与同学的往来。陈景润认真听着, 然后为孩子当参谋,或表扬或批评纠正。 很快,他就获得了孩子的信任,和儿子成 了朋友。
像一块砖那么厚的华罗庚的数学名著《堆垒 素数论》,被陈景润一页页拆开了。他一个字一 个字地研究,整整读了20多遍,几乎达到了滚瓜 烂熟的地步。华氏的这本专著,是当代数论精萃 汇聚的结晶。对于其中的每一个公式、定理,陈 景润都进行反复的计算、核实。住在勤业斋的人 们,只看到陈景润的门一天到晚都关着,偶尔, 看到他出来买饭,人影一闪,又进了那间只有七 平方米的小屋。
陈景润认为,教育培养孩子,要因人 而异,不同环境、不同性格,教育的方式 方法也要不同。这正是这位举世闻名的数 学家的过人之处。陈景润与由昆欣慰地讲, 教育孩子要灵活,要分阶段。孩子的成长 与教育方法分不开。
灵感(一见钟情) 简洁精炼(直截了当) 精确严谨(没有虚掩) 抓住本质(一针见血)
陈景润除攻克这一难题外,又把组合 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尖端技术和人类密 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他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明了科学论文70 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 等著作。
1984年4月27日,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
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 酿成意外的重伤。雪上加霜,身体本来就 不大好的陈景润,受到了几乎致命的创伤。 他从医院里出来,苍白的脸上,有时泛着 让人忧郁的青灰色,不久,终于诱发了帕 金森氏综合症。

陈景润

陈景润

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

陈景润的父亲陈元俊系邮局职员,生母潘氏于1947年去世。

由于父亲收入低微,加上兄弟姐妹多,因而家境十分贫寒。

陈景润于1938—1948年先后在福州市三一小学、三元县小学、三元县立初中、福州市三一中学及英华中学就读。

其间由于受到一些数学教师的影响,他对充满奇妙问题的数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49年他进入厦门大学数学系学习,195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分配到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

由于他性格十分内向,极不善于与人交往,因而对中学教师这一工作很不适应。

当时的厦门大学王亚南校长了解到陈景润的处境和他希望献身于数论研究的志向后,即于1954年通过有关部门将陈景润调回厦门大学担任助教。

就在这里他订出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计划。

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陈景润对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及苏联数学家И.М.维诺格拉多夫等人的专著及一些重要的数论方法有了深刻的了解,很快便写出了第一篇有关塔利问题的论文,这篇论文引起了华罗庚教授的注意。

1957年,经华罗庚的推荐,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

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77年升任研究员,1988年提升为一级研究员。

从1978年开始,他参加了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工作。

先后受聘担任贵州民族学院、河南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还曾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并任《数学季刊》主编,国家科委数学小组成员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多年来,陈景润始终过着普通人难以忍受的艰苦生活,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从事着解析数论及应用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无论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批斗打击的时候,还是在遭受疾病折磨的时候,他都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

他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著名成果,就是在“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中艰苦磨练出来的。

直到1980年8月他才结束独身生活,组织了自己的家庭。

他的夫人由昆女士在北京某部队医院工作,俩人有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

陈景润——中国著名数学家

陈景润——中国著名数学家

陈景润——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介绍中文名:陈景润外文名:chen jing run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出生日期:1933年5月22日逝世日期:1996年3月19日职业:数学家毕业院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主要成就:“1+2”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丰碑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等成果遥遥领先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代表作品:《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妻子:由昆儿子:陈由伟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汉族,无党派人士,福建福州人,当代数学家。

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

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

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陈景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

人物生平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1948年2月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福州英华高一上春季班。

1950年夏高三上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

1949年至1953年,他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大学毕业后,由政府分配至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

1953-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

1954年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5年2月经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推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中国现代数学家之陈景润的贡献有多大?

中国现代数学家之陈景润的贡献有多大?

中国现代数学家之陈景润的贡献有多大?我们都知道陈景润,但他在数学上的贡献有多大?如何评价?陈景润画像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

在现代数学史上,陈景润的名字与哥德巴赫猜想紧紧联系在一起。

被誉为光辉成就的“陈氏定理”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推进了一大步,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的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沈元讲课。

他给同学们讲了一道世界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

他一生也没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

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

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

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

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从而使它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

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数学是自然科学皇后,“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艰辛历程......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

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

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

学习这些外语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由于陈景润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教授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景润数学家生平经历
你知道这位数学家的生平经历吗?接下来为你推荐陈景润数学家生平经历,一起看看吧!陈景润数学家个人简介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

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生活(19张)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

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陈景润数学家生平经历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
日),汉族,福建福州人。

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

1933年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

1948年2月考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福州英华高一上春季班。

1950年夏高三上提前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

1949年至1953年,他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大学毕业后,由政府分配至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

1953-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停职回乡养病。

1954年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5年2月经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推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56年,发表《塔内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

1957年9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1960-1962年,转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工作。

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

他的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苏、日等六国的许多数论书中。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会委员。

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任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

(院士)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1988年被定为一级研究员。

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荣获首届华罗庚数学奖。

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

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

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自己是个姑娘呢。

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

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

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

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

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

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

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

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

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

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

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

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

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
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