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1):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
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
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
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
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
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
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
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

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
林则徐,字韫玉,号梅庵,江苏常州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者,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而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他在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发生在1841年的一件重大事件。
当时,英国人通过鸦片贸易大大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严重危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林则徐深知鸦片问题的严重性,遂上书朝廷,请求禁烟。
然而,朝廷并未重视此事,反而以其扰民为由,不予理会。
林则徐深感愤慨,便决定自行行动,于是在虎门率领官兵,严令查禁鸦片,并发动了虎门销烟的行动。
林则徐的这一行动,在当时可谓是轰动一时。
他以自己的名誉和责任感,率领官兵,坚决查禁鸦片,展现了一位政治家的担当和决断。
虽然他的行动并未获得朝廷的支持,但他却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尊敬。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更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抗英斗争树立了典范。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成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林则徐的这一行动,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也展现了他对法理的坚守和对民族利益的维护。
他的这一行动,为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精神标杆。
虎门销烟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精神,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林则徐的这一行动,为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精神标杆。
这一段历史,不仅让我们铭记过去,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虎门销烟的故事,不仅是林则徐的故事,更是中国人民的故事。
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决心。
这一段历史,不仅让我们铭记过去,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在今天,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林则徐禁烟 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禁烟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等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1839年4月11日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839年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虎门销烟的主要过程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等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1839年4月11日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1839年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林则徐禁烟 虎门销烟的故事

精心整理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禁烟献:大3月28胜利。
又2119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
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林则徐便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外考虑,其见十三行皆有人把守,便提剑闯入,看守人只得放行,但绝不让他走出来。
林则徐下令十三行内所有华人迁出,断绝通信,断水断粮。
十三行内有350名外国人,只得亲自去烹调、洗涤、铺床、擦灯、挑水、挤牛奶,做平时根本不用动手做的家务。
缴烟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一,义律屈服,愿意约见任何一名官员。
广州知府与他见面,但义律又不出现。
林则徐向义律作最后通牒——《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痛斥义律,义律最终于二月十四朝早六时服从林则徐之命令。
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20283箱禀》;从林则徐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
不过义律留有后着,他不让外国烟商直接交鸦片给林则徐,而是先交给他,再以“以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缴出鸦片,连利息、运费一共20238箱鸦片。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国侵略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着国家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事件。
虎门销烟的故事发生在1841年,当时中国正处于鸦片战争的混乱时期,英国侵略者以枪炮威胁中国政府,强迫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其中包括要求中国向英国输出大量的鸦片。
在这种背景下,虎门销烟成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一次伟大抗争。
虎门销烟的故事发生在广东虎门,当时的虎门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关之一,也是鸦片走私的重要据点。
1841年6月3日,广东巡抚林则徐率先在虎门沿海发起了一场抗英斗争,他下令销毁了大量鸦片,并以此为号召,号召全国人民一起抵制鸦片,共同抗击外国侵略。
这一举动激励了全国各地人民的爱国热情,掀起了全国性的反英抗争浪潮。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一面旗帜,它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民为国捐躯,为国捐财,为国捐献。
在这场抗英斗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民不愿意屈服于任何外国侵略者的意志。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典范,它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虎门销烟的故事也给中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它让中国政府认识到了国家的危险所在,认识到了国家的软弱所在。
中国政府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加强国家的实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这场抗英斗争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觉醒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和强大的开始。
虎门销烟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它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民为国捐躯,为国捐财,为国捐献。
它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人民觉醒的开始。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国家独立和强大,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国家繁荣昌盛,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让我们珍爱国家,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共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_历史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导读:虎门销烟,是指1839年(道光十九年)中国清朝钦差大臣在广东省从外商手中收缴鸦片、从中国民间收缴烟膏烟具,并在东莞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公元1820xx年9月,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皇子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道光帝除了同他父亲一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面临了另一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和威胁.第一次鸦片,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道光年间,江南暴雨成灾,一时饥民遍野.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白米数万石.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大人开仓救济灾民.潘世恩眼珠一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月就空了!” 来人沉稳地一笑,说道:“那正好,下官就借来贮米吧!”他当即派手下将各仓加盖封条,然后下令散发仓米赈济灾民.事后按市价偿还了米钱,弄得潘大人哭笑不得. 这位机智能干的按察使,就是日后以禁毁鸦片名垂青史的林则徐. 进入十九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而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中国的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口的工业品没有销路.外国商人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片贸易.鸦片是一种摧残人体的毒品,会使人吸食成瘾,这就使鸦片交易始终保持着六倍以上的高额利润.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十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人口达二百多万. 面对国计民生的恶化,林则徐再也看不下去了.林则徐虎门硝烟公元1838年9月,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道光帝本人也抽过鸦片,亲身感受过洋烟的毒害,林则徐的警告使他触目惊心.于是他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公元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外国烟贩和勾结他们的洋行商人,起初并没有把他的到来放在心上.他们知道,清朝官员都爱钱,只要花上银子,没有过不了的关.于是,他们派怡和洋行的老板伍绍荣为代表,去求见林则徐,暗示贿赂的数目. 可这一回,烟贩们的如意算盘打空了.林则徐听完了来意,拍案而起,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他命令伍绍荣回去告诉外国主子:限三天以内,把所带的鸦片全部交官,并且签立今后永远不夹带鸦片的.如果胆敢违令,一经查出,货物一律充公,贩卖鸦片的商人一律处死. 英国大烟贩颠地,是外国鸦片商人的头目,手中还拥有走私武装.他先是呈报了一千箱鸦片,妄图蒙混过关.林则徐早就调查过海上商船的情况,知道他弄虚作假,下令传讯颠地,对他提出警告.颠地回船后,继续拖延,对缉私人员进行武力挑衅,于是林则徐决定逮捕他.英商监督义律把颠地藏匿在商馆里,拒不交出,还以战争叫嚣相威胁.林则徐针锋相对,封锁了黄埔一带的江面,又派兵包围了商馆.广州百姓自愿参加巡逻,一防颠地潜逃,二防内奸混入.商馆断水断粮,义律再也无法顽抗,不得不同意交出所有船上的两万多箱鸦片. 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与大海相通.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顿时池水沸腾,浓烟滚滚,鸦片化作了灰烬.成千上万围观的群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一批焚毁,冲刷干净,又投入一批.就这样,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林则徐在查禁鸦片的同时,加强了海岸的军事防备.他修固和增筑炮台,在珠江口的海面上设置木排铁链,还招募水兵,组织团练,发动民众保卫海疆.虎门销烟后,义律率英国兵船多次发起武力挑衅,都被中国军队击退.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信心和能力.。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林则徐,字恩甫,号梅溪,江苏吴县人。
他是清朝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仰的业绩,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在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这段历史发生在1840年,当时正值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为了达到他们的非法目的,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林则徐作为当时的广东巡抚,深知鸦片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因此他下令在虎门河口设立了一道封锁线,禁止鸦片的进出,这就是虎门销烟的由来。
林则徐的这一举措,引起了英国侵略者的极大不满。
他们以此为借口,对中国进行了更加恶劣的侵略行为,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然而,林则徐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坚定地执行销烟政策,为中国捍卫了尊严和主权。
虎门销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面旗帜。
林则徐以他的坚定意志和不畏强暴的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他的行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典范。
虽然虎门销烟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但它所蕴含的意义依然深远。
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尊严和主权是不能被侵犯的,更告诉我们,只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战胜一切强权。
林则徐虽已逝世,但他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他的虎门销烟,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勇敢地向前奋进。
虎门销烟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它不仅仅是一段过去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今天,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让它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熠熠生辉。
这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一段永远激励着我们的历史。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
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
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
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
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
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
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
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
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
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
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
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
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
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
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然后林则徐中了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实现了父母的期望。
在做官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是受群众爱戴的好官。
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1841年,当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
在这场战争中,虎门销烟成为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标志,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虎门销烟的故事发生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
当时,英国侵略者为了贩卖鸦片,违反中国政府的禁令,私自向中国内地销售鸦片。
而虎门镇的知名商人林则徐,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采取行动,制止鸦片的贩卖。
他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号召人民一起抵制鸦片,拒绝购买和吸食鸦片。
他还写信给英国侵略者,警告他们停止贩卖鸦片,否则将采取行动。
然而,英国侵略者置之不理,继续贩卖鸦片。
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无视,林则徐决定采取更加激烈的行动。
他找到了虎门镇的官员和百姓,一起来到虎门海域,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仪式。
在这场仪式上,他们将存放鸦片的货船全部焚毁,以示抗议和抵制。
这一壮举震撼了当地百姓,也震撼了英国侵略者。
虎门销烟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抵制鸦片运动。
人民纷纷响应号召,拒绝购买和吸食鸦片,向英国侵略者表示抗议和抵制。
虎门销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坚定意志,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虎门销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成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一个典范。
这一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他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守民族尊严。
虎门销烟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人民抵制外国侵略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
它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定,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这一故事,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敬佩。
它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抵御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敌人。
”。
虎门销烟的故事,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它激励着我们前行,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坚守民族尊严。
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

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林则徐,字观亭,号梅庵,江苏常州人。
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时代,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仰的事迹,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在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是指林则徐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率领广东提督刘永福、总兵陈廷敬等人在广东虎门海域,以武力查禁英国人私运鸦片的事件。
这一事件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反对鸦片贸易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保卫国家利益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当时,鸦片战争已经爆发,英国鸦片走私严重,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危害。
林则徐深知鸦片之害,他深知鸦片贸易是中国国力衰退的根源,因此他决心采取果断措施,予以铲除。
他在虎门海域设立重兵,严查私运鸦片的英国商船,坚决执行禁烟政策。
这一举动引起了英国人的强烈不满,最终导致了虎门之战的爆发。
在虎门之战中,林则徐和他的部下们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们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巧妙布置阵地,充分发挥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一事件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虎门销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
林则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勇敢、智慧和爱国。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激励着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爱现在,展望未来。
我们应该向林则徐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虎门销烟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利益,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虎门销烟,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也是一种永恒的精神。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现在,展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
虎门销烟的故事5则

虎门销烟的故事5则虎门销烟的故事虎门销烟的故事描述(1):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
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
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
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
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
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
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
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然后林则徐中了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实现了父母的期望。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毒一品,从它第一天被人类发现开始,就注定会成为厉害的屠戮人类的武器。
清朝中后期,英国为了逆转和我国的贸易逆差,采取了向我国出口鸦片的战略,很多清军士兵因为吸食鸦片丧失战斗力,被人戏称“双槍士兵”。
曾经缔造过“康乾盛世”的大清帝国开始由盛转衰。
林则徐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开始与鸦片进行一场壮烈的战斗。
林则徐(1785—1850)出身于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是个教书先生,但是私塾微薄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以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窘困。
在那个科举主宰命运的年代,林则徐的父母也希望儿子能够在仕宦之途上飞黄腾达。
林则徐继承了父亲的优点,生一性一聪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抱着他,口述四书五经。
在父亲的一精一心培育下,他较早地接触到儒家经典。
14岁那年,林则徐考中秀才,到福建著名的鳌峰学院念书,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之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
林则徐学一习一刻苦,20岁便中了举人。
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之下,林则徐在学业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家庭实在窘迫,他不得不中断学业,走上父亲的老路,外出当老师。
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开始走入官一场,也算是完成了父母的心愿——做官。
林则徐立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
他当时认为漕运和粮食种植是兴国的两大要务,于是在京师为官七年期间,广泛搜集了元、明以来的水利文献,努力研究和解决清朝的漕粮问题。
1820年,林则徐出任浙一江一杭嘉湖道。
他积极选拔人才,兴修水利,颇有作为,但是当时官一场的黑暗让他感到阻力重重,终于在次年7月借父病辞职。
1822年,林则徐复出后因为整顿盐政取得成效而得到道光皇帝的一宠一信,从此平步青云。
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深得民心。
1824年,林则徐的父母双双去世,他再次回家守制。
1837年,林则徐升任湖广总督。
他面对湖北境内的洪灾,采取了有效措施,对保障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林则徐整饬吏治,严惩贪赃枉法,“要正人,先正己”的他兢兢业业,成为当时官一场中最能干、最公正无私、最受群众一爱一戴的好官。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
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通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泛滥,不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
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
可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
在这样的情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
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
后来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
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然后林则徐中了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实现了父母的期望。
在做官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是受群众爱戴的好官。
《虎门销烟》林则徐介绍

《虎门销烟》林则徐介绍《虎门销烟》林则徐介绍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
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并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禁烟。
12月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
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
10月林被革职,不久发配新疆垦辟屯田。
1849年因病返籍。
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为弘扬、纪念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丰功伟绩,由中国著名天文学家陈建生倡议,经国际天文学会批准,北京史密德(CCD)行星项目组于一九九六年六月七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将命名为“林则徐星”。
“林则徐星”的命名,不仅反映了中国天文学家对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的崇敬和爱戴,也反映了国际天文组织对林公伟业的肯定。
详细介绍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虎门销烟”时威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离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就会“大便不通而死”。
清朝官员也称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所以拜见中国“万岁”就不能下跪。
林则徐刚到广州时,也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相信夷人膝盖伸展不便,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
因此,他对英国发动战争的估计也是不足的。
不过,林则徐和那些顽固、愚昧的封建官僚的区别在于,他一旦接触到外部世界,便逐步发现和承认西方有许多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澳门出版的外国人办的报纸书刊,并把出身低下却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然后林则徐中了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实现了父母的期望..在做官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是受群众爱戴的好官..在厦门时;林则徐就注意到了鸦片走私这件事..之后;鸦片在中国越来越泛滥;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请求必须要严禁鸦片..还未等皇上对他的奏章作批示;他就开始在自己负责的地方严厉禁止鸦片..他还让人帮忙配制了一种药丸;帮忙对鸦片上瘾的人戒烟..禁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只是很小的一个范围;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人正在被鸦片折磨;杜绝鸦片来源才是关键..于是他又写了一道奏折;提出了就应怎样一步步实现禁烟..举棋不定的道光皇帝读到奏折中的“若再由鸦片泛滥下去;那么过不了几十年;中国就再也没有能够御敌的士兵;也没有能够充当军饷的钱财”这句话后;最后决定禁烟..于是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从京城到广州;足足用了两个月;广州人民都在等待林则徐的到来;所以他到广州那天;许多人来迎接他的到来..林则徐也没有让人民失望..在没到之前;他已提前掌握了超多的资料;他到达广州的第二天就发出了禁烟的公告;他命令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出鸦片;并要他们保证今后永远不走私鸦片..当时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狡猾的人;他不肯缴出鸦片;应对林则徐的命令;他采取不理不睬的方法..林则徐于是严正声明:“鸦片一日没有断绝;我就一日不回京城;我发誓要让这件事有始有终..”在林则徐的坚决斗争下;义律和鸦片贩子同意缴出全部鸦片..从林则徐到达广州到义律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用了十八天..林则徐收缴鸦片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之后就是要鸦片贩子们兑现承诺;缴出鸦片了..收缴一共用了三十四天时间;在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都没有放松;他验明收缴鸦片的数量并报告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要求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于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开始了..林则徐先令人挖好了两个大池子;在池中放入水;然后将鸦片放入浸泡;并在水中加上生石灰..生石灰放入水中产生超多的热;能将生水立刻煮沸;放入水中的鸦片就这样销毁了..一共用了二十三天;缴获的鸦片才全部被销毁..销烟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一天都有上万人观看..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的第一个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者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
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
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
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
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
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
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
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
上防务方面的工作。
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然后林则徐中了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实现了父母的期望。
在做官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是受群众爱戴的好官。
在厦门时,林则徐就注意到了鸦片走私这件事。
之后,鸦片在中国越来越泛滥,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请求必须要严禁鸦片。
还未等皇上对他的奏章作批示,他就开始在自己负责的地方严厉禁止鸦片。
他还让人帮忙配制了一种药丸,帮忙对鸦片上瘾的人戒烟。
禁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只是很小的一个范围,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人正在被鸦片折磨,杜绝鸦片来源才是关键。
于是他又写了一道奏折,提出了就应怎样一步步实现禁烟。
举棋不定的道光皇帝读到奏折中的“若再由鸦片泛滥下去,那么过不了几十年,中国就再也没有能够御敌的士兵,也没有能够充当军饷的钱财”这句话后,最后决定禁烟。
于是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从京城到广州,足足用了两个月,广州人民都在等待林则徐的到来,所以他到广州那天,许多人来迎接他的到来。
林则徐也没有让人民失望。
在没到之前,他已提前掌握了超多的资料,他到达广州的第二天就发出了禁烟的公告,他命令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出鸦片,并要他们保证今后永远不走私鸦片。
当时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狡猾的人,他不肯缴出鸦片,应对林则徐的命令,他采取不理不睬的方法。
林则徐于是严正声明:“鸦片一日没有断绝,我就一日不回京城,我发誓要让这件事有始有终。
”在林则徐的坚决斗争下,义律和鸦片贩子同意缴出全部鸦片。
从林则徐到达广州到义律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用了十八天。
林则徐收缴鸦片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
之后就是要鸦片贩子们兑现承诺,缴出鸦片了。
收缴一共用了三十四天时间,在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都没有放松,他验明收缴鸦片的数量并报告了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要求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于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开始了。
林则徐先令人挖好了两个大池子,在池中放入水,然后将鸦片放入浸泡,并在水中加上生石灰。
生石灰放入水中产生超多的热,能将生水立刻煮沸,放入水中的鸦片就这样销毁了。
一共用了二十三天,缴获的鸦片才全部被销毁。
销烟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一天都有上万人观看。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的第一个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者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