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物理试卷(文科)(9月份)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天津市静海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物理试卷

天津市静海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物理试卷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物理期末终结性检测试卷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78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2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78分)一、选择题(共40分 1-8为单选题 3分每题,9-12为多选题 4分每题)1. 关于运动电荷和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电荷在某点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这点的磁感应强度必为零B.运动电荷所受洛仑兹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磁场方向,一定垂直于粒子速度方向C.电子射线受到垂直于它的磁场作用而偏转,这是因为洛仑兹力对电子做功的结果D.电荷的运动方向、磁感应强度和电荷所受洛仑兹力的方向一定互相垂直2. 如图所示,在xOy坐标系中以O为中心的椭圆上有A、B、C、D、E五个点,在其一个焦点P上固定一负点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E两点电场强度相同B. A点电势比D点电势高C. 将一负点电荷由B沿BCDE移到E点,电场力做功为零D. 同一正点电荷在D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点的电势能3.如图所示,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过纸面上的M、N两点,且与纸面垂直,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O、b在M、N的连线上,O为MN的中点,c、d位于MN的中垂线上,且a、b、c、d到O点的距离均相等.关于以上几点处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B. a、b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c、d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a、c两点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同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为A、B,B板接地,A板带有电荷量+Q,板间电场有一固定电荷P。

若将B板固定,A板下移一些,或者将A板固定,B 板上移一些.在这两种情况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板下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不变B. A板下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P点电势升高C. B板上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变大,P点电势降低D. B板上移时,P点的电场强度减小,P点电势降低5. 如图所示.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安培表是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头从a端滑向b端过程中()A.电容器的电量先增大后减小,A示数增大B.电容器的电量先增大后减小,A示数减小C.电容器的电量先减小后增大,A示数增大D.电容器的电量先减小后增大,A示数减小6.如图所示,质量分别是m1、m2,电荷量分别为q1、q2的两个带电小球,分别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悬挂于同一点.已知:q1>q2,m1>m2,两球静止平衡时的图可能是()A. B.C. D.7.真空中相距为3L的两个点电荷A、B分别固定于x轴上x1=0和x2=3L的两点处,其连线上各点场强随x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正方向为场强的正方向),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点电荷A、B一定为异种电荷B. 点电荷A、B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为1∶2C. x =L 处的电势一定为零D. 把一个负电荷沿x 轴从2Lx =移至52x L =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8.目前有一种磁强计,用于测定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磁强计的原理如右图所示,电路有一段金属导体,它的横截面是宽为a 、高为b 的长方形,放在沿y 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导体中通有沿x 轴正方向、大小为I 的电流.已知金属导体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子数为n ,电子电荷量为e ,金属导电过程中,自由电子所做的定向移动可视为匀速运动.两电极M 、N 均与金属导体的前后两侧接触,用电压表测出金属导体前后两个侧面间的电势差为U .则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电极M 、N 的正负为( )A.nebU I ,M 正、N 负 B. neaUI ,M 正、N 负 C. nebU I ,M 负、N 正 D. neaU I,M 负、N 正9.如图所示,虚线是某电场中的等势面,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恰能沿图中实线从A 运动到C ,则( ) A. 粒子带正电B. 该电场一定是由负点电荷产生的C. 粒子在A 处的电势能小于在C 处的电势能D. 粒子从A 到C 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从A 到B 电场力所做的功10.如图所示,真空中M 、N 处放置两等量异种电荷,a 、b 、c 为电场中的三点,实线PQ 为M 、N 连线的中垂线,a 、b 两点关于MN 对称,a 、c 两点关于PQ 对称,已知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a 点移动到c 点时,试探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则以下判定正确的是( ) A. M 点处放置的是负电荷B. a 点的场强与c 点的场强完全相同C. a 点的电势高于c 点的电势D. 若将该试探电荷沿直线由a 点移动到b 点,则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11.如图所示,一个电源在外电阻不断变化时,内、外电阻消耗的电功率随电流变化的关系分别用抛物线C 1、C 2表示.由该图可知( )A. 电源的电动势为8VB. 电源的内电阻为1ΩC. 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为4WD. 电源消耗的最大功率为8W12. 如图所示,空间中存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且电场方向和磁场方向相互垂直,在正交的电磁场空间中有一足够长的固定粗糙绝缘杆,与电场方向成600夹角且处于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q >0)的小球套在绝缘杆上,当小球沿杆向下的初速度为v 0时,小球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电场强度大小为E=,小球电荷量保持不变,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的初速度qBmgv 20=B .若初速度为qBm gv =0,则小球将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停止 C .若初速度为qBm gv 30=,则小球将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减速运动,最后停止 D .若初速度为qB m g v 40=,则从开始到稳定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2236Bq g m二、填空题(共16分 每空2分)13.易混易错辨题题组:完成读数,回答问题(1)左图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mm .右图中游标卡尺读数为 cm .(2)欧姆表“×1”档的中值电阻为20Ω,已知其内装有一节干电池,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 .该欧姆表表头满偏电流为 mA ,要测2.5kΩ的电阻应选用档.14.在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实验中,所用器材有:灯泡L、量程恰当的电流表A和电压表V、直流电源E、滑动变阻器R、电键S等,要求灯泡两端电压从0开始变化.(1)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画出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电路图.(2)某同学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图线如图所示,那么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关键环节)(3)某同学描绘出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图线和另一电池组的特性曲线描在同一U-I坐标中,两条图线在P点相交,现用该电池组直接与小灯泡相连,则此时小灯泡的阻值应为________Ω.电池组内阻r=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20分)15.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宽度为d,边界为CD和EF。

2016-2017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上)调研物理试卷(文科)(9月份)

2016-2017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上)调研物理试卷(文科)(9月份)

2016-2017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上)调研物理试卷(文科)(9月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C.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最早用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e的数值D.油滴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8.8×10-18C【答案】D【解析】解:A、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荷量,元电荷不是代表电子或质子,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故A错误;B、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等于元电荷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但元电荷不是最小电荷量.故B错误;C、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最早用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e的数值,故C错误;D、油滴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8.8×10-18C=55×1.6×10-19C,故D正确;故选:D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等于元电荷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本题就是对元电荷概念的考查,知道元电荷不是代表电子或质子,而是与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相等是解答的关键.2.M和N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答案】C【解析】解: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说明在摩擦前MN内部都有电荷,故A错误.B、互相摩擦后M带1.6×10-10C正电荷,故应该是M上1.6×10-10C的电子转移到N 上,故B错误.C、N原来是点中性,摩擦后M上1.6×10-10C的电子转移到N上,故N在摩擦后一定带1.6×10-10C的负电荷,故C正确.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的电子数为:个,故D错误.故选:C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起电过程中总电荷量保持不变,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解答本题应明确起电的本质,明确不带电的物体呈现电中性,而带电的原因是失去或获得电子.3.如图所示是点电荷Q周围的电场线,图中A到Q的距离小于B到Q的距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Q是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B.Q是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C.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D.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答案】B【解析】解: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止于负电荷.所以Q是正电荷.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得: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故选:B.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止于负电荷.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判断A、B场强大小关系.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解决该题我们要熟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和电场线的特点,注意电势能的大小除与电量及电势有关外,还与电荷的电性有关.4.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球体B.根据F=k,当两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无穷大C.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静电力大于q2对q1的静电力D.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答案】D【解析】解: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并不是体积很小的球体,故A错误.B、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于0时,两带电体已不能看出点电荷了,该公式F=k,不适用了,故电场力并不是趋于无穷大,故B错误.C、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无论点电荷Q1的电荷量与Q2的电荷量大小如何,Q1对Q2的电场力大小上总等于Q2对Q1电场力.故C错误.D、库仑定律的表达式为F=k,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为F=G,故两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故D正确.故选:D.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中两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当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的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看成点电荷.两个带电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带电体已经不能看成点电荷了.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以及能看成点电荷的条件,当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的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看成点电荷.5.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大的带电体一定不是点电荷B.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做点电荷C.点电荷就是体积足够小的电荷D.点电荷是电荷量和体积都很小的带电体【答案】B【解析】解:A、由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无具体关系,故AC错误;B、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此时不影响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这两个带电体可看做点电荷,故B正确;D、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一个带电体的形状及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和电量多少无具体关系,故D错误;故选:B.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一个带电体的形状及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无具体关系.本题关键明确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知道物体是否可以简化为点电荷,关键是看物体的尺度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6.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带上-3Q和+5Q的电荷后,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1.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2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2.则F1与F2之比为()A.2:1B.4:1C.16:1D.60:1【答案】D【解析】解:开始时由库仑定律得:F=k r=a…①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各自带电为Q,因此此时:F1=k…②由①②得:F1=F,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接触时,若是同种电荷则将总电量平分,若是异种电荷则先中和然后将剩余电量平分,然后依据库仑定律求解即可.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接触时,对于电量的重新分配规律要明确,然后正确利用库仑定律求解.7.下列各图中,正确描绘两个等量正电荷电场线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解:电场线不相交,AB错误;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C错误,D正确;故选:D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电场线不相交,不闭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本题考查了电场线的基本特点: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电场线不相交,不闭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8.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负极搬运到正极,保持两极之间有电压B.电源把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D.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会形成持续的电流【答案】B【解析】解:A、电源能把内部的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从而保持两极间的稳定的电势差;故A错误;B、电源把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B正确;C、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C错误;D、只有有电源和用电器组成闭合回路才能形成电流;故D错误;故选:B.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在内部将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从而保持两极之间的电势差.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电源的作用,并理解电动势的物理含义是什么,知道了物理含义就可以直接判断.9.关于电场线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相同B.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强度越来越小C.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就越大D.顺着电场线移动电荷,电荷受静电力大小一定不变【答案】C解:A、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力方向相反,故A错误;B、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是否沿电场线无关,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强度不变.故B错误;C、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就越强,则同一检验电荷受的电场力就大.故C正确;D、顺着电场线移动电荷,若是匀强电场,则电荷受电场力大小可以不变,故D错误.故选:C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强弱,电场线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虽然不实际存在,但可形象描述电场的大小与方向分布.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终至于负电荷.同时电场线不相交,静电场的电场线也不闭合.10.A为已知电场中的一个固定点,在A点放一电量为q的电荷,所受电场力为F,A点的电场强度为E,则()A.若在A点换上-q,A点的电场强度将发生变化B.若在A点换上电量为2q的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将变为2EC.若A点移去电荷q,A点的电场强度变为零D.A点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与q的大小、正负、有无均无关【答案】D【解析】解:电场强度E=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得出的,其大小及方向与试探电荷无关;故放入任何电荷、不放电荷时A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大小均不变,故ABC均错误,D正确;故选:D.电场强度为电场本身的性质,其大小及方向与试探电荷的电量及电性无关.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常用方法,但要注意所定义的量不一定与式中的物理有比例关系.掌握比值法定义的共性有利于理解场强的物理意义.11.在同一电场中的A、B、C三点分别引入检验电荷时,测得的检验电荷的电荷量和它所受电场力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此三点的场强大小E A、E B、E C的关系是()A.E A>E B>E CB.E B>E A>E CC.E C>E A>E BD.E A>E C>E B【答案】C【解析】解:由公式F=q E知,F-q图象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C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大,所以C点的电场强度最大,B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小,B点的电场强度最小.所以三点场强的大小关系是E C>E A>E B.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F-q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场强度的大小,根据斜率比较电场中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电场力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F=q E,明确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12.电阻R1、R2、R3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10Ω、R3=5Ω,R1两端电压6V,R2两端电压12V,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路中的电流0.6AB.电阻R2的阻值20ΩC.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21VD.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3.6WD【解析】解:A、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得:电路中的电流I==A=0.6A 故A 正确;B、根据欧姆定律得:R2==Ω=20Ω.故B正确;C、R3两端的电压为U3=IR3=0.6×5V=3V,则总电压U=U1+U2+U3=6+12+3=21(V),故C正确;D、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P3=I2R3=0.62×5W=1.8W,故D错误;因选错误的,故选:D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得电流;电阻R2的阻值等于R2的电压除以电流;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等与三个电阻电压之和.本题的关键掌握串联电路电压、电流特点,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3.真空中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和B,带电荷量分别为Q A=2×10-8C和Q B=4×10-8C,相互作用力为F.若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将变为______ .【答案】F【解析】解:未接触前,根据库仑定律,得:F=k;接触后两球带电量平分,再由库仑定律,得:F′=k=则F′=F.故答案为:.当A带电荷量为Q,B带电荷量为2Q,在真空中相距为r时,根据库仑定律可以得到F 与电量Q、距离r的关系;A、B球相互接触后放回原处,距离r不变,电荷先中和再平分,再根据库仑定律得到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大小与Q、r的关系,用比例法求解.本题考查运用比例法求解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互相接触后电量平分.14.某个电阻标有“100Ω,4W”,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______ A,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______ V,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______ W.【答案】0.2;20;4【解析】解:电阻标有“100Ω,4W”,故额定功率为4W;根据P=,有:U=;根据欧姆定律,额定电流为:I=;故答案为:0.2,20,4.已知额定功率和电阻,根据P=求解额定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解额定电流.本题考查功率,要明确额定功率是正常工作时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根据P=UI和U=IR 可以得到P=.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5.如图所示,A为带正电Q的金属板,沿金属板的垂直平分线,在距板r处放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小球,小球受水平向右的电场力偏转θ角而静止,小球用绝缘细线悬于O点,试求小球所在处的电场强度?【答案】解:小球的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电=mgtanθ又F电=q E解得,小球所在处的电场强度:E=小球带正电荷,因此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右.答:小球所在处的电场强度【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和电场力公式F=q E,结合求解电场强度E.本题是带电体在复合场中平衡问题,分析受力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场强与电场力方向的关系.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6.如图所示,A、B两端的电压U恒为18V,电阻R1=20Ω,灯泡L标有“6V,1.8W”的字样,当灯泡L正常发光时,求:(1)电阻R2的阻值(2)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P.【答案】解:(1)灯泡L正常发光时,灯泡的电压为U L=6V,通过灯泡的电流为:,通过R1的电流为:I=,根据欧姆定律得:,(2)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P=UI=18×0.6=10.8W.答:(1)电阻R2的阻值为20Ω;(2)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P为10.8W.【解析】(1)灯L正常发光,其电压为额定电压6V,功率为1.8W,据此求出通过灯泡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1的电流,进而求出电阻R2的阻值;(2)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根据P=UI求解.本题是电路的计算问题,首先要分清各部分电路的关系,其次抓住灯泡正常发光的条件:电压等于额定电压,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物理

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物理

静海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物理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如图,A 、B 两球用劲度系数为k 1的轻弹簧相连,B 球用长为L 的细绳悬于O 点,A 球固定在O 点正下方,且O 、A 间的距离恰为L ,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T 1,弹簧的弹力为F 1,现把A 、B 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k 2(k 1>k 2)的轻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T 2, 弹簧的弹力为F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T 2B. F 1<F 2C. T 1=T 2D. F 1=F 2【答案】C 【解析】解:对小球B 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弹簧的弹力N 和绳子的拉力F 的合力与重力m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作出力的合成图,并由三角形相似得: ,又由题, ,得=mg F 合F T F OA OB AB==合OA OB L ==,绳子的拉力T 只与小球B 的重力有关,与弹簧的劲度系数k 无关,所以得到T 1=T 2,故C 项T F mg ==合正确。

换成K 2以后AB 减小由可知F 1>F 2,B 错误F T F OA OB AB==合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

2. 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在传送带上某位置轻轻放置一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v0、t0已知,则A. 传送带一定逆时针转动B.C. 传送带的速度大于v0D. t0后木块的加速度为【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 A、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当滑块下滑(),将一直匀加速到底端;当滑块上滑(),先匀加速运动,在速度相等后将匀速运动,两种均不符合运动图象;故传送带是逆时针转动,选项A正确.B、滑块在0~t0内,滑动摩擦力向下作匀加速下滑,,由图可知,则,选项B错误.C、只有当滑块的速度等于传送带的速度时,滑块所受的摩擦力变成斜向上,故传送带的速度等于v0,选项C错误.D、等速后的加速度,代入μ值得,选项D正确。

静海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静海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静海一中2018-2019第一学期高二物理(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卷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习惯养成总分内容万有引力磁场20 (卷面整洁)100分数6040 3-5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某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为F.若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小为,则其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R为地球半径)()A.R B.2R C.4R D.8R2.如图所示,有关地球人造卫星轨道的正确说法有()A.a、b、c 均可能是卫星轨道B.卫星轨道只可能是aC.a、b 均可能是卫星轨道D.b 可能是同步卫星的轨道3.2017年12月,在距地球2545光年的恒星“开普勒﹣90”周围,发现了其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

它绕“开普勒90”公转的周期约为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而其公转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则“开普勒90”的质量与太阳质量的比值约为()A.1:5 B.1:4 C.1:1 D.2:14.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m1:m2=1:2,它们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1:r2=1:2,下列关于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线速度之比v1:v2=1:B.它们的运行周期之比T1:T2=2:1C.它们的向心加速度比a1:a2=4:1D.它们的向心力之比F1:F2=4:15.如图所示,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

则()A.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度为B.飞船在A点处点火时,动能增加C.飞船在轨道Ⅲ绕月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πD.飞船在轨道Ⅰ上运行时通过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Ⅱ上运行时通过A点的加速度6.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所受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ω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卫星(高度忽略)所受的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ω2;地球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为F3,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为v3,角速度为ω3;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第一宇宙速度为v.若三者质量相等,则()A.F1=F2>F3B.a1=a2=g>a3C.v1=v2=v>v3D.ω1=ω3<ω27.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十一号”先到达“天宫二号”相同的轨道然后加速对接B.“神舟十一号”先到达“天宫二号”相同的轨道然后减速对接C.“神舟十一号”先到达比“天宫二号”的轨道半径大的轨道然后加速对接D.“神舟十一号”先到达比“天宫二号”的轨道半径小的轨道然后加速对接8.太阳系中某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0,周期为T0.但天文学家在长期观测中发现,其实际运行的轨道总是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行星仍然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假设两行星的运行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绕行方向相同,则这颗未知行星运行轨道的半径R和周期T是(认为未知行星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A.T=B.T=T0C.R=R0D.R=R0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感线可以表示磁场的方向和强弱B.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终止于磁体的S极C.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不能产生磁场D.放入通电螺线管内的小磁针,根据异名磁极相吸的原则,小磁针的N极一定指向通电螺线管的S极10.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B=可知,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B.由B=可知,一小段通电导体在某处不受磁场力,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C.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越大,说明磁场越强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该处电流的受力方向垂直11.一束粒子沿水平方向飞过小磁针的下方,如图所示,此时小磁针的S极向纸内偏转,这一束粒子不可能的是()A.向右飞行的正离子束B.向左飞行的负离子束C.向右飞行的电子束D.向左飞行的电子束12.图中B表示磁感强度,I表示通电长直导线中的电流,F表示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它们三者的方向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B.C. 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3.一根长10cm的通电导线放在磁感强度为0.4T的匀强磁场中,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受到的磁场力为4×10﹣3N,则导线中的电流为A.将导线中电流减小为0,磁感强度为T,导线受到的磁场力为。

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物理试题(附加题)

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物理试题(附加题)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三物理(9月附加题)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卷
说明:
本试卷满分为3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1. 如图所示,一质量的长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右边有竖
直墙壁.现有一小物体(可视为质点)质量,以速度从的
左端水平滑上,已知和间的动摩擦因数,与竖直墙壁的碰撞时间
极短,且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若的右端距墙壁,最终不脱离.则(1)和第一次共速的速度多大?
(2)从最初到第一次共速用多长时间?
(3)从最初到最终和第二次共速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时多少?
(4)木板的长度至少多长?
2.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凹槽,中央放一小物块.物块与左右两边槽壁的距
离如图所示,为,凹槽与物块的质量均为,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05.开始时物块静止,凹槽以初速度向右运动,设物块与凹槽槽壁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时间不计.取.求:
1).物块与凹槽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
2).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的次数;
3).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及该时间内凹槽运动的位移大小.。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期末终结性检测试卷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u:64 S:32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①常温下NaNO2溶液pH大于7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③HNO2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④0.1mol•L﹣1HNO2溶液的pH=2.1⑤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⑥0.1mol•L﹣1HNO2溶液稀释至100倍,pH约为3.1A.①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⑥ D.全部2.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

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 kJ/molB.已知C2H5OH(l)的燃烧热是1366.8 kJ/mol,则C2H5OH(l)+3O2(g) ═2CO2(g)+3H2O(g) 反应的△H=-1366.8 kJ/molC.一定条件下2SO2(g)+O2(g)2SO3(g) △H1<0,2SO2(g)+O2(g)2SO3(l) △H2<0,则△H1>△H2D.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0.5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出热量19.3 kJ,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38.6kJ/mol3.下列做法与盐类水解知识无关的是A.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必须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B.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 K2CO3)不能与碳酸氢铵混合使用C.Al2S3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D.配制 FeCl2溶液时常常要在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4.下列现象不能用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相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B. 浓FeCl3溶液滴入沸水加热形成红褐色透明液体C. 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矿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D. 加入少量AgCl固体可以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硫化钠杂质5.在指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①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K+、CO2-3、NO-3、AlO2-②c(H+)=0.1 mol·L-1的溶液中:Cu2+、Al3+、SO2-4、NO-3③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Na+、NH+4、S2-、Br-④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Na+、Mg2+、Cl-、HCO-3⑤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2-4、NO-3⑥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③④⑤⑥ D.②④6.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A.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 mL 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冼净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再进行滴定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C.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D.用酚酞作指示剂滴至红色刚变无色时即停止加盐酸7.常温下,电解质溶液中的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已知A-+H2B(过量)═HA+HB-,则结合H+的能力:A-<HB-<B2-B.在0.1 mol·L﹣1的氨水中滴加0.1 mol·L-1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a,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a mol·L﹣1C.将c mol·L﹣1的醋酸溶液与0.0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用含c的代数式表示CH3COOH的电离常数K a=D.将0.2 mol•L﹣1盐酸与0.1 mol•L﹣1的KAlO2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Cl-)>c(K+)>c(Al3+)>c(H+)>c(OH-)8.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0.1 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COOHHcc3CH+减小B.将CH3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 ())-3-3(COOHHccOHCCCOOCH∙增大C.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 ()-4l ccCNH+>1D.向AgCl和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3固体,溶液中())(--rclcBC不变9.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0 mol CH4和1.20 mol NO2充入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H4(g)+2NO2(g)N2(g)+CO2(g)+2H2O(g),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A.T2时,CH4的平衡转化率为30.0%B.该反应的△H>0、T1<T2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0molCH4和0.80mol H2O(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0molCH4和1.20molNO2,与原平衡相比,达新平衡时N2的浓度增大、体积分数减小10.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C(g) ΔH < 0。

天津市天津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天津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非静电力做功越多电动势越大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可以产生磁场C. 静止的电荷一定不受洛仑兹力D. 电源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动势总是相等【答案】B【解析】【详解】电源向外电路提供的电能越多,W越大,根据电动势的定义式可知,电动势E不一定越大,故A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产生磁场,故B正确;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在与磁场相对静止的电荷才不受洛伦兹力,故C错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电动势的大小等于没有接入外电路时电源两端的电压,故D错误。

所以B正确,ACD错误。

2.图中a、b、c、d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导线上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正方形中心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是( )A. 由O指向dB. 由O指向cC. 由O指向bD. 由O指向a【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等距下电流所产生的B的大小与电流成正比,得出各电流在O点所产生的B的大小关系,由安培定则确定出方向,再利用矢量合成法则求得B的合矢量的方向。

【详解】根据题意,由右手螺旋定则知b与d导线电流产生磁场正好相互抵消,由右手螺旋定则,a与c 导线产生磁场的磁场方向都水平向左,正好相互叠加,故A正确,BCD错误。

【点睛】考查磁感应强度B的矢量合成法则,会进行B的合成,从而确定磁场的大小与方向。

3. 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S极附近悬挂一个线圈,线圈与水平磁铁位于同一平面内,当线圈中电流沿图示方向流动时,将会出现( ).A. 线圈向磁铁平移B. 线圈远离磁铁平移C. 从上往下看,线圈顺时针转动,同时靠近磁铁D. 从上往下看,线圈逆时针转动,同时靠近磁铁【答案】D【解析】由右手定则可知,线圈的外面为S极,里面为N极;因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因此从上往下看,线圈做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靠近磁铁;故D选项正确.故选D.4.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的电动势,内电阻,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从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功率变化A. 一直增大B. 先增大后减小C. 一直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答案】A【解析】【分析】当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天津市静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静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调研物理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1-8为单选题,9-14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不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不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C.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D.原子核很小,必须把它看成质点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不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不为零B.物体具有加速度时,它的速度可能不会改变C.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速度也一定随之变大D.物体加速度方向改变时,速度方向可以保持不变3.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B.速度的增量与运动时间成正比C.若加速度是2m/s2,则物体任一秒末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D.取一系列连续相同的时间间隔,随时间推移,在这些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的速度增量越来越大4.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接着以速度v行驶其余的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6m/s,则v等于()A.18m/s B.36m/s C.15m/s D.17.1m/s6.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从A点到B点运动了半周,它在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πR、πR B.2R、2R C.2R、πR D.πR、R7.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11 m/s2B.5.0 m/s2C.1.4 m/s2D.0.6 m/s2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体在5s时指的是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C.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初到5s末这1s的时间D.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9.物体从A点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A.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B.两次的加速度大小可能相等C.两次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D.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10.A、B、C三个物体从同一点出发,它们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运动方向始终一致B.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A>v C=v BC.A物体做直线运动D.C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11.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前两秒加速度为5m/s2B.8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6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1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m,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m,那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这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25 m/sB.第三秒末即时速度是2.25 m/s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2;D.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213.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中,图线c是一条x=0.4t2的抛物线.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t=5s时,a物体速度比c物体速度大D.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14.若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第4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 s内的平均速度B.4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 s末的瞬时速度C.第4s内与前4 s内的位移之比是7:16D.第4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于第3 s内的速度变化量二、填空题:(共16分)15.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的运动情况是(2)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E、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D请以点为计时起点,在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3)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计算出小车加速度a=m/s2;A点的瞬时速度.(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6.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的运动情况是(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根据上面两道题说明求解纸带上某点速度的方法是:.三、计算题(共22分)17.一汽车以v=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有事故,司机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便以加速度大小为a=5m/s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1)司机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发生的位移大小;(2)从发现前方有事故经2.5s汽车的瞬时速度;(3)从发现前方有事故经5s汽车运动的位移.18.A、B车站间的铁路为直线.某人乘一列火车从A车站出发,火车从启动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18m/s用了120s时间,以后匀速运动5分钟后,列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分钟后刚好停在B车站.(1)分别求火车启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2)火车从启动开始运动8分钟时的瞬时速度大小;(3)A、B车站间铁路的直线距离;(4)请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环节(至少两个):.第Ⅱ卷提高题(共20分)19.上海磁悬浮列车已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运营.据报导,列车从上海龙阳路车站到浦东机场车站,全程3Okm.列车开出后先加速,直到最高时速432km/h,然后保持最大速度行驶5Os,即开始减速直到停止.假设列车起动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恒定,列车做直线运动.试由以上数据估算磁悬浮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北京和天津之间的距离是120km,若以上海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方式行驶,最高时速和加速度都相同,由北京到天津要用多少时间?20.在抗震救灾中,一名质量为60kg、训练有素的武警战士从直升机上通过一根竖直的质量为20kg的长绳由静止开始缓慢滑下(此时速度很小可认为等于零).在离地面18m高处,武警战士感到时间紧迫,想以最短的时间滑到地面,开始以加速度大小为10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该武警战士落地的速度不能大于6m/s,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长绳的下端恰好着地,求:(1)武警战士下滑的最短时间;(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距离.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调研物理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8为单选题,9-14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不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不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C.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D.原子核很小,必须把它看成质点【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解答】解: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太阳的大小直接影响观察结果,所以不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所以A正确.B、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对于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来说太小,可以忽略,所以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所以B错误.C、研究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卫星有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否则就无法分辨卫星的姿态,所以C错误.D、质点并不是体积很小,就能看成质点,而是物体自身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虽然原子核很小,并不一定能把它看成质点,所以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不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不为零B.物体具有加速度时,它的速度可能不会改变C.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速度也一定随之变大D.物体加速度方向改变时,速度方向可以保持不变【考点】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速度不为零,加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物体具有加速度时,速度必定改变.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速度不一定随之变大.物体加速度方向改变时,速度方向可以保持不变.【解答】解:A、由于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则速度不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为零,比如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具有加速度时,速度必定改变.故B错误.C、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速度不一定随之变大,要看两者方向的关系.故C错误.D、物体加速度方向改变时,速度方向可以保持不变.比如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改变,而速度方向不变.故D正确.故选D3.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B.速度的增量与运动时间成正比C.若加速度是2m/s2,则物体任一秒末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D.取一系列连续相同的时间间隔,随时间推移,在这些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的速度增量越来越大【考点】加速度.【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判断速度与运动时间的关系,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判断速度的增量与运动时间的关系,加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量.【解答】解:A、根据v=v0+at可知,只有当初速度为零时,速度才与运动时间成正比,故A错误;B、根据△v=at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增量与运动的时间成正比.故B正确;C、若加速度是2m/s2,则物体任一秒末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4m/s.故C错误.D、根据△v=at知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的速度增量相等.故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考点】平均速度.【分析】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物体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过程上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解答】解: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位移不一定相同,平均速度不一定是相同的.故A错误;B、瞬时速度近似等于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仅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一般的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不一定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故C错误;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始终静止,故D正确.故选:D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接着以速度v行驶其余的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6m/s,则v等于()A.18m/s B.36m/s C.15m/s D.17.1m/s【考点】平均速度.【分析】假设汽车的总位移为4x,前的位移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此段时间表达式.后位移,汽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再求出此段时间,最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列出全程平均速度与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求解v.【解答】解:设全程的位移为4x,则汽车以速度v1=20m/s行驶了前x的位移,以速度v行驶了后3x的位移.则汽车通过前位移的时间t1=;汽车通过后位移的时间t2=全程平均速度代入解得:v=15m/s故选C.6.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从A点到B点运动了半周,它在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πR、πR B.2R、2R C.2R、πR D.πR、R【考点】位移与路程.【分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解答】解:从A处运动到B处时,质点经过了半周,位移为线段AB的长度,为2R,路程为半圆的周长,为πR故选C.7.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11 m/s2B.5.0 m/s2C.1.4 m/s2D.0.6 m/s2【考点】加速度.【分析】根据汽车的初末速度,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解答】解:速度的变化量为:△v=40km/h=11m/s,则加速度为:a=.故选:C.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体在5s时指的是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C.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初到5s末这1s的时间D.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考点】时间与时刻.【分析】知道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答】解:A、物体在5s时指的是物体在5s末时,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指的是时刻,故A正确;B、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0到第5s末这5s的时间,故B不正确;C、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第4s末到第5s末这1s的时间,故C正确;D、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同一时刻,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9.物体从A点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A.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B.两次的加速度大小可能相等C.两次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D.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位移与路程.【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结合加速度的大小分析通过的路程大小关系,根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两个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的关系,以及加速度方向的关系.【解答】解:A、设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为v,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加速度的大小可能相等,可能不相等,则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可能不相等,故A、C错误,B正确.D、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方向不变,开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然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故D正确.故选:BD.10.A、B、C三个物体从同一点出发,它们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运动方向始终一致B.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A>v C=v BC.A物体做直线运动D.C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分析】位移时间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结合斜率的正负确定运动方向是否改变.根据位移和时间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对于A,图线切线斜率先正后负,可知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A错误.B、由位移时间图线知,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平均速度相等,故B错误.C、A、B、C三个物体均做直线运动,故C正确.D、C物体图线的切线斜率在增大,则速度增大,做加速运动,故D正确.故选:CD.11.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前两秒加速度为5m/s2B.8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6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何时距出发点最远.【解答】解:A、前两秒加速度为:a===5m/s2,故A错误.B、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所以8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8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故B正确;CD、0﹣4s内物体沿正向运动,4﹣8s内物体沿负向运动,8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所以4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故CD错误;故选:B1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m,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m,那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这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25 m/sB.第三秒末即时速度是2.25 m/s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2;D.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这两秒内的平均速度,结合平均速度推论求出第3s末的瞬时速度.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质点的加速度.【解答】解:A、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这两秒内的平均速度,因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第3s末的瞬时速度为2.25m/s,故A、B正确.C、根据△x=aT2得,加速度a=,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13.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中,图线c是一条x=0.4t2的抛物线.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c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t=5s时,a物体速度比c物体速度大D.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图线c是一条x=0.4t2的抛物线,结合x=v0t+at2判断c的运动性质.【解答】解:A、位移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知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图线c是一条x=0.4t2的抛物线,结合x=v0t+at2可知,c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0.8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大小,根据图象可知,t=5s时,c物体速度比a物体速度大大.故C错误.D、由图看出,a、b两图线的斜率大小相等、正负相反,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B.14.若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第4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 s内的平均速度B.4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 s末的瞬时速度C.第4s内与前4 s内的位移之比是7:16D.第4s内的速度变化量大于第3 s内的速度变化量【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平均速度.【分析】根据平均速度推论比较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与4s内的平均速度,以及比较4s内的平均速度与2s末的瞬时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4s内的位移以及前4s内的位移,从而得出位移之比.根据速度公式比较速度的变化量.【解答】解:A、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4s内的平均速度为,可知第4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s内的平均速度,故A正确.B、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知,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4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s末的瞬时速度,故B正确.C、设加速度为a,则第4s内的位移=,前4s内的位移,则第4s内与前4s内的位移之比为7:16,故C正确.D、因为加速度不变,根据△v=at知,第4s内的速度变化量等于第3s内的速度变化量,故D错误.故选:ABC.二、填空题:(共16分)15.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的运动情况是匀加速(2)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E、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D(3)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计算出小车加速度a=0.64m/s2;A点的瞬时速度0.67m/s.(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1)依据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即可判定运动性质;(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求出D点速度大小;(3)利用描点法可画出速度﹣时间图象,图象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由此可以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而纵截距即为A点的初速度.【解答】解:(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得到.各段位移之差相等,即可判断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知:v D==cm/s=0.864 m/s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如图所示.;(3)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则a==(0.64±0.01)m/s2.根据速度公式v B=v A+at;解得:v A=v B﹣at=0.737﹣0.64×0.1≈0.67m/s;故答案为:(1)匀加速;(2)0.864;(3)0.64,0.67m/s.16.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的运动情况是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直线运动(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1.00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根据上面两道题说明求解纸带上某点速度的方法是:通过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为中时刻的瞬时速度.【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1)由纸带两个点之间的时间相同,若位移逐渐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若位移逐渐减小,则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2)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求解瞬时速度;(3)依据平均速度来求解某点的瞬时速度.【解答】解:(1)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2)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速度,则有:v5==×10﹣2≈1.00m/s(3)由上可知,通过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为中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答案为:(1)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直线运动;(2)1.00;(3)通过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为中时刻的瞬时速度.三、计算题(共22分)17.一汽车以v=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有事故,司机经过0.5s的反应时间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便以加速度大小为a=5m/s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1)司机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发生的位移大小;(2)从发现前方有事故经2.5s汽车的瞬时速度;(3)从发现前方有事故经5s汽车运动的位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公式求出汽车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的速度.(3)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汽车的位移.【解答】解:(1)汽车在反应时间内的位移x1=v△t=20×0.5m=10m.(2)从发现前方有事故经2.5s汽车的瞬时速度v′=v+a(t﹣△t)=20﹣5×2m/s=10m/s.(3)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可知汽车5s内的位移等于4.5s内的位移,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x=x1+x2=10+40m=50m.答:(1)司机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发生的位移大小为10m;(2)从发现前方有事故经2.5s汽车的瞬时速度为10m/s;(3)从发现前方有事故经5s汽车运动的位移为50m.18.A、B车站间的铁路为直线.某人乘一列火车从A车站出发,火车从启动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为18m/s用了120s时间,以后匀速运动5分钟后,列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分钟后刚好停在B车站.(1)分别求火车启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2)火车从启动开始运动8分钟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天津市静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静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期中1-8为单项选择题,9-13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必定变化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C.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2.2012年10月15日著名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从3.9万米的高空跳下,并成功着陆.假设他沿竖直方向下落,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运动员及其装备机械能守恒B.t1~t2时间内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C.t1~t2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D.t2~t4时间内重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等于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3.质量为m的汽车,其发动机额定功率为P.当它开上一个倾角为θ的斜坡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力的k倍,则车的最大速度为()A.B.C.D.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α、高为h的粗糙的斜面的顶端下滑.则物体在加速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关于各力的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B.重力在下滑中的平均功率大于在底端时的瞬时功率C.重力在下滑中的平均功率为mgsinαD.物体滑到底端时的瞬时功率小于5.冥王星与其附近的星体卡戎可视为双星系统,质量比约为7:1,同时绕它们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此可知卡戎绕O点运动的()A.角速度大小约为冥王星的7倍B.向心力大小约为冥王星的C.轨道半径约为冥王星的7倍D.周期大小与冥王星周期相同6.质量为60kg的体操运动员,做“单臂大回环”,用一只手抓住单杠,伸展身体,以单杠为轴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过程中,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手臂受的拉力至少应为多少?(忽略空气阻力,g=10m/s2)()A.600 N B.2 400 N C.3 000 N D.3 600 N7.对于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说,它们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会随着轨道半径的变化而变化,某同学根据测得的不同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与周期T关系作出如图所示图象,则可求得地球质量为(已知引力常量为G)()A.B.C.D.8.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自斜面AC和BC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物体滑到斜面底部C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1和E k2,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A.E k1>E k2W1<W2B.E k1>E k2W1=W2C.E k1=E k2W1>W2D.E k1<E k2W1>W29.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g=10m/s2)则()A.物体的质量m=1.0kg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C.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0JD.前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1.5 W10.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阻力作用,下落的加速度为g,在物体下落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gh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mghC.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mghD.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1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细线拴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它们的()A.运动周期相同 B.运动线速度相同C.运动角速度相同D.向心加速度相同12.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的半径为R,人造地球卫星圆形运行的轨道为r,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上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B.卫星在轨道上的速度大小为C.卫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为D.卫星运行的周期为2π13.质量为m=2kg的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t=0时刻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如图甲所示,此后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g=10m/s2,则()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B.10s末恒力F的瞬时功率为6WC.10s末物体在计时起点左侧2m处D.10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34J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4.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得到了如图实所示的物体运动轨迹,a、b、c三点的位置在运动轨迹上已经标出(a点不是抛出点),则:(1)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g=10m/s2).(2)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x=,y=.15.通过一动滑轮提升质量为1kg的重物,竖直向上拉绳子,使重物由静止开始以5m/s2的加速度上升,不计动滑轮及绳子的质量和摩擦,则拉力的大小N,在第1s末拉力的瞬时功率W.16.如图所示,B物体的质量是A物体质量的,在不计摩擦阻力的情况下,A物体自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当物体A的动能与其势能相等时,物体距地面的高度是.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7.(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在下面所列举的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中,你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错误的步骤是(填字母代号)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学生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C.用天平测量出重物的质量D.先放手让纸带和重物下落,再接通电源开关E.在打出的纸带上,依据打点的先后顺序选取A、B、C、D(如图所示)四个合适的相邻点,通过测量计算得出B、C两点的速度为v B、v C,并测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hF.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看减少的重力势能mgh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mv C2﹣mv B2,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周期为0.02s,自由下落的重物质量为1kg,打出一条理想的纸带,数据如图所示,单位是cm,g取9.8m/s2,O、A之间有多个点没画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物体的速度vB=m/s,从起点O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 p=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量△Ek=J.(答案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8.有一位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通过实验测量作出了图乙中的A图线.试分析:①A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②A图线上部弯曲的原因是③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丙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O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0=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m/s2.(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期中19题8分,其余各题为9分,共35分.)19.如图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其半径r=0.40m,轨道在C 处与动摩擦因数μ=0.20的水平地面相切.在水平地面的D点放一静止的质量m=1.0kg的小物块,现给它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当它运动到C点时,撤去恒力F,结果小物块恰好通过A点而不对A点产生作用力.已知CD间的距离s=1.0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小物块通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2)恒力F的大小.20.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麦哲伦云时,发现了LMCX﹣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和不可见的暗星B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它天体的影响,A、B围绕两者的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引力常量为G,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A的速率v和运行周期T.(1)可见星A所受暗星B的引力F A可等效为位于O点处质量为m'的星体(视为质点)对它的引力,设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m2.试求m′(用m1、m2表示)(2)求暗星B的质量m2与可见星A的速率v、运行周期T和质量m1之间的关系式.21.一列火车总质量m=500 吨,机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6×105W,在轨道上行驶时,轨道对列车的阻力F f是车重的0.01倍,g取10m/s2,求:(1)火车在水平轨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2)在水平轨道上,发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当行驶速度为v=10m/s时,列车的瞬时加速度是多少;(3)若火车在水平轨道上从静止开始,保持0.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以额定功率工作共经过8s时间,计算火车从静止开始经8s内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22.如图,一轨道由光滑竖直的圆弧AB,粗糙水平面BC及光滑斜面CE组成,BC与CE在C点由极小光滑圆弧相切连接,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一小物块从A点正上方高h=0.2m处P点自由下落,正好沿A点切线进入轨道,已知小物块质量m=1kg,圆弧半径R=0.05m,BC长s=0.1m,小物块过C点后经过时间t1=0.3s第一次到达图中的D点,又经t2=0.2s第二次到达D点.取g=10m/s2.求:(1)小物块第一次到达圆弧轨道B点的瞬间,受到轨道弹力N的大小?(2)小物块与水平面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3)小物块最终停止的位置?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上)开学物理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期中1-8为单项选择题,9-13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必定变化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C.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考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曲线运动.【分析】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为曲线上点的切线方向,时刻改变,故一定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共线.【解答】解: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为曲线上点的切线方向,时刻改变,故一定是变速运动,故A正确;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刻改变,是直线运动,故B错误;C、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加速度恒为g,故C错误;D、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共线,但合力大小可以变化,故加速度的大小也可以变化,故加速度变化的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A.2.2012年10月15日著名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从3.9万米的高空跳下,并成功着陆.假设他沿竖直方向下落,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运动员及其装备机械能守恒B.t1~t2时间内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C.t1~t2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D.t2~t4时间内重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等于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分析】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根据斜率分析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判断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将运动员的运动与匀变速运动进行比较,分析其平均速度.根据功能关系分析重力做功与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解答】解:A、0﹣t1内图线的斜率在减小,说明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所以运动员及其装备一定受到阻力作用,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B、t1~t2时间内由于图象的斜率在减小,斜率为负值,说明加速度方向向上,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知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故B正确;C、t1~t2时间内,若运动员做匀减速运动,平均速度等于,而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得知,此过程的位移小于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所以此过程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t2~t4时间内重力做正功,阻力做负功,由于动能减小,根据动能定理得知,外力对运动员做的总功为负值,说明重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小于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故D错误.故选:BC.3.质量为m的汽车,其发动机额定功率为P.当它开上一个倾角为θ的斜坡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力的k倍,则车的最大速度为()A.B.C.D.【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汽车匀速向上运动时,对汽车受力分析,汽车处于受力平衡状态,由此可以求得汽车在上坡情况下的牵引力的大小,由P=Fv分析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汽车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由于汽车是沿倾斜的路面向上行驶的,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的牵引力F=f+mgsinθ=kmg+mgsinθ=mg(k+sinθ),由功率P=Fv,所以上坡时的速度:,故D正确故选:D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α、高为h的粗糙的斜面的顶端下滑.则物体在加速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关于各力的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B.重力在下滑中的平均功率大于在底端时的瞬时功率C.重力在下滑中的平均功率为mgsinαD.物体滑到底端时的瞬时功率小于【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动能定理的应用.【分析】根据动能定理可以比较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与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的大小关系及末速度,根据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A、根据动能定理可知:,所以W G>W f,而时间相同,所以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故A错误;B、小球做匀加速运动,平均速度小于末速度,根据P=mgvsinα可知:重力在下滑过程中的平均功率小于于在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故B错误;C、根据动能定理可知:,解得:v=所以重力在下滑过程中的平均功率为:=mg sinα=,故C错误;D、物体滑到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mgvsinα=mgsinα<,故D正确.故选:D5.冥王星与其附近的星体卡戎可视为双星系统,质量比约为7:1,同时绕它们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由此可知卡戎绕O点运动的()A.角速度大小约为冥王星的7倍B.向心力大小约为冥王星的C.轨道半径约为冥王星的7倍D.周期大小与冥王星周期相同【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双星系统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抓住万有引力相等,得出轨道半径的关系.【解答】解:A、双星角速度相等、周期相等.故A错误,D正确.B、双星做圆周运动,向心力相等,根据.,知m1r1=m2r2,则.即轨道半径约为冥王星的7倍.故B错误,C正确.故选:CD.6.质量为60kg的体操运动员,做“单臂大回环”,用一只手抓住单杠,伸展身体,以单杠为轴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过程中,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手臂受的拉力至少应为多少?(忽略空气阻力,g=10m/s2)()A.600 N B.2 400 N C.3 000 N D.3 600 N【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人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根据动能定理求出人在最低点的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拉力的大小.【解答】解:设人的长度为l,人的重心在人体的中间.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得:.解得最低点人的速度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F=5mg=3000N.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7.对于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说,它们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会随着轨道半径的变化而变化,某同学根据测得的不同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与周期T关系作出如图所示图象,则可求得地球质量为(已知引力常量为G)()A.B.C.D.【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到轨道半径与周期的函数关系,再结合图象计算斜率,从而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解答】解: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得:,由图可知:,所以地球的质量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8.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自斜面AC和BC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物体滑到斜面底部C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1和E k2,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A.E k1>E k2W1<W2B.E k1>E k2W1=W2C.E k1=E k2W1>W2D.E k1<E k2W1>W2【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分析】根据摩擦力做功的公式比较在两个斜面上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再通过动能定理比较到达底部的动能.【解答】解:设斜面的倾角为θ,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则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μmgscosθ.而scosθ相同,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相等.根据动能定理得,mgh﹣μmgscosθ=E K ﹣0,在AC斜面上滑动时重力做功多,克服摩擦力做功相等,则在AC面上滑到底端的动能大于在BC面上滑到底端的动能,即E k1>E k2.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9.如图甲所示,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通过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监测到推力F、物体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g=10m/s2)则()A.物体的质量m=1.0kg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C.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2.0JD.前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1.5 W【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功的计算.【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速度图象的斜率的含义:速度图象的斜率代表物体的加速度.速度的正负代表物体运动的方向【解答】解:A、由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知道在2﹣3s的时间内,物体匀速运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N,在1﹣2s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直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的大小,所以a=2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a,所以m===0.5kg,所以A错误;B、由f=μF N=μmg,所以μ===0.4,所以B错误;C、第二秒内物体的位移是x=at2=×2×1=1m,摩擦力做的功W=fx=﹣2×1J=﹣2J,即克服摩擦力做功2J,所以C正确;D、在第一秒内物体没有运动,只在第二秒运动,F也只在第二秒做功,F的功为W=Fx=3×1J=3J,所以前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为==W=1.5W,所以D正确.故选:CD10.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阻力作用,下落的加速度为g,在物体下落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gh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mghC.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mghD.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h【考点】功能关系.【分析】要知道并能运用功能关系.合力做功量度动能的变化.除了重力其他的力做功量度机械能的变化.重力做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解答】解:A、根据合力做功量度动能的变化,下落的加速度为g,那么物体的合力为mg,=mgh,所以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gh.故A正确.w合B、重力做功w G=mgh,重力做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所以重力势能减少了mgh,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gh,即机械能就减少了mgh.故B不正确.C、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下落的加速度为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阻力为mg,所以阻力做功w f=﹣fh=﹣mgh.所以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mgh,故C正确.D、重力做功w G=mgh,重力做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所以重力势能减少了mgh,故D正确.故选B.1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用长度不等的细线拴在同一点,并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它们的()A.运动周期相同 B.运动线速度相同C.运动角速度相同D.向心加速度相同【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分析】两个小球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对它们受力分析,找出向心力来源,可先求出角速度,再由角速度与线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公式求解.【解答】解:对其中一个小球受力分析,如图,受重力,绳子的拉力,由于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合力提供向心力;将重力与拉力合成,合力指向圆心,由几何关系得,合力:F=mgtanθ①;由向心力公式得到,F=mω2r ②;设绳子与悬挂点间的高度差为h,由几何关系,得:r=htanθ③;由①②③三式得,ω=,与绳子的长度和转动半径无关,故C正确;又由T=知,周期相同,故A正确;由v=wr,两球转动半径不等,则线速度大小不等,故B错误;由a=ω2r,两球转动半径不等,向心加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C.12.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的半径为R,人造地球卫星圆形运行的轨道为r,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上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gB.卫星在轨道上的速度大小为C.卫星运行的角速度大小为D.卫星运行的周期为2π【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在地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卫星绕地球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由向心力提供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在地球表面有:mg=得GM=gR2,卫星绕地球圆周运动有:=ma=mrω2=mrA、卫星的向心加速度a==g,故A正确;B、卫星的线速度=,故B正确;C、卫星的角速度=,故C错误;D、卫星的周期T=2=2,故D错误故选:AB13.质量为m=2kg的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t=0时刻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如图甲所示,此后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g=10m/s2,则()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B.10s末恒力F的瞬时功率为6WC.10s末物体在计时起点左侧2m处D.10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34J【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功的计算.【分析】由v﹣t图分别求得由力F和没有力F作用时的加速度,对两段时间分别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后联立求解;设10s末物体离起点点的距离为d,d应为v﹣t图与横轴所围的上下两块面积之差,根据功的公式求出克服摩擦力做功.【解答】解:A、设物体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1,则由v﹣t图得:加速度大小a1=2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①设物体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由v﹣t图得:加速度大小a2=1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1…③F﹣μmg=ma2…④解①②③④得:F=3N,μ=0.05,故A错误.B、10s末恒力F的瞬时功率为:P=Fv=3×6W=18W.故B错误.C、根据v﹣t图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得:x=×4×8﹣×6×6m=﹣2m,负号表示物体在起点以左.故C正确.D、10s内克服摩擦力做功:W f=fs=μmgs=0.05×20×(×4×8+×6×6)J=34J.故D正确.故选:C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4.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得到了如图实所示的物体运动轨迹,a、b、c三点的位置在运动轨迹上已经标出(a点不是抛出点),则:(1)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2m/s(g=10m/s2).(2)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x=﹣0.1m,y=﹣0.0125m.【考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竖直方向上△y=gT2,求出时间间隔,再根据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求出初速度.求出b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即可求出运动的时间,从而求出此时小球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即可求出抛出点的坐标.【解答】解:在竖直方向上△y=gT2,T==0.1s.则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b点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v by==1.5m/s,则运动的时间t==0.15s.水平方向上的位移x1=vt=0.3m,竖直方向上的位移=0.1125m.所以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x=0.2﹣0.3=﹣0.1m,y=0.1﹣0.1125=﹣0.0125m故本题答案为:(1)2m/s,(2)﹣0.1m,﹣0.0125m15.通过一动滑轮提升质量为1kg的重物,竖直向上拉绳子,使重物由静止开始以5m/s2的加速度上升,不计动滑轮及绳子的质量和摩擦,则拉力的大小7.5N,在第1s末拉力的瞬时功率75W.【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先对物体研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绳子的拉力,F是此拉力的2倍,物体速度是手拉力的作用点移动速度的一半,求得F和速度大小,然后根据P=Fv求解瞬时功率.【解答】解:对于物体,设绳子拉力大小为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T﹣mg=ma得:T=m(g+a)则:F=T=m(g+a)=×1×(10+5)N=7.5N第1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at=5m/s,手拉力的作用点移动速度:V=2v=10m/s故第一秒末拉力的功率为:P=Fv=75W故答案为:7.5、7516.如图所示,B物体的质量是A物体质量的,在不计摩擦阻力的情况下,A物体自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当物体A的动能与其势能相等时,物体距地面的高度是0.4H.【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对于A和B组成的系统,在下落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当A的动能与其势能相等时A距地面的高度.【解答】解:对A、B两物体组成的系统,由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机械能守恒.B的重力势能不变,所以A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系统动能的增加量.则有:m A g(H﹣h)=(m A+m B)v2.又物体A的动能与其势能相等,即m A gh=m A v2;又m A=2m B联立上面两式得:m A g(H﹣h)=m A gh得h=0.4H.故答案为:0.4H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17.(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在下面所列举的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中,你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错误的步骤是BCD(填字母代号)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天津市静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

天津市静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物理试卷(9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三(上)调研物理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10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5分,11-14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每题6分,部分3分,共74分)1.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2.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α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处位置.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可能符合事实的是()A.1305、25、7、1 B.202、405、625、825C.1202、1010、723、203 D.1202、1305、723、2033.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若它的原子核发生了如下的裂变反应:则a+b可能是()A.B.C.D.4.riben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释放出大量的碘131,碘131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会发出β射线与γ射线,碘131被人摄入后,会危害身体健康,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关于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碘131衰变的快慢B.碘131的半衰期为8.3天,则4个碘原子核经16.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C.碘131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β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但γ射线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强5.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则()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电子的动能增大C.电子的电势能增大 D.原子的能级值增大6.在第15届机器人世界杯赛上,中科大“蓝鹰”队获得仿真2D组冠军和服务机器人组亚军.如图所示,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再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该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s,则()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m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1.0m/s7.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 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图.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 各垫圈()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8.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用频率为ν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为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A.B. C.U=2hν﹣W D.9.一质量为m的铁锤,以速度v竖直打在木桩上,经过△t时间而停止,则在打击时间内,铁锤对木桩的平均冲力的大小是()A.mg△t B. C. +mg D.﹣mg10.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所以运用光谱分析可以鉴别物质和进行深入研究.氢原子光谱中巴耳末系的谱线波长公式为:,n=3、4、5…,E1为氢原子基态能量,h为普朗克常量,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锂离子Li+的光谱中某个线系的波长可归纳成一个公式:,m=9、12、15…,为锂离子Li+基态能量,经研究发现这个线系光谱与氢原子巴耳末系光谱完全相同.由此可以推算出锂离子Li+基态能量与氢原子基态能量的比值为()A.3 B.6 C.9 D.1211.我国科学家研制“两弹”所涉及的基本核反应方程有:(1)U+n→Sr+Xe+k n(2)H+H→He+d n关于这两个方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程(1)中k=10,方程(2)中d=1B.方程(2)是氢弹涉及的核反应方程C.方程(1)属于轻核聚变D.方程(2)属于α衰变12.如图所示,A.B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m A:m B=3:2,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上,A.B 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13.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水平直道上运动,其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两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车在1﹣1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m/sC.在0﹣10s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D.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图线上P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m/s 14.A、B两球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同向动动,A球的动量是7kg•m/s,B球的动量是9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B球的动量变为12kg•m/s,则两球质量m A、m B的关系可能是()A.m B=2m A B.m B=3m A C.m B=4m A D.m B=5m A二、实验题(共20分)15.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在带上共取了A、B、C、D、E、F、G七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六条(分别叫a、b、c、d、e、f),将这六条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直放图,最后将各纸带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表示v﹣t关系的图象.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为表示v﹣t关系,图中x轴对应物理量是时间t,y轴对应物理量是速度v.①若纸条c的长度为6.0cm,则图中t3为s,v3是纸条c段的速度,v3=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②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f段纸带长度为12.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6.(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原来的教科书采用图甲所示的方法,经过编者修改后,现行的教科书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法.两个实验装置的区别在于:①悬挂重垂线的位置不同;②图甲中设计有一个支柱(通过调整,可使两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上面的小球被碰离开后,支柱立即倒下),图乙中没有支柱,图甲中的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抛出点分别在通过O、O′点的竖直线上,重垂线只确定了O点的位置,比较这两个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需要测出两小球的直径B.采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时,需要测出两小球的直径C.为了减小误差,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使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尽量光滑D.为了减小误差,采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使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尽量光滑(2)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如果采用(1)题图乙所示装置做实验,某次实验得出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丙所示,图中数据单位统一,假设碰撞动量守恒,则碰撞小球质量m1和被碰撞小球质量m2之比m1:m2=.三、计算题(共56分)17.猎狗能以最大速度v1=10m/s持续地奔跑,野兔持续奔跑的最大速度只能为v2=8m/s.一只野兔在离洞穴s1=200m的某处草地上吃草,被猎狗发现后,猎狗以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径直朝野兔追来.野兔发现猎狗时,与猎狗相距s2=60m,兔子立即掉头加速跑向洞穴(加速过程可以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求野兔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才能保证安全回到洞穴?18.如图,用两根等长的细线分别悬挂两个弹性球A、B,球A的质量为2m,球B的质量为9m,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 o水平射入球A,并留在其中,子弹与球A作用时间极短;设A、B两球作用为对心弹性碰撞.求:(i)子弹与A球作用过程中,子弹和A球系统损失的机械能;(ii)B球被碰撞后,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过程中,合外力对B球冲量的大小.19.如图所示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横截面为“”形的光滑长直导轨槽,槽口向上(图为俯视图).槽内放置一个木质滑块,滑块的左半部是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光滑凹槽,木质滑块的宽度为2R,比“”形槽的宽度略小.现有半径r(r<<R)的金属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0=4m/s冲向滑块,从滑块的一侧半圆形槽口边缘进入.已知金属小球的质量为m=1kg,木质滑块的质量为M=3kg,整个运动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求:(1)当金属小球滑离木质滑块时,金属小球的速度v1和木质滑块的速度v2各是多大;(2)当金属小球经过木质滑块上的半圆柱形槽的最右端A点时,金属小球的对地速度大小.20.近几年,国家取消了7座及以下小车在法定长假期间的高速公路收费,给自驾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压力,因此交管部门规定,上述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拿(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若某车减速前的速度为v0=72km/h,靠近站口时以大小为a1=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通过收费站口时的速度为v t=28.8km/h,然后立即以a2=4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试问:(1)该车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口多远处开始减速?(2)该车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3)在(1)(2)问题中,该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为多少?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三(上)调研物理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10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5分,11-14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每题6分,部分3分,共74分)1.下列四幅图涉及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考点】玻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解答】解:A、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故A正确.B、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故B正确.C、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不正确.D、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D正确.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C.2.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α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处位置.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可能符合事实的是()A.1305、25、7、1 B.202、405、625、825C.1202、1010、723、203 D.1202、1305、723、203【考点】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少数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解答】解:由于绝大多数粒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所以A位置闪烁此时最多,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极少数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符合该规律的数据只有A选项.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若它的原子核发生了如下的裂变反应:则a+b可能是()A.B.C.D.【考点】重核的裂变.【分析】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A都不守恒,B质量数不守恒,C电荷数不守恒,D正确.故选D4.riben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释放出大量的碘131,碘131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会发出β射线与γ射线,碘131被人摄入后,会危害身体健康,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关于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碘131衰变的快慢B.碘131的半衰期为8.3天,则4个碘原子核经16.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C.碘131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β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但γ射线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强【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分析】半衰期具有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半衰期的大小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外部环境无关.β射线是电子流,γ射线是电磁波,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解答】解:A、衰变的快慢与外部环境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故A错误.B、半衰期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对于少量的原子核不适用.故B错误.C、β衰变时,电子来自原子核,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电子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故C正确.D、β射线是电子流,不是电磁波,γ射线是电磁波,穿透本领较强.故D错误.故选:C.5.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则()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电子的动能增大C.电子的电势能增大 D.原子的能级值增大【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向低能级跃迁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根据动能定理和能量关系即可顺利求出答案.【解答】解:A、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能量减少,故电子向低能级跃迁,故电子绕核旋转半径减小,故A错误.B、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绕核旋转半径减小,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故电子的动能增加,故B正确.C、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电子绕核旋转半径减小,电场力对电子做正功,故氢原子的电势能降低,故C错误;D、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向低能级跃迁,故原子的能级值减小,故D错误;故选:B.6.在第15届机器人世界杯赛上,中科大“蓝鹰”队获得仿真2D组冠军和服务机器人组亚军.如图所示,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再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该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s,则()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m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1.0m/s【考点】平均速度;位移与路程.【分析】依据坐标位置的变化可表示位移和路程,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解答】解:A、由题目给定的坐标位置变化可知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为折线,A错误;B、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时会与由点(3,1 )沿直线运动到点(1,4)有交点,即会经过同一位置,B错误;C、由题意知机器人初位置坐标为(0,0),末位置坐标为(2.2),故位移为:X=,故C错误.D、平均速度===1m/s;故D正确;故选:D.7.取一根长2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cm 再系一个,以后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cm、60cm、84cm,如图.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上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上的金属盘.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 各垫圈()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确定落地的时间间隔是否相等,从而根据v=gt得出落到盘中的速率之比.【解答】解:A、5个铁垫圈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位移之比为1:3:5:7.可以看成一个铁垫圈自由下落,经过位移之比为1:3:5:7.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知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故A错误,B正确.C、因为各垫圈落到盘中的时间间隔相等,则各垫圈依次落到盘中的时间比为1:2:3:4,根据v=gt可知,速率之比为1:2:3:4.故CD错误.故选:B.8.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用频率为ν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为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A.B. C.U=2hν﹣W D.【考点】光电效应.【分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v﹣W,以及E km=eU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题意知,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为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即吸收的光子能量为nhv,n=2,3,4…则有:eU=nhv﹣W,解得.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9.一质量为m的铁锤,以速度v竖直打在木桩上,经过△t时间而停止,则在打击时间内,铁锤对木桩的平均冲力的大小是()A.mg△t B. C. +mg D.﹣mg【考点】动量定理.【分析】由题意可知,铁锤的初末动量,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其对木桩的平均冲力.【解答】解:对铁锤分析可知,其受重力与木桩的作用力;设向下为正方向,则有:(mg﹣F)t=0﹣mv得:F=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铁锤对桩的平均冲力为:F=mg+;故选:C.10.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所以运用光谱分析可以鉴别物质和进行深入研究.氢原子光谱中巴耳末系的谱线波长公式为:,n=3、4、5…,E1为氢原子基态能量,h为普朗克常量,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锂离子Li+的光谱中某个线系的波长可归纳成一个公式:,m=9、12、15…,为锂离子Li+基态能量,经研究发现这个线系光谱与氢原子巴耳末系光谱完全相同.由此可以推算出锂离子Li+基态能量与氢原子基态能量的比值为()A.3 B.6 C.9 D.12【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据题知,锂离子线系光谱与氢原子巴耳末系光谱完全相同.波长相等,将n=3和m=9分别两个波长公式,即可求得.【解答】解:由题意知,锂离子这个线系光谱与氢原子巴耳末系光谱完全相同,即当n=3与m=9时分别波长公式和两个波长相等,代入波长公式得:()=(﹣)解得=9故选:C.11.我国科学家研制“两弹”所涉及的基本核反应方程有:(1)U+n→Sr+Xe+k n(2)H+H→He+d n关于这两个方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程(1)中k=10,方程(2)中d=1B.方程(2)是氢弹涉及的核反应方程C.方程(1)属于轻核聚变D.方程(2)属于α衰变【考点】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分析】重核裂变是质量数较大的核裂变为质量中等的核,聚变是质量数较小的和转化为质量较大的核,在转化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解答】解:A、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235+1=90+136+K,方程(1)中k=10,2+3=4+d,方程(2)中d=1,故A正确,B、氢弹爆炸能量来自于核聚变;是氘核和氚核进行的核聚变反应,则B正确C、方程(1)属于重核裂变,故C错误;D、方程(2)属于轻核聚变,故D错误;故选:AB12.如图所示,A.B两种物体的质量之比m A:m B=3:2,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上,A.B 间有一根被压缩的轻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是合外力为零,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系统的合外力,根据动量守恒的条件即可判断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解答】解: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由于m A:m B=3:2,根据f=μmg,可知,弹簧释放后,A、B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等,则AB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故A、B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B、地面光滑,弹簧释放后,A、B、C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A、B、C系统动量守恒,故B正确;C、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又相反,所以A、B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故C正确;D、对于A.B.C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故D错误.故选:BC13.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水平直道上运动,其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两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乙车在1﹣1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m/sC.在0﹣10s内,甲、乙两车相遇两次D.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图线上P所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大于0.8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x﹣t图象对应纵坐标的值为位移,其斜率大小表示速度,物体通过的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先做匀速运动,后静止,故A错误;B、乙车在1﹣10s内的位移x=0﹣8=﹣8m,则平均速度,所以乙车在1﹣1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m/s,故B正确;C、图象的交点表示相遇,根据图象可知,两物体相遇两次,故C正确;D、若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所以5s末的速度等于0.8m/s,所以P点速度一定大于0.8m/s,故D正确;故选:BCD14.A、B两球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同向动动,A球的动量是7kg•m/s,B球的动量是9kg•m/s,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B球的动量变为12kg•m/s,则两球质量m A、m B的关系可能是()A.m B=2m A B.m B=3m A C.m B=4m A D.m B=5m A【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碰撞过程遵守动量,总动能不增加,根据这两个规律,得到A、B两球的质量关系.【解答】解: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P A+P B=P A′+P B′,P B′=12kg•m/s,解得,P A′=4kg•m/s,碰撞过程系统的总动能不增加,则有+≤+,解得:≤,由题意可知:当A球追上B球时发生碰撞,则碰撞前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则有:>,。

天津市静海县2018届高三物理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2017102001121

天津市静海县2018届高三物理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试题2017102001121

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三物理(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78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2分)两部分,共100分。

2. 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习惯养成总分内容直线运动动量原子物理学法卷面整洁100 分数10 65 25 20 3-5第Ⅰ卷基础题(共78分)一、选择题(共40分1-8为单选题3分每题,9-12为多选题4分每题)1. 下列有关科学家和所涉及到的物理史实中,正确的说法是:()A.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中子;B.卢瑟福的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构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同时发现了质子;C.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解释的光电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D.普朗克建立了量子理论,玻尔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

2. 下列有关解释中,正确的说法是:()A.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其放射线在磁场中一定不偏转的是γ射线;B.按照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半径为r a的圆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一半径为r b 的圆轨道上,r a>r b,在此过程中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光子;C.压力、温度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具有一定的影响;D.天然放射性元素23920Th(钍)经过一系形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Pb(铅),衰变20882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3. 如图所示, 、分别表示物体受到冲量前、后的动量,短线表示的动量大小为15 ,长线表示的动量大小为30 ,箭头表示动量的方向.在下列所给的四种情况下,物体动量改变量相同的是(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 我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今年世锦赛上实现女子3000 接力三连冠.观察发现,“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A. 甲对乙的冲量一定等于乙对甲的冲量B. 甲对乙做多少负功,乙对甲就一定做多少正功C. 甲的动能增加量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D. 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小C.这群氢原子发出不同频率的光,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可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D.金属钠表面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60eV6.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7. 如图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AB|=2 m,|BC|=3 m.若物体通过AB和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9 8A. mB. m8 93 4C. mD. m4 38. 质量为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全相同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首先左侧射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然后右侧射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如图所示,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颗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于木块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木块静止,B.木块向右运动,C.木块静止,D.木块向左运动,9. 如下图所示,用绿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时,电流表有一定的读数.若改用强度大一倍的紫光照射阴极, 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3.11 。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学生学业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学生学业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二物理(文10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 真空中两个同性点电荷q1、q2,固定 q1,释放q2,且q2只在库仑力作用下运动,则q2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库仑力()A. 不断减小B. 不断增大C. 始终保持不变D. 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解析】带电相同的小球受斥力作用,因此距离越来越远,由于电量保持不变,根据, 可知距离增大,电场力将逐渐减小,因此加速度也不断减小,故A正确,BCD错误.2. 在电场中的某点放入电量为﹣q的试探电荷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若在该点放入电量为+2q的试探电荷,此时测得该点的场强为()A. 大小为2E,方向和E相反B. 大小为E,方向和E相反C. 大小为2E,方向和E相同D. 大小为E,方向和E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电场强度与电场本身的因素是相关的,与所放入的检验电荷无关,故放入电量为的试探电荷时,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则放电量为的试探电荷时,得到该点的场强仍为E,选项D正确。

考点:电场强度的概念。

3. 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可知()A. E和F成正比,F越大E越大B. E和q成反比,q越大E越小C. E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D. E的大小可由确定【答案】D【解析】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可知,场强时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所以E跟F及q均无关,故AB错误;E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E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反,故C错误;电场强度的大小是由确定的,故D正确。

所以D正确,ABC 错误。

4. 如图所示,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位于电场中的A点,受到的电场力为F.若把该点电荷换为电荷量为2q的负点电荷,则A点的电场强度E为()A. ,方向与F相反B. ,方向与F相反C. ,方向与F相同D. ,方向与F相同【答案】C【解析】根据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仅由电场本身决定,与试探电荷无关.可知,将该点电荷换为电荷量为2q的负点电荷,A点的场强大小仍然是,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C正确.故选C.点睛:电场强度是电场这一章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可根据比值定义法的共性进行理解.电场强度反映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仅电场本身决定,与试探电荷无关.5. 真空中一匀强电场中有一质量为0.01g,电荷量为﹣1×10﹣8C的尘埃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取g=10m/s2,则()A. 场强方向水平向左B. 场强的大小是1×103N/CC. 场强的大小是1×107N/CD. 场强的方向竖直向下【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尘埃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有:mg=qE,代入数据解得:E =1×104N/C,方向竖直向下,故D正确,ABC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上)调研物理试卷(文科)(9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C.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最早用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e的数值D.油滴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8.8×10﹣18C2.M和N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3.如图所示是点电荷Q周围的电场线,图中A到Q的距离小于B到Q的距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Q是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B.Q是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C.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D.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4.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球体B.根据F=k,当两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无穷大C.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静电力大于q2对q1的静电力D.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5.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大的带电体一定不是点电荷B.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做点电荷C.点电荷就是体积足够小的电荷D.点电荷是电荷量和体积都很小的带电体6.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带上﹣3Q和+5Q的电荷后,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1.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2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2.则F1与F2之比为()A.2:1 B.4:1 C.16:1 D.60:17.下列各图中,正确描绘两个等量正电荷电场线的是()A.B.C.D.8.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负极搬运到正极,保持两极之间有电压B.电源把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D.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会形成持续的电流9.关于电场线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相同B.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强度越来越小C.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就越大D.顺着电场线移动电荷,电荷受静电力大小一定不变10.A为已知电场中的一个固定点,在A点放一电量为q的电荷,所受电场力为F,A点的电场强度为E,则()A.若在A点换上﹣q,A点的电场强度将发生变化B.若在A点换上电量为2q 的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将变为2EC.若A点移去电荷q,A点的电场强度变为零D.A点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与q 的大小、正负、有无均无关11.在同一电场中的A、B、C三点分别引入检验电荷时,测得的检验电荷的电荷量和它所受电场力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此三点的场强大小E A、E B、E C的关系是()A.E A>E B>E C B.E B>E A>E C C.E C>E A>E B D.E A>E C>E B12.电阻R1、R2、R3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10Ω、R3=5Ω,R1两端电压6V,R2两端电压12V,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路中的电流0.6AB.电阻R2的阻值20ΩC.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21VD.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3.6W二、填空题:(每空5分)13.真空中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和B,带电荷量分别为Q A=2×10﹣8 C和Q B=4×10﹣8 C,相互作用力为F.若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将变为.14.某个电阻标有“100Ω,4W”,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A,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V,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W.三、计算题(每题10分)15.如图所示,A为带正电Q的金属板,沿金属板的垂直平分线,在距板r处放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小球,小球受水平向右的电场力偏转θ角而静止,小球用绝缘细线悬于O点,试求小球所在处的电场强度?16.如图所示,A、B两端的电压U恒为18V,电阻R1=20Ω,灯泡L标有“6V,1.8W”的字样,当灯泡L正常发光时,求:(1)电阻R2的阻值(2)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P.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上)调研物理试卷(文科)(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元电荷是最小电荷量C.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最早用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e的数值D.油滴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8.8×10﹣18C【考点】元电荷、点电荷.【分析】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等于元电荷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解答】解:A、元电荷是指最小的电荷量,元电荷不是代表电子或质子,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故A错误;B、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等于元电荷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但元电荷不是最小电荷量.故B错误;C、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最早用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e的数值,故C错误;D、油滴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8.8×10﹣18C=55×1.6×10﹣19C,故D正确;故选:D2.M和N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考点】静电现象的解释.【分析】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起电过程中总电荷量保持不变,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由此可判定各个选项.【解答】解: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说明在摩擦前MN内部都有电荷,故A错误.B、互相摩擦后M带1.6×10﹣10C正电荷,故应该是M上1.6×10﹣10C的电子转移到N上,故B错误.C、N原来是点中性,摩擦后M上1.6×10﹣10C的电子转移到N上,故N在摩擦后一定带1.6×10﹣10C的负电荷,故C正确.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的电子数为:个,故D错误.故选:C3.如图所示是点电荷Q周围的电场线,图中A到Q的距离小于B到Q的距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Q是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B.Q是正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C.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D.Q是负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小于B点的电场强度【考点】电场线;电场强度.【分析】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止于负电荷.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判断A、B场强大小关系.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解答】解: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止于负电荷.所以Q是正电荷.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得: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故选:B.4.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球体B.根据F=k,当两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无穷大C.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静电力大于q2对q1的静电力D.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考点】库仑定律.【分析】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中两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当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的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看成点电荷.两个带电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带电体已经不能看成点电荷了.【解答】解: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并不是体积很小的球体,故A错误.B、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于0时,两带电体已不能看出点电荷了,该公式F=k,不适用了,故电场力并不是趋于无穷大,故B错误.C、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无论点电荷Q1的电荷量与Q2的电荷量大小如何,Q1对Q2的电场力大小上总等于Q2对Q1电场力.故C错误.D、库仑定律的表达式为F=k,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为F=G,故两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故D正确.故选:D.5.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大的带电体一定不是点电荷B.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做点电荷C.点电荷就是体积足够小的电荷D.点电荷是电荷量和体积都很小的带电体【考点】元电荷、点电荷.【分析】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一个带电体的形状及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无具体关系.【解答】解:A、由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带电体能否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无具体关系,故AC错误;B、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此时不影响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这两个带电体可看做点电荷,故B正确;D、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一个带电体的形状及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和电量多少无具体关系,故D错误;故选:B.6.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带上﹣3Q和+5Q的电荷后,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1.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2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2.则F1与F2之比为()A.2:1 B.4:1 C.16:1 D.60:1【考点】库仑定律.【分析】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接触时,若是同种电荷则将总电量平分,若是异种电荷则先中和然后将剩余电量平分,然后依据库仑定律求解即可.【解答】解:开始时由库仑定律得:F=k r=a …①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各自带电为Q,因此此时:F1=k…②由①②得:F1=F,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7.下列各图中,正确描绘两个等量正电荷电场线的是()A.B.C.D.【考点】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分析】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电场线不相交,不闭合,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解答】解:电场线不相交,AB错误;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C错误,D 正确;故选:D8.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负极搬运到正极,保持两极之间有电压B.电源把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D.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会形成持续的电流【考点】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它在内部将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从而保持两极之间的电势差.【解答】解:A、电源能把内部的正电荷从负极移到正极,从而保持两极间的稳定的电势差;故A错误;B、电源把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B正确;C、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C错误;D、只有有电源和用电器组成闭合回路才能形成电流;故D错误;故选:B.9.关于电场线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相同B.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强度越来越小C.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就越大D.顺着电场线移动电荷,电荷受静电力大小一定不变【考点】电场线;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分析】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强弱,电场线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解答】解:A、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力方向相反,故A错误;B、电场强度的大小与是否沿电场线无关,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场强度不变.故B错误;C、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就越强,则同一检验电荷受的电场力就大.故C正确;D、顺着电场线移动电荷,若是匀强电场,则电荷受电场力大小可以不变,故D错误.故选:C10.A为已知电场中的一个固定点,在A点放一电量为q的电荷,所受电场力为F,A点的电场强度为E,则()A.若在A点换上﹣q,A点的电场强度将发生变化B.若在A点换上电量为2q 的电荷,A点的电场强度将变为2EC.若A点移去电荷q,A点的电场强度变为零D.A点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与q 的大小、正负、有无均无关【考点】电场强度.【分析】电场强度为电场本身的性质,其大小及方向与试探电荷的电量及电性无关.【解答】解:电场强度E=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得出的,其大小及方向与试探电荷无关;故放入任何电荷、不放电荷时A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大小均不变,故ABC均错误,D正确;故选:D.11.在同一电场中的A、B、C三点分别引入检验电荷时,测得的检验电荷的电荷量和它所受电场力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此三点的场强大小E A、E B、E C的关系是()A.E A>E B>E C B.E B>E A>E C C.E C>E A>E B D.E A>E C>E B【考点】电场强度.【分析】F﹣q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场强度的大小,根据斜率比较电场中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解答】解:由公式F=qE知,F﹣q图象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C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大,所以C点的电场强度最大,B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小,B点的电场强度最小.所以三点场强的大小关系是E C>E A>E B.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电阻R1、R2、R3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10Ω、R3=5Ω,R1两端电压6V,R2两端电压12V,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路中的电流0.6AB.电阻R2的阻值20ΩC.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21VD.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3.6W【考点】电功、电功率;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析】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得电流;电阻R2的阻值等于R2的电压除以电流;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等与三个电阻电压之和.【解答】解:A、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得:电路中的电流I==A=0.6A 故A 正确;B、根据欧姆定律得:R2==Ω=20Ω.故B正确;C、R3两端的电压为U3=IR3=0.6×5V=3V,则总电压U=U1+U2+U3=6+12+3=21(V),故C 正确;D、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P3=I2R3=0.62×5W=1.8W,故D错误;因选错误的,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5分)13.真空中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和B,带电荷量分别为Q A=2×10﹣8 C和Q B=4×10﹣8 C,相互作用力为F.若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将变为F.【考点】库仑定律.【分析】当A带电荷量为Q,B带电荷量为2Q,在真空中相距为r时,根据库仑定律可以得到F与电量Q、距离r的关系;A、B球相互接触后放回原处,距离r不变,电荷先中和再平分,再根据库仑定律得到相互作用的库仑力大小与Q、r的关系,用比例法求解.【解答】解:未接触前,根据库仑定律,得:F=k;接触后两球带电量平分,再由库仑定律,得:F′=k=则F′=F.故答案为:.14.某个电阻标有“100Ω,4W”,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2A,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20 V,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W.【考点】电功、电功率.【分析】已知额定功率和电阻,根据P=求解额定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解额定电流.【解答】解:电阻标有“100Ω,4W”,故额定功率为4W;根据P=,有:U=;根据欧姆定律,额定电流为:I=;故答案为:0.2,20,4.三、计算题(每题10分)15.如图所示,A为带正电Q的金属板,沿金属板的垂直平分线,在距板r处放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小球,小球受水平向右的电场力偏转θ角而静止,小球用绝缘细线悬于O点,试求小球所在处的电场强度?【考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和电场力公式F=qE,结合求解电场强度E.【解答】解:小球的受力如图所示.=mgtanθ由平衡条件得:F电=qE又F电解得,小球所在处的电场强度:E=小球带正电荷,因此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右.答:小球所在处的电场强度16.如图所示,A、B两端的电压U恒为18V,电阻R1=20Ω,灯泡L标有“6V,1.8W”的字样,当灯泡L正常发光时,求:(1)电阻R2的阻值(2)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P.【考点】电功、电功率;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1)灯L正常发光,其电压为额定电压6V,功率为1.8W,据此求出通过灯泡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1的电流,进而求出电阻R2的阻值;(2)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根据P=UI求解.【解答】解:(1)灯泡L正常发光时,灯泡的电压为U L=6V,通过灯泡的电流为:,通过R1的电流为:I=,根据欧姆定律得:,(2)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P=UI=18×0.6=10.8W.答:(1)电阻R2的阻值为20Ω;(2)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P为10.8W.2018年11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