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测量物质的密度2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教案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教案教案一:测量固体密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密度。
2.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密度计算的公式:密度(ρ)=质量(m)/体积(V)。
2.秤、容器、水、待测物体。
三、教学过程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解释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物体有时会有不同的重量。
解释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物体有时会有不同的重量。
解释密度的公式,并给出一个例子,计算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对密度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操作展示(10分钟)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了解如何在实验室中测量固体的密度。
学生可以看到教师如何用容器测量水的初始体积,然后浸入密度大于水的固体,再测量水的最终体积。
学生们需要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记录关键步骤。
3.学生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他们需要选择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固体,测量其质量,并使用相同的容器和水进行测量。
完成实验后,记录结果。
4.数据整理和分析(20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在一张表格中,计算每个固体的体积和密度,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固体具有不同的密度。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固体密度和质量的关系。
5.结论和讨论(10分钟)学生讨论他们的实验结果,总结固体密度的特点。
他们可以讨论不同类型固体的密度范围,并讨论为什么这些固体具有不同的密度。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密度与固体材料的种类、形状和结构有关。
四、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密度。
他们可以设计实验来测量材料的密度,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学生还可以进行探究性实验,研究测量影响密度的因素,如温度变化等。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有记录结果。
2.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是否能正确解释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案二:测量液体密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液体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物质的密度及其测定教案
【教案】物质的密度及其测定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掌握不同物质的密度的特点和测定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密度(1)密度的定义。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密度的单位。
2.物质密度的实验测定(1)固体的密度测定法。
(2)液体的密度测定法。
3.不同物质的密度比较(1)金属的密度比较。
(2)液体的密度比较。
(3)固体和液体密度比较。
三、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测定,从而感受到实践的乐趣,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和思考能力。
2.演示教学法: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密度,并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奥妙。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集体探讨有关物质密度的问题,并通过思维碰撞探寻更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讲解(1)介绍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通过课件、图片等形式展示密度计算公式和单位。
(3)学生进行笔记。
2.实验测定密度(1)通过老师的演示,展示固体密度的实验测定法和液体密度的实验测定法。
(2)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自行进行固体、液体密度的测定。
(3)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不同物质的密度比较。
3.不同物质的密度比较(1)金属的密度比较:通过老师的演示,介绍不同金属的密度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2)液体的密度比较:通过实验测定法,让学生自行测定液体的密度并进行比较。
(3)固体和液体密度比较:通过实验测定和探究,让学生进行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比较。
4.深化学习(1)提出问题:开始开放问题,让学生自由提问,并进行集体探讨。
(2)答疑解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巩固前面的知识点。
(3)小结梳理:让学生进行梳理和总结,认识到物质密度的重要意义,并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己探究,感受到实验带来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加深了对物质密度的理解。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简单仪器测量物质的密度。
2.练习计算物质密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弹簧秤: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游标卡尺: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
3.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4.置液台:用于稳定测量液体。
5.各类固体和液体样本。
三、实验原理与步骤1.实验原理物质的密度是指其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即密度=质量÷体积。
利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和量筒测量体积,即可计算物质的密度。
2.实验步骤(1)固体样本的密度测量:①将待测固体样本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②使用弹簧秤将待测固体样本的质量测量出来。
③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待测固体样本的密度。
(2)液体样本的密度测量:①将待测液体样本倒入量筒中,使其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并记录液体的体积。
②使用弹簧秤将放有待测液体的量筒的质量测量出来。
③设液体的初始体积为V1,量筒质量为m1、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罐中,再次称量量筒的质量m2④这时量筒中的液体体积为(V1-(m2-m1)),质量为(m2-m1)。
⑤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待测液体样本的密度。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1.固体样本的密度测量:样本质量:m=50g样本长度:l = 5cm样本宽度:w = 2cm样本高度:h = 3cm样本体积:V = l × w × h = 5cm × 2cm × 3cm = 30cm³样本密度:ρ = m ÷ V = 50g ÷ 30cm³ ≈ 1.67g/cm³2.液体样本的密度测量:量筒质量初始值:m1=10g量筒质量最终值:m2=30g初始体积:V1 = 50cm³量筒质量:m=m2-m1=30g-10g=20g液体体积:V = V1 - (m2 - m1) = 50cm³ - 20g = 30cm³液体密度:ρ = m ÷ V = 20g ÷ 30cm³ ≈ 0.67g/cm³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测量固体样本时,应保持样本的表面光滑,减少误差。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物质的密度》第一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学习如何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以及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学会使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实验测量方法。
难点: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测量误差的控制、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密度计、天平、量筒、烧杯、细线、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铝块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烧杯、细线、不同密度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不同密度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些物体会沉到水底,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
(2)学生汇报猜测结果,教师进行实验验证。
2. 知识讲解(1)通过实验结果,引出密度的概念。
(2)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3)介绍实验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给定物体的密度。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密度值。
4. 例题讲解(1)讲解如何根据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讨论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2)教师点评学生实验操作和练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测量物质的密度2. 板书内容:(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计算公式:ρ = m/V(3)实验测量方法:天平测量质量,量筒测量体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简述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2. 答案:(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物体的密度值。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体积测量。
3.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及其公式。
2. 实验原理:ρ= m/V。
3.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砝码、待测物质。
4. 实验步骤:(1) 检查天平和量筒是否准确。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待测物质。
(3) 用天平称量待测物质的质量m。
(4) 将待测物质放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V。
(5) 根据公式ρ= m/V,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
(6)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量筒、砝码、待测物质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3. 教室环境:保持安静,座位有序排列,方便学生操作实验仪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公式:讲解密度的定义,演示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
3. 演示实验操作:教师示范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物质的称量和体积测量。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测量待测物质的密度。
5. 数据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并填写实验报告。
2. 回答问题:什么是密度?密度是如何计算的?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密度的测量难点:密度的测量教具、学具: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平及砝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一)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怎样使用量筒?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量筒上的单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来标度的。
2、与许多测量仪器(学过的电流表、电压表、天平等)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平,与刻度线垂直。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物质体积的测量,需用量筒或量杯。
初中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 理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1. 量筒的使用方法。
2.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1.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 密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等。
2. 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块石头的密度?2. 学生分享想法,教师总结:测量石头的密度需要知道石头的质量和体积。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 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a.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取液面高度。
b. 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将物体放入水中,读取水面上升的高度。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
2.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3. 学生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四、密度计算(10分钟)1. 学生根据测量得到的质量和体积,计算液体的密度。
2. 学生根据测量得到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实验数据,填写密度计算表格。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了量筒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巩固了物质密度的概念。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实践能力。
在密度计算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密度测量实验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量筒、天平、待测物体。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上。
2. 讲解密度的定义和单位。
二、实验步骤(15分钟)1.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3. 讲解如何计算密度,并给出密度公式。
三、学生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待测物体。
2. 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 学生分析数据,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的密度不同。
五、实验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2.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一块矿石的密度。
2. 学生讨论如何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密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和天平,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2. 在数据分析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在拓展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学会使用实验工具(如天平、量筒等)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掌握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水、物体(如石块、木块等)。
学具:每组一套天平、量筒、水、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体积。
提问: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什么?2. 例题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
示例:计算一个物体的密度。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密度。
5. 结果讨论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误差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密度定义: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2. 密度计算公式:ρ = m/V。
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密度。
2. 附加题目: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密度有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和实验方法,但实验操作中仍存在误差。
2. 拓展延伸:研究不同物质密度差异的原因,了解密度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3. 作业设计中的实践题目和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1. 难点解析:密度计算公式(ρ = m/V)的应用需要学生理解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从实验数据中准确计算出密度值。
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密度这一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密度的计算和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以下几点: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针对数据分析,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4)针对团队合作,实施有效的分组策略,确保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物质的物体,它们的大小、质量可能各不相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是体积相同的物体,有的质量很大,有的质量却很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密度。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密度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密度的定义: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我们可以用公式ρ = m/V来表示,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活动教案
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2、学习如何使用天平和容器来测量物体密度。
3、掌握计算物体密度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物体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2、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步骤。
3、计算物体密度的公式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实验、讨论2、小组合作、多媒体展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授1、引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密度,如铁、水、木头等。
2、讲授物体密度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密度的计算公式可是“密度=质量÷体积”。
3、解释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密度是以图像样品的体积、材质和状态为依据的量纲,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密度和其它物质的密度关系。
4、举例子说明为何冰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何油会漂浮;重物体比轻物体占据的空间小。
5、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步骤:(1)放满容器4/5 测水的容器放置在天平上,称量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约为100g;(2)放入待测物质,测量由原始质量变为原始质量与物质质量之和的质量。
原始质量约为5g;(3)读取待测物质排水后的瓶子的新质量。
新质量约110g;(4)从瓶子中倒出待测物质并确定其体积。
体积约为10毫升;(5)将测得的质量除以体积,获得物体的密度。
(6)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
第二课时:实验1、放置好天平和容器后,将水量记录在漏斗的标尺上;2、剪碎实验用物,微量加入试管中,并记录质量,然后加入水,记录液面高度及瓶子内新容积;3、倒出物体后将瓶子移回天平上,记录新质量值。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体的密度;5、进行小组讨论,整理思路,给出问题和答案。
第三课时:讨论1.分组讨论实验结果,评估实验过程的好坏及所学知识的领悟度;2.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的不足;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过程,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方式学习物体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实验方式简单易懂,让学生们参与实验,学习过程中以做为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案标题: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物质的密度。
2. 学会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工具来测量物质的密度。
3. 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容量瓶、天平、测量筒、试管、滴管、溶液、固体物质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实验指导书、实验记录表、计算器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并提供一些与密度相关的实际例子,如铁块和木块的重量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设计:1. 向学生介绍两种常用的测量密度的方法:液体的测量和固体的测量。
2. 分组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选择一种方法测量给定的物质的密度。
3. 强调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包括准备实验设备、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1. 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例如使用手套和护目镜,注意量取和称量的准确性等。
数据分析: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质的密度,并进行结果的比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实验设计的建议。
总结讨论: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2. 引导学生总结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复习相关计量单位。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密度相关的实验案例,让学生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2. 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密度的应用于浮力和沉浮现象的解释等。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安全意识。
2. 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报告。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评估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密度与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的关系。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设计,如混合物的密度测量和密度的温度相关性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步骤和资源的使用。
密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教案二
密度测量实验的详细教案二。
一、实验目的1、了解密度的概念。
2学习使用胶管、滴管等仪器进行液体体积的测量。
3、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与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指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就是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的计量单位通常是克/立方厘米(g/cm³),也有时使用克/毫升(g/mL)。
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是水,密度是已知的。
我们将在实验中使用一种叫做比重瓶的器具来进行体积的测量。
比重瓶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比较物体密度的一种器具。
比重瓶是一个玻璃瓶,容积已知,有塞子和长颈,使用时应先将空瓶重量称出,然后加入待称物质,勾上塞子,加满液体后将塞子充分压入瓶口,余液从长颈中流出,以保证瓶内液体无气泡。
然后再将比重瓶和瓶内液体的重量同时称重,计算出液体重量后即可求出体积。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比重瓶、密度样品(水)、电子天平、胶管、滴管。
2、测定比重瓶的空瓶重量:使用电子天平测量比重瓶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3、放入待测液体:在比重瓶中加入约为定量管容积一半的水,并用塞子封口。
注意:加水时要慢慢滴加,以免发生过多的气泡。
4、称量比重瓶及装有液体的重量:用电子天平精确地测量比重瓶和装有液体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5、计算液体的体积:利用上述测量结果计算出液体的体积。
公式为:V = w / ρ其中,V表示体积,w表示该比重瓶装有液体时的重量减去空比重瓶的重量,ρ表示该液体的密度。
6、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四、注意事项1、灵敏度要求高于5mg。
准确度要求高于0.1%。
2、在加液体时要慢慢滴加,以避免产生气泡影响测量结果。
3、在一次性测量时,比重瓶和液体的重量都应该一次性称量完毕,不能中途出现操作失误。
4、在保持比重瓶中液体充分稳定的情况下,读数时要防止晃动和震动。
五、实验结果本实验中使用的液体是水,密度是已知的,为1.00 g/cm³。
通过本实验,可得到水的密度实验值与标准值的误差应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般误差不应大于±0.1g/cm³。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设计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2.用细线悬吊着固体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固体的密度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典型例题例1.在测定液体和石子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操作步骤:A用天平测得石子的质量为m1B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2 C用天平测得盛放适量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m3D用量筒测得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1E将石子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面达到的刻度V2(1)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2)测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例2.下面是“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vB.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称出它们的质量m1;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E.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质量m2F.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红线G.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的分度值.请选出最佳的实验步骤(可去掉无用步骤),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课堂达标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答:(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3.给你一台托盘天平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学会用悬浮法和比重法测量物质密度;3.锻炼学生观察、测量、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密度•概念: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符号为ρ;•计算方法:ρ= m/V,其中m为物质质量,V为物质体积,密度的单位为kg/m³。
2. 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悬浮法:将物体悬挂于秤盘上的绳子下方,通过在水中比重的原理,求出物体密度;•比重法:先测出水的密度,再将物质放在水中,利用物质的浮力和比重的关系来求得物质的密度。
3. 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来判断物质种类;•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质量;•可以用来制定合理配方。
三、教学过程1. 密度概念解释通过视频、图片、实验等多种形式展示物质的密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悬浮法测量物质密度1.教师讲解悬浮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演示悬浮法的实验过程;3.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测量。
3. 比重法测量物质密度1.教师讲解比重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演示比重法的实验过程;3.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测量。
4. 密度的应用1.通过实例演示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密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医学、工业等;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5. 总结复习1.教师将本节课时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2.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提问;3.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
四、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2.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成果,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收集学生的调研报告及汇报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五、教学资源1.密度的教学视频;2.密度的实验设备和材料;3.密度的教学课件。
六、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明确物质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以及两种常用测量方法的过程和步骤。
同时,教学设计还增加了密度的应用教学环节,通过真实案例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探索新的探究方向。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利用滴管、天平等仪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3.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测量物质密度的仪器和方法;3.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
三、教学过程1. 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1.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的计算公式:$\\rho = \\frac{m}{V}$。
其中,$\\rho$是密度,单位为kg/m3;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g;V 是物质的体积,单位为m3。
3.密度的量纲:ML−3。
2. 测量物质密度的仪器和方法1.仪器:1.滴管;2.天平;3.尺子等线性测量仪器。
2.方法:1.利用滴管将溶液滴入烧杯中,通过天平称量烧杯和溶液的质量,再测量烧杯内液面高度,求得溶液的密度;2.利用称重法测量物体重量和体积,求得物体密度。
3. 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1.实验流程:1.先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和高,求出物体的体积;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按照密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实验注意点:1.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保证实验用具的清洁和无影响实验的残留物;3.保证学生的安全。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于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2.通过实验成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检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3.通过导入、示范、操作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检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密度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化学实验和生产过程。
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导入、示范、互动、参与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从实习中认识和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仪器。
同时,本设计还加强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讲解,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达到了教学目标。
初中测量物体密度的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测量物体密度【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 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能够计算常见物体的密度。
【教学重难点】1. 量筒的使用方法;2.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介绍菊花石块,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岩,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
2. 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我们应该怎么做?3. 总结: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推进新课1. 讲解密度概念: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讲解密度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1)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2) 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4. 实验演示:1)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2) 使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
三、实践操作1. 分组实验:每组选取一个已知质量的物体(如铁块、石块等),使用量筒测量其体积,计算密度。
2. 数据记录: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物体质量、体积和密度。
3.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误差的原因。
四、巩固知识1. 课堂提问:请学生解释密度概念,以及如何测量物体密度。
2. 练习题:请学生完成一些有关密度计算的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强调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保持量筒的清洁和准确读数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课堂提问和练习题的设置,有助于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但在实验数据分析和误差讨论方面,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测量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物体密度的测量。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及其公式。
2.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籍等,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学生回答: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3. 教师总结:是的,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物质的密度。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公式为ρ= m/V,其中m为质量,V为体积。
2. 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通过密度公式可以计算物体的质量或体积,也可以判断物体是否浸没在液体中。
3. 讲解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首先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m,然后将物体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V,最后计算密度ρ= m/V。
三、课堂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天平、量筒、待测物体(如石头、铁块等)。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测量步骤进行实践操作。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密度,并填写实验报告。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2. 学生回答: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3. 教师总结:是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问:密度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 学生回答:可以判断物体是否浸没在液体中,可以测量未知物体的密度等。
3. 教师举例:如潜水员潜入深水压强增大,是因为液体的密度增大。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2. 学生提问:关于密度,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密度的概念和公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2)
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能测量常见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重点.难点:测量常见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三、学法指导:实验探究,讨论。
分析总结。
四、课前检测:1。
什么是密度?它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单位之间是怎样的换算关系?2.请同学们写出密度的公式及个物理量的单位。
五、自主学习:一.观察认识和使用量筒: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 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
1mL=()cm3.观察并认识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量筒读数时候视线要与()相平二.测量密度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
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种 (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先将适量的水倒进量筒,记下体积V1,然后用细线把物体系好,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刻度V2,则物体的体积是()3、小敏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
游码在2 .4g 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测液体密度实验时:⑴原理是:ρ=;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⑵方法:①用天平测的总质量m1中一部分,读出内液体的;③称出中剩余液体的质;④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 ⑤求出液体的密度ρ量m2= 。
5、下面是小海在测(固体)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六、合作探究1、用天平和量筒测小石块的密度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七、归纳总结: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__相平(填“顶部”、“底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
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
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
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
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
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和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 ,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种______(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___________(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
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体积是______,密度是______。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______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 ,则应选择(?? )
A、50mL,5 mL????
B、100 mL,2 mL???
C、250 mL,5 mL???
D、400 mL,10 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
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数据V1 、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
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
A、向或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
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 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
(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3)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4)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
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5)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6)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
水的体积V/mL?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
60.0?
90.0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2)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3)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