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

合集下载

城市园林绿化与海绵城市的关系 ——以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屋顶为例

城市园林绿化与海绵城市的关系 ——以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屋顶为例

大部分城市只要遇到暴雨,地面就 会积水, 甚至进入看海模式。 自然状态下, 降雨经过大地的吸收、渗透、植物和水 面的蒸发、蒸腾作用,形成少部分的地 表产流量, 由长年自然形成的洼地、 池塘、 湿地等滞蓄或输送排放,构成完整的水 循环。但是城市的开发建设改变了这种 自然的水循环模式,由于地表径流量的 增加,面源污染也随之增加,加之受到 地表径流雨水的影响和城市管道排水的 限制,将导致洪水危害的增加。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 概念,就是运用低影响开发理念,改变 传统城市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 下雨时借助自然力量排水,就近收集、 储存、渗透、净化雨水,实现雨水在城 市中的自然迁移,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 放并加以利用。 二、城市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 2016 年发布了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 万州区成为全市 3 个海绵城市试点区域 之一。按照《实施意见》,到 2020 年, 万州城市建成区 30% 以上要成为海绵城 市,实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万 州区是一个山水城市格局,绿地覆盖面 积 2 461 hm2,绿地率达 32.68%,园林绿 地能储存大量的雨水资源,为建设海绵 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建设海绵城市,就要恢复水在自然 和城市中的正常循环,需要保护好河塘 沟渠湿地等城市原有的自然水系,维持 自然水系的水文功能。对地表径流产生
(上接第 27 页)
霜冻天气前,中部冷高压加强明显,高 压值中心值上升较快。强冷锋面一般在 冷高压的前面部分,当冷锋的后中心气 温下降,会有较大的偏北风形成,锋面 过境以后,甘肃地区的河西走廊地区大 风天气出现,气温下降明显并且会在较 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低温天气。当辐射降 温和冷平流降温后, 地面基础温度较低, 强霜冻天气出现。 三、结语 强霜冻天气容易对我国的农业生产 产生不利影响,霜冻也是常见的农业自 然气象灾害类型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的 北方地区强霜冻天气比较常见。2016 年 的 5 月份,我国甘肃的中部地区金昌地 区先后出现强霜冻天气 3 次,根据一般 的霜冻活动规律以及天气特征,可以以 天气预报为主要的着眼点,分析强霜冻 天气形成原因及发生过程,为地区一次 区域性的强霜冻天气准确预报和增强当

海绵城市技术做法实例(一)20190420

海绵城市技术做法实例(一)20190420

“海绵城市”技术做法实例(一)
一、自由式透水人行道
将人行道置于绿化带内,面层浇筑透水混凝土。

二、辅助车道雨水直排模式优化
取消辅助车道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先进入下沉式绿化带充分下渗后,多余的雨水由设置于绿化带内的溢流井排入雨水系统。

三、绿化带设计优化
外侧绿化带整体采取下沉式设计,结合微地形设置植草沟、生态水塘等。

四、路面隔离带设置下沉绿化带
多种方法,如利用锯齿状路缘石、雨水收集井、道路纵坡、小型拦水坝构建“渗滞蓄净排”微系统。

五、公园式雨水收集模块
当遇到需要保护或种植的树木时,优化断面布置,考虑让路于树。

因地制宜建设雨水公园、旱溪、生态水塘、PP蓄水模块、溢流井、植草沟等,应用多项“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海绵城市的应用

海绵城市的应用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的应用领域雨水降落在地面的部分通过下渗技术回灌有效补充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缓解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对减轻城市雨洪排水的压力,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的防汛能力有显著作用。

广泛应用于城市广场、运动场、城市道路,草坪、庭院、建筑屋顶等都可以作为收集雨水的有效界面。

雨水属于水资源,污染不严重,经过简单的处理用于日常生活中,生产生活中的的洗涤用水、城市清洁、灌溉绿地、工业用水、消防用水、维持城市水体景观等。

利用城市洼地收集雨水,增加城市河、湖、水体、湿地面积。

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

遏制热岛效应,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应用领域之一:虹吸式雨水收集系统虹吸式雨水收集系统是屋面雨水排水的一种形式,是利用雨水斗至排出管之间的有效位差为动力,使系统内部产生负压的雨水排水系统,其水力计算依据为流体力学的伯努利方程。

由于系统适用于各种建筑屋面的雨水排除,因而深受用户的青睐。

由雨水斗、管材管件、初期弃流装置组成。

管材管件可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不锈钢、涂塑钢管等,使系统施工时可以应对任何工程变化需求,可使屋面雨水快速进入收集系统。

自动控制雨水初期弃流装量,可以较为准确地去除初期较差的雨水,自动控制机构的开、关,使雨水弃流智能化。

适用于各种建筑屋面的雨水排除(如会展中心、体育场馆、航站楼、机库、大型货运库、物流中心、厂房、办公楼等),该系统设计必须采用虹吸雨水斗并进行严格的水力计算。

应用领域之二:同层排水系统排水支管不穿越楼板,在同一楼层内与穿越楼板的排水主管相连的排水系统。

以隐蔽式安装系统为主要特点的墙排式同层排水技术以排水集水器为主要特点的降板式同层排水技术,(1)卫生:排水支管不穿越楼板,避免了上层污水通过管道渗漏到下层,减少了疾病传播的可能,同时也解决了排水横管在阴雨天表面结露的问题。

(2)独立:管道的维护和检修在本层进行,不会干扰下层住户。

(3)安全:避免了混凝土楼板被多次穿洞,有利于楼板的整体性,减少了火灾时蔓延的可能性。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选择与应用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选择与应用

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选择与应用摘要:园林植物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具有维护城市雨涝调蓄功能、雨水净化功能和土壤净化功能等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从海绵城市的含义、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选择的原则、不同海绵措施的应用及植物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海绵城市的植物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海绵城市;选择;应用引言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园林的绿化范围均有明显增加,然而园林绿化的使用效果还未得到完全改善,加之有些地方设计不合理,一旦雨天过后,便会有大量雨水积聚于园林内的多处道路上,从而为行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海绵城市技术旨在有效地排除积水并将其合理应用于绿化设施中,能够缓解积水并加强绿化。

因此,合理应用海绵城市技术对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挥着重要意义。

基于此,笔者对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总结,以期为园林绿化设计者提供帮助。

1海绵城市基本概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达到雨水的平衡,国际通用术语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海绵城市的核心是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出发点,结合多类具体技术的跨尺度构建,形成水生态基础设施,科学、有效、系统、全面以及可持续地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减少城市内涝发生。

园林植物不仅是海绵城市用于蓄水的载体,也是重要的调节手段。

通过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可以实现分散储水、有效排水、合理调节雨水等功能。

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建设中的作用,既能美化城市,使城市独具特色,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园林植物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2.1雨洪调蓄——控制径流量城市地区不透水表面的径流与粗糙自然表面的径流相比具有更大的流速。

在无植被区域中,高达60%的雨水成为径流,而植被地区仅占5%~15%。

举例说明海绵城市应用的一些工程措施或技术措施

举例说明海绵城市应用的一些工程措施或技术措施

举例说明海绵城市应用的一些工程措施或技术措施1. 引言1.1 概述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过程来实现污水净化、雨水收集和洪水防治等功能。

它以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采用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治洪涝灾害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重点介绍海绵城市应用中的一些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

首先,我们将详细讨论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这一系列工程措施,它们能够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并有效降低能耗。

接着,我们将介绍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该系统通过收集雨水并进行处理和利用,从而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并实现节约和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目标。

此外,渗坑和渗沟建设也是海绵城市应用中值得关注的工程措施之一,它们有助于提高城市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洪水和地表径流量。

另一方面,我们还将介绍海绵城市应用中的一些技术措施。

雨水花园设计与构建技术是一种集雨、滞留和净化为一体的系统,通过设计合理的花园结构和植被配置来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多层地下蓄水池建设技术可以实现雨水的集中存储,并在需要时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

此外,生物滞留/过滤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技术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通过引入适宜的生物处理单元,在保证雨水质量的同时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海绵城市应用中一些重要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

通过详细分析这些措施及其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海绵城市概念并认识到其巨大潜力,进一步推动城市规划向更加可持续、智能和环保方向发展。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目前实施海绵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

(注:文章只提供引言部分内容,后续各节标题下的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撰写)2. 海绵城市应用的工程措施2.1 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绿色屋顶是一种将植物种植在建筑物屋顶上的工程措施,旨在增加建筑物的自然降雨透水量和保持水源。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1. 引言1.1 海绵城市技术概述海绵城市技术是一种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式来管理城市水资源的新型城市规划理念。

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将城市的地面、地下、建筑等各种空间转变为可以储存、渗透、净化雨水的“海绵”,从而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比传统的城市规划方式,海绵城市技术更注重城市生态、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面对的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海绵城市技术的核心特点包括:一是雨水的就地消纳和利用,减少地表径流量;二是增加城市的水资源补给和循环利用;三是提高城市绿地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四是改善城市微气候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五是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六是提高城市的环境适应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引入海绵城市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1.2 园林绿化工程意义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更是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园林绿化工程通过种植树木、草地、花卉等植被,可以有效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低城市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还能够调节城市的气候,降低城市的气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提高城市的适宜性。

园林绿化工程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结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绿色植被还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通过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吸引人们的眼球,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吸引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正文2.1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是指通过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将园林规划与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等功能相结合,实现城市园林的多功能性。

简析海绵城市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

简析海绵城市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

简析海绵城市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海绵城市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城市规划理念,旨在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尽量减少城市内的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自洁能力,减轻城市内的洪涝灾害风险,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而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绵城市技术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简析海绵城市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

海绵城市技术的实施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海绵城市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内的硬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

通过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雨水管理能力,减少雨水径流,降低洪涝风险。

这对于城市的园林绿化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水资源可以得到合理利用,绿地的生长环境更加有利,植物的成活率将大大提高。

海绵城市技术的推行也能够促使城市园林绿化向多样化,复合型方向发展,增加城市植被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形成更加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态景观。

海绵城市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上。

海绵城市技术倡导雨水的就地利用和生态修复的理念,这种理念也应当渗透到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当中。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中,应当注重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不仅要设计出美观实用的景观景点,还要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可以通过设置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景观节点,让雨水在这些地方得以收集、净化和利用,形成一个生态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

在植物的选择和布局上也应当注重多样性,增加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多层次、多样性的植被结构,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还在于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性。

海绵城市技术主张生态优先、自然恢复的理念,这也应当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

以前我们在园林绿化中可能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而海绵城市技术的实施可以通过生态种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法,逐步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向更加生态友好、自然恢复的方向发展,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性。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与管理手段,改变城市水文循环,强化城市生态功能,达到减缓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水资源供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的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的建设依靠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下面将详细介绍基本的概念及相关技术。

1.推广自然治理技术:海绵城市建设强调以自然为师,通过改善地表径流、促进地下水补给等手段来解决城市雨水和水资源问题。

推广自然治理技术包括建设湿地、雨污分流、透水路面、生态护岸等措施,利用植物和土壤的水生物活动来实现水的净化和保持。

2.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为了缓解城市的雨洪压力并增加水资源供应,海绵城市引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墙、雨水池等设施,收集并利用雨水。

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绿化、冲厕、消防等用途,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使用透水材料,改变传统的铺装方式,使得水能够渗透到地下水层,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

透水铺装广泛应用于人行道、道路、停车场等城市交通场所,既能减少洪水的发生,又能改善城市的热环境。

4.绿色屋顶和墙面:绿色屋顶指在建筑物上种植植被,形成绿色生态覆盖,达到降温、净化空气、增加蓄水量等效果。

绿色墙面则是通过垂直种植植被,提供生态功能的墙体。

这些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生物滞留与净化技术:为了改善城市的水质,减少污染物的输入,海绵城市建设中引入生物滞留与净化技术,例如湿地滞留带、生物滞留池等。

这些技术利用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作用来净化雨水和污水,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6.水文模拟与管理:为了科学地进行城市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海绵城市建设强调水文模拟与管理。

通过建立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型,预测和模拟城市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从而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改变城市的水文循环,强化城市生态功能,达到减缓洪涝灾害和改善水资源供应的目标。

海绵城市的介绍背景与应用

海绵城市的介绍背景与应用

海绵城市的介绍背景与应用海绵城市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多种手段减少城市雨洪滞留、减缓洪峰泄洪、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建设理念和方法。

它将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洪水调蓄与调理、城市规划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城市水体和绿地系统的布局,提高城市的气候适应性,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投资和维护成本,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日本出现了频繁的城市水灾,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在21世纪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海绵城市的理念开始在中国兴起。

202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排水与雨水利用技术规范》,对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推动了海绵城市的快速发展。

海绵城市的应用可以涵盖多个领域。

首先是城市规划与设计。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注重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导致城市水系被破坏,水资源不能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则注重保护和巩固原有的水系统,合理规划水体和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的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修复能力。

其次是雨水管理与排水系统建设。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通常是基于快速排水的原则设计的,导致雨水直接排入排水管网,容易造成雨洪滞留和排水系统的过载。

海绵城市强调将雨水纳入城市的自然系统中,通过雨水花园、湖泊、湿地等方式,实现雨水的慢排和蓄洪,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韧性和治理能力。

再次是生态修复与建设。

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失衡。

海绵城市的建设注重恢复和建设城市的自然环境,通过建设湿地、绿地、生态廊道等,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应能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是城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海绵城市强调水资源的保护和回用,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减少对地下水和水库的依赖,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海绵城市利用绿地系统和水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土壤来净化污水,实现水的自净和水质的改善。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一、海绵城市的概念与重要性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设计理念,它借鉴自然界中海绵的吸水、储水、释放水的功能,通过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蓄存和利用能力。

这种设计理念对于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通过构建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和渗透。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还能够提高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海绵城市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城市公共空间、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在公共空间,可以通过设置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吸纳和净化雨水;在住宅区,可以采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措施,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在商业区和工业区,可以通过建设屋顶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二、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海绵城市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美学和功能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通过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与海绵城市的融合:1. 利用地形和植被设计,构建自然排水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地形,形成微地形,引导雨水流向低洼地区,通过植被的自然渗透和净化,减少雨水径流。

2. 采用透水性材料,提高地面的透水能力。

在人行道、广场等硬质铺装中,使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材料,增加地面的透水性,减少雨水的表面径流。

3. 设计多功能的景观元素,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

例如,设计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既可以作为景观元素,又可以收集和净化雨水,为城市提供额外的水资源。

4. 利用屋顶空间,构建绿色屋顶系统。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被,形成绿色屋顶,既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径流,又可以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1.引进先进雨水管理技术-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采用透水铺装和绿色屋顶,以增加土地的透水性,降低城市的雨水径流量。

-建设地下储水设施,包括地下蓄水池、蓄水井和地下渗透层,以提升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利用效率。

-引入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并用于灌溉和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

-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湿地,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2.建设自然退水系统-建设湿地和河流自然退水系统,通过滞洪区、滞水区和湿地能力的增加,来抵御洪水的影响。

-增加湖泊和水库的容量,以缓解洪峰流量,并利用其自然蓄水能力,减少排放到下游的洪水流量。

3.推广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包括河道和下水道的整治和改造,以提高排水能力。

-强化城市排水管道的维护和清洁工作,减少堵塞和水质污染问题。

-利用自然处理系统,如湿地和植物滤池,来净化污水和雨水中的有害物质。

4.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来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加强土壤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建设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修复和保护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以提高生物吸附和自净能力。

5.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中水回用技术,将污水处理后的中水用于景观水体和工业用水,降低对淡水的需求。

-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景观灌溉和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

-提倡居民家庭和商业单位的节水措施,减少饮用水的浪费。

6.加强多部门合作与公众参与-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组成,负责规划、协调和监督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加强与流域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的合作,确保海绵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相协调。

总结: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引进先进雨水管理技术、建设自然退水系统、推广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加强多部门合作与公众参与。

海绵城市案例分析

海绵城市案例分析

海绵城市案例分析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和技术手段,以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使城市在自然和人工建筑物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水资源循环系统,减少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

下面就海绵城市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背景:上海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区之一、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上海市面临着洪涝灾害、地表水污染等水资源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提出了构建海绵城市的概念,并进行了实践。

案例分析:1.雨水资源的利用:上海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湖,收集和储存雨水资源,供农田灌溉、景观湖泊充水等用途。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资源有效利用,减少输送和处理水的成本。

2.洪水防治:上海市实施了雨水调蓄、汛期蓄洪区、水网调控等措施,对西子湖、甪直河等地进行改造,增加洪水容量。

在城市规划中,提高地势,建设绿色屋顶和湿地,以增加城市的洪涝容量和抗洪能力。

3.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上海市通过建设城市公园、植树绿化等措施,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绿地可以吸收雨水,改善城市的地表径流状况,减少洪涝的发生。

同时,绿地还能提供阴凉的环境,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4.水生态系统的构建:上海市通过修复河道、湿地、滨海湿地等水生态系统,恢复自然水环境,提高水质和水资源的净化能力。

这些水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减少水资源的污染。

5.基础设施的改造:上海市对雨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提高城市的城市排水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

通过建设大型雨水花园、雨水林等措施,减少城市排水的压力,提升城市的防洪能力。

6.智能技术的应用:上海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城市的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城市的雨水情况、水资源利用情况等。

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可以更好地掌握城市的水资源动态情况,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案例结论:上海市通过实施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1. 引言1.1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概述海绵城市是一种结合了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模拟自然系统的功能来实现城市的生态恢复和永续发展。

在园林绿化领域,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廊道等,以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二是注重水资源管理的综合利用,采用雨水收集、蓄存、净化等技术手段,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修复。

三是推动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生态链、生态网等手段,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力。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为城市绿化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结合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的措施,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海绵城市理念对园林绿化的影响海绵城市理念对园林绿化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强调了城市发展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人们更加关注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

通过将自然生态系统融入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了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通过构建雨水收集系统、绿地蓄水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城市雨水,减缓城市内涝问题。

在园林绿化中,这种水资源管理方式也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水平,促进园林植被的健康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还强调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增加绿地覆盖率、建设生态廊道等方式,可以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促进动植物的栖息繁衍。

园林绿化中也需要遵循这一理念,注重保护和恢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生态友好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理念对园林绿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通过倡导生态环境、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可以促进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减少城市对自然水循环的破坏,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

海绵城市技术能够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传统的城市绿地往往采用刚性材料,无法有效地渗透雨水,导致雨水径流过大,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而海绵城市通过运用透水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能够将雨水渗透到地下,提高地下水位,减缓雨水径流的速度。

通过将雨水收集起来,可以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灌溉水源,降低城市用水压力,实现节水效果。

海绵城市技术能够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多样化。

传统的城市绿地往往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生态性,而海绵城市提倡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绿地系统。

在城市屋顶上建设花园、绿化屋顶,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的景观效果,还能够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形成绿色屏障,降低城市的气温,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还可以通过植被的选择和布局,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多样性。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能够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海绵城市技术能够改善城市园林绿化的水质。

传统的城市绿地往往无法解决污水和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海绵城市通过运用生态滤池、人工湿地等技术手段,能够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设置生态滤池,能够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害物质从污水中去除,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海绵城市还能够通过植被的选择和布局,控制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减少城市的尘土扬尘现象,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能够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多样化的绿地系统和多样性的植被选择、水质的净化和改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海绵城市技术,能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水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收集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施,将城市中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浇灌绿化带、街道绿化等用途,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2. 绿色屋顶技术绿色屋顶是一种利用植物覆盖建筑屋顶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同时,绿色屋顶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3. 生态河道技术生态河道是一种模拟自然河流生态系统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建设生态河道,可以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4. 湿地技术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净化城市污水,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通过建设湿地,可以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5. 道路渗水技术道路渗水技术是一种将道路表面设计成渗水性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积水和洪涝灾害,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道路渗水技术,可以将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绿色屋顶技术、生态河道技术、湿地技术和道路渗水技术等。

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策略

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策略

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策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城市面前的重要任务。

城市更新不仅涉及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更关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在这一过程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海绵城市技术旨在通过合理利用和管理城市的自然资源,降低城市水系统的压力,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并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主要应用手段包括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公共绿地、径流渗蓄湖等。

首先是建设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种通过改造城市绿地和道路绿化的手段,将雨水收集、蓄存和净化,以满足城市景观和绿化的需求。

在城市更新中,可以在工业、商业和住宅区域中建设雨水花园,通过改造道路和建筑物的屋顶,将雨水引导到花园中进行蓄存和净化,同时雨水花园还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次是湿地公园的建设。

湿地公园是一种将城市绿地与湿地相结合的公共绿地,通过植物和湿地系统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起到净化水质、保护环境和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的作用。

在城市更新中,应重视湿地公园的建设,在适当的地方建设湿地,使其成为城市景观和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发挥绿地的功能作用,并对城市水质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再者是公共绿地的建设。

公共绿地是城市中绿化面积较大的地区,可以承担雨水的渗透和蓄存。

在城市更新中,应注重公共绿地的规划和设计,合理选址和配置,提高绿地的抗洪能力,同时在公共绿地中设置适当的拦洪设施,减轻城市洪水带来的影响,并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最后是建设径流渗蓄湖。

径流渗蓄湖是一种通过建设人工湖泊,接纳和蓄存降雨径流,并通过渗漏和蒸发等方式释放水源。

在城市更新中,可以选择适当的地理位置建设径流渗蓄湖,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容量,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同时,蓄存的径流水可以通过自然蒸发、渗透和植物蒸腾等途径释放,减少城市排水所产生的污染。

总之,海绵城市技术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应用策略,通过合理利用和管理城市的自然资源,提高城市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和水资源问题,如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一、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来净化雨水,并使之逐渐渗入地下。

在设计雨水花园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位置,通常是在地势较低、容易积水的区域。

然后,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降雨量,确定雨水花园的大小和深度。

在植物选择方面,应优先选用本土的耐水湿植物,如鸢尾、菖蒲、千屈菜等,它们不仅能够适应雨水花园的湿润环境,还能增加景观效果。

二、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以减少雨水径流和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绿色屋顶可以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两种类型。

简单式绿色屋顶的植被层较薄,一般只有几厘米厚,主要种植一些景天科等耐旱植物。

花园式绿色屋顶的植被层较厚,可以种植多种花卉、灌木和乔木,但其对屋顶的承重能力要求较高。

在建设绿色屋顶时,要做好防水和排水处理,确保屋顶不会渗漏雨水。

同时,要选择轻质的土壤和适合屋顶环境的植物。

三、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采用透水材料铺设的地面,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等,能够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径流。

透水铺装适用于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区域。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基层的稳定性和透水性,同时要做好边缘的排水处理,防止雨水在铺装边缘积聚。

四、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是指低于周边地面一定深度的绿地,能够收集周边的雨水,增加雨水的入渗量。

下凹式绿地的下凹深度一般在 5 至 20 厘米之间,具体深度要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和土壤渗透性来确定。

在设计下凹式绿地时,要合理设置雨水入口和溢流口,确保雨水能够顺利进入绿地,并在降雨量过大时及时排出,避免绿地积水。

“海绵城市”技术详解

“海绵城市”技术详解

“海绵城市”技术详解
海绵城市,就是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的积存作⽤,充分发挥⾃然下垫⾯和⽣态本底对⾬⽔的渗透作⽤,充分发挥植被、⼟壤、湿地等对⽔质的⾃然净化作⽤,使城市像“海绵”⼀样,对⾬⽔具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然灾害。

在城市建设中,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采取屋顶绿化、透⽔铺装、下凹式绿地、⾬⽔收集利⽤设施等措施,使建筑与⼩区、道路与⼴场、公园和绿地、⽔系等具备对⾬⽔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有效控制⾬⽔径流,实现“⼩⾬不积⽔、⼤⾬不内涝、⽔体不⿊臭、热岛有缓解”。

下⾯来看看不为⼈知的青岛“地下”往事:
青岛是中国最早实现下⽔道”⾬污分流“的城市。

德国⼈⼀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场,却费了九⽜⼆虎之⼒,先把下⽔道给修了。

没⼈看得见德国⼈做的这些,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都看见了:⼀个从来不淹⽔的青岛!。

海绵城市智慧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智慧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智慧解决方案摘要: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等环境问题。

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治理理念,海绵城市概念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海绵城市通过运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如雨水收集利用、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对城市雨洪进行调控和治理,以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位一体发展。

本文将讨论海绵城市的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雨水管理、智慧用水管理、智慧排水系统等,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引言: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的扩张对城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治理模式,通过运用智慧解决方案对城市雨洪进行调控和治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恢复。

一、智慧雨水管理智慧雨水管理是海绵城市中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实现城市雨洪的调控和治理。

智慧雨水管理包括集雨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洪调控系统三个方面。

集雨系统主要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并储存起来,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智慧集雨系统采用传感器和遥测技术,可以自动检测降雨强度,控制雨水的收集和储存,以适应不同的降雨情况。

雨水利用系统是将收集起来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景观水体养护和农业灌溉等方面。

智慧雨水利用系统通过监测雨水储量和需水情况,实现对水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雨洪调控系统通过地面渗透、雨水蓄滞洪区等措施,控制城市雨洪的发生和水湿的蓄洪量,并将洪水引导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处理。

智慧雨洪调控系统利用数据分析和模型仿真技术,对城市雨洪进行预测和调度,提前采取措施,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二、智慧用水管理智慧用水管理是海绵城市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它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城市用水情况,优化用水管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智慧用水管理包括用水监测系统、用水分析系统和用水调度系统三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
作者:刘如湛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17年第08期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其建设过程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强调城市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变大,但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滞后,部分城市排水系统老旧,道路陈旧。

很多城市在雨季时容易发生内涝,人口越多,风险越大。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建设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极大影响。

而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降低人们患病的可能性。

在海绵城市理念中,园林绿化工作属于基础建设项目,对城市建设与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园林绿化;海绵城市;技术
1、海绵城市技术应用方法
(1)建设下沉式绿地。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城市绿地均采用高于道路路面的形式,并且采用较高的条石分割绿化带和道路,这样并不利于雨水的利用。

海绵城市要的是极高的吸水性,要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水。

下沉式绿地是一种不错方式,在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中也有应用,而且成效也比较显著。

这种绿地就是通过下沉绿地来提高调蓄容积,达到蓄水、净水的目的,一般建设成湿塘、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

(2)屋顶绿化也称绿色屋顶,根据屋顶种植物的需求以及屋顶的荷载情况确定基质深度。

这种方法在建筑屋顶实现绿化,在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产业中属于创新方式和观念。

屋顶的绿化还能通过植物实现对城市环境的净化,减少屋面径流总量以及污染,满足节能减排,这是海绵城市技术当中比较基本的技术之一。

(3)园林植草沟,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建设植草沟来实现绿化,这是一种在地表沟渠中职绿色植被的方法,绿化城市还能利用沟渠形成排水、收集水、净化水的功能。

植草沟要同城市排水系统相关联,在雨季时要能互通;利用植被涵养水源,净化水源,这对城市排水起着积极的影响。

(4)生物滞留带主要作用是控制雨水,利用园林绿化中的土壤、植被净化雨水,将径流改造成片流,然后输送治理区,再利用隔离带、水洼区、植被、土壤等进行过滤,然后返送到城市水资源系统当中。

2、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时园林建设策略
2.1合理规划园林绿地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绿地的建设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对海绵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

在海绵城市建设观念中,为了能够对城市的雨水特点、环境特点进行分析,确保能够符合城市环境变化需求。

在对绿地进行建设时需要具有良好的弹性,绿地应具有吸水、渗水以及蓄水的功能,避免城市出现内涝的情况。

在园林绿化绿地建设中,需要对绿地进行层次化建设,主要可分为三个层次:①冠层滞留层次。

路边树木、草丛等职务都能够起到一定的蓄水作用,当发生暴雨状况时,可以避免出现水土大量流失的情况,还能减轻城市下水管道的压力;②表土疏渗层次。

通过改善园林绿化中绿地的表土层,将表土层更改为更利于植被根系生长、吸收雨水能力更强的土层,可提高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③根际滞留层次。

园林绿化建设中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利用植被的根系来吸收更多水分,起到吸收雨水、储蓄雨水的作用。

2.2园林绿化中对绿地的合理建设
绿地地形建设、绿地水体建设以及下沉式绿地建设等内容为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绿地地形建设方面,应当对城市园林绿化植被进行有效保护。

植被是城市自然的海绵体,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建设小型的拦水坝来提高城市的雨水排水渗水能力。

在绿地水体建设方面,可以在绿地园林建设工作中,根据合肥城市的具体情况,以建设地下蓄水池和扩展园林面积的方式提高城市绿地水体的蓄水能力。

既能达到城市美观效果,也能起到城市防涝作用。

在下沉式绿地建设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合肥城市的适宜生长土壤以及城市植被的整体覆盖率。

在进行下沉式绿地建设中,由于绿地的地势比较低,当发生暴雨极端天气后,可能会导致绿地土壤被积聚的雨水冲走。

为了确保土壤不会被雨水冲走,可以根据合肥城市的气候、环境,选择在下沉式绿地中多种植一些两栖植物,能够起到良好的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

2.3加入园林生态铺装内容
在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加入园林生态铺装内容,既能够达到园林绿化的目的,还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观念,达到良好的蓄水、渗水功能。

在进行园林生态铺装工作时,为了体现园林绿化工作的合理性,需要综合考虑自然铺装、江湖水体以及绿地建设互相的联系,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园林绿化内容合理的融合在一起。

其中园林生态铺装工作在建设前,规划人员需要根据合肥市的道路情况、河流情况等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合肥市目前的实际铺装情况,利用人工铺装方式,以种植植被的方式实现园林生态铺装工作内容。

2.4进行屋顶绿化设计
在合肥市中,高层建筑物已经大面积入住城市,采用大面积绿化不符合城市发展现状。

为了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可以选择屋顶绿化方式。

在建筑物屋顶进行适当绿化,增加合肥市绿化面积,进而起到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在实际屋顶绿化建设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建设:①利用植被层起到截水功能。

要求在屋顶进行绿化设计时,种植的植被应当能截留
雨水在2~5cm,真正起到截留雨水的作用;②利用土壤层进行截水作用。

所准备的土壤层应当能够截留雨水5~10cm。

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大多数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选择正确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

在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完善的海绵体系制度需要通过充分考虑城市的绿地、空间等多种内容进行制度建设。

为了能够达到有效的建设目的,促进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对园林绿地进行分层建设、进行园林生态铺装建设、进行屋顶绿化建设等方法达到园林合理绿化目的。

在进行园林绿化中,除了需要关注绿化的效用,还需要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美观性进行鉴定。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华青.海绵城市建设途径研究——以园林绿化建设为例[J].林业科技通讯,2015,9(12):62-63.
[2]周宗宝.海绵城市对园林绿化工作的启示[J].世界环境,2015,6(19):56-57.
[3]白伟岚,王媛媛.风景园林行业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担当[J].北京园林,2015,4(10):3-6.
[4]崔桂华.园林绿化景观在海绵城市构建中的担当[J].中国林业产业,2016,9(14):61.
[5]宁淑冰,祝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规划管控[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246.
[6]陆永亮.城市规划管理新趋向、新挑战及解决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54-1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